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其他范文 > 导游词 > 南充万卷楼旅游指南导游词

南充万卷楼旅游指南导游词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14 07:33:20 | 移动端:南充万卷楼旅游指南导游词

篇一:万卷楼导游词

各位评委老师: 我抽到的是川东旅游片区,我选择讲解的景点是西山万卷楼,请问我可以开

始了吗?(1312,894)

各位游客朋友: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西山万卷楼。万卷楼位于南充市顺庆区西山风

景区,建筑面积约2400平米,为国家4a级景区,三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永久会址。在接

下来的游览中希望大家注意安全,跟随团队活动,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注意爱护景区环

境。另外大家记好我的手机号码和旅游车牌号。 今天我们的旅游线路是:从正门进入,依次游览天梯—读书楼—南北廊轩—纪念堂等景

点,大概需要2个小时,中午11点请大家在景区门口集合。现在大家跟我来~万卷楼始建于三国蜀汉建兴年间,它倚岩而建,为三重檐式木石结构,到了唐代又在楼

前建造了甘露寺,形成汉唐风格建筑群。“文革”期间遭到严重毁坏,我们现在看见的万卷楼

呢,是1990年由南充政府恢复重建的。大家知道万卷楼与谁有关么?对了,就是西晋著名史

学家陈寿,这里是他青少年时代读书治学的地方,史学巨作《三国志》也是在这里编纂而成

的,因此万卷楼有“三国文化之源”的美誉。 那陈寿坚韧不屈、守正不阿又怎么体现呢?就让我为大家细细道来,陈寿入仕,开始于

蜀汉朝廷。宦官专政时,因为拒绝与宦官同流合污,被贬黜返乡。后来,以晋代魏称帝的司

马炎征兆陈寿为官,之后陈寿便受命撰写《诸葛亮集》,诸葛亮是司马炎祖父司马懿的老对头,

他们一直斗智斗勇,“空城计”就是其中的经典故事,那么,陈寿写书时当然会遇到许多难以

处理的问题,但他秉承持史有据,公正严谨的作风,历时六年,艰辛成书,书中既写出了诸

葛亮的智慧,又写出了司马懿的高明。连晋武帝司马炎也大加赞赏。人在屋檐下,能够不曲

节,我们不能不对陈寿的骨气举拇指了。陈寿勤奋撰史,以司马迁为楷模,“不虚美,不隐恶”,

守正不阿,对自己的父亲也不例外,陈寿的父亲是马谡的参军,在马谡失街亭被斩后也受到

髡刑的处罚,就是剃去头发,这在当时是种极具污辱性的处罚,但是父亲的个人遭遇并没有

影响陈寿撰史的公正性,在《三国志》中,他对受牵连被处罚的老父只字未提,对惩罚父亲

的诸葛亮却大加颂扬。不愧为被誉为“良史”,确实公正严明。 大家再仔细端详一下这尊雕像,在这张棱角分明的脸上是不是感受到了刚毅、正直的精

神呢?

了解了陈寿的精神,接下来,就让我们追随着他的步伐,走向通往三国的大道——南北

廊轩吧!

谢谢评委老师,我的讲解完毕。请老师提问。篇二:南充万卷楼 南充万卷楼

历史渊源

万卷楼为西晋著名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青少年时代读书治学的地方,位于四川省

南充市西山风四川万卷楼景区。万卷楼始建于三国蜀汉建兴年间(公元222-237年)。据

古书记载:南充城西有果山,此处有万卷楼。它倚岩而建,为三重檐式木石结构楼阁,飞檐

斗拱,气势雄伟。至唐代又在楼前建甘露寺,形成建筑群。四周古木葱郁,翠竹蔽天,甘泉

流淙,构成一幅优美动人的山水画卷。因年久失修,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毁坏。 建筑风格

现存的万卷楼于1990年由政府拨款400万元恢复重建成,它由陈寿读书楼、陈寿纪念馆、

藏书楼组成,倚山而立,气势恢宏,流光溢彩,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

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新笔题写的长4.7米、高1.8米的“万卷楼”金字巨匾熠熠生

辉。耸立在万卷楼庭院中央的高5米、重1吨的陈寿青铜塑像形态逼真,手抱竹筒,神韵飞

扬。纪念堂中陈列的《三国志》以及大量的文字、图画、表格、照片、实物等资料,详细地

介绍了陈寿坎坷经历、著书史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四壁彩绘的十六幅以《三国志》史实为

