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钢琴师影评1000字

钢琴师影评1000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01 11:01:41 | 移动端:钢琴师影评1000字

篇一:钢琴师观后感

当生活剥夺了生存的尊严,还剩下了什么?

——观《钢琴师》有感 犹太——一个差点被残害灭绝的种族,也同时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种族,没有人能知道他们在那样一段暗无天日的日子里经历了什么,承受了什么,心理生理上的落差带来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

影片片名是钢琴师,故事情节主线上并没有过多的涉及钢琴,触目惊心的是犹太人的辛酸血泪,遍地尸横,主人公是波兰一位犹太钢琴演奏家瓦列迪斯洛?席皮尔曼,故事开始于1939年的华沙,那是一个动乱的年代,犹太在一夜间成为罪恶的代名词,犹太人被所有人唾弃,随意辱骂殴打,每天都要戴着绣着蓝色星星的白袖章,仿佛就是被贴着标签的另类,走在马路上被随意打骂,只因为有人心情不好。这样下去的境况越来越糟糕,1940年,德军在华沙圈了一小块地,将所有犹太人驱赶进入,并在周围修上了高高的围墙,犹太区的街道很挤很混乱,熙熙攘攘到处都是泥土的肮脏感,德军连续近乎荒诞的屠杀的场景被直白地表现出来,围墙分割的对比镜头,使人感觉到围墙两边就是天堂与地狱,围墙内人性的分歧与悲哀被表现的淋漓尽致,酒吧里肖邦的音乐和验金币的商人,墙角小男孩的死与周围人的漠视,为了抢夺食物而发出的无奈的捶打和哭泣……零散的镜头塑造了完整的社会状况,无论是在怎样的年代怎样的境遇,人所表现出的追求喜好都不还改变。

电影塑造了一个幸存者的形象,作为钢琴家的瓦列在自己家乡的土地上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从最初的生活窘迫到被拘禁做工,再到流离逃亡,无论身处何地,即使衣衫褴褛,被饥饿病痛折磨的无法忍受,他的行为卑贱,灵魂却是纯洁的,一开始接触这部类似于纪录片的我,并不能理解为什么影片名被定为钢琴师,艺术不是奢侈品,它的根基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生活,在绝境中让我们更加坚韧,不抛弃不放弃的坚持心中的信念。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人成千上万,每个人的遭遇各不相同,瓦列作为钢琴家,有着别人没有的柔韧,他所追求的物质享受比他人少,他所需要的仅仅是生存和温饱,因此他活下来的可能性比他人大。在那样的年代存活下来的可能性已经很小,更别提追求艺术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影片里最令我感动的是几个他碰触钢琴的场景,第一个场景是由于生活窘迫,家里入不敷出,无法维持基本生活,于是瓦列决定卖出自己的琴,他痛苦的

坐在桌边,淡漠的看着来调琴的财大气粗的收购者,在家人与其争执后,无奈的作出悲伤的决定,眼神凄凉,动作悲伤,满眼的不舍。

第二个场景是在一个被反锁的公寓,因为隔壁住的是秘密警察,待在房子里不能发出任何声音,简单的公寓并没有过多的华丽陈设,唯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一架钢琴,瓦列轻轻的掀开琴盖,深情抚摸琴键,手指在空气中飞舞,在想象的世界里奏出最美的音符……

第三个情景发生在一个破旧的小医院里,那是一个静谧的清晨,好不容易逃过一劫的瓦列静静的坐在房间中央,手指轻动,美丽柔美的音符在心间流淌,那一刻,至少那一刻一切仿佛已经归于平静,窗外雪花慢慢飘落,时间一瞬间被拉的很长很长。

