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其他范文 > 导游词 > 青田石门洞之旅导游词

青田石门洞之旅导游词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01 01:53:32 | 移动端:青田石门洞之旅导游词

篇一:青田石门洞导游词

青田石门洞导游词

青田石门洞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48万海内外青田人,欢迎大家的光临。我是导游XXX,大家就叫我小X吧今天能够认识你们并且能为你们服务,我感到非常荣幸。非常高兴与大家认识在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青田石门洞。

【石门北岸码头】大家请看,在与我们一江之隔的对面,就是素有"桃源仙境"之美誉的石门洞风景名胜区。这里1963年被浙江省确定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1985年由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1991年又被林业部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首批AAA级旅游区,2003年由国家林业局晋升为国家森林公园,现在是又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离青田县城30公里,距丽水40公里,距温州80公里。景区规划面积为25.6平方公里,景区"印象石门"和"伯温怀古"两大景区组成。两大景区各具特色、相互媲美、连成一体,构成石门洞风景区的集林翠崖奇之优,人文荟萃之胜,飞瀑壮观之美,气候宜人之适等等特点,因此,自古以来,无数文人骚客、达官贵显纷至沓来,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所以,这里既有"洞天仙境"、"世外桃源"的清、幽、灵、古、奇、险、野、趣之特,又有"人文荟萃"、"神话世界"的博、大、精、深、美、趣之长。这里既是一处宜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亦可开展体育活动和深山野营等特种旅游活动的风景名胜区,又是一部探古寻芳、与历史对话,与名人同行的历史百科全书。

首先,让我们一起游览"印象石门"。

【瓯讧丽影】各位团友,我们脚下这条江是浙江第二大河——瓯江。它源起龙泉风阳山黄茅尖,干流流经龙泉、云和、丽水、青田、永嘉、温州注入东海,,全长388公里。江中有70多种淡水鱼类和80多种软体水产,其中娃娃鱼、鼋等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们石门洞至青田河段为鼋保护区段,据调查现仅有几百余只。

大家请看,现代我们面对的两座山峰壁立,对峙如门,故称"石门"。左边的山峰与后面的山脉相连,似蛟龙卧江喝水,所以叫"卧龙山";右边山峰形如一只静卧的老虎,所以叫"伏虎山"。那么我们现在再换一种思维——我们左边的山峰奇石嶙峋,古松林立,犹如古代的军营旌旗林立,所以,也有人叫它"旗山",我们左边的山峰沉稳如磐,又圆又鼓,犹如一只大鼓,所以,也有人叫它"鼓山"。龙与虎是威武勇猛的象征,旗与鼓是古代军事上的必用之物,所以,从这里出来的人物都非等闲之辈。元朝末年,一代人豪刘基从这里出山,辅佐朱元璋南征北战,打下大明江山,近代的抗日名将陈诚从这里走出,征战一生,官至五星上将,最后被列为居蒋介石之后的民国第二号人物。

【石门渡口】现在我们到了石门洞的"洞口"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龙山山腰上那一根石柱,传说那里原来有两根石柱,那是龙之两角。公元1375年4月16日,刘基因遭胡惟庸等人陷害,倚柱吞金,含恨身亡。那夜天公发怒,于是风雨大作,雷电交加,龙角倒地,滚入山下,从此变成了"独角龙"。

我们右边悬崖边上那棵树根原先是青松挺拔的迎客松,多年前不幸被雷击断。现在它像石门洞的主人,欢迎着各位的到来。那老松后面的亭子叫"挹江亭"。在此亭可观瓯江两岸的美丽景色。

【问津亭】我们面前的这座亭子叫"问津亭",别看这座小小亭子毫不起眼,却是大有来历。这座亭子原叫"石门亭"始建于唐朝,至元朝初才改名"问津亭"。为什么改名"问津亭"?是谁将其改名"问津亭"?说来话长。不知道团友里有没有研究宋史的专家,但是,我相信团友里一定有喜欢唐宋诗词的。在宋诗里面,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诗《庆全庵

桃花》:"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这首诗的作者名叫谢枋得。那么,庆全庵在哪里,谢枋得又是什么人呢? 这首诗采用的典故是晋朝陶渊明的的著名散文《桃花源记》。庆全庵是陶渊明虚构的地名。其实,谢枋得就是在石门洞写下这首著名的诗,诗的题目中所说的"庆全庵",其实就是指石门洞。那么,谢枋得为什么要到石门洞?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写这首诗与这个小亭子又有什么关系呢?且听小X我慢慢道来。

