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卫立煌子女

卫立煌子女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18 22:05:58 | 移动端:卫立煌子女

篇一:国民政府高级将领后代

“雲南王”龍雲

元配龍氏;繼配李氏;三配顾氏(顾品珍的姪女)

元配龍氏生:長子龍绳武,

次子龍绳祖,曾在南京担任过总统府中将参军,一九四九年时到香港,后来病逝于此。

三子龍绳曾,云南讲武堂毕业,后来陈诚将军送他到南京陆军大学,因此认识侍从室俞济时等。毕

业后回昆明,不务正业,成天票戏,并和黑社会往来,生活紊乱。他曾翻车,脸上受伤,并留下痕

迹。中共占领云南后,他留在昭通,但是因为他的地方势力强,许多人逃难时只要报上:「我是三少

爷的某某人」就可以顺利逃出。他和土共也一直有往来,但是后来中共却说他想打游击攻击解放军,

因此用迫击砲突击他家,全家妻小、佣人都无一幸免,他自己也被害。只有一个小佣人躲在天花板

中,事后逃出,向老太爷报告,而由老太爷向国务院告发这件事。他有一个庶出的孩子由绮罗香养

育,因为没有放在昭通,所以幸免于难,后来这个孩子被老四绳文带到美国去。他的小名是『保福』。

元配李氏生:四子龍绳文,西南联大的学生,抗战末期,美国的拉提摩尔及罗斯福总统代表『居礼』路经昆明,

来拜访我老太爷时看到绳文,因此带他到美国去唸书。当时民用航空飞机不通,他们乘坐军用飞机

赴美。因此他到美国后,和美国民主党相当接近。后来绳文自威斯康辛大学毕业,在大陆变色后,

他申请美国永久居留,移民局不准。到后来大鸣大放时期,我老太爷批评中共,认为美国可引以为

友,而苏联则对中国不友善。那时候美国人很高兴,有一个美国学生,人在香港,还特地由当地写

了一封信来感谢我。美国总统艾森豪并因此批准绳文永久居留的申请,甚至还将批示时使用的钢笔

送给绳文当纪念。后来绳文在美国开起「中国馆子」,名称是『燕京』,生意不错。陈香梅、飞虎队

那批人在美国成立「中美白人聚餐会」,联络中美外交界和空军界人士,因为绳文的馆子小有名气,

他们都来此聚餐。许多人要见美国参众议员时,也用绳文的名义请客,绳文也乐意替他们拉拉线。

这一来,中共也看重他了。中美建交前,大陆的桌球队到美国比赛,绳文也藉开放之便而回大陆看

看。当时驻美大使是沈剑虹,等到绳文由大陆回美国,沈剑虹就下令不准大使馆的人到燕京饭店吃

饭,如此一来,中共人员就常到燕京馆子去了,并且还对外宣布说,凡是要请中共人员吃饭的,都

非得到这个馆子来不可,因此在季辛吉当国务卿时,老四的馆子更红。

五子龍绳勋,他曾在美国犯了许多交通规则,因此被驱逐出境。他和林黛结婚,是因为林黛认识卫

立煌的儿子,而卫立煌的儿子又认识老五,因此老五和林黛两人在纽约见过一面。一年多以后,两

人不知怎地就要结婚了,消息传到大陆,中共感到兴趣,才想吸收老五,因为林黛同台湾没有往来,

所以台湾方面也焦急起来。有一天蒋经国主任为了这件事找我去谈,我告诉他报纸上破坏性消息太

多,其实老五结了婚并没什么问题。他们在香港结婚后,老五也没回大陆。林黛后来自杀,这是个

性问题,她死后,她的母亲来台湾,说起有一天在香港家中,林黛责骂老五有女朋友,老五否认,

两人闹脾气。不到一年,林黛就吃安眠药了。去年老五曾向台湾申请入境,想来探望我,但是没有

批准。

六子龍绳元,

七子龍绳德,大陆变色后仍留在那里,读完民族学院,在学校中工作,校内派系斗争很激烈。有一

年由彭真领队一群人到东欧考察,老七也去了。回家后,人家问他观感如何,他说是样板,毛派因

此讨厌他,只给他剪报等等呆板的工作,他觉得受到侮辱。后来由民革的保证而到香港,再移民美

国,现在仍然在美国。

長女龍国璧

三配顾氏生:

