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观后感 > 大沽炮台观后感

大沽炮台观后感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6-09 05:53:24 | 移动端:大沽炮台观后感

篇一:天津大沽炮台历史作业

大沽炮台

大沽炮台又称大沽口炮台。它坐落于塘沽区东站,是海河的入海口,素有海门古塞之称(津门海防重要关隘的意思)。修建于明嘉靖年间,意在抵御倭寇,加强大沽口海防,并在清朝得到加强。嘉靖年间开始构筑堡垒,正式开始派军驻扎设防,到清嘉庆二十一年(一八一六年)时候,清政府又在大沽口南北两岸各修建一座圆形炮台,即是在后来赫赫有名的大沽炮台。

大沽炮台在历史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管是在人文历史方面还是在建筑设计方面都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花开花谢,风转云没,它见证了很多大事件,看见了历史的演替,亲尝了岁月蹉跎,还是屹立不倒。它是我国古代科技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古老大国深厚底蕴的体现,虽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被毁坏大部分,但它曾经的辉煌却是亘古长存,永世不灭。近代以来,大沽口炮台饱经风霜,历尽沧桑,几经兴盛颓衰。它是我国国代文明兴盛的见证,它也是我国封建王朝兴衰的佐证,它同样是帝国主义侵略践踏神州大地的铁证,更是中华民族面对外国侵略不屈不挠,浴血奋战,不畏生死,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见证。从建成到现在,有无数的仁人志士来到此地喟然凭吊,激起满腔热血,从此立下报效祖国的宏伟大志。

从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到一九零一年《辛丑条约》签订期间,整整一甲子六十年的时间,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外国侵略者为了巧取豪夺在中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特权,分别于一八五八年、一八五九年、一八六零年、一九零零年先后四次对大沽口发动不人道的侵略战争。外国侵略者依靠技术改革的成果,利用他们的“坚船利炮”对大沽地区进行了百般蹂躏,使处于其铁蹄之下的地区惨不忍睹。外国侵略者更是以此为跳板,进逼京畿,奸淫掳掠,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累累罪行。更令人心寒的是,清政府慑于万恶的侵略者的枪炮淫威,签订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平等条约。而与清政府态度完全相反的大沽地区的军民不畏强暴,无惧流血牺牲,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在四次大沽保卫战中勇敢地同侵略者作斗争。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和侵略者的钢枪对碰,与敌殊死搏斗,展现了中国人的英勇气节,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勇敢坚强的民族气概。在这其中,著名将领罗荣光就是诸多为国捐躯英烈中的代表。愤于侵略者的暴徒行为,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于一八五九年写下了《新的对华战争》一文,严厉谴责侵略者挑起“海盗式”的战争的行为,并对中国军民的抵抗进行热情赞许。

非常不幸的是,一九零一年根据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不得已拆毁了大沽口炮台,致使英雄炮台就留下了“威”字南炮台和“海”字老炮台两座还相对完整,其他的都化作灰尘,荡然无存了。

国家领导人对于大沽口炮台也是很上心的。毛泽东主席在解放后曾两次亲临大沽口口炮台遗址,体现了一代伟人对大沽口炮台的重视和关心。一九八八年大沽口炮台遗址被国务院选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一九九零年又以“津门古塞”之誉被评为“津门十景”之一,并确定为天津市爱国教育基地。

不仅如此,大沽口炮台在建筑文化方面也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古国智慧的第一手资料。大沽口炮台最早是内用木料,外砌青砖,白灰灌浆,异常坚固。总体高度约为一丈五尺,宽九尺,进深六尺。又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对炮台进行了增修加固。到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年)已建成大炮台五座、土炮台十二座、土垒十三座,组成了大沽炮台群,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清咸丰八年(一八五八年),僧格林沁作为钦差大臣被派镇守大沽口,他对大沽炮台进行了全面修整,一共建炮台六座,其中南岸三座,北岸两座,分别以“威”、“震”、“海”、“门”、“高”五字命名,寓意炮台威风凛凛镇守在大海门户的高处。另一处炮台建在北岸石壁之上,称“石头缝炮台”。每座炮台设大炮3门,另有小炮台25座。这个时期修建的炮台,在方法上较前有了很大改进。炮

