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如何选购乒乓球拍(王浩详解)
如何选购乒乓球拍?这是很多人刚开始选购乒乓球拍时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要想选择好乒乓球拍,我们需要懂得哪些选购乒乓球拍的要点呢,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如何选购乒乓球拍对于网上选购这块一定要去正规的网上商城,比如动品网,京东。
如何选购乒乓球拍的首要原因-底板和套胶
选购乒乓球拍的关键是要挑选好乒乓球底板和套胶,那在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乒乓球底板的材质以及不同的选手如何选购怎样的底板,乒乓球底板的一般都是多层的,层数不受限制,主要材料一般为国产或进口的纯木,按国际乒联规定,非纯木材料成份不允许超过 15%。目前一些碳素、玻璃纤维、芳基纤维等特殊材料也被运用到底板中来,以增加底板的强度和韧度。
为如何选购自己选择得心应手的乒乓球拍不仅是每一专业球员,而且是每个乒乓球喜爱追求的最求。在乒乓球比赛运动中,速度与旋转为融一体的快攻与弧圈进攻的打发技术已成为当前的主流。这是其实因为使用反胶海绵球拍击球,不仅可以获得近台快攻所需的速度节奏,同样在使大力击球时可以获得较高的飞行速度,并且反胶摩擦系数很高,非常容易在攻球时带有出色的上旋,等球落台时由于强烈上旋的作用还会有时显的快速前冲。所以无论在台上,近台或是离台的进攻,使用反胶海绵球拍都可以较容易地获得更多的制胜因素,因此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使用了反胶海绵球拍。然而现代乒乓球运动仍然包含着多种不同类型的打法与技,战术,这些都会对球拍性能提出不同的需求,因此弄清不同技术类型以及不同的战术要求与球拍之间的关系才是如何选购乒乓球拍的重点。
如何选购乒乓球拍的重点1:根据打法类型来挑选适合的底板:
如何选购乒乓球拍-近台快攻型打法—— 这是人国乒乓球队在世界乒坛上几十年保持长盛不衰的经典打法,采用这种打法的运动员通常使用正胶海绵拍或反胶海绵拍,世界冠军刘国梁,邓亚萍就是这类打法中的佼佼者。近台快攻首先要求击球节奏速度快,力争在台面上抢攻来球的上升点和最高点。击球动作幅度较小,多采用爆发国,借力加力等用力方式。为了提高小动作击球的爆发力与突然性,运动员通常先择较重的球拍,单面覆盖海绵胶皮的直拍底板重量应该在95克左右,双面覆盖海绵胶皮的球拍底板重量应该轻一些,一般在。90。克。以下。
近台快攻运动员为了提高球速,要求击球弧线尽量低平,因此多采用摩擦较少,击打较多,使球脱板较快的技术,如 : 快点,快拉,快攻,弹击和扣杀等进攻技术。这就要求海绵较软,较薄,底板的击球感觉比较坚挺,因此运动员通常选购七层板或厚度在 6.5 毫米以上的厚型乒乓球拍底板。
为了保证近台攻球的速度,近台快攻选手通常选购乒乓球套胶颗粒向外的正胶或表面的粘性中等,颗粒较短,速度较快的反胶。正胶是一种胶质较硬,颗粒向外且较大的胶皮,用它击球速度较快,也能制造一定的旋转,通常应搭配厚度为 1.8 -2.1 毫米,硬度在 35 度左右的海绵 ; 反胶应搭配厚度为 1.5 -2.0 毫米,硬度在 40 度左右的海绵。
如何选购乒乓球拍-快攻结合弧圈进攻型打法—— 这种打法将快攻技术与弧圈技术结合在一起,具备两种打法的特点,通常使用反胶海绵拍或一面反胶、一面生胶海绵拍,如世界冠军王涛、王晨以及阎森、马林等国手。快攻结合弧圈进攻型打法要求选择既适合快攻又能拉弧圈球的球板,用于快攻与弧圈球结合。弧圈球运用较多的人应选购乒乓球拍手感软一些、且厚度较薄的五层底板,反之快攻技术运用较多的人需要选购乒乓球拍偏硬的、较厚的七层底板。底板的厚度一般在 6.5 毫米左右,直板单面贴海绵胶的底板重量约在 90 克左右,双面贴海绵胶的底板应在 85 克 以下;选择横板的重量通常在 90 -95 克 之间。 反胶可选择厚度为 2.1 毫米、硬度在 45 度左右的海绵,由于多数横板的反手进攻都在近台,所以用于反手击球的海绵应该比正手的薄一些,更利于快攻技术的运用。