“新疆王”盛世才

盛振,六子二女:长子盛世才;

次子盛世英,掌管新疆交通和边防督办公署的后勤;

三子盛世俊,原来做买卖,以后任盛世才的警卫团长,专门做他的保卫工作;

四子盛世骐,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后,先任他的警卫团长,又到红军学院学习军事,毕业时回

到新疆任盛仅有的机械化师师长;

五子盛世骥,系苏联留学生,由苏回国后,任边务处长以后任边防督办公署政训处付处长,子

盛克苏;

当时六弟尚在襁褓之中。

长女,嫁给彭吉元。彭吉元在新疆先担任地方法院院长,后调任新疆省银行行长,后来调任新

疆省财政厅长,盛世才调任国民党中央农林部长后,彭吉元调任为政务次长,跟随盛到重庆就任。

二女盛世同,先后在新疆省女中、女子学院毕业,与联共党员王寿成结婚。

原配未详;继配邱毓芳;

盛世才有二女二子。

长女盛克勤,在新疆女子学院文科学习,有艺术天才,善于演戏和写作;

长子盛克敬,在新疆学院附属高中文科念书。

另外一子一女,均在小学念书,名字不详,以后他们的去向亦不清楚。

卫立煌

长子卫立

长子卫道杰,

次子卫道熙,

四子卫道然,

长女卫道蕴

王家烈

“青海王”马步芳

马兴旺,妻姚氏。生七子:长子马海晏,七子马海渊。

马海晏生3子4女,长子马麒,次子马麟,三子马凤。

马麒,字阁臣,娶妻一,妾二,生子三,长子马步青,次子马步芳,三子马步瀛。女六,嫁马庆、马驯、冶生华、马贵卿、马援、马全义、六女买米乃嫁马全义,1929年病故,续娶马麟之女。

马麟,字勋臣,生子二,长子马步荣,字子仁;次子马步援,字子波。女一,嫁马全义。

马凤,字翔臣,生于1890年。生子一:长子马步元,字子乾,历任宁海军台站马队管带,国民军暂编第26师第1旅旅长,西北军独立第7旅旅长。1929年在马仲英湟源屠城血案中畏罪自杀。独子马绍援。

马步芳,生子二:长子马继援、次子马崇德。

“山东王”韩复榘

韩复榘共育有4子,高艺珍为他生育了3个:

长子韩嗣燮 (死于精神病院);

二子韩嗣燠(解放后考入军政大学,毕业后参加抗美援朝,复员后在兰州电力技工学校教书);

三子韩嗣烽(曾在四川军校受军事教育,解放后在陕西某交通部门任职);

小妾“红菊花” 李玉卿为他生育了第四子韩嗣蟥(曾留学奥地利,后定居国外)。

“四川王”刘湘

妻周玉书,生三子一女:长子刘世英、次子刘世哲分别死于战乱中,只留下了小儿子刘济殷和女儿刘蔚文。1949年秋,刘甫婆携子女去了香港,后又移居文莱。1971年,刘甫婆在文莱去世。其子刘济殷,毕业于四川大学政治系,后在南洋及美国经商,曾供职于美国洛杉矶一家跨国公司,有一女名秀慧。刘湘的女儿刘蔚文,毕业于成都华西大学哲学系,夫婿何永林,生两子一女:长子何应文,次子何应达,长女何应蒂。

刘文辉

刘宗贤娶妻陈氏。结婚后,生三子:长子刘公晶,次子刘公敬,三子刘公赞。

刘公晶,独子:刘文中(四子:长子刘元毕,次子刘元争,三子刘元玉,四子刘元都。此后也都默默无闻。) 刘公敬,字玉麟,与老大恰恰相反,提到读书他就头痛。

刘公敬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刘文刚、刘文郁、刘文福、刘文礼。其中,又以长子刘文刚一支最为兴旺。刘文刚专营贩谷生意,后来发展到有水田40余亩。

