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心理健康征文1000字

心理健康征文1000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02 10:37:08 | 移动端:心理健康征文1000字

篇一:大学生心理教育论文(1000字)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11级 旅游英语2班 崔灿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加强与国内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迎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大学校园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象牙塔,我们大学生正在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人际交往、性与爱、就业与创业方面面临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和冲突。近年来,因为上述问题处理失当而引发的个人悲剧日益演变成一种社会现象,让人不禁直呼——“大学生究竟怎么了?!”

本学期,我们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科学地从客观环境、主观环境入手,针对学习、人际、恋爱、网络、休闲、就业方方面面来分析和排解大学生的心理困惑,是一门非常有实际意义的课程。总的来说,大学生较之社会人士、老年人、中小学生等人群,有一定自制力但仍易意气用事、有一定主见但仍易盲从和被煽动、自信自负却又常常怀疑自己偶尔自卑,这样的心理特点,使引导世界观、人生观、爱情观的正确形成显得格外重要。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明白了无论是心理健康问题还是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是各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和长期积累形成的。生物因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最难改变的因素,也是精神病是一种病、精神病需要吃药的理由。在所有因素中,家庭因素是影响最大的、意想不到的深远的——大凡成人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问题,或多或少总带有其童年的体验和遭遇痕迹,早期所经受的较大的挫折或创伤,可能会压抑在潜意识中,在日后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个体的心理障碍。所以家庭作为主要的早期个体活动环境,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里,不少都经历了悲惨的童年。外号“发狂的月光杀手”的美国杀手阿尔伯特费什:叔叔是宗教狂热分子,生母患有幻视幻听的顽疾,费什被送到孤儿院,时常因犯错而被脱衣服受到老师鞭打。他甚至有一个朋友跟他讲吃屎喝尿等虐待方法,这些无疑成为一个诱拐儿童并杀而食之的疯子杀手最刻骨铭心的启蒙教育??次之家庭因素,还有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对个人心理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而当面对我们自身的一些心理问题,我们不是无计可施的。首先,身体健康有利于心理健康,加强运动锻炼可以发泄自身的不良情绪,有助于磨炼大学生的意志、发展个性,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甚至治疗某些心理缺陷,如孤僻的人可以多多参与像足球、排球、篮球这样的团队项目;容易急躁、感情易冲动者则宜选择太极拳、射击、远足等要求耐心和坚强毅力的项目。

其次,立足于大学学习特点,合理安排学习生活。作为学生,任何时候都不应放弃自己的专业,要自主地根据个人兴趣、需要、特长组织学习,逐渐把对老师和课堂的依赖转化为自主学习。并且,大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在于掌握知识,更在于培养科学的思维和独立的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最后,如果遇到想不开的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要学会倾诉。当我们把压力、困惑说给家人和朋友听之后,他们的支持会成为一个阻碍压力发展的缓冲器,或者,也可以请教心理咨询师,无需害羞,将心中之魔放出以求良策。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无论是大学生自己,还是校方、家长和社会,都予以大学生心理健康足够的重视。毕竟,只有心理健康、心理素质过硬的人,才能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肩负起较高的社会期望和社会责任,才能建立与他人的良性互动,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忍不住写多了…)

篇二: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篇1)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篇三:论初一学生心理(1000字)作文

篇一:初一至高中学生心理特点

初一年级

从班主任反映的材料来看,初一学生在个性成熟方面有分化现象。部分学生(主要是女生)相对成熟,显得有主见,逆反现象明显;有的学生仍显得幼稚,自觉性差,表现欲强。

建 议:召开“我长大了”主题班会。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长大了的表现和感觉,由同学、父母、老师分别说说“长大了,好不好”,最后,由学生自己讨论怎样做才是真正的长大了,由此让学生明确体会自己各方面的成长和变化,并认识到成长带来的新的自我要求与责任。

初二年级

初二年级既没有刚入初中时的天真,也没有感觉到初三的紧张,是青春期特征表现十分明显的一段时期。根据老师们的反映,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归结成以下几点:

(1)情绪起伏较大,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差;

(2)学习方面积极性和自制力不高,怕吃苦,惰性强,效率低,对于自己的学习情况不能做出客观的分析,对成绩感到自卑,有的学生有厌学情绪;

(3)课余生活比较单一,兴趣爱好狭窄,部分女生爱看言情小说,爱打扮;

(4)和同学相处时爱哄闹,容易发生冲突,男女生交往比较敏感,相互之间乱开玩笑。

建 议:

(1)部分同学讲座,进行青春期教育。

(2)针对本班特点,召开不同内容的主题班会。例如:“我的情绪我做主”,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调节情绪、化解矛盾的方法;“做受人欢迎的男 / 女生”,帮助学生消除异性交往的神秘与尴尬,学会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课余生活秀”,让学生讨论各种课余活动的利与弊,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讨论会”,让成绩优秀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三年级

