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爱党爱军

爱党爱军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04 12:54:11 | 移动端:爱党爱军

篇一:爱国爱党爱军

爱国爱党爱军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以来,大写的人,意义上的人,是有伟大精神的人,是勇于面对生命抉择的人,是实实在在的共产党人。伟大的民族必有伟大精神,伟大的人物必有伟大的精神,而伟大的时代必会出现伟大的精神战士,为真理而求索,为真理而斗争,用生命之光点燃真理之火,用沸腾之血谱写真理之歌。

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不是一种教义,也不是盲目崇拜,而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深刻的理性思考,它符合人类的发展规律,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也不断地证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的那天起,就对中国青年,特别是优秀青年学生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无论是在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都有许多青年被凝聚到党的队伍和事业中来。

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爱国,是至高无上的品德、是民族的灵魂。爱家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品质,爱校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个人素养。亲爱的同学们,为了学校的荣誉、为了我们肩上的重任,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让我们努力学习,做一个无愧于人民的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尊敬师长、爱家爱校、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合格学生吧!

篇二:爱党爱军资料

专题四 爱党爱军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代沂蒙人民对党无限忠诚的原因及表现,掌握沂蒙人民对子弟兵无比爱戴的具体表现,懂得爱党爱军是抗战以来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沂蒙人民对党的无限忠诚及对子弟兵的无比爱戴。

教学难点:沂蒙人民对兵党的无限忠诚及对子弟的无比爱戴。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讨论分析相结合。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传授教学内容,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教学内容】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先进群体意识。它秉承齐鲁优秀的文化传统,根植沂蒙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沃土,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大的实践功能。沂蒙精神被概括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其中,“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表现出沂蒙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忠诚,对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无比爱戴,展现了沂蒙人民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执着追求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政治信仰。沂蒙山区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的、持续时间最长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山东党政军与沂蒙人民在艰难困苦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风雨同舟,并肩抗敌,建立起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共同铸造了沂蒙精神的灵魂——爱党爱军。

第一节 沂蒙人民对党无限忠诚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耳闻目睹并切身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为广大劳苦大众求解放的党,是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党,是为广大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的党。因此,沂蒙人民才会真心实意的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表现出对党的无限忠诚。

一、黑暗中的期盼

沂蒙山区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四、五十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远古文明。5000年以前,这里的人类就掌握了酿酒、使用砭石治病等技术。东夷文化在这里发轫,齐鲁文化在这里得以发展。多元的文化浸润,构成了沂蒙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沂蒙人的文化性格。沂蒙大地人杰地灵、圣贤辈出。孔子72贤徒,13人在沂蒙;宗圣曾子、算圣刘洪、书圣王羲之、智圣诸葛亮、兵圣孙膑、孝圣王祥以及著名文学家鲍照与刘勰、忠烈贤臣颜真卿与左宝贵等,均为沂蒙人士。长期以来,沂蒙人素以勤劳朴实、善良勇敢和富有光荣革命传统而著称于世。

然而,就在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爆发的近百年中,沂蒙山区同全国各地一样,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灾难深重,民不聊生。封建势力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掠夺,加上匪患、天灾,沂蒙大地黑云密布、哀鸿遍野,是沂蒙历史上非常黑暗的时期。

首先,封建势力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是造成沂蒙人民深重灾难的主要因素。中国自战国时期开始的封建制延续了1700多年的时间。至鸦片战争爆发前,晚晴政府吏治腐败,腐朽没落,使得封建制度危在旦夕。1840年,大英帝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从此,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残余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列强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对广大人民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战争赔款,全部压在了广大人民的身上,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沂蒙人民同样遭受着封建顽固势力的压榨和剥削。在抗战前的沂蒙农村,地主阶级以及商人、官僚疯狂的进行土地兼并和掠夺,占总人口约3.5%的地主占有45.8%的耕地,而占总人口70.5%的贫雇农仅占总土地的18.4%,大部分农民因为没有土地而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失去土地的农民,只能以小土地租佃的方式分散经营。由于资金的匮乏和技术的落后,极大的影响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的租佃关系和田赋的存在以及高额的地租剥削率,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地主以及土豪劣绅对腐朽的封建生产关系的顽固维护。高额的地租、赋税和高利贷,成为沂蒙农民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加剧了沂蒙人民的贫困。

其次,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掠夺,也是造成沂蒙人民深重灾难的重要因素之

一。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大门被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彻底打开,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入中国,通过强占领土、逼签条约、建立租界、开设商埠、垄断航运、资本输出等多种形式,对中国进行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使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在中国大规模的商品倾销、资本输出以及无耻的掠夺,是造成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落后的根源。仅巨额赔款,就压得中国人民喘不过气来。自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向中国勒索赔款后,《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勒索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截止到1901年,中国对外八次主要赔款就达19.53亿银元,相当于清政府1901年全年财政收入的16倍。由于当时的清政府无力偿还全部赔款,不得不向外国银行借贷,又受到高利贷的盘剥。这一系列沉重的负担,都转嫁到人民的身上,中国人民因此也越来越贫困。沂蒙山区也没有逃脱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掠夺。1898年,德国攫取了胶州湾—沂州—莱芜—济南的铁路修筑权和沿线15公里内的矿藏开采权。1907年,德国又攫取了沂州、沂水等五地的矿物特权,掠夺的魔掌伸向了沂蒙山区。后来,随着日本垄断资本在山东的势力扩张,沂蒙地区的破产农民、小手工业者便成为外国垄断资本榨取的对象,加剧了贫困状况。

