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其他范文 > 导游词 > 交河故城导游词

交河故城导游词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30 07:34:25 | 移动端:交河故城导游词

篇一:高昌故城导游词

高昌故城

各位游客:

新疆的吐鲁番有两座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遗址,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高昌故城和河故城,被称为吐鲁番盆地中一对风格不同的“姐妹城”。它们在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后,如今虽然只留下断壁残垣,然而当年高耸的城墙依然气势恢弘,深陷的护城河轮廓仍历历在目。下面让我们带着访古探胜的心情,先去参观一下高故城吧:

高昌故城的得名→高昌王国的历史

游客们,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以东45公里处的火焰山南麓,即木头沟河的三角洲地段,这座驰名中外的西域古都,曾先后为麴氏高昌王国和回鹘高昌王国的都城,历尽繁华,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重要门户。在前往故城的途中,我先来介绍一下它的得名和历史。高昌故城,维吾尔语中称为“亦都护城”,也就是“王城”的意思。《北史?高昌传》中称它因“地势高敞,人庶昌盛”而得名高昌。

据历史记载,高昌故城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当时称为“高昌壁”或“高昌垒”,汉、魏、晋历代都曾在此设立“戊己校尉”,管理屯田,抵御匈奴,故又名“戊己校尉城”。公元327年,前凉张骏在此设置高昌郡,开创了西域郡县制的先河。高昌建国是在公元460年(北魏和平元年),车师国灭亡,柔然立阐氏伯周为王,称其国为高昌国,从而掀开了高昌王国的序幕。南北朝时期,这里诸王争霸,但国号仍为“高昌”。公元604年,唐贞观年间,高昌王勾结西突厥截断丝绸之

路,唐太宗派人平定了高昌王国,将高昌改称“西州”。公元9世纪末,由漠北西迁到此的回鹘人建立了回鹘高昌国,仍臣属中原王朝,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1208年,高昌回鹘则顺成吉思汗,称“畏兀儿王国”。1283年,高昌城毁于战火,高昌回鹘王国灭亡,至此,高昌城被废。纵观高昌故城的历史演变,历经1500多年,其间由盛及衰,演绎了一部西域部族的兴亡史。

高昌故城遗址→高昌的对外交流→高昌文化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高昌故城遗址。只见残破的城墙全用黄土夯成,倘若登高展望,全城平面略呈不规则的正方形;分外城、内城、宫城三部分。布局似唐代的长安城。外城呈正方形,周长5.4公里,城墙最高处达11.5米,城基宽12米。内城居于外城正中,周长3600米,现仅存西墙980米,南墙850米。宫城居于外城城北。请看,前方那数座高3米至4米的土台称为“可汗堡”,就是原回鹊高昌的宫廷所在地。这里发掘出的绿色琉璃瓦、纹饰华丽的石柱础和巨幅的奏乐图精美壁画,记录了故都昔日的繁华。据史书记载,鼎盛时期的能城有12个门,市内房屋鳞次栉比,有作坊、市场、庙宇和居民区等建筑,总面积为200万平方米。密集的民居和市井坊肆建筑群,风格与交河故城相似,下挖为院,掏洞为室,不用木料,为吐鲁番一奇。

汉唐以来,高昌是连接中原、中亚、欧洲的枢纽,它既是经贸活动的集散地,又是世界宗教文化的荟萃地。当时波斯等地的商人,从他们国家带来苜蓿、葡萄、香料、胡椒、宝石和骏马来到高昌城,又

