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教师笔记 > 关于读书的读书笔记

关于读书的读书笔记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3:57 | 移动端:关于读书的读书笔记

篇一:怎样写好读书笔记(共7篇)

篇一:读书笔记怎么写

读书笔记怎么写?

书读多了,时间一长印象就不深了,模糊了,甚至遗忘了。这是因为人的记忆力有限,而要读的书是无穷的。要想以有限的记忆力读无穷的书籍而不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写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笔记可以弥补脑力的不足,是记忆的贮存器。 读书笔记怎么写呢?写读书笔记通常会是学生最为头疼的作业。下面就说一下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1、摘要式读书笔记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1)索引读书笔记

索引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例如:庄照:《也谈为谁立传》,《光明日报?〈史学〉》

(2)抄录原文读书笔记

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

2、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

(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

(2)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3)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

(4)评注读书笔记

评注读书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例如鲁迅读《蕙櫋杂志》中的一段:清严无照《蕙櫋杂志》:西湖有严嵩和鄂王《满江红》词石刻,甚宏壮。词即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大学士。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虽属可笔,然亦足以惩奸矣。

案:严嵩篇和岳飞词,有如是作为,后人留词改名,有如是自欺,严先生以为可笔而又许其惩奸,有如是两可。寥寥六十字,写尽三态。(鲁迅《集外集拾遗?书苑折枝(二)》)

(5)补充原文读书笔记

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原文不是随意地加以补充,而是要围绕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发挥。

3、心得式读书笔记

心得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它有如下几种:

(1)札记

札记也叫札记,是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这种札记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长可短。

(2)心得

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这些读书笔记,可以写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写对原文的某些论点的发挥或提出批评、商榷的意见。写这种笔记,一般是以自己的语言为主,也可适当地引用原文。

(3)综合读书笔记

综合读书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的笔记。

上述三种类型的读书笔记,不论采用哪一种类型,目是都是为学习、工作、科学研究和写作服务。作笔记时开始可采用摘要式,以后读书多了,有了比较,产生了看法,就可以写译注式,至于心得式是更进一步了,它是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

归纳小结:

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的作用,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

中学生读书笔记范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作者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他是一个普通的工人、红军战士、共青团基层干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中有大量情节取材于他自身的经历。他同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样,年幼家贫失学,做过小工,参加红军打过仗,负过伤,后来也是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在身陷绝境的情况下,他不甘心于吃喝、呼吸、等死,于是拿起唯一还能利用的武器——笔,不,说笔也不准确,因为后来他连笔也拿不动了,而是靠口述,请亲友笔录,历时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保尔被老师神甫赶出学校后,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他与冬妮亚结为朋友。他在装配工朱赫来的引导下,懂得了布尔什维克是为穷人争取解放的革命政党。他依依不舍得告别了冬妮亚,逃离了家乡,加入了红军,成为了一名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但是他的身体状况每况俞下,右腿变成残废,脊椎骨的暗伤也越来越严重,最后终于瘫痪了。但他并没有不此而沮丧,而且开始了他的艰难的写作生涯,从此有新生活的良好开端。

我相信所有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非常敬佩保尔不畏病魔侵扰和不怕命运挫折的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他时刻都在为革命事业而奋斗。他有一次不幸染上了伤寒,他凭他那坚强的毅力,奇迹般地从死亡线上走了回来了,重新义无反顾地走向火热的工作岗位。

人生,可以说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会遇到重重的困难,要去面对失败的打击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但是,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在突破障碍、战

胜困难后,回顾走过的道路,我们就会领悟到,那是磨炼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伟人,都是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中锻炼出来的,正如人们常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和保尔相比,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唉声叹气、裹足不前呢?

