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其他范文 > 导游词 > 乡村的美景导游词

乡村的美景导游词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14 07:32:10 | 移动端:乡村的美景导游词

篇一:篁岭导游词

目录

1、游客中心欢迎辞………………………………………………………… 3

2、缆车上介绍……………………………………………………………… 3

3、观光索道出口…………………………………………………………… 4

4、二十四节气文化长廊介绍……………………………………………… 4

5、水口林介绍……………………………………………………………… 8

6、五显庙介绍……………………………………………………………… 9

7、歩蟾桥介绍……………………………………………………………… 10

8、多宝台介绍……………………………………………………………… 11

9、夫妻树介绍……………………………………………………………… 11

10、雷击红豆杉介绍…………………………………………………………11

11、廉井介绍…………………………………………………………………12

12、农业观光园介绍…………………………………………………………12

13、卧云悬索桥介绍………………………………………………………14

14、空中溜索介绍…………………………………………………………14

15、五色池塘介绍…………………………………………………………14

16、古戏台介绍……………………………………………………………15

17、培德堂介绍……………………………………………………………15

18、天街食府介绍…………………………………………………………16

19、晒秋景观………………………………………………………………17

20、摄影吧…………………………………………………………………17

21、树和堂…………………………………………………………………18

22、许村文化站?怡心堂……………………………………………………19

23、香榧树…………………………………………………………………20

24、五桂堂…………………………………………………………………20

25、慎德堂…………………………………………………………………21

26、忠延井…………………………………………………………………24

27、天街……………………………………………………………………24

28、众屋?绣楼………………………………………………………………25

29、茶禅一味?京卫府………………………………………………………26

30、竹虚厅………………………………………………………………… 27

31、客馆…………………………………………………………………… 28

32、竹山书院……………………………………………………………… 28

33、曹氏祠堂……………………………………………………………… 29

34、宗祠钱广场…………………………………………………………… 29

35、结束语………………………………………………………………… 29

[篁岭导游词](全版)

晒秋人家——篁岭

[游客接待中心·欢迎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来到“梯云村落·晒秋人家”。我是导游员×××,你们就叫我小×吧。今天我很荣幸由我给大家担任导游,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的篁岭之行带来快乐。

篁岭是婺源古村落的经典作表,保存了大量的农耕文明时代的典型特征。整个篁岭景区,分为三大板块:一是“大地飞歌”,体验多色块梯田组成的大地艺术对视觉的冲击;二是“云中漫步”,彰显大跨度索桥、溜索、高空热气球对胆量的历练;三是“天上人间”,展现篁岭古村的村落构造,古民居上的晒秋传统,还有古老天街的商贾、美食、民居、民俗的无穷魅力。让每一位游客真正体验“民俗风、山水画、田园诗、文化歌、生活曲、梦幻情”。

我相信每位朋友都一定会有自己意想不到的收获。好,我们现在就出发,开始我们的快乐之旅吧!

请大家保管好自己的物品,有秩序地上缆车。在观赏景色的同时,更要注意安全哦!

[缆车上]

我们现在乘坐的缆车,是婺源第一条旅游观光索道。索道全长960米,落差195米,空中运行16分钟。乘坐篁岭观光索道是一次高空揽胜的体验过程。

坐在缆车上,田园风光就全都展现在我们眼底了。马路边篁岭新村,那整整齐齐的一排排新房,是篁岭人今天幸福、安乐的家。篁岭人他们自己深有感触地说:这是景区为他们安置的新家,这在5年前连做梦也想不到啊!

眺望整片田塬,稻田一块接着一块,就像一块硕大无边的调色板。由于农民兄弟在这儿的辛勤劳作,整片田塬“春夏秋冬景不同,一年四季各精彩”。

[观光索道出口]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站在海拔500米的篁岭岭头。修篁遍岭,就有了篁岭的雅名。“篁”,是指修长的竹子。篁岭多竹,其中不乏有方竹、毛竹、水竹、苦竹、斑竹、观音竹等。可以说,篁竹,曾经是篁岭最显著的特色,在我们景区随处可见。

我们先来看看这《导览图》,了解一下整个景区的大概情况,景点的具体分布,游览的基本顺序,做到“心中有数”吧。

接下来我们就跨入二十四节气长廊,进入篁岭的第一篇章,以大地艺术的农耕文化为主题。二十四节气长廊全长700米,分别用春和楼、夏耘亭、秋实亭、冬蕴坊作为一年四季的节点标志。

[二十四节气长廊]

[春和楼]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春和楼”,取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至若春和景明”,属于徽州传统的五凤楼建筑格式。“五凤楼”原为皇宫建筑形制,明清时期被徽州人广泛用于祠堂门楼的建造,寄寓了宗族“人才辈出”的美好愿景。在过去的徽州大地上,这样的牌楼到处都有。它的功用是方便过往行人歇息,遮风避雨。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春和楼,沾沾灵气吧。

婺源人到了“立春”,才开始进入辛勤的劳作期。“立春天气暖,雨水送肥晚。”“惊蛰快耙地,春分犁不闲。”“懵懵懂懂,清明下种。”这些都是婺源人在

长期的农业劳动中总结出来的农谚。这两边的文化墙就形象地展示了婺源农家辛勤劳作的场景。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婺源最美的季节,当然也是篁岭最美的季节。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朱文公就曾经写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样赞美春天的诗。朱文公两次回婺源来省[xǐng]亲扫墓,也都是选在春季。朱文公与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并列的两座文化高山,康熙皇帝就曾赞誉说:“孔子万世师表,文公百代经师。”

为了烘托氛围,景区精心打造了四季花海。春天种的是油菜花、萝卜花、二月兰,夏天种的是醉蝶花、紫罗兰、紫薇,秋天种的是金光菊、万寿菊,冬天种的是三角梅。愿每个游客都能成为“护花使者”,而不是“采花大盗”哦!

