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其他范文 > 导游词 > 徐州汉化像石艺术馆导游词

徐州汉化像石艺术馆导游词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27 17:31:26 | 移动端:徐州汉化像石艺术馆导游词

篇一: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一部“画像的汉代史”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坐落在云龙湖风景区内,是国家4A级景区。馆内现收藏汉画像石800余块,展出177块,分布在7个展室内与镶嵌在展廊中。展廊全长206米,共有汉画像石69块,其中以邳州市炮车镇出土的“纺织图”、瓦窑镇出土的“建筑人物图”、铜山县十里铺出土的“百鸟朝凤图”、沛县古泗水出土的阴线刻“舞乐宴饮图”最为珍贵。徐州汉画像石是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珍贵文物。它在雕刻方面,为南北朝的石刻造像奠定了基础;在绘画上,开启了魏晋画风;在内容上,如同一部“画像的汉代史”,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云龙山风景区内,东依苍翠郁郁的云龙山,西畔碧波浩渺的云龙湖,依山面水,环境幽雅。该艺术馆是一座以陈列、收藏、研究汉画像石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该艺术馆是一座以陈列、收藏、研究汉画像石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江苏省序徐州汉画像石保管组”和后来的“徐州博物馆汉画像石陈列室”。1986年徐州市人民政府开始筹建汉画馆,1987年6月8日正式成立序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1989年10月1日建成并对外开放接待观众。

徐州汉画像石馆的大门为仿四川雅安的子母石阙用青石建成,馆名由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亲笔题写。展区以大殿为中轴线,依着对称的原则,建有南、北、中三组院落。整体建筑廊房相连,白墙、黛瓦、赭柱,与山石峭壁、松林绿叶相映生辉。馆区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现收藏汉画像石1000余块,其中展出177块,分别陈列镶嵌在展廊和7个展室内。展廊全长206米,共展出汉画像石69块,其中以新沂市炮车镇出土的“纺织图”、睢宁双沟出土的“牛耕图”、铜山县洪楼出土“力士图”和“迎宾图”、铜山县青山泉乡出土的“缉盗荣归图”、铜山县十里铺出土的“百鸟朝凤图”、铜山县苗山汉墓出土的“炎黄升仙图”、沛县古泗水出土的阴线刻“舞乐宴饮图”最为珍贵。徐州汉画像石的特色是绘画与雕刻结合的产物,在雕刻手法上不同于希腊的圆雕,运用了阴线刻和浅浮雕两种形式。

第一展室陈列的是铜山县苗山汉墓出土的画像石,共有9块。其中以“炎黄升仙图”最为精采:炎帝头戴斗笠,身着蓑衣,手持耒耜,引凤升天;黄帝熊首人身,口吐仙气,体生双翼,飞黄腾达、乘黄升仙。该墓画像石均为平面剔地线雕,时代为东汉中晚期。

第二展室陈列的是铜山县柳新乡石椁墓和沛县栖山石椁墓,这两座墓均为复原陈列,时代分别为西汉晚期和王莽时期。这个展室墙壁镶嵌的巨幅画像石“缉盗荣归图”长度8米,是目前国内发现最长的汉画像石。该幅画像石表现了从审讯犯人、解押囚徒到亭长迎候的全过程。该幅画像对研究汉代的刑法、刑具以及迎候制度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这幅汉画长卷是1987年在铜山县青山泉乡出土发现的。

第三展室陈列的是铜山县散存汉画像石,其中铜山县青山泉出土的“纺织图”为馆藏珍品。汉代徐州一带纺织业较为发达,目前已出土“纺织图”7块,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徐州博物馆各存一块。青山泉“纺织图”为寻常人家的纺织情景,从图中可以看出织布、络纱、摇纬的全过程,织机上的妇女正转身接抱送来的婴儿,生活气息十分浓厚。