从这里带走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和造纸、火药、印刷术。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宗教先后经高昌传入内地。当时的居民先后信奉佛教、景教和摩尼教,高昌成了世界古代宗教最活跃、最发达的地方。高昌王国鼎盛时期;还孕育了丰富的高昌文化,成为高昌的珍贵遗产。麴氏高昌王国十任国王都是汉人,因此汉文化对高昌的影响显而易见。但高昌毕竟属于杂胡地带,车师、回鹘、突厥以至后来的吐蕃、蒙古等多民族杂居,因此当地人会数种语言,语种形态丰富而有趣。此外,高昌人的服饰也十分讲究,并擅长制作美食。驰名中外的高昌古乐,更是高昌人的骄傲,它以浓烈的异域风情和丰富的艺术语汇在汉唐时流行,被列入唐朝十部大乐之中,成为中西融合的文化瑰宝。可以这样理解,高昌故城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文体底蕴,使之成为代表西域历史的典范和标本。

讲经堂遗址→唐僧玄奘与高昌

游客们,高昌故城废弃以后,被开垦为耕地,大部分地面建筑荡然无存,遗址保存较好的除城墙外,还有外城西南角的一座寺院,下面就让我们乘着“驴的”前往参观。

各位游客,请看这座大佛寺遗址,占地近1万平方米。仔细观察,这座佛寺的山门、讲经堂、大殿、藏经楼、僧舍等建筑布局,仍历历在目。从建筑特征和残存壁画上的联珠纹图分析,其建筑年代属麴氏高昌中期,约为隋代所建。

说起这座佛寺,鼎鼎大名的唐代高僧玄奘还曾到此讲过经。相传公元629年(唐贞观三年),玄奘29岁时,为了提高佛学水平,不畏

艰险,从长安出发西行,沿丝绸之路到佛国印度游学取经,历时17年。由于玄类取经起初并未得到唐朝政府的支持,他只能夹在西域商人中出行,因为没有政府发给的公文,路上还曾受到缉拿。然而玄类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以后,不仅从印度取得了佛经,而且返回故土,著书立说,纠正了国内僧侣对佛经种种不正确的解释,成为最具声望的一代高僧。

回国后,玄奘的境遇与出国前迥然不同,他受到了唐朝政府的高度重视,唐高宗李治在为纪念母亲而建的慈恩寺内造了一座大雁塔,专门用来供放玄奘带回来的历7部佛经。玄奘在西行路上,途经伊吾(今哈密),当高昌王麴文泰得知东土大唐不远万里来了一位求法的高僧时,便派人把玄类请来,专门安排在王宫内居住,与玄奘结为兄弟。他还苦口婆心地劝说玄奘留在高昌当“国师”,但不能动摇玄类西行探求真经的坚志大愿。高昌王无奈,只好请玄类讲经一月后再走。临行前,高昌王为玄奘写了24封致西域各国的通行文书,还赠送了马匹和25名仆役。出发那天,全城夹道相送,高昌王鞠义泰抱住大师失声励哭,亲自送至100公里外的交河城,才依依惜别。唐僧玄奘和高昌王麴文泰的故事为我们留下了一段舌古佳话,以致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就有以火焰山等为场景而衍化出的美丽传奇。

各位游客,高昌故城的参观即将结束了。望着这屡经岁月剥蚀的故城,在领略它的古老、苍茫和凝重之余,您还将作何观感呢?“曾经的辉煌将永远让人铭记”,或许这就是历史给我们的启迪吧!

篇二:吐鲁番导游词

1 吐鲁番导游词

各位游客:欢迎大家来到吐鲁番。提起吐鲁番,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西部歌王”王洛宾,他那“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美妙的歌词,动人的旋律,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吐鲁番,共同去感受一下它的神奇魅力吧! 吐鲁番的地理特点→气候特征“最热、最低、最旱、最甜”,这是人们对吐鲁番的形象描述,也准确地概括了吐鲁番的地理和气候特点。游客们,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吐鲁番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吐鲁番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中部,东面与哈密接壤,西、南面与巴音郭楞接壤,西北距乌鲁木齐市183、公里,北面与昌吉毗邻。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宽约240公里,面积6.四万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的4.2%。地形特点是两山夹一盆,博格达山和库鲁克塔格山南北夹峙,中间是吐鲁番盆地。地区下辖二县一市,即都善县、托克逊县和吐鲁番市。总人口约52万。主要民族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满、俄罗斯等。