容的三国壁画,堪称国内一绝。南北廊轩中以《三国演义》故事为内容的仿汉代拓片型的线

刻壁画,以及各地书法名家为万卷楼创作的书画楹联,令游客赞不绝口,身临其境。后世影响

莆田万卷楼

万卷楼,又叫藏书楼,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溪白村白杜自然村。据史料记

载:总计藏书约在五万卷以上,故有白杜万卷藏书楼之称誉。由宋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

秘书郎、著名藏书家方峻在祖遗藏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了皇 右间,经过方峻兄弟和子

孙几代人的努力,特别是方峻四子、进士方子容的不懈搜集和整理,白杜万卷楼已有了相当

大的规模,以藏书之多,精品之富,名列莆田藏书家之最,史称白杜方氏万卷藏书楼。据考,

方峻曾孙文略于崇宁五年(1106年)擢进士,因不附宰相王满甫与金人订《海上之盟》的主

张,被贬知芹州,他素爱藏书,扩充祖上藏书到了一千二百(竹箱),辑有万卷楼书目一卷。

其从弟方翥,辞官归里,闭门十八年尽读藏书,与理学家林光朝砥砺理学授徒,颇负盛名。

《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和《中国名人大词典》等书分别载有其事迹。 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在著书立说时,曾多次亲临白杜方氏藏书楼求书拜读考证,写下了

不朽的历史巨著《通史》。期间,在交往读书中,他与进士方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至交

好友。至今莆田民间还流传着关于郑樵到白杜方氏万卷楼借阅藏书的传说故事。 除藏书之外,白杜万卷楼还收藏了大量的金石拓片与名人字画。其中有北宋著名书画家

苏东坡题写的遗墨多达四百余幅,还有大批历史各种碑刻、铜器与名贵瓷器,可谓名副其实

的文化宝藏之所。

天下事物散久必聚久,聚久必散。白杜万卷楼虽得方氏数十代人倾心相守,然随着方氏

家族官运的衰败,到了南宋绍兴至干道间,白杜万卷楼屡遭劫难,楼舍损毁,藏书及名画古

董流散族人间,令人痛心不已。经历了八百多年的苍桑岁月,白杜万卷楼早已荡然无存,而

立石于宋绍兴八年(1138年),由邑人进士方略撰文、恩赐进士方昭书并题额的著名《祥应

庙记碑》等碑碣刻,成为白杜历史藏书尚存文物的见证。位 置:四川-南充

门 票:5元/人

地 址:南充市西山风景区电 话:(028)86080917

特 色:碧瓦红柱,庄严古朴 转载时请标注来源: /sc/sc_cd/sc_sh.htm 抚仙湖位于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60多公里。湖面积212平方公里,仅次于

