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其他范文 > 导游词 > 北京沿途导游词

北京沿途导游词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26 14:47:13 | 移动端:北京沿途导游词

篇一:沿途导游词

沿途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这次我们将进行苏州精品园林三日游。现在我们已经到达苏州火车站, 大巴已经在等着我们了。苏州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东邻中国最大的工业、金融和贸易中心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苏州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就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苏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基本保持着“水路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苏州是东方水城,被誉为“东方威尼斯”,而苏州最具特色的景观就是园林。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两个,拙政园和留园,共有9个古典园林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现在,请大家卡向窗外,我们现在经过的是苏州的北寺塔。北寺塔又称为报恩寺塔,重建于南宋时期,大家可以看到他的外观是八角九层,砖身木檐,而他的内部是双层套筒。北寺塔高达76米,较为宏伟,但也不乏修议的风韵,很好的体现了江南建筑艺术的风格。 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苏州最为著名的园林之一,拙政园。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园林,现开放的面积达到73亩。它呢,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也是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早在1997年背联合国教科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我们这次旅程中,拙政园将会是一大亮点,大家一定要好好欣赏这江南独有的韵味。

现在交通开始有点拥挤了,因为我们来到了市中心---观前街。大家可以向窗外看一下,竖在街口的那块牌坊上正是写了“观前街”三个字,观前街于苏州,就像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城隍庙,北京的天桥一样,是一个集商业、娱乐、饮食、文化于一处的大众消费场所。也如同夫子庙有孔庙,城隍庙有豫园一样,观前街是因为有玄妙观而闻名的。

大家现在是否有一种进入古城的感觉呢,没错,这些古城墙便是苏州著名的盘门风景区。盘门景区是以瑞光塔、水路城门、吴门桥等千年历史古迹为背景而建设的园林式景区,特别是水路并联的古城门更是全国现存唯一的建筑典型,因此,有“北看长城,南看盘门”之誉,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到达盘门风景区,那距离我们下榻的酒店也不远了,苏州吴宫泛太平洋酒店。它汇集了中国建筑的大气磅礴和传统园林的精致细巧,这与我们旅游的主题很相符合,游客朋友们可以好好体验一下在园林中生活的感受。而且吴宫泛太平洋酒店的交通位置也较为便利。距离市中心观前街仅有2公里,距离火车站4公里。在它的周围有银行,便利商店,超市等。还有一个好消息,入住吴宫泛太平洋酒店可以免费浏览盘门景区。因为我们从酒店可以直接通到景区中去。好了,游客朋友们,我们就要到达终点,查看一下自己的行李,记得要带下车哦。

篇二:沿途导游词

一、沿途导游词

长岛沿途导游词

长岛旅游风景区线路:长岛港——黒石嘴——拦海大坝——庙岛塘——花沟村——九丈崖——月牙湾——望福礁——仙境源——博物馆——烽山——林海

长岛港至黑石嘴

(欢迎词)各位游客:我们已经来到了长岛旅游风景区,欢迎您到长岛来观光旅游!我们的行程安排是长岛旅游风景区全线游,主要参观九丈崖、月牙湾、望福礁、地质博物馆、仙境源、烽山、林海等景点,现在车已从长岛港出发,往北行驶,到达九丈崖大约需要20分钟的时间,利用这段时间,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长岛的概况。

(长岛概况)长岛素有“海上仙山”之称,古籍《山海经》中就有这样的称谓。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曾以“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诗句赋予了长岛最婉约最神奇的自然美。《镜花缘》、《西游记》等神话小说把长岛描写为超脱凡尘的世外桃源,给长岛增添了神秘色彩。古人“曾在蓬壶伴众仙”的诗句,使长岛素以“蓬莱、瀛洲、方丈”海上三神山之称而享誉古今。因此“蓬莱仙岛”成为长岛历史悠久的别称。

长岛全称长山列岛,亦称庙岛群岛,简称长岛。1956年建县,隶属烟台市管辖。因庙岛显应宫著称于世,自清代始,以庙岛群岛为名,嵌于国际版图。长岛地处黄海与渤海的交汇处,位于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南携领胶东蓬莱,北衔接辽宁旅顺,东遥望朝鲜、日本,西背倚着北京天津,是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长岛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是中国十大最美海岛,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强县。县境内有32个岛屿,8700平方公里海域,岛陆面积5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6公里,辖2镇8乡,人口5万,分布在10个有居民的岛上。我们现在所处的岛屿是南长山岛,岛陆面积12.8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共有人口1.7万人,是县委县政府的所在地,为长岛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渔村方言)长岛方言具有浓郁的海洋气息和海岛特色,我们马上到达“黑(he)石嘴(zei)”村了,“黑(he)石嘴(zei)”村就是当地的土话,黑(hei)用我们长岛的方言介绍就是黑(he),嘴(zui)用我们长岛的方言介绍就是嘴(zei)。在日常生活中,长岛南五岛居民与蓬莱、龙口人的口音接近,北五岛方言与辽宁长海县的方言相似。特别是形容词,