当今的社会是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从国际社会来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国际围绕经济和科技展开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着眼于抢占21世纪发展的制高点,这就使我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中国“赶上时代”的步伐正在加快,这就使我们中华民族面临着走向全面振兴的机遇和挑战。国家需要学识渊博、意志坚强、处事果断、敢于创新的人才。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是跨越知识的坎坷,勇往直前! 中学生读书心情笔记摘录

一个语文老师在阅读了几位学生的心情笔记后感动地对学生说:“请代我向你们的父母致敬,他们算得上是英雄。”

龙继林:爸爸在一家砖瓦厂工作,一天做十一二个小时。

今天晚上,我睡不着,又想到了远方的爸爸,又想到了整天艰苦干活的爸爸。我又拿起了那封信,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纸上的每一个字都好像是爸爸干活的动作,纸上的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好像是爸爸流下的汗水,东倒西歪的字迹,显示出爸爸的疲劳,爸爸在家时整天脸朝黄土背朝天,每天都跟泥巴打交道,在外面呢,也一样离不开黄土,而这,都是为了我的学费,想到我的学费,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张文勤:在城市里读书,再怎么苦,一切都好。是啊,再苦,怎么能苦过父母? 有一年,家里收成极差。那年,母亲煮饭时,只煮够自己孩子吃的。

“爸爸!妈妈!一起吃吧!”叫他们吃饭时,他们总会说:“我们吃过了。”但次数一多,我就开始怀疑了。一天饭后上学路上我折回家,到家门口时,我沉住气,蹑手蹑脚地走近窗户,抬头向里面望去,此时此刻我傻了眼。

当时,母亲左手拿着一个大碗,右手拿筷子在碗里搅来搅去,碗里是野菜和糠煮成的粥,搅来搅去,后来,她还是一口一口地吃了起来。她咽的时候是那么困难,但还是继续咽着。而父亲呢?也是一个大碗,碗里是同样的食物,他没有用筷子,只是拿起碗摇了几摇,之后,就一饮而尽,此时此刻,我很清楚地看到他的眉头紧紧地皱成了一团。 看着他们这样吃“饭”,我满脸都是泪水。

张灵洁:开学的那天,我们起了个大早,到了镇上,父亲突然改变主意,跟人借了一辆自行车送我到学校,我心里猛地一震,骑自行车,好多里路呢,父亲为省车费钱,要流多少汗水啊! 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看着父亲弓着腰,一脚一脚费力地蹬着车,我心里难过极了。 到学校办好报名手续已经是中午了,我在去食堂的路上,父亲变魔术般地从身上掏出四个鸡蛋,塞到我手上,说:“我走了,好好念书。”就在他转身回去的时候,我看到父亲从塑料袋里掏出了一个石头一般硬的馒头??

看着父母拖着疲惫的身体忙朝忙夕的,连饭都顾不上吃,脸上的皱纹数都数不清,四十岁的人看上去就跟六十岁左右的人一样,实在是忍不下心让他们再这样操劳下去,但是,每当我提到要外出打工的事,父母都坚决反对,执意要我上高中,还说:“读过书和没有读过书的人,是不一样的。打工是一辈子的事,读书,就只有一次机会。学费的事你不用担心,那是父母的事。”

父母凑那笔学费实在太难,我实在是忍不下心,但又没办法,最后,在父母的再三劝说下,我还是决定去读书。 临走,父亲用他那双像松树皮似的长满了老茧的手把钱递给了我,神情镇定而温和,他和母亲都只对我说了四个字:“好好念书。”

虽然艰难,但我的父母认识到没有文化是不行的,我虽然是个女的,他们也把我送进了学校,对父母我很感激,在我们那里像我这样的女孩子能读到高中的有限,所以,学习上我

也很刻苦。

杨玉英:我听父母的劝决定还是到学校去读书。

我又回到了学校,我的成绩也很平常,但我很努力;我不能虚度年华,未来的世界不相信眼泪,我必须坚强。外出打工,使我提高了很多,至少,我不像以前那么糊涂,老师评价我有进步了,我也认为我有进步了,虽然进步不大,但我很满足。当语文老师把远在杭州的范先生的来信念给我们听时,我想我比其他同学更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不过我一直有一个观点,接受教育并不意味着要使某个人出人头地,比如说考上大学之类的,应该说你们学校的许多学生还是要走回他们自己的社会中去,就像不少来自农村的学生最终还是要回到农村中去一样,但是接受过比他们父母层次更高的教育的孩子,至少可以在将来能比他们的父母具有更开阔的眼界。

