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其他范文 > 导游词 > 月台子导游词

月台子导游词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27 16:30:09 | 移动端:月台子导游词

篇一:庆元月山村导游词

庆元月山村导游词

来凤桥——圣旨门——吴文简祠——步蟾桥——如龙桥——马氏行宫——白云桥——云泉寺——月山全景——杉树王——冰臼群

各位游客:

你们好!(自我介绍)非常欢迎你们到月山村,首先允许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月山村的概况。

“半月烟居半月山,松篁荫翳抱东环”,说的就是月山村了,月山村因后山形如半月,村前溪水曲似银钩,村庄座落其间,如同山环水合抱的一轮圆月,故名月山。

月山村距离庆元县城57公里,海拔820米,人口1700人,现为举水乡政府所在地。月山村古时是闽浙通衢,有古道和福建省的寿宁、福安、政和以及本省的泰顺、平阳等县相通。明、清时期一度人口繁衍,经济发达,商店林立,一派繁荣景象,并因此建立了“一都上管”。清末至明国初期被称为“逢源镇”和“举水市”。

据史料记载:月山村最早称为东庄,吴诩的母亲李氏,原居松源(今庆元县城),因夫吴伉于公元1000年不幸病故,于宋景德元年(1004年)带着8岁的幼子吴诩,来到东庄搭寮居住,艰苦度日。东庄的对面是金乡,金姓颇繁,时有凌弱之举。一日,李氏浣纱上游,遇仙人指点,吴氏渐盛,此后故名举溪,为吴氏发祥之地。李氏教诲子孙,要以金姓恃强欺贫,以致家族衰落为前车之鉴,继承和弘扬先祖忠厚善良家风,积善行德,文章济世,以致举水奠基以来,文德武功,代有显人,自吴诩迁入后,吴诩公之孙吴翊(yì)高中熙宁癸丑科进士,官至池州通判,翊公之孙吴淇又中嘉定甲午戌科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名列仕籍者多达200余人。可谓文人鹊起,仕宦蝉联,一度被誉为“庆邑之冠冕”。

月山村有着悠久的历史,人文渊源根深蒂固,经过长期的发展,沉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月山村著名的“举溪八景”(月山晚翠、云泉晓钟、龙凤两桥、文奎高阁、宝塔东耸、银屏西峙、龙湫灵夜、虎胜奇岩)及“廊桥之乡”、“二里十桥” 的美名与现存国家级保护文物如龙桥、县级保护文物步蟾桥、来凤桥、白云桥和圣旨门、马氏行宫等建筑,构成一幅恬然自足的画卷。

来凤桥:各位游客,现在映入眼帘的就是县级保护文物来凤桥了,相传来凤桥与如龙桥同等构造,后来被火烧毁,现存的建筑是清朝道光十八年(即1838年)重建的。据吴懋修著的《举溪记》中记述:“由下溯上又见一桥,若飞若舞,与如龙等者,即新造来凤桥。以其从州县来,故名来凤”的文字。该桥呈东南和西北走向,全长30米,桥宽5.5米,是一座石拱卷廊桥,一共十一间,中设佛龛,上额挂“来凤桥”匾。桥次间有供行人小憩的木凳,桥身高出地面十余米(当地人又称“上桥”)。大家请看,这半圆形石拱,在溪水的倒映下,石拱组成一个圆月形,水从桥洞缓缓流出,原来桥上有这样一副对联:“水从璧玉怀中出,人在莲花瓣上行”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是不是真如这对联所说的形象。

有一个民间传说,说的是如龙桥、来凤桥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相传举溪两岸同住吴、陈两大家族,我住溪之头,你住溪之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溪水,相处得倒也和睦。

不料有一年大旱,吴陈两家为争举溪之水入田灌溉而大动干戈,从此结下宿怨。后来又一个可怕的旱年来了,两家人为了溪水越争越凶,都拿着刀棍对峙在两岸,眼看着前辈人发生过的族斗又要发生。这时,一方想出了比武夺水的办法,结果吴如龙和陈来凤各胜一场,平分溪水,暂时解决了纷争。