吐鲁番盆地是天山东部一个东西横置的形如橄榄状的山间盆地,四周环山,北高南低,西宽东窄。由于距今约3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塑造了奇特多样的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北面有常年覆盖着皑皑白雪的海拔5445米的天山博格达峰,中部有横卧东西绵延100公里的赤热的火焰山,还有火焰山脉中闻名天下的7公里长的葡萄沟,最奇特的是低于海平面154米的盆底艾丁湖,是我国最低的盆地,在世界上也仅次子低于海平面391米的约旦死海,为世界第二低地。吐鲁番盆地集雪山、河谷、沙丘、湖泊为一体,犹如一幅巨型的风景画卷,让人驻足流连。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吐鲁番成了中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每年6—8月,这里平均气温为35℃一37℃之间,极端最高气温达49.6℃,而地表温度超过70℃,所以人们形容这里“沙窝里能烤熟鸡蛋,石板上能烙熟大饼”。当我们的汽车行驶穿梭在村庄里时,还可以看到这样新奇的现象,即家家户户的床都放在屋外,当地的居民就是这样来度过炎热的夏季的。因此从古到今人们把吐鲁番称为“火洲”也是恰如其分的。不过,尽管这里绝对温度很高,但昼夜温差较大,外加盆地中常刮大风,即使白天酷热难当,一旦太阳下山,夜幕降临, 气温也会逐渐凉爽下来。特别是春秋两季,温差更加明显,早 晚和中午,

俨然两个季节,“早穿皮袄午穿纱”是吐鲁番盆地气候特点的真实写照。

吐鲁番干旱少雨,这里全年中几乎有10个月不见雨雪,年平均降水量为16.6毫米,但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降水的季节,主要集中在夏季。由于雨量小、雨点粗、降水时间极短,因此,人们常以“干燥无雨”来形容吐鲁番盆地的气候。作为降水量一部分的降雪量在吐鲁番盆地更是稀少,市内冬季降雪平均不足2毫米。然而博格达峰的终年积雪却为盆地提供了无尽的水源,当地的人们通过开挖坎尔井,将雪山融水通过地下潜流引向地面,灌溉良田,孕育了生机盎然的沙漠绿洲。

封闭的盆地,稀薄的云量,强烈的太阳辐射,极高的气温,形成了丰富的热量资源。天高云淡的吐鲁番盆地,年日照时数达3000小时以上。丰富的热量资源,为瓜果、棉花等喜温作物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如驰名中外的吐鲁番葡萄就有2000多年的种植史,品种多达300余个,经检测,吐鲁番葡萄的含糖量高达22%一26%,超过含糖量最高的美国加利福尼亚葡萄(含糖量为20%),是世界上最甜的葡萄。 游客们,在介绍了吐鲁番的地理概况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它的历史:

吐鲁番,古称高昌、西州、火州,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成了西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著名重镇。当地车师人所建的车师前国曾在此称雄一时,两晋时这里是西域都护府所在地,建立了“高昌郡”。麴氏高昌王国灭亡后,唐朝在这里设置了“西州”。宋代漠北 回鹘人大举西迁,又建立了高昌王国。元明两代改设“火州”、“和州”。清设吐鲁番直隶厅。民国2年(公元1913年)设置吐鲁番县。1985年撤县设吐鲁番市。 吐鲁番还是新疆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自汉唐以来,对外交流就十分频繁,来往于中原和印度、波斯、地中海沿岸的商人、僧侣、使节络绎不绝,给吐鲁番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游客们,来到吐鲁番,仿佛翻阅了一幅厚重的历史画卷。 这里有饱经战争沧桑的交河故城、高昌故城,还有精美绚丽的柏孜克里克干佛洞壁画,以及被誉为地下博物馆的阿斯塔那古墓群,伊斯兰风格古建筑苏公塔等??它们向人们展示着不同时代的历史风貌。历史给吐鲁番留下的不仅仅是遗址,还有悠久的文化,这里的民俗风情浓郁多彩,这里的人们热情奔放,能歌善舞。倘若入夜在吐鲁番宾馆葡萄架下一边品尝瓜果,一边欣赏“麦