还有一些人选择使用生胶海绵快攻,生胶是一种胶质软、弹性较大且颗粒较大的正胶,用它攻球速度快,但是旋转较差,因此攻球弧线较平(下沉),选择相应的海绵度为 1.8-2.0 毫米,硬度在 35 度左右;也有人使用长胶或半长胶进攻。长胶颗粒在击球瞬间会被来球压倒,并立即从不同的方向反弹,因此不容易摩擦来球制造自主旋转,所以击球多带有来球的反旋转。同时又由于倒向不同方向的颗粒不等,反弹力的方向也不尽相同,因此回球球弧线飘忽不定。长胶进攻通常选择的海绵厚度为 1.0-1.5 毫米,而且碣度较高,这样既能保持一定的击球速度,又使回球弧线飘忽下沉。
如何选购乒乓球拍-弧圈快攻型—— 这是综合了旋转与速度的弧圈球进玫型打法,是当前的主流打法。世界冠军孔令辉,王楠,李菊等都属于这种打法。运动员使用反胶涨绵拍。 弧圈快攻打法要求旋转与速度的统一,因此多采用摩擦与抽杀结合的 " 鞭抽式 " 进攻技术,如 : 挑打,拉冲,反撕,反带,抹,撇等技术。为了保证击球时能得到充分的摩擦和弹击速度,选用的球扳不仅应该有足够的吃球深度,而且要有足够的底劲。因此运动员选购乒乓球拍时多选木质较软,弹性好的独木厚板(毫米左右)或较薄( 5.5-6.0 毫米)的五层底板。弧圈快攻技术在比宽赛中更多运用变化速度与节奏,时而近台,时而离台,时而击来球的上升期、高点期,时而击球的下降期,因此不仅移动范围大,而且击球动作幅度较大,自主发力更多,这就要求球拍的重量较轻,以保证在快速击球时挥摆自如,手感更好。所以选择直板一般是 85 克左右,特别是双面覆盖海绵胶的直板应该更轻;横板也应该选购在 90 克以下。为了保证弧圈进攻的旋转,应该选择表面粘性较好、颗粒略长的反胶;为了保证抽杀进攻的速度,应该挑选较硬( 45 度以上)较厚( 2.1-2.2 毫米)的海绵。
如何选购乒乓球拍-攻、削结合型打法—— 这种打法虽称之为攻、削结合,但是绝非攻、削各占 50% ,有的人将发球抢攻、削中反攻作为主要得分手段,削球变化只是为了扰乱对手,制造机会,如世界冠军丁松就是这样,最初许多人认为他是防守运动员,把他当守球打结果吃了大亏;也有的人以削球变化作为主要得分手段,进攻只是一种扰对方的战太手段,如国手王辉等。攻、削结合打法的运动员,由于技术掌握须十分全面,为保证削球与弧圈进攻的旋转,通常选择表面的粘性较好、颗粒略长的反胶;为了保证其削球、防守的良好控制,经常选购乒乓球拍厚度适中( 1.5-2.0 毫米)并且软、硬适中( 40 度左右)的海绵。攻、削结合的核心是“变化” ---- 旋转变化、攻削变化、落点变化和节奏变化等,因此选用的球拍也要充分体现和适应这种变化。许多人选用两面性能各异的球拍,如一面反胶海用于主动变化旋转和进攻,另一面选项用厚度在 0.8 毫米以下的极薄的海绵配长胶或正胶、生胶;也有人使用防弧胶皮,这是一种弹性低、表面不粘的反胶配合厚度在 1.5 毫米左右极软的低弹性海绵用于削球控制与变化。攻、削结合打法选用的底板通常板面较大,这样的球板手更柔和,控球时间较长。板面较使击球重心前移也有利于离台击球用力。
如何选购乒乓球拍非常重要,第一次选购更是,所以在如何选购乒乓球拍时一定要慎重,以免误选,尤其在网上,我像大家推荐动品网。也希望大家仔细琢磨上面的如何选乒乓球拍的要点。
篇二:学会看指标来挑选自己的乒乓球拍
学会看指标来挑选自己的乒乓球拍
