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工作总结范文 > 乡镇蔬菜工作总结

乡镇蔬菜工作总结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6-15 05:39 | 移动端:乡镇蔬菜工作总结

篇一:蔬菜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蔬菜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蔬菜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6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蔬菜工作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蔬菜生产为重点,以保障市场供应、市民消费安全和价格稳定为目标,加强指导,搞好服务, 强化监管,蔬菜产业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整体生产情况

我县是国家蔬菜产业重点县,现拥有**、**、**绿园、**县**家庭农场四家国家级蔬菜标准园,2016年1-6月我县蔬菜播种面积10.4万亩、同比新增 0.2万亩,总产量达 26.5万吨 ,西甜瓜播种面积3.6万亩,蔬菜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9%,生产形势良好,销售价格平稳。预计全年蔬菜种植面积19.8万亩,产量达48.7万吨,西甜瓜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产量达到17万吨,力争全年蔬菜西甜瓜面积26万亩,总产量65.7万吨,产值超10亿元。蔬菜面积较大的有****蔬菜基地6000亩,倒桥蔬菜基地5000亩,三城**蔬菜基地1000亩,西武蔬菜基地1000亩。

二、工作进展

1、标准园创建工作。滁州雷槽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14年成功创建省级蔬菜标准园,今年上半年成功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新建双层钢架式大棚182.3亩,集约化育苗工厂3.7亩,冬暖式大棚30亩在建,同时还建成了自身的产品检验室、农资仓库和商品化处理车间。整个基地按照统一品种、统一供苗、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培训指导、统一产品检验、统一产品包装销售的“六统一”措施开展蔬菜标准化生产,实现低毒和无公害农药的全覆盖。

2.落实奖补政策、扶植蔬菜合作组织生产。为了进一步促进蔬菜产业做大做强,2012年11月县政府出台了《**县促进蔬菜产业发展以奖代补办法》(**办〔2012〕192号),政府设立促进蔬菜发展专项资金,年资金总额不低于200万元,列入县财政预算,滚动使用,以后随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增加。用于奖励我县新建蔬菜大棚、开展蔬菜技术、人才的引进和蔬菜标准化生产的企业和个人,同时土地规模流转、家庭农场等奖补政策陆续出台。2016年我县继续执行政策,近期将对蔬菜产业申报进行统计、核实并兑现。

3、加强监督,确保蔬菜质量安全。一是开展高毒高残留农药执法检查,重点检查了**乡、汊河镇、新安镇等蔬菜生产大镇集贸市场和蔬菜生产基地,打击销售和使用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行为;二是完善蔬菜农残检测体系,建设完成了**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已通过省级验收,并给合创建省级出口禽类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工作,增加了人员,加大了投入,提高了水平。全乡12个乡镇配齐了农产品质量监测设备;三是开展蔬菜农残例行检测,1-6月份共检测蔬菜样品1500个,检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实现了蔬菜产

品质量上的提高;四是做好蔬菜“三品”认证,提升档次。

4、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我委继续大力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同时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建设了**蔬菜批发市场,继续打造“**”、“徽**”、“**绿园”、“雷槽坊”等知名蔬菜品牌。**县**蔬菜专业合作社在**物流中心拥有固定摊位,还免除了摊位费,年销售额600万以上,同时被授予**市菜篮子工程特定保供基地,同时与**宁供集团签订长期采购合同。**县**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市、**市等地华润苏果签订合同,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在来城建立了**县首家公益性菜市场后又和滁州白云超市合作开展蔬菜直销。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1.伏缺期间蔬菜保供。为确保“伏缺菜”期间有充足蔬菜供应市场,我县提前谋划,加大“伏缺菜”生产基地的建设力度。全县建立****村、**倒桥村、雷官黄桥村、三城固镇村、汊河相官村、新安镇红桥村、新安镇双塘村等十个“伏缺菜”生产基地。6月份、7月份及时调整茬口适时安种。据调查全县安种伏豇豆、伏黄瓜、伏白菜、早秋毛豆、水芹、早秋西红柿等蔬菜总面积达3000多亩,预计可生产蔬菜4500吨。从六月开始,我委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在十个“伏缺菜”生产基地开展培训,推广“伏缺菜”生产技术,培训1000多人次,印发技术资料5000多份。