西莱甫”晚会,一定会使您暑气尽消,心旷神怡。 游客们,吐鲁番的概况就向大家介到这里。或许有的游客要说,讲了半天,我还没有把“吐鲁番”三个字的汉语意思表达出来。是的,吐鲁番是突厥语,意为“富庶丰饶的地方”,听了名字的翻译再对照前面的介绍,您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呢?但愿吐鲁番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能给您的旅行增加更多的乐趣。

2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导游词 各位游客:丝绸之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新疆成了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因此新疆的宗教艺术十分繁盛,各大宗教在此均占有一席之地,除了伊斯兰教、景教、摩尼教,尤数佛教的影响力最为深远,遍布在新疆各地的洞窟石刻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今天我们即将前去参观的就是位于火焰山中段峡谷中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得名来历 →历史地位 →洞窟概况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唐代称为“宁戎窟”,位于吐鲁番市东北约60公里的火焰山木头沟峡谷中,南距高昌故城仅15公里,是新疆境内较大的著名佛教石窟遗迹之一。柏孜克里克在维吾尔语中是“山腰”的意思,突厥语是“装饰绘画”之意。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于南北朝后期,即麴氏高昌国(公元

499—640年)时期,在唐、五代、宋、元朝长达7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这里一直是西域地区的佛教中心之一。高昌回鹘时期(公元9—13世纪)是石窟最繁华的时期,因此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被认为是“回鹘佛教艺术中最重要、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宝库”。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千佛洞景区内,这里共有洞窟83个,现存编号石窟77个,其中内有残存壁画的40余窟,壁画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是吐鲁番地区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石窟形式多样,以横顶直洞为主,也有中心柱式洞、方形双套洞和圆顶方形洞,还有的在石窟中间修造了殿堂和佛台。

[壁画内容→ 16窟《伎乐图》→ 17窟《地狱变》 →18窟《大莲花》一20窟《高昌回鹘王》→ 38窟《摩尼教》→ 82窟→83窟《小型纪念影窟》]

沿着入口处的台阶拾级而下,我们可以看到对游人开放的十几个洞窟,洞内光线并不很强,隐约可见拱形内壁上的斑驳画面,每一线条都刻画得细致入微,人物的饰带极富动感,只是许多人物面部已残缺不全,让人感到十分遗憾。

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内容,主要有以大型立佛画像为中心的《佛

本生经变》故事画、佛教故事画、姻缘故事画以及千佛像等,目的是颂扬佛法,供善男信女礼拜瞻仰。从公元6世纪 到12世纪,这里一直是高昌王国的佛教重地,窟中现仍保留不少古回鹊文、汉文、波罗密文等文字题记,是研究古代文字的宝贵资料。石窟群的建筑风格、绘画技巧等也都有很高的 研究价值,1982年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游客们,让我们首先来参观一下16号洞窟。16号窟开凿于中唐,窟中有一幅《伎乐图》,图中古代乐器小忽雷的出现在中国佛窟中当属首次。忽雷,又叫龙首琵琶,源于唐代南诏乐,其形为棒状梨形,龙首双弦,蟒皮蒙腹,檀木为槽,其真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接着来看17、18号洞窟。这两个洞窟是整个石窟群中开凿历史最早的,大约开凿于公元6至7世纪的南北朝后期。我们先来看17号窟中《地狱变》壁画,酷似摩尼教具府图,为全国所罕见。18号窟窟顶中心有一朵大莲花,中间填充有三角、四叶等几何图案,淡雅肃穆,颇具民族特色。

