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其他范文 > 导游词 > 西江的导游词

西江的导游词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27 14:51:49 | 移动端:西江的导游词

篇一: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

西江千户苗寨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迷人的西江苗寨观光游览,我是你们此行的导游,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小张。下面请大家跟上我的脚步,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苗乡。

西江苗寨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雷山县境内,距县城37公里,距凯里39公里。寨内居住着1288户人家,人口近6000人,所以称作“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最典型的苗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苗寨,西江是苗语“鸡讲”汉译而来,意思就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在这里大家可以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苗族风俗文化及苗家人几千年来保存完好的生活习俗。

映入眼帘的是吊角楼,层层吊角楼依山而建,吊角楼一般为三层,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和关养牲畜,二层住人,中间是客厅,第三层是粮仓,在二楼宽敞明亮的走廊上建有一个很特别的靠椅称作“美人靠”,这里是苗族姑娘们挑花刺绣的地方,关于美人靠呀,还有这样一个说法“美人靠上靠美人,不是美人俏三分”。

苗族是一个以歌养心,以舞养身的民族。现在我们来到芦笙场,木鼓舞是苗族一种流行最广,最有特色的舞蹈、动作热情奔放,被誉为“东方迪斯科”。现在我们大家一起苗族的飞歌,其音调高昂,气势雄浑、是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歌曲,苗族不仅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也是一个热情

好客的民族。

西江苗寨最不缺的就是节日,如“过苗年”,长桌宴是苗族过苗年的喜庆方式,也是苗家最隆重的待客礼仪,家家户户都会搬出桌子板凳,像接龙似的一长条,排上数百米桌上摆满了苗家人自制的酸菜、酸汤鱼等特色菜肴,在这里有这样一个说法“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转转”。

现在我们看到石碑上刻着“以美丽回答一切”7个大字,是文学大师余秋雨先生在游览苗寨时情感诱发题写的,大家请看,这条街叫“游方街”你们知道游方是什么意思吗?我猜大家肯定不知道,那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吧,游方是苗语谈恋爱的意思,每逢农闲时节,这里聚满了水灵灵的苗族姑娘和健壮的苗族小伙,在这里谈情说爱。 西江千户苗寨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千户灯夜景,每到黄昏时分,千家万户就亮起了灯。随着天色越来越暗,西江千户苗寨变成了灯的海洋,可以看到苗寨呈现那牛头的形状。为使广大游客能更好地观赏西江千户苗寨夜景,景区在路边修建了观景台,还开通了观光车,大家可以尽情观赏,享受这难得的景致。

现在我们前往的是西江苗族博物馆,西江苗族博物馆是一座集研究、参观与表演为一体的中型苗族博物馆。而西江千户苗寨,其本身就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

展的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2005年被命名为“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分馆”。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们,苗寨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您到苗寨来,收获特别多。今天的游览到此就结束了,西江千户苗寨期待您的再次光临!祝大家生活愉快!

篇二:千户苗寨——西江导游词

西 江 景 区 导 游 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苗族文化中心,苗族之都——西江千户苗寨,这里有您喜欢的风景,这里有您喜欢的文化习俗,这里更有您喜欢的人! 俗话说,读万倦书行万里路,也要名师来开路,导游来带路,因此,我非常荣幸能给大家做导游,我将负责大家在西江景区的讲解服务工作,工作不到位的地方请大家谅解,也希望您能给我提出建议,以解决不足之处,有您们的帮助才有我的进步!

说了这许多,还没给大家作自我介绍呢!我的苗名叫××,根据我们苗族子父连名的传统,父名在后,子名在前。汉名姓×,叫×。很早以前我们苗族是没有姓氏的,只有名,但在清朝雍正年间,西江苗寨纳入中央政府管辖之后,才按照苗名的谐音来给我们苗族制定姓氏。大家可以叫我苗名××,也可以叫我小×!

俗话说的好!“有缘千里来相会”,希望在这一次带团讲解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相处得愉快。同时也祝愿大家旅游愉快,玩得开心!