第四展室共陈列画像石40块,主要集中了铜山县洪楼汉墓、汉王汉墓、利国汉墓出土的汉画像石。洪楼画像石主要为祠堂画像,画像内容有“七力士图”、“迎宾宴饮图”、“车马出行图”、“舞乐百戏图”等。这批画像石画幅巨大、雕技朴拙,内容丰富。如“舞乐百戏图”画面高1.1米,长2.2 米,上面刻有雷公雨师出行、象奴戏象、转石成雷、水人弄蛇、幻人吐火等内容,这些内容和张衡《西京赋》中描写的当时大型百戏演出场景十分相近。汉王画像石墓为纪年汉墓,其时代为元和三年(公元86年),计有画像石10块,其中“烤肉串图”引人注目。画面上食者一手将贯穿好的精肉在炉上翻烤,一手执扇起火,其情景如同今日的烤羊肉串一样。利国汉墓计出土画像石6块,其中以“酒肆图”和“杂技图”较为精采。“酒肆图”可以看出汉代酿酒的过程。画面刻一酒楼, 楼上有人对座饮酒,楼下中间二人面对大酒坛,左次问有一 酒坛,立于炉上,为蒸酒之器。

第五展室陈列8块画像石均为徐州市贾汪区出土, 内容有珍禽异兽、羽人戏麒麟、傩舞图、秦始皇泗水取/span>

第六展室陈列的11块画像石为睢宁九女墩汉墓出土,该墓为大型石室墓,

1954年清理发掘。画像内容有青龙、白虎、车骑过桥、宾主宴饮、侍者献食、仙人点灯、玉免守鼎等,该墓画像石画面宏大、内容丰富、雕刻精细,生动地反映出墓主人生前钟鸣鼎食、豪华富贵、死后企求羽化登仙、步入天界的情景。该墓画像石均为平面剔地线雕,时代为东汉晚期。

第七展室陈列的画像石均为睢宁县境内征集的。画面内容有伏羲、女娲、门阙建筑、车马建筑图以及反映神话故事的九尾狐、伏羲捧日等。其中的“车马建筑图”画分三格,下格是车骑出行,中格是楼阁乐舞,上格是神仙羽人;在画面的中间,以窗景式的构图描写一段历史故事。

徐州汉画像石是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珍贵文物。它在雕刻方面,为南北朝的石刻造像准备了条件,在绘画上,开启了魏晋面风,在内容上,如同一部“绣像的汉代史”,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漫步在一块块画像石中间,犹如置身于瑰丽的历史画廊,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篇二:徐州导游词1

徐州导游词1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6000年灿烂文化, 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 是著名的千年帝都,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因其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被称作“东方雅典”。 相传彭祖活了800岁,是中国烹饪和气功的创始人。彭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备至,也被道家奉为奠基人之一。彭祖擅烹饪,因精于炼气养生而成为中国长寿者的象征,故每年7月徐州都会举办的中国(徐州)彭祖伏羊节. “秦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两汉看徐州” 徐州格外引人注目的事其辉煌的两汉文化遗存,两汉文化尤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最为夺目。汉画像石、苏州园林和南京六朝石刻被誉为江苏三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而持久的封建帝国——大汉王朝就是从这里出发,登上了历史舞台,作为汉文化的发源地,每年10月初,徐州都会举办汉文化国际旅游节。

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一,徐州的汉画像石与苏州园林、南京六朝石刻并称为“江苏三宝”。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是收藏、陈列、研究汉画像石的专题博物馆,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云龙湖畔,占地面积30余亩,该馆由仿汉唐式建筑与现代建筑群组成,收藏汉画像石珍品1000余块。在这里我们既可观看神仙世界的歌舞欢腾和富贵人家的奢华,又可见市井百姓的喜怒哀乐和劳作的艰辛。徐州汉画像石丰富的内容,真实地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各个方面;精美的雕刻,使它在中国美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参观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犹如置身于瑰丽的历史画廊之中,能给您带来知识的启迪,艺术的享受。

龟山汉墓为西汉第六代楚王刘注的夫妻合葬墓。墓葬东西长83米,南北最宽处达33米,总面积达700余平方米,几乎将整个山体掏空。共有15间大小配套、主次分明的墓室,卧室、客厅、马厩、厨房一应俱全,井然有序,俨然是一座宏伟的地下宫殿。南北两条平行的甬道各长56米,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有5毫米,精度达到1/10000,南北甬道之间相距19米,夹角为20秒,误差仅为1/16000,每条甬道有26块重达6-7吨的塞石封堵。此墓工程之浩大、雕凿之精细、气势之雄伟,实为世界罕见,中华一绝。