春和楼与夏耘亭之间有一段比较长的路程,利用这个空当,我来简要介绍一下篁岭村的历史,就像《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我们也来个“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吧。

道光版《婺源县志·山川》记载说:“此地古名篁里。篁岭山,县东九十里,高百仞。其地多竹,大者径尺,故名。”又说:“篁岭村,离城八十五里,曹氏世居。”

篁岭是个曹氏聚居的古村落。它的开基祖是徽州曹氏第18世孙曹文侃。说起来还是个有趣的故事呢。

大明宣德年间的某个秋日,婺源上晓鳙曹文侃,赶着牛来到篁岭野山坡上翻土地种油菜。傍晚收工时,那牛赖着不肯走了,怎么打都不走。百计无施之下,曹文侃就对那牛说:“牲畜啊,你是看中了这地方吗?那好,咱们来打个赌,赌两个条件:一是我把你系[jì]在这里,再在你脚边放一把稻草,直到明天早上你都不许吃一根;二是我在附近烧一堆稻草,到明天早上还要有明火。如果这两个条件都能实现,我就把全家都搬到这里来。”曹文侃说完,就系了牛,烧了稻草,灰头土脸地回上晓鳙去了。

第二天早上,他来到篁岭一看,那牛果真没有吃一根稻草;那堆烧灰的稻

篇二:古堰画乡景区导游词

古堰画乡景区导游词

【旅游线路】入口(欢迎词)——导览图(景区概况)——王褆石雕像——石函——文昌阁——古樟群——贞节牌坊——水系分布图——通济古道——古民居——大坝——龙庙——竹林小径——文化长廊——游船——风情古街——双荫亭——香樟古埠——古堰画乡展览馆

游客朋友们,上午好!

“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呼!”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古堰画乡景区的全体员工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忱的欢迎。我是景区的导游,姓章,“立”“早”章,大家可以叫我小章。能为大家服务是我的荣幸,如有什么事需要我效劳的,或讲解中有不明白的地方,请尽管提出,我一定会尽力而为。衷心希望这次游览能给大家留下愉快而美好的印象!

【景区概况】

古堰画乡景区位于距丽水市区28公里的碧湖镇和大港头镇,荟萃了通济堰和瓯江风光两个高品位的五级旅游资源单体,是丽水地区为数不多的高品质文化型旅游景区,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和秀丽的水域风光。古堰画乡的“古堰”是指通济堰,也就是我们现在要游览景区的核心所在。它始建于公元505年(南朝萧梁天监四年),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古代五大水利灌溉工程之一,与都江堰、它山堰、郑国渠、灵渠齐名。詹南二司马、范成大、何澹等历史名人均对通济堰的建设有着重大的贡献。千余年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通济堰,孕育出古老而灿烂的处州农耕文化。“画乡”突出了文化特色和发展定位,2009年荣获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旅游强镇及浙江省委宣传部颁发的“浙江省文化产业建设示范基地”等称号,是中国著名美术写生基地和中国摄影之乡主要摄影创作基地。“古堰”和“画乡”两个区块之间是有着“华东漓江”之誉的瓯江。

下面请随我深入景区,解读“千年古堰”的历史文化,领略“美丽画乡”的旖旎风光,探寻景区拥有的“三个世界之最”和“十个千年文化”。

【王褆石雕像】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这尊石像,就是世界第一座水上立交桥的创建人北宋丽水知县王褆。他于政和初年(公元1111年),与县学助教丽水人叶秉心创造了石函引水工程,成功地实现了立体交叉排水,破解了通济堰主干渠被山涧来水侵犯而壅塞的难题,沿用至今。

【石函】

请看这座引水桥就是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水上立交桥,叫“石函”,是通济堰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石函下的两座桥墩将渠道隔成三洞,因此俗称‘三洞桥’。“函”就是“匣子”,“石函”就是用石板构筑成一个两端不封口的“匣子”。石函下面是通济堰的渠水,上面是从山上流下来的山坑水。因为山坑横贯渠道,每

逢大雨,山坑水挟带大量泥沙、卵石冲泻而下,淤塞渠道,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疏浚。北宋政和元年(1111),丽水知县王禔(扬州人)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采纳了县学助教(在县衙编制内吃俸禄的教书先生)叶秉心的建议,在渠道上建造了这座“石函”,使渠水、山水各行其道,互不相扰,避免了坑水的沙石堵塞堰渠。

在当时科技并不发达的情况下,这一千年石函开创了立体交叉排水系统之先河,是了不起的创造。而且桥上桥的设计,又解决了人畜通行问题,真可谓是巧夺天工。

【文昌阁】

坐落在村口的这个古建筑,叫文昌阁,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其形制与路亭非常相似,为重檐歇山顶亭榭式木结构建筑。在我国古代,民间有在交通要道和村口路旁筑亭的习俗,作为旅途休息和迎宾送客的礼仪场所。据当地族谱记载,在明清时期,堰头村文风昌盛,辉煌一时,有数十人取得功名,于清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建文昌阁,供奉掌管功名禄位的文昌帝君。