2、做好蔬菜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为了进一步化解蔬菜生产种植风险,我县把蔬菜列入政策性特色农产品保险范围,此举有效地降低了蔬菜种植户的风险,深受蔬菜种植大户的欢迎,初步统计2016年大棚蔬菜参保面积将超3000亩。

篇二:市蔬菜办2013年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打算

市蔬菜办2013年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打算

2013年,蔬菜业以产业高端化、高质化、高效化为方向,以推进农民增收、保障蔬菜安全为目标,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现代蔬菜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生产,现代蔬菜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市新增蔬菜面积20万亩,超出年初任务的33%,其中新增设施蔬菜面积12万亩,超出年初任务的20%,蔬菜种植总面积达 290万亩,总产 950万吨,产值114亿元;新建和扩建高标准蔬菜园区38个,1.8万亩,超出年初任务的90%;新增食用菌面积386.5万平方米,超出年初任务的93%,全市食用菌总面积达2386.5万平方米,总产36万吨,全市蔬菜“三品认证”数量达311个,国家、省、市药残抽检平均合格率分别达到99%、98.9%和97.4%。

一、2013年蔬菜生产情况

(一)强力推进,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蔬菜是高效经济作物,设施蔬菜亩收效可达两万元以上,因此,搞好结构调整,发展蔬菜生产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今年以来,我市全力以赴促进结构调整。一是领导到位。今年以来,我们早规划、早部署、早安排。高标准制定了《2013年全市蔬菜生产工作意见》,并于2月22日召开全市蔬菜工作会议,对全年蔬菜生产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各县市区都自我加压,高点定位谋规划、强化措施促发展,将蔬菜新增任务层层分解、责任项项落实,将任务落实到乡、到村、到户。6月8日、8月27日,两次召开全市蔬菜工作会议,专门对夏、秋两季结构调整进行调度和安排部署,从5月底到6月底,从9月底到10月初,对全市夏季、秋季结构调整工作实行一周调度一周通报,重点督导,强力推进,取得显著成效。二是宣传到位。组织部分有发展意向的群众赴外地参观学习,全市赴外地参观学习蔬菜发展的群众有50余起,近万人。各县组织农民到本县蔬菜先进乡镇参观学习,参观人次达到15000人次之多,利用蔬菜信息网、每日蔬菜信息、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蔬菜生产中的典型社区和典型户激发菜农的发展热情。三是政策到位。平原县财政继续拿出专项资金支持蔬菜生产发展,年终重奖蔬菜生产先进单位;禹城市对发展蔬菜流转土地每亩补助150元。通过进一步完善流转政策,创新流转方式,科学引导土地加快向蔬菜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流转。如平原县在蔬菜重点乡镇建立试点,成立了土地流转协会或土地托管中心,全县流转出蔬菜大棚用地3.5万亩,为菜农破解了建设大棚的土地制约“瓶颈”。2013年全市共流转土地16.8万亩用于蔬菜生产。同时,各级蔬菜部门积极协调农信部门办理小额贷款,共落实贷款5亿元,有力地缓解了农民建棚资金难题。

(二)多措并举,蔬菜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随着农村劳动力减少,园区化生产、品牌化销售是我市蔬菜今后发展的基本趋势,为此,我们围绕“两区同建”,按照“建设一批,提升一批,滚动发展,持续推进”的原则,把高标准蔬菜园区建设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是加大招商力度。德城区以打造南部生态园为契机,筛选有意向企业进行重点跟进,在馨秋周围又建设鑫昂、科苑等生态园,使德城区南部生态园呈集群式发展。乐陵市引进山东基宇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了光伏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禹城市利用工商资本建设了鳌龙国际农业生