不但丰富、具体、贴切,而且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比如:酸、甜、苦、辣、咸、鲜,叫做:焦酸、西甜、烈苦、死辣、生咸、溜鲜;胖、瘦、粗、细、大、小,叫做:大胖、精瘦、老粗、节细、老大、不点儿。动词、名词更显生动、形象。比如:肥皂,叫“夷子”;薄弱,叫“虾楞”;来不及,叫“不赶趟”;口干渴了,叫“口卡了”;不干净,叫“赖呆”。俗话说“十里不同音”,北岛砣矶方言很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谁”,砣矶岛人则说“杓”。“搁那吧”,砣矶岛人则说“门那吧”。

长岛方言直接反映了当地的风俗习惯,日常生活中,语言禁忌十分明显。如果玻璃器具打碎了叫“笑了”,饺子煮破了叫“挣了”,升帆叫“掌篷”,抛锚叫“给猫”,充分反映了海岛人图吉利,忌邪恶,向往太平与富有的意愿。

(黑石嘴村)大家看您的左手边,这排整齐的小楼房,就是长岛著名的渔家乐民俗文化旅游村-黑石嘴村。因村西北处有块黑石礁,外形像鸟嘴而得名。该村现有村民188户,500多人。全村“渔家乐”经营业户规模达26户,3A级示范户2个,共有床位600多张,年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村级“渔家乐”旅游管理服务中心立足海岛旅游资源优势,打造“民俗旅游文化村”品牌,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并结合“花园式渔村”建设,先后投资600多万元进行旧村改造,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大大增强了“渔家乐”发展的载体功能。该村2007年被评选为首批渔家乐示范村,村委书记王昌利是全县十大杰出青年和尊师重教先进个人。

(渔家乐)长岛渔家乐,近几年来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独树一臶的新形象和旺盛的“人气儿”,为长岛旅游开创了一道前景广阔的风景线。自1999年创始以来,全县像黑石嘴村这样的“渔家乐”村有14个,经营业户600户,床位1万多张。尤其是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以上下两集的篇幅对长岛“渔家乐形象大使”的播放,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单单为渔家乐而赴长岛的游客已呈络绎不绝之势。

(渔家乐特色)渔家乐的确很有特色。它的诱人之处在于让游客真正融入了海岛渔村,实实在在住进渔家洁净的院落,睡上渔家暖融融的炕头,在渔家圆桌上吃上丰盛的海鲜。我们长岛,渔家大嫂是有名的勤快好客,特别会做地地道道的渔家饭菜,像鲅鱼饺子、手擀面、咸鱼饼子、鲜鱼面等,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色香味俱全。再打开香喷喷的老酒,面对各种让你垂涎的海鲜,那种海的气息如同海浪滚滚扑入你的怀里。船老大在海上作业,如果闲暇时间可以饭后与船老大一起出海,参与拔蟹子笼、拖网活动,还可以把收获的螃蟹、扇贝、牡蛎、小鱼小虾带回2

去让渔家大嫂加工,或者让她教您如何做,参与渔家大嫂的厨艺工程,体验一次真真正正的假日休整。

黑石嘴村至拦海大坝

(玉石街传说)各位朋友,长岛虽然由大小32座岛屿组成,但只有南北长山岛可以通车,其他的岛屿都需要坐船,连接南北长山岛的就是这条拦海大坝,过了这条大坝就是北长山岛了。这条拦海大坝原名玉石街。据蓬莱地理志记载:“南北长山相距五里,中通一路,二十余丈,皆珠矶石,名玉石街”。人们也叫它“一宿街”。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在唐朝的时候,唐王李世民东征高丽和他的爱将尉迟敬德分别驻扎在南北长山岛,翌日,唐太宗得到急奏,说尉迟敬德身染重病,唐太宗非常着急,就想渡船前去探望,无奈海上狂风大浪,船渡不过去,唐王对天长叹曰:“恨苍天之寡情,探爱将兮无路,舟兮舟兮何以渡!”忧虑入眠,竟得一梦,夜里,他梦见一条白龙一声长啸,腾出水面,倾刻之间化作一条洁白如玉的大街横卧两个岛之间,天亮时候来此观看果然灵验。由于是一夜形成,所以玉石街又叫“一宿街”。