文昌阁的位置非常巧妙,可谓是一举三得。一是这里正好是村尾,起到关锁“地户”,拦截风水的作用;二是这里是官道必经之路,可供商贾旅人避雨小憩;三是与千年古樟、小桥流水辉映成趣,融为一体,形成和谐的自然风光。

【堰头村】

大家请看,我们左边墙上的板牌,就是眼前这个风光如画的堰头千年古村简介。堰头村因位于通济堰的源头(堰首)而得名,它的形成与通济堰有着密切的联系,因通济堰的建造,先民们因地制宜在此建村立业,渔耕劳作。古堰、古道、古民居、古樟形成了堰头村特有的古村落格局和风貌,每年到这里观光、写生、创作、采风的摄影家、画家、作家、艺术家就达数万人,是“丽水市文化名村”“浙江省特色旅游村”和“婚纱摄影创作基地”。上世纪80年代,上海电影制片厂还在这里拍摄《女大当婚》电影,展示了优美的乡村画卷。

请看,这是清代宣统元年重修文昌阁的石碑,石碑上方阴刻“重修文昌阁碑”六个篆书大字。碑文记述重修过程和捐助人名等。

【护堤古樟群】

走进堰头村,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郁郁葱葱、苍劲挺拔、遮天盖地的千年古樟群。这些古樟树共有十棵,每一棵的树龄都在1000年以上,数量如此之多,树龄如此之长的古樟群在国内都是罕见的。古樟树分布在主干渠两岸,树根深扎堰堤,牢牢地护卫着堰渠堤岸,也见证了古堰悠久的历史。

这些古樟树还被当地人视为风水树和树神。当地有个风俗,小孩出生后五行缺木,都会被抱到樟树前,举行一个朝拜仪式,认樟树为干娘,以保佑自己的小孩能平平安安长大,像樟树这样长命百岁。在丽水农村还流传这么一种说法:古

樟树下走一走,人能活到99,古樟树下摸一摸,人能活到100多。游客朋友们不妨一试!

【贞节牌坊】

请看,这是一座构建独特的贞节牌坊,上额有“旌表”二字匾,匾四周饰以龙纹。下额砖刻“节孝流芳”四字。堰头村是叶氏家族的聚居地,这里原来是叶家的宗祠,名为“追远堂”,当时规模很大,“文革”时被毁(现在的通济山庄就是在追远堂原址上建成的),只剩下祠堂门前这座牌坊。一般来说,贞节牌坊都是用来表彰封建社会妇女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的,但这个牌坊却例外。乾隆年间,叶氏家主叶成发,英年早逝,留下一堆儿女,当时他的妻子梁氏只有二十六岁,挑起家庭重担,勤勤恳恳培养子女考取功名。为了表彰梁氏的聪慧贤德,朝廷下旨,建此牌坊,鼓励天下父母悉心培养子女,成为栋梁之材。

【通济堰水系分布图】

竹枝状水利网是通济堰的一大特色。请看墙上的通济堰水系分布图,全面地展示了通济堰灌溉水网的全貌。此图是根据南宋绍兴八年丽水县丞(知县副手)赵学老的堰图碑拓本所绘制的。我们现在所在位置就是右上角松荫溪和龙泉溪汇合处,整个水利体系自通济堰大坝起,纵贯丽水市最大粮仓碧湖平原60平方公里的沃土。其中干渠长22.5公里;拥有支渠48条、毛渠321条、大概闸6座、小概闸72座,进行分流管理;各支渠又利用尾闸拦蓄余水,并挖凿湖塘蓄水以备旱时之需。形成了以引灌为主、储泄兼顾的竹枝状水利网,使碧湖平原旱涝保收。完善、合理的灌溉体系沿用至今,完全符合现代水利工程多级水利网分派布置,是古代水利灌溉体系的成功典范,在我国仅此一处。

【通济古道】

各位游客,景区内的“千年文化”不断在我们面前展示,就连我们脚下的这条卵石铺砌的道路也在诉说着它悠久的历史。这是一条千年古道,和通济堰渠相依相偎,称通济古道,是南宋时期南方各省的人上京城临安(今杭州)的必经之道。把官道建在通济堰渠边,真可谓是独具匠心,不但有护渠的重要功能,更兼有赏景的优越。人在秀水边走,一路风景一路歌,精神倍爽。

古道同时又是村中街道,村落的建筑沿古道、古渠而建,沿主干渠的埠头为村民漱洗提供了方便。古堰渠、古道、古民居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

【古民居】

村内至今还保留有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古民居建筑20多处,多数为清中晚期所建。建筑形式相同,风格统一,多为三合、四合式两层楼天井院落,门框外建砖雕门楼。

眼前这座古民居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占地552平方米,三合院式。中堂后壁悬挂“懋德勤学”古匾,是清朝道光年间,松阳县知县汤景和所题。意

思是“要达到懋德就要勤学,君子之学必好问。”显示了主人崇德尚礼,耕读求学的文化之风。

前方沿街的古民居大多是民国初年建筑。景区已经对这些古民居进行抢救性保护,对已破损的古民居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同时把老街上的架空线缆全部移入地下,使景区更加完美地展示古村落风貌。

大家请看这棵古樟树,树干中空能容数人,令人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同上天恩赐的“天然盘景”,既老态龙钟又生机勃勃,古樟依靠着树皮汲取养分延续生命。此树曾多次遭雷击火烧,几经死亡,又奇迹生还,可谓枯木蓬春,民间敬为“舍利树”。