刘文刚也有三子,老大刘元勋,老二刘元树,老三刘元聪。刘元勋后改名刘湘,是民国四

川著名军阀人物。

刘公赞生六子:刘文渊、刘文成、刘文远、刘文昭、刘文彩、刘文辉。

元配夫人高氏,婚后神经轻微错乱,刘文辉又娶了李氏。刘文辉对李氏说:“娘子心灵手巧,应学识字读书,交际场中,可以出面应酬。”后来还给她取了个名字:李助乾。刘、李结婚七年,生了一女刘元恺。后来刘文辉又娶了杨蕴光,生有三子一女,其中长子刘元彦,毕业于四川华西协和大学,长期从事编辑工作。刘元彦有子女4人:世昭、世定、世旭、世宽。其中次子刘世定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著有《寻常往事——回忆祖父刘文辉》。刘文彩则妻妾成群,元配吕氏生下一男一女,均早年夭折。刘文彩后来的七个子女皆为继室杨仲华所生。儿子是元龙、元华、元富、元贵,女儿是忆云、婉兰、婉蕙。刘文彩的长子刘元龙曾被父亲寄予厚望,他却迷上了赌博和鸦片。1950年,他组织武装暴动被抓获,幸好六叔刘文辉援手相助,保释就医,1952年患肺结核病故。次子刘元华曾考入黄埔军校成都分校读书,后跟随刘文辉从军,建国后沦落社会底层,和民工们一起干活,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才被四川隆昌一家地方企业转为正式工。三子刘元富,9岁患脑膜炎用药不当造成耳聋。传言其年轻时曾迷恋一名川剧女演员,而该女却是父亲刘文彩的情妇,父子发生冲突,差点动枪。此后刘元富多年未娶。四子刘元贵,年轻时在六叔刘文辉手下当兵,后被分到铁路部门,在一个偏僻小站工作。有一年,两列火车相撞,当场死11人,其中就有他。

大邑刘家除了“三刘”外,还出过不少人。刘文辉的大哥刘文渊,民国时曾任四川省咨议局议员、四川省高等审判厅厅长等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氏豪门辉煌逐渐消散,唯有大邑的刘氏庄园改成的民俗博物馆,作为历史的见证,依旧留在现实之中。

“江苏王”唐生智

唐生智兄弟八位:按照湖南的各大水系命名。

唐孟潇(生智)、唐仲资(生?)、唐叔沅(生?,民国期间曾任湖北印花税局局长)、唐季澧(生明)、五弟(名、字待考)、六弟(名待考)、七弟(名、字待考)、八弟(名、字待考)

唐生智原配夫人霍福光,子女:唐仁曼(1931年生)、唐仁怡、唐仁彬、唐仁诚……

唐生智继配夫人***,子女: 唐仁理(1945年生)、……

唐仁曼 :1931年出生,幼年曾在应南小学、濂溪中学、耀详中学、长沙明德高中就读求学。在耀详中学求学期间加入该校建立的地下共青团组织,并担任核心小组组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任湖南省食品工业局某职领导,现已退休居住长沙市某区的上大垅214号食品办宿舍。1989年 著有《湖南省食品工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唐仁曼长女:唐善娜,在民革湖南省委任副主任。

篇二:2015.6.15.北大教授徐泓推出母亲家族影像史

北大教授徐泓推出母亲家族影像史

2015年06月11日10:17新浪历史作者:徐泓我有话说(15人参与)

(文/徐泓 北京大学)

我的母亲韩德常(1915.11.13——1990.7,14),如果在世,今年是百岁寿辰了。翻开母亲留下的老相册:逝水流年,厚重、沧桑、斑驳的历史碎片,在褪色的黑白影像中,流溢出另一个时代的风情。对我固然陌生,但可能由于血脉相连的缘故,又有似曾相识的温暖。

