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龙门石窟导游词---最新版
龙门石窟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到洛阳参观游览。我是你们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小洪。首先,我代表天马旅行社感谢大家的信任!本社是一家重合同,守信用追求卓越服务的旅行社,相信各位的选择是没有错的!正所谓“我选择,我喜欢!”希望大家虽然出门行万里,也能感觉到家的温馨。 其次,我代表坐在我旁边的这位“三好司机”向大家问好!我们的司机姓刘,他可是位长相好,脾气好,而且技术一流好的司机,有他的娴熟驾驶,这一路上我们肯定会玩的放心,玩的开心! 最后,我代表本人向各位鞠躬了!俗话说:“相聚即是缘分”,能与大家一起享受您的休闲娱乐之旅是我的荣幸,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希望大家多多支持配合。同时希望大家能够相互关系,相互爱护,为这段旅途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虽然我不是最优秀的导游,但今天一定是最用心的导游,我的手机号是13523855601,有事您说话,洪导一定尽全力满足您的要求!在此,我预祝大家本次旅途愉快,玩的开心,玩的尽兴。 为使各位在洛阳期间能对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我现在将洛阳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情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的名言响彻古今,如果你想了解5000年的中国,那你就一定来一趟洛阳了。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隋唐大运河中心和丝绸之路起点的交汇点。是我国八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时间最长的古都,唯一女皇武则天就建都于此。洛阳有五千年文明史、是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城市,是一座无愧于“国色天香”美誉的牡丹花都。
大家都知道,洛阳有四宝,这第一宝就是洛阳牡丹了,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花蕾硕大,色泽艳丽,自古就有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寓意。洛阳牡丹甲天下,被世人称为“花中之王”,每年四月的牡丹花会,四海宾客都在这里云集,欣赏这“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的牡丹,洛阳也借着牡丹花会之机尽展古都魅力。第二宝就是当年曾为国礼的唐三彩了,以黄绿白或黄绿蓝为主色调,艳丽多姿是我国陶瓷艺术宝库里的一颗灿烂明珠。第三宝就是洛阳水席宴了,其名称的由来,一个是紧扣水席汤水多的特点,一个是指似水流云的上菜次序,即
上一道吃一道撤一道,其特点是突出酸辣,共24道菜,其中8个凉菜,16个热菜。至于最后一宝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游览的龙门石窟了。
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凿,距今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历经400余年的雕刻,现存佛像10万多尊,大小洞窟2345个,碑刻题记2800多块,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并称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龙门石窟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好了,情况大致就是这样,景区也到了,现在请大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管好车窗,排队下车,有小孩的游客请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大家在这里集合,我们即将进入景区,开始今天的龙门之旅。
现场导游
游客朋友们,这里就是潜溪寺了,它是我们进入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石窟。潜溪寺洞高、宽9米多,进深近7米,建于唐代初期,距今约1300多年的历史,因在凿洞时地下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名。窟内洞顶漕进为一朵潜刻大莲花,洞内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额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与主佛造像为龙门石窟唐代石雕中最优美的两尊。洞内前侧两壁各雕一护法天王,体魄雄壮、孔武有力、身披销甲,是唐代高级武将的形象。踩在脚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动传神。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又一个繁盛期,南北佛教徒们不断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完成了对以前各种佛教学说的概括和总结,从而使佛教中国化的趋向更加明显,也使佛教造像艺术充满了清新与活力。因此,在造像艺术上发生了不同于北魏时代造像风格的变化,潜溪寺中的造像已揭开了盛唐那种丰腴、典雅的造像风格的序曲。
大家都知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意义重大、比较彻底的汉化改革,历史上称为“孝文改制”,这些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对当时皇家贵族发愿开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响。下面我们将参观的宾阳中洞的造像风格和服饰就是