1、领导团队————西江千户苗寨简介、观景台、西江夜景、建筑文化、银饰与服饰、节日、鼓藏头、河滨道、苗族博物馆门前、旅发大会主会场、苗家禁忌。

2、写生、摄影团队————西江千户苗寨简介、观景台、西江夜景、建筑文化、风雨桥、银饰与服饰、节日、鼓藏头、田园观光区、苗族博物馆门前、农民画家李玉福、苗家禁忌。

3、散客观光团队————西江千户苗寨简介、观景台、西江夜景、建筑文化、银饰与服饰、节日、鼓藏头、活路头、田园观光区、河滨道、旅游公厕、苗族博物馆门前、旅发大会主会场、苗家禁忌。

4、考察团队————西江千户苗寨简介、观景台、西江夜景、建筑文化、风雨桥、银饰与服饰、节日、鼓藏头、活路头、苗族博物馆门前、保寨树、农民画家李玉福、苗家禁忌。

西江千户苗寨简介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澳大利亚人类学家格迪斯在他的著作《山地的移民》里写道,世界上有两种苦难深重的民族,一是遍布世界没有自己家园的犹太人。二是几千年来不断迁徙的中国苗族,而西江这个地方就是苗族历史上五次迁徙中的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陆续迁徙到达的集结地。西江苗族最早约在西汉汉文帝时迁徙到这里的,距今也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所以西江

苗寨也可以叫做千年古寨。在距今640年到670年就形成了如今两座山头的建筑规模。

西江另称千户苗寨,因为到目前为止,西江已有1285户人家,接近6000余人生活在这里,皆为苗族同胞。这里是中国最大的苗寨,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

西江历史悠久,汉朝时称“鸡江”,清朝雍正建置后称“鸡讲”,乾隆三年置鸡讲司,后在民国时期当地的绅士,寨老们觉得鸡讲这个名称不够雅观,因此而改称“西江”。

“西江”这个名称是苗语的音译,在苗语里“西江”的含义是苗族“西”氏族“讨”来的地方,“西”就代表西氏族,“江”在苗语里表示“讨”、“商讨”的意思,从西江名称的含义我们也可以看得出西江苗族是从其他地方迁徙过来居住的,所以名称里在有“商讨”的含义。

西江苗寨的原生态文化保留完整,在这里,大家可以感受到原汁原味的风俗文化,以及可以领略到苗家人几千年来保存完好的生活习俗。许多专家学者通常会选择西江作为他们研究苗族文化的最佳去处。因为这里的苗族同胞们依然保留着相对完好的民俗文化。因此我也相信大家来到西江后,将会对苗族文化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

早在1982年,西江就被贵州省列为农村旅游开放区,1987年又明确为贵州东线的民族风情点,2005年被评为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2008年,贵州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江召开,使西江旅游接待设施的水平提升了五年以上。近年来,大批国内外游客通过参观浏览西江后,都称赞西江是一个多彩多姿的苗族文化集中地。

谈到西江,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那就是为什么西江出美女,人们为何会称它为“中华美人谷”。原来,西江是由四个行政村寨组成的,而四个寨中是互不通婚的,寨上规定女儿必须外嫁,媳妇必须是其它地方接过来的,否则,男女都会受到家庭的惩罚,他们的祖先在两千多年前就懂得优生优育的这个道理了,而汉族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完善了这一思维,从这个角度看,苗族也是一个聪明并美丽的民族。

观景台讲解辞

各位游客朋友:刚才给大家说了那么多西江的概况,可能大家已经等不及要马上见到到西江了吧!我们前面就是观景台了,请大家下车,让我们一览西江苗寨的全景吧!

好了,各位,现在我们站在观景台的最高位置上,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我们对面就是西江苗寨的全景了,其实我们西氏族刚迁徙来这里的时候,寨子的规模是没有这么大的,而且古时候这里是一片原始森林,是一片荒

芜人烟的地方。因此,在汉朝时有史书记载”,“苗民迁到鬼方”,这个“鬼方”便是西江了,“鬼方”的含义也反映出西江在古时候的荒凉。

那么为什么这里会成为世界最大的苗寨呢?我们苗族是一个悲壮的民族,经历了五次大迁徙最后逃亡到这里定居的,西江苗族来到这个四面环山的山谷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所以选择在这里居住也是考虑到一定的战略作用,是啊!苗族有这样一种说法,水弯越大的地方,就越能够聚集财富、聚集人才。大家看,西江苗寨是不是处在一个大水湾里?而且,西江也是这样一种风水格局,前环水,背靠山,左青龙,右白虎。因此,苗族人认为正是因为这里是一个风水宝地,所以才选择来这个地方聚居、生活,才形成了如今世界上最大的苗寨。

很多人认为西江的整体轮廓像两座金字塔,但在苗族人心目中,更应该认为是一对牛角,因为苗族崇拜牛,生产生活离不开牛,牛就是苗族祭祀祖先的吉祥物,而且西江在千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这样一种牛角的建筑规模,你不觉得很惊奇吗!