下面我们再来参观20号洞窟。窟内的壁画绘制有高昌回鹘王和王后的图像。只见高昌回鹘王头戴莲瓣形宝珠冠,身着圆领宽袖长袍,中束腰带,脚着黑色长统靴,腰带上佩系小刀、火石、硕、针筒等日常用物。王后体态丰盈,头戴宝冠,身着翻领窄袖红色大衣。画像色彩艳丽,线条流畅,绘制精美。画像旁标有回鹊文题记。这组壁画有很高的艺术性,是整个千佛洞壁画的代表作之一。遗憾的是壁画原作陈列在德国柏林博物馆,窟内展出的彩色照片是根据原作翻拍的。38号窟壁画与前不同,是关于古代摩尼教的。石窟后壁画有三棵树,树下有许多穿白色衣服的僧尼和有翅的羽人形象,表现了对摩尼教的尊崇。摩尼教系波斯人摩尼创立的宗教,又叫明教,崇拜光明之神。公元9至12世纪高昌回鹘王国是世界摩尼教的中心,摩尼教曾一度成为高昌回鹘王国的国教。接着我们来到干佛洞下、木头沟畔的82号83号洞窟,这是公元10至11世纪高昌回钨王国强大时期,专为佛教高僧修建的小型纪念影窟。在这里曾出土陶质舍利匣和一件佛教教徒使用的金箔包装纸,上面留有墨色印记,说明金箔店址在宋代杭州泰和楼大街南面。这件金箔包装纸证明,在公元11至12世纪,高昌回鹘王国与宋王朝有相当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

游客们,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洞窟壁画中我们看到了新疆佛教

文化悠久的历史,从而使我们对新疆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了解,新疆的过去是辉煌的,相信新疆的明天会更灿烂。

3 吐鲁番葡萄沟导游词

各位游客: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葡萄产区,也是我国栽培葡萄

的发源地。据调查,新疆葡萄共有50多个品种。尤其在吐鲁番,到处种植着葡萄,占全疆葡萄种植面积的90%以上,简直成了“葡萄的王国”。吐鲁番的葡萄勾起了我们无限遐想。在新疆各族人民中传唱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的美妙歌词,就充分表达了人们对葡萄的赞美之情。葡萄被人们誉为“珍珠和玛瑙”,成了新疆“瓜果之乡”的象征。下面就让我们前往吐鲁番最美丽的地方葡萄沟,去体会一下阿娜尔罕陶醉的心情吧!

葡萄沟概况游客们,我们的汽车行驶在火焰山旁,山的西端就是葡萄沟。葡萄沟是火焰山山脉中一块呈南北走向的河谷地,全长7公里,最宽处约2公里。其间布满了葡萄园,居住着维吾尔、回、汉等民族的果农。倘若您走进葡萄沟,就会看到源于天山的人民渠水穿谷而过,树木繁茂,空气湿润,气候凉爽宜人,与炽热的火焰山形成了

鲜明的反差。举目望火山,低头看绿地,真不愧是炎夏避暑的好地方。 葡萄园→无核白葡萄→葡萄干晾房

我们现在来到了葡萄园内,只见这里的葡萄似遮天的绿云、铺地的绿毯,片片相接,架架相连,绿阴蔽日,硕果累累。 葡萄沟内的葡萄园占地约400多公顷,主要品种有无核白葡萄和马奶子葡萄,还有玫瑰红、喀什哈尔、比夹干、黑葡萄、索 索葡萄等。此外,还有从国外引进的京早晶、艾麦纳、无核紫、无核红、玫瑰香等优良葡萄品种。其果形各异,有球形、卵形、圆柱形、椭圆形等,有的鲜艳似玛瑙,有的晶莹如珍珠,而有的碧绿若翡翠。这里年产葡萄逾6000吨,晾制葡萄干300余吨,堪称是“世界葡萄植物园”。