台用木材和青砖砌成后,外用二尺多厚的三合土砸实,炮弹打在炮台上只能打一个浅洞,避免了砖石飞溅而带来的危险。炮台高度达到了三至五丈,宽度和厚度也有所增加,在外形上出现了方、圆两大类型。同治九年(一八七五年),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十分重视大沽口的军事防务,对原有炮台进行了加固。同时增建了平炮台三座。光绪元年(1875年),再次对原有炮台进行了整修和扩建,从欧洲购买了铁甲快船、碰船、水雷船等武器装备,使大沽口成为抗击帝国主义侵略重要的军事海防要塞

篇二:大沽炮台保卫战

大沽炮台保卫战

一、 大沽炮台历史背景

大沽口炮台位于今天津市东南50公里海河入海处,西北距北京约170公里,东濒渤海、西邻海河平原、隔河与塘沽相望。“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有京津门户、海陆咽喉之称。自古以来即为海防重镇,素有“南有虎门,北有大沽”之说。在中国近代史中,大沽炮台更是成为我国重要的海防屏障。

明永乐二年(1404)成祖朱棣建都北京后,在天津筑城设卫,于大沽海口筑墩设炮。由著名将领戚继光监造。炮是用铜制造,名 曰“大将军”。为了防止海盗的骚扰,戚继光又在入海口插上纯铁铸成的梅花桩48根,与炮台构成一道防御的屏障,森严壁垒,使得海面长时间无战事,解除了天 津卫的后顾之忧。明朝嘉靖年间,为了抵御倭寇 ,加强大沽口海防战备,开始构筑堡垒,正式驻军设防。从此,炮台一直驻扎着军队,成为军事重地。。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清政府在大沽口南北两岸各建一座圆型炮台。炮台内用木料,外用青砖砌成,白灰灌浆非常坚固。高度约为一丈五尺,宽九尺,进深六尺。这是大沽口最早的炮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对炮台进行增修加固。至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已建成大炮台五座 、土炮台12座 、土垒13座 ,组成了大沽炮台群,形成较为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

二、大沽炮台保卫战

第一次保卫战:1858年1月英法联军占领广州,为迫使清政府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侵略者公然叫嚣“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取胜,即占领天津直接威胁北京”。5月份英法联军在美俄的支持下进攻大沽口炮台,一时间,津城闻炮,海鸥啼血,将士奋起反抗,击沉敌舢舨4只毙敌近百名,法军炮艇“霰弹”号受重创,艇长被击毙。正当守台将士与敌人艰苦鏖战之际,手握兵权的直隶总督谭廷襄,布政使钱昕和却临阵脱逃,致使守军士气大挫,无数爱国将士空捐性命。帝国主义第一次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北方大门,迫使清政府同沙俄、美国、法国签订了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

第二次保卫战:1859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胜利后,并未达到迫使中国清廷修约的目的,6月,英、法、美三国公使借口到北京与清政府交换条约文本,率舰队到大沽口外,向清政府施加压力。清政府当即照会侵略军,换约可带少数随员由北塘登陆进京。但英法侵略者恃强成性,执意从大沽口登陆,武装护送公使进京,并于6月25日下午炮轰大沽口炮台,挑起第二次大沽口海战。中国军队被迫开炮自卫,新修建的大沽炮台发挥了强大的威力。激战一昼夜,结果进攻者完全失败,英法联军狼狈撤出大沽口。此次交战,击沉击伤英法兵舰十余艘,毙伤侵略军四、五百名,还活捉英、法兵各一名。缴获了舢板船3只,洋枪41支,以及其他许多军用物资。英国军官死5人,伤23人,海军司令贺布也受了伤。清军在这次作战中仅伤亡32人,大沽炮台只遭到轻度破坏,海口一切防御也没有损失。由此可见,侵略者在这次战役中失败之惨,连侵略分子也不得不承认“这确是一次

可怕的惨败”,“这是英国人子撤出喀布尔后在亚洲所遭到的最严重的失败”。 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抵抗外国侵略军所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第三次保卫战:1860年8月1日,英法军队出动舰船30余艘,兵力5000余人集结大沽海面,在坚船利炮的掩护下,乘虚在北塘登陆,先占领北塘炮台,后包抄大沽炮台。我国守军个个英勇果敢,蒙古族将领乐善身先士卒,愿以热血洒疆场的爱国精神,誓死保卫大沽。21日,战斗“自早晨五时至八时,炮火始终没有中断过,炮弹如雨”,但中国守军仍拼命作战。直到十时半,北岸炮台完全失陷,大沽炮台失守,爱国将领乐善同千余名官兵壮烈殉国。第三次大沽口战役遂告失败。英法联军进犯津、京,清政府与英法签定了《北京条约》。