滇池和洱海,为我省第三大湖。最深处为155米,是我省第一深水湖泊。除东北长白山火山

口湖──天池外,抚仙湖又是我国已知的第二深水湖泊。唐樊绰所写《蛮书》,称抚仙湖为大

池。

《澄江府志》说:“量水川即唐书梁水县(今澄江、江川一带),大池,抚仙湖也。”后称

罗伽湖,据《明史·地理志》记载:澄江府“北有罗藏山(现名梁王山),南有抚仙湖,一名

罗伽湖”。得此名可能和宋、元时南诏、大理段氏在澄江设罗伽部有关。 抚仙湖名与一个神话故事有关:相传玉皇大帝派了天上的石、肖二仙到人间巡查,来到

滇中,只见一池碧水,波光粼粼,两仙人被湖光山色所迷,忘了回返,变为两块并肩搭手的

巨石,永远站立湖边。过去湖东南方有两石并肩搭手倚立,据说就是石、肖二仙,在湖上驾

舟遥望,还能若隐若现地看到两仙人在观赏,为留其迹,故名抚仙湖。沿湖山川秀丽,胜景很多。西面的尖山平地拔起,状如玉笋,雄伟峻峭,被称为“玉笋

擎天”;东部有温泉,当地叫热水塘,泉口甚多,从山脚一直延伸到湖底,涌水量大,水温一

般在40℃左右,水质含硫,是沐浴、疗养的理想之地;东北面的回龙山如大象长鼻,故称

象鼻岭;南面山间的海门河,仅长一公里多,隔山连江川的星云湖,河中段有一堵伸到水面

的赭色石壁,称“界鱼石”,其旁还有一块石碑,有诗说明星云湖栖息之大头鱼,抚仙湖生长

的抗浪鱼,以石为界,不相往来。古往今来,“界鱼石”曾吸引过无数游人,现已辟为公园,供人们游览。离“界鱼石”西

侧100多米处,还有一座始建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的海门桥,无桅杆的木船可从

桥下过往于星云湖、抚仙湖间,桥身精雕细刻,美观大方。 湖中西南面,原有两个小岛,名大孤山和小孤山。明代曾建一座“饮虹桥”把两岛连接

起来,明末一夕风雨把桥和小孤山荡尽。现存大孤山,岛成椭圆形,似如鸡蛋,面积约半平

方公里。上有岩洞,还有山峰,比湖面高40多米,面水一侧多断岩,沿岛湖水深奥莫测。岛

中央旧有千岁松柏,为宋时大理国段氏所遗,但早已焚毁。明时很多名人、学士以岛为乐园,

捐助钱银,兴建殿阁,逐渐出现了飞檐细雕的建筑群。至崇祯年间,岛上已具规模,计有殿

八、阁五、亭三、堂一、庵一,还有一座铜塔,塔基广五尺,共13层,塔上有佛像、铃铎、

扁额、对联,备极奇巧。孤山岛为当时澄江胜景。清朝江川令彭贤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在《重修孤山寺记》中这样写道:“孤山向

为迤东胜景,辟草攀萝,遂跻其巅,妈由烂柯石,探南无洞,登弄珠岩,俯鱼乐国,众山献

翠,两海环碧,颇如吾楚潇湘洞庭。”蜀人杨慎也曾到孤山饱览风光,留下了一些诗篇。当时

游人、隐士所留大量诗词、碑记说明:孤山不仅是“巍然形胜冠南州”,而且是“迁人骚客停

留者不可胜纪”的地方。

但清朝初年,战火四起社会动乱,孤山的古建筑遭到了毁坏。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

年)虽有澄江知府王贞宇重建孤山,也只修了座孤山寺,已不及当年之宏伟。到民国党时期,

只留下一座破庙了。

如今,孤山已经获得新生,并呈现着一派生机。抚仙湖是个高原断陷湖泊,湖面海拔1720

米,三面环山,一面接着澄江坝子。湖面北部宽阔而深,南部狭小而浅,中部细长,似如葫

芦。湖底不平,到处是岩石暗礁,起伏很大。湖水主要来自雨水聚积,并南受上游星云湖注

入,北有澄江梁王河、东大河、西大河及西龙潭、热水塘的泉水流入,东面的海口河是唯一

的出水口,汇南盘江,归南海。抚仙湖属淡水湖泊。湖水呈蓝绿色,含磷量高,透明度一般4至5米,有的可达7至8

米。因此,抚仙湖的湖水清澈而透明。明末徐霞客在他的滇游日记中写道:“滇山唯多土,故

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唯抚仙湖最清。”徐霞客得出抚仙湖最清的结论是有科学道理的。

因为汇入抚仙湖的水,首先流入星云湖进行了沉淀,再经过一公里长的海门河入抚仙湖,水

就很清了。而抚仙湖本身所接纳之河流,源头都在沿湖一带山脉,长度都没有超过10公里,

又多属泉水,也无浑浊之泥沙。比如,西大河水源主要是西龙潭泉水,这股泉水每天以5万

多立方米的水量涌出,流程也只4公里左右,还有如热水塘的泉水就在湖边,有的就出在湖

底。其他河流,洪水季节虽带一点泥水,但雨过即停,且湖水深,沉底之泥沙,任凭风浪再大,也难翻起浊水来,这

就是抚仙湖水清的原因。由于湖周围自然环境没有受到大的破坏,至今,抚仙湖仍然是云南

省未受到污染的湖泊。诗人们形容为“琉璃万顷”,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它是云贵高原上一

