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教师笔记 > 会计电算化读书笔记

会计电算化读书笔记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3:56 | 移动端:会计电算化读书笔记

篇一:读书笔记

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研究》内容简介:作为一部重要的理论文献,《讲话》之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它上承革命文学和 左翼文学,下启解放区文学和新中国文学,创造性地解决了“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问题。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有关《讲话》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 经过一代又一代理论家的阐发,已经成为一种独特而有趣的“现象”——它不仅规范、指导着新中国的文学实践,而且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正 在朝着经典化、原点化方向发展。

综观《讲话》研究的漫长历程,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阶段:(一)广泛而深入的传播期(1942-1949);(二)激进而曲折的学习期(1950-1976);(三)反思与批评的争议期(1977-1989);(四)拓展与多元的发展期(1990年至今)。当年《讲话》中“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文艺为政治服务”主张已经为《祝词》中“文艺为人民服务,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主张所取代,社会 语境、文学观念、文学载体、审美取向、阅读形态等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甚至《讲话》研究本身也经历了一个从学习贯彻到激进曲折再到反思批评、拓展多元的过 程,但《讲话》关于文艺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品格,仍然葆有理论的鲜活性和现实的指导性。而今,文艺为人民服务,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理 论已经深人人心,文学在多元并存中一路前行。

今天,《讲话》研究已难有延安时期、十七年时期、新时期伊始的热度,人们争相谈论的是形式本体、话语 形态、私人叙事、个体价值等理论,鲜有人关注文艺的人民性、实践性等问题。但这并不是说《讲话》已经远离了我们,或者说文学不需要大众化、民族化了,新世 纪以来的“底层文学热”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文艺“为什么人”和“怎么为”这样一个老问题又一次横亘在我们面前,大众、责任、使命??这些我们曾经为之激 动不已的词汇又一次被强调。社会在发展,人民的内涵在扩大,文艺为人民服务、文艺来源于生活等观点却历久而弥新,散发着生命的热度,闪烁着智者的光辉.

2. 《理想国》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理想国》一书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 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 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哲学家”有着特殊的内涵。他认为哲学家是最高 尚、最有学识的人,而这种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就是最好是政体。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最理想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存在于天上的模范国 家。在他看来,哲学家的本质是具有知识,具有智慧、正义、善的美德,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国家最高理念的认识,即对“善”的把握,而其他人也 只能把握“意见”而已。治国作为一门知识,也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它,进而有资格执政,也就是说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于国家理念的认识,知道“理想国”应该 怎样组织、怎样治理。这样,所谓哲学家执政,就被柏拉图理解为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和绝对最高权力的结合。他坚信只有哲学家才可拯救城邦和 人民,哲学家是理想国必然的统治者。

人类追求的正义与善就是柏拉图理想国的主题,他认为国家、政治和法律要朝向真正的存在并与人的灵魂相关才 有意义。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对正义有着多么强烈的憧憬与向往!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 这正好印证了对话结尾的宣言,“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正义和智慧不仅是国家的主题,也可以说是整个宇宙存在的本质,因为国家的起点 “就是永无止境的时间以及时间带来的变化”。

柏拉图的正义表现在爱情上就是节制。在我们很多人看来,柏拉图式的爱情似乎是精神恋的代名词,用来指称那种超越时间、空间,不以占有对方肉体为目的的只存在于灵魂间的爱情。而实际上柏拉图式爱情的真谛指的是一种对节制的崇尚,对善和美的追求。

3. 《道德情操论》是斯密的伦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59年,斯密去世前共出版过六次。全书共有七卷构成,主要阐释的是道德情感的本质和道德评价的性质。斯 密在该书中继承了哈奇森的道德感学说和休谟的同情论思想,形成了自己的道德情感理论。他反对神学家用天启 来说明道德的根源,而把他认为是人的本性中所有的同情的情感作为阐释道德的基础。他用同情的原理来解释人类正义感和其它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源,来说明道德评 价的性质,并以此为基础表明各种基本美德的特征。 《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在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 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 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在斯密看来,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而从利己出发从事经 济活动的人,就是斯密所假设的“经济人”(主要是指资本家)。正因为斯密把利己主义作为“经济人”活动的根据,所以,西方某些研究者既把斯密看成是古典经 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又把他看作是一个信奉“适者生存”的被现金交易关系和残忍的竞争所支配的理论家。