这对青年男女也在比武中产生了感情,决定从银屏山上开渠引水,因而两家人同心协力,终于引来了山泉,保住了收成,化解了往日仇怨。第二年的八月十五,举溪两岸喇叭声声,吴陈两家更是喜气洋洋,吴如龙、陈来凤在乡亲们的祝福中,结成了美满的夫妻。为了纪念这喜庆的日子,吴陈两家决定修建如龙桥和来凤桥,让后世子孙和和睦睦,恩恩爱爱。从此,吴、陈两家和睦相处,互帮互助,日子越过越美,越过越甜。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如龙桥的真实面目了吧?别急,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也是一样的,总是让我们迫不及待,我就暂时吊一下大家的胃口。 圣旨门: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景点圣旨门了。圣旨门建于明代,紧挨吴文简祠北侧村口古道上,为木质牌坊,双重檐结构,施如意斗拱,木刻雕花,造型美观精致,结构复杂。相传为古时传送圣旨、捷报之所,达官显贵经此地,均应下轿步行入村。大家也可以试想想象一下,当年吴翊、吴淇他们在这接圣旨的场景,那场面肯定相当壮观。

吴文简祠:大家请跟我来,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吴文简祠,该祠与来凤桥相对,依山傍水。“文简”是因吴姓之祖吴翥曾受唐宣宗谥封为文简先生,后人为追缅先贤,建祠纪念。该祠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因遭兵焚,后由乡贤吴懋修发动举溪境内的大一公(吴希点)直系富二、富四、富五三房联名创建,清康熙五年(1666年)竣工,历时十三年之久。祠堂前及内部原有大量的牌匾、石碑、桅杆、灵牌、壁画在“文革”期间遭严重破坏,幸好当时祠堂用作粮仓主建筑得以保护,后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文简公后裔和宗亲捐资、献料,把该座古建筑修复还原。1993年经县政府审核批准,列入县级文保单位,1997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祠堂布局分三进,即大门牌楼、正堂、后堂,整体布局呈长方形,长33.4米,宽17.4米,整个建筑造型庄重古朴、美观大方。正门上悬挂“吴文简祠”匾额,两侧挂“文经”、“武纬”匾。两边还分别写有“三让世家”、“延陵望族”等字样(此处可简要说明吴姓起源及延陵郡的来历,见《大济导游词》)从门楼正堂的当间设卵石铺砌的过道(俗称月石),两侧设天井及香灰房,上刻有“大明嘉靖元年”(1522年)的砖刻题记。

正堂五开间,进深六间,明间抬梁式,正上面悬挂“务本堂”的堂号,用于庆典、集会、祭祀等活动。(带至月山村古村图,介绍月山村的布局)。正堂至后堂之间立设天井,鹅卵石铺砌。正面设有石碑三方,正中的石碑上介绍祖先生卒、官职和古墓坐落的位置,左边的石碑说明每年清明祭祀须注意的事项,右边的石碑则载明祠堂建设捐款及祠田情况。两侧设置13级台阶至上,系青砖铺墁,后堂系妥先堂(供放祖先灵牌),该堂依山势而建,重檐歇山顶、高于全村,如同祖宗在上,子孙绕膝。(带游客由右边上左边下)前廊与左右廊柱间设置美人靠。

祠内木质刻花柱础、“”字斗拱和正堂构造,设计别致,构造复杂,粗犷瑰丽,古貌

昂然,别具一格,其建筑类风格确属罕见。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仅在闽北和浙西南地区尚有少量分布,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和考古价值。