篇二:如何写好读书笔记

如何写好读书笔记

多写读书笔记,写好读书笔记,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好处。

读书笔记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摘记”型,一种是“读后感”型。

摘记,就是在你读书中,将你觉得特别生动和精彩的词句、文章片段摘录下来,供日后经常翻阅、领会、欣赏。

摘录的词句、文章片段,有的可能是因为其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蕴,值得你反复领悟体会,像有些警句格言式的名句名段,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保尔·柯察金说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又如《田间诗选》里诗人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首著名短诗:“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是奴隶!’”

摘录的词句、文章片段,有的则可能是由于特别富有文采,在修辞上很有特色,无论是议论、评说,还是写人、写景、叙事,都非常鲜明、生动、形象。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真可说是举不胜举。这里仅随举屠格涅夫对于日出的精彩描绘:“朝阳初升时,并未卷起一天火云,它的四周是一片浅玫瑰色的晨曦。太阳,并不厉害,不像在令人窒息干旱的日子里那么炽热,也不是在暴风雨之前的那种暗紫色,却带着一种明亮而柔和的光芒,从一片狭长的云层后面隐隐地浮起来,露了露面,然后就又躲进它周围淡淡的紫雾里去了。在舒展着云层的最高处的两边,闪烁得有如一条条发亮的小蛇,亮得像擦得耀眼的银器。可是,瞧!那 跳跃的光柱又向前移动了,带着一种肃穆的欢悦,向上飞似的拥出了一轮朝阳??”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你读书中或读书后产生的种种感想、联想,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或思考。写“读后感”型的读书笔记,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是在选定有益又有趣的好书(包括报纸刊物上的好文章)的前提下,必须认真地、用心地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钻”进去,产生真实的感情和比较深刻的感受。

二是挑自己体会和感受最深刻的写。仔细认真地读一篇文章、一部作品、一本书,常常有许多感想和体会,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最想写的来写,切忌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漫无边际。

三是要联系实际。写读书笔记,实际上就是练习写作的一种方式。写文章避免干巴空洞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联系实际,写读书笔记也一样。联系实际,就是要结合书里、文章里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联系自己的思想感情,联系自己平时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感知。这样写出来的“笔记”,才会言之有物,才能具体感人。

四是要尽量采用简洁、鲜明、生动的文字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观点。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读书和写作实践,才能逐步达到。

篇三:怎样写好读后感和读书笔记

怎样写好读后感

读后感,是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成的文章。它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常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帮助学生丰富知识,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辨别善恶,真伪的能力。

大部分学生在写读后感时总会大幅地写原文,而“感”较少,甚至有的学生干脆对原文来个缩写,最后加一句“感”。针对这些问题,我是这样做的:

一、读原文,抓重点

认真阅读原文,多读几遍,从字词句到文章的布局谋篇,直至文章中心力求读懂,抓住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延伸下去,展开丰富的联想。如果没有读懂原文,没有了解中心,那怎么能有深刻的感受呢?如果没有深刻的感受,就不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二、摆好位,侧重“感”

读懂了原文,并不是就能写好读后感,在写好应注意方法:一般文中既要有:“读”的内容,这部分是文章的开头,应概括介绍“读”的内容或对自己有深刻启示的语句应略写,从而引发自己“感”的内容。又要有“感”的内容,结合实际,要和“读”的内容紧密联系,写具体做到“读”、“感”相联,有略有详、有感而发。

三、抓住点,联实际。

有的学生读文章后会有很多感受,写读后感是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就使内容杂乱、中心不明确。所以应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自己的身平经历,深入写下去,升化中心,这样就做到了中心明确、观点鲜明,使人读起来亲切舒服。