4.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里面的故事环境基本上发生在冥界仙境,故事人物大多是花妖狐魅。蒲松龄以他超凡的想像力和深刻的洞察力构筑起一个亦真 亦幻、亦人亦鬼的幽冥世界,从社会批判角度观照,这个幽冥世界乃是人间社会的真实投影,它揭示人世辛酸悲凉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偃蹇惨痛的生活经历;从美学理 想角度观照,这个幽冥世界乃是人世理想的梦幻体现,它揭示出对人世善恶的最后清算和对人生憧憬的重新开始。因此,聊斋故事无论在情节曲折和环境奇幻,还是 在人物遭遇和场景迷离等角度品赏,都会引发人们强烈的政治义愤、道德感怀和艺术遐想。小说内容大致可分为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 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这类作品以《促织》《席方平》等篇最有代表性。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 制度有切身的体会,无情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黑暗。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 三、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聊斋志异》中还有相当多狐鬼精灵与人的恋爱故事,颇具浪漫情 调。在这些故事里,塑造了很多容貌美丽、心灵纯洁的女性形象,如《阿宝》《梅女》等。四、有些短篇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如《画皮》 《崂山道士》等。《崂山道士》通过王七到崂山学道。不想吃苦就想得到。法术”,结果栽了跟头,讽刺了投机取巧的人。含有深刻意义。《聊斋志异》的倾向是进 步的。当然也夹杂着许多的封建糟粕。如宣扬佛道迷信思想和宿命论的思想。

5. 《百年孤独》的叙事结构不同一般马尔克斯采用了连环、环环相套、循环往复的叙事结构来展现小镇马孔多的历史。仿佛一个循环向上的气流。这种环环相套的结构 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说的一个主题:人的孤独、封闭以及由孤独封闭而造成的落后、消亡。作者对“孤独”这一具有民族特性的问题作了深刻的揭示。小说描写的布恩蒂亚家族一代一代“他们尽管相貌各异肤色不同脾性、个子各有差异但从他们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认出那种这一家族特有的、绝对不会弄错的孤独眼 神。”每个人都无法逃脱被孤独所折磨的命运。乌苏娜

在冗长的雨季中漫漫腐烂。阿玛兰塔一刻不停地缝自己和自己仇视了一生的女人——雷贝卡的裹尸布。雷贝卡 足不出户疯疯癫癫地过了后半生。青年时激进热血的奥雷良诺上校晚年开始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做起了金属金鱼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条就熔掉他们重做。这象征着他父亲 所开创的马贡多乃至整个拉美的近代史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循环的怪圈中。让我印象很深的还有霍·布恩蒂亚第二和奥雷良诺第二这对孪生兄弟。继 承了父辈的名字却表现出了完全相反的性格——霍·布恩蒂亚第二像奥雷良诺上校那样深沉而奥雷良诺第二则像霍·布恩蒂亚那样不羁——以至于乌苏娜常常怀疑他 们是否是在幼年时交换了名字。难道名字一定要和性格一样吗?这是一个深深的讽刺。而最后两兄弟死去时又搞错了墓穴仿佛这样才是正确的归属。这个家族的循环 的命运再一次显露了出来。

6. 生活本身就是围城,工作、家庭、朋友,一个个圈子,不就是一座座围城吗? “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然这围城中,成功的人是少数。即使成功也是在某一方面,某一时期,没有永远的成功,不成功的占绝大多数。于是《围 城》便成了大多数人的生活解析和参照,因而这部书便具有了永久的现实意义。主人公方鸿渐,一个天资聪颖的人,从乡下考到京城,不论在哪个 时 代,这样的人都是出类拔萃的。正是因了这,那失了女儿的岳丈才主动提出资助他留洋。然而他聪明却没有志向,故在西方的学院挑挑拣拣,找那些感兴趣的课程来 读,结果,哲学、历史、文学五花八门,浮光掠影,学了许多却没个正经文凭,然而,这并不说他是个腹中空空的花花公子,所以拥有文学博士头衔的苏文纨降阶后 还能看上他。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多,他们没有文凭,却不乏一定的知识。他还是个玩世不恭的人。他没有得到世俗的文凭,就难在世俗的阶 梯 上行进。没有文凭可以说是他人生的第一个失败。然而他还算真诚,弄个假文凭只是游戏了父母和资助了他的前岳丈,却不曾拿它去招摇撞骗。然而,当他看到三閭 大学的韩学愈用同样的假文凭,在系主任的位置上厚颜无耻地装模作样,真有点愤愤不平。看到李梅亭这个精明的世俗滑人,在原缺被顶,不仅要挟校长高价卖了从 上海带的药,还让校长欠了他一个大人情,终弄了个教务主任干干。倘若有真才实学也罢了,偏又是个只能拾人牙慧,胸无点墨,满口仁义道德,但却满腹男盗女娼 的市侩。方鸿渐虽然也有这些劣根性,但他不彻底,彻底的厚颜无耻者才是围城的主宰者,现实社会也是如此,君不见,那些在台上天天高喊反腐败的,不正是腐败 者吗?他们比李梅亭有过之而不及。这样灰色的人文环境,怎不让真诚的人玩世不恭呢?所以每当看到钱先生的刻画,便感到他写的是当下生活。