村里古民居建筑多有四字门额,均是当年住户家境家风的体现,有三星拱照、光荣南极、玉叶流芳、景星庆瑞、佳气环居等。如“三星拱照”指福、禄、寿三星拱照之家。“光荣南极”的光荣就是荣耀、荣誉的意思,南极指的是南极仙翁,他掌管人丁兴旺。此屋是堰头村占地规模最大的古建筑,达1000多平方米,足可见得当年该户人家人丁兴旺。

请看,这座古民居建于清朝中期,是村中唯一的四周墙体均用砖砌的建筑,也是堰头村古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门楣刻有“南山映秀”四个字,这里的南山并非南面的山,是指陕西境内秦岭山脉的终南山,也就是“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有“天下第一福地”的美誉。此门额寓意“所居之地景色幽美,为祥瑞福地,堪比终南山”。门楼雕饰工艺十分精美,门楣上方有“暗八仙”雕饰,寓意吉祥如意;左边雕饰暗藏“招财进宝”之意;右边“琴棋书画”雕饰,凸显耕读风尚。

【通济堰大坝】

各位游客,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千年古坝,也是世界上第一座拱形大坝,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通济堰始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年间(505),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浙江省历史最悠久的大型水利工程。“通济堰”之名文献中最早见于北宋,北宋元祐八年(1093)栝州知州关景晖的《丽水县通济堰詹南二司马庙记》:“去县而西五十里,有堰曰‘通济’,障松阳、遂昌两溪之水,引入堰渠??”。

大家请看,前方的两位古人石雕像就是首建通济堰的詹、南两位司马。手指向堰坝方向的是向朝廷奏请堰坝的詹司马,旁边拿着图纸的是朝廷遣派来辅佐詹马司修堰的南司马。后人为了纪念这两位为民兴利的历史人物,在大坝北侧建造了詹、南二司马庙(俗称“龙庙”),可惜只知其姓,不知其名。

通济堰拱坝长275米,底宽25米,高2.5米。拱形拦水坝加长了坝体,减少了水流对堰坝单位宽度的冲击力,能更好地承受水的冲力,对现代人来说,这是个普通的常识,但对1500多年前的古代人来说,却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创造,比西班牙人建于16世纪的爱尔其拱坝和意大利人建于1612年的邦达尔拱坝还要早1000多年,在我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都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通济堰的修建。

南朝梁武帝天监初年(502—505),詹司马(司马是当时朝廷武官的官名)奉朝廷之命来处州。他在巡察武备之余考察了碧湖平原,见碧湖平原一马平川,土地肥沃,却因缺乏水利灌溉,粮食产量不高,而旁边的松荫溪溪水却擦肩而过。于是建议造堰拦截松阴溪之水,灌溉碧湖平原,奏请于朝庭。结果,他报告的工程项目,得到了朝廷的批准立项,并命其全面负责此事。不但如此,朝廷为了这一项目的顺利实施,又派遣南司马前来辅佐共同修建通济堰。南朝时,司马是军府中管军需的官员,并参与军事谋划,位高权重。他们奉命兴建通济堰水利设施,足见工程的重要。在宽阔的松阴溪上截流建坝,按当时的科技水平,并非易事。由于溪面宽阔,水势湍急,常遇暴雨水涨,几次筑坝都被冲垮。相传,正当两位司马和一班幕僚愁绪满怀地站立在松荫溪边叹息时,一位老人指着溪面说:“遇到神异之物从哪里游过去,哪里就是建坝的地方。”果然见一条白蛇潇潇洒洒地下水,忽忽悠悠地向对岸游去,身后留下一条弧形痕迹。白蛇启迪,两位司马恍然大悟:原来的坝址水流太急,且是直坝,经不起冲击。于是重新选择白蛇过溪处建坝,改平坝为拱型大坝,终于拦截成功。后来,人们把坝称为“白龙坝”。这个美丽的民间传说记载在通济堰明代碑文中。

这项工程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是十分艰巨的。坝基是用巨大的松木一横一竖两层相叠铺底,然后放置一个个水仓,也就是木框,经固定后,在水仓里塞满石头,最后在上层填实土砾。如此难度的过程,所需的人力财力可想而知。如果詹南二司马没有军人铁的决心和高度责任感,稍为懈怠和畏难,恐怕整个工程就另当别论了。

最初的大坝不是石砌而是木筱结构,松荫溪上游一发特大洪水,大坝就容易损毁,每年都需进行一次大修,费工费料。现在仍保留完好的石砌拱坝是南宋开禧元年(1205)重修的,当时任参知政事(副丞相)的何澹告老还乡,迁居丽水。他为了使大坝千秋永固,便于返乡当年奏请朝廷,调兵三千,对大坝进行大修。重修的大坝用大松木作为坝基,松木在水中是永远不会腐烂的,是名副其实的“千年不烂水底松”。当时,人类还没发明混凝土,为使石坝增强整体性,就沿江筑起36座炼铁炉,将炼成的铁水铸到石坝缝内。铁水灌缝和松木填基两项特创的筑坝技术,是大坝千年永固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坝的选址非常合理,在整个碧湖平原最高之处(堰头村海拔73米),可使渠水由高向低自流灌溉整个平原。旁边即是通济闸,打开闸门松荫溪水从这里流入主干渠。流向碧湖平原灌溉每一亩良田,使碧湖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粮仓。同时大坝在松荫溪汇入瓯江干流的上方500米处,两溪汇合处的水流必定产生旋转,部分水流冲向拦水坝,可抵消松荫溪大水对大坝的冲力。这是通济堰拦水坝千年永固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大坝还有科学的排沙功能,北端设有过船闸、排沙闸,与拱形坝共同作用,形成螺旋流,能排去淤沙,使大坝上方,至今仍是清水