态园;积极促成上海昌高机械公司同齐河大黄康瑞公司合作建设工厂化食用菌项目,引进世界先进设备和技术,总投资5亿元。二是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把合作社作为政策扶持的重点,扩大单体规模,提高农户入社率,增强合作社在蔬菜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作用,今年新建的38个园区中有21个是合作社牵头建设的。三是加强扶持督导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标准园建设项目资金,整合发改、小农水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入,提升档次和水平,今年已为8县市区争取蔬菜农技推广项目资金200多万元,争取国家标准园建设项目7个,资金350万元,全部投向了标准园的提升。截至今年年底,全市共建设高标准蔬菜园区209个,面积15万亩,在这些园区的带动下,全市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三)多方入手,蔬菜质量提升迈出新步伐。蔬菜质量问题是关系民生的大问题,全市蔬菜系统加大措施,全力推进蔬菜质量提升。一是强化领导,健全蔬菜安全监管体系。市蔬菜办分别于3月13日和5月11日在武城两次召开全市蔬菜质量安全会议,印发了《全市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意见》。宁津县推广了“十户联保”制度,一户使用违禁农药,十户受罚;平原县建立了电话举报制度,对于举报者重奖,对于违法使用者重罚;禹城市建立了逐级负责制,部门联动、层层把关;齐河县积极争取行政执法职能,为8位同志办理了行政执法证,拓宽了工作范围,使得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广泛宣传,加强培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蔬菜质量安全集中大培训活动,7月1日在平原县成功举行“全市蔬菜质量安全大培训活动”启动仪式,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就蔬菜病虫综合治理及安全用药技术”、“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等问题做了专题培训。通过市培训县、县培训到乡、乡培训到村到户,把蔬菜质量安全培训活动层层推开。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广大菜农的质量安全法律意识,提高标准化生产和科学用药安全用药水平,从源头上抓好蔬菜质量安全。三是推广标准化生产。从抓好投入品监管、标准化生产、市场准入入手,牢牢把握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层层把关,尤其对全市韭菜基地统一造册登记,跟踪管理,重点监管,蔬菜质量明显提升。农业部、省、市药残抽检平均合格率分别达到99%、98.9%和97.4%。截至目前,全市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蔬菜品种达300多个,打造了“蔬菜”放心吃的品牌。

(四)技术服务,菜农收益稳定。技术服务是全市蔬菜系统的主要职能所在,各县市区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创新培训形式,改变服务方式,取得良好成效。一是网格化服务,如禹城市根据技术人员特点,把技术人员分组,组成服务小分队,划片包干,分别针对不同乡镇村庄以及不同的产业进行服务。二是融合化服务,如陵县把技术服务与物资供应结合,以技术带物资,以物资促技术推广,成功推广了优良的西葫芦品种、西葫芦套袋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等等。三是根据农情农时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服务。今春的设施蔬菜遭遇雾霾天气,时间长达1 个多月的时间,今夏遭受严重涝灾,全市15万亩菜田造成积水,1万多亩蔬菜绝产,1千多个日光温室出现倒塌或部分倒塌。面对灾情全市蔬菜系统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加强技术培训,全市共出动技术骨干和专家100余人,举办讲座百余次,发放明白纸5万余份,派技术专家在《新闻》、《直播》栏目上向全市菜农宣讲重要技术措施,指导菜农进行抗灾自救,加强管理。针对雾霾天气造成的死秧,及时组织工厂化育苗3000

万株,换下死秧弱秧。针对涝灾,指导菜农快速修复毁坏大棚,并把80%的绝产地块种上了速生菜。使菜农受灾不减收,今年秋季,芹菜、大葱露地蔬菜亩收益均过万元。

(五)强抓机遇,食用菌产业飞速发展。近年来,市强抓食用菌产业向工厂化生产转型机遇,强龙头、壮龙身、舞龙尾,狠抓食用菌产业化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食用菌产业由“滚雪球”式的渐近式发展转变为“爆炸式”突飞猛进式发展。到2013年,市食用菌年产量已突破36万吨,总产值达28亿元,目前,全市共有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企业26家,培植省级龙头企业3家,年产万吨以上企业6家,建设标准化园区32处,带动全市5万户农民增收,食用菌规模、档次、总产稳居全省第一。2013年9月27日,在2013中国食用菌产业化推进大会暨第二届全国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会议上,市被授予“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市”荣誉称号,市成为长江以北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三、存在问题