再次,土匪的恣意横行使灾难深重的沂蒙人民雪上加霜。由于军阀混战、兵荒马乱,大小土匪蜂拥而出,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八百里沂蒙几乎无山不匪,无村不盗。当时的地方官府迫于民怨,不得不例行公事,数度剿匪,但就像隔靴搔痒,难以消除匪患。沂蒙百姓为了自卫,自发成立了“大刀会”、“红枪会”等民间组织;为躲匪、抗匪,小村并入大村,有些村庄还建围墙,筑圩子,造土

炮,买枪支;不少地方还成立了“联庄会”,联合抵御土匪的袭击,但也难逃土匪的洗劫。到19世纪20年代末,沂蒙山区有名有号的匪伙多达50余股。他们少者数百人,多者万余众。至于拦路抢劫、入室盗窃的散匪草寇,更是难以计数。当年主要活动于沂蒙山区的著名匪首刘黑七(刘桂棠)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刘黑七凶残狡诈,抢劫绑票,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从1915年拉杆子为匪,到1943年被八路军击毙,横行29年,啸聚匪徒最多时达到3万余人,劫掠范围涉及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辽宁、吉林、山西等十几个省。刘黑七活动范围之广,横行时间之长,聚匪人数之多,作恶程度之深、手段之残忍,实属历史罕见。据有关资料记载,在1925年至1928年4年间,沂蒙山区被刘黑七匪徒抢劫的村庄就有1000多个,烧毁房屋20多万间,杀害群众1万多人,先后制造了白马峪血案,杀害393人;南孝义惨案,杀害346人,抢走未出嫁的女子15人;大泗彦村劫难,屠杀947人。当时活动于郯城、苍山一带的女匪首赵嬷嬷,心狠手辣,恶名远播。1923年6月初,赵匪攻破临沂二区迭衣庄的圩子,残杀70余人,并将民房放火焚毁。不久,郯城县八里巷(今属临沭县)的大刀会会员抓住赵嬷嬷的4名匪徒,赵匪闻讯后要求放人未果,便纠集1000多土匪包围八里巷,八里巷村民奋勇抗击,但圩墙最终被土匪攻破,赵嬷嬷率土匪恶狼般杀进圩内,不到半天时间,八里巷就变成尸山血海,700多名男女老幼惨遭屠戮,财物被劫掠一空,1200余间房屋被付之一炬。在多路土匪的摧残劫掠下,沂蒙地区村落凋零,民不聊生。

另外,连年的旱、涝以及其它自然灾害,使不少地方田地荒芜、颗粒无收,给沂蒙人民带来无尽的苦难。

长期生活在黑暗和苦难中的沂蒙人民,盼星星,盼月亮,盼望着摆脱苦难、消除祸患,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二、党的光辉暖人心

在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太平天国革命和辛亥革命都因为没有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领导,均以失败而告终,正如毛泽东所说:“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70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抵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了,抵不住,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

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3-1514.)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通过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也给相邻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分子深入到工厂、农村,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1921年7月1日,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先进思想武器的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伟大征程。

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山东广泛传播。1920年,党的早期活动家王尽美、邓恩铭一起成立了山东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组织——励新学会,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启发青年觉悟。1921年党的一大召开前,在李大钊同志的帮助下,王尽美秘密建立了“济南共产主义小组”(亦称“山东共产主义小组”),并领导小组的工作。同年7月,他和邓恩铭以济南共产主义小组代表的名义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党的一大后,王尽美曾回到家乡沂蒙山区(王尽美出生于当时的莒县北杏村,今属诸城市)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政治主张。在他的影响下,沂蒙山区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先进青年先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通过各种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为沂蒙山区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沂蒙山区是山东建党较早的地区之一,以致在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期间,沂蒙山区成为华东战区党政军的指挥中心,被誉称为“山东的小延安”。蒙阴县垛庄镇的刘晓浦、刘一梦叔侄二人,是沂蒙山区最早的共产党员。刘晓浦于1920年考入江苏南通职业纺织学校,在“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下,多次走上街头、集市,宣传革命思想,为此被校方开除。1921年刘晓浦到济南参加王尽美、邓恩铭主办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接受了马列主义,树立了共产主义思想。1923年夏,由王尽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曾回到家乡宣传革命思想,

篇三:爱党爱军课件

第四章 爱党爱军

?第一节 沂蒙人民对党无限忠诚

?第二节 沂蒙人民对子弟兵无比爱戴

?第三节 爱党爱军与近现代爱国主义

“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表现出沂蒙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忠诚,对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无比爱戴,展现了沂蒙人民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执着追求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政治信仰。