篇三:世外桃源导游词

世外桃源导游词女士们、先生们:

欢迎大家光临世外桃源!我是世外桃源民俗旅游区的导游,姓**,大家叫我*导好了。我

衷心希望,在我的导游下,世外桃源能给您留下难忘印象,带给您一份美好的回忆。借此机

会,我讲一下世外桃源民俗旅游区的概况。昭君故里顾名思义,与历史人物王昭君有关了。大家知道,西汉后期,汉元帝选天下美

女,王昭君被选入后宫。年仅十七岁的昭君姑娘乘坐龙凤船泣别家乡亲人,途经南津关时,

曾在此泊岸停留。她与西施、貂蝉和杨贵妃一起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为了民族团结,

王昭君自愿请求出塞和亲,使汉朝与匈奴之间六十年没有发生过战争。所以,周恩来总理生

前称赞昭君是“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最有贡献的人物。”大家往前看,这就是望江亭。公元前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春正月,王昭君出塞前.曾回

故乡省亲。回京城那天,她乘雕花龙舟顺江而下。乡亲们仰慕昭君,在此筑亭而望之,继送

一程。

接下来,我们去参观枇杷石。来到时枇杷石前,屹立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块巨大的孤石,

孤石上长着一棵枝叶繁茂的枇杷树。为什么叫做枇杷石呢?大家可想而知了。相传王昭君乘

坐雕花龙舟行至南津关时,不住地转圈,江水诚意挽留。她为答谢峡江孕育之恩,摘下头上珍珠

掷入岸边,顿时丝丝作响,形成一颗颗枇杷。冬去春来,枇杷果在巨石上长成一株枇杷树,

后人定名“枇杷石”。

与枇杷石近在咫尺的便是思乡桥。王昭君出塞和亲,乘雕花龙舟顺江行驶,在即将出西

陵峡的时刻,见成千上万的父老乡亲相送,于是弃舟上岸,在桥头行大礼,虔求父老乡亲们

止步,依依难舍故里。思乡桥因此而得名。大家思念的昭君姑娘在哪里呢?婷婷玉立的昭君姑娘现在正坐在昭君池中弹琵琶,欢迎

大家的到来。昭君池因产桃花鱼而得名。桃花鱼是低等级无脊椎动物,距今约有15亿年的生

存历史。相传当年王昭君告别父老乡亲,沿着桃花缤纷的峡江而下,思念故里之情难以抑制,

两眼泪如雨下,两岸桃花纷纷落下。泪珠滴在水里,桃花飘在水上,顿时化作桃花鱼,簇拥

花船,欢送昭君出塞。“花开池鱼生,鱼戏花影乱。花下捕鱼人,莫作桃花看。”便是其真实

写照。

各位游客,想看看当年王昭君乘坐龙凤船泊岸停留的地方吗?前面就是昭君渡了。昭君

渡就是当时王昭君乘坐的龙凤船在此停留的地方,其题词是湖北省前任首位宣传部长王尔重

先生的墨宝。大家可以在此留影,以作纪念。 在参观下一个景点之前,我想让大家了解一下宜昌的民俗风情。大家知道,伙计通常是

店铺里帮工的称谓,但在宜昌伙计一般是不能随便喊叫的,只有夫妻间才能彼此叫唤。大家

想不想听一首伙计歌呢?我唱的时候请各位配合一下。 现在我们来到了清枫摇曳前。在一堆乱树丛中,我们看到的是三峡地区特有的树种,叫三峡清枫。这里有一个优美的传说。王昭君为了民族团结,

远嫁匈奴,使汉匈之间和睦相处,惠及子孙。据传,她到匈奴后,曾托人带回树种,播洒峡

江,以表思念和安宁之意,后人改名为三峡清枫。“琵琶一曲千戈靖,论到这功是美人。”就

是清代诗人郭润玉对王昭君的高度评价。 接下来,大家即将进入的就是三花园了。首先,是桃花园,园内现有观赏桃品种50余个,

共8000多株桃树。其中最著名的当数五宝桃、日月桃、绯桃、人面桃和碧桃,人称“桃花五

仙子”。每当“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的时节,株株桃树吐蕾放花,光彩夺目。“去年今

日此门中,人面桃花别样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照笑春风”。唐代诗人崔护的这首诗,

正是桃花园的真实写照。

樱花园因盛产樱花而著名。樱花是世界著名的花木,我国是樱花主要原产地之一。早在

秦汉时期,樱花栽培已应用于宫苑之中,唐朝已普遍出现在私家庭院。世外桃源樱花园品种

繁多、共有十余种,系日本友人赠送。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樱花盛开如玉树琼花,堆云叠

雾,甚是壮观,象征着中日友谊流传千古。紫薇园因盛产紫薇而闻名。紫薇树姿优美,树干光滑洁净,花色艳丽,开花时正当夏秋

少花季节,花期极长,由6月可开至9 月,故有“百日红”之称,又有“盛夏绿遮眼,此花

红满堂”的赞语,是观花、观干、观根的盆景良。材宋代诗人杨万里诗赞颂:“似痴如醉丽还

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 同时,紫薇还具有药物作用,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论述,其皮、木、花有活血通经、止痛、消肿、解毒作用。种子可

