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其他范文 > 相声小品剧本 > 苏轼剧本2000字

苏轼剧本2000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01 09:46:49 | 移动端:苏轼剧本2000字

篇一:剧本习作-苏轼

苏轼——君子和而不同

第一幕

时间: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刚刚开始新政后的一天

地点:皇宫

人物:王安石,苏轼,宋神宗,其他官员

背景:宋神宗高坐在宝座上(左),下方是一些官员(右),没有人说话,官员都微低着头。 王安石:(上前行礼)陛下,改革的法令已经修好,请陛下审阅。

宋神宗:读吧。

王安石:(打开卷轴)法令基本如下:青苗法,政府在农民冬春交替青黄不接时向他们贷款;免役法,交税代兵役,不征兵人家也要交税;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以便收税;保甲法,农民参加军事训练,市易法??

(台下官员抬头,交头接耳,有人摇头有人点头)

苏轼:(上前行礼)宰相,这样是不是操之过急了?

王安石:(看苏轼,惊讶)苏学士不是支持变法吗?

苏轼:这样变法不合实际,可能会对百姓不利啊!孟子有言:“其进锐者其退速”,如果有始有终慢慢来,十年后变法是完全可以完成的。(看宋神宗)陛下,不能太重财政,不能与百姓争利。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循序渐进才好啊!

宋神宗:(点头)说的有理。

王安石:(着急)陛下,如今国力薄弱,国库空虚,不能再等了!

(台下,部分官员点头)

官员甲:(上前行礼)陛下,我宋朝如今发展稳定,变法恐怕反而不妥。

宋神宗:好了,再质疑我的决定我就把他罢免。宰相,去颁布法令吧,这件事你负责。 (官员甲,王安石,苏轼退回原位)

第二幕

时间:几个月后

地点:农村

人物:苏轼,农民家的小孩

背景:阳光明媚,左边田野里有几个青年在劳作,右边田野中只有几个老人和妇女,前面中间偏左的地方有一个小木屋,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在屋前玩耍。

男孩:(停下)你们找谁?

苏轼:我们来讨口水喝。

男孩:哦,(对妹妹说)妹妹,去倒碗水。

苏轼:(往屋子里看)你家的大人呢?

男孩:爷爷、奶奶和娘去地里干活了,爹去做保甲了。我和妹妹看家,还要给爷爷奶奶和娘做饭。

苏轼:秋天还要做保甲?

男孩:嗯。

(女孩把水递过来)

苏轼:(接过碗)谢谢。咦,小朋友,为什么别人家有叔叔伯伯在地里做事?

男孩:因为他们家有钱,我们家没钱。

苏轼:(喝水)原来是这样,谢谢你小朋友。

苏轼:(自言自语快步离开)这些小吏,在农忙时节强迫丁夫参加保甲训练,为了不误农时,农民只好交点钱行个方便,没有钱的,就只好让妇孺去劳动,真正的劳动力却在那里参加军事训练。前一段日子,为了免役法,乡民冲击开封府、王安石私邸、御史台,几乎酿成大乱。现在保甲法也成了这样,出发点是好的现在却??不行,我要去给陛下写奏折。

第三幕

时间:几年后

地点:相府东书房

人物:苏轼,王安石,侍卫

背景:书房中有许多书籍,桌上也堆满了诗文,刚写好的诗放在上面。

侍者:苏学士请稍等,我去叫大人。

苏轼:(摆手)没事,没事。

(侍者离开,苏轼在房间内踱步,看到书桌上的诗)

苏轼:(自言自语,把抱着的罐子放在桌上):介甫让我带三峡中峡的水,没想到一觉醒来已经在下峡,介甫真是死脑筋,他吃饭的时候吃的是什么都不去管,穿的什么衣服也不在乎,我倒要看他怎么发现的了发现这是下峡的水。都是长江里的水,能有什么差别? 王安石:(推门进来)子瞻,好久不见。

苏轼(递过罐子)介甫,水我给你取来了。

王安石:(把罐子放在火上,拿出瓷碗,找到茶叶加了进去)谢谢,咱们好好叙叙。这次回四川老家又是游山玩水?

苏轼:(笑)当然,你这个老古板,总是不出去转转。不过你写诗也确实不错。

王安石:你的诗才好呢,最近有什么新作?

苏轼:有,有!

(王安石将水倒进瓷碗,苏轼看着)

王安石:(看苏轼)这水哪里取的?

苏轼:啊,当然是中峡。

王安石:(皱眉)真是中峡?

