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教师笔记 > 会计类书籍读书笔记

会计类书籍读书笔记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3:53 | 移动端:会计类书籍读书笔记

篇一:财务会计理论读书笔记

财务会计理论读书笔记

201330710135

施雅欣

一、《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

葛家澍的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对财务会计的定位的一些探讨,作者的观点是倾向于财务会计主要披露历史信息,强调的是会计信息的真是可靠性,会计信息要在完全遵守GAAP原则下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并且进过严格的审计。文章主要是想明确财务会计报表的定位,反对对于财务会计报表给予过高的期望——即既要披露历史信息又要带有预测将来财务信息的功能。当然,强调披露历史信息强调信息的真实客观性,但并不等于说在财务会计信息中, 不对未来作某些估计和判断, 对于流动性较强的存货和有价证券, 就允许在期末采取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进行报告; 对于存在着信用风险的应收账款,就允许计提必要的坏帐准备; 对于长期资产, 在使用中, 也应当计提折旧并分期摊销, 以及对收入的确认时点及其与费用的配比, 允许会计人员根据其专业经验, 进行合理的估计与判断等等。文章还提出了自己对于企业报告的一个框架,见下图:

最后文章提出两种研究方向即第一, 今后的财务会计是企业财务历史的报告和企业未来财务预测合二为一的一门创新学科? 或第二, 保留财务会计的传统特色和作用, 坚持可信性放在首位, 而同时发展另一门以相关性为主的新兴学科财务预测。

二、《会计制度全球变革研究》

在《会计制度全球变革研究》这篇论文中,郭道扬先生分析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现状,讨论了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和实现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他对全球会计制度趋同的一种看法——会计制度的趋同还不宜过早。

文章一开头肯定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先前以“改进和协调”为工作目标,在世界范围内制订和推行国际会计准则做出的一定的历史贡献。之后对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协调改为趋同提出了自己的疑义。首先通过分析马克思关于经济全球化实现的路径和表现认为经济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权益的“会计侵害”,正在成为全球化中的普遍现象。其次他指出了与全球性会计制度变革相关的理论主要包括(1)利益相关者理论。作者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利益相关者已经超出了我们原来的研究范围,并且扩展到全世界,具体表现为国与国之间经济利益的纠纷,会计制度全球化首先也需要解决这个问题。(2)会计制度的经济后果理论,会计学界认为,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客观上促使政府与公司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权益博弈与冲突的明朗化。如果在会计准则的制订与颁行中,不能正确处理作为一种处于基础层面的法律制度所应具有的法定性、原则性、权威性与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灵活性之间的关系,轻则会挫伤公司经营者和管理者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重则会发生侵害公司利益相关者中某一方面甚或多个方面的经济权益问题,最终将产生

极其不良的经济甚或政治后果。(3)统一会计制度理论。统一会计制度对公司经济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治理作用,都是基础性的,作者分析了美国不是完全统一的会计制度给美国资本市场带来的危害,以及在此项工作中美国做的努力。实现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要要坚持以全球性统一会计制度协调作为改革的出发点,把全球性会计制度改革置于各主权国家对全球化的适应性变革基础之上。通过以上这三点,作者从理论的角度来说明全球会计制度的趋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章第三部分分析了全球性会计制度的变革问题,首先是全球会计制度的变革缺乏根本性的前提,作者认为在全球性会计制度建立以前,会计制度上一层的法律体系应该有一定的趋同。其次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它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作者主要批判了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使得企业对盈余管理的范围更加扩大,对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公允价值计量是建立在市场完全有效的假说基础上的,而这个假说尚不能被真正认可。最后则是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本身的质疑,包括.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组织地位的质疑,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强制性“趋同”方针的质疑,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改革立场与规制倾向性的质疑,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工作起点的质疑以及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滥用公允价值的质疑。