7. 《白鹿原》揭示了白嘉轩的女儿白灵联系着白的仇家鹿子霖的两个儿子。白灵本与鹿家的二儿子鹿兆海相恋,但因两个人选择了不同的政治道路而分手,后来与鹿家的大儿子鹿兆鹏一起搞地下工作,结成了一对革命伴侣。鹿兆鹏坚持在家乡一带搞革命,他带着鹿姓门族祖辈传授下来的“勾践精神”;白灵牺牲时表现出来的凛然与男儿般的血性,分明犹如挺直腰杆站在苍茫 原上的父亲白嘉轩;还有战死于中条山的鹿兆海,当鹿兆海被称为抗日烈士尸体运回原上时,白鹿原的父老乡亲把他作为“白鹿精魂”举行了最隆重的葬礼,并由此 激起了八君子弃文从军的壮烈举动;还有在白灵被活埋的那天晚上,白嘉轩、白母以及朱白氏,都不约而同地梦见“原上飘过来一只白鹿”,而白鹿在小说中正是象 征着一种不死的精神。书中的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特点,甚至有时还有这自己并不清楚却异常鉴定的精神信仰,就像白鹿一样,不死般的倔强也正是这种交错纠缠,让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在陈忠实的《白鹿原》里,这上亿年就一直耸立于灞水之滨,展延于终南山下的古原,这既是一个地理的概念,也是白、鹿两大家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又是一个文化的概念,是寄托了作家陈忠实某种象征性意蕴的载体,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文化象征。

8. 《茶馆》以北京裕龙大茶馆为背景,描写了清末、民初、抗战胜利后三个历史时期的北京社会风貌。 老舍先生在剧中不仅成功地塑造了王利发、常四爷、秦二爷这样一些饱含旧社会人间沧桑却不丢中国人骨气的人物形象,也刻画了刘麻子、庞太监等旧中国地痞、流 氓的丑恶嘴脸。作品的主题在于,这些人物身上,充分体现出时代特征和社会心理,从而看到了埋葬三个旧时代的必然性。剧作家没有以苦大仇深的老工人、老农民 来完成推翻腐败的旧社会这个主题,而写出了王掌柜、常四爷、秦二爷这些人同样也能完成这个主题。这样描写的深刻之处在于,连这些人都活不下去了,社会已经 坏败到了什么地步!王利发精明、善良、勤劳,善于经营。他胆小怕事,本着莫谈国事的处世原则,靠自己的力气挣钱度日。可是,他越怕国事,这国事就越是不断 地往他的茶馆里钻。他信奉改良主义,可改来改去,这茶馆越改越糟。在第三幕里,王掌柜似乎看透了一切,他也变得老于世故了,再也不像从前那样见人陪笑、作 揖、夹着尾巴做人了。他也敢骂国民党了。人生的磨难,使他变得倔强起来。可最终这“国事”逼他上了吊。临死前,他把家人打发到解放区去,自己和常四爷、秦 二爷聚在茶馆里撒起纸钱来。三位老人苦中作乐,为自己送终,聊以自慰。王利发在弥留之际才领悟做人的痛快,因为他道出了多年积郁在心里的话。一辈子渴望改 良的人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死了。这就是王利发的人生悲剧。