初三年级面临中考,学习压力带来的影响已有所表现。有的学生情绪不稳定,浮躁,有失落感,考前焦虑,缺乏自信。有的学生则失去学习积极性,自暴自弃,明显厌学。另外,部分男生行为自控能力不强,做事冲动,爱哄闹,逆反心理明显。

建 议:

(1)以“应对压力”为主题的讲座和班会。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在面临考试压力时的感受,与学生讨论压力的正面作用,交流正确面对压力的方法。

(2)针对考试焦虑的小部分学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3)向家长开展宣传,请家长协助减轻学生心理压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对考试严重焦虑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高一年级

根据高一学生和老师的反映,高一年级的学生主要面临的是学习压力,有些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初三时还严重。有的同学能冷静地思考挫折的原因,为学习不懈地努力,有上进心。但是一些学生不适应高中的学习要求,对学习方面的事

情很敏感,意志薄弱,心浮气躁,学习效率低,依赖心理强,有畏难情绪,对未来抱有幻想。

对于父母的说教和唠叨,学生普遍感到厌倦反感,亲子沟通不良。

此时的学生,情绪波动大,受外界事物和他人评价影响大,自信与自卑交织。 建 议:

(1)开展小规模团体辅导和部分同学座谈会,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业自我认知,树立自信。

(2)开展以“正确认识自己”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充分交流和倾诉自己的感受,分析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学会理性地评价自己,明确努力的方向。

高二年级

高二年级的学生相对成熟一些,有明显的成人感,自主性强,学习目标明确,心理状况较为稳定,不过各班心理特点差异较大。比较明显的总体特点包括:

(1)部分学生应试的目的性太强,导致学习压力大。有的学生则缺乏紧迫感,学习拖拉,被动,效率较低。学生为转移学习压力和逃避现实,有时违反课堂纪律,或借助网络、动漫等娱乐方式寻求心理安慰。

(2)少数学生有早恋现象。

建 议:

(1)开展部分学生座谈活动,可以交流应对学习压力的措施,也可以讨论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主要以增强学习动机、明确个人学习目标为目的。

(2)部分老师提出增加奖惩措施、利用学生资源、采用“生生接对”的方式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值得参考。

高三年级

高三年级学生的应试心理比较明显,学生普遍有紧迫感。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自己身上,对集体事务相对冷淡。部分学生缺乏自信,感到无所适从,担忧,焦虑,情绪变化大,易激惹。

建 议:

(1)开设以应对考试压力为主题的讲座,学生自愿参加。

(2)开展心理班会,讨论“如何走过高三”,提高班级凝聚力,鼓舞士气,调整学生的应试状态。(高三年级已经有老师做了很好的尝试,可供大家参考。)

(3)对考试严重焦虑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4)向家长开展宣传,请家长协助减轻学生心理压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心理咨询室可以提供的资源:

(1)心理咨询室可以提供心理班会的教案、活动设计及各种资料,与班主任老师集体备课,或开设心理班会观摩课,共同组织心理班会的内容。

(2)部分班级如有需要,心理咨询室可专门开展座谈和专题辅导活动。

(3)心理咨询室可为年级安排团体心理讲座或团体辅导。

(4)心理咨询室可以搜集整理针对学生或家长的心理资料,以供阅读。

(5)心理咨询室可对学生提供个别心理辅导。

篇二: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小析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小析

农村初一学生刚从小学上来,转换了一个新的环境。面对新的生活,他们好奇,他们苦闷,有些甚至彷徨。在这个时候,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给他们心理上的帮助,解决他们心理上的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更好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初一学生自我意识的树立和培养

人有了自我意识。就能主动地协调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动。如果不注意自我意识的培养,学生很容易会走岔路,教育也会走入误区。

有一个同学,其祖父是退休教师,父亲是小商人,家中经济较好。小学时已经常逃学,上初一后顽性不改,对老师的教育只当耳边风。其实他还是愿意听老师耐心的话,只不过容易忘记。教师的工作要极其耐心细致才行。教师稍有疏忽,他就忘了;或者是前脚听了,后脚就忘了。这个不良习惯,是他在小学时就已经养成,根深蒂固,只有耐心反复去帮助他,让他树立自我意识,用自我意识去协调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动。

