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其他范文 > 导游词 > 潮州的滨江长廊(导游词)

潮州的滨江长廊(导游词)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27 13:14:33 | 移动端:潮州的滨江长廊(导游词)

篇一:潮州滨江长廊最新导游词

滨江长廊

各位团友:

现在我们将要参观游览的是潮州市区颇负盛名的“滨江长廊”。 “滨江”是指这一风光带地处在潮州的母亲河、广东第二大河——韩江的西岸,“长廊”则形象地点出此处景色优美、风光秀丽,犹如一座镶嵌在韩江边的五彩画廊。它由修复好的宋明古城墙及其若干座门楼、防洪大堤绿化风光带以及广济桥所组成,全长2.3公里,兴建于1999年,总投资2.2亿元,历时三年建成。

【城墙】

好,下面我们首先来介绍一下承载着潮州历史印记的宋明古城墙。潮州是一座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古城于宋代已成规模,到了明洪武三年,增筑石墙,全面修建府城墙。修建后的府城墙高二丈五尺,基阔二丈二尺,周围 1763丈。环城开上水、竹木、广济、下水、南、西、北七门(其中上水门城门外构筑月城作为屏障),并在城上造敌楼44座,雉堞2932个,十分雄伟壮观。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府城的南、西、北三面城墙均因城市建设的需要而被拆除。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仅存东面临韩江的古城墙,它因承担着堤防的重要作用而得以保留。这面城墙北起金山,南至南门,全长2132米,随着岁月的流逝,部分古城墙以残破不堪, 1999年潮州市政府根据文物修复“修旧如旧”的原则,斥巨资在原残存的宋明古城墙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如今这面古城墙上,还保留有四座城门,即下水门、广济门、竹木门和上水门,每座城门上各建有城楼。四座城楼中以正对广济桥的广济门最为雄伟壮观,广济门城楼也是潮州内八景“东楼观潮”的所在地。

【广济门城楼】

各位团友,这就是广济门城楼了,它因建于潮州城区的东门上,民间俗称“东门楼”,是原潮州古城七门中最巍峨壮观的一座。它既是潮州名城的主要标志,又是潮州北堤的重要关闸,潮州城里联结城东郊区的重要枢纽。

广济楼是在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潮州指挥俞良辅主持建造的,距今已有630多年的历史了,历代均有不同的程度的维修。由于广济门城楼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1989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济门城楼是一座宫殿式三层四檐歇山顶阁楼。外城门楼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东为万春”,这四个字是由当代著名的汉学家饶宗颐先生所书。楼内有一副对联:“万峰当户立,一水接天来。”

广济门城楼不仅壮观,同时它也是潮州的重要防洪设施。在每年的春末夏初,韩江水暴涨,洪水冲涌城堤,在这个时候,沿江的广济门城楼以及下水、竹木、上水四个城门都要关闭以防止洪水进入潮州城区。自古以来,每当这个时候,潮州人都要登临广济门城楼,观看那令人心澎湃的滔滔韩江水,因此“东楼观潮”就成为潮州的内八景之一。

广济楼对面就是我们的湘子桥,等一下大家可以上桥去参观,我对滨江长廊的讲解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二:潮州导游词

潮州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潮州市区开元路中段。开元寺的前身是创建于隋唐之际的荔峰寺。唐朝开元

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为庆祝自己的生日,下令全国81州郡各选一大寺,以其年号为

名,当时潮州就把“荔峰寺”改名为“开元寺”。 现在开元寺的占地面积约为1.7万平方米,是一座宫殿式四合院建筑。整座寺院至今保

留着唐朝的建筑格局,寺内的各主要建筑体现了宋、明、清各时代的建筑风格。开元寺是广

东四大名寺之一,是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古刹,2001年7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开元寺的主要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在中轴线的东

西两侧分别是地藏阁和观音阁。金刚殿建于明朝,殿内供奉着两大金刚,他们是寺院的守护神,其中一位叫做密迹金刚。

密迹金刚就是这五百金刚卫队的卫队长,在密迹金刚对面的是那罗延天,传说他是印度的大

力神。潮州开元寺的两大金刚都是闭口端坐,手拿金刚圈。 天王殿是我国仅存的宋代单檐歇山顶建筑,在建筑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据文献记载,日