苏轼:(不安)是中峡。

王安石:(生气)这是下峡的水,子瞻,你竟然敢骗老夫!

苏轼:(大惊失色)您老怎么知道是下峡的水?

王安石:(得意)我就是要考一考你,一般人在上峡看风景,兴致高,到中峡累了就要打瞌睡。太医嘱用中峡的水煮茶,中峡的水缓急相当浓淡相当水性中和,上峡的水水急味浓,下峡的水水缓味淡,刚才茶色迟迟出现,所以是下峡的水。

苏轼:(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你这老头还有两下子嘛。

(两人笑)

第四幕

时间:元丰三年(1080年)初,乌台诗案后期

地点:皇宫

人物:吴充(苏轼好友),宋神宗,其他官员

背景:同第一幕

宋神宗:(沉痛)太后病重,官家本想大赦天下保佑祖母,太后却嘱托官家只需赦免苏子瞻。苏子瞻天赋异禀,当年我还对太后说今天又为子孙准备了两个宰相人才,如今他却不断作诗攻击新政,大家有何看法?

(没人说话)

吴充:(上前行礼)陛下,曹操这个人怎么样?

宋神宗:不怎么样。

吴充:陛下常以尧舜自比,而看不起曹操,可是曹操还能容忍一个祢衡,您却不能容忍一个苏轼,这是为什么?

(官员都点头)

吴充:(稍微有点激动)王安石原来是革新派元老,现在虽然已经不在位,但仍上书说焉有盛世而杀文士;苏子由也向陛下求情;先帝宋太祖立下不杀文臣的规矩也不能破,苏子瞻生性率直,而且是因诗入狱,可能是仇人中伤,望陛下不要冤滥,致伤中和啊!

(官员小声赞同)

宋神宗:(点头)既然这样,传我命令,降苏子瞻为黄州团练副使。

吴充:(面露喜色,行礼退回去)陛下英明!

篇二:苏轼诗词改编

本剧本的联想来源于苏轼的诗词,采用了文学剧本的形式,初次尝试写古人的轶事,仅为故事片段的组合,内容有牵强不妥之处,实属能力所限,还请您包涵。

场景一:西湖畔偶遇 饮湖上初晴后雨

熙宁六年,那时苏子瞻还在杭州任通判。

这天,应朋友陈襄之邀游西湖,天清气朗,晴天的西湖,阳光明丽,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面对着这一湖的潋滟风光,苏轼和好友心情极好,饱览过美景后,两人在西湖边上饮酒,举杯不辍,看见一条画舫迎面驶来。

船上是一位年轻妇人,走到船近前与苏轼相会,面貌知书达理,气质颇好,彬彬有礼地说:“从小就仰慕您的才名,但是云英未嫁,不便相见。现在已经嫁为人妇,听说您来游西湖,特地赶来相见,想为你献上一曲,还请大人不要见笑。”苏轼微笑摇头,“徒有虚名罢了,多谢姑娘有心,今日有缘相会,还有幸听得一曲,感激不尽。”只见这姑娘缓缓落座,怀抱一琵琶,行云流水般拨弄起琴弦,琴声婉转,天籁之音美妙动听无与伦比。苏轼一面与友人听琴,一面打量少妇,淡妆娴雅、风姿动人,但是曲子未调完,那船儿便翩然而逝。苏轼目送船儿在湖岸远处消逝,内心感慨万千。

陈襄见苏轼伫立呆望,言到:“苏兄乃生性豁达、才华横溢之人。宦海沉浮,苏兄始终能做到处变不惊,从不消沉低迷,更不会自怜自伤。苏兄的乐天知命的性格、领袖文坛的才华,自然使得不少少女偏偏钟情于你啊。”

苏轼赧然辞笑:“襄兄又取笑我了,让我情何以堪。快快罚酒一杯” 于是两人又继续喝酒谈笑看风景。

“襄兄,你看这一方晴好的西湖美景,在这一刻似乎只由你我两人独享,是甚美之事啊!”

“正是正是,苏兄已卧病数日了,今日得此良辰美景,是病愈的好兆头啊!”