新疆葡萄中的佼佼者是无核白葡萄,葡萄沟内就普遍种植着这种葡萄。瞧!那一串串挂在葡萄架上的果粒椭圆、果呈浅黄绿色的“绿色珍珠”就是无核白。它皮薄肉脆,汁多味甜,鲜果含糖量达24%以上,超过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葡萄的含糖量,成为世界上最甜的葡萄。由于它没有籽,最适合晾制葡萄干,晾干后其含糖量可达75%以上,并含有蛋白质、有机酸等多种养分,是营养丰富的干果佳品。晶莹如玉的无核白葡萄干,色泽碧绿鲜艳,食之酸甜可口,被称为“中国绿珍

篇三:吐鲁番导游词(汉语) 2

欢 迎 词

(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新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吐鲁番,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有180公里,全部是高等级公路,全程大概需要2个半小时。沿途我们会经过一些很有意思的地方,比如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厂——达板城风力发电厂、有中国死海之称的盐湖、还有王骆宾在《达板城的姑娘》这首歌中唱到的达板城。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我们会一一做详细介绍。路上大家有什么要求和希望,请尽管提,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为大家提供满意的服务。希望我们的吐鲁番之行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吐鲁番是新疆最具魅力的地区之一,当地文物古迹丰富,民族风情浓郁,自然生态环境也非常有特色,被称作西域历史、文化、自然的博物馆,是我们到新疆不能不游的一站。

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绿洲之一,曾经和楼兰、伊吾并称西域门户。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汇,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无数稀世珍品。当地以发现的历史文化遗址达178处,其中6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交河故城,新疆现存最大的古城——高昌故城,新疆唯一的一座伊斯兰风格的纪念塔——苏公塔,以及曾经作为高昌回鹘王国王家寺院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回鹘是现代维吾尔族的祖先,在信仰伊斯兰教之前长达六百年的时间里,回鹘人曾经是虔诚的佛教徒。吐鲁番有十多处石窟寺群,合称高昌石窟,由于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背景,高昌石窟同印度的阿旃陀石窟、新疆的龟兹石窟、以及以敦煌云岗龙门石窟为代表的中原石窟齐名,是汉传佛教石窟艺术的四支代表之一。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是高昌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最精美的石窟。在新疆自治区历史博物馆里收藏的西汉到唐代,也就是丝绸之路昌盛的一千多年之间的文物,80%以上出自吐鲁番。因此有国外学者称,吐鲁番是世界上最富有的露天考古博物馆之一。

吐鲁番也是维吾尔族文化的中心,吐鲁番生活着三十多个民族,50多万人,维吾尔族占总人口70%以上。吐鲁番是维吾尔族的先民进入西域后最早的聚居地。今天,这里也是维吾尔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地区之一。当地的音乐、舞蹈、服饰、民居、生活习俗和宗教礼仪等都独具特色,民族风情十分浓郁。如果要感受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最好的去处是鲁克沁镇和吐峪沟。鲁克沁镇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东汉时班超的儿子班勇曾经在这里驻兵屯垦,现在遗有柳中故城遗址。清代,吐鲁番郡王府也设在鲁克沁,遗有鲁克沁郡王府。鲁克沁也是大名鼎鼎的哈密瓜的原产地。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寻访到吐鲁番木卡姆音乐的传人,在弥漫浓郁维吾尔风情的小镇上,聆听古老的中亚音乐。吐峪沟是火焰山中的一道山谷,这里有高昌石窟中最早开凿的丁古寺,也有被称作中国的麦加的吐峪沟麻扎。沟中有一维吾尔村庄,村中的民居、服饰、生活方式等,仍完全的保持着维吾尔族的古老传统。

吐鲁番还集中了新疆最具代表性的地理、地貌、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是西域自然生态环境和绿洲农业文明的典型代表,这里有沙漠、有雪山、有飘香的果园,也有茂密的草场。到吐鲁番旅游,我们可以参观到不少以前耳熟能详的景点,如:《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走过的八百里火焰山、仅次于死海的世界第二低地艾丁湖、被称做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三大奇迹之一的坎儿井、盛产世界上最甜的葡萄的葡萄沟,以及我国第二座沙漠植物园,在园中可以欣赏到400多种姿态各异的沙漠植物。其中荒漠珍稀濒危植物43种。