制农药,有驱杀害虫的功效,可谓浑身是宝。 离开三花园,我们将去土家民俗风情区体验一下独特的土家风情。这里设有堂客屋,幺

丫子房,大爷尕坊。在堂客屋里,你可以品尝到地道、醇正的土家茶,听一曲悠扬的山歌,

享一次真正的清福;在幺丫子房里,你可以欣赏到土家小妹精致的手工,有兴趣的话更可以

亲身一试,当一回真正的女人;在大爷尕坊里,摆放着许多土家人日常生活劳作的工具,你

可以学着土家大哥的样子操作这些工作,做一个真正的男人。 堂客屋是土家族人把结了婚的女子叫“堂客”,叫自己的老婆前面不加姓,直接叫“堂客”,

叫别人的老婆前面要加姓,不是夫家的姓,是娘家的姓,如“张堂客”、“李堂客”等。假如

不晓得娘家的姓,就把她老公的名字作定语:“喂,王三麻子的堂客”等。从“堂客”这个称呼来看,土家族的老婆们与其它地方的老婆们比起来,家庭地位要高

一些。“堂客”是“堂屋里的客”的意思,而土家族堂屋是供祖先牌位的、最神圣的地方,也

是家里议事做决定的地方,最要紧的去处,这就证明夫家不把娶进来的老婆当外人,直接就

请到堂屋来。因为毕竟是外姓,不共祖先,于是给了一个“客”的称号,叫“堂客”,可见夫

家给的待遇和地位还是蛮高的。一般来说,“女主内,男主外”,土家人也不例外。土家堂客们待人的真诚与热情,极富

乡土人情味。若是听得家人一声高喊:外面客来哒!这时,无论来的客人是亲是疏,是远是

近,土家堂客都会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计,笑脸相迎:“您儿是稀客、稀客。”接下来就少不了

装烟、泡茶、做饭三步曲。一般来说,是呼叶子烟,喝烤罐茶,吃坨坨腊肉。呼叶子烟:客人进屋后径直走到火垅坐下,主人将事先准备好的柴火堆放在一起,用吹

火筒一吹,火就噼噼啪啪地燃了起来。火的上面吊着一只黑不溜秋的炊壶烧水。主人从炊壶

里倒点水在洗脸盆将手搓洗,又在自己穿的衣服上面蹭几下,就进屋拿烟去了。主人往往会

同时拿出两种烟,纸包烟和叶子烟。叶子烟又分几类,有的切成烟丝状,有的仅仅是晾干而

已,也有讲究的,在卷好的叶子烟外面再包上一层写字用的白纸,看起来跟购买的纸烟相差

无几。

但乡下人似乎更乐意呼叶子烟,切成烟丝的就用烟具装着呼,有的烟具的杆儿足有两尺

多长,呼烟的人连腰都不用弯,直接在火垅里点上火。也有的烟杆很短,跟贺龙将军用的那

种差不多,点火时便用火钳帮忙。还有的干脆不用烟具,卷好烟叶之后用手指夹着一边呼一

边转动。在吧嗒吧嗒的呼烟声中,人们一边吞云吐雾,一边聊着家长里短,怡然自得赛过神

仙。

喝烤罐茶:呼烟的时候,火垅的柴火早已燃得很旺,炊壶里的水发出“咝咝”的声响。

主人将一尖嘴细颈加肚的茶罐洗净后烤在火边。又进屋抓出茶叶,放在茶罐里烤,每隔一小

会儿就抖动一次茶罐,茶叶烤酥了,水也烧开了。主人将茶罐安顿稳妥,扳动炊壶,一股清

澈的开水呈抛物线直入罐中,最后不忘盖上罐盖。等待烤罐茶出汁的功夫,主人取来茶杯,先用开水涮几遍,本来已经很干净了,主人偏

偏还要用黑乎乎的洗脸毛巾将茶杯里里外外反反复复抹几遍,然后摆放整齐。开始倒茶了,

第一道茶每只杯里只倒一点,第二道再给每只杯里添加等量的茶水,倒茶完毕,便按客人坐

的顺序挨个递到他们手中,大家品得有滋有味篇二:世外桃源讲解词 世外桃源讲解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世外桃源,我是今天的导游小羽,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望

各位乘兴而归!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这是大家所熟悉的魏晋著名文人陶渊明所写的的《桃花源记》千 百年来,文中那远离城

市喧嚣的世外桃源之美令无数人为之向往,而今天啊,在咱们山水甲天下的广西桂林阳朔县

也有一个桃花盛开,美如仙境的世外桃源,世外桃源景区是根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设计的

国家首批4a级景区之一的景点,这个景点没有围墙,与附近的山水,田园,村落融为一体,

现在大家可以跟我一起走进这诗中的世界,寻找梦中的家园。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湖叫做燕子湖,因湖的形状像一只展翅欲飞的燕子而得

名,您看,这两岸是桃红柳绿芳草萋萋,湖面是清波荡漾,鱼儿清晰可见远处的乡村和田野

相映成趣,三三两两的村妇正在河边洗衣服,而江面上还有捕鱼的老翁叼着烟斗,悠闲地坐

在竹筏上,怡然自得,好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随着游船的缓缓前行,大家是否感觉水

道变得狭窄,前方神秘幽暗,好似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了呢,但是啊当您随着我们的小船行至