颗晶莹的明珠。波涛翻动时,白浪如朵朵睡莲竞相开放,又似串串银链滚动;无波时如明镜

般一片澄清碧绿。远出近水,洲岛错落,使人心旷神怡,爽快清新。抚仙湖因湖水深,风浪

大,湖中的挺水植物和浮游植物不易生长,浮游生物以及底栖生物如螺蛳、蚌、虾也很少,

只在沿湖浅水一带才有生长。这种多风的水域环境,使湖内主产抗浪鱼,也是抚仙湖的特产。抚仙湖的水利资源相当丰富,蓄水量达185亿立方米,等于我省第一大湖滇池和第二大

湖洱海总蓄水量的四倍。引湖水能灌溉沿岸良田,又有航运之便。更主要的是,出水口的海

口河落差很大,河长仅15.25公里,落差达385米,经勘察可分六级建成梯级站。现在澄江

和华宁两县人民已建成两级,其中有一级还与昆明电力并网,源源不断的电流,输往城镇和

农村,为滇中工农业提供了动力。抚仙湖流域面积达1084平方公里,流域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产稻、麦、蚕豆、烤

烟和油菜,是有名的滇中谷仓,又是闻名全国的云烟之乡。抚仙湖的水温,冬夏变化不大,

水质又好,是极好的游泳之地。特别是北部沿澄江坝子一带,近岸200米左右,水深仅在1

至3米,湖水亮晶晶,清盈盈,湖底全铺细沙伸延至湖岸数米,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来

游泳。自昆明滇池出现污染后,有的群众,甚至专业游泳队伍也常 丽江古城 (世界遗产,人文丽江)

各位朋友,欢迎来到“中国的威尼斯”—丽江古城。丽江古城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子的中部,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

万人,其中纳西族超过16900人。因为周围青山环绕,城中碧水滢滢,宛如一方碧玉大砚而

取名为“大研镇”。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以四周个的高山为天然屏

障。据说这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墙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木氏土司

因忌讳而不设城墙。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罕见的保

存最为完整、最具纳西族风格的古代城镇。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依西芝”,意思为金沙江

江湾中的集镇,又叫“巩本芝”,意思为仓库集镇,由此可以知道它是以从事经济贸易发展起

来的。

古城始建于南宋后期,距今约有800年的历史了。历代均为滇西北的政治、军事重镇和

纳西、汉、藏等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枢纽。元初,忽必烈南征大理,革囊渡江进入丽江,

曾在古城一带驻军整训,至今仍留下许多相关的纳西语地名。明初,古城街道建设和集市贸

易已初具规模,明末时已呈现出繁荣景象。中国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丽江游记中写道

“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民居群落,瓦屋栉(zhi)比”,这是对当年丽江古城之繁盛景观

的真实写照。由于古城处于滇川藏交通要冲,是历史茶马古道的重镇。自清代以来,商旅云

集,各路马帮往来不断,成为重要的贸易中转站。丽江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

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说到这里,各位也许会问,游览丽江古城主要观

赏些什么呢?我们可以登高览胜、临河就水,可以走街入院、还可以入市过桥,一览古城布

局。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古城的入口处。古城的布局可以说是以水为脉,随势自

然。玉河水在这里分为西河、中河、东河,在古城里再分成更多的支流走街过巷,穿墙进屋。

如果哪位朋友仔古城中迷失了方向,请记住:顺水而入,逆水而出。 下面就请各位跟我沿西河畔的新华街进入古城吧! 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

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现

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是纳西族先民根据民族传统和环境再创造的结果。 各位朋友,四方街到了。 四方街的位置在古城的中心,是由整齐繁华的铺面围成的一块

大约400平方米的露天梯形集市小广场。据说是木氏土司让人仿照他的印章,用五花石铺就

的,取“权镇四方”之意。当年在广场周围,聚集了数十家商号和店铺。形形色色的货物通

过茶马古道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又从这里流到四面八方。是茶马古道造就了四方街的辉

煌,使丽江古城成为滇西北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集镇。 古城的大街小巷,全是用红色角砾石块铺成,晴不扬尘,雨不积水。经历无数人年年月

月的步履磨蚀,光滑洁净,大雨过后,呈现出五彩斑纹,当地人们称之为“五花石”。 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四方街上,仍保留着古代利用河水清洗街道的装置,可以定期清洗街道,保持古城洁净,

十分省力。在四方街西侧的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利用西河与东河的高差放水冲洗集市和街

面,居民也喜欢用水桶汲水冲洗门前的五花石街道。 四方街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是风

格独特的三层门楼,原来是为这个小巷里杨家“一门三举”而建的。从清朝的雍正元年实行

“改土归流”到清末废除科举的180年的历史里,丽江先后出了六十几位举人和7位进士。

“一门三举”在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不足为奇,可在丽江这样一个长期由土司统治的边疆少