戏马台是徐州现存最早的古迹之一。公元前206年,盖世英雄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于城南里许的南山上,构筑崇台,以观兵士操练戏马,故名戏马台。历代在台上营建了不少建筑物,诸如,台头寺、三义庙、名宦祠、聚奎山房、碑亭等。经过整修过的戏马台,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巍巍壮观。登台揽胜的游客络绎不绝。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占地77万平方米,园内有烈士纪念塔、战役纪念馆、总前委群雕、徐州国防园和碑林五大主体建筑,及青年湖、青年广场、中心花坛、粟裕将军墓、胡耀邦同志植树处等景点。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矗立在园林主轴纤细段,依山而建,面向朝阳。塔高38.15米,巍然屹立。塔身正面镶嵌着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镏金大字。塔体由回廊、角亭环抱。南北回廊内大理石壁上镌刻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和烈士英名录。碑座两侧为大型浮雕,形象地再现了人民解放军决战淮海的雄壮场面。淮海战役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陈展面积为1.2万平方米,主体平面为百米见方的正方形,建筑中心为直径50米的圆形全景画馆。淮海战役纪念馆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战博物馆,通过声、光、电和现代化的多媒体展示手段,模拟和再现淮海战役的历史画卷。

汉文化景区徐州汉兵马俑是继西安秦兵马俑后的又一重大发现。作为楚王的陪葬品,四千多件汉俑是用写意的手法,将汉代军旅中士兵们的思想、神态和情感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汉兵马俑馆北侧100米(狮子潭内)新建有目前国内唯一的水下兵马俑博物馆。该馆为两个方形桷斗状建筑,借鉴汉代屋顶建筑形式,呈四坡面。展出的是复原的俑坑和精心修复的兵马俑。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是在原址上就地建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由汉兵马俑主馆和水下兵马俑博物馆两部分组成,形态各异的兵俑整齐的排列在六条俑坑中,俨然就是一支威武雄壮的地下部队。处于汉文化景区核心区的狮子山楚王陵,是西汉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陵墓。位于其西侧的300米远的汉兵马俑则象征着卫戍楚王陵的部队。这座楚王陵凿山为葬,结构奇特,工程浩大,凿石量高达5100立方米。墓中出土金、银、铜、铁、玉、陶等各类珍贵文物二千余件套,其中包括目前国内出土的一件玉片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金缕玉衣、镶玉漆棺、玉卮、金腰带扣等,工艺精绝、令人叹为观止。该墓的发掘被评为1995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位于楚王陵南侧的羊龟山,据推断为楚王王后之陵墓。墓室构造精致,功能齐全,特别是整个陵内满涂红色与蓝色,富丽堂皇,在已知的汉代王陵中为仅见。由于色彩保护技术的复杂性,目前暂未正式发掘。现建有王后陵展示亭,展示相关汉代诸侯王墓与王后墓的形制结构。

徐州加勒比水世界来源于苏州—苏州高新集团又一力作。在徐州乐园一期加勒比水世界正式开园。作为苏州乐园的克隆版,徐州乐园是苏高集团与徐州市政府合作开发的大型综合项目,它不仅为徐州休闲旅游增添了新的闪亮点,也弥补了淮海经济区缺乏大型主题乐园这一空白。据统计,开园当天共有3万游客入园。徐州乐园拥有水上世界、糖果世界、欢乐世界三大核心项目。糖果世界和欢乐世界将分别于明年5月及2014年开业,加勒比水世界汇聚的世界顶级水上游乐设施,融入了神秘的加勒比主题,比如翻江倒海的加勒比旋风滑梯,高达20米的“巴博萨风暴”滑道,高速离心旋转的鲸鱼油灯塔滑梯,浪潮汹涌的加勒比海浪池,还有梦幻惬意的避风湾spa区和温泉区……届时,游客可以在极限动感与静逸休闲中尽享夏日激情。[2]

云龙山长3公里,由九节山头组成,因蜿蜒如龙,常有云雾缭绕而得名。山上苍松翠柏,蓊郁蔽日,殿宇楼台,掩映其间。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在《放鹤亭记》一文中这样赞美云龙山的瑰丽景色: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云龙湖风景区位于徐州城南,现有水域面积7.5平方公里,一湖波光浩渺,三面青山叠翠。沿湖而行,岸草如茵,阳春桃红柳绿,仲夏榴花似火,深秋枫林尽染,严冬梅花傲雪,四季异彩纷呈。

云龙湖景点星罗棋布:“水上世界”、“南湖景区”、“滨湖公园”、“万人浴场”、“云湖泛舟”、“荷风渔歌”、“杏花春雨”、“湖山诗廊”、“果树盆艺”、“金山塔影”??