岩洞出口的时候,哇塞!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大家快看,眼前是一片盛开的桃花,与其他桃

花不一样的是,这里的桃花一年四季都占据枝头,所以您来或不来,桃花都在这里不凋不谢,

借这桃花,小羽祝各位一年四季人面桃花喜气洋洋! 朋友们,如果过去的阳朔依靠的是自然景观来吸引人,那么今天 的阳朔则融入了人文景观来留住人,而世外桃源就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之地,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极具人文风情的水乡侗寨,在侗族啊可以说是无溪不架桥,无路不柱亭,

无村不建寨,无寨不起楼,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充分的少数名族风情,古色古香的侗寨里,还

有一座,神秘的庄园,它就是为了纪念古代著名文人陶渊明所修建的渊明山庄,山庄融合了

苏州园林和桂北名居的建筑风格您可以走进我们园中的吴柳堂,聆听先生的自述传记,更多

的美景啊还等着您亲自的一探究竟。好了各位朋友,夕阳西下我们的行程就要结束了,世外桃源的美,远远不止于此,它处

处皆奇景,一年四季都有风情,您春来时它烟波浩渺,夏来时荷花满湖,秋来时田野金黄,

冬来时桃花依旧,如果您想再一次感受这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意境,就请您常来我们

美丽的世外桃源!篇三:桃花源导游词 桃花源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桃花源旅游观光! 因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使桃花源名扬天下。千百年来,桃花源以其幽

静秀美的独特风貌,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她以红树、青山、斜阳古道闻名。传说武

陵渔郎所逢桃花林,正是这片林子。现在登上的这座桥,叫“穷林桥”,以《桃花源记》“欲穷其林”而命名。传说当年武陵

渔郎沿溪而行,置身于一片桃花林中,十分惊讶。历经沧海桑田,桃花溪虽已经没有当年那

么宽和广,但“桃花依旧笑春风”。前面这座精美的建筑物就是菊圃,它建于明万历年间,原来是渊明祠,因为陶渊明爱菊,

于是改名为菊圃,门口有副对联:“却怪武陵渔,自洞口归来,把今古游人忙煞;欲寻彭泽令,

问田园安在,惟桃花流水依然。”这是说当年武陵渔人,从世外桃源出来以后,把人间仙境透

露出去,引来了古往今来的游人想找陶渊明先生问良田美景究竟在哪里,只有桃花流水千古

不变。走进菊圃大门,正中是一块石刻,后面是《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栋古朴典雅的建筑,就是渊明祠了。

正门廊柱上,挂着一副概括了陶公秉性的楹联:“心爱菊,睥睨荣华,难为斗米折腰,辞

去彭泽县令;性嗜酒,不汲富贵,甘愿南山种豆,归来五柳先生。”这幅对联写出了陶渊明心

爱菊花,厌恶荣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去彭泽县令;他特别喜欢喝酒,从不追求富贵,

心甘情愿归隐田园,种豆南山,好个五柳先生啊!在渊明祠正中,供有汉白玉雕刻的渊明像,

右边是他自传体铭文《五柳先生传》。这30多幅画,以历代名家所写陶渊明为依据,介绍陶

渊明这个伟大诗人61个春秋的人生旅途,他五次出仕为官,五次归隐田园,不为五斗米折腰,

41岁辞去彭泽县令后,乐道清贫,安居田园,终老一生。这里是方竹亭,方竹亭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即公元1595年,为八方三门四窗砖石结构。

亭子旁边的方竹是桃花源珍品之一,亭子也因此而得名。1995年,江泽民主席游览到这里,

抚摸方竹后,连声说:“还真是方的呢!” 踏着古朴的石板小径,我们已经来到了“秦人古洞”,现在尽收眼底的这些房屋,古香古

色,都是村民的住宅,他们世世代代在这块乐土里,繁衍生息。有趣的是,这里许多人家都

姓秦,大概是为“避秦时乱”,就以朝代为姓吧。他们非常好客,“每逢客至,必设酒杀鸡作

食”,并“咸来问讯”。

沿齐整而古朴的石级下行,首先到达秦人居。秦人居为秦代建筑样式,古窗幽壁,雕梁

画栋,飞檐斗角,室内陈设极富先秦风味,室外田园桑竹,古意苍茫。走出秦人居,便是竹

廊。竹廊全用竹子精工做成,廊亭相连,结构精巧,造型奇特。远看象蛇行龙腾,气势非凡,

古意野趣,淋漓尽致。廊内高挂诗词对联,两旁栽植各类花竹。一览可饱平生之眼福,一行

意越千年之沧桑。

不知不觉,来到了公议堂,这公议堂是回廊穿斗式木构古典建筑,传为秦人所建,内有

院坪、戏台和鱼池。公议堂是秦人议事之处,凡祭祀、婚丧、营造等大事,均在此处理。 走

出公议堂,又踏进了奉先祠的门槛。奉先祠传为秦人奉祀祖先的祠堂,后经过多次重修。每

逢佳节盛会,婚丧嫁娶,秦人均在此祭祀祖先。好了,我的讲解就到这儿了,不足之处还请各

位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篇四:阳朔桂林导游词 阳朔桂林见习导游词 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参加由天下行国际旅行社旅游体验吧组织的桂林阳朔3日汽车团。

首先由我介绍一下的车上最重要一位人员,就是我们的司机,xx师傅,我们这3天里在用车

走行程的安全,都是由师傅照顾我们的安全,那么要用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接下来作一下