数民族地区,却是一桩具有轰动效应的大喜事,于是官府和民众捐资在这里建了这个科贡坊。丽江古城建筑最奇的是城市建设个规划师们巧妙的调用了清澈的玉泉水。当汩汩的泉水

流至城头的双石桥下时。人们将泉水分作三叉,分别穿街过巷,就像人体的经脉一样。泉水

流遍全城千家万户,造就了“家家门前流泉水,户户垂柳拂屋檐”的特有风采。水,不仅使

大研古镇不断注入新生的朝气,也成为了大研古镇的佳妙美景。城中有水必有桥。一石跨渠,即成一家,水绕民家,自然处处桥通道路。丽江古城既是

一座古城,又是一座桥城。丽江古城有石拱桥、石板桥等各类桥梁三百多座。古道,小桥,

流水,人家构成了丽江古城恬静的居住环境。这些都为“中国的威尼斯”增添了一份古朴的

壮丽。

各位朋友,我们下面要去游览的地方是木府,木府是丽江古城文化的“大观园”。 “诚心报国”等。木府分前后两院,从仪门进去有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这里是前

院,也就是正院;而玉花园及碧光楼、语音楼、三清殿等则是后院。 木牌坊上大书的“天雨流芳”四字,是纳西语“读书去”的谐音,体现了纳西民族推崇

知识的热情。

忠义牌坊又叫石牌坊,这座雕刻精湛的石雕建筑远近闻名,民间有“大理三塔寺,丽江

石牌坊”的说法。

议事厅端庄宏伟,是土司议政的地方。光碧楼是后花园门楼,历史上称它为“称甲滇西” 玉音楼是土司们接圣旨和歌舞宴会的

地方。 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的产物。 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园林,它充分反映

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中的古朴粗犷。 游览丽江古城,不应错过的是取聆听下纳西古乐。纳西古乐这一被国外称为“在中国各

地已经失传的音乐”,它由《白沙细乐》和《丽江洞经音乐》两部分组成,它的珍贵之处在于

它奇迹般的保留了一些早已失传的唐宋以来词曲音乐。纳西古乐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变化,形

成了汉族和纳西族音乐相融合的独特风格,关键词:概况、李家山青铜器、澄江帽天山、抚仙湖古城 各位游客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随小何导游进行抚仙湖图文声象旅游。话不多少,我们

来事先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湖泊吧。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云南省会昆明60多公里。要说着

玉溪,可谓是人杰地灵的地方,被称为“云烟之乡”、“花灯之乡”和“聂耳的故乡”。在2009

年,玉溪荣获“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称号,位列全国第二位,仅次于长沙市。玉溪,

由于有一条穿城而过的玉溪大河而得名。而这条玉溪大河正是从抚仙湖中潺潺流淌而出,也

就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们一起来见识下,养育了玉溪这一方子弟的母亲湖——抚仙湖。要说抚仙湖,只能用“六大神奇”来加以概括。 神奇一:全国最深淡水湖抚仙湖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境内。抚

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

窄而浅。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湖面积216.6平方公里,湖容积为206.2亿立方米,湖

水平均深度为95.2米,最深处有158.9米,足以淹没一座五十层的大楼,相当于滇池和洱海

总蓄水量的四倍,相当于太湖蓄水量的四倍。占云南全省湖泊总蓄水量的67%,占全国淡水

湖泊蓄水量的

篇二:西山万卷楼讲解词

南充西山万卷楼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西山风景区旅游。我是你们此次万卷楼之旅的导游,我叫王小娜,大家可以叫我小王,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将由小王带领大家去游览素有“三国文化之源”美誉的西山万卷楼。