(出门前引导游客观看樟树与后山结合形成的伞形)祠前有一古樟树,枝叶繁茂,亭亭如盖,取荫庇子孙之意。

步蟾桥:(坐车到步蟾桥)现在我们已经在月山村水尾了,眼前的这座桥就是步蟾桥,这座桥虽然没有如龙桥那么有名,但它却是庆元县100多座廊桥中造型最优美的廊桥之一,被当地人誉为廊桥中的“美男子”。此桥距离如龙桥下游约500米,即梅花洋尾,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现存建筑为民国六年(1916年)重建。古人对这座桥的取名颇具用意,蟾宫古代指月亮,而月山村因其形似月,而喻之为仙境,从南门进入月山之地必经此桥,意取步入蟾宫之意,也有蟾宫折桂之意(举水科举出仕较多),故称步蟾桥。步蟾桥是举溪上最为壮观、雄伟的一座桥,由石拱券、桥面系统和廊屋三大部分组成,呈南北走向,全长52米,桥宽5.5米,有廊屋十八间。廊屋当心间和东西桥头各为主檐歇山顶,均设有佛龛,当中书“步蟾桥”匾额。神龛两侧有一对联:“村径列雁经龙凤,野渡连虹许步蟾”。桥枋侧上画原有劝人行善行孝的“二十四孝经”。有“孟宗哭竹冬生笋”、“郭巨谋儿天赐金”等典故,无不体现敬老尊老的优良传统和至善至纯的人性品质。每一桥枋下则均有一依景而作的赞美月山自然景色的佳句。桥头两侧有数株苍劲挺拔的古树,像是忠实的卫士,紧紧地守护在两边,这些都为此桥增添了不少的景色。

距桥上游50米处的溪中心有一巨石,站在桥上望去酷似一只头朝上尾朝下的卧狮,因此人们称之为“石狮岩”。步蟾桥左侧,古时建有石狮堂(现已失毁)。崇祯元年,该村先贤吴懋修在此巨石上阴刻有“中流砥柱”四大字以明心志,后吴懋修官至明朝兵部司务。荐元塔位于其东侧山岗上,一个直插天宇,一个横卧溪中,互相辉映,别具一番情趣。步蟾桥像是一扇大门,扼守举溪南门。有一联这样描述:“石狮负石桥石兴石镇定举溪南门锁钥,玉兔浮玉宇玉和玉印成半月东道垂轮”。人文景观与自然山水的完美结合,意韵深远,颇耐人寻味。(引导游客从梅花洋经耕坑桥到如龙桥,简单介绍耕坑桥和观豳亭)

如龙桥:各位游客,犹抱琵琶的那位,现在真的出现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货真价实的国家级保护文物如龙桥了。如龙桥是一座木拱廊桥,是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横跨于举溪,呈南北走向,因其态势与后山脊的古松林依稀相连,桥似龙首下倾,故名,始建于何年已无从考证,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重修。桥内由数根粗大圆木纵横组合铆接而成,形成架设廊屋的拱骨平面。,如龙桥全长28.20米,面阔6.00米,净跨19.50米,拱高6.80米,外观呈八字型,上盖廊屋9间,以木板铺垫,两次间设有木凳供行人小憩。桥北端建钟楼一座,南端设桥亭,当心间设神龛,旧时为祀奉大禹神之所,两端置阁楼,桥中置“如龙桥”匾额一块,“如龙桥”三字遒劲有力,相传为七岁幼童吴之球所书(题匾的传说),当心间随脊枋上有“明天启五年岁在乙丑四月十二月乙丑谷良旦吴门从新修造”二十五字墨书题记。如龙桥结构复杂,工艺精湛,功能完备,建筑上颇具宋代遗风,是我国现存木拱廊桥中不可多得的典型范例,目前在国内已十分少见,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马氏行宫:现在映入大家眼帘古朴建筑正是马氏行宫,马氏行宫又称湖山圣殿,位于如龙桥东侧桥头,坐东朝西,始建于明代,于大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改建,扩建了两廊,形成现在的规模。布局分前后二堂。前堂为戏台,后堂内供奉马氏夫人、庙祝大王等七位仙主。