西江夜景系统讲解辞

各位朋友们,人们都说:“玩在西江,看在西江,更要醉在西江”。夜晚的西江也是如此美得让人心动,美得让人心醉。看吧!朋友们,展开您们的想像力。这究竟是在天宫中,还是在人世间,这星星点点是嫦娥的裙子?还是天宫里的哪一座金銮殿?我已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看来我们都是梦中人了,也只有梦中人才会有如此的奇境。

这就是西江夜景,整套系统由3800盏节能灯组成,每天从晚上七点到十一时点亮,一晚上所消耗的电费不超过50块钱。为何如此省电呢?其实大家都看见过北京08年奥运游戏场馆水立方,它表面是发光的,而这便是一种高科技节能技术,采用的是发光二极管。西江的夜景灯也是采用的此种技术因此才是如此的低耗。

可能大家都不知道西江夜景的开发理念,在以前,苗家人上山劳作,常常会干到太阳落山,天黑才回来,为了使村民行走方便,于是各家各户都会在屋檐底下或在路边挂下一盏油灯,以此照亮在夜里回家的村民,后来渐渐形成了规模较小的夜景系统。随后,为了增强西江景区的观赏度,就正式打造出这一套3800盏节能观光灯的夜景系统。

建筑文化(从观景台乘车到田园区的中途中的介绍):

请大家往我的右手边看,西江苗寨最主要的看点就是这层层叠叠,鳞次栉比的吊脚楼建筑了,说到西江苗寨的吊脚楼,大家一定会奇怪西江苗族为什么会把房屋建在山腰或山顶的陡峭之处!它又是一种什么结构的建筑呢?

考古学家曾经来到这里考古,发现其实西江的木楼是传承了上古时期居民的“干栏式”建筑,那么为什么现在我们都叫做吊脚楼呢?大家可以发现我们都是依山建的,一来是因为我们苗族先民是一个团结合作的整体,聚居在一起便于相互呼应,好聚集在一起抵挡外来侵害,有事呼之快捷。二来是因为山上的地基比较少,有一半的都是悬空的,为了安全我们就用大木柱来支撑悬在空中的那一部分,看起来就像吊在脚在玩耍,所以后来我们就把它叫做“吊脚楼”了。苗族是不会随意把房子建在河边的平地,以及平坦的坝子上的。因为苗族是一个种植水稻的民族,只有依靠种植水稻才能够生存下来,而迁徙到贵州这个“地无三尺平”的山区,平地更是珍贵。因此,西江苗族就在那些不能种植水稻的陡坡上建设吊脚楼,而把河边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的区域用来种植水稻。因此,这也证明了苗族是一个爱护耕地,崇尚稻作的民族,也只有这样西江苗族才能够在贵州这片山区里生存和发展下来!

在2005年的时候,苗族吊脚楼的建造技艺和银饰锻造技艺入选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江苗寨的小伙子从小就跟随他们的父辈学习两门技艺,一是吊脚木楼的建造技艺;二是银饰的锻造技艺。

西江苗寨的吊脚楼,全是木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除少数盖杉木皮外,全是一色青瓦。吊脚楼的脊梁顶用瓦块砌成“龙脊”图案,两头翘角,中间饰以“龙宝”,远远看去就像一只欲飞的雄鹰。

在西江的吊脚楼房中,通常会分为三层木楼,房子的第一层是存放生产工具、关养牲畜的;第二层是住人,中间是客厅,两侧为厢房、卧房。第三层是贮存粮食、饲料等生活资料。苗族民居在建筑上最大的特点是在吊脚楼二楼宽敞明亮的走廊上,有一种曲型栏杆,因苗族妇女们喜欢在此梳妆打扮、刺绣,所以把它又叫做“美人靠”,苗语叫“豆安息”。