“千秋笔写千秋史,万卷楼藏万卷书”,说的呀,就是咱们的万卷楼了。万卷楼始建于三国蜀汉时期(公元222-237年)。它倚山而建,为三重檐式木石结构楼阁,飞檐斗拱,气势雄伟。在唐代的时候又在楼前建立了甘露寺,形成规模庞大的古建筑群。因为年久失修,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已经毁坏了。而现在的万卷楼呢?是1990年由政府拔款400万元重建的,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西山万卷楼景区由安汉城楼、谯公祠、紫云阁、陈寿读书台、陈寿旧居、万卷楼等主要景观构成,它的名字取意于陈寿不惜耗费巨大的精力、物力收集三国时期的相关著作,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三国志》了,正可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在就请跟着小王的脚步走近万卷楼去领略三国文化,感受三国风云。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万卷楼了。大家往下看,这就是我们刚刚走过的石阶,257级的台阶,宛如竹简木简,一溜儿地展开,从山腰铺泻而下。宽阔笔直,恍如登天云梯,看到道旁林木扶疏,竖有蜀、魏两面旗帜,大家是不是有一种恍如进入波澜壮阔,充满生机的三国时期呢?现在回头想想,走过257级的台阶,是不是特别佩服自己?“对,我也感同身受。”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石阶两旁巨大的石兽,像勇敢威武的卫士,时刻守卫着万卷楼。查古书中的记载,这是根据上古传说的开明神兽演化而来的“天禄”和“辟邪”,被人们视为祥瑞辟邪之物,象征吉祥、引导升仙的功能。“天禄”可以保佑福禄名籍,“辟邪”能驱走邪秽,拔除不祥,它们身躯修长,昂首挺胸,体态雄壮,周身满布卷云纹,侧生双翼,作势欲飞,整个造型显示出了汉代神兽威严凶猛的性质和静中欲动的神秘色彩。 请大家往我的右手边看,这就是陈寿生平事迹陈列室,展出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安汉沿革,二是陈寿生平介绍。楚汉战争期间,荥阳一役,刘邦大将纪信,“代汉诳楚”,被项羽一怒之下烧死,刘邦夺得天下后,有感纪信的忠义,特在其家乡设置安汉县,以表彰其功绩。而陈寿则是西充谯周门下的“谯门四贤”之一,陈寿的父亲原本是马谡的参军,马谡失街亭,被诸葛亮所杀,陈寿的父亲因此而受牵连,被处以髡刑,就是剃掉头发,后来又被逐出军营,遣回南充老家。对于一个士大夫来说,名节甚至比生命还重要,遭受剃发这种奇耻大辱,但陈寿并不因此而怀恨在心,他在写《诸葛亮传》时仍秉笔直书,把诸葛亮“开诚心,布公道”的忠君爱民、鞠躬尽瘁的丰功伟绩流传千古。他以太史公司马迁为楷模,“不虚美,不隐恶”,在创作中秉承一丝不苟,持史有据,公正严谨的作风。在当时那个历史时期要做到真实的撰写历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在蜀汉时就屡次遭受宦官黄皓的排挤和打压;当时蜀汉诸葛亮已经死了,宦官黄皓操弄权政,许多大臣曲意巴结他,陈寿却不屈从黄皓,因此遭黄皓嫉恨,屡屡遭到罢黜。陈寿父亲病危,偏偏此时陈寿自己也身患重病,不能亲自在榻前侍奉父亲,于是让丫鬟为他父亲送药代为服侍,碰巧被来访的客人撞见,这件事传出以后,被黄皓之流借机参奏,说陈寿不孝,不宜在朝为官,于是遭到罢黜,一直到蜀汉灭亡陈寿也没有被起用。

陈寿正是在少年时读书破万卷,博学多才,才能“千秋笔写秋史”,成为与司马迁、班固齐名的大史学家。古人云: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也。陈寿因《三国志》成名,万卷楼亦因陈寿而“万古留芳”,可谓人不朽,书不朽,楼亦

不朽了。

接下来,我们将去游览下一个景点:陈寿纪念堂。继续了解陈寿。大家请随我来。

篇三:南充万卷楼

南充万卷楼

历史渊源

万卷楼为西晋著名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青少年时代读书治学的地方,位于四川省南充市西山风四川万卷楼景区。万卷楼始建于三国蜀汉建兴年间(公元222-237年)。据古书记载:南充城西有果山,此处有万卷楼。它倚岩而建,为三重檐式木石结构楼阁,飞檐斗拱,气势雄伟。至唐代又在楼前建甘露寺,形成建筑群。四周古木葱郁,翠竹蔽天,甘泉流淙,构成一幅优美动人的山水画卷。因年久失修,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毁坏。