母亲在照相馆照的人生第一张标准

像。

老话说:“七坐八爬”,讲的是小儿七个月会坐,八个月会爬。

高背椅上,母亲坐姿自如,神色安静,显然年龄在七个月以上了。掐指算算,这张照片至少有九十九年的历史了。

经推证,这家照相馆叫“铸新”,位于“北京琉璃厂中间海王邨公园内”。离母亲的家:北京南城,祖宅椿树胡同14号(后来的南柳巷25号)不远。

母亲的亲妈叫王敏。身体不好,生孩子多,大多夭折,只剩下兄妹两人:母亲和我的大舅韩德章。

生母因肺痨去世,好像不到30岁。母亲丧母时,还不足3岁。

民国初年的照

相馆都布置的像话剧舞台:有精致的风景陪衬,还有小围栏的实景搭配。

应该还是 “铸新”的作品。民国初年的照相馆都布置的像话剧舞台:有精致的风景陪衬,还有小围栏的实景搭配。

相片里的母亲,倚着栏杆,童花头,小碎花棉袍,端正秀气的面容,已初露“美人胚子”。右侧坐着她的父亲,长袍马褂,瓜皮帽,棉鞋。

我的外公韩振华(1884——1963),号诵裳。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学的是电气化学。 回国后先在天津学堂教过一两年书,这就是为什么周恩来总理曾称他为“大学长”的缘故。后来到了北京,一手创办了师大附中,就是和平门外的那个师大男附中。他做第一任校主任。做了七年,累得胃病吐血。自此弃教从商,一直在金融界任职。

这张父女合影,母亲一直珍藏在照相簿最重要的位置上。那时外公应在中国银行大连分行经理任上,常年不在北京。大约惦记这个没娘的女儿,留了这个念想儿。

外公解放后做北京盐业银行经理到1963年病逝。他是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还当过北京市第一届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二舅韩德刚说:“我看到过他的证书,上边有叶剑英签字。”那时叶剑英任首届北京市市长,他找外公谈了一次话,说他们经过调查,北京所有这些银行经理,都不怎么规矩,都是倒黄金美钞的,“只有韩经理还比较清廉”。

三舅韩德扬说:“韩经理不爱钱,他附庸风雅,爱字画。薪水都买字画了,以为都是真品,还很得意。等解放后,荣宝斋来了,说韩先生我们卖给您的画,现在得跟您说真话,没有几幅是真的。”

不过外公与大收藏家张伯驹交往频乃,与一些书画家结为好友,是不争的事实。藏品中当然也有真货。比如外公留给母亲的四幅花卉条屏,落款“石雪居士”,著名书画家徐宗浩的真迹,并有“送诵裳道兄雅正”的字句。

母亲的家族显赫,她出身于“天津八大家”。

母亲的家族显赫,她出身于“天津八大家”。

据史料记载,自清朝咸丰初年(1851年)起,天津城里就流传着一个关于八大家的口诀: “韩、高、石、刘、穆,黄、杨、益照临” 。 排名第一的“东门外韩家”, 又称“天成号韩家”,从事海运业,是靠海船、海运发迹的。

韩家到了上个世纪初,离开天津落户北京,买下了北京南城西琉璃厂尽头南柳巷的一处大宅院,共有101间房。解放后实行“经租”时,租给中华书局大部分。自留房还有28间半,正、偏两套小院。冬天正院各房要生10个大炉子取暖。

这张在祖宅大门前的留影,证实着后辈的回忆:“老宅门向东开。门前两旁有门墩、上马石。高门槛,两扇大门”。照片里看不到的:“进去是门厅。两旁有长两米左右的“懒凳”(凳身较矮,凳面用见方的整木做成)。门厅的西面上方悬有“五世同堂”的匾。”

小小的母亲,居于照片的正中位置,显然被金贵的呵护着,垫着一个棉垫,坐在高门槛上。她一手扶着门墩,与众人看镜头略有不同,她面庞微微向右,一副端庄恬静的小模样儿。

外公在她的左边笔挺站立,衣着与上幅照片略有不同,还是长袍马褂,中式装扮;但头上换了礼帽,足下换了皮鞋,已经西风渐进。

照片中左一身着童子军制服的是大舅韩德章(1905-1988),他比母亲年长十岁。听老一辈的人回忆,这位韩家长子,聪颖过人,博学多才,懂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尤其精通世界语;还懂音律,会吹笛子,能唱昆曲。

但他一生不顺,诸事不如意。早年考官费留学,成绩第一,却被一个官家子弟顶替。赴美学音乐不成, 1928年他毕业于燕京大学理学院农学系,凭着一腔热血,投身于中国农村经济调查, 194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专著《中国工业化与农业建设》,其中多有真知洞见。可惜战乱时期执政者无暇顾及;50年代以后,经济学科又不被重视,他和他的研究长期遭到冷遇。1988年这位中国农业大学退休教授在寂寞中病逝。