大门上方两头安放造型别致的飞鹆、牛角装饰或方角木棰,一看准是一户富裕而讲究的人家。村民认为,世界上水牛威力最大,老虎也斗不过它,有它把门安危无恙。

西江风雨桥文化(东引风雨桥):

在我们眼前这种的桥!共有五座,在我们西江,桥和吊脚木楼是紧紧结合的,就连雷山地区的其它苗寨,甚至整个贵州都不能没有桥。因为我们贵州在古代的时候,交通非常不便利,所以只有在一些河的两头塔建一些木桥或石桥,才能使交通变得便利一些,那么从这点看来,桥在我们苗族人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在我们西江!有两种桥,第一种就是风雨桥;第二种呢?就是祭桥。那么我们看的这座桥,大家猜一下是“风雨桥”还是“祭桥”呢?就由我来告诉大家吧!这座桥就是“风雨桥”,意为遮风避雨的桥。它既可行人也能够给想乘凉休息的人提供一个很舒适的好地方。这里一到晚上还有着很多当地的青年男女在这儿“游方”呢!游方为苗语,意为青年男女用情歌对唱的方式

进行感情交流,互诉爱慕之意,也就是谈恋爱的意思,如果各位对我们苗族人恋爱的地方感兴趣的话,那今晚不防邀请您的心上人来这里感受这浪漫而浪漫的夜晚吧!

整个风雨桥的架式,都是以杉木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也不用一钉一铆,全是木料凿榫衔接,横穿竖插,通常都是由桥、楼、塔、亭、门组成。其中建筑的造型,主要是以侗族的鼓楼,苗族的吊脚楼形状建造而成的,不仅风格很独特,建筑技术也很高超哟!所以从这方面来看我们苗族人民也是非常的勤劳智慧的。

现在我要给大家介绍苗族的第二种桥,家祭桥,在西江,家祭桥到底有多少座呢?这个其实我也没有仔细的统计过,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一座桥,那这种桥有多大呢?我来告诉大家,大小没有统一的规定最小就有手掌这么大,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小的桥了,在我们这里,只要家里面有小孩的或没有小孩的都要架上属于自己家的桥,为什么呢?大家肯定觉得很奇怪,如果是家里面有小孩的,架上桥意味为小孩祈福平安、健康,如果家里面没小孩的呢?架上桥意味着只有架上了这座桥,小孩的灵魂才会从桥那里走过来。大家不要认为只要把桥架上了就可以了,其实没那么简单,在架桥的时候要请一个苗族巫师选一个非常吉祥适合架桥的日子后,念一些咒词,还要一些香、纸和糯米饭、猪肉等东西拿来祭拜,这座桥才属于自家的。然后在每逢过年过节,都会去祭拜它。在我们这里还有一个节日叫“祭桥节”,也就是祭祀家里的桥的日子,这个节日定在每年的农历2月2日,这天每家每户都会煮几个鸡蛋,然后把它染成红色,再准备一些祭桥必用的东西来祭拜。这节日在我们这里也是非常隆重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还没跟大家说。“桥”是我们苗族的“三宝”之一。这里简单跟大家说一下苗族“三宝”,一宝就是芦笙场,“二宝”呢,就是桥,分为风雨桥和家祭桥,“三宝”就是护寨树。那么桥文化呢我就介绍到这里,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去了解我们苗族的其他文化。

银饰与服饰文化(西江古街):

各位朋友,走完我们的河滨道之后大家是否已经想像到这条街热闹的场景呢?那么现在我们就来到了一个叉路口,大家可以先抬头看看我们石壁上刻的字,上面的内容是05年11月时,西江被评为一个露天的博物馆,也就是说,我们整个西江就是一个天然的博物馆,而里面的人、物、房子等都是珍贵的文物。那么西江还有个室内的博物馆,等下大家就可以看到了。

我们现在就走进古街,古街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它是西江最古老的街道,但它看似简单却又不简单,为什么呢?我们走走便知了。

其实我们这条古街也和我们苗家姑娘一样,也有一个好听的苗名叫做“欧妮夜边埂”,“欧妮”就是银饰的意思,“夜边”是刺绣的意思,那“埂”就是路的意思。于是,我们这条街又叫银饰刺绣一条街,也是西江的商业街。下