9. 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当时哭过,而且不止一次。当我反复地阅读时我依然会泪流满面。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家境贫寒,在书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因为这本书的影响我才能步入大学的殿堂,因为这本书我战胜了贫穷,也正是这本书让我觉得世界是如此美好,生活是多么快乐。还记得孙少平吗?这个感动过激励过许多年轻人的主人公。一个个平凡的爱情故事,一次次平凡的思想斗争,一幕幕催人泪下的生死离别。作品记叙了人 间永恒的亲情,纯洁的友情及美好的爱情。《平凡的世界》不仅对我们平凡的生活进行了深刻的诠释,而且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战胜挫折,去超越苦难。我想路遥的作品之所以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是因为它是关于“苦难”和“真善美”的描写。“苦难体验”是路遥小说的一大主题,不管是《平凡的世 界》中的孙少平,还是《在困难的日子里》中的马建强,还是《人生》中的高加林,他们都是苦难的承受者。但路遥并没有单纯地描写苦难本身,而是通过苦难来写 人的人格,人的尊严。他的笔下没有一个消沉不振的人。他们不是消极地对待苦难,而是用自己的热情战胜挫折,去超越苦难。路遥积极的写作态度,“将苦难体验升华到人生哲学的境界”,“写出了震撼心灵的巨大内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路遥的小说另一个主题是对“真善美”的描写。为什么读者看他的作品会热泪盈眶?因为他的作品描写得很真很纯,在他的作品中藏着美好的道德情感, 正是他对真善美的深刻描写,才拨动了我们心灵最底层的脆弱琴弦,使我们流下最原始的感动泪水。《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这样说:我们活在人世间,最为珍视的 应该是什么?金钱?权力?荣誉?是的,有些东西也并不坏。但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温暖的人情更为珍惜——— 你感受到的生活的真正美好,莫过于这一点。

10. 《穆斯林的葬礼》伊斯兰教和他的信徒穆斯林对大多数的读者来说是一个神秘的事物,所以这也成为吸引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文中看到了一个个描写细致的宗教场面,了解了有关穆 斯林的许多风俗。作者本人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信徒,但在书中她并没有故意神化宗教,而是用一种清新流畅的笔触缓缓的记叙描绘,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一 种十分纯净的感觉。同时书中的另一个背景是故事发生在一个和玉器有关的家族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玉是风雅高洁的象征,古人多以玉来形容比喻自己的品 德、气节。例如有“君子比德于玉”。所以全文中隐隐流露出一种雅致宁静,与世无争的气息,但是玉同时也是一种财富,君子爱其品质,当然也会有人因为其价值 而做出令人不齿的事情。文中作者分别用“月”“玉”为线索,分别描写了民国初期到解放前和文革前到文革结束社会复苏的

两个时期跨越六十年的历史。在这段复 杂纷乱的历史中,不管是对两类人物冲突的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流露出作者本人鲜明的爱憎之感,同时这种情绪也深深地影响着读者的情绪。动荡的社会中容 易产生悲剧,六十年中家族兴衰变迁,三代人命运沉浮,最终是一个个令人痛惜的爱情悲剧。读后会产生一种压抑的情绪,但却触及读者的心灵,令人有荡气回肠的 舒畅,同时使人产生对历史对社会深沉的思索。仅仅是这单薄的一遍已经令我的心绪久久无法得到宁静了。在这大量文字的背后,更让我看到了知识的可贵,姐妹情 深的碧玉两人,皆因为所受的教育不同,对于爱情,对人生竟也产生了天壤之别。玉儿对于爱情的执着,对于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胆,果敢与无畏,正体现了新时期 中国青年的新气息!而作为一代妇女的代表,碧儿的迂腐和落后,以及对于爱情的盲目和对于生活的依附,又是我不得不为之悲哀。

篇二:财务会计理论读书笔记

财务会计理论读书笔记

201330710135

施雅欣

一、《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

葛家澍的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对财务会计的定位的一些探讨,作者的观点是倾向于财务会计主要披露历史信息,强调的是会计信息的真是可靠性,会计信息要在完全遵守GAAP原则下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并且进过严格的审计。文章主要是想明确财务会计报表的定位,反对对于财务会计报表给予过高的期望——即既要披露历史信息又要带有预测将来财务信息的功能。当然,强调披露历史信息强调信息的真实客观性,但并不等于说在财务会计信息中, 不对未来作某些估计和判断, 对于流动性较强的存货和有价证券, 就允许在期末采取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进行报告; 对于存在着信用风险的应收账款,就允许计提必要的坏帐准备; 对于长期资产, 在使用中, 也应当计提折旧并分期摊销, 以及对收入的确认时点及其与费用的配比, 允许会计人员根据其专业经验, 进行合理的估计与判断等等。文章还提出了自己对于企业报告的一个框架,见下图:

最后文章提出两种研究方向即第一, 今后的财务会计是企业财务历史的报告和企业未来财务预测合二为一的一门创新学科? 或第二, 保留财务会计的传统特色和作用, 坚持可信性放在首位, 而同时发展另一门以相关性为主的新兴学科财务预测。

二、《会计制度全球变革研究》

在《会计制度全球变革研究》这篇论文中,郭道扬先生分析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现状,讨论了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和实现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他对全球会计制度趋同的一种看法——会计制度的趋同还不宜过早。