本奈良东大寺的大佛殿的建筑式样是南宋明州建筑师陈和卿带到日本的。日本建筑史学界对

这座建筑给予极高的评价,说它引起了日本建筑的第二次革命,为日本建筑界带来新的技术

和结构风格。大佛殿完工之后不久,陈和卿就去世了。他临终时留下遗言,说大佛殿是参照

中国某佛殿的式样而建,但他没有说出具体是参照哪一寺院的建筑而建。为了寻找大佛殿的

“根”,中、日两国建筑界的学者用了大量时间走遍了中国各地的各所寺院,但都一无所获。

直到1992年,同济大学教授陆秉杰来到潮州,经过他的实地验证,最终把“大佛殿”的根确

定在潮州开元寺的天王殿。这一发现轰动了中日两国的建筑界和考古界! 天王殿在建筑上有三个特点:第一,整座建筑有32根柱子,这些柱子都是木石结合,下

端为石柱,上端为木柱。第二,天王殿东西两侧的山墙没有用石柱而是用砖砌,整个屋顶的

屋顶重量由两侧山墙承载。第三,在柱子上端为层层叠叠的斗拱连接屋顶,从下往上望,这

些复杂的斗拱好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在民间把这种斗拱叫作“莲花托”。在天王殿内正上方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开元镇国禅寺”六个字,其中的“镇国”两字不

是一般寺庙都可以用的。潮州开元寺之所以可以用“镇国”两字,据说是因为明朝初年倭寇

侵犯我国沿海各府。但因倭寇信佛,只犯沿海而不敢犯潮州城,指挥俞良辅就以为开元寺能

镇境保国而请封开元寺为“镇国禅寺”并得到了朝廷的批准。这就是开元寺“镇国”两字的

由来。

在天王殿正中间供奉的是弥勒佛。据佛经说,弥勒佛是未来世的佛祖,是现在世佛祖释

迦牟尼佛在未来世的接班人。在天王殿东西两侧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开元寺的四大天王与其他寺院的四大天王在造型

上有所不同,开元寺的四大天王都是四平八稳的坐着,开元寺的北方多闻天王手中的法器是

宝塔,而奇特寺院的多闻天王手中的法器一般是“伞”。这是因为开元寺是“镇国禅寺”,四

平八稳的端坐和宝塔含有“镇国”的意思。在弥勒佛背后,面向大雄宝殿的是韦驮菩萨。韦陀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下的一个神将,因

为护法有功被列为三十二神将之首,亲受佛祖的法旨,保护出家人,护持佛法,所以称为“三

洲感应”。

在天王殿北面是开元寺的中庭,即大雄宝殿前的广场。中庭的南边有两株菩提树,菩提

在印度语的意思是“智慧”,因此菩提树也叫“智慧树”。现在开元的这两株菩提树是50年代

从厦门南普陀寺移植过来的。在中庭的东西两侧有4座方形的石塔,叫做“阿育王式塔”。四个塔代表“四大部洲”,

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

在中庭北端大雄宝殿前有两座石经幢。据考证,这两座经幢是唐朝建寺时的原物,也是

目前潮州现存最早的石雕作品。中庭北面是开元寺的核心建筑大雄宝殿。现在的大雄宝殿为清朝光绪年间重修时的建筑。在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的是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他创立的

佛教的基础教义是“四谛”,所谓“谛”就是“真理”意思。四谛就是“苦、集、灭、道”。在释迦佛东边的是药师佛,他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在释迦佛西边的阿弥陀佛,

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在大雄宝殿东西两侧供奉的是十八罗汉。 在释迦佛的背面是“飘海观音”。 在飘海观音左右两侧分别是侨陈如和优波离两位尊者。他们都是释迦牟尼的学生。据传,

侨陈如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在鹿野苑开始传法的第一个学生,而优波离则是释迦牟尼的学生中

对佛教的戒律理解得最好,并能自觉的遵守,因此释迦牟尼让他负责佛教戒律方面的工作。大雄宝殿北面是开元寺的藏经楼,这里珍藏着开元寺1000多年来收藏的众多珍贵的文物。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开元的镇寺之宝---清朝乾隆皇帝钦赐给潮州开元寺的雍正版《大藏经》。