母亲在爷爷韩渤鹏(耀曾)和奶奶卞氏身边长大。

母亲在爷爷韩渤鹏(耀曾)和奶奶卞氏身边长大。

爷爷韩渤鹏,清季维新时,曾任警察道;北洋政府时,为国务院秘书上行走。

值得一说的还是奶奶卞氏,有的称她为卞家老太太,有的称她为韩大奶奶。总之是南柳巷25号大宅门里的当家人。

母亲的奶奶也出自天津八大家,不过是新八大家。咸丰年间口诀中的八大家,后来有的逐渐败落,新的豪富又不断生成,于是崛起的家族取代了衰落的家族。新八大家榜单里就有了李善人家、益德王家、乡祠卞家、高台阶华家。

篇三:孔令仪-四大家族兴衰的见证者

孔令仪-四大家族兴衰的见证者

她被人称做“孔大小姐”,是孔氏家族最后的守望者。无论是父亲孔祥熙,母亲宋霭玲,小姨宋美龄,还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她都护送着他们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

在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近代史中,“蒋宋孔陈”是权倾一时、闻名全国的四大家族。中国近代史的许多重大事件都与这四大家族的人物有密切关系。随着时光流逝,四大家族的第一代在2003年宋美龄去世后已经画上句号。在第二代中,孔家长女孔令仪也于2008年8月22日在其纽约第五大道的家中去世,享年93岁。孔令仪没有子女,先生黄雄盛于两年前先她而去,她的大弟孔令侃、小弟孔令杰与最受外界争议的妹妹孔令伟(孔二小姐),也都在1992年至1996年间过世。

孔令仪的私人葬礼于8月26日在曼哈顿举行,随后安葬在离纽约五六十英里的纽约上州芬克里夫陵园。那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墓地,中国的许多名人,如宋美龄、顾维钧、宋子文和孔氏家族其他成员都安葬在那里。但他们的墓地不在露天的草坪上,而在极其干净、华贵的室内灵堂内。四壁是光亮如镜的乳黄色大理石,刻着去世者的名字,厅内有供亲友追思的长凳,鲜花就放在墙的前面,环境简洁,气氛庄重。孔家有一个单独的小隔间,小石桌上放置着鲜花,旁边的隔间就是宋美龄的安息之处。

最受孔祥熙宠爱的长女

孔令仪1915年12月出生,被人称做“孔大小姐”。到晚年,她更成为孔家不折不扣的“大家长”,掌管家族的主要事务。

孔祥熙与宋霭龄共有4个孩子,最受孔祥熙宠爱的就是大女儿孔令仪了。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孔令仪长得与孔祥熙比较像,而且性格也与孔祥熙相似。

自从弟妹们出生后,孔令仪总是谦让着他们,所以与弟妹相比,她在个性上要温顺得多。据说孔家每顿饭后都要吃水果,宋霭龄总是把苹果、梨、橘子等水果放在一个盘子里,让果盘依次在孩子们面前转,转到谁那里,谁就吃最上面的那个。有一次,当盘子转到孔令侃面前时,他发现盘子最上面的那个梨有个地方坏了,便说:“今天没什么胃口,不想吃水果了。”随后盘子转到了孔令仪面前,她二话没说,伸手拿起孔令侃不愿吃的那个梨就吃了起来。孔令仪的“大姐做派”似乎从那时就初现端倪。

宋霭龄对子女们的教育很用心,也很严格。孔令仪后来回忆道:“母亲是verystrict(非常严格),今天要做什么,比如说弹琴,不喜欢弹也要学。我两个兄弟也是蹦愣蹦愣学。”

高中毕业后,孔令仪进入上海沪江大学学习,是四个孩子中唯一没有留洋读书的。大学时代的孔令仪,表现出对文学、艺术的强烈热爱。虽出身于官宦家庭,但孔令仪对政治一点也不感兴趣。孔令仪虽然不喜权势,但平日对穿戴极其讲究,完全是一副贵族大小姐的派头。据记载,她每天早餐要喝燕窝汤,并配有各种专门从香港空运来的高级点心。午餐则至少是六菜二汤。化妆用的香水、脂粉、唇膏一律法国货,衣服一天一换,连洗澡粉都用英国的。