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南宋著名诗人。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宝祜四年(公元1256年) ,谢枋得与文天祥、陈暨等人同科中进士。文天祥,想必大家都知道,是南宋民族英雄,他在《过零丁洋》一诗里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下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名句,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那么,陈暨是什么人呢?陈暨是这里上面1公里处的雄溪村人。如今称同校读书的为"同学",古人称同科得中功名的叫"同榜"。在宝祜四年考中的进士中,文天祥、谢枋得、陈暨三人最为要好。南宋末年,奸相贾似道独霸朝纲,身为国子监司业陈暨不愿与其同流合污,便辞官回乡。景炎元年,也就是公元1276年五月,南宋京都临安(今杭州)被元军攻陷,左丞相文天祥赴元营谈判被扣,从镇江逃脱后,取海道下福州追寻南逃的赵是、赵爵两王。当他沿瓯江道经青田,欲拜访同榜同榜加好友陈暨,却逢陈暨刚刚病逝,文天祥便亲往吊唁,并含泪写下两篇吊唁文章。那两篇吊唁文章至今还在。游客朋友中如有爱好宋史研究的,不妨专程前去拜读拜读那两篇吊唁文章。

话说远了,现在回过头来,再说谢枋得。自宝祜四年考中的进士以后,官至江东提刑、江西诏谕使知信州。元兵犯境,战败城陷,隐遁山中,流浪江湖,靠卜卦了教书度日。宋朝灭亡, 元朝廷慕谢枋得的人品才学,多次找他出任朝官,谢枋得坚辞不受,为逃避元朝廷的报复,谢枋得逃至青田石门洞,本想找同榜陈暨,谁知到了这里才知道陈暨巳死。便来至石门洞隐居,一天,他在无意中读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触景生情,怀古抚今,便写下《庆全庵桃花》一诗,他在诗里所说的"桃源"就是指石门洞,他在诗里所说的"秦"是暗指元政权,"避秦"就是指自己躲避元政权的威胁利诱。在写此诗的当天,便取诗中最后的"问津"两字,为此亭命名。在古文里,"津"是渡口的意思,"问津"就是"问渡"的意思,隐居于此,怕人"问津",怕人打扰,其心境可想而知。可是,怕归怕,最后谢枋得还是被元政权发现将其强制送往大都(今北京),坚贞不屈,绝食而死。

这问津亭位于瓯江畔,千多年来,因水患而屡遭毁坏,又屡次重建。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因此亭因洪水冲击,破败不堪,陈诚出资并委托当时的青田县县长郑迈监督修缮,修缮后,郑迈亲笔在这亭上写下一段文字:"此亭昔毁于水,坍圮迄今。现由陈辞修先生捐资重修......"。1935年4月,陈诚在对井岗山红军发动第五次"围剿"时受伤,经蒋介石特批回高市老家疗养,在疗养期间,陈诚由郑迈陪同,游览石门洞,在此亭发现那一段文字,便马上嘱咐郑迈把它刮掉,其淡泊之志由此可见一斑。现在请看这亭上一副对联。上联是"有门无门,是为佛门。"下联是"是洞非洞,适成仙洞。"这就是古人对石门洞的最好写照;这一对联恰到好处地描述了石门洞"洞天福地"的神韵。石门洞有了"石门",那么"洞"在哪里呢?请大家跟我的脚步去追寻。

【摩崖石刻】刚才说到南宋的谢枋得,现在说说另一位姓谢的大名人,那就是东晋的谢灵运。谢灵运(385~433年),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文学家,诗人。汉族,祖公元385年出生于会稽始宁,就是今天的浙江上虞。说起谢灵运,可非同一般,他的祖父谢玄系东晋名将,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谢玄为先锋,率8万"北府兵"大破符坚的90万之众,创下中国战争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毛泽东同志非常欣赏谢玄,他在指挥中国革命战争的论著中多次提到"淝水之战"。谢灵运的母亲刘氏是大书法家王羲之