一是基地建设档次较低,保护设施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连续几年夏季的强降雨,对我市蔬菜生产影响较大。二是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转移,为设施蔬菜大面积发展增加了难度。三是蔬菜标准园区带动能力不强,缺乏高、精、尖亮点,像齐河美东、乐陵国强、禹城向阳坡、运河九龙湾、德城馨秋、临邑振兴这样的园区为数太少。四是由于菜农组织化程度低、种植结构分散、信息不对称等因素,蔬菜结构性卖难和价格飞涨交替发生。

三、2014年工作打算

总体思路:围绕“一圈一带”发展规划,以产业高端化、高质化、高效化为方向,以农民增收和质量提升为目标,构建现代蔬菜产业体系,搞好蔬菜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推进蔬菜园区化、规模化、标准生产,加快食用菌生产,积极培植亮点,打造制高点,全力打造“山东北菜园,京津南菜园”,使由蔬菜大市向蔬菜强市跨越发展。

发展目标:到2014年底全市新增蔬菜面积1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8万亩,蔬菜总面积达300万亩,总产1000万吨,产值130亿元;新增食用菌120万平方米,食用菌总面积达2500万平方米,新建优质蔬菜园区20个,具体工作中,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积极推进结构调整。要加快蔬菜生产转型升级,为到2020年全市蔬菜生产基地实现“三个一百”格局,要合理布局、把规模调大,把结构调优,把效益调高,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力争2014年新增设施蔬菜8万亩。围绕“三大板块”发展,建好基地促市场,提升市场扩规模。通过依法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扶持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力争2014年新增设施蔬菜面积8万亩,带动全市新增蔬菜面积10万亩。

(二)抓好优质蔬菜园区创建。高标准蔬菜园区是高端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生态农业的具体体现,是“两区同建”的产业支撑要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尽快建设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蔬菜园区。促进蔬菜生产由单家独户分散经营模式向集约化管理、专业化生产、机械化操作、精量化投入转变,引

领产业发展,推动产业提档升级。2014年,要力争把优质蔬菜园区建设列为政府民生实事,在全市新增优质蔬菜园区20个以上,新增优质蔬菜面积3万亩,让更多的人吃上放心菜。

(三)搞好品牌创建。一是按照突出“有机”、主攻“绿色”、全面实现“无公害”的要求,严格投入品管理,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规程,使蔬菜基地内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以上。二是整合资源,每个县市区确定一个主推品种,统一注册、统一宣传、统一包装、统一标准,重点培植、形成“拳头”。 三是推进产销对接。要推广齐河美东的作法,搞好净菜包装,建立冷链物流,搞好物流配送,积极发展订单生产。四是大力开展品牌推介、产品展销等促销活动,全力提高品牌蔬菜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切实把我市蔬菜的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市场优势。

(四)搞好科技服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前各行各业的竞争,都集中表现在高新技术的竞争。谁先掌握了先进技术,谁就抢占了先机,争得了主动权。所以要千方百计提高科技对蔬菜生产的贡献率,通过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组装一批高标准高水平的科技项目,加大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进一步创新技术服务方式,积极推广禹城的分片包干式的网格化服务和陵县的以技术带物资式的融合化服务,通过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新型农民,使他们积极采用农业高新技术,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

(五)推进蔬菜产业化发展。在蔬菜种苗业发展上,充分发挥德高种苗、希森马铃薯、馨秋科技等蔬菜育种企业的带动作用,深入挖掘当地蔬菜资源优势,力争2014年全市育种育苗基地发展到3000亩。在加工龙头上,结合招商引资,借助产业优势,尽快引进和新上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的加工企业,对现有加工企业进行整合、嫁接、改造,打造一批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蔬菜产业化集团,引导他们实现一体化经营。在市场龙头上,以农业部6大定点市场为重点,在促进市场晋档升级上做文章,建立健全市场检测体系,规范管理、公平交易,保障客商和菜农的双重利益;进一步扩大现有市场和基地规模,努力使我市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蔬菜产品集散、信息传播、价格形成中心。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上,以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积极推动工商资本下乡,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支持专业大户进行联户经营,发展家庭农场。推动农村经营方式创新。