初一学生心理协调能力的培养

初一学生的心理协调问题,体现在对环境的改变,班级的不同,同学的变换,教师的新面孔,课程的陌生,身体上的变化等等。来到新的学校,视野开阔了,上面说的问题也来了;如果处理不好,学生的成绩会迅速下降。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去教育。 新学期来了,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很好地、很快地认识新学校和新老师,给他们以信任感和安全感;让他们明白,这学校是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学校,老师是他们的好老师,能让他们在这里很好地学习,可以让他们顺利升上高一级的学校。做到这一点,很多学生就容易把心理协调好。其次,就要解除对新增加的课程的恐惧。大多数农村学校,都是在初中才开设外语课,而大多数学生最怕的就是它。还有如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课程也很陌生,如何学好它们,学生心中可没有底。所以他们面对这些新课程,既高兴又害怕。对于他们的一些好奇的询问,老师应该讲究方法去回答。但关键的是让他们消除害怕心理,引导他们把求索兴趣,放到追求学问上去。做到这样,那大多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就会消除。 初一学生正确的性心理意识的培养

少年期是性觉醒的开始,对异性产生特殊感情,对性知识的神秘和好奇,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是少年期重要的生理特点。

今天的青少年不同于六、七十年代的青少年。男女同学之间的界线,不再是泾渭分明,互相接触时也不会感到害羞;很多男女同学互相打打闹闹,有些互相传纸条。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说他们早恋,但男女之间过从甚密也没有什么好处。一不小心很容易犯性罪错。也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有些女学生喜欢看港台的言情小说,开头只是好奇,看了就不能自拔。结果越陷越深。导至成绩下降,无心读书,于是会越来越喜欢看那些小说。变成恶性循环,等不到读完初一,就会离开学校了。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好好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性心理意识。告诉他们正确地面对男女之间的友情。男女同学要互相帮助,但不能过从甚密。让他们把兴趣和精力转移到学习、科学研究、探索新事物这方面来。我们老师也要正确对待学生,千万不要见风就是雨。这样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时还会导至不可收拾的后果。

初一新生如何做好心理转变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达维多夫研究指出,12——13岁是儿童产生急剧心理变化的“危机年龄”。这个阶段心理的健康,对孩子的成长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初一新生的心理呈现以下特点:伴随生理的快速成长,心理活动激烈、动荡,开始萌发模糊的性意识,伴有羞耻心和自尊感;初步的成人感,开始用自我观念来认识事物,渴望自我肯定,有很强的自尊心,容易产生与师长沟通的压抑感和沟通障碍;情感和意志脆弱,较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支配。 青岛的小班化教学进行了新的尝试:

1.修身、正行,促使学生自律自制。

2.修德,促使思想品德的提高。

3.增强集体荣誉感。

4.自立、自强,培养

抗挫折能力。

生活中有鲜花,也有荆棘,面对初一新生,班主任预计了中学学习、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通过运用典型事例、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并教给他们克服困难的办法。告诉他们要敢于面对困难,不要急躁,不要忧虑,不要退缩,要做生活的强者。

5. 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针对初一新生的特点,教育他们交友要慎,同时告诉他们要分清友情、恋情、团结与团伙的区别。教育他们在交往过程中既要学会尊重自己,又要学会尊重他人,克服自卑或自傲的心理,敢于和善于与人交往、与人合作。注重教给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正确方法。如:学生与老师、同学与同学之间相处,既要民主,又要相互尊重,取长补短。

刚升入初一的孩子还没有完全从小学那种在玩耍中学习的状态里脱离出来,玩心比较强,而且,处在这个阶段,孩子生理、心理能否健康成长和学会适应人群是最重要的,因此,家长就要在这个时候时常督促孩子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引导孩子尽快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中来。

篇三:七年级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

七年级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的倾向.《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激发写作兴趣”。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关键所在。七年级作文不仅是小学作文的延伸,也是整个中学阶段作文训练的重要基础。这“一步棋”走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八、九年级乃至整个中学阶段的写作能力。由此可见,如何把握好七年级作文教学,如何提高七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是摆在我们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几年来的七年级作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在这方面进行一番尝试和钻研,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作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在这方面进行一番尝试和钻研,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如何提高七年级写作能力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视写作之前的指导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在写作上对学生的指导,能起到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会用知识的金钥匙,打开作文之门的作用。教师指导得法,学生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写作前指导、批改、评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特别是作文前指导,对于刚从小学进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七年级新学生开学以后,在作文上对其要求有较大的提高,六年级的作文字数一般是300至400字左右,七年级的作文字数则提高到500至600字左右,这不仅是字数的增加,还要求学生把增加的字融合到布局谋篇当中。由于刚跨入中学校门,七年级学生对中学的作文训练目的尚不明确。有的学生只是记住了所谓写人记事的模式,有的学生甚至背下几篇所谓的范文,草率应付升学考试。而现在真正要写新的作文时,学生就觉得无物可写,有的学生空发议论,有的只写几段文字,有的杂乱无章。这时,我便有针对性地指出他们过去的错误做法,并给他们树立新的作文思想观念,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做好每一


心理健康征文1000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1007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