的外孙女,谢灵运本人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是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早在南朝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期间,乘舟游览瓯江并前往缙云仙都。船行到这里时,天下起了暴雨,艄公只好将船划到石门湾内躲避,当晚就宿在船上。夜里谢灵运在船舱里看不到几页书就打起盹来,朦胧之间似有一神仙邀他上岸游玩。只见曲径画幽,翠松绿竹成林,青山秀水相映,一泓瀑布从天而泻。次日一早醒来,游兴大增,便涉足探幽,果真发现与梦中一样的"桃源仙境",十分高兴,就将它命名为"石门洞",且称之为"东吴第一胜事"。并在石门洞留下了《石门新营》、《石门最高顶》、《夜宿石门岩上》三部诗篇,留刻于石门洞崖壁之上。"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从此,石门洞名声远播。历代文人墨客纷至踏来。如:李白、王安石、沈括、王十朋、郑复初、汤显祖、阮元、袁枚、朱彝尊、郭沫若等一大批名人,他们在这里赋诗题词,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书法和旅游价值极高的摩崖题刻。石门洞现有摩崖碑刻117处,是浙江省摩崖碑刻分布密度最大的风景名胜区。接下来我简单介绍一下旗鼓山的摩崖题刻,这里摩崖题刻有篆、隶、魏、楷、草、行书书体皆备,风格各异,共有16处,有徐树铭(清文学家、书法家)的隶书"石门洞天";鲁涤平(民国时当过浙江、江西省长)正(楷)书:山水清音;方亨咸(早清书画家、顺治进士)的魏书"石门";林惠臻的隶书"泉分清浊,阮元(湖广、两广总督、体仁阁大学士、江浙巡抚)正书,在清书画家宋作梅题的"登云槁"之下。阮元曾三次游玩石门洞,并留下了三处摩崖题刻,另二处在飞瀑下的月洞里。

大家请看,这边的两个字是"什么字"?——"潜虹"!这是石门洞景区唯一一处篆体摩岩石刻。这是民国十年即1921年,杭州名士陈文斌来石门洞游览,天下了阵雨,雨后初晴在此看到一道彩虹把龙山、虎山连在一起,景色独特,当场就写下了别具一格的"潜虹"二字。

各位团友,大家来看远处的山峰像谁的头像?一位当代大文学家的头像,。。。鲁迅侧面头像,取那山峰为"鲁迅峰",从北到南看,依次为板刷头发,眉骨、眼睛、鼻梁、胡子、下巴、喉结等;各处都描绘的那么的惟妙惟肖。绍头"鲁迅"为何在青田石门洞出现?有人解道:青田刘基曾在绍兴做过官,二人虽不同代,却因秉性相似,心有灵犀。你看,鲁迅到石门洞拜访刘基来了。

【"石门洞"石刻旁】大家看到这里有二处"石门洞"三字的摩崖题刻,上面那处为魏书,题书人及年代至今尚待于考证。下面正书"石门洞"三字为民国二十三年(即1934年)青田县县长郑迈所题。

【上下求索】大家请看,右边光颓颓的岩壁为石门洞鼓山的攀岩场地,当今,攀岩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的一项时尚的体育项目,富于挑战性,集竞技、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勇敢者的运动,攀岩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阿尔卑斯山区"。攀岩曾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瓯洲阿尔卑斯山区的高山海拔3000至4000米的悬崖峭壁上,生前着一种珍奇的野花——"高山玫瑰"。当地居民一直流流传这样的风俗:当小伙子向姑娘求爱时,为了表示他对爱情的忠诚,就必须战胜重重困难和危险,勇敢的攀上高山,采来"高山玫瑰",献给自己心爱的姑娘。直到今天,阿尔卑斯山区的居民仍保留这种习俗。大家若有兴趣,待会游玩飞瀑景区后,可以来此亲身体验一下攀岩的乐趣。

【问津桥】各位团友,这座石拱桥叫问津桥,建于明万历年间。说到小桥,游客朋友可能马上会想起元代马致远的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诗句虽美,意境却很凄凉。与我们今天站在桥上的感觉格格不入。所以,我想把马致远的诗句改动一下:"青藤绿树飞花,小桥流水人家,古道春风车马。相聚石门,乐翻了你我他"。呵呵,各位团友,小X献丑了。相信团友们改诗的水平都比小X我强,现在我想请大家都露一手,都来改改马致远的诗句。我们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左边的这条小溪叫"鹤溪",我们右边的这条小溪叫"松

溪"。沿着"鹤溪"我们走的是一条"名人踪迹"之路;沿着"鹤溪"我们走的是一条"伯温求学"之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既然两条路不同时走,我们还是沿着"鹤溪"的"名人踪迹"之路走进去,然后再沿着"鹤溪"的 "伯温求学"之路走出来——这样,就可让"鱼与熊掌"两者兼而得之。

【催诗桥】这座石拱桥是为纪念诗人郭沫若在石门洞题诗而取名"催诗桥"。桥宽2.5米,长6米,桥栏做工精巧,以"龙"为主要装饰。1962年,郭沫若游石门洞,并即兴赋诗:"横过石门渡,刘基尚有祠。垂天飞瀑布,凉意喜催诗。"郭大诗人的意思是,石门洞的凉快可以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不知团友中有没有诗人,想今天这美景如画,凉意宜人,想必定能为您激发灵感。如能临时创作出绝妙佳句,景区管委会一定会将您的大作认真收藏,您的大名也将会随着千古流芳。