(六)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着眼顶层设计,发挥优势、优化布局、调优品种,打造品牌 ,以发展工厂化栽培珍稀菇类供应京津沪大城市的高消费人群为重点,突出三大模式(工厂化栽培、标准化菇房、林菌间作),培植四大品种(金针菇、双孢菇、杏鲍菇、平菇),创建六大园区(齐河康瑞、经济技术开发区雪榕、武城丰裕、宁津众兴、宁津绿泰、禹城清香园)。力争到2014年底,全市新增食用菌120万平方为,食用菌总面积达2500万平方米,食用菌总产达到39万吨。

篇三:蔬菜公司工作总结

篇一:蔬菜项目工作总结

隆化县错季时差蔬菜产业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

工 作 总 结

隆化县科技局承担的“隆化县错季时差蔬菜产业技术集成与

应用”项目,项目编号:09220703d;项目起止年限:2009年1月-2010月12月;承担单位于2009年1月开始了项目建设,省厅40万元科技补助经费在2009年年底拨付到位。项目实施后,项目组克服了两年来各种原材料、劳务费等涨价不利因素,因地制宜,结合本县实际情况,研发重点工作依托于张三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核心区,做到了工作重点突出。县自筹经费分别于2009年12月拨付到位20万元,2010年4月30日拨付到位20万元,缓解了项目资金紧缺问题。二年来,在省、市科技部门及在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单位严格按照项目合同要求认真实施,完成了项目进度所要求的建设内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主要考核目标及经济指标

(一)基地建设:优质错季蔬菜生产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6万亩以上,占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的80%以上。其中: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5.5万亩;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达4000亩以上;有机蔬菜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

(二)蔬菜总产量达到50万吨,蔬菜产业产值超过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5%左右,带动农户5.5万户,11万菜农,提高农民人均收入500元以上。

(三)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35个,新技术5项。

(四)蔬菜龙头企业建设。蔬菜龙头企业的贮藏、加工转化总体能力达到35万吨以上,占蔬菜总产量的30%以上。

(五)培训农民达到5万人次。

(六)新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2家以上。

(七)培育蔬菜专用有机肥生产厂2家。

二、项目工作完成情况

(一)基地建设:优质错季蔬菜生产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6.5万亩,占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的81%以上。其中: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5.6万亩。 建设了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区3个,示范带动了全县错季蔬

菜标准化生产。一是建设了出口远销蔬菜示范园区,面积1万亩,其中: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示范展示区8000亩;标准化绿色蔬菜示范展示区1500亩;有机蔬菜转化示范展示区500亩;二是建设了郭家屯冷凉优质错季蔬菜示范园区,面积1万亩。其中核心区设在郭家屯镇,面积500亩;三是建设了七家热地保护地蔬菜示范园区,面积5000亩。其中核心区在七家镇,面积500亩。

(二)蔬菜总产量达到了51万吨,蔬菜产业产值超过6.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6%左右,带动农户5.65万户,12万菜农,提高农民人均收入550元。

(三) 通过项目建设,两年来共引进国内外高抗病的名、优、特新品种40个,经试验、示范,现已推广应用20个,使县内蔬菜新品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提高蔬菜品质。引进蔬菜产业高级技术人才2人。示范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蔬菜节水膜下滴灌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新技术、利用沼渣、沼液生产有机蔬菜技术、酸菜深加工技术共5项,总结制定出了适合冷凉地区的错季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四)以格林公司为主体,带动溢诚、茂雄等其他5家蔬菜龙头企业,使龙头企业的贮藏、加工转化总体能力达到了35万吨以上,占蔬菜总产量的30%以上;进一步打造了格林品牌产品。

(五)组织核心区及示范区的菜农进行培训及参观学习,培训农民5万多人次,使项目区内

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比例达到75%。

(六)新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2家。分别汤头沟镇二郎山蔬菜种植合作社、唐三营镇东山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完善了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组织网络。

(七)培育了隆化县鹏达、隆化县地富蔬菜专用有机肥生产厂2家。

三、资金使用情况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80万元,其中:省厅科技专项经费:40万元,自筹经费4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81.5万元: 其中省厅科技专项经费:40万元,自筹经费41.5万元。项目资金均落实到位。