在武侠小说中,英雄侠客们总有相配的绝世神器。助其克敌制胜。对一名器材爱好者言,底板就是我们最亲密的武器。大家都希望找到最趁手的底板。好的底板不仅增长我们的技术实力,使我们在强强对决中添了几分自信。甚至会成就我们一些经典绝技。
有些发烧友对它的要求严谨到每一个细枝末节,甚至是极为苛刻的地步。如大家帖子里常评价XX标的更好用。XX尾标才是经典啊等等。又有如X板XX克不如XX克的好打。X颜色比X颜色的面材性能更佳诸如此类也是屡见不鲜。一方面说明大家对器材的热情高涨,体会细致。另一方面也说明底板类的产品受木材自然条件影响或其他原因个体性能是存在一些小差异的。虽然也有些球友觉得大可不必。不过这世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也自然没有两支品相相同的底板。同型号尚有个体差异,面对琳琅满目的满柜精品,哪一支是真正适合我的呢?我们既不盲目跟风,又不能忽视其国细节,需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买得放心。如何做到优中选优,那还真是要费一番心思的,如果大家挑选时都能对底板的个体差异之细节一一明辩。那在玩拍过程里就能少走很多弯路,自然也能少花不少银子。
★○★○★○★○★○★○★○★○★○★○★○★○★○★○★○★○★○
万丈高楼平地起,先从如何选择开始,再谈个体差异,且听我慢慢说来:一支底板,我们衡量它的指标不外乎:厚度,重量,材质,层数,拍形,以及一些个人喜好的细节。市面上能买到的各种设计的底板成百上千。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底板呢?相信能给你意见的朋友一定不少,可这是需要冒一定风险的。但反过来说,如果你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就好办多了。乒乓球有五大要素:速度、旋转、力量、落点、变化;前三项与底板关系相当紧密,后两项也有相对关系。首先确定自己适合发挥哪方面的优势,然后选择能够与之配合的底板。笔者觉得其实即使都是初学者,大家的条件也不一样,我们不是从童子功练起,只是作为业余一种爱好或特长,选择底板可以有个性。不必都从公认的练球板里选。但必须要适合自己。如果技术风格还没有定型,选择较硬度厚度均衡型底板即可。
★○★○★○★○★○★○★○★○★○★○★○★○★○★○★○★○★○
厚度对性能的影响:简单来说越厚的底板刚性越大,越薄的底板手感越通透。厚的脱板快,适合撞击,因此更多见于快攻选手,薄的吃球深,旋转好,受到广大弧快选手的追捧。推荐给朋友们选择的原则是:手腕灵活击球时手上调整的小动作较多的选6.3mm以内的(并不是说不常用手腕的就不能用,而是手腕调节多的对底板清晰度要求更高),摩擦少而喜欢借力追求高速度的选6.5以上的;底板面材越薄越脆出球速度越高,越厚则越扎实吃球。举例来说我们常见的经典弧快/快弧板,面材多在0.4-0.6mm,狂王是0.8mm,削球板一般1.0mm以上。它们不发力时的脱板速度就不用我比了,大家一定都明白。再说力材:力材越厚支撑力越强,越不容易打透,脱板一速就越快。越薄越容易形变吃球。制造旋转强。还要结合材质才有可比性。又有硬性力材或韧性力材,硬性的自然刚性足,一速快。韧性的虽软却往往有些较好的底劲。五层硬质薄板未必比七层软质厚板弹性小;以弧圈为例,喜欢主动发力型弧圈打法的,会觉得狂王和CL谁更有底劲呢?答案不言自明。芯材的厚度是决定整体硬度的关键,芯层越厚脱板更快,反之则越来越吃球。不同在于五夹是“单芯”。七夹是“三层芯”。当同样厚度时七夹更硬,出球更快。因为阿尤斯芯材有形变大的特点,所以薄些的阿芯吃球更深旋转强烈,拉球的二跳很下窜,大芯加厚的结果是一速上去了,二跳的威胁也小了,不得不说是无机后底板普遍加厚的一种遗憾。
★○★○★○★○★○★○★○★○★○★○★○★○★○★○★○★○★○