最后的场景或许是所有观者都最为感动震撼的场景,瓦列被一个德国军官发现,军官让他弹奏一曲以证明身份,瓦列尴尬的走到钢琴前,双手交握,指尖略显僵硬的轻抚琴键,或是许久都没有真实的触碰,他的思维一开始显然没有进入状态,几个短暂的片段过去后,琴声渐渐缓和,渐露和声,一缕阳光透过厚重的窗帘洒落在坐在钢琴前的他身上,给他镀上了一层光辉的圣洁,琴音仿佛出自人们的内心深处,从缓慢渐渐热烈,时而沉重时而轻缓,仿佛要将这么多年他所受的煎熬倾泻而出,却又含着某种隐忍,是不能言说的凄苦,还是对战争的愤恨,最后的最后,坚毅的指尖留下几个稳健的强音后戛然而止,留下一片沉默寂寥。德国军官并没有逮捕瓦列,反而常常来阁楼看他,给他提供食物和必需品,没人能说清这是为什么,是对瓦列的同情还是对音乐的折服钦佩,又或许只是人性的一次同情。

电影情节很冗杂,蕴含着深深的现实感与美学价值,粗浅的我并不能完全体会那样一种深刻内涵,只是纯粹的被瓦列的那份坚持艺术的精神打动,犹太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思想文化的先进性注定了他们是不能被打倒的民族,艰苦的境遇只能使他们更加坚信美好,当瓦列看到火红的朝阳时,他眼中的那份虔诚,是经历苦难之前所不曾有过的纯净,很多事情没有为什么就这样发生了,经历之后的感触只有当事人自己知晓,苦难只会使人们愈益沉静更加优秀。

篇二:《钢琴师》影评

《钢琴师》影评

建工学院建筑1203刘力慊201204150311

电影以钢琴师的钢琴声为开头,一声炮响打破了这一片宁静,在他还没有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的时候战争将他推向了另一个世界,一个万劫不复的非人的世界。那时的他在电台里偶遇了一个心动的女子,他本想开始他的爱情,可是现实的残忍让他只能低头。身为犹太人的他不被允许使用任何的公共设施,他以为一切都会变好,但现实却是越来越残忍,他们开始被迫迁徙。在迁徙的过程也就是他们犹太人走向深渊的过程。他们开始每天担惊受怕、挨饿受冻。身边的人被残忍的杀害时,他感叹还好他们一家还在一起,可是他怎么能够知道他们也面临着生离死别,也许他也有想到过吧,可当这一切真的来临的时候他还是无法从容的面对,当他一个人从火车站逃出的时候,他该是怎样的感受,他只能默默的心中祈祷家人一切平安吧。

影片主要渲染了一种压抑的气氛,钢琴师在这种氛围之下艰难求生,他忍受着与家人分别的痛苦躲了起来,可是他也无法摆脱被囚禁的命运。也许是艺术让他习惯了无拘无束,监狱那样压抑的环境让他无法呼吸,于是他逃到了外面,即使在外面要每天躲躲藏藏,但是外面的空气让他可以呼吸。当他看见躲藏点里的钢琴,他内心是多么的想要去触摸他,可是现实让他只能凭着自己的想象“弹奏”动人的乐章。在那个时候那的内心该是多么的恐惧,害怕自己的动静太大会是自己暴露。看到这里让我不由的想起了《安妮日记》,在那些个日日夜夜里,安妮是怎么度过这样不见天日的日子。那种只能在夜晚偷偷的欣赏一点月光的日子里,是什么让安妮坚持下来了,是她相信总有一天她能重见天日吗?这样的问题在钢琴师的身上又会得到什么答案呢?是音乐让他在那样压抑恐怖的生活中艰难求生的吗?

他一直颠沛流离、东躲西藏。战争让他无处可藏,后来他躲进了一幢废墟之中的大楼里面。在我看到那片废墟的时候,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战争的可怕,战争让一座原本繁华的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战争让原本生活幸福的人们流离失所,战争让人们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我又不禁感叹钢琴师的强烈的求生欲望,尽管他已经从一个原本俊朗的钢琴师变成了现在这样狼狈不堪的流浪者,但他还是保持着对艺术的美好向往。真是这样的信念才能让他死里逃生。当镜头从他不小心滑落的罐头推移到一个军官的脚的时候,让我为他捏了一把冷汗,当时我就觉得为什么他那么艰难的求生可是还是被战争所吞噬。还好现实告诉我们人性并没有泯灭,军官对艺术的喜爱让他选择救了这个钢琴师。可是我还是会疑问难道真的军官仅仅是处于对艺术的喜爱,不想让这么伟大的钢琴师被战争夺取生命吗?还是他本身就厌恶战争,他不想再继续战争了呢?军官桌上的那张全家福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想他是厌恶战争的,他是一个喜爱家庭的人,当他引领的战争使无数的人家破人亡的时候,我想他应该会在心中深深的厌恶自己的吧。钢琴师的音乐净化了他的心灵,也许他觉得应该让这样的人继续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去解救人们污浊的心灵,让战争不再上演,让悲剧不再发生,也让他能与家人共享天伦。