文章最后作者提出了应对全球性会计制度变革的几点建议,主要内容是。(1)坚持以协调为主导,严格掌握改革的公平、公正性。这是实现变革的立足点。(2)辩证处理协调与趋同的关系,通过反复协调方可确定可趋同的基础,确认有步骤地达到渐近式趋同的目标与具体内容,并注意把握这类会计准则在执行中的继续协调问题。这是实现变革的关键。(3)在改革过程中,正确处理会计规范协调、趋同、一致三个改革维度之间的关系。

三、《积极构建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在这篇文章中,学者讨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定义,其中以美国FASB提供的概念更广泛地被人接受。二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于会计准则和会计法

律和实务的指导作用以及概念框架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文章还说明了在中国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大势所趋。对比中国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和国外的财务会计概念的框架,我发现中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涉及了一部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但是并不全面,基本准则更多地还是会计理论和会计业务处理的原则。因此,我们也更加期待不远的将来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出台,丰富和发展我国的会计理论。

四、《什么是会计理论——规范会计理论的一种观点》

读完葛家澍先生的这篇文章,一种对明星的崇拜和敬畏感油然而生。文章的开头指出了实证学派对于会计理论的界定,即“会计理论的目标是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同时也直接表明了作者对这种观点的否定态度。实证会计学派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的一套方法去验证社会科学的东西,因此自然而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但是由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差异性也决定了这种结论是狭隘的。文章先借助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认识的观点来说明会计理论与一般理论研究的共性——从事物的现象归纳出事物的概念,再从概念去发现事物内在的作用规律,从而形成理论。文章认为会计理是研究会计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文章第二部分回忆了西方的一些学者关于会计理论的一些定义,指出了这些定义的贡献以及不足,其中比较让人注意的是亨德里克森关于会计理论的定义(1)使实务工作者、投资人、经理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当前的实务;(2)提供评估当前会计事务的概念框架;(3)指导新的实务和程序的发展。”综合几位会计大师的观点,葛先生认为会计理论的作用在于预测、解释和指导会计实务。

葛家澍先生最后做了一个总结:会计理论同一切其他理论一样,来自实践,又应再回到实践。会计理论是观察大量会计现象之后,从中发现某些带有共性的特征,研究工作中通过理性认识,把它上升为“概念”。概念就属于理论范畴,会计理论也是在研究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从理论的形成过程来看,会计理论的研究也是建立在一系列合理的假设基础之上,当然不少人或许会对这种假设的合理性作出一定的批判,这种批判我们也可以认为是我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遇到的循环往复,是对会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理论是有层次的。从抽象的会计原则到具体的会计程序、方法的研究,只要讲出道理,预测前景并指导怎样做将更好,会计中的大小道理都属于理论。所以,假设、目标的研究是理论,具体的会计程序,如权责发生制,具体的方法如存货中的先进先出法等等研究也是理论。问题在于,所有这些道理是否能够正确地解释和预测现象,并指导人们去运用它们更好地处理会计事务,产生相关、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并有效地利用它们为经济决策服务。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相对的,一定层次范围内的理论是否能在其所处的经济环境中更好地适用于那时的经济环境。

五、《会计要素的比较与改进》

唐国平的《会计要素的比较与改进》一文中,介绍了FASB,IASC,以及中国会计准则中的要素界定进行了一个比较。认为在主要的会计要素界定上,除了名称有一点区别之外实质内容上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最不同的地方在于关于利润的计量,我国是借鉴FASB强调了流转收入过程理论,强调了收入与成本费用的因果关系。而IASC则是强调了净流入利润。当然最后行全面收益的角度看,利润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只是具体科目表示的意义有一些不同。

在此基础上唐国平讨论了将会计要进行分类,分成基本会计要素、次要素和之要素。在此基础上对应当指出,作为财务报表理论基础的要素,既可以是处于同一层次的要素(如资产负债个表),也可以是处于不同层次的要素(如现金流量表以及损益表等);既可以是某一单一内容的要素(如现金流量表),也可以是几项不同内容的要家的组合,如原来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就是以所有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内容的次、支要素为基础的。

六、《对会计理论研究“事项法”的再认识》

李桂荣在《对会计理论研究“事项法”的再认识》一文中,介绍了事项法的一些基本内容,比较了事项法和现行的价值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指出事项法和价值法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对于事项法未来