马氏行宫依山傍水,古木荫翳,飞檐翘角,正面为三间进,中辟一正,两侧有一站,顶部为三重檐歇山顶,重檐三间为木刻雕花窗装拼。七十年代末因开岗西公路,马氏行宫被拆了一部分,因此现存的马氏行宫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至今每年还会举行庙会,拿出凤冠霞帔妆扮神像,摆上供品,供人参拜,只是没人唱戏了。

复旦亭:各位旅客,现在我们往回走观赏其他景点。复旦亭系本村先祖、明兵部司务吴懋修隐归故里倡建的,踞举溪与云泉涧水交汇处。因村形如月,需佐之以日,一日为旦,取日月长明之义,故名复旦。吴懋修当年事于明弘光帝与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反清复明,后因兵败隐归故里,仍念念不忘大明江山社稷,在家乡构建“复旦”、“尊光”二亭,寓意双关,“复旦”即复明,“尊光”即尊明。2001年村民在原址上筹资重建。该亭双重檐结构,六角飞翘,亭内五面有亭凳,外有回廊,设一门,门檐上悬挂“复旦亭”匾额,亭内正上方挂“乐助琴鸣”的匾额,其余各面均有字画和建亭小记,顶部为龙凤呈祥的彩绘,亭之西侧上方悬挂一“壬水钟灵”的匾额。有一回文楹联:“月转山移山转月,亭浮水面水浮亭”。亭上侧有一桥名“步月”。

白云桥:现在沿山涧拾级而上即是白云桥。为什么称白云桥呢?大家不结合这月山村的样子,想象一下,先人的创意。(听游客的解释),其实古人因月山村其形似月亮,是为蟾宫桂阙,云泉寺是佛祖居家之地,是为白云深处九重天,而月宫到佛祖居处是通过白云而至。因此月山村与云泉寺之间的桥,就好像是天上的白云。古人立意于此,故名白云桥,自诩月山村为人间仙境。

白云桥也是一座木拱廊桥,全长8.35米,宽3.75米,三间庑廊,中设佛龛,供奉送子观音菩萨,上悬 “白云桥”匾额。重檐歇顶檐正翅,小巧玲珑。桥依山石而建,桥身为木拱架,桥面上中间铺砌青砖成人字图案,两侧用鹅卵石拼砌成铜钱形状,是最考究的过道;从银屏峰飞泻而来的一股清泉经龙湫三井直奔于此而汇于举溪,桥下有一石潭,潭上潭下各有一落差十余米的急流飞瀑。在桥上可听到妙如古琴的流泉声,大有“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之韵味。

云泉寺:云泉寺在月山村的西面,古树参天,花木掩映,危楼突兀,环境幽美,几百年来闻名遐尔。由大雄宝殿、华光庙和观音阁及钟鼓楼联构而成,占地三亩多,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它的来历还是一个谜,从举水村《吴氏宗谱》记载看,在吴氏宗族第九代传人吴延岳(约出生于1205年)的事迹中有“公舍落岭东源尾等田,入云泉寺出家,法名如山”。因此,它的历史至少已有七百多年了,后经多次扩建才成为现在的样子。后来在明末清初由吴懋修首倡重修,寺内大雄宝殿右侧菩萨厅的梁上也有“建于大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等字样,这与吴懋修兵败归隐故里的年代亦相吻合。比顺治十七年早了半个世纪。

它是我县东乡规模最为宏大、气势最为雄伟、保护最为完好的一座大寺庙,而且是佛道合一的庙宇。据说这种别具一格的布局是当年吴懋修与南明弘光帝败退到福州时,聆听了福州鼓山寺方丈指教后设计的。