结婚对象千挑万选

孔祥熙、宋霭龄夫妇对大女儿的婚事甚是慎重,对未来女婿的要求也很高。

孔令仪的婚事在孔宋两家曾经掀起了一些风波。由于姨妈宋美龄喜爱孔令仪,对她的婚事自然关心得很多。宋美龄在国民党军官中挑了又挑,最后认为深受蒋介石宠爱的胡宗南年轻有为又是单身,与孔令仪比较般配。于是她便跟大姐宋霭龄说了。宋霭龄旋即应允。大家都以为孔令仪会同意这门婚事,不想却遭到了孔令仪的拒绝。理由很简单,孔令仪说她见过胡宗南,对他的印象并不好,认为他只是一介武夫,她不想为了一个虚名牺牲自己的青春。

1941年,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到重庆公干,当时卫立煌的妻子得病去世,虽然卫年纪大了点,但是是陆军上将,也是蒋介石的宠将。这时有人就想把卫立煌介绍给孔令仪,但又遭到她的拒绝。孔令仪认为他们俩人之间的年龄差距有一二十岁,嫁给他就像做个小老婆。

这两次拒绝使孔祥熙和宋霭龄明白了女儿的心思:想找一个年轻英俊的小伙子。正在他们夫妇为女儿的婚事一筹莫展的时候,国民党新建的空军里出了个“英雄”。当时大军阀韩复榘手下有一个师长孙桐萱的弟弟孙桐岗曾在德国学习飞机驾驶。孙桐岗曾经只身一人驾驶德国教练机从柏林起飞,飞越地中海、印度洋,最后安全在南京降落,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孙桐岗当时三十出头,为了今后的荣华富贵,很希望能与当朝权贵孔祥熙攀上关系。而孔祥熙当时正从德国访问归来,又想当航空部长,因此对孙桐岗极为赏识。时任财政部参事的李毓万看出了孔祥熙的心意,便从中极力撮合。孔令仪得知此事后很不高兴。

就在孔令仪对自己的婚事渐渐失去信心的时候,她遇到了自己一生中期待的那个人。一次孔令仪去跳舞,一个身着黑西服、扎着黑领花的小伙子邀她跳舞。舞曲结束,小伙子请她去喝咖啡,孔令仪欣然前往。不久,两人便坠入情网。

孔祥熙发觉此事后,立即派人打探这个小伙子的底细。小伙子名叫陈纪恩,当年刚从圣约翰大学毕业,父亲是一个舞场乐队的指挥,也曾留过洋,但家里却特别穷。孔祥熙、宋霭龄决心阻止孔令仪的冲动。不料,一向顺从的大女儿却一反常态,不仅坚持跟陈纪恩来往,甚至不惜与父母发生

争执。最终,孔祥熙妥协了。但为了顾及家族面子,孔祥熙不久便任命陈纪恩为国民党中央银行业务局的副局长。后又被公派到美国,成为中央银行在美国办事处的业务代理。

1943年,孔令仪以留学为名到了美国,在美国宣布与陈纪恩结婚。宋霭龄让财政部直接税署署长高秉坊的妻子组织财政部妇女工作队,连夜为其赶制嫁妆。一个星期后8个大樟木箱的嫁妆被送到重庆的珊瑚坝机场,孔祥熙包了一架专机,将这8箱嫁妆送往美国。不料这架专机刚起飞不久,便出了事故。8大箱嫁妆连同那架飞机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孔祥熙和宋霭龄又叫人连夜赶制了6箱嫁妆送到美国。

不久,《大公报》就以“谈孔小姐飞美结婚”为题,对此事做了评论,评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孔令仪嫁妆的花费(暂以损失一架飞机计算),可以使2000名灾民一年有吃有穿,还可以使他们维持简单再生产。如果把孔令仪的全部花费加起来,是可以救济万人以上的难民。财政部连夜为其加工制作嫁妆也实在令人惊叹。如果把财政部两次为孔令仪制作嫁妆的人力用来赶制前线将士的服装,大约供应两个师的被服不成问题。”——这成为孔家一件极不光彩的事。