重量对性能的影响:重量越重的木质密度越大(相对而言,除了材质,脱脂工艺也会影响重量),密度大的木材强度就高,形变小,脱板就会快。击打发力效果也越好(大板面的削球板,工艺差木材脱脂不好的的除外,相信我们已知的并熟悉的品牌吧);而越轻的挥拍速度就快,越吃球,制旋转的效果也就更好;两者比较重的旋转降低,轻的力量降低。选择时要
能配合发挥自身打法特点,不要盲目追轻或追重。不要相信78克的CL依然比94克的EG弹性好;除了重量,还有重心问题,重心靠前的90克底板拿在手里的感觉往往重于95克重心靠后。测试时可以用一指托住底板板面稍偏手柄方向,不断调整使其达到平衡,你指头的位置就是其重心所在了,这个点越靠拍头方向越头重,越靠拍柄方向挥拍越快。也试过同型号但重心不同的,自己试的结论是:头重的击打效率高,而且震手感小。头轻的容易发出转球。也容易控制落点。
★○★○★○★○★○★○★○★○★○★○★○★○★○★○★○★○★○
材质对性能的影响:此项要和厚度结合着看,软而薄(5.3-5.6)的多为弧圈型/全面型底板,硬而厚的(6.5以上)多为快攻型底板,5.7-6.5之间的厚度是快攻结合弧圈打法比较常使用的厚度,越薄越偏弧快,越厚越偏快弧;假如你是弧快打法,力量又比较小,那么选择时想突出旋转的就选薄但稍硬些的,想突出速度就软而厚些的。软硬与速度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关系,CL不如蝴蝶的科贝尔SK7硬,但速度要快一些。桧木面的击球手感软,但普遍出球快。常用面材硬度如:胡桃(奥恰、YEO)、安格力(YE)、KOTO(狂王,波尔)、林巴(CL、红黑、INNERFOCE系列)、阿尤丝(TAKSIM、库帕尔)、桧木(普碳、大力神)等依次变软。有些技术是加硬了面材硬度的,如CR涂层,水晶涂层等。增加一些出球速度和发力时的形变回弹速度。力材通常有:柳桉(蝴蝶SHAMADA)、KOTO(吴尚垠,朱世赫)、林巴(科贝尔)、云杉(这个就不用举了,大家太熟悉了)、阿尤丝(TUBE系列、水晶系列)依次渐软。其中云杉和阿尤斯是韧性强的,很多以底劲见长的底板最喜欢使用这两种木材。而纤维夹层的硬度如:纺织碳素纤维、芳碳纤维、ZL碳编纤维、芳基纤维、ZL纤维、单向碳布等依次变软;芯材多是纯木用阿尤丝,纤维多用桐木。阿尤丝形变大,韧劲强,力量不容易发散。较易突出底劲。桐木较轻软,韧性低,形变小,有较好的吸震性。可以调节纤维的手感。如今也出现了阿尤丝与之搭配的纤维(INNERFORCE),主要是为了适应无机球速变慢,力量变小,对大芯做了“外加强层”。关于这类底板我会再专门开帖子介绍。 ★○★○★○★○★○★○★○★○★○★○★○★○★○★○★○★○★○
拍形对性能的影响:此项对直拍选手影响明显些,如蝴蝶王的拍型就是明显的圆拍型,击球的甜区比较集中,适合撞击多的打法。发力回球比较隐狠。斯帝卡和蝴蝶的大多数直板产品都是偏方的形状,使得甜区较靠拍头,能提高弧圈球的出球速度,也不失击打推挡威力,是当前比较流行的设计。国产也较多使用此形状。还有一些如水滴形状的,这样拍头部分击球(如拉前冲弧圈)会很贼,虽绝对旋转未必突出,但二跳诡异,令人着实头痛。如多尼克的PPP。如YE,YEO.马碳等则是明显的加长拍型。甜区被适当拉长,更适合制造旋转(上旋拉球),而且横打时的成功率也提高不少。只是这样的设计推挡时的球不贼。一些直板生胶正胶选手不太喜欢。适合弧圈为主的打法。拍面越小,甜区越集中,反弹力越强,拍面越大。甜区也被放大,容错(主指击球点而不是动作)性提升,但刚性降低,回球速度变弱。如斯帝卡的一些加大拍面的产品,为了平衡球速硬度厚度也增加,严格来说算是一个全新的型号了。
★○★○★○★○★○★○★○★○★○★○★○★○★○★○★○★○★○