文章一开头肯定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先前以“改进和协调”为工作目标,在世界范围内制订和推行国际会计准则做出的一定的历史贡献。之后对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协调改为趋同提出了自己的疑义。首先通过分析马克思关于经济全球化实现的路径和表现认为经济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权益的“会计侵害”,正在成为全球化中的普遍现象。其次他指出了与全球性会计制度变革相关的理论主要包括(1)利益相关者理论。作者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利益相关者已经超出了我们原来的研究范围,并且扩展到全世界,具体表现为国与国之间经济利益的纠纷,会计制度全球化首先也需要解决这个问题。(2)会计制度的经济后果理论,会计学界认为,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客观上促使政府与公司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权益博弈与冲突的明朗化。如果在会计准则的制订与颁行中,不能正确处理作为一种处于基础层面的法律制度所应具有的法定性、原则性、权威性与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灵活性之间的关系,轻则会挫伤公司经营者和管理者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重则会发生侵害公司利益相关者中某一方面甚或多个方面的经济权益问题,最终将产生

极其不良的经济甚或政治后果。(3)统一会计制度理论。统一会计制度对公司经济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治理作用,都是基础性的,作者分析了美国不是完全统一的会计制度给美国资本市场带来的危害,以及在此项工作中美国做的努力。实现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要要坚持以全球性统一会计制度协调作为改革的出发点,把全球性会计制度改革置于各主权国家对全球化的适应性变革基础之上。通过以上这三点,作者从理论的角度来说明全球会计制度的趋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章第三部分分析了全球性会计制度的变革问题,首先是全球会计制度的变革缺乏根本性的前提,作者认为在全球性会计制度建立以前,会计制度上一层的法律体系应该有一定的趋同。其次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它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作者主要批判了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使得企业对盈余管理的范围更加扩大,对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公允价值计量是建立在市场完全有效的假说基础上的,而这个假说尚不能被真正认可。最后则是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本身的质疑,包括.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组织地位的质疑,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强制性“趋同”方针的质疑,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改革立场与规制倾向性的质疑,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工作起点的质疑以及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滥用公允价值的质疑。

文章最后作者提出了应对全球性会计制度变革的几点建议,主要内容是。(1)坚持以协调为主导,严格掌握改革的公平、公正性。这是实现变革的立足点。(2)辩证处理协调与趋同的关系,通过反复协调方可确定可趋同的基础,确认有步骤地达到渐近式趋同的目标与具体内容,并注意把握这类会计准则在执行中的继续协调问题。这是实现变革的关键。(3)在改革过程中,正确处理会计规范协调、趋同、一致三个改革维度之间的关系。

三、《积极构建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在这篇文章中,学者讨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定义,其中以美国FASB提供的概念更广泛地被人接受。二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于会计准则和会计法

律和实务的指导作用以及概念框架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文章还说明了在中国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大势所趋。对比中国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和国外的财务会计概念的框架,我发现中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涉及了一部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但是并不全面,基本准则更多地还是会计理论和会计业务处理的原则。因此,我们也更加期待不远的将来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出台,丰富和发展我国的会计理论。

四、《什么是会计理论——规范会计理论的一种观点》

读完葛家澍先生的这篇文章,一种对明星的崇拜和敬畏感油然而生。文章的开头指出了实证学派对于会计理论的界定,即“会计理论的目标是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同时也直接表明了作者对这种观点的否定态度。实证会计学派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的一套方法去验证社会科学的东西,因此自然而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但是由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差异性也决定了这种结论是狭隘的。文章先借助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认识的观点来说明会计理论与一般理论研究的共性——从事物的现象归纳出事物的概念,再从概念去发现事物内在的作用规律,从而形成理论。文章认为会计理是研究会计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文章第二部分回忆了西方的一些学者关于会计理论的一些定义,指出了这些定义的贡献以及不足,其中比较让人注意的是亨德里克森关于会计理论的定义(1)使实务工作者、投资人、经理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当前的实务;(2)提供评估当前会计事务的概念框架;(3)指导新的实务和程序的发展。”综合几位会计大师的观点,葛先生认为会计理论的作用在于预测、解释和指导会计实务。