同治九年(1870年),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十分重视大沽口的军事防务,对原有炮台进行了加固。同时增建了平炮台三座。光绪元年(1875年),再次对原有炮台进行了整修和扩建,从欧洲购买了铁甲快船、碰船、水雷船等武器装备,使大沽口成为抗击帝国主义侵略重要的军事海防要塞。

第四次保卫战:1900年,英、俄、德、日、美、法、意、奥等国组成八大联军以保护洋商为借口,在大沽口海面季节军舰和军队,妄图占领天津,进逼北京。这时,罗荣光虽已接到调任提督的圣旨,但为抗击侵略者,他毅然请求留守大沽,并慷慨陈词:“人在大沽在,地失血祭天!”罗荣光率将士坚守炮台,指挥清军奋勇还击,激战六小时。清军伤亡严重,最后募不敌众,炮台失守。罗荣光携眷属同赴

国难,壮烈牺牲。腐朽的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从此,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1年根据《辛丑条约》第五条 “废去大沽口及直隶各处炮台”。 清政府被迫将大沽口炮台拆毁。现保存较好的是“威”字南炮台和“海”字老炮台两座遗址,其他炮台已荡然无存。就是因为在天津大沽口,侵略者遇到了极顽强的抵抗,他们害怕中国人再利用大沽口炮台作为抵抗他们的堡垒。炮台被削平了,国门也被打开了,中国从此失去了门户。强盗们往来如入无人之境。

三、历史意义

时过境迁,古炮台边虽然没有了“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景象,但“故垒”依在。天津人把她看成保卫祖国、抗击侵略的英雄精神的象征。每一个前往这里参观的人,总是会忍不住地触摸着那一门门百年前大炮的身躯,触摸着百年前构建的炮台。这炮台很厚实,厚实的足以承载着每个人的思绪,这炮台也很古老,古老的足以让每个人在它的身上找到过去发生的沧桑往事。它将把我们带到那 遥远的战火纷飞的年代,让我们目睹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践踏分割祖国母亲的躯体,以及中华儿女是如何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用自己血肉之躯组成抗击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不倒长城。回味历史的屈辱,触摸历史的疤痕。让我们铭记这一刻,这任人宰割、丧权辱国的时刻。

篇三:塘沽大沽炮台调研报告

塘沽大沽炮台调研报告

班级:七年七班

姓名:李家毅

一、 调研目的

1、 通过对塘沽大沽炮台的实地调研,把握大沽炮台的历史由来以及在明清时期抗击倭寇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 通过对塘沽大沽炮台的实地调研,了解中华民族奋勇抗击帝国主义侵略、不畏强暴的英雄气节。

3、 了解大沽炮台的历史价值,探索对近代历史遗迹的保护及利用。

二、 调研时间

2013年1月25日~2013年2月3日

三、 调研地点

天津市塘沽区 大沽口炮台遗址

四、 调研成果分析与展示

(一)、大沽炮台概述

大沽口炮台遗址位于天津市塘沽区东南,海河入海口两岸,是入京咽喉,津门之屏障。地理坐标:北纬38°58′38″-39°59′26″,东经117°42′10″-117°42′55″。自古以来即为海防重镇,素有“南有虎门,北有大沽”之说。在中国近代史中,大沽炮台更是成为中国重要的海防屏障。

1901年清政府签《辛丑条约》,炮台被拆毁,仅余遗址,唯有南岸“海”字中炮台,上砖下石建筑,内部三合土夯实,还保存完好,为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抗御外侮铁证。 现大沽炮台遗址公园规划四至范围为:东至海河渔船闸引河主航道和海河入海口主航道连线,西至滨海大道西侧200米的吹泥地中小路,南至津沽路东是草地南缘,北至滨海大道与海河渔船闸引河主航道交点,总占地面积约93.8公顷。