怎样写读书笔记(一)

读书笔记主要有三大类:

1.摘要式笔记

摘要式笔记是一种在阅读中把同自己的学习、工作或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的笔记形式。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要式笔记又可分为:(1)索引索引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2)抄录原文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3)摘要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按照原文的顺序,扼要的地把书中的观点、结论摘抄下来。

2.评注式笔记

这是一种在阅读中写出自己对读物内容的看法的笔记形式。评注式笔记又可分为(1)书头批注这是一种最简易的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和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2)提纲就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挈领地叙述出来。(3)提要提纲和提要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4)评注就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解。(5)补充原文就是在读完原文或文章之后,对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

3.心得式笔记心得式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心得式笔记可以分为:(1)札记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称札记。(2)心得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3)综合综合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的笔记。

怎样写读书笔记(二)

篇二: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A13行政2班 130901219 程丽链

【摘要】本书的核心内容在于亨廷顿所说的“现代性产生稳定,但现代化却会引发不稳定”。全文共七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虽然每个章节的视角都各不相同,但他们最终的方向还是回归到了现代化和实际发展水平之间的不协调导致了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稳定现象。亨廷顿论辩说,政治衰朽至少和政治发展一样可能发生。新近独立国家的实际经历是一种愈演愈烈的社会和政治混乱。正如书中所提,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众参与政治的诉求越来越强烈,暴力事件骚动事件也越来越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治参与的爆炸式增长与政治体制的完善不够同步而造成的。

【关键词】现代化、政治制度、政治衰败

前言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对亨廷顿耳闻并不多,对他的著作也并不是很了解,看完了《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我的第一感觉是亨廷顿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储备量很大,他对问题的分析的思路很清晰也很透彻。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特别强调政治稳定和政治秩序的意义,他认为在政治发展中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具有同等价值,缺少政治稳

定和秩序的“政治发展”只会导致政治衰败。他说,“人类可有秩序而无自由,但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对于我们学政治的学生来说,看他的书能在思维上得到很大的启发。我对整本书的前两个单元:“政治差距”和“政治制度:共同体和政治秩序”印象最为深刻,受益也最多。因此在这里我想详细的谈谈我对前两章的一些认识和看法。这只是我看完本书做出的一些浅薄的认识,如有错误的见解还请老师海涵。

第一章、 政治秩序和政治衰败

一、本章出现的几个政治概念

1) 政治共同体:政治共同体与其他社会共同体的主要区别在于,

它以共同体成员的政治利益共识为基础,并且拥有共同的政治机构。不同经济利益的人们也可以组织成政治共同体,如国家间的安全共同体。政治共同体与一般政治团体的区别主要在于政治共同体的成员通常拥有特定的居住区域。社会越复杂,异质性越强,政治共同体的建立和维持就越依赖于政治制度的作用。在复杂的社会中,共同体是由政治活动促成的并且只有依赖政治制度才能得以维持。

2) 政治制度与公共利益:一个拥有高度制度化的管理组织和程序

的社会更能阐明和实现公共利益。制度的利益与公共利益是一致的。

3) 政治现代化:总的来说政治现代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权威的

的理性化,由单一的,世俗化的,全国性的政治权威取代各种传统的或宗教的家庭的种族的政治权威。二是政治现代化包括政治功能的专门化。三是包括全社会各阶级广泛的政治参与。政治现代化应满足两个前提:一是国家适应能力增强,推动社会的经济改革,社会全面发展;二是国家有能力将新生的社会力量纳入制度之内。本书中强调了政治参与的一方面,而两个前提正和亨廷顿所提出的社会变革中出现社会动乱的原因相契合。