这部《大藏经》刻于清朝雍正十三年(1753年),当时共刻印了10部,先后颁赐给全国十大

寺院收藏,全书共7246卷,用汉、满、藏、蒙四种文字刊行。开元寺能够成为其中的一个收

藏寺院,由此可以看出开元寺在中国各佛寺中的地位。 地藏阁中供奉的是地藏菩萨和十大阎王。门口有一块写着“莫不尊亲”四个字的匾额,

意思是“尊重父母双亲才是真正的行孝”。在地藏阁内正面端坐的就是地藏菩萨。在地藏阁左

右两侧分别是十大阎罗,阎罗是地狱的统治者。 观音阁内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由于观世音能救苦救难,有众多的信众。在中国的观世

音大多都是这种形象。其实菩萨是金刚身没有性别之分的。在南朝后,为更好的体现大慈大

悲和方便妇女供奉,产生了女身观世音像。在观音阁内左右两侧供奉的是18尊观世音的化身像。观世音为了度化众生,示现“三十

二应化”形象。在观音阁内的18尊化身像就是“三十二应化像”中的十八种。现在,在观音

阁内供奉观音18化身像的在全国可能就只有开元寺一家了!这也是开元寺又一个与众不同之

处。篇二:潮州开元寺 导游词(最精简)潮州开元寺 导游词(最精简) 概述—金刚殿—天王殿—中庭—大雄宝殿—藏经楼—地藏阁—观音阁

[概述] 开元寺位于潮州市区开元路中段。据《潮州府志寺观》记载:其前身是隋唐之

际的荔峰寺。唐朝开元二十六年,唐玄宗为庆祝自己生日,下令全国81州郡各选一大寺,以

其年号命名,当时潮州就把荔峰寺改名为开元寺。开元寺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是一座宫

殿式四合院建筑。至今保留着唐朝的建筑格局,寺内的各主要建筑体现了宋、明、清各时代

的建筑风格。开元寺是广东四大名寺之一,是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古刹,2001年7月被国务

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主要建筑分布在它的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金

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在中轴线东西两侧是地藏阁和观音阁。

[金刚殿] 金刚殿建于明朝,殿内供奉着两大金刚,他们是寺院的守护神,其中一位叫

密迹金刚。传说,释迦牟尼外出传法时,常有五百金刚护卫,密迹金刚就是这五百金刚的卫

队长,金刚殿空间有限,不能把五百金刚全摆出来,只能由卫队长来作代表。在密迹金刚对

面的是那罗延天,传说他是印度的大力神。开元寺两大金刚与其他寺院的金刚在造型上有所

不同。一般寺院的密迹金刚是开口,手持金刚杵,那罗延天则是合口、持棒。而开元寺的金

刚都是闭口端坐,手拿金刚圈。

[天王殿] 天王殿是我国仅存的歇山顶建筑,有极高价值。据文献记载,日本东大寺的

大佛殿建筑样式是南宋建筑师陈和卿带到日本的。日本建筑学界对这座建筑给予高评,说它

为日本建筑界带来新技术和结构风格。大佛殿完工不久,陈和卿就去世了。他留下遗言,说

大佛殿是参照中国某佛殿的样式而建,但没有说出具体是参照哪一寺院。为了寻找大佛殿的

根,中日建筑界学者走遍了中国各地寺院都一无所获。直到1992年,路秉杰教授来到潮州,

经过他验证,最终把大佛殿的根确定在开元寺天王殿。这一发现轰动了中日建筑界和考古界!