建筑风格

现存的万卷楼于1990年由政府拨款400万元恢复重建成,它由陈寿读书楼、陈寿纪念馆、藏书楼组成,倚山而立,气势恢宏,流光溢彩,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新笔题写的长4.7米、高1.8米的“万卷楼”金字巨匾熠熠生辉。耸立在万卷楼庭院中央的高5米、重1吨的陈寿青铜塑像形态逼真,手抱竹筒,神韵飞扬。纪念堂中陈列的《三国志》以及大量的文字、图画、表格、照片、实物等资料,详细地介绍了陈寿坎坷经历、著书史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四壁彩绘的十六幅以《三国志》史实为容的三国壁画,堪称国内一绝。南北廊轩中以《三国演义》故事为内容的仿汉代拓片型的线刻壁画,以及各地书法名家为万卷楼创作的书画楹联,令游客赞不绝口,身临其境。

后世影响

陈寿万卷楼陈列内容十分丰富,兼艺术性、学术性、历史性和游览性为一体,对研究和弘扬三国文化,促进三国文化与世界民族文化的交流,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万卷诗书培桃李,一支孤笔添锦绣,万卷诗书培桃李,满腔忠诚造栋梁.这是一代文臣木增土司所引以为豪的地方。其间藏有中华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华,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土书画,可谓翰林珍奇、学苑瑰宝集于一楼。万卷楼”四面有门,门门有联,联联有韵。木增,号生白,是个善于诗词文赋的文学大家。他一生写下1000多篇诗文,收入《啸月堂诗》、《山中逸趣》、《光碧楼诗抄》等6部集子,有诗1000多首收入《四库全书》和《云南丛书》。他还写作了30多首词,20多篇辞赋,是磨些族第一个创作此类作品的作家。木增还是个书法家。草书对联“谈空客喜花含笑;说法僧闲鸟乱啼”传世至今被丽江市博物馆收藏。木增为倡导汉文化,特盖“万卷楼”,广集百家之书,其用心良苦,堪称楷模。对于木氏土司作家群的诗文造诣,历史上已有“文墨比中州”、“共中原之旗鼓”之美誉。这是木氏土司对外开放新和,吸收外域外族先进文化的必然结果。

莆田万卷楼

万卷楼,又叫藏书楼,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溪白村白杜自然村。据史料记载:总计藏书约在五万卷以上,故有白杜万卷藏书楼之称誉。由宋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秘书郎、著名藏书家方峻在祖遗藏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了皇 右间,经过方峻兄弟和子孙几代人的努力,特别是方峻四子、进士方子容的不懈搜集和整理,白杜万卷楼已有了相当大的规模,以藏书之多,精品之富,名列莆田藏书家之最,史称白杜方氏万卷藏书楼。据考,方峻曾孙文略于崇宁五年(1106年)擢进士,因不附宰相王满甫与金人订《海上之盟》的主张,被贬知芹州,他素爱藏书,扩充祖上藏书到了一千二百(竹箱),辑有万卷楼书目一卷。其从弟方翥,辞官归里,闭门十八年尽读藏书,与理学家林光朝砥砺理学授徒,颇负盛名。《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和《中国名人大词典》等书分别载有其事迹。

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在著书立说时,曾多次亲临白杜方氏藏书楼求书拜读考证,写下了不朽的历史巨著《通史》。期间,在交往读书中,他与进士方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至交好友。至今莆田民间还流传着关于郑樵到白杜方氏万卷楼借阅藏书的传说故事。

除藏书之外,白杜万卷楼还收藏了大量的金石拓片与名人字画。其中有北宋著名书画家苏东坡题写的遗墨多达四百余幅,还有大批历史各种碑刻、铜器与名贵瓷器,可谓名副其实的文化宝藏之所。

天下事物散久必聚久,聚久必散。白杜万卷楼虽得方氏数十代人倾心相守,然随着方氏家族官运的衰败,到了南宋绍兴至干道间,白杜万卷楼屡遭劫难,楼舍损毁,藏书及名画古董流散族人间,令人痛心不已。经历了八百多年的苍桑岁月,白杜万卷楼早已荡然无存,而立石于宋绍兴八年(1138年),由邑人进士方略撰文、恩赐进士方昭书并题额的著名《祥应庙记碑》等碑碣刻,成为白杜历史藏书尚存文物的见证。

位 置:四川-南充

门 票:5元/人

地 址:南充市西山风景区

1 梦之旅旅游网:

电 话:(028)86080917

特 色:碧瓦红柱,庄严古朴

转载时请标注来源: /sc/sc_cd/sc_sh.htm

2梦之旅旅游网:


南充万卷楼旅游指南导游词》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2082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