玉石街原是一天然连岛坝,它由砾石堆积而成,早期坝中间有海流通过,随着潮水涨落,呈“藕断丝连”状,是典型的海积地貌。清末民初,南北长山岛来往居民必须要靠船渡过。1957年—1960年当地军民利用三年时间建成长1500米,高出水面3米的拦海大坝,不仅拦海挡浪,而且成为南北长山岛唯一的交通要道。

(庙岛塘)各位朋友,玉石街的西侧便是庙岛塘,庙岛塘古属登州外港,又称海上湖泊、海上牧场,是长岛的黄金养殖地。大家看海中近区是海底底播的海参,水中漂浮球下吊坠着扇贝笼,主要以养殖扇贝为主。长岛鲍鱼、扇贝、海带养殖规模与质量优势在国内独占鳌头。因周围众多的岛屿,把塘环拱萦绕而成半封闭式良港,每当四周海面白浪排空时,庙岛塘内却涟漪微动,正如欧阳修诗句所描述:“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庙岛塘南北长5000米,东西宽3000米,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可谓避风良港,锚泊佳地。《登州府志》记载:“凡南北往来朝鲜、日本、大沽的船只均泊于此,上水增薪,多达数百只。” 庙岛塘南接登州水道,北靠长山水道、珍珠门水道和宝塔门水道,实为进出自如,四通八达,以御凡饮浪之功享誉四海。

(庙岛)前方海中最大的岛屿就是庙岛,显应宫就座落在此岛上,距今已有886年历史。庙岛显应宫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明崇祯元年由山东左都督杨国栋奉旨大规模扩建,因明崇祯皇帝御赐庙 3

额“显应宫”而得名。清咸丰皇帝也曾御赐“神功济运”金匾,是北方修建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妈祖庙。大家知道,妈祖是南方传过来的,姓林,名默。在我们这里,妈祖也称为海神娘娘。历史上,长岛曾是南北海上航运枢纽和漕运必经之地,是我国沿海地区妈祖信仰和传播中心,并直接远播日本、朝鲜半岛。中华妈祖情缘源远流长,以长岛妈祖为代表的中国北方妈祖在世界妈祖文化中占有极重要地位。千百年来,长岛妈祖赐灯避浪,护佑漕船的灵迹一直在海内外广为传诵。

(庙岛事例)当地的老百姓特别信奉妈祖,每年正月十五、妈祖生日庆典等节日,都以不同的方式祭拜妈祖,只要许下心愿,保准灵验,所以这里香火不断,为此进岛祭拜妈祖的信徒遍布海内外。人们得到护佑后,对妈祖更加虔诚。(根据时间选择)(1)在1995年3月14日下午,渤海海峡狂风骤起,阵风达九级,出海作业的砣矶镇中村养殖三场的雇工张明峰、张明灯、齐绪来三人摇着“砣中养3-1”舢舨返回时遇险了,张明峰不遗余力,用帽子舀船舱里的水,不停的磕头并大喊:“谁救我的命,愿磕上一千个响头”,突然他听到了女人说话的声音“孩子,我送你们回家吧”!与此同时,船头处出现了红色的灯光若隐若现左右晃动,船跟着灯平稳的向前行,待到天亮后船已平安到岸,为感谢妈祖佑护之恩,将船做成模型送进显应宫,并捐了功德。

(2)这种连年神奇不断的灵验,使得长岛妈祖光耀天下。2002年5月5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上午10时,是妈祖诞辰1042年,海内外信众3万多人聚此祭祀,信众亲睹了天空光芒四射、七彩斑斓太阳光环的神奇,下午4时又有一只丹顶鹤飞至显应宫盘旋翱翔,久不离去,这一奇观让人们虔诚举香遥望膜拜,祈求妈祖赐福予祥,场面十分壮观。一时间长岛妈祖显示灵光和灵迹一事传遍四海,国内外信众皆把前往长岛祭拜妈祖视为一生最大幸事。