4) 城市突破和绿色起义:现代化带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政治后果

便是城乡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城市的发展是衡量现代化的尺度,城市成为新型经济活动、新兴社会阶级、新式文化和教育的场所,这一切使城市和锁在传统桎梏里的乡村有着本质的区别。与此同时,现代化还会向乡村提出新的要求,这加剧了乡村对城市的敌意。城乡基本的差距出现使社会共同体断裂,这就导致了社会还是农业性的,但政治却都都市化了的状况。

二、现代化与政治体制发展之间的关系

“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分野,不在于它们政府的形式,而在于它们政府的有效程度。”20世纪50和60年代,急剧增加的政治骚扰和暴力事件席卷全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本书对此所持的基本论点是:在很大程度上,这是社会急剧变革,由于媒体的发展,民主得到大力的宣传,政治参与诉求大大的扩张,而同时政治体制的发展却又步伐缓慢所造成的。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的政治不稳定的发生正

是由于没有满足这一条件:政治参与的平等提高过快,其速度远远超过了政治体制完善的发展速度。社会动员和政治参与的日益扩大,而政治上的组织化和制度化却远不如前者,明显产生了滞后性。结果,必然发生政治动荡。政治上的首要问题就是政治制度化的发展落后于社会的变革。

二战结束后的20年,美国对外政策未能抓住这一问题。在美国制定对现代化之中的国家政策时,他们的信念是:先发展经济,再进行社会改革,而后,政治稳定便会水到渠成。美国人脑海里的因果链条是:经济援助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促进政治稳定。实际上,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目标,在二者的进展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些例子证明,经济发展计划能够促进政治稳定,但另一些例子则表明,它反而会破坏这种稳定。同样,有些形式的政治稳定会促进经济增长,而另一些形式却会阻止经济增长。社会改革和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与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是相似的。

三、现代化与暴力

亨廷顿指出,较现代的社会一般比不太现代的社会更稳定,为什么呢?在发展的贫困国家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财富分配更不平均,而社会动员提高了人们对于不平等的抗议意识,这导致了贫穷的人们产生了心理上的不平衡,最后导致了动乱。另外,从长远上看来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平等的方式,但实际上在短期内这样的方法扩大了贫富差距,并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这样只会让民众觉得更不平等,那么出现动乱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经济发展扩大了经济的不平等,社会动员

却降低了不平等的合法性,现代化的这两个方面造成了政治不安定。

四、现代化与腐化

为什么现代化会导致腐化呢?首先,现代化涉及社会基本价值观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人们自然而然的用新的准则评价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准则别离了既定的行为模式。其次,现代化开辟了新的财富和权力来源,从而进一步助长了腐化行为,选民通过一定的手段出卖自己的政治权利,通过这样的方式谋取私利,另一面,某些利益集团可以出钱来买得政治上的决定权,这样政府就可以通过卖公职来谋取私利,腐败就是这样滋生的。第三、现代化通过它在政治体制输出方面所造成的变革来加剧腐化。现代化,特别是处于后期现代化之中国家里的现代化,涉及政府权威的扩大和各种各样受制于政府活动的增加。那么,亨廷顿指出我们要通过怎样的措施来减少或者说预防腐败的产生呢?首先要把适用于官员行为的规范降低到恰当的程度。其次,应使官员行为改善来适应规范。

五、政治之制度化的标准

制度化是组织和程序获取价值观和稳定性的一种进程。任何政治体系的制度化程度都可根据它的那些组织和程序所具备的适应性、复杂性、自治性和内部性来衡量。同样,任何一个组织或程序的制度化水平也可以用这几个条件来加以衡量。

1)适应性—僵硬性

适应性就是适应环境挑战的能力和存活能力。组织的寿命则大致可以用来衡量该组织的适应力。而组织的寿命又可用三种方法衡量。第一

篇三:让一本书真正属于自己——关于如何做读书笔记

让一本书真正属于自己——关于如何做读书笔记

许多名家学者的经验早已证实,坚持做读书笔记是提高读书效率的最好方法。

据说,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阅读和做札记的书籍就多达1500种以上。列宁读过的书上,常常写有眉批,还写了读书心得、内容摘要。毛泽东青年时读书奉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信条,一直坚持做笔记,仅一本不很厚的《伦理学原理》上就写了万余言的评语。著名学者与战略研究专家金一南,在写作《苦难辉煌》前,就已经做了300余万字(参军期间60万字,在国防大学工作期间200多万字)。诚如著名学者吴晗所说“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要想做学问,就要多读、多抄、多写。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秘诀。”