篇三:汉画像石馆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位于云龙湖东岸,分南馆和北馆两个馆。南馆是新馆,靠近云龙山索道下站,具有现代化的外观;北馆是旧馆,外观仿唐宋建筑。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的画像石刻,南馆和北馆中展出了数百件汉画像石,刻画手法古朴浑厚,内容涉及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现实生活等方方面面,一定会让人文爱好者大呼“过瘾”。

北馆(旧馆)展出的主要是清代末年至1989年的汉画像石,这些汉画像石镶嵌在长廊和7个展室内。其中第一展室的炎、黄帝升仙图,第二展室内目前发现的汉画像石中时代最早的西王母图象,第三展室的纺织图,第四展室的迎宾宴饮图,第五展室的泗水捞鼎图,第七展室内在历史课本上出现过的牛耕图等,都是不容错过的精品。

南馆(新馆)展出的是1900年后新收藏的汉画像石,分六大部分。“神道天路”展出的是陵墓神道两边的石刻,“承天敬祖”展出祠堂石刻,“天工神韵”指具有艺术性、构图上有创意的汉画像石,“汉石春秋”展出的汉画像石内容再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千秋地宫”展出的是墓地里的石刻,“碑刻题记”展出的是徐州出土的汉代刻字石碑。

如果你对汉画像石感兴趣,在艺术馆的汉画商店里可以买到汉画像石拓片,以留作纪念,拓片较贵,至少两、三百元。

徐州汉画像石导游词2

徐州汉画像石馆位于风景秀丽的云龙山、云龙湖之间。徐州是中国两汉文化的发祥地,汉画像石的集中出土地。汉画像石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是陈列、征集、研究汉画像石专题性博物馆,馆藏汉画像石1400余块。2001国家发改委批准利用国债资金建设汉画像石新馆。徐州汉画像石新馆和老馆比邻,占地面积100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关肇业教授主持设计。建筑依山就势,由气势庞大的主入口平台、序厅、室内天井、主展厅、临时展厅等部分组成,建筑风格古朴庄重、粗犷雄浑,仿汉代建筑风格的汉阙作为建筑语言符号,蕴含着时空的神秘;强调绿化效果,建筑掩映在云龙山郁郁葱葱的树木中。内部设计三处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得建筑与山体浑然一体,形成了“建筑形式追求与山体的和谐;比例和装饰上强调徐州两汉文化雄浑的神韵和意境;细部以简化的不完整汉阙的形象同老馆呼应”的个性风格。

建成后的新馆陈列面积2500平米,陈列展出汉画像石400余块。新馆内部设施完善,有中央空调、直升电梯、学术报告厅、视频放映厅、数字监控等现代化设备,展品布置新颖,采用立体摆放、墓室复原,灯饰照明等手段,烘托汉画像石恢弘的气势。

新馆陈列的主题为“大汉王朝——石上史诗”,有“神道天路、祠堂敬祖、天工神韵、汉石春秋、千秋地宫、碑刻题记”六大部分,用馆藏精品画像石,解读汉文化中所包含的魅力,诠释两汉文化的灵魂。文物按照科学分类,由12个小单元展现汉代社会衣、食、住、行、征战比武、乐舞百戏、神话故事等社会百态,再现一个大气磅礴的时代,整个展览充溢着恢弘的史诗气氛。

新馆同时展出的还有“汉石墨韵——全国汉画像石精品拓片”,展出山东、河南、陕北、四川等地的画像石拓片100余幅。以全国最有代表性的画像石拓片,支撑“大汉王朝——石上史诗”这一主题。

新馆展出的画像石主要是1990年以后新收藏的文物精品,老馆仍然保留原来的风格,新、老馆有机结合,珠联壁合,共计展出画像石600余块,是全国最大的汉画像石专题博物馆。

徐州汉画像石导游词3

汉代营建坟墓、祠堂和门阙并刻有画面的石块称为画像石。这样的墓葬称为画像石墓,也称为画像石室或石椁。

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距今近2000年的许多未留姓名的画家、雕刻家在石块上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徐州汉画像石极少部分刻在石祠堂的壁上,绝大多数出自墓室内。目前,我国发现汉画像石的地域很广,但发现数量较多而又比较集中的有徐州、鲁南、河南南阳地区、四川中部和陕西北部。