(3)特别是2007年“长岛中华妈祖文化节”期间,中央气象台预报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有雨,而且13号台风“韦帕”将快速逼近渤海海峡。为办好这个节日,长岛县政府及四千多工作人员在三个月里付出了巨大的投入。筹备排练妈祖巡游、民俗踩街、节日开幕式、祭祀妈祖的八佾舞和海上祭拜表演,以及大型文艺晚会等活动。如果18日妈祖节下大雨,文化活动将无法开展。9月18日下午4时许,北岛、大连风雨交加,南面同长岛一水之隔的蓬莱、龙口等地受台风影响都下起了大雨,长岛的天空也乌云盘旋,此时此刻,来自海内外众多媒体和妈祖信众翘首以盼,在此聚焦,1000多名嘉宾正期待目睹长岛特色妈祖文化的风采。4

筹划组领导和岛上人民都心事重重,仰望天空,不由自主地默默祈祷:妈祖保佑!!果然奇迹出现了,从9月18日下午4点到19日晚11点,妈祖巡游、民俗踩街、节日开幕式、祭祀妈祖的八佾舞和海上祭拜表演,以及大型文艺晚会等各种文化节活动如期进行,长岛的天空总是雨云飘动,却迟迟未下,更奇的是晚会期间我们邀请的歌星彭丽媛在台上歌唱《世纪春雨》时,滴下几滴雨水,直至晚会结束后半小时,倾盆大雨从天而降。真是天遂人愿,妈祖圣灵。人们深信这一切是妈祖在当空显灵,又一次感叹着海神娘娘保佑的灵性,不约而同纷纷地乘船去庙岛显应宫进香供奉,祈求海神娘娘永远为世间送来吉祥安康。

(4)2008年2月28日庙岛凤凰山举办“长岛显应宫露天妈祖塑像奠基典礼”,奠基仪式上邀请了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国台办副主任王富卿、中国侨联副主席林淑娘等港、澳、台300多人,在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主持下进行了传统法事活动。在9时许,又在天空出现了一轮神奇的光晕。

(5)类似的传说故事,数不胜数,与日俱增,在船家渔民中,祖祖辈辈,延绵不断,越说越多,越传越广,越讲越神。在长山列岛各岛屿,有众多的老人能活灵活现地讲述出,当年亲身经历过的海难中得到娘娘的救助和为亲人祈祷而受到娘娘的荫护,平安脱险的真实故事。从风帆时代到机帆时代,一个“神”字支撑着闯海人的胆识;一个“救”字,燃烧着妈祖精神的火花,这种救死济难的妈祖精神代代延续,直渗进渔民的骨髓里,融进渔家的血液中。岛上有谚语:“见死不救,下辈绝后”。屈指算来,仅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英雄的长渔7号舍生忘死的救助长海县16名渔民兄弟开始到2003年“2.22”海难长岛军民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营救“辽旅渡7号”客轮81名遇难者的生命,在长岛海域大桩的海难救助事故达17次,共营救人员350余人,使19只渔商船脱险。特别是2003年“2.22”海难的救助,渔船和军船配合,海上陆上齐心合力,砣矶岛上千名军民冒着被巨浪吞没的危险,以不怕牺牲的精神,硬是从虎口里夺出了81名生命,创造了空前的救助事迹,展现了小船救大船的忘我牺牲精神,再现了妈祖“和平、关爱、勇敢”的精神。

正是长岛妈祖的古今传神魅力,使庙岛显应宫建庙以来,历朝各代,一修再修,四海船家、八方渔民对海神娘娘顶礼膜拜,香火近千年延续不断。长岛妈祖庙(显应宫)先后与湄洲祖庙、台湾北港朝天宫等海内外30多家妈祖庙或妈祖文化组织建立了常年联系,开展频繁的互动交流。2002年、2004年、2006年三次应台湾北港朝天宫董事会邀请,赴台参访。 5

篇三:2014年北京导游考试导游词:天坛概况及祈谷坛

天坛题一:天坛概况及祈谷坛建筑群(历史沿革,天坛布局特点,丹陛桥,祈谷坛建筑群,七星石)

(历史沿革)

大家好,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参观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

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的祭坛。明永乐十五年(1417)六月,北京坛庙营建工程启动,永乐十八年(1420)十二月,北京天地坛建成。初建时为天地合祀,称天地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永乐十九年(1421)元旦,朱棣亲告于太庙,其太子奉安昊天上帝、皇地祗神主于南郊天地坛。正月十一日(甲戌),朱棣再亲率文武大臣“大祀天地于南郊”,这是北京天坛第一次祭祀盛典,标志着明王朝都城从南京正式迁至北京。