【国师楼】跨过"催诗桥",那幢古色古香的楼房叫作"国师楼",是专门研究刘基饮食文化的机构和场所。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刘基不但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美食家。在博大精深的"刘基文化"中,"刘基饮食文化"应占有一席之位。在"刘基饮食文化"谱系中,国师茶、国师饼、竹筒饭、国师豆腐汤、国师酒、国师宴、游子思乡、三元及第、辅天粥、六月笋等近百个食谱,至今还在青田的老百姓饮食中广为流行。游客朋友若有兴趣,等走完我们的旅程,就去国师楼用餐,品尝原汁原味的"刘基饮食文化"。

【轩辕丘】这块平整的石头名叫"轩辕丘"。小X在前面提到过:公元423年,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期间,乘舟去仙都途径这里,天下暴雨,谢灵运只好在石门湾内躲避。传说谢灵运当晚夜宿扁舟,梦着一位神仙邀他上岸游玩,一路行至这里,那神仙说:"寡人乃轩辕氏矣,久闻谢君棋艺甚精,今特请谢君与寡人同下几局。"至天亮梦醒时,梦境依然历历在目。谢灵运大为惊奇,遂弃舟上岸,沿着梦中的道路一路寻来,来到这里,才发现竟与梦里同轩辕皇帝下棋那块一模一样。谢灵运还在这里发现瀑布、悬崖,发现这里的参天古木,发现这里的幽幽仙气,便情不自禁被迷住了。自那以后,谢灵运便与石门洞结下不解之缘。并亲自把这块石头取名为"轩辕丘"。身边带有棋子的团友如有兴趣,不妨在这里对弈一盘。

【龙虎石与藏书石】这诚意伯庙前又有两块巨石,左边这块状如龙虎,盘距路旁,故称"龙虎石"。谢灵运有诗赞这块石头为 "斑驳生虎纹,参差出龙须。"原来石门洞自古以来就有龙虎之气,洞口有"龙虎"二山,这里有"龙虎石"。所以,这里出来刘伯温、陈诚;这里引来中国历代无数名人。右边这块叫"藏书石"。说到"藏书石",这故事就更精彩了。传说少年刘基在石门洞读书时,有千年白猿精白猿仙姑仰慕刘基才华和大志,便与刘基谈起恋爱,并赠送无字天书三部。别看平时这三部无字天书内无一字,而每当要紧关头,却出现若干文字,明白无误地指出这要紧事该如何如何应付。后来刘基出山辅佐朱元璋,这本无字天书帮助刘基屡建奇功。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因喜欢刘基的学问和才华,便让他担任太子的老师,教太子读书。有一天,刘基带太子去外面玩,路上看到一只小猪,太子问:"老师,这是什么?" 刘基告诉太子:"这是小猪。" 太子问:"小猪是作什么用的?"刘基说:"小猪养成大猪后,可以宰了吃。"当天晚上,太子回宫,把白天老师说的话告诉父皇。朱元璋一听火了:"小猪养成大猪后,可以宰了吃。我姓朱,刘基的意思不就是说等我儿子长大了就杀吗?这还了得!"这可急坏了身边的马皇后,马皇后觉得皇上多心了,便百般解劝,无奈朱元璋怎么也听不进去。马皇后急了,便心生一计,回皇后宫后准备了一只桃子,命太监连夜送往刘基府中。刘基收到皇后送的桃子,一阵纳闷,猛悟 "桃"与"逃"谐音,便马上想到白天和太子有关"大猪、小猪"的对话是不是犯了皇上的大忌。他吓出一身冷汗,便连夜逃出南京城,日夜兼程,逃至当年读书的石门洞。也就是来至这块石头旁,想起当年在这里读书时遇上白猿仙姑,两人多

少次在这块石头旁卿卿我我,说古论今。想到这里,刘基百感交集:自古伴君如伴虎,我自己说话不慎,犯了龙颜,虽一死也不足惜,只是辜负了白猿仙姑一番美意,是白猿仙姑赠送我天书,才让我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如今大限将至,这天书却万万不能落入他人之手。可是,皇帝权力通天,手下御林军如狼似虎,怎样才能保证天书的安全呢?就在这时,这块石头就是这一处"吱嘎"一声开了一个小门,出现一个小洞,刘基不假思索,便把天书塞进小洞,又听"吱嘎"一声,小门居然自动关上。大家请看,这里就是小门的门缝。时至今日,这天书还在这里面,还在苦苦等待下一位治国大贤的到来。