天王殿在建筑上有三个特点:第一,整座建筑32根柱子都是木石结合,下端为石柱上端为木

柱,前排柱子与后排柱子在样式上有所不同。第二,天王殿东西两侧的山墙不用石柱而用砖

砌,屋顶的重量由两侧山墙承载,这和我国传统的做法有所不同。第三,在柱子上端是层叠

的斗拱连接屋顶,这些复杂的斗拱好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民间把这叫作莲花托。 在殿内正

上方牌匾上写着开元镇国禅寺,镇国二字不是一般寺庙都可以用的。开元寺可以用镇国二字,

据说是明朝初年,倭寇侵犯我国沿海,当时潮州城池尚未修复,不能抵御倭寇侵犯。但是倭

寇信佛,只犯沿海而不敢犯潮州城,指挥俞良辅就以为开元寺能镇境保国而封开元寺为镇国

禅寺并得到了朝廷批准。这就是开元寺镇国二字的由来。在天王殿正中间供奉的是弥勒佛。弥勒佛是未来世的佛祖,是释迦牟尼在未来世的接班

人。我国寺院内供奉的弥勒像有佛像、菩萨像和化身像三种。开元寺天王殿供奉的是弥勒佛

化身像,即大肚弥勒佛。

在天王殿东西两侧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开元寺的四大天王与其它寺院的在造型上有所不

同,开元寺的四大天王都是平稳坐着,而其它寺院的是有一脚是翘起的。开元寺的多闻天王

手中的法器是宝塔,而其它寺院的多闻天王手中的法器一般是伞。为什么会是这样,这是因

为开元寺是镇国禅寺,平稳的端坐和宝塔有镇国的意思。在弥勒佛背后,面向大雄宝殿的是韦驮菩萨。韦驮是增长天王的一个神将,因为护法有

功被列为三十二神将之首,周统东、西、南三洲巡游护法事宜,保护出家人护持佛法,称为

三洲感应。

[中庭] 开元寺中庭是大雄宝殿前广场。中庭南边有两棵菩提树,菩提在印度语的意思

是智慧,因此也叫智慧树。传说,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打坐,冥思苦想七日七夜后大彻大

悟成佛的。现在这两棵菩提树是50年代从厦门南普陀寺移植过来的。 在中庭东西两侧有4座方形石塔,这种塔叫阿育王式塔。四个塔代表四大部洲:东胜神

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 在中庭北端大雄宝殿前有两座石经幢,是潮州现存最

早的石雕作品。由于年代久远,经幢上的字已经模糊不清了。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开元寺的核心建筑。现在的大雄宝殿是光绪年间重修的建筑。在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我们一般都把他叫做如来佛。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

人,他的基础教义是四谛,四谛是苦、集、灭、道。当代中国佛界将佛教宗旨归纳为“诸恶

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在释迦佛东边是药师佛,他是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在释迦佛西边的阿弥陀佛也称弥陀,

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中国的佛教徒大多都希望来世能够降生在西方极乐世界。据说,常念

南无阿弥陀佛是来世降生在西方极乐世界的法门之一。 在大雄宝殿东西两侧供奉的是十八罗汉,他们已经永远进入涅槃,不再生死轮回,留在

人间弘扬佛法。

在释迦佛背面是飘海观音,它左右两侧是侨陈如和优波离两位尊者,都是释迦牟尼的学

生。侨陈如是释迦牟尼传法的第一个学生,被尊为比丘第一;而优波离是释迦牟尼学生中对

佛教戒律理解得最好并能自觉遵守的,因此释迦牟尼让他负责佛教戒律方面的工作。

[藏经楼] 大雄宝殿北面是藏经楼,这里珍藏着开元寺一千多年来的珍贵文物。最值得

一提的是镇寺之宝:乾隆皇帝赐给开元寺的雍正版《大藏经》。这部《大藏经》刻于清朝雍正

十三年,共刻印了10部,先后给全国十大寺院收藏,全书共7246卷,用汉、满、藏、蒙四

种文字刊行。从经书的数量可以看出经书的珍贵,开元寺成为其中一个收藏寺院,由此可见

开元寺在各佛寺中的地位。

[地藏阁] 地藏阁供奉的是地藏菩萨和十大阎王。地藏阁门口有一块写着“莫不尊亲”

的匾额,意思是“尊重父母双亲才是真正的行孝”。在地藏阁内正面端坐的是地藏菩萨。他曾

经为救母亲发下誓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人们也把他称为“大愿

菩萨”。在地藏阁左右两侧是十大阎罗,阎罗是地狱的统治者。

[观音阁] 观音阁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由于观世音救苦救难,得到众生爱戴,有众多