发展的一种期望。主要内容如下:事项法也叫“使用者需要法”,是指按照具体的经济事项来报告企业的经济活动,并以此为基础,重新构建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理论与方法。事项法与价值法相比的突出特点是(1)它是根据使用者的要求来提供会计信息(2)它考虑了多重计量属性,使得会计信息更能反映企业的现实状况(3)事项法关注的是交易事项对投资者判断的影响,它主要披露的是事项而不是特别重视数据。事项法提出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没有那么快,因此不具有操作性,如今随着电算化的普及各种管理软件的开发。我们已经具备一定条件来实施事项法。比如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中的

存货成本与市价熟低,公允价值的计量引入的就是事项法的概念。会计报表附注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对事项法的一种应用。是否今后采用事项法值得商榷,但是借鉴吸收事项法的优点并将其应用到价值法中已是大势所趋。

七、《经济收益与会计收益的比较和选择》

刘海丹《经济收益与会计收益的比较和选择》 中论述了经济收益观与会计收益观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已实现收益与全部收益的差别(2)历史成本与现时价值的差别.读了这篇文章我认为会计收益的改进的方向就是将历史成本和现实价值能够合理的

区分,即在会计实现利润中要鉴别哪些是物价变动导致的利润,哪些才是企业获得资本保全后的经济补偿。

八、《回首千年话沧桑—公元11—20世纪会计发展述评》

结合田老师的课程和郭道扬《回首千年话沧桑—公元11—20世纪会计发展述评》,我们对会计发展的历史脉络有了一个直观理性的认识,会计不仅仅是重复的实务操作,它的理论发展更是众多学者,会计大师,和实务工作者实践和思考的结果。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会计从单纯的复式簿记发展到一门学科,会计学不断地在丰富和发展着自己,使自己更加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需要。

毫无疑问,14世纪数学家卢卡·帕乔利的《簿记论》在会计学的发展历史中起着划时代的作用,世界范围内从此产生了一个大家公认的会计理论,会计的发展也进入了近现代,之后,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诞生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等与会计相关或者说是从会计学发展演变而来的理论。20世纪头30年,会计实现了从簿记论向会计学的发展转变,企业也开始重视会计的作用,会计也被认为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历史转变中法约尔和泰勒功不可没,前者认识到财务会计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后者则是推动成本会计的发展。二次世界大战后,会计从微观走向宏观,会计电算化的实现极大提高了企业会计的工作效率以及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会计理论和会计教育的大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造就了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的趋同。会计也在这个世纪有了有了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而会计准则的建设也具有关键性作用,把会计规范形成与会计理论建设统一在一起,从而使会计准则不仅具有技术规范特性,而且具有一定的理论性、系统性及法定性。这也被认为是20世纪会计最重大的变革。

中国的会计在封建社会曾今一度领先世界,明朝中后期开始衰弱,由于社会制度和历史原因,在会计辉煌发展的20世纪似乎没有中国的声音。但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开始融入世界,中国的会计研究在国际上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相信在21世纪,中国的会计理论也会影响整个世界。

九、《如何评价美国FASB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葛家澍先生的这篇论文向我们简略地介绍了FASB财务会计框架的优点创新之处以及一些瑕疵。给我映像最深的是FASB关于全面收益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的层次框架。至于葛家澍先生提出的财务会计框架的缺点有一些是表述上的问题更多的则是出于严谨学术的需要,我们相信未来FASB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示。

篇二:会计经验文献读书笔记

读《会计收益数据的经验评价》一文的启示

2012级会计专业8121202011330 郭玥

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是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当时一批年青学者将弗里德曼所创实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引入到会计理论研究领域,从而促使了实证会计研究的兴起与实证会计理论的形成。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会计学者开始运用实证会计研究方法从事会计理论研究,经过近十多年的努力,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而言还存在很大差距。