葛家澍先生最后做了一个总结:会计理论同一切其他理论一样,来自实践,又应再回到实践。会计理论是观察大量会计现象之后,从中发现某些带有共性的特征,研究工作中通过理性认识,把它上升为“概念”。概念就属于理论范畴,会计理论也是在研究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从理论的形成过程来看,会计理论的研究也是建立在一系列合理的假设基础之上,当然不少人或许会对这种假设的合理性作出一定的批判,这种批判我们也可以认为是我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遇到的循环往复,是对会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理论是有层次的。从抽象的会计原则到具体的会计程序、方法的研究,只要讲出道理,预测前景并指导怎样做将更好,会计中的大小道理都属于理论。所以,假设、目标的研究是理论,具体的会计程序,如权责发生制,具体的方法如存货中的先进先出法等等研究也是理论。问题在于,所有这些道理是否能够正确地解释和预测现象,并指导人们去运用它们更好地处理会计事务,产生相关、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并有效地利用它们为经济决策服务。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相对的,一定层次范围内的理论是否能在其所处的经济环境中更好地适用于那时的经济环境。

五、《会计要素的比较与改进》

唐国平的《会计要素的比较与改进》一文中,介绍了FASB,IASC,以及中国会计准则中的要素界定进行了一个比较。认为在主要的会计要素界定上,除了名称有一点区别之外实质内容上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最不同的地方在于关于利润的计量,我国是借鉴FASB强调了流转收入过程理论,强调了收入与成本费用的因果关系。而IASC则是强调了净流入利润。当然最后行全面收益的角度看,利润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只是具体科目表示的意义有一些不同。

在此基础上唐国平讨论了将会计要进行分类,分成基本会计要素、次要素和之要素。在此基础上对应当指出,作为财务报表理论基础的要素,既可以是处于同一层次的要素(如资产负债个表),也可以是处于不同层次的要素(如现金流量表以及损益表等);既可以是某一单一内容的要素(如现金流量表),也可以是几项不同内容的要家的组合,如原来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就是以所有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内容的次、支要素为基础的。

六、《对会计理论研究“事项法”的再认识》

李桂荣在《对会计理论研究“事项法”的再认识》一文中,介绍了事项法的一些基本内容,比较了事项法和现行的价值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指出事项法和价值法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对于事项法未来

发展的一种期望。主要内容如下:事项法也叫“使用者需要法”,是指按照具体的经济事项来报告企业的经济活动,并以此为基础,重新构建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理论与方法。事项法与价值法相比的突出特点是(1)它是根据使用者的要求来提供会计信息(2)它考虑了多重计量属性,使得会计信息更能反映企业的现实状况(3)事项法关注的是交易事项对投资者判断的影响,它主要披露的是事项而不是特别重视数据。事项法提出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没有那么快,因此不具有操作性,如今随着电算化的普及各种管理软件的开发。我们已经具备一定条件来实施事项法。比如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中的

存货成本与市价熟低,公允价值的计量引入的就是事项法的概念。会计报表附注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对事项法的一种应用。是否今后采用事项法值得商榷,但是借鉴吸收事项法的优点并将其应用到价值法中已是大势所趋。

七、《经济收益与会计收益的比较和选择》

刘海丹《经济收益与会计收益的比较和选择》 中论述了经济收益观与会计收益观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已实现收益与全部收益的差别(2)历史成本与现时价值的差别.读了这篇文章我认为会计收益的改进的方向就是将历史成本和现实价值能够合理的

区分,即在会计实现利润中要鉴别哪些是物价变动导致的利润,哪些才是企业获得资本保全后的经济补偿。

八、《回首千年话沧桑—公元11—20世纪会计发展述评》

结合田老师的课程和郭道扬《回首千年话沧桑—公元11—20世纪会计发展述评》,我们对会计发展的历史脉络有了一个直观理性的认识,会计不仅仅是重复的实务操作,它的理论发展更是众多学者,会计大师,和实务工作者实践和思考的结果。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会计从单纯的复式簿记发展到一门学科,会计学不断地在丰富和发展着自己,使自己更加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需要。

毫无疑问,14世纪数学家卢卡·帕乔利的《簿记论》在会计学的发展历史中起着划时代的作用,世界范围内从此产生了一个大家公认的会计理论,会计的发展也进入了近现代,之后,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诞生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等与会计相关或者说是从会计学发展演变而来的理论。20世纪头30年,会计实现了从簿记论向会计学的发展转变,企业也开始重视会计的作用,会计也被认为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历史转变中法约尔和泰勒功不可没,前者认识到财务会计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后者则是推动成本会计的发展。二次世界大战后,会计从微观走向宏观,会计电算化的实现极大提高了企业会计的工作效率以及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会计理论和会计教育的大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造就了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的趋同。会计也在这个世纪有了有了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而会计准则的建设也具有关键性作用,把会计规范形成与会计理论建设统一在一起,从而使会计准则不仅具有技术规范特性,而且具有一定的理论性、系统性及法定性。这也被认为是20世纪会计最重大的变革。