(乌拉泊古城:乌市南郊17公里。高速公路乌拉泊收费站左侧)从车窗左侧,可以看到乌拉泊水库,那是乌鲁木齐的水源地。近处的遗址,是一座唐代的古城,是乌鲁木齐地区已经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好的古城。遗址南北长550米,东西宽450米。周长大约2公里。外墙残高4米多。遗址还保存着角楼、瓮城、马面的痕迹。这里出土过陶器、玉器和古钱币。有一些考古学家认为这座古城就是唐代的轮台城。历史上,轮台城是一座军事重镇,并且兼有屯田、税收的职能,在唐代,轮台城的地位只次于北庭大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非常有名。

不少唐朝诗人的诗中都提到过这个地方。比如岑参在《轮台即景》中说:轮台风物异,地是古单于。三月无青草,千家尽白榆。藩书文字别,胡俗语音殊。悉见流沙北,天西海一隅。在另一首诗中,岑参说:朝发轮台城,暮投交河城。

(达板城风力发电厂:乌鲁木齐西行约50公里,高速公路两侧)达板城风力发电厂是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厂,由中国和荷兰合资兴建。现在发电风车有200多台,年发电量超过10万千瓦。

(柴窝铺湖:乌鲁木齐西行约50公里,风力发电厂一带)从这个路口出去,可以到柴窝铺湖。湖面面积28平方公里,水深4到6米,是一个冷水性微咸湖。有人将内地的河蟹养殖在柴窝铺湖中,生长得不错,美其名曰:天山雪蟹。柴窝铺湖边发现过两处新石器时期,也就是公元前六七千年前的遗址。一处在湖东北,一处在湖西南,遗址内随处可见各种细石器和石核,湖东北还有不少高大的土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曾经在这里进行考古发掘,古冢中出土的黑陶瓶,其类型,风格,和中原地区类似。

柴窝铺的大盘鸡非常有名,国道两边有一百多家大盘鸡店,常常有乌鲁木齐人驱车百里来这里的路边店吃大盘鸡。

(盐湖:柴窝铺西行28公里,高速公路右侧)我们现在看到的湖是盐湖,盐湖是一个碳酸性卤水湖,湖水的比重是海水的七倍,不会游泳的人也可以自由在漂浮在水面,所以,盐湖也被叫做中国的死海,这片湖泊由东西两部分组成,共37平方公里,主要出产芒硝和盐,盐硝产量十分丰富,可以供十多省原料所需,穿越盐湖的一条公路,也是用盐铺建的。

在盐湖的北岸,也就是高速公路左侧,曾经有一座唐代烽燧,几年前为修建铁路破坏了,烽燧正对着的盐湖南岸的小山沟中,发现过两具古代将领的尸体,古尸身着戎装,弓箭在身,生前用的马匹鞍具未除,陪葬在侧,唐代古尸身着锦绢袍服,袍服上是唐代常见的团花纹锦,元代古尸身着油绢袍服,缂丝长靴,锦缎边是著名的元代织金锦料,虽然过去了几百年,片金仍闪耀着黄金光泽。

(达坂城:高速公路盐湖出口西行17公里)

王洛宾先生一首《达坂城的姑娘》让达坂城美名远播。

《达坂城的姑娘》:

达坂城的石头硬又平啊,

西瓜大又甜啊,

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啊,

两只眼睛真漂亮。

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

一定要嫁给我。

带着你的妹妹,

带着你的嫁妆,

赶着那马车来。

这首歌是王骆宾先生改编的,原歌来自一首吐鲁番民歌,是一个阿古柏时期的士兵永别他心爱的姑娘时唱的:

达板城的石头硬啊,

西瓜却大又甜,

达板城有我心爱的人儿啊,

她的名字叫阿拉木罕。

阿拉木罕的头发长又长啊,它已经垂到地上了吗?