在科技专项经费40万元中,主要用于:购置设备费:6.1397万元;设备改造租赁费:4万元;材料费:8.7764万元;测试化验加工费6.4万元;差旅费:2.3021万元;培训会议费:3.6968万元;劳务费:3.02万元;专家咨询费3万元,管理费用2.3565万元;总计39.6915万元。剩余3085元用于项目验收费用。

县自筹经费41.5万元,主要用于:设备租赁费:2.5万元;材料费:6.5 万元;测试化验加工费:11.4万元;燃料动力费:5.4万元;差旅费:3.2万元;会议费:3.6万元;劳务费:6.4万元;管理费

2.5万元。总计41.5万元。

从整体项目经费支出情况看,超支1.5万元左右。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任务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任务指标,在项目实施之初,我们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明确分工,任务分解,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强化技术培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为提高全体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我们以中国农业大学为技术支撑,进行蔬菜生产、栽培、加工等技术应用培训班8次,召开现场会6次,两年来共培训人员5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份,明白纸20000张,使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应用,广大技术人员和种植户的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为项目实施提供了保障。

(三)扶持龙头,提升蔬菜产业化经营水平

按照扶优、扶强、扶壮的思路和目标,不断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产业以龙头企业承德格林食品有限公司为依托,不断加强蔬菜企业贮藏、加工能力。企业多次在外地召开产品展销会,并积极参与各部门组织的产品推介会,提高了“格林”品牌的知名度。

(四)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提高优质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为使蔬菜产品上质量、上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在新品种引进、科技人才引进、新技术引进上,严把技术关、质量关。在产品深加工生产中,严格按相关技术规程进行操作。蔬菜产业实行全程质量监控,保证了全县蔬菜向绿色、有机食品方面发展。

(五)严格资金管理,专款专用

为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资金使用实行一只笔审批制度,专人专账管理,定期审计,确保专款专用。

隆化县错季时差蔬菜产业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项目组成员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资金不足等困难,按照项目合同要求认真实施,较好地完成了项目建设内容,下一步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做好成果深化工作;二是加快项目的研究及成果的推广应用,为农民脱贫致富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1年11月10日篇二:蔬菜合作社2010年工作总结

**市蔬菜专业合作社

工作总结

**市蔬菜专业合作社由江苏**公司农业有限公司于2007年12月发起成立,注册资金50万元。合作社运营三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紧紧围绕“为菜农着想、替农民分忧、承担风险、互利共赢”的办社原则,一手抓业务经营,一手抓基地建设,带动了农民致富,促进了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现已发展社员552个,发展区域涉及**乡和**办事处两个乡镇,建设蔬菜生产基地5000多亩,主要品种包括胡萝卜、马铃薯、甜椒、大白菜、甘蓝、洋葱等10多个,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合作社+社员”的经营模式,是一个集蔬菜生产、加工、出口和农资供应、技术指导、生产实验、国内贸易等于一体的新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从总体发展情况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完善机制,规范发展。根据合作社法有关规定,于2007年1月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了法人资格。通过民主选举,成立理事会、监事会,选出了理事长、理事和监事,明确了职责分工;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合作社章程,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在人、财、物、产、供、销等方面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确立了果蔬主导产业,组建了3个果蔬生产基地;设立了生产资料采购供应、农产品经营服务等业务服务机构;有固定的办公经营场所;有利益分配管理办法。做到了机构健全,职责分明,制度完善,有章可循,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促进了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二、切实惠农利民,增加农民收入。为了解除菜农的后顾之忧,及时解决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保证菜农年年都有可靠而又稳定的收入,合作社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如组织技术人员和物资,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产前,统一购进优质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以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分配给社员;产中,聘请技术人员进行种植、田间管理方面的指导,从寿光蔬菜研究所高薪聘请技术人员,对社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同时还多次组织到外地考察学习;产后,联系市场,把农民社员的产品按照每亩年纯收入不低于1500元、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统一收购起来销售出去,确保农民社员的收入稳中有增。今年以来,企业用于良种、肥料、机械、信息设备等方面的资金达50多万元。通过合作社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农民从中获得了较大的受益,农业亩产效益增加900元,社员年度收入比入社前增加了800元,合作社所在区域农民年均收入由过去的4800元增加到5600元。通过服务让利、最低保护价保利、助农增收和返利,使入社社员感受到了合作社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和实实在在的实惠。