中国的会计在封建社会曾今一度领先世界,明朝中后期开始衰弱,由于社会制度和历史原因,在会计辉煌发展的20世纪似乎没有中国的声音。但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开始融入世界,中国的会计研究在国际上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相信在21世纪,中国的会计理论也会影响整个世界。

九、《如何评价美国FASB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葛家澍先生的这篇论文向我们简略地介绍了FASB财务会计框架的优点创新之处以及一些瑕疵。给我映像最深的是FASB关于全面收益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的层次框架。至于葛家澍先生提出的财务会计框架的缺点有一些是表述上的问题更多的则是出于严谨学术的需要,我们相信未来FASB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示。

篇三:读书笔记

《信息技术》2010.03 《论会计信息系统》 龚炳荣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组织处理会计业务,为企业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并管理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由单用户向网络化发展,尽管我国会计软件的功能、集成化程度都在不断提高,但是会计软件在设计思想上依然存在一些缺陷。

本文先准确的定义了什么是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加工、传输并输出大量会计信息的系统。它通过输入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运用本身特有的一套方法,从价值方面对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经营成果进行全面、连续、系统地定量描述,并将账簿、报表、计划分析等输出反馈给各有关部门,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决策活动提供帮助,为投资人、债权人、政府部门提供会计信息,以便更加有效地组织和运用现有资金。

随后,作者说明要怎样实施会计电算化来代替传统的手工做账,建议我们应该建立完整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配有专门或主要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电子计算机,并配有熟练的专职或兼职操作人员。要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定人员、定岗位、明确职责、各司其职,以利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分析了会计信息系统对核算的影响:1、会计数据的来源发生变化;2、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形态发生变化;3、系统升级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会计数据库的处理的影响;4、会计人员对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依赖性削弱了会计的可靠性。随之,文章揭示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以及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读完这篇文章,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什么是会计信息系统,以及它的出现给会计行业带来的变化及影响。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解释、利弊分析及风险的控制,加深了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了解,有利于会计信息系统的推广使用。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2010年02期 《论WTO规则对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及对策》 李占国

先阐明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特征及其产业的发展趋势。信息社会要求社会信息

化,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信息化必然要求企业信息化 ,而会计信息占有企业 70% 以上的信息量 ,所以企业信息化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化,即会计信息化产生于信息社会和社会信息化。列举了会计信息化的六个主要特征:1、会计信息化是在信息社会中产生的;2、会计信息化中的信息系统,是从管理者的角度进行设计的,能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核心作用;3、会计信息化中的信息系统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设计的,其实现的主要手段是计算机网络及现代通讯等新的信息技术;4、会计信息化是适应时代的要求,根据现代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实时性的特点而产生的。它是从管理的角度进行设计,具有业务核算、会计信息管理、决策分析等功能,其会计程序是根据会计目标,按照信息管理原理和信息技术重整会计流程;5、就其信息输人、输出的对象来看,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业务处理及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其大量数据从企业内外其他系统直接获取。输出也是依靠网络,由企业内外的各机构、部门根据授权直接在系统中获取;6、就其系统的层次来看,会计信息化包括事务处理层、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和决策层。又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会计核算电算化:会计信息化的中级阶段—财务管理电算化;会计信息化的高级阶段。—财务决策智能化。

然后文章有分别列举了WTO涉及会计信息产业的相关协议和条款,与会计信息系统相关的主要协议有:《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s on Trade in Services, GATS)、《信息技术协议》(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reement,ITA)、《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ion Property Rights, TRIPS)、《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等。作者一一做了解说。随之分析了加入WTO后对我国会计软件产业的影响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通过这篇文章,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如是后对国内会计软件的影响,如,随着宏观市场壁垒的突破,大量优质的国外会计软件的进入,国内软件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将进一步加剧。随着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信息化要求和跨国公司的本土化发展趋势,国内软件企业面临着人才培养不足和人才流失的双重压力等等变化。因此,根据所产生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认真研究WTO的反倾销机制,包括规则和程序,熟悉我国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从法律上作好反倾销

的准备工作;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在WTO允许的范围内建立健全非关税贸易保护制度; 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满足用人单位的有效需求。

我国作WTO的成员国,WTO涉及会计信息产业的相关协议和条款,是我们必须屡行的义务,而义务的履行,对我们加入WTO时间短、会计信息产业起步晚、实力较弱的现状来讲,势必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在短时间内将会呈现出挑战大于机遇的可能。此篇文章从多个方面对即将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述,提出我国进一步深化会计信息系统改革,加快与国际接轨的几点建设性意见。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11《WTO协议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冯丽