(二)、大沽炮台历史由来

明朝嘉靖年间,为了抵御倭寇 ,加强大沽口海防战备,开始构筑堡垒,正式驻军设防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清政府在大沽口南北两岸各建一座圆型炮台。炮台内用木料,外用青砖砌成,白灰灌浆非常坚固。高度约为一丈五尺,宽九尺,进深六尺。这是大沽口最早的炮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对炮台进行增修加固。至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已建成大炮台五座 、土炮台12座 、土垒13座 ,组成了大沽炮台群,形成较为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清咸丰八年(1858年),僧格林沁作为钦差大臣镇守大沽口,对炮台进行全面整修 ,共建炮台5座,其中3座在南岸,2座在北岸,分别以“威”、“震”、“海”、“门”、“高”五字命名,寓意炮台威风凛凛镇守在大海门户的高处。

1856年5月,英、法军队在美、俄的支持下进攻大沽口炮台,炮台沦陷。联军首次入侵天津,1858年5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天津条约》。

1860年8月1日,英法军队出动舰船30余艘,兵力5000余人集结大沽海面,在坚船利炮的掩护下,乘虚在北塘登陆,先占领北塘炮台,后包抄大沽炮台。我国守军个个勇敢,在一场惨烈的战斗后,大沽炮台失守。英法联军进犯津、京,清政府与英法签定了《北京条约》。

另一处炮台建在北岸石壁之上,称“石头缝炮台”。每座炮台设大炮3门,另有小炮台25座 。这个时期修建的炮台,在方法上较前有了很大改进。炮台用木材和青砖砌成后,外用二尺多厚的三合土砸实,炮弹打在炮台上只能打一个浅洞,避免了砖石飞溅而带来的危险。炮台高度达到了三至五丈,宽度和厚度也有所增加,在外形上出现了方、圆两大类型。同治

九年(1870年),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十分重视大沽口的军事防务,对原有炮台进行了加固。同时增建了平炮台三座。光绪元年(1875年),再次对原有炮台进行了整修和扩建,从欧洲购买了铁甲快船、碰船、水雷船等武器装备,使大沽口成为抗击帝国主义侵略重要的军事海防要塞。

1900年,英、俄、德、日、美、法、意、奥等国组成八大联军再次入侵大沽口,罗荣光率将士坚守炮台,顽强抵抗,最后寡不敌众,以身殉国。

1901年根据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被迫将大沽口炮台拆毁。现保存较好的是“威”字南炮台和“海”字老炮台两座遗址,其他炮台已荡然无存。

新中国成立后,大沽口炮台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确定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大沽炮台的历史价值与意义

近百年来,大沽口炮台饱经沧桑,几经兴废,他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抗击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历史见证。从1840年至1900年整整六十年间,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外国列强为夺取在华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特权,于1858年、1859年、1860年、1900年先后四次对大沽口发动侵略战争。他们依仗“船坚炮利”把大沽地区置于其铁蹄蹂躏之下,甚至进逼京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侵略者枪炮威逼下,清政府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面对强大的侵略者,大沽地区军民,在四次大沽口保卫战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同入侵之敌进行了殊死搏斗,向世界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勇敢坚强的民族气概。其中著名将领罗荣光就是诸多为国捐躯英烈中的代表。古往今来,无数的仁人志士到此凭吊,激发心中的爱国主义热情。毛泽东主席解放前后曾两次亲临大沽口炮台,体现了伟人对大沽口炮台的重视和关心。

(四)、大沽炮台目前的保护与利用现状

1988年,大沽口炮台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又以“津门古塞”之誉被评为“津门十景”之一,并确定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大批周边景区以及配套设施开始兴建,例如航母娱乐基地、极地海洋馆、东疆湾沙滩、天津海边度假区、潮音寺和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等等。

大沽口炮台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天津历史文化名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沽口炮台遗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大沽口炮台饱经沧桑,几经兴废,它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教育后人“勿忘国耻”,牢记“落后挨打,科技兴国”的信条。

但就大沽炮台现状看来,其利用和保护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例如为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塘沽区政府曾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人力、财力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工作大多停留在基础调研、保存遗址的层面上.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怎样挖掘大沽炮台的深层价值并加以宣传来更好的对炮台进行物质和文化方面的双重保护是当务之急;此外,滨海新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高速运转下的传统历史的丧失已经引起了城市规划师和经营者的普遍关注.对传统历史文化保护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该对大沽炮台的保护和利用给予足够重视,依法保护,不可盲目拆改,造成不必要的文物损失。

五、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大沽炮台”词条 http://baike.baidu.com

2、中华网 《大沽炮台的历史诉说》 2005-04-01 http://military.china.com

3、《大沽炮台》 作者:于辉 张东甲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大沽炮台观后感》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4458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