这篇文献是有关实证研究方法中的经典之作,他首次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会计收益数据的信息含量进行了检验,开创了会计研究领域的新方向,提供了研究会计问题的新方法。通过读这篇文章,让我了解了早期西方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线索和发展思路,从而让我对怎样研究我国会计理论有了更深入的思考。那么,我将通过这篇文章记录下文献的基本内容,结构,然后写上自己对实证研究方法的思考和我能加以利用的方面,以便对以后的阅读提供便利的途径。

一.文章的基本结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包括引言、经验检验、数据、研究结果和结论五个部分。他逻辑结构是很有层次的,很值得我们进行学习。论文的引言部分主要描述当时对会计收益数据有用性的争论,作者认为争论的原因在于没有经验数据的支撑,并提出可以从会计收益数据发布前后的股价走势来判断会计收益数据的有用性,从而确立了整篇文章的主旨。论文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可以分为一个大段,主要包括如何对所使用的理论依据、变量、样本,数据的标准进行选择,以及指导我们了解了如何对数据来源和变量的结果进行统计。论文的第四部分“研究结果”包括假设、对假设的检验结果,然后通过对检验结果的分析指出检验结果的显著性同研究设计本身的局限性。论文的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认为会计收益数据是有用的信息,但是由于有其他竞争性的信息来源,让会计收益数据的信息含量受到了影响。最后作者还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对研究方法进行改进的思路。总体来讲,该文献的基本结构兼有科学性、明晰性和实用性于一身。这种运用经验研究方法被研究会计问题的会计研究者广为采用,成为经验研究论文结构的主要范式。

本文正文部分的内容是本文的精华之处,本文具有选题的热点性,变量设计的巧妙性,方法的创新性,样本的可比性和数据的可靠性,最后顺其自然的引出了本文作者的观点,让读者引起共鸣,引发思考。

二.文章的可读处

(一)作者通过变量的设计的确定了研究的主题。

文章首先引入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说。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说的定义是:在资本市场上总会有一些投资者愿意付出一定的时间和金钱来收集和分析有关信息,从而做出更优的投资决策,这些投资者比其他投资者更有信息优势,这些资本市场上的操作会让收集的信息迅速反映在资本资产的价格中。当有大量的这种投资者时,资本市场会非常迅速地调整资本资产的价格,使这些投资者不能获取更多的非正常报酬。

根据上述理论,作者提出可观测的股票价格波动与信息发布之间存在联系的观点,指出联系可以证明会计收益所反映信息是有用的,从而将会计收益同股票价格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作者通过构建市场预期收益的两个选择模型来考察市场对会计收益数据是如何反应的。从而对会计收益与股票价格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区分对于特定公司证券价格有影响的特定信息和对所有公司证券价格有影响的系统信息。

(二)方法运用的独特性

在文章中,鲍尔和布朗把影响公司盈余的因素分离为系统因素和特定因素。系统因素影响所有的公司,这样某公司上一年的盈余和其他公司上一年的盈余,可以通过这种特定方式进行联系。如果这种联系是稳定的,可以将这种稳定的联系用固定的函数形式表现出来,此时可以根据其他公司的收益得到某一公司当年收益的条件期望。这样,未预期盈余变动可以通过计算实际收益的变动与条件期望变动的差异得到估计,并把这个差值定义为当前收益所传递的信息含量。同时作者假定:由企业财务及其他政策改变所导致的盈余变化,在第一次估计前已经被收益的平均变化所反应,即宏观经济和政策改变同时影响企业收益,可以将其进行联合估计。

对未预期盈余的估计,作者首先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出每个样本公司每年的盈余变化和市场盈余变化的线型回归系数和截距项。再将市场盈余平均变化作为自变量代入上述过程得到的回归模型,计算出盈余变化的预期值。最后未预期盈余变化值(预测残差)即为盈余变化的实际值减去盈余变化的预期值。从未预期盈余变化的估计中可以发现作者是剔除了市场效应的,即不考虑系统因素仅考虑特定因素。这种公式的运用对我以后进行实证论文的撰写提供了方法性的指引,本文作者的这种方法在当时很是新颖,对于初读研究生的我非常有启示。