几百年来云泉寺曾吸引无数的骚人墨客前来揽胜,寺庙外的廊墙,园子四周的围墙及大帝殿墙壁、梁柱等处均有他们诗、书、画、联的作品,可惜“文革”期间遭受严重毁坏。1990年在抢修云泉寺中发现了遗留的唯一一块板雕楹联,上书:“云飞有色长生画”,但没有下联。据分析,这可能是寺庙原来的左山门楹联的上联。人们对着“云飞有色长生画”这句看似通俗平凡,实则意境幽远,既描绘眼前景色,又体现释家哲理的古人佳作而赞叹不绝,可惜下联已逸。吴美根先生于1991年上半年去信山西太原的《对联》杂志,恳请全国各地联友给予援配下联,并从400多件作品中选出“月映无心永溢泉”为下联。但吴美根先生似乎觉得“泉涌无声永蕴禅”更好些,这样,以鹤顶格各取头一字,即为“云泉”二字。 走进云泉寺山门,迎面白粉墙上有“白云深处”几个大字,颇有“山门不闭待云封”的意境。大殿山门正对墙廊,里面是种满花木的园子,穿过园子就到达大雄宝殿的正门。(引导游客参观偃月刀、木樨、壁画等)观音阁的左侧有一座高耸的三层塔式钟鼓楼,就是著名景点“云泉晓钟”。据说当年晨钟敲响时,宏亮的钟声传出十余里。

寺内华光殿右厢墙上,画有一只大虎。那虎画得威风凛凛,长有六尺,高有四尺,张口瞪目,昂首伸腰,距今虽有三百余年,却仍然栩栩如生,奇怪的是这虎四足上都钉有一根筷子般粗的铁钉,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逢源镇有个小画家叫吴创余。小创余为财主吴进山看鸭放牛。吴进山是个很歹毒人,平时大斗进小斗出,放租收利,无恶不作。有一次,小创余不小心得罪了吴进山,吴进山就决计要害小创余。结果创余被八老爷所救。八老爷听说创余是小画家,就让他画云泉寺的老虎。一天,创余还差一只老虎脚没画好,懋修老爷家里人就来叫吃饭了。创余只好搁下怏怏而回。谁知当天晚上,有人看见一只三脚老虎跳进吴进山的院子里,不一会就听见那院里人声沸腾,哭哭啼啼。大家拥进去一看,只见进山被老虎吃得只剩一只腿了。大家顺着老虎足迹寻去,竟看到是走进云泉寺华光殿的右厢壁上。懋修去一看,果然,壁上那老虎画时是瘪肚子的,现在却鼓鼓的像个小木桶。当下,大家惊讶不止,都说这老虎显灵了,但担心老虎也吃好人,要创余赶快把老虎涂掉。第二天,创余并没有把老虎涂掉,只是补上那条腿,并在四腿画上四根筷子般粗的铁钉,将它牢牢钉住再也不能外出伤人。直到现在,这四根“铁钉”和这只老虎还留在云泉古寺的画壁上呢。

月山全景:这里就是欣赏“月山晚翠”的最佳地点了。月山村背靠一片半圆状的竹林,村庄民居也为半月形,溪水环绕,两个半月组成半翠半苍的圆月。如果是黄昏时分,半月形的村庄已是炊烟袅袅,半月形的竹山显得格外宁静,山上那苍老的古松群和茂密的修竹,紧围着村庄,后山上的林木在淡淡的晚霞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明净,真是一大美景。这“月山晚翠”之所以能名满天下,还得归功于“八老爷”吴懋修。当年“八老爷”追随鲁王反清复明,兵败后隐居故里,开始热衷于家乡的建设事业和著书立说。据说月山村后山上原来只是些稀稀落落的毛竹、松树之类,在吴文简祠竣工典礼上,吴懋修提出村庄的风景(水)规划:让半月形后山长满毛竹,并在半月边围种植松树,继而向后龙脉延伸至岗顶,形成游龙戏珠