孔令仪与陈纪恩的婚姻最后仍以分手而宣告结束。对于那段时间的恩恩怨怨孔令仪很少向外人谈起。

孔令仪的第二任丈夫黄雄盛曾在清华大学读书,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上了空军军官学校,成为第一批赴英国学习驾驶喷气式战斗机的教官。黄雄盛思维敏捷,善解人意。在蒋介石官邸当侍卫时,曾每日为蒋介石读报,由于黄雄盛口齿清楚,又每每能够圆满地解答蒋介石提出的有关当日新闻的一些问题,深得蒋介石的喜爱,是担任读报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个侍卫。20世纪60年代初,黄雄盛被台湾派驻华盛顿担任驻美空军武官。也就是在这一期间,他与住在纽约的孔令仪相识。婚后两人一直生活在美国。

陪伴宋美龄走完最后的日子

孔令仪一生远离政治,到美国后,更是过着平静的平民生活。据与其有过接触的人评价,孔令仪晚年亲切随和,平易近人,犹如邻家祖母。

其晚年最值得人们称道的有两件事:一是对宋美龄晚年生活的照顾,二是捐出孔家家族档案,供历史学家研究。

宋美龄1991年离开台湾到纽约定居后,先是住长岛的蝗虫谷庄园,后来为就医和生活方便,搬到曼哈顿约克大道与84街交界处,临近东河的瑰喜广场一个复式公寓,都是孔家在美国的房产。孔令仪对这位小姨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虽然台湾政府当时也派有服务人员,但宋美龄家务私事的处理,决不是这些服务人员所能胜任的。

据孔宋家族最信任的《联合报》记者傅依杰介绍,在孔家的子女中,宋美龄最疼爱的是孔二小姐孔令伟,最依仗的是大公子孔令侃,而最亲近的就数大小姐孔令仪了。孔令仪和这个小姨很有缘分: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时,她是婚礼中的小伴娘。后来她在南京念中学,则常住蒋家数年,深得蒋宋夫妇宠爱。据说,她可以不敲门即闯蒋氏卧室。而蒋介石在戎马军旅中,给宋美龄写信,信函虽文字简短,却多次提及孔令仪,不仅以乳名“Baby”称呼,还关心询问其病情,惦记其生日,视如亲生。此类信函共有11封之多,关系之亲密,可见非同一般。

宋美龄能活到106岁的高龄,与孔令仪的精心照顾是分不开的。为了随时照料宋美龄,孔令仪多年来一直没有离开过纽约。她有时与宋美龄谈天说地,有时陪她到户外散步,十分亲近。

2003年,宋美龄过世后,孔令仪因操劳过度、情绪悲痛,身体已经相当不好了。她目送着家族成员一个个的离去,最后只有自己孤单一人。孔大小姐心中的凄楚旁人难以窥见。

记者在宋美龄的葬礼和追思会上见过孔令仪。其时她已80多岁,虽是举丧素服,却仍丰润端庄,显得远比实际年龄年轻。记者没有机会直接采访她,但对一件事情印象深刻:宋美龄去世后,国内有关方面除发电致哀外,还希望能送花圈。但当时我总领馆与孔令仪尚无交往,并不知道她是否能接受。当记者通过私人途径向孔令仪征询意见时,她极为友好地表示接受,使此事圆满实现。另一件孔令仪做的好事,是她对孔氏家族档案的捐献。孔祥熙曾在日本担任“中华留日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筹集资金和整理文件,后追随孙中山革命,代表孙联络北方将领。孙中山先生去世时,孔祥熙也随待在侧。在民国期间,孔担任过财政部长和行政院长等职务,是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他的有关资料档案对研究中国近代史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但这又是孔家私人财产,如何处置必须由孔家人士决定。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在得到蒋介石日记的保管权后,也想得到孔祥熙档案。孔令仪在经过慎重考虑后,于2005年2月决定将孔家史料捐出,并公开让中国近代史学者研究。她表示:“是非功过,由历史判断。”态度相当开朗。这批文件多达200多盒,涵盖了辛亥革命、北洋政府、民国政府时期等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这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无疑是一个重大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孔令仪离开大陆60多年后,去年终于返回大陆访问,到上海参观了其幼年故居,其殷殷乡情感人至深。虽然安息地在美国,但她的一颗中国心是长存的。

环球人物杂志


卫立煌子女》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2464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