(三)提出研究方向的不足

虽然该文献的研究方法具有相当严密的逻辑性以及研究结论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在文献的最后作者还是非常大胆的指出了研究中的一些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如没有考虑月末发生交易时股票价格同时变化、数据中存在误差、股价的离散性、“预计误差”模型的无效性、收益预期误差的系统偏差等。除了作者指出的局限性外,还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市场如何预测净收益的变化、中报或股利宣告的作用、中报与年报的成本以及未预期收益变化程度和相关股票价格调整程度的定量关系等。

三、《评价》对我的启示

运用实证方法解决当前热点问题是值得我学习的。该文献运用的事项法以及相关的财务和经济学理论的学习和应用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容易的工作。在中国,只要以中国的特色为经,以国际文献的热点课题为纬,去回答国际文献无法回答的问题,就可以了。还应该学习的是文献研究方法的创新性,鲍尔和布朗因为运用别人没有应用的研究方法去研究一个广为争论但一直悬而未决的热点问题而一举奠定了该文献的地位,与他们处于同一时代且同样接受过系统的财务和经济学训练的学者不在少数,但鲍尔和布朗为什么却成为第一个运用那些系统知识来分析会计问题的学者。所以在以后论文的撰写时候要发散思维,争取诠释一些前人没有的名词,运用新的思考方式来为会计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篇三:会计类经典书籍

一、国外会计理论类

1.[美]迈克尔?查特菲尔德著,文硕、董晓柏译.1988.会计思想史.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美国会计学会(AAA)著、文硕等译.1991.基本会计理论.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3.[美]R.G.布朗等,林志军等译.1988.巴其阿勒会计论.上海: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

4.[美]A.C.利特尔顿著、林志军等译.1988.会计理论结构.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5.[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编,娄尔行译.1992论财务会计的概念.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6.[美]埃尔登?S.亨德里克森著,王澹如等译.1987.会计理论. 上海: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

7.[英]C.W.诺比斯、R.H.帕克,潘琰等译.2002.比较国际会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8.[美]罗斯?L.瓦茨、杰罗尔德?L.齐默尔曼著,陈少华、黄世忠等译.2000.实证会计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9. [美]阿迈德?贝克奥伊,钱逢胜等译.2004.会计理论.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0. [加拿大]威廉姆?R.斯科特,陈汉文等译.2006.财务会计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1. [英]鲍普?瑞安、罗伯特?W.斯卡彭斯、迈克尔?西奥博尔德,戴德明等译.2004.财务与会计研究方法与方法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2.陈今池编著.2007.西方现代会计理论.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13.葛家澍、林志军著.2001.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14.许家林.2004.西方会计学名著导读.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二、国内会计理论类

15.郭道扬著.1982.中国会计史稿(上、下).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6.郭道扬著.1984.会计发展史纲.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7.郭道扬著.2004.会计史研究(第1卷、第2卷、第3卷).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8.郭道扬著.2009.郭道扬文集.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陈信元等著.1999.新中国会计思想史.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文硕著.1987.西方会计史(上).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1.葛家澍、刘峰著.1998.中国会计大典――会计理论.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2.葛家澍、刘峰著.2003会计理论.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3.吴水澎主编.2007.会计理论.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4.汤云为、钱逢胜著.1997.会计理论.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5.于玉林编著.2004.现代会计理论——会计系统论、会计信息论与会计控制论.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6.于玉林、李瑞生主编.2001.会计基础理论研究.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7.杨时展(沈如琛选编).1997.杨时展论文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8.易庭源.1990.资金运动会计理论.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9.许家林主编.2008.会计理论.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0.汪祥耀等.1996-2010.中外会计审计准则研究与比较丛书.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31.中国会计学会编.2002.中国会计研究文献摘编(1979~1999)-会计基础理论卷、财务会计卷.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2.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编.2005.会计准则研究文库(1-3)——会计的基本假设与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与财务报告.大连:大连出版社