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洞中三壁造三世佛,从南向北依次为过去世燃灯佛、现在世佛释迦牟尼和未来世佛弥勒佛。此洞窟顶是穹隆形,地面雕刻着大型莲花,周边有莲花花瓣、水波纹等装饰图案,如同鲜艳美丽的地毯式样子。这种形式使人很自然联想起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主佛释迦牟尼,造像手法吸收了中原地区汉民族文化的成分和当时南朝所流行的“清瘦俊逸”的风尚,形成了迁都洛阳后佛教造像“秀骨清像”的艺术形式。主佛体态修长,面容清瘦,表情温和,神采飘逸。服饰已脱去了云冈石窟的服饰样式,改为中原地区褒衣博带的形式,这种雕造风格迅速在全国流行开,成为北魏时期佛教艺术中国化、民族化的造像特色。这种造像手法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接近了许多,正是孝文帝改制在龙门石窟造像上的反映。
再登几十步台阶就到奉先寺了,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这个寺内,奉先即奉供祖先之意。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最具有代表性的洞窟。主佛梵名“卢舍那”,全像通高17.14米,其中头部高4米,两耳为1.9米高。其面容丰腴典雅、眉若新月、慈祥外溢,智慧的双眼,稍向下俯视,目光恰好和礼佛朝拜者的仰视目光交汇,可引起人们感情上的震颤,由此可见设计者的匠心和艺术魅力所在。 一般说来,在佛学的教义里,佛、菩萨均为男性,而在龙门奉先寺的主佛却女性化,这是唐武则天出于政治的需要,而别出心裁;另一方面,从艺术上看,奉先寺造像布局谐调均称,大佛像五官刻画合乎比例,这一巧夺天工的辉煌成就,具有永不磨灭的艺术魅力,是唐代宗教艺术高度概括。
好了,游客朋友们,景点的讲解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在这里,我要多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我想大家对云台山的美丽风光还意犹未尽吧,现在请大家自由参观游览,拍照留念。景区游人较多,请注意物品安全,不过希望大家注意把握时间,我们一个小时后,在景区门口准时集合登车,车牌号是豫A86206,为一辆蓝色大巴车。祝大家玩的愉快,谢谢!
篇二:龙门石窟导游词
龙门石窟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阳光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比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本次的导游员赵导,坐在我们身边的这位呢,就是我们的司机毛师傅,本次行程将有我们两个共同为大家服务了。在旅途中,如果您有什么意见或建议都可以提出来,我们会尽最大努力达到您的满意,最后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下面我把咱们今天的行程安排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们今天上午参观龙门石窟,中午在真不同饭店品尝特色的洛阳水席宴,下午带大家游览关林。现在我们乘坐的旅游大巴已经从郑州出发,沿着连霍高速向西行驶,途经巩义、偃师,大约需要两个小时就到达了,我们今天上午的旅游目的地——龙门石窟。在我们驱车前经洛阳城市的这段时间请允许我将河南和郑州的基本情况向大家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因其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故称“豫州”,简称“豫”。两千多年前《尚书·禹贡》序列九州之地,河南独居其中,故又有“中州”“中原”之称,在河南1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9800万中原儿女。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出于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长达3000余年。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个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我们知道中国游八大古都,河南就占了四个,分别是就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和商都郑州。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有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2700年前的郑韩文化,河南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被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自然博物馆”。
说完了魅力河南,下面再给大家介绍河南的省会——郑州。1954年河南的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从此这里成为河南的政治文化中心,郑州位于河南省得中部,可谓中州之中,郑州因其良好的绿化和发达的商贸,素有“绿城”和“商城”之称。郑州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陇海与京广铁路铁路线在此交汇,107与301国道,连霍与京珠高速也交汇于此,1997年建成通航的新郑国际机场,是十大机场之一。
好了,朋友们介绍完了洛阳,下面简单认识一下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的伊河两岸,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若门阙,故称“伊阙”。隋炀帝建都洛阳以后,因宫城门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隋朝改称“龙门”。沿用至今,洛阳龙门石窟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凿,历经400余年的雕刻,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达2800多块,两山窟龛以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题材多样,雕刻精美蕴含丰富而蜚声中外,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名窟艺术的三大宝库,龙门石窟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好了游客朋友们,我们的大巴车已经到了今天目的地,随我一同下车参观游览,再次我提醒一下大家,我们旅游车是蓝白相间的,车牌号是豫A86319,导游旗是黄色的,请大家记好。