篇二:冷水江波月洞导游词

冷水江波月洞导游词

一、 波月洞景区简介

波月洞风景名胜区位于冷水江市北郊2.5公里处,她东邻涟源湄江风景区,西靠新化大熊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南濒双峰曾国藩故居,北近锑文化工艺园。根据规划,波月洞景区分为五大功能区,即溶洞群体观赏区、人工湖、花果山、休闲区和儿童娱乐区。自1980年对外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景区道路畅通,从市区乘车只需6分钟便可到达;溶洞群体开发了以钟乳石为主要景观的波月洞,以及烧香拜佛的观音洞,和奇幽探险的常纱洞;儿童娱乐区开发了二十七处游艺项目,以及一处具有十多个强身健体项目的奥运园;花果山目前只开发了动物园;度假休闲区开发了湘中地区最大的露天烧烤场,以及集茶庄、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的波月宾馆。现在的波月洞景区服务功能日益完善,游客量逐年增多,至2004年,年游客量已突破45万大关。

目前,景区管理处秉着“团结、求实、奋进”的宗旨,上下齐心,为把波月洞景区建成湘中第一处国家AAAA级旅游区面努力奋斗!

二、 迷人的地下艺术宫殿——波月洞

波月洞是一座规模宏大面颇具观赏与科研价值的石灰岩溶洞,其洞穴之长之高之阔、溶岩之奇之怪之美,实属世间罕见,正如联曰“波月风光傲丽俦,尘寰无洞比风流”。

波月洞分三层,现已开发游路1800余米,共27个大厅,81处景点,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整个洞府宽广宏伟,气势磅礴,洞内钟乳挺拔,石笋丛生,石幔高挂,石柱巍峨,石帘低垂,石花瑰丽,石瀑飞流,一步一步景,景景各异,鬼斧神工,奥妙莫测,在彩灯的照射下,更是光彩夺目,美不胜收。波月

洞规模之巨大,品种之繁多,色泽之瑰丽,以及形成时代的多期性,沉积物大小的悬殊性,石笋、钟乳发育的密集性,均为我国洞穴所罕见,可谓集洞穴岩溶景观之大成,因此中外岩溶专家曾誉其为“地下岩溶博物馆”、“地下自然艺术宫殿。”其中,鹅管之密、石槽之深、石坝之高堪称“三大世界之最”。

波月洞唐僧西游路过此地,发生了一些离奇的故事,以及明朝万历年间波儿和月香的美妙传说而驰名中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央电视台《西游记》剧组两次进洞,拍摄了《猴王初问世》、《三打白骨精》后,更为波月洞增添了几分神秘、几分诱惑。

常胜将军:传说中,洞中住着一位仙人,原是天上的将军,因迷恋地上的美色,而私逃下界,聚着一群小妖,住在洞中。后因贪想唐僧肉,而被大圣擒拿,用金销锁定。玄奘念他是位仙人,点化他镇守山洞,管理本方小妖魔,不再作恶,否则,金锁将越锁越紧,不得行动。未想唐僧走后,这位将军恶性难改,终究被金锁锁住,不能动弹。年复一年,因未饮食,形体逐渐缩小,最后饿死在洞中。因不满于上天的惩罚,临终前,他还大骂上天的不公。你看,他正翘首怒视着天空呢!

翠屏金塔:是波月洞钟乳石品种的精品,由四根2~4米高的石笋组成。其中三根紧密排列成行,在绿灯的照射下,酷似孔雀开屏的羽翼;单立的金黄色石笋,呈圆锥状,层层叠叠,仿佛一座宝塔,故取名“翠屏金塔”。“翠屏金塔”下方是一块高1.2米、面积达8平方米的巨石,从远处看,整个景观酷似一雕花床,因此,被《西游记》剧组相中,作了白骨精的卧榻。

水帘洞:在“翠屏金塔”的后方,是美猴王的住所。前方的石柱上挂着一块

篇三:关门山导游词

关门山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境内,本溪水洞南十三公里,由红叶湖(关门山水库)和关门山森林公园构成。距市区48公里。它有三道门:北门,在小市方向,双峰对峙,中间拱桥相连;南门,在去汤沟的岭顶,双峰对峙,一阔一窄,一大一小,公路从中穿过,十分险要,故称关门山;中门,在深谷河道中,“双扉”夹水,
月台子导游词》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0568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