自我介绍,我的全名是xxx,大家可以喊我x导。再接下来的3天里,就由我带领大家在桂

林阳朔一起玩,一起疯,请大家记一下我的手机号码,遇到问题的时候,我可能比警察叔叔

赶来的速度还有快哦,我的手机号是xxxxxxxxxxx。 现在我要和大家说下3个要求:第一点:请大家在车上吃的水果皮和垃圾,放进我座位背后的塑料袋里面,因为3天里

我们都在用这辆车,大家都是大学生了,也不想在车上闻到异味,所以请大家注意一下公共

卫生。

第二点:希望大家在之后的行程中,遵守时间集合或上车,如果有什么急事,请提前打

电话给我,没有电话通知的情况下,我只会等候15分钟哦,还有就是大家记得我们的车牌号

码xxxxx,什么颜色。如果在找我不到的情况下,就找我们的车。 第三点:就是我今天带领大家开开心心的到阳朔去玩,也希望开开心心的带领大家安安

全全的回到学校,所以希望大家在行程中或自由活动的时间,多注意人生安全问题,也要多

堤防小偷,如果有什么意外,要记得及时通知我哦。 接下来我简单说一下行程:第一天: 江钻石水道。

漓江,是中国锦绣河山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桂林风光的精华,以秀丽的山水著称于世,

早已闻名中外。它发源于“华南第一峰”---兴安县的猫儿山,流过桂林、阳朔汇入西江。从

桂林到阳朔约83公里的水程,称漓江。到了漓江后,我们从磨盘山码头上船,船下是碧绿的漓江,向上望是高山,云雾缭绕如

仙境般美丽。江水静得象一面镜子,绿得象一块碧玉,船在江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

迹。请大家往我左手看,这座巨大的山就象舞台上的帷幕,只要一掀开,漓江的风光就开始

了;所以,这座山名“帷幕山”。现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扬堤风光”,一片村庄,一片石

子地,还有那长年碧绿的凤尾竹,一阵风拂过,有的凤尾竹似优雅的舞者,在江边手舞足蹈;

有的似少女的裙裾,随风摇曳,婀娜多姿,是漓江的重要风景。船继续前行,出现在眼前的景象好似九匹马在山上奔跑,一匹匹体格健壮、肌肉丰满;

有如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所以称为“九马画山”。曾经,有一位诗人用一首诗赞

美过这奇妙景致“自古山如画,而今画如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过了一阵云雾,熟

悉的一幕出现在了眼前,山上色彩斑斓的石纹,象一匹匹黄色的布倒映在水中,此处正好领

略了“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的意境,原来,这就是有名的“黄布风光”,也是

2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案。漓江的每一处景致,都是一幅典型的中国水墨画。希望你有机会再来细细游赏! 下午

16点左右我们驱车返回酒店,大家可以洗澡休息补充睡眠为晚上去西街的酒吧街 做好体力准备。 第二天:

我们的游览线路为:银子岩——月亮山——十里画廊——遇龙河—桂林市区 08:30早

餐 餐后乘车前往本行程最后一个景点【银子岩】 银子岩溶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贯穿十二座山峰,属层楼式溶洞,洞内汇集了不同地

质年代发育生长的钟乳石,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宛如夜空的银河倾斜而下,闪烁出像银子、

似钻石的光芒,所以称为“银子岩”。 月亮山是阳朔境内的奇景,它在高田乡凤楼村边,高达380多米。因为山顶是有一个贯

穿的大洞,好像一轮皓月,高而明亮,所以人们叫它明月峰,俗称月亮山。 十里画廊位于谷城 南河龙滩东沟大峡谷,北起龙滩村,南至万兴村,全长28华里。峡

谷蜿蜒曲折,时宽时窄,但谷地平坦。深谷像一条充满诱惑的画廊向前逶迤延伸。东沟大峡

谷,山势陡峭,峡谷幽深,奇峰异石突起,秀林修竹满涧。明清时代民居、石墓碑、石岩洞、

古山寨、五龙山天池宫、云霄洞,十里画廊内可谓步步有景,处处如画。 遇龙河位于桂林市的一条河,是指白沙世外桃源至大榕树工农桥段,长约16公里,宽

38—61米,深0.5—2米,常年水质清澈,水流缓缓。遇龙河两岸山峰清秀迤逦,连绵起伏,

形态万千,江岸绿草如茵,翠竹葱郁,树木繁荫。遇龙河的水如同绿色的翡翠,清澈透亮,

鱼儿闲游,水筏飘摇,一一可见。微风拂过水面,泛起阵阵涟漪,如同小提琴奏出的音符,

清新悠扬。

下午启程到桂林市区,晚餐自理.晚上可自行逛市区,感受国际旅游名城风情夜景!第三天:

我们的游览线路为:外观象鼻山——虞山公园——大圩古镇——七星公园——肇庆

八点起床早餐后八点半游乘车前往桂林象鼻山门口,外观小学就认识的桂林市徽【象鼻山】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叫仪山、沉水山,简称象山,位于广西区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

流处,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虞山公园位于广西省桂林市市区北部的北极广场和虞山桥附近,因其内有虞山而得名,

又因其在市区北部所以是桂林山水游览的开山地,也是桂林历史的渊源地。 广西古代“四大圩镇”之一。古镇始建于公元200年。古老的大圩老街顺着漓江绵延2


乡村的美景导游词》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2077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