三、加强基地建设,实现规模发展。建立农产品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前提,是组织农民有效有序进入市场的基础,也是企业发展的依托。今年初,合作社在巩固提高**乡蔬菜基地品质的基础上,又建设了**办事处标准化蔬菜基地。该基地计划面积10000亩,今年已种植5000亩,主要为胡萝卜和马铃薯。明后两年将扩大到10000亩,除种植蔬菜外再增加水果种植,以张王村现有黄金梨基地为基础,逐步向周边村扩大。该基地规划已与**办事处达成乡企合作共建万亩果蔬基地协议。为了确保基地发展,合作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今年以来,企业用于基地良种、肥料、机械、桥涵设备等的垫支和扶持资金达300多万元。该基地将使3700多户农民受益,增加农民收入2100万元。

四、引进培育新品种,推广使用新技术。为了便于基地大面积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合作社以小高村为示范点,集中500亩熟地,投资120万元,从韩国引进“天使红芯”胡萝卜新品种,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种植实验。首先,按农业标准化要求,对示范点内土地进行沟、路、林、渠、水综合整治,使其达到田成片、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蔬菜基地标准。其次,在生产上,全面推行新技术:一是引进推广栽培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栽培模式,同步推进农用物资的标准化、规范化,大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科学合理施肥;二是落实农业、物理、生物、生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

药和益植霉素等生物农药,使病虫害得到了有效防治;三是大力推广井水、沟渠自流水、集雨水窖等无污染的水源灌溉,积极推广滴灌、管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有效控制了有毒有害水质污染土壤;四是加强农业防治和生态控制,大力推广抗病虫品种,保护天敌;在保护地栽培中,推广生态控制,创造有利于果蔬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五是加强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的筛选和使用,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新农药使用培训,指导群众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推广,进一步提高了蔬菜产品质量和产量,今年秋季胡萝卜获得大丰收,亩产达4000多公斤,产品质量明显好于当地普通品种,价格比市场价高15-25%。

五、实行标准化管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生产技术水平。 由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传统生产观念根深蒂固,以至于接受新事物速度慢,生产方式各异,造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效益低下。面对合作社建立后的新局面,对蔬菜生产按照标准化要求实行统一规范管理十分必要。为此,合作社专门成立了生产技术中心,在种植管理上实行“六统一”,即统一引进良种,引进了胡萝卜、大葱、甘蓝、马铃薯、甜椒、鸭梨等十几个优良品种,统一种植,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技术培训与指导,统一收购,使产品适应了市场需求,产品质量提高,社员增收。投资万余元购臵了电脑等信息设施,使社员及时学习和了解外地的新技术、新经验、新行情,不断捕捉信息资源,取人之长,补已之短。通过举办技术讲座、入户指导、发放明白纸及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户技术知识培训和指导,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技术水平。

三、示范作用突出,成效显著

该社成立近一年的时间,已开始显现出其积极作用和显著成效。一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围绕当地的优势产品,组织农民从事专业化生产,带动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带,促进了规模化生产。二是提高了农业标准化水平。通过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载体优势,对内有效地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对外统一质量、价格,提高了应对市场和技术壁垒的能力,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护了农民利益。三是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合作社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成为调节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关系的重要力量,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四是培养了新型农民。合作社在为农民提供服务、增加收入的同时,也积极发挥了内部的教育、培训功能,培育和增强了农民的市场观念和民主意识,锻炼了农民在科技推广、分工协作、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对外联系以及民主决策等多方面的能力,逐步成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有效载体。五是培育了自己的产品品牌。现已拥有**公司牌无公害甜椒、大白菜2个蔬菜品牌,胡萝卜绿色食品认证已向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申报,目前正在审批中。合作社胡萝卜生产基地也已列入“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认证范围。从而提高了合作社和产品知名度,为合作社的蔬菜销售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六是增加了农民收入。通篇三:区上半年蔬菜工作总结

区上半年蔬菜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根据全市蔬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紧密结合张店实际,紧紧围绕建设“幸福张店”总目标,立足本单位工作职能,以深入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完成上半年目标任务。