汉画像石是汉代“生不极养,死乃祟丧”的产物。死者的后代为了尽“孝”道,用青石砌造仿照人间住宅的墓室,还有些墓空前砌有祭奠死者的祠堂,画像就刻在墓的四壁、顶部和祠堂的壁上。豪门富户如此,流风所及,黎民百姓争相效仿。徐州汉画像石墓的出现除了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有关外,还与当时徐州的自然条件有关。徐州周困多为丘陵地带, 石材非常丰富。石灰岩质地细腻,硬度适中,便于雕刻。

徐州的汉画像石极其丰富,发现也较早。最早注意徐州汉画像石的是北魏郦道元,他在《水经注》一书中就有有关记载。清代晚期。沛县古泗水画像石就已被收存保护在沛县夏镇康阜楼下,后来徐海兵备道吴世熊移置徐州道署中保存,这是徐州汉画像石收藏保护的开始。但是同治以后,画像石虽然经常出土,却无人问津。民国初年。张伯英常常“石刻旁搜集到冢墓”,收集了一批包括铜山双沟 (今属睢宁县)牛耕图在内的画像石。存于马市街杂货铺。解放后。张伯英的少子张恺慈将这批画家石及汉画拓片一并捐献给徐州市人民政府。

日本侵华时期,徐州沦陷,日本侵略者不仅掠夺徐州的矿产资源,还抢掠徐州的古代文物,将铜山洪楼的画像石砸碎准备装运,还将古泗水画像石送到车站准备装车,但被车站徐州装运工深夜冒着生命危险偷运出站,转移保护才幸免遭劫。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汉画像石的收藏和保护。1952年成立了徐州汉画像石征集保管组,将散置的建桥梁、 砌厕所、垒猪圈、铺道路以及井台上、水溪边的画像石收集起来,加以保护。1952年以来。文物工作者还先后科学发掘了徐州市郊十里铺、铜山县茅村、新沂市瓦窑、睢宁县九女墩、邳州燕子埠、占城果园、沛县栖山、丰县华山等处完整的汉画像石墓近20座,汉画像石的数量已达到1000多块。是我国汉画像石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徐州汉画像的题材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反映,有许多是描绘墓主人生前骄奢淫逸的享乐生活的画面。如迎来送住、钟鸣鼎食、六博对奕、驰逐狞猎、射御比武、飞剑跳丸、驯象弄蛇、鱼龙漫衍、吞刀吐火等。其中吐火表演最为惊险,一人手操喇叭状物,鼓腮吹出熊熊燃烧的火焰,无怪乎张衡《西京赋》形容“吞刀吐火,云雾杳冥”!

秦汉时期,徐州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因此石刻中出现了男耕女织、捕鱼等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场面。徐州为兵家必争之地,“风俗劲悍”,因此画像石中比武练力的场面也特别常见。铜山县洪楼出土的力士图。画面上雕刻7个力士:左侧第一人持剑执盾;第二人生缚一虎;第三人处于图中最显著的位置,怒目凝视,裸露膀臂,弓步蹲身作拔树状, 树上宿鸟惊飞。使人联想到“鲁智深相了一相,先到树前把直掇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来”的《水淋》第七回鲁智深在大相国寺倒拔垂杨柳的故事;第四人手执牛尾巴,黄牛于背上;第五人双手执鼎耳,弓步蹬地,将鼎翻举过首,后面的一人抱犊,一有执壶。画面抓住了力士的瞬间动作,充分表现了力士拔山扛鼎的雄姿,仿佛在力士的体内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另一类是当时人们想象中的神仙世界: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 龟蛇相交)四神。有传说中的团土造人,炼石补天,创立天、地、人的始祖女娲,有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相交。有玉兔捣药、神兽守鼎、神仙羽人,也有神话中操有不死之药居昆仑百神之首的西王母,有为东王公 、西王母夫妇看护树、禽、兽,随车出行的九头人面兽——开明兽,也有三足乌、九尾狐、九华灯、灵芝、麒麟等,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神奇浪漫的世界。

徐州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以剔地浅浮雕和平面线雕为主。根据图像表现手法的需要,又有许多变化,演变为各种雕刻技法。大大丰富了汉画像石的艺术表现力。其雕刻技法精湛娴

熟,用刀健劲有力。画像石的创作虽然以刀作笔,以石为纸。但工匠们对线条的运用却得心应手。根据不同的需要。或婉转流畅。或刚直豪放。或粗壮有力,在
徐州汉化像石艺术馆导游词》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0577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