苏轼脸上突然满是欣喜的笑容,“如若能得闲久居于此,不问世事,病逝于此也无悔,真是梦寐以求啊,只可惜??我命途这般多舛,不得意十有八九,只得借此时的湖光山色来冲淡心中块垒。”话音刚落,眼角似乎浮现了一丝忧郁和黯淡之色。

陈襄见苏轼低头沉思不语,气氛略见凝重,便举杯相敬,“西湖的胜景美名,与苏兄可大大分不开啊!”顿了一顿又继续道:“孰不知苏兄任知州期间,为解决西湖淤塞的问题,主持疏浚整治工程,兢兢业业,以淤泥水草筑堤,堤旁遍种花木,一到春季,便迎来桃红柳绿,莺飞草长,才使得其景韵尤其动人。”

苏轼见好友敬酒,也端起酒杯,“嗳,哪有如此大之功劳,只不过是尽本职之责,兵来將挡,水来土掩,求得一方风调雨顺,安居乐业。西湖本就是江南韵味最浓,人文气质尤胜的大自然恩赐呐。”

两人酒意正浓,不大一会儿工夫,天竟阴了,西湖上由雨幕笼罩,山影飘渺,下起了雨来。两人最初毫无察觉,然而骤降的雨下的很疾,待发觉身上已濡湿,纷纷仓皇奔入附近的凉亭中,衣襟早已湿透了,两人互见对方狼狈如落汤之鸡,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前俯后仰的取笑过后,苏轼瞥见此刻的烟雨茫茫,周围的群山,也迷蒙苍茫,若有若无,雨景更是奇特瑰丽,兴致更浓于之前了, 这宛若两幅风景画,一幅是水彩,一幅是淡墨,互相映衬,相得益障,把西湖山光水色、晴雨变化的美妙,表现得那么生动逼真,丰富多彩,空灵迷人。

风景如画,画如风景,苏轼慨然赞叹到:“今遇西湖的晴姿雨态,无论是山、是水;或晴、或雨,皆美好、奇妙,大饱眼福,是人生一大幸事啊。”

兴奋之余,不忘与好友一齐分享这种诗情画意,饶有兴趣的说:“襄兄,你看今日你我所领略的西湖,像极佳人西子,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都风姿绰约,妩媚动人,美不胜收啊!哈哈”

“确是如此啊,苏兄能欣赏到西湖晴雨皆宜,好比绝色美人,此番美轮美奂的风景,源于苏兄的善于发现,无限联想,真是让我敬佩至极啊。”

苏轼沉浸在美妙的湖光山色中,凝神许久过后,挥洒下寥寥四行绝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场景二:梦醒时分 幻影成空

那一年他十九岁,她十六岁,二人成了结发夫妻,恩爱和睦,感情笃厚。王弗跟随苏轼官居京师,不幸于宋英宗治平二年五月,即公元1065年亡故,他无时不刻怀念亡妻,为伊憔悴,感情深沉,凄

婉哀伤。

一日夜已深了,烛火越来越昏黄,苏轼孑然一身在灰暗的屋子里来来回回的踱步,瘦削的影子在墙上晃来晃去,单薄如魂魄,步子渐渐慢了下来,此时的他出神的望着桌上的半截红烛,微弱的光将他的脸照的明暗斑驳。

只觉眼前一片模糊,他用力的揉了揉眼睛,进入眼帘的是艳丽刺眼的红,仿佛新婚之夜,红烛明亮耀眼,红帘拂人心间,娇妻王氏正在小轩窗前梳洗理妆,两人咫尺之遥,触手可及,心中满怀柔情蜜意。王氏将挽发髻的簪子悠悠抽出,乌黑浓密的长发霎时滑落,齐腰的秀发更显得这女子体态的曼妙,她将一缕垂发撩至肩头,扭过头冲向他的夫君,莞然一笑。

“子瞻,你与我情投意合终成眷属,我只愿与君白头到老,相持一生,荣辱与共。”王氏虽是轻声细语却格外的坚定,苏轼看着自己温柔贤惠的妻子,心中的感动溢于言表,“弗儿,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这一生有你陪伴足矣,无论我身在何处,心中永不会忘却你!”两人深情凝望,默然相拥。王氏每个晚上都会在桌旁听苏轼读书,漫漫长夜红烛添香,形影不离,她是苏轼的亲密伴侣,他对她的爱也显得尤为真挚、专注、深沉。

不知不觉,一滴水飘落在了脸上,苏轼猛然惊觉,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泪水。此时木桌上的亮光更弱了,伏案的他轮廓模糊,只是感觉如此真实,屋子里空空荡荡,只有他和他的影子,刚刚的洞房花烛,婀娜多姿的爱妻已无影无踪,心中顿发凄凉之感,怅然喟叹:“我如

今是尘满面,鬓如霜,老了啊,可是弗儿啊,我们不是说好一起白头的吗,你为何如此狠心,丢下我孤苦一人在这人海中浮沉,独自心伤,我日日夜夜的思念,你知道么?我记挂着你,记挂着我们的美好回忆和海誓山盟,我们的情深遭老天嫉妒,他人怎能理解,他人怎么能替代!”苏轼已是泣不成声了。他已分不清梦里梦外,只听见歌声凄婉,回荡于耳畔:

“十年有多遥远?