WTO规则体系构成了当代国际贸易领域最有效、最明确的法律制度,给全体成员方带来了深刻的制度性影响,即该规则只有通过各国的国内适用,才能得到有效的实践。

作者先从学理分析和实践分析两个方面说明WTO协议的性质,以便我们能更好的了解WTO协议。从学理分析上说,条约在国际法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1969 年5月2日签订的《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2条关于条约的用语为:“称条约者, 谓国家间所缔结而以国家法为准之国际书面而定,不论其载于一项单独文书或两项以上相互有关之文书内,也不论其特定名称为何。” 尽管上述各家表述不尽一致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条约是国际法主体间达成的对彼此有约束力的协议。WTO协议由各成员方政府代表签字,并经批准程序在各成员方生效,完全符合国际条约的特征。从实践上说,和一般的国际条约不同,WTO协议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规则体系。WTO协议总是不断地被成员方之间新的谈判和协议所突破, 处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WTO的争端解决机构通过对具体案件的解决, 也不断丰富着 WTO 规则的内容。

然后,文章罗列出国际条约在国内适用的理论分析及各国的实践经验。通过条约在美国、英国、中国等国家的一些实践经验来说明国际法如何在国内适用的问题及实践中各国主要采用转化和纳入的两种做法。最后,提出中国间接适用WTO 协议的现实依据及对策分析。现实依据,中国原则上否认 WTO协议的直接适用。《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第67条指出:“中国代表指出, 中国始终都

是以善意方式履行其国际条约义务。根据宪法和条约缔结程序法,WTO协定属于需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重要协定。中国将确保其有关或者影响贸易的法律和法规与WTO协定和中国的承诺相一致,以充分履行其国际义务。为此,将在完全遵守WTO协议的情况下,通过修订其现行国内法和制订新法律, 以有效的统一的方式实施 WTO协定。”对策分析,1.应做出宪法性规定;2、应调整适用WTO协议;

3. 应成立或指定专门的机构管理 WTO 协议的适用等。作者提出对于WTO协议在国内的适用,我国应当采取慎重的态度, 不能用任何硬性条款规定其是直接适用还是间接适用,应当结合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以及国家利益权衡WTO 协议的适用方式,认为采用调整适用的方式比较妥当。

本文章以国际条约在国内适用的理论为基础,从WTO协议的性质、各国适用WTO协议的实践等角度入手,分析了多数国家间接适用 WTO 协议的原因, 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调整适用的方法。

《会计之友》2011年11期中《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樊珊珊

21 世纪的高科技正在推动人类进入一个新的文明时代,而信息技术是其中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不久的将来,我们必然生活在一个信息技术无所不在的社会。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才开始,经历了三个阶段(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其高效、自动、 方便、准确、及时等优点得到了广大会计工作者的欢迎。现在相当一部分单位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先进的、现代化的事物不断出现,对会计电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会计电算化现有的一些问题阻碍了它更深层次的发展。

首先,先简单介绍了会计电算化,先有个大概了解。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它是一个人机相结合的系统,其基本构成包括会计人员、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要素,其核心部分则是功能完善的会计软件资源。

然后,说明了目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具体法律 法规及制度建设需进一步落实到位;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中小企业领导人员、财会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知识缺乏;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不规范。 又详细说明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1、会计电算化知识教育不到位,虽然现在很多学校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但是因一些原因使会计电算化教育不到位,培养出的财会人员缺乏有关的知识。2、政策法规不合理 会计电算化理论滞后,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管理起步较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还很低,由于一些政策和法规的不合理,束缚了开发人员和用户的手脚。3、电算化审计软件技术落后,当前,会计电算化与审计还处于一种 “脱节” 状态,严重影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最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完善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几点对策。

(一)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制度我国相关部门应根据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制定出一些具体的法律,使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朝着有序、 健康的方向发展;还可以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跨级核算软件标准,有时甚至可以直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来干预等。从管理和内控方面下手。(二)转变中小企业领导人员的观念,增加其会计电算化知识。有关部门可以对中小企业的领导进行培训,让他们认真学习贯彻国家财政部颁布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和《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除此之外,使其了解到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必然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高,能及时、有效地提供企业的各种财务信息,节省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转变会计工作职能,推动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最终将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三)加强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从会计电算化档案的收集和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与保存方面下手。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会计电算化又显得尤为重要。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会计的简称。我国会计电算化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缓慢到迅速普及,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由于网络的更进一步发展,新形势对会计电算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会计电算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文章


会计电算化读书笔记》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676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