战争结束了之后,钢琴师又回到了电台用他的音乐去感化人的心灵,他用音乐表达自己在战争之中的感受,让你听见他的钢琴声时不自觉的被感动。他的钢琴声飘扬的时候让我回想起了影片开头的钢琴声,同样动听的钢琴声,可是又有谁知道再次听见这样的钢琴声是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当我沉浸在战争结束之后的

快乐的时候,那个军官的死又一次让我陷入了思考,战争的结束或许又是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循环着一样的错误,为什么我们在感受自己痛苦的时候也想想别人的痛苦,为什么我们总是这样的以自己曾经受到过的痛苦去让别人痛苦。回想一下自己的人生,似乎也是这样的自私,有的时候就是只能想到自己承受了多少的痛苦,并不会想也学别人也是一样的痛苦。我想我应该要反省自己,想想那个阔达的军官,也许我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人生吧:想想那个在战争中坚强的靠着自己意志活下来的钢琴师,我想我也要有一个自己的坚定的信念以及努力的方向,这样也许我的人生会有所改变。

篇三:钢琴师 影评

《钢琴师》影评

许多人知道海上钢琴师,却不了解《钢琴师》,笔者找到这部电影也是费了一番功夫,这是一部描写二战残酷的电影,也在我记忆中留下了比较深刻印象。在这部电影中许多情节都表现的近乎完美。

影片讲述的故事是发生在二战时期的波兰,德国纳粹对犹太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杀戮,而作为钢琴师的主人公斯皮尔曼同样要在这场屠杀中东躲西藏,受尽了残酷战争所带来的巨大痛苦,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糟糕的是精神上的折磨与羞辱。最终,幸运的是钢琴师用他的音乐才华打动了一位纳粹军官;在他的帮助下,钢琴师终于等到了战争结束的那一天,顽强活了下来。

本电影通过一连串直白而又真实的画面,展露出了纳粹的残酷无情,例如,被赶到集中营的犹太人在德国士兵的皮鞭下奏起欢乐的乐曲,两眼含泪的跳着欢快的舞步。和一些德国军官在一队犹太人中挑出几个瘦弱的让他们趴在地上,然后一个个枪毙。他们残忍地把人的生命当作了游戏。

还有,让人最深刻的那一幕是有一个因残疾而无法向德国人起立鞠躬的老人,被连人带轮椅从楼上扔下捽死在路上。而钢琴师正是这些事的经历者和目击者,然而在音乐的支撑下,钢琴师顽强地追求着生命的机会。

影片中的一幕形象地表现出钢琴师斯皮尔曼对音乐强烈的热爱之情。就是在一间藏身的屋子里,有一架钢琴,但钢琴师却不能出声,否则会暴露自己,于是他将手指悬在琴键上尽情地演奏,就好像是真

实的在进行着钢琴的演奏会。也许,此时无声的钢琴之声是钢琴师生存的希望和动力了。

最后,斯皮尔曼也是凭着他音乐才华打动了一位纳粹军官,唤醒了那位军官的良知与善心,也促使他帮助了钢琴师,使钢琴师得以在一片废墟中存活了下来。从这位德国军官上看,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德国军人都是坏的,他们也有好人的。可惜的是,战争结束后当钢琴师赶到战俘营时,德国的战俘已经转移了,而这位曾经救过钢琴师的军人最后还是死在了战俘营里面。

导演通过这部电影不仅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战争中某些人的坚强与勇敢,还深刻地揭露了许多社会现实。如影片中不管是哪一国家的人,都是有好有坏的,有软弱的也有坚强的。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学会反思,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民族,应该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


钢琴师影评1000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0947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