三、会计工具书类

33.杨纪琬主编.1988.中国现代会计手册.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4.项怀诚主编.1999.新中国会计五十年.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5.中国会计年鉴编委会.中国会计年鉴(1996始,每年1卷,光盘).北京:中国财政杂志社

36.于玉林主编.2010.会计大百科辞典.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7.张文贤主编.2010.21世纪100个会计难题.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四、会计实务类

38.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司编:“会计准则丛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2005年(共13本)

39.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6.企业会计准则.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40.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6.企业会计准则指南.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1.企业会计制度(2001).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4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1996.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五、其他相关学科类

43.冯之俊主编.2003.软科学纲要.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44.李醒民.2001.科学的精神与价值.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45.黄顺基.1997.科技革命影响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6.李承贵.2002.通向学术真际之路.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47.[德]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2004.资本论(第1卷-1867、第2卷-1885-恩、第3卷-1894-恩).北京:人民出版社

48.宋承先主编.1998.西方经济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49.张培刚.1997.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50.厉以宁.1997.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51.[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萧琛、樊妮等译.1999.经济学(第16版).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52.[美]R.科斯、A.阿尔钦 D.诺斯著,刘守英译.1994.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53.[美]哈罗德?德姆塞茨,段毅才等译.1999.所有权、控制与企业.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54.[美]科斯、[美]哈特、[美]斯蒂格利茨等著,[瑞]拉斯?沃因、[瑞]汉斯?韦坎德编,李风圣主译. 2003.契约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55.[美]迈克尔?迪屈奇著,王铁生、葛立成译.1999.交易成本经济学——关于公司的新的经济意义.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56.张维迎.1995.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57.张维迎.1996.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58.孙耀君主编.1995.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59.[美]丹尼尔?A.雷恩,赵睿等译.2000.管理思想的演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0.郭咸纲.2005.西方管理思想史(第3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61.李龙主编.1999.西方法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62.唐盛明.200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新解.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63.李怀祖.2008.管理研究方法论.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64.张朝宓、苏文兵.2001.当代会计实证研究方法.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3~24

65.[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著,武玉宁译.2001.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1953).载:弗里德曼

文萃.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66.于玉林.2002.现代会计哲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67.于玉林著.1997.现代会计方法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68.于玉林著于玉林主编.2008.财经科学研究、文献阅读与应用写作.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69.朱青生.2001.十九札.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六、专业期刊类

70.《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71.《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72.《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主办

73.《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主办

74.《中国软科学》,中国软科学学会主办

75.《中国财务与会计研究》,清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主办

76.《中国会计评论》,北京大学等高校联合主办

77.《会计论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研究所主办

78.《中国会计学刊》,由香港城市大学和中山大学创办

79.《当代会计评论》,厦门大学会计发展中心主办

80.《财务与会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和《中国审计》

81.《财会通讯》、《财会月刊》和《会计之友》

82.《Accounting Review》(AAA主办)

83.《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会计研究中心主办)

84.《Journal of Finaince and Economics》(罗彻斯特大学威廉?西蒙工商管理研究院主办)

85.《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罗切斯特大学威廉姆?E. 西蒙工商管理研究生院主办)

86.《Accounting Horizons》(AAA主办)

87.《Accounting,Organisations and Society》(英国会计学会主办)

88.《Journal of Accountancy》(AICPA主办)

89.《Accountancy》(ICAEW主办)

90.《会计研究月刊》(台湾,财团法人会计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

七、其他读物类

91.王保平.2007.1+38的故事——会计准则趣绎.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92.张连起.2001.数豆者说.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93.张连起.2004.鸣哨笔记.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94.张连起.2006.左数字右人文.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95.张连起.2008.非常起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96.樊纲.1993.求解命运的方程——一位经济学家关于人生的说法.北京出版社.

97.于丹.2006. 于丹《论语》心得.上海:中华书局

98.于丹.2006. 于丹《庄子》心得.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99.李功耀著.2004.叩问名师: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评传(1).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00.李功耀著.2006.叩问名师: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评传(2).北京:广东经济出版社


会计类书籍读书笔记》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502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