信众。现在看到的观音像是一位慈祥端庄的妇女,在中国的观世音大多都是这种形象。菩萨

是金刚身没有性别之分的,在南朝后,为体现大慈大悲和方便妇女供奉,产生了女身观音像。

在观音阁左右两侧供奉的是18尊观世音化身像。众生对佛理的接受程度不同,观世音为了度

化众生,示现三十二应化形象。这18尊化身像就是三十二应化像中的十八种。现在,观音阁

内供奉18化身像的全国可能就只有开元寺一家了!这也是开元寺又一与众不同之处。篇三:

潮州滨江长廊最新导游词 滨江长廊

各位团友:

现在我们将要参观游览的是潮州市区颇负盛名的“滨江长廊”。 “滨江”是指这一风光

带地处在潮州的母亲河、广东第二大河——韩江的西岸,“长廊”则形象地点出此处景色优美、

风光秀丽,犹如一座镶嵌在韩江边的五彩画廊。它由修复好的宋明古城墙及其若干座门楼、

防洪大堤绿化风光带以及广济桥所组成,全长2.3公里,兴建于1999年,总投资2.2亿元,

历时三年建成。

【城墙】

好,下面我们首先来介绍一下承载着潮州历史印记的宋明古城墙。潮州是一座国家级的

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古城于宋代已成规模,到了明洪武三年,增筑石墙,全面修建府城墙。

修建后的府城墙高二丈五尺,基阔二丈二尺,周围 1763丈。环城开上水、竹木、广济、下

水、南、西、北七门(其中上水门城门外构筑月城作为屏障),并在城上造敌楼44座,雉堞

2932个,十分雄伟壮观。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府城的南、西、北三面城墙均因城市建设的需

要而被拆除。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仅存东面临韩江的古城墙,它因承担着堤防的重要作用而得

以保留。这面城墙北起金山,南至南门,全长2132米,随着岁月的流逝,部分古城墙以残破

不堪, 1999年潮州市政府根据文物修复“修旧如旧”的原则,斥巨资在原残存的宋明古城

墙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如今这面古城墙上,还保留有四座城门,即下水门、广济门、竹木门

和上水门,每座城门上各建有城楼。四座城楼中以正对广济桥的广济门最为雄伟壮观,广济

门城楼也是潮州内八景“东楼观潮”的所在地。

【广济门城楼】

各位团友,这就是广济门城楼了,它因建于潮州城区的东门上,民间俗称“东门楼”,是

原潮州古城七门中最巍峨壮观的一座。它既是潮州名城的主要标志,又是潮州北堤的重要关

闸,潮州城里联结城东郊区的重要枢纽。 广济楼是在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潮州指挥俞良辅主持建造的,距今已有630多年的

历史了,历代均有不同的程度的维修。由于广济门城楼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989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济门城楼是一座宫殿式三层四檐歇山顶阁楼。外城门楼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东为

万春”,这四个字是由当代著名的汉学家饶宗颐先生所书。楼内有一副对联:“万峰当户立,

一水接天来。”

广济门城楼不仅壮观,同时它也是潮州的重要防洪设施。在每年的春末夏初,韩江水暴

涨,洪水冲涌城堤,在这个时候,沿江的广济门城楼以及下水、竹木、上水四个城门都要关

闭以防止洪水进入潮州城区。自古以来,每当这个时候,潮州人都要登临广济门城楼,观看

那令人心澎湃的滔滔韩江水,因此“东楼观潮”就成为潮州的内八景之一。 广济楼对面就是我们的湘子桥,等一下大家可以上桥去参观,我对滨江长廊的讲解就到

此结束,谢谢大家。篇四:潮州开元寺导游词(个人修改)潮州开元寺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参观的是被评为广东四大名寺之一、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古刹,潮

州开元寺。开元寺位于潮州市区开元路中断。据《潮州府志·寺观》的记载:开元寺的前身

是荔峰寺。唐朝开元二十六年,唐玄宗为庆祝自己的生日,下令全国81州郡各选一大寺,以

其年号为名,当时潮州%
潮州的滨江长廊(导游词)》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0503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