你在天堂而我在人间。

时时刻刻要对思念说再见,

想要遗忘掉却从未有实现。

你一个人孤单躺在远方,

没有人陪伴,

像一只离群的大雁,

每一声长鸣梦里我都听得见。

如果有一天我们在茫茫人海中遇见,

能否认出现在的我,

你的模样依旧当年,

而我,

风尘尽染,换了容颜。

曾经有一个梦带我回到了从前,

恰你坐在床沿,

一把木梳游走在长发间,

篇三:解读苏轼的一生

大家好,本人笔名为文刀,此次为你:

解读苏轼的一生

作为苏轼的眉山老乡,这两年我一直想写写我心中的苏轼,可一直没有下笔。苏轼文风是行云流水,我今日也乱写一下,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了这个欠账。

中华三千年文人丛林,苏轼是我的最爱,凡是见到有关苏轼的书,我几乎都读都买。唐宋八大家全集,浏览为主,只有苏轼全集唯一细读品味,这或许与我有苏轼眉山小老乡情结有关。

苏轼已经被古人写满了。感谢宋代印刷术发达,宋人爱写日记、笔记,苏轼一生历史素材丰富,轶事多多。作为有号召力的文化明星,苏轼也被今人写烂了。中国人林语堂用英文写成《苏东坡传》,后人再反译为中文,不愧一代名传,文笔灿烂,摇曳多姿。我看新出的刘小川的《苏东坡》和徐棻的《苏东坡和他的大宋朝》虽然篇幅大得多,与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相比,还是不是一个数量级。大文人写大文人,时有神来之笔,实在难以超越。刘小川写苏东坡,人物对话若彻底用四川话来写,也许更有味道。徐棻写苏东坡,采用戏剧手法,虚构人物,如苏兴、江琥之类,又想历史写真,两难。她还不如干脆写成一个电视连续剧剧本。 我看苏轼,千年后还有高分贝余响,杭州密州徐州黄州惠州儋州眉州都在抢夺这块金字招牌,不只因为他文学各个方面全能,更重要的是他人格完美,平易近人,风趣幽默,在大文豪中最有世

俗凡人样、人间烟火味,很有大众亲和力。他没有理学家那种假正经、伪道学味,可以亲切称他为我们的苏东坡。

苏轼是北宋高官,最高做到翰林学士知制浩,相当于国务院秘书长,离参知政事(总理级)差一点。他是小皇帝的老师,又是高太皇太后垂帘听政时的秘书,可惜皇帝学生宋哲宗亲政后欺师。看来他与张居正一样,师生关系没有搞好。纵比来看,在宋代当文官最舒服,有官妓佐酒伴游,也许还陪睡。苏轼本人长相清瘦,身高170厘米以上,比欧阳修人才强,又会诗词文赋,语言活泼风趣,因此更有女人缘。我猜测身在后宫的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都有点暗恋他,皇帝宰相都有点嫉妒他。他性激素水平似乎并不高,子女数量不如弟弟苏辙。他性心理不变态,没有今日张二江之流大贪官大色官那样烂淫乱交,炫耀108数字心理。他坦言世界上什么事最难,戒除性欲最难。举例说苏武北海牧羊,九死一生之际,还不免为胡妇生子。他说人生忍痛易,忍痒难。只这一点,我看就比司马光、朱熹之类活得真实,洒脱得多。 苏轼会欣赏美女,美女也喜欢他。他的戏诗“却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让黄州歌女李琪不朽。他的判词“这回还了相思债”让杭州色和尚了然被刑杀,九泉下也甘心。刘小川说苏轼在徐州时代就收王朝云为妾,还浓笔重彩,摹写王朝云心态。十四五岁的杭州女子,小小年纪,哪有那么复杂的单相思心理和嫉妒心态,她内心会与歌妓琴操、巫亮、王胜之、温超超等暗自较