层数对性能的影响:一支底板,他的层数越多,他的被打透的机率就越低。举例:同样用材和同样厚度的底板,7层的比5层的要硬。因乒乓球板的各层木材是按“纵横交替”的排列方式制造的。如五夹是3纵2横:面纵+力横+芯纵+力横+面纵。面板才和芯材纵置,力材横置。七夹往往4纵3横,面材力材与5夹一致,大芯被分为两纵一横(有个别例外)的“芯层”,球拍受力后的震感是延着木质纤维传递的,传递时间越长手感越软。越短越硬。球拍的形状都是纵向长,横向短。所以纵向越多越柔合,横向越多越刚硬。判断一支五夹是否够硬,只要看其力材厚度便知。球拍越容易打透速度越快,上面说过面材越薄越脆出球越快,所以夹板力材往往也很薄(七夹比五夹更薄)。用厚厚的大芯层保证支撑力。早期的小球时
代五夹往往是均置的(等厚或各层厚度差异小,无大芯的概念)。改大球后因速度变慢了,均置结构没有易透的特点,击球感太沉重。现在基本绝迹了,偶见于削球板。如果你力量小,且不是借力多的打法。挑板时不要挑力材太厚的,容易打不透,发挥不出底板的后劲; ★○★○★○★○★○★○★○★○★○★○★○★○★○★○★○★○★○
由于工艺也会对性能有影响,不同厂商做出来的拍子也不同手感。如斯帝卡和蝴蝶都有经典五夹结构:林巴+云杉+阿尤丝(OC 和郭跃)的产品。相比之下斯帝卡的酥脆感明显更强。震感明显,需要发力才能使之相对安定。而蝴蝶的手感明显扎实内敛,习惯了斯帝卡手感的可能会觉得不过瘾,但好处是防守时非常有数。落点准确。这也是玩家们曾流传过:专业只爱斯帝卡,球迷更喜欢蝴蝶 这种说法的原因之一。多尼克工艺偏向蝴蝶,YASAKA稍偏斯帝卡,尼塔库介于二者之间,国产的都偏尼塔库。了解即可,不必过于迷信。还是要相信自己的手感
★○★○★○★○★○★○★○★○★○★○★○★○★○★○★○★○★○
当大家选好一支型号后,关心的就是个体差异的问题了,大家都喜欢通过声音来判断,音调越高的往往越硬,越低的越软,仔细听的话会有“内硬”和“外硬”的差别,敲时能感觉声音从芯层发出是为通透,内硬。如果听起来就是面层的声音就说明外硬。这个可以多拿几只不同型号的敲下对比,应该很快能找到并掌握如何辩别声音的方法。对发力有信心的选内硬,力量小希望提高一速的就选外硬啦。用手夹着拍侧用拍柄在头部轻敲听拍柄的声音,越清脆,脱板越快,越低沉吃球越好,尾音长就是韧而不散的标志了,往往底劲突出。不过一些底劲好的纤维需要贴上套胶才能听得出来。选择时尽量面材选纹路细密而深长的,在实体的话可以把拍柄贴着多对比几支,厚度是有些小差异的,整体厚些的硬,薄些的软。芯层厚的好发力,外层厚的借力效果好。
篇三:如何挑选合适的乒乓球拍
.cn/zt/hzablnzyy/ 如何挑选合适的乒乓球拍
许多人都喜爱打乒乓球,但是对于乒乓球拍的选购可能就不是很了解了,那么选购乒乓球拍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介绍如何挑选合适的乒乓球拍,供大家了解。
在近年来生产的球拍上,多标明有“进攻”、“全面”、“防守”等类型的分类标识,可供爱好者选择。初学者,不妨选用控球容易的低档球拍来矫正动作,待水平逐渐提高、形成稳定的打法后,再挑选针对性较强的中高档底板。正胶海绵拍
正胶就是胶皮颗粒向上、高度与直径相等的胶皮。它弹性好,击球稳且速度快,适合近台快攻型的球员使用。如果觉得自己手腕动作灵活,而大臂和腰腹力量不够,那最好选择以速度制胜的正胶球拍。
生胶海绵拍
生胶就是颗粒向上、直径大于高度的胶皮。特点是击球有下沉,搓球旋转弱,适合近台选手使用。
反胶海绵拍
反胶就是粘贴时粗面向下、黏性较大的光面向上的一种胶皮,全欧洲的选手均采用此种胶皮。反胶打球的旋转力特强,所以打法以旋转为主的球员(如弧圈球、削球)必谙此道。当然,反胶容易制造旋转,也容易吃转儿,掌握有一定难度。
防守型海绵拍
用拍一般以削球为主,属于旋转型打法,故而横拍削球手多以反胶为主,反手则花样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