一、蔬菜产销情况

上半年,我区蔬菜生产形势较好。全区蔬菜生产面积保持稳定,蔬菜总播种面积0.34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0.03万亩,同比增长9.7%,食用菌栽培面积6.8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减少4%。全区蔬菜总产量2358万公斤,比去年同期增加6.8%;总收入316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纯收入237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全区食用菌总产量2318吨,比去年同期减少3.3%,总收入608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6%;纯收入388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0.7%。

二、蔬菜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上半年,我局坚持“五个面向”,提升“五项服务水平”,为全区蔬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传递正能量。

1、面向新农村建设,加快蔬菜产业体质增效。认真落实“菜篮子”工程建设行政首长负责制,以付家镇银基农业生态园和沣水镇高东蔬菜标准园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现有优质蔬菜基地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兴菜战略,切实加强生产指导和科技培训,全面落实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促进了蔬菜生产效益进一步提升。上半年,组织技术骨干或邀请有关专家深入生产一线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菜农800余人次,组织技术人员开展科技下乡4次,发放技术材料4000余份,推广蔬菜新品种4个,开展现场技术指导10次,为菜农解决生产难题60余个。

2、加强蔬菜园区化建设,推动都市农业健康有序发展。我局牢牢把握蔬菜标准园“五化建设”,着力加强蔬菜标准园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蔬菜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全区设施蔬菜再上新水平。

一是继续推进张店银基农业生态园建设。目前,园区面积发展到180亩,建成高标准冬暖大棚9个、高标准拱棚10个,种植反季节蔬菜和时令蔬菜10个品种,该园区建立了完善的监管制度,田间记录完整,检测仪器、检测记录完备,亿乡源牌黄瓜、番茄、菜椒等三个品种取得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优质品牌蔬菜商品化销售进一步推进,与市区大中型超市实现农超对接,每月为中心城区市民提供绿色优质蔬菜60万公斤以上。园区被评为“市级都市农业示范园”、“xx市十佳蔬菜标准园”,银基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获得“xx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等称号。

二是大力建设高东蔬菜标准园。规划园区总面积600亩,计划总投资2000余万,三年内全部建成。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冬暖式大棚16个,高标准拱棚13个,占地面积210亩,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园内严格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操作,建立健全生产档案。积极推广防虫网、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等病虫害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控技术。技术规程、明白纸、田间管理档案全部入棚,进一步完善投入品管理及产品检测制度,实现100%标准化生产。推动标准园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实现了三个统一,即统一种植模式,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资供应,逐步将标准园培育成为一家集蔬菜良种培育、规模种植、集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现代化农业企业,主要从事安全、优质、高效、生态、绿色有机蔬菜的研究开发、生产、培育及推广。

3、加强蔬菜质量监管,提升服务保障城乡居民“菜篮子”消费安全水平。一是着力加强检测中心建设。依照年初确定继续实施实验室资质认证的工作目标,加强检测中心软硬件的建设,并顺利通过省专家评审组考核,取得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二是认真履行区委区政府制定的全区蔬菜例行监测工作。1-6 月份全区共抽检蔬菜样品216个,形成检测报告6次,样品检测合格率保持较高水平,在98%以上。三是强化基层检测网络营造食品安全氛围。积极指导各蔬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及超市建设蔬菜质量基层检测点,各检测点实现了“四有一规范”,组织技术人员,指导各基层检测点实施蔬菜质量日检批检制度、检测结果公开公示制度,不断提高基层监测点科学运作水平。

3、面向绿色蔬菜营销市场建设,提升服务优质品牌蔬菜整合能力。我局组织力量深入蔬菜流通企业,积极为企业提供政策、信息、技术及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进一步调动企业经营者发展蔬菜营销的主动性。上半年,共推广绿色品牌蔬菜14个,34个“绿色蔬菜专柜”和4个绿色蔬菜配送中心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每月可为城乡市民提供600万公斤以上的安全优质绿色蔬菜,有力地促进优质蔬菜品牌的整合,扩大了绿色无公害蔬菜的供应和消费。

4、贯彻落实蔬菜基地百日整治专项行动。一是与农业部门密切配合,按照标本兼治、打防


乡镇蔬菜工作总结》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4492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