篇三: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自编整理)

欢迎词: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家乡西江千户苗寨,我是本次导游,我的苗名叫XX,根据苗族子父连名的传统,子名在前,父名在后。因为很早以前苗族是没有姓氏的,只有名,也就是有名无姓,但在清朝雍正年间,实行全面改土归流,西江苗寨纳入中央政府管辖之后,才按照苗名的谐音来给苗族制定姓氏。我的汉名叫杨XX,大家叫我小杨就可以!非常荣幸能给大家做导游。

景区简介: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它也被称作中国的犹太人,因为澳大利亚人类学家格迪斯在他的著作《山地的移民》里写道,世界上有两种苦难深重的民族,一是遍布世界没有自己家园的犹太人。二是几千年来不断迁徙的中国苗族,而西江这个地方就是苗族历史上五次大迁徙中的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陆续迁徙到达的集结地。西江另称千户苗寨,因为到目前为止,这里西江已有近1300户人家,接近6000余人生活在这里,皆为苗族同胞。

我们知道,贵州是中国苗族乃至世界苗族的大本营,在国内近1000万的苗族人口中有超过一半聚集在贵州省境内,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地区。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国外也有苗族,据统计,在中南半岛的一些东南亚国家,比如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就有超过100万的苗族,而远在大洋彼岸的在美国也有近20万苗族,西欧部分国家也有近万余的苗族,在境外,苗族被称为赫蒙族,但苗族毕竟发源于中国,而西江又是中国最大的苗寨,也自然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

西江苗寨历史悠久,汉朝时称“鸡江”,清朝雍正建置后称“鸡讲”,乾隆三年置鸡讲司,后在民国时期当地的绅士,寨老们觉得鸡讲这个名称不够雅观,因而改称“西江”。“西江”这个名称是苗语的音译,在苗语里“西江”的含义是苗族“西”氏族“讨”来的地方,“西”就代表西氏族,“江”在苗语里表示“讨”、“商讨”的意思,从西江名称的含义我们就可以看出西江苗族是由其他地方迁居过来的。

西江苗寨现作为贵州省内著名的旅游景点,其实早于1982年,就被省人民政府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全省首期村镇保护和建设项目5个重点民族村镇之一,2005年11月“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在此挂牌。2008年贵州省第三届旅游发展产业大会在西江举办,其旅游知名度得到很大提升。而2011年,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又成功荣升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

景点介绍:

观景台

现在,我们将前往苗寨第一站:观景台,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从观景台放眼望去就是西江苗寨的全景了,你可以看到白水河穿寨而过,吊脚木楼层层

叠叠,初看之下无不给人以震撼的感觉!很多人都好奇苗族为什么喜欢把居住的房子建在半山腰,其实,倒不是说苗族人喜欢住在山上,而是因为苗族人不会随意把房子建在平地。苗族是农耕民族,只有依靠耕地才能够生存下来,在贵州这个“地无三尺平”的山区,平地很珍贵。因此,当地人为了少占耕地就在那些不能种植水稻的陡坡上建设吊脚楼,所以才会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一情景。

吊脚楼

说到吊脚楼呢,不得不提一下,这一民族建筑艺术的瑰宝。吊脚楼是多个少数民族都有的民居建筑形式,而苗族吊脚楼的最大特点,是在二楼宽敞明亮的走廊上,设有长椅,苗语叫“道更息”或者“更息自”,外人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美人靠,因为苗族女子通常都喜欢在这上面挑花刺绣。整体来说呢,吊脚楼的一楼一般都是用来圈养牲畜和放置生产用具等,二楼才是住人用的,而三楼基本都是用来存放粮食的。西江苗寨的吊脚楼群鳞次栉比,其建筑工艺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雨桥

接下来,我们会看到苗族另一种特色建筑—风雨桥,这里就是西江苗寨的风雨桥,它区别于侗族风雨桥一贯的宝葫芦顶,更彰显苗族建筑的特色。大家可以看到桥的两边都架有长椅,这样的建筑形式不但起到遮风避雨的作用,还可以坐在上面休闲纳凉,另外,这里也是苗族青年男女约会的首选之地。其实,风雨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大家可以看到桥头那几个字吗?这是苗语“就郎
西江的导游词》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0521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