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合称为宾阳三洞,它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统一规划,有利于开凿的,因并排布局而得名。
“宾阳”来源于《尧典》中得“寅宾日出”意为迎接初生的太阳,可能有的朋友已经发现,南北二洞和中间的主窟风格迥异,截然不同,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呀,在开凿的过程中北魏宫廷突然发生了内乱,打断了宾阳洞的雕刻工作,所以,北魏皇室经营的大型洞窟——宾阳三洞,实际上只完成了一个中洞,而南
北两洞则由以后的隋唐两朝完成。
大家请随我继续往前走,再登几十步台阶就到奉先寺了,举世闻名的卢舍那大佛就在寺中,奉先寺顾名思义就是供奉祖先的意思,它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代表性的重要石窟。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尊大佛就是卢舍那大佛了,“卢舍那”是梵文音译,即光明普照的意思,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为什么不零不歪偏偏是17.14米呢?其中暗藏不少玄机:因为7是佛的数字,天得数字,佛语有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看这17.14米,包含了一个十,意为十全十美,而14拆开正好是两个7,再加上第一个7,就有三个七了,拥有三个七的卢舍那大佛就是无限大、无限尊崇、功德圆满了。
有人把卢舍那大佛比作东方的“蒙娜丽莎”,说她是美丽善良和美貌的化身。的确如此,不信,您看,她的嘴角微微上翘,目光下垂,略作俯视态,两道弯眉如钩似月,满脸的笑意,一派慈眉善目的神韵。每次看到卢舍那大佛的微笑,总会让人感到如沐浴春风,无论您从哪个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会和您有所交流,仿佛智者的询问,长者的关切,母亲的慈爱。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无限的亲情和慈爱,这种由天上人间,有出世到入世,从虚幻到现实的转变,不正是中国儒家思想在雕刻艺术上的折射吗,这是艺术的觉醒,人性的觉醒,中国佛教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唐代终于完成了它的中国化进程,中国佛教艺术在洛阳龙门奉先寺也达到了一个光辉的顶点。所以李泽厚先生才会说:卢舍那大佛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最高典范。
另外大家看卢舍那两侧占地的二弟子,左为迦叶,严谨庄重,饱经风霜,右为阿难,聪明温顺,擅长记忆,他们的旁边分别站立的是菩萨、天王、力士以及供养天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整个奉先寺造像主次分明,比例浑然一体,既注重形式美,又注重准确表达思想内容,奉先寺以其流利的线条,高潮的技艺,主权的宗教幻化为一首壮丽的交响乐章,与自然混合夺人心魄。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中国辉煌的佛教石窟艺术,长期以来遭受着自然的或认为的破坏,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留在至今的知识其中的一部分,抚今追昔,怎不让人感慨万千。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些辉煌的艺术珍品,伴随着光荣和耻辱,骄傲和遗憾。必将会长久的令我们这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思之、思之、再思之。
好了,各位朋友,参观了这么雄伟的雕刻,是否也让你的心灵受之震撼了呢,那么请拿起您手中的相机,留下这份心情,景区的主要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接下来的时间留给大家自由活动,11点钟我们准时在这里集合。
篇三:龙门石窟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姓孙,大家就叫我孙导好了。我们现在所在的这座繁华的城市就是素有十五朝古都之称的洛阳,虽然洛阳的牡丹甲天下,但今天我可不是带大家千里迢迢的来看洛阳的牡丹花,今天我要带大家参观洛阳最有名的一处名胜古迹,大家猜猜是那里,哈哈!这位游客猜对了,今天我要带大家参观的就是美丽的龙门石窟,下面我就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吧! 龙门石窟于2000年11月30日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与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那里风景优美,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像一座天然大门,简直无与伦比,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其中最大的佛像高17。14米呢!最小的却小得可怜,仅有2厘米长,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高的艺术造诣。 到龙门石窟,奉先寺是一定要去的,它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洞中的佛像个个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虽然看着有些可笑,却极为动人,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 游览完奉先寺,就可以去宾阳洞,洞内有11尊大佛像。佛和菩萨面相清瘦,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很值得一览。 参观过了宾阳洞,就去宾阳洞南边的万佛洞看看,洞中刻像丰富,南北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计有15000多尊,洞中的佛像姿态不一,神态各异,十分传神&& 哦!龙门石窟不知不觉就到了,我也不多说了,请大家下车,跟我一起去细细游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