【刘文成公祠】这里是刘文成公祠。刘基,字伯温,去世后被追封"文成公"。所以,也有人尊称他为"刘文成"。这里过去为石门洞天楼,至明代(1525年)始建刘基祠,现有的祠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重建。门口有楹联:"名贤为社稷而生岂唯景星庆云有光两浙,文字得江山之助即此犁眉覆瓿并足千秋。"下面我们进祠堂参观。

刚才我在"藏书石"前讲的民间传说。大家都知道,民间传说是老百姓为表达内心对真、善、美的向往,对假、丑、恶的憎恨而创作的口头文学,而不是史实。现在,我向大家说说有关刘基的史实——刘基、字伯温,公元1311年出生于青田县南田武阳村,14岁从师郑复初在石门洞读书,23岁考取进士,后因不得志弃官归隐。

朱元璋率起义军南下,攻占金华、处州,后得知青田有这一奇人,再三邀请刘基出山,协助朱元璋夺取天下。刘基的《时务十八策》深得朱元璋欢心,辅助朱元璋夺取天下立下了赫赫功勋,于是倍受朱元璋尊重,常叫他"老先生"而不直呼其名,列为开国功臣,使他成为历史上三大谋臣之一。

不知大家是否发现了我们的刘基像,上有"道教"的标志——阴阳八卦图,因为刘基对阴阳八卦很有研究。此外他还是文学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的《郁离子》、《犁眉公集》、《覆瓿集》最为著名,据说《郁离子》是他在石门洞写的一本巨作。刘基他曾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刘基为人正直刚毅,受丞相胡惟庸诬陷,退隐故乡,不问政事。但胡惟庸仍诬陷其蓄谋造反。当时刘基非常害怕,忙入朝请罪留在了京城。朱元璋虽不加罪;但因此剥夺了刘基俸禄。洪武八年三月,刘基忧愤成疾,朱元璋派人护送其回归故里。四月十六日,刘基逝世,终年65年。祠内圆柱形石柱上有楹联三对:"北庙南宫一代兴王皆易主,西园东壁先生遗址尚留名";"岩壑养奇才得两大钟灵间气,风尘识明主成一代开国元勋";"世局如棋沧桑寄慨看洞前飞瀑石上藤萝幸此地湖山无恙,六朝胜迹兴废关情问康乐词宗芝田伯爵比当年风景若何。" 三对楹联既对刘基一生的丰功伟绩作了很高的评价,又对历史的沧桑和人才的无奈作了深刻的评点,相信团友们更能深刻理解其中之意,从中得到更深的感悟。

【石门飞瀑】接下来我给各位团友介绍这石门飞瀑。她位于鹤溪尾端,是鹤溪中的最后一级瀑布,也是最奇特的一级。她的上面还有四级瀑布,过一会各位可以从右侧绕上飞瀑顶端,沿溪深入观看。这石门飞瀑从112.5米的悬崖上倾泻而下,终年不竭,是浙东三瀑中水量最大的瀑布。清代著名文学家、旅行家袁枚曾写了一本《浙东三瀑记》。将石门瀑布与天台石梁瀑布、雁荡山大龙秋瀑布相媲美。他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石梁瀑布的特点是"武",表现了自然雄奇之美。大龙湫以"无声"为特点,展示出了柔情恬静之美。而我们的石门瀑布以石门之巧、瀑布之奇为"石梁、龙湫"所不及。《浙东三瀑记》对石门飞瀑就作了生动的描绘:"其瀑在洞中,如巨蚌张口吞数百人。受瀑处宽百余米,深百丈,疑蛟龙欲起。激荡之声发寿钟、鼓于瓮内,此又石梁龙湫所无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石门飞瀑在石门洞中,如一个巨蚌可以吞掉近百人,瀑布宽一亩,深一百丈,像一条蛟龙飞天而下,瀑布声可传千里,是天台山的石梁瀑布和雁荡山的大龙湫所没有的。充分描述了石门飞瀑的宏伟气势。1964年,郭沫若来石门洞,看到这飞瀑后,大声赞叹说:"啊,比大龙湫瀑布气势还大!"所以,自那以后,这石门飞瀑被誉为"浙江第一

篇二:丽水导游词精选

丽水导游词精选

浙江省丽水市拥有仙都风景名胜区、青田石门%b
青田石门洞之旅导游词》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0894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