最初在今祈年殿位置建有一矩形殿宇,名“大祀殿”,殿后有天库,皆用黄瓦,西南有斋宫,神乐署、牺牲所、大祀殿用于合礼天地故名“天地坛”。

1521年,朱厚熜继位,次年改元,年号嘉靖。嘉靖皇帝实行祭祀制度改革,力主“天地分祀”,嘉靖九年(1530)在大祀殿南建圜丘坛专以祭天,在北郊建方泽坛祭地、东郊建朝日坛祭日,西郊建夕月坛祭月。天地坛也更名为“天坛”。

嘉靖十七年(1538),诏撤大祀殿,于其址建大享殿。按古明堂的规制亲自设计了大享殿,以举行明堂秋享大典为其父兴献王朱祐杬配享,表达他对父亲的孝心。

嘉靖二十四年(1545),大享殿建成。因大享礼已在紫禁城玄极宝殿举行了两次,大享殿遂被闲置。 清顺治二年(1645),定每年正月初在这里举行祈谷大典,乾隆时近一步将大享殿更名为祈谷坛和祈年坛。

清朝乾隆皇帝对天坛大规模的改建。比较主要的有一改建斋宫;二改造坛墙;三扩建圜丘坛;四改大享殿为祈年殿,将祈年殿顶琉璃瓦全部换成蓝色,象征天;五同年在天坛西侧增建圜丘坛门;六改建皇穹宇,将重檐殿顶改称单檐。今日祈年殿为光绪年间重建后的风貌。

明嘉靖年间的大享殿顶覆蓝、黄、绿三色琉璃瓦。清乾隆年间,将明代三色琉璃瓦,全部换成天青色琉璃瓦,象征“天”。

天坛是经明永乐创造、嘉靖改建和清乾隆扩建改建形成鼎盛时规模。明清有22位皇帝,在天坛举行过654次祭祀大典。

1918年,天坛辟为公园。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天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天坛布局特点)

接下来讲一下天坛布局特点。

天坛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侧,占地面积273公顷,天坛分为内,外坛两部分,其主要建筑集中内坛。天坛平面布局呈“回”字形,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始建于明朝永乐初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场所,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祭坛建筑群;每年孟春祈谷大典在祈谷坛举行,冬至祭天在圜丘坛举行。明清共有22位皇帝在这里举行过祭祀大典。

天坛其中林地占163公顷,100年以上的古柏3600余株,天坛在1998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天坛位于今北京永定门内大街东侧,明初这里是京城南郊偏东位置,体现“兆于南郊,就阳位也”(礼记),大祀殿距正阳门五华里亦取“阳”数。

天坛平面北圆南方,有两环坛墙围护,形成内坛、外坛两部分。总占地273公顷

内坛以成贞门为界建东西走向隔墙一道,南为“圜丘坛”北为“祈谷坛”中间以“丹陛桥”相连,组成一条南北长1200米的轴线,轴线以东两坛各自设宰牲亭、神厨;轴线以西祈谷坛西南建有两坛共用的斋宫,西部外坛还有“神乐署”和牺牲所。

总体上可概括为四句话:“一”条轴线,“三”道坛墙,“五”组建筑,“七”星镇石,“九”座坛门。

(丹陛桥)??

北出成贞门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条宽敞的大道就是丹陛桥。

360米、宽29米,南北向城砖砌筑海墁大道。高出地表,北端又较南端高出2米,人行其上自南向北,步步登高如临上界。

桥上大道纵向分为三道:中为“神道”,是皇天上帝专用的石板大道;东侧是“御路”道,供皇帝行走的砖道;西侧为王道,是陪祀王公、百官共用的道路。这严格的等级制度,是礼制建筑特征。

这条砖砌大道,为什么称为“桥”呢?是在这条南北向高起的大道下,还有着一条东西向的涵洞式通道。它是能解决立体交叉的交通设施,当然叫“桥”啦,而且还是古都最古老的“立交桥”。

丹陛桥北段东侧有具服台,又名更衣台为方形砖台。坐东朝西,台面面积约300余平方米,铺墁条石城砖,西接丹陛桥,北、东、南三面设石栏。明清大祀时,台上搭幄帐,供皇帝更换祭服。祈谷祀的时间是正月的上辛日,祭典在日出前七刻的时候举行,适值早春寒夜,内设炭盆取暖。

(祈谷坛建筑群)

位于内坛北半部,面积72.05公顷,位居天坛轴北端用于孟春(正月)上辛日行

“祈谷大典”。
北京沿途导游词》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0450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