劲。刘小川怕是先入为主,拔高了。我看还是林语堂写得合理些,苏轼是在黄州时代才收用王朝云为侍妾。

我个人感觉苏轼八字有点问题,他似乎有克妻命。原配王弗死得早,夫妻十年,26岁去世。继配王闰之死得年轻,夫妻二十五年,46岁去世。侍妾王朝云在黄州好不容易生了一个幺儿苏遁,苏轼很是高兴,写下唯一的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子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可惜幺儿苏遁没有保住,十月夭殇,王朝云再没能生育,遗恨连绵。夫妻生活约十五年,34岁去世。三位夫人生不能与苏轼白头偕老,死后只有王闰之一人与老公异乡相伴。

苏轼本人,44岁似乎是个坎,农历7月28日似乎是他的凶日。他的忌日是这一天,幺儿苏遁死是这一天,湖州任上被逮押送乌台也是这一天。乌台诗案成为北宋朝野热议时事和千年文坛历史话题,苏轼大名得暴天下,得留后世。我有时想,苏轼到湖州写谢表,何必写上““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之语。现在应当承认这谢表写得确实有刺,有点瞧不起上级领导意思,是他自己主动挑事,让首都开封城内的上司借机整治他。这些总理级小人物那时想不到这么一弄,历史定论是害己不利人。乌台诗案中的小人群都臭名万年,贻害子孙。余秋雨写《苏东坡突围》,更揭露了大科学家沈括伪君子两面派真面目。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倚。没有乌台诗案,我看就没有大名赫赫的苏轼。没有苏轼被发配到黄州监管,自食

其力,耕耘东坡几年,苏轼更不会变成苏东坡,他一生文学成就要大打折扣,肯定没有念奴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中国文坛巅峰作品问世。

苏轼是黄州的大恩人,苏轼只是写: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就惹得后人起劲,硬要把赤壁大战发生地考证在此。赤壁赋中黄州赤鼻矶显得高耸清新,实地路过一观,绝对有点失望,与宽阔的长江比起来,黄州赤壁一点也不漂亮不高峻。我有时想文人一支笔确是厉害。苏轼当徐州太守只有两年多,就把千年徐州州牧姓名全部压倒掩埋。徐州城周群山,云龙山一点也不雄壮,因为有了苏轼的放鹤亭记,有了苏轼的醉卧石床轶事,就惹得乾隆爷、毛主席、胡耀邦都来登临。现在山顶树起一群假鹤,成为徐州第一名胜。

苏轼农历1036年12月19日生于四川眉州纱縠行,属于半商半官家族。在封建中国,纯农耕家庭哪里有经济实力培育文化子弟。农贾双来才能起家,士商携手才能致富,这或许是一个历史规律。 苏轼农历1101年7月28日客死常州,虚岁66岁,恰与恩师欧阳修、敌友王安石同寿。他自己怕也想不到,一生多难,乌台不死,惠州不死,儋州不死,半途回到常州却死了。他末年能够渡海、渡岭,安全回北。我感觉这可能与新皇帝宋徽宗比其哥哥有文化素养,喜欢文化人有关;也可能与他当年好心,把混混高俅介绍进了端王府有关。这件好事在北宋灭亡后,在《水浒传》里

就成为坏事了。苏轼没有战略眼光,看人不准,没有预见,算他人生唯一弱点。

天佑善人,苏轼末年有幸见到了想方设法要治死他的章惇宰相被流放。他写信给其子章援,饶恕并宽慰了这个嫉妒小人,给自己的人格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他想买田归老宜兴。我想那时他有了提举成都玉局观的退休领薪职务,天若假其年,也许他会省亲回到四川眉山老家来看看祖屋祖坟。可惜天绝善人,他没有活足70岁,临终也还脱达:“我平生未尝为恶,料不会坠入地狱”。游览常州苏轼这个老乡临终地时,我心中一直有种别样的感觉。 苏轼幸运,年纪轻轻,1056年经川陕陆路出川到达汴梁,次年兄弟同考进士,就一举成名,苏轼还是榜眼。宋朝国土小,人口少,重文轻武,进士我看历朝历代只有宋代最为好考,眉山宋代就出了886名进士,苏轼幸遇恩师欧阳修慧眼,他没有为拿到这块官场敲门砖而浪费人生大好年华。他生于眉州,宦游各地,贬官各地,眉州汴梁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颍州扬州登州定州惠州儋州,足迹几乎遍布北宋疆土。古今一理,当京官容易陷入人事旋涡,当外官则比较超脱,还有不用花私人钱到处旅游的好处。苏轼在汴梁当大官感觉不舒服时就要求外任,这很明智。我感觉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苏轼仕途顺利时,他写的诗词文赋一般比较平淡,只有处在贬官时期,他的作品才才气充溢,佳作涌出,
苏轼剧本2000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0925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