买了一本书,就像是买了一项资产,和买衣服或家具是一样的。但是就一本书来说,付钱购买的动作却不过是真正拥有这本书的前奏而已。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这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写下来。

我们常说:读书时要有提问题的习惯。但是,仅仅提出问题还不够,还要试着去回答问题。理论上来说,这样的过程可以在脑海中完成,但如果手中有一枝笔会更容易做到。

为什么对阅读来说,在书上做笔记是不可或缺的事?

第一,那会让人保持清醒——不只是不昏睡,还是非常清醒。 第二,主动阅读是一种思考,而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果一个人说他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却说不出来、写不下来,说明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

第三,将感想写下来,能帮助自己记住作者的思想。

阅读一本书就像是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对话是一种双向沟通的过程。学生必须向自己提问题,也要向老师提问题。一旦他了解老师的说法后,还要能够跟老师争辩。在书上做笔记,其实就是在表达与作者之间相异或相同的观点。

做笔记有各式各样,多彩多姿,比如:

(1)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把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要画底线太长了,便在这一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

(4)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与此处观点不同的地方。这样做能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

(6)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这跟画底线是同样的功能。

(7)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

对已经习惯做笔记的人来说,书本前面的空白页通常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会保留这几页以盖上藏书印章,但是那不过表示了一个人在财务上对这本书的所有权而已。书前的空白页最好是用来记载自己的思想。读完一本书,在最后的空白页写下个人的索引后,再翻回前面的空白页,试着将全书的大纲写出来,用不着一页一页或一个重点一个重点地写,试着将全书的整体架构写出来,列出基本的大纲。这个大纲是在测量自己是否了解了全书,这跟藏书印章不同,却能表现出个人在智力上对这本书的所有权。

【几种笔记类型】

在检视阅读时(在较短的时间内读完一本书,抓住书中重点),可能没有太多时间来做笔记。虽然如此,在阅读时还是会提出一些重要的问题,而且最好是在记忆犹新时将答案记下来。

在检视阅读中,要回答的问题是:

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第二,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

第三,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尽管时间有限,但还是应该做一下笔记,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写下来。尤其如果你知道终有一天,或许是几天或几个月之后,你会重新拿起这本书做分析阅读时,就更该将问题与答案先写下来。要做这些笔记最好的地方是目录页,或是书名页。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笔记主要的重点是全书的架构,而不是内容——至少不是细节。这样的笔记称为“结构笔记”。

在分析阅读阶段——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读者一定会对自己所读的东西提出许多系统性的问题,并有可能掌握作者对这个主题所要表达的一些想法。在这个层次的阅读里,做的笔记就不再是跟结构有关,而是跟概念有关了。这些概念是作者的观点,而当你读得越深越广时,便也会出现你自己的观点了。

结构笔记与概念笔记是截然不同的。而当同时在读好几本书,在做主题阅读(就同一个主题阅读许多不同的书)时,又要做什么样的笔记呢?同样的,这样的笔记也应该是概念性的。在书中空白处所记下的页码不只是本书的页码,也会有其他几本书的页码。

对一个已经熟练同时读好几本相同主题书籍的专业阅读者来说,还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记笔记的方法。那就是针对一场讨论情境的笔记

——这场讨论是由许多作者所共同参与的——这样的笔记可以称之为“辩证笔记”。因为这是从好多本书中摘要出来的,而不只是一本,因而通常需要用单独的一张纸来记载。这时,再用上概念的结构——就一个单一主题,把所有相关的陈述和疑问顺序而列。


关于读书的读书笔记》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695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