第一节 沂蒙人民对党无限忠诚

一、爱国主义的历史渊源

在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爆发的近百年中,沂蒙山区同全国各地一样,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灾难深重,民不聊生。封建势力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掠夺,加上匪患、天灾,沂蒙大地黑云密布、哀鸿遍野,是沂蒙历史上非常黑暗的时期。

?首先,封建势力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是造成沂蒙人民深重灾难的主要因素。

?其次,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掠夺,也是造成沂蒙人民深重灾难的重要因素之一。

?再次,土匪的恣意横行使灾难深重的沂蒙人民雪上加霜。

?另外,连年的旱、涝以及其它自然灾害,使不少地方田地荒芜、颗粒无收,给沂蒙人民带来无尽的苦难。

长期生活在黑暗和苦难中的沂蒙人民,盼星星,盼月亮,盼望着摆脱苦难、消除祸患,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二、党的光辉暖人心

?1927年4月,在王敬斋的主持下,中共沂水支部建立,直属中共山东地委领导,这是沂蒙地区最早的党组织。

?中共沂水支部在沂蒙山区树起了第一面鲜艳的党旗,像一道阳光温暖了沂蒙人民的心,给苦难深重的沂蒙人民带来了希望。

三、坚定不移跟党走

抗日战争期间: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不久,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华北,沂蒙山区遭到了日军的烧杀掳掠。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沂蒙人民不畏强暴,奋起反抗,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不屈、可歌可泣的斗争。“抗日模范村”渊子崖村、西山前村就是这一时期涌现出的抗日典型代表。

解放战争期间:1945年8月13日,山东省政府在莒南县大店镇正式成立,使沂蒙人民以及山东人民从此有了自己的政权和政治靠山。在4年的解放战争中,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一边参加土改,积极生产;一边参军支前,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946年12月,鲁南战役前夕 ……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期间……

?1948年年底,淮海战役期间……

?解放战争期间,临沂460万人口中就有120万人拥军支前,3.1万多名沂蒙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

新中国成立以后:涌现出莒南县王家坊前村兴办农业生产合作社、高家柳沟村创办记工学习班、厉家寨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改造自然三个先进典型,受到毛泽东的重视,并作了重要批示。

改革开放以来:沂蒙人民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用自己的汗水和智

慧谱写了临沂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1995年,临沂市在全国老区中率先实现了整体脱贫,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24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5.5亿元,城镇化率达到48%,成为山东乃至全国中型城市发展的一面旗帜。

第二节 沂蒙人民对子弟兵无比爱戴

一、参军抗敌

革命战争年代,兵员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之一。沂蒙人民在地方党组织的号召动员下,踊跃报名参军,“母送子,妻送郎,送亲人,上战场”。当时沂蒙山区约有420万人口,有20万人参军入伍,10万先烈血洒疆场。

感人的参军故事

?沂水县沂水镇小滑石沟村的王步荣

?莒南县洙边村的梁怀玉

?郯城县李庄村妇救会会长尚梅兰

二、拥军支前

“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这是当年曾在沂蒙山区驰骋战场的陈毅元帅发自内心的感慨。

?沂蒙六姐妹

?“陈毅担架队”

?淮海战役期间,山东共出动民工218万余人参加支前。

淮海战役胜利后,陈毅元帅曾深情的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当时的《大众日报》记者曾报道:沂蒙山区“五十万民工上前线,妇女们在后方搞生产忙支前”,“大军连营七百里,沂蒙村村灯火明”。

三、军民情深

?“沂蒙红嫂”明德英

?“沂蒙母亲”王换于

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用自己最无私的爱与人民子弟兵建立起鱼水之情。

新中国成立以来,沂蒙人民继续发扬战争年代爱军拥军的光荣传统,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深情厚谊。

?抗美援朝期间:临沂、沂水两专区原计划捐献11架战斗机,折款约165亿元(旧币,1万元旧币相当于1元新人民币)。到1951年底,实际捐献223亿元(旧币),超出原捐献计划58亿元(旧币)。

沂蒙广大妇女把积极参加生产作为支持抗美援朝的实际行动,以多编席、多做鞋、多养鸡等方面的收入进行捐献。郯城县第一区后东庄村700多名妇女,有419人参加互助组织,593人拾栗花编火绳6000余条、做鞋4000余双,增加收入700多万元,并将增收的绝大部分捐献了武器。同时,沂蒙人民还开展了给志愿军写慰问信、送慰问品的活动。据莒南、沂南、费县、沂水、平邑5县的不完全统计,1951年共写慰问信2300多封,赠送慰问袋15400多个、毛巾780多条以及肥皂、牙刷等慰问品一宗,极大的鼓舞了志愿军将士的士气,为抗美援朝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和平建设时期:沂蒙人民续写着爱国拥军的新篇章,先后涌现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胡玉萍、“沂蒙新红嫂”戚洪桂等一大批拥军典型

第三节 爱党爱军与近现代爱国主义

爱党爱军作为沂蒙精神的灵魂,体现了沂蒙人民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目标追求,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有着内在的统一性。

?一、爱国主义的历史渊源

?二、抗战以来爱国主义的发展

?三、爱党爱军是抗战以来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


爱党爱军》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1178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