悄悄地问一声阿拉木罕,

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接受我的心。

我的梨儿散落在地,

你愿不愿意为我拾起。

想要吻你我却不够高,

你可愿意为我弯下腰。

骑着你的骏马,

越过那冰山,

这样一个好女子,

把一生就付给了对不起她的我。

我看啊看啊却再也看不见她,

达板城也渐渐远去。

我真是一个不幸的人啊,

就这样永远离开了阿拉木罕

(后沟)过了达板城,我们就进入了天山峡谷了,峡谷西端入口处,坐落着一座古城。古城同盐湖烽燧相距24公里,大致相当于唐代的60公里,古代以马代步,这个距离差不多是一天的驿程。古城规模不大,周长约300米。在保存最好的地方,墙垣有5米左右。登城一望,远近尽收眼底,屯兵于此,等于锁住了峡谷咽喉。古城墙的夯土中夹杂着手制的红褐色陶片,这些陶片有明显的汉晋时期的风格。考古工作者现在还不能确定这座古城修建的年代,但是从墙垣中的陶片可以寻到相对准确的信息:这座古城,只能出现在晋代或晋代以后,但古城所在的地区,之前已经得到了开发。

一些学者认为,这座古城可能就是史籍中记载的白水镇。唐朝的时候,唐王朝出于同西突厥对峙的需要,曾经在西州境内设置过一处白水镇。清代,敦煌莫高窟发现了一块唐代碑石。碑文中提到敦煌一个李姓大族,世代官宦,其子之一曾经在西州担任白水镇将。白水镇究竟在什么地方?史籍中 没有记载,很难考证。按照唐代设官置镇的原则:关:必据险路。市,必据要津。临水挟山,当川限古,危墙深壑,克扬营垒之势。这些条件,我们眼前的这座古城是很符合的。

我们现在穿越的这段天山峡谷,唐代称作“白水涧道”。是丝绸之路的一个分支。丝绸之路从西汉时张骞凿空西域开始,到元代以后逐渐没落,繁荣了一千多年。全长七千多公里的丝绸之路东起长安,经河西走廊、敦煌,玉门关,进入新疆境内。按照正史记载,两汉时期,沿塔里木盆地边缘分成南北两道。南道沿昆仑山北麓西行,经过今天的若羌、且末、民丰、和田、莎车等。北道沿天山南麓西行 ,经过吐鲁番、焉耆,库车,在喀什和南道会合,翻越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的大宛、康居。继续西行,经伊朗高原到达黑海和地中海地区。南行则到达印度和阿拉伯半岛。东汉以后,丝绸之路分成三条道,原汉代的北道改称中道,在天山北麓新开辟一条路线,称作新北道。新北道 从敦煌出发,经哈密、巴里坤、吉木萨尔、沿伊梨河谷、楚河流域西行,到达罗马帝国等地。到了唐代,在这三条路线的基础上出现了很多支线,形成沿山脉和绿洲分布的交通网,着是丝绸之路最为繁荣和畅通的时期。

当时以吐鲁番为中心的交通路线向四面通散射,除了我们现在走的通乌鲁木齐的白水涧道,还有通焉耆的银山道,通敦煌的大海道,以及通北庭大都护府,也就是今天的吉木萨尔的他地道、乌骨道、萨悍道、移摩道、花谷道等。还有一些路线,不见于文字记载,但是有考古遗迹表明古道存在。如向西穿过阿拉沟,通焉耆或巩乃斯盆地的古道,向南穿过库鲁克山谷通罗布泊的小道等。

我们先穿越的白水涧道,总长26公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清代发配新疆的纪晓岚、林则徐,都穿过这条古道。

(小草湖:高速公路小草湖收费站)从这里,我们进入中国地势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新疆地大物博,面积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从行政区划上看,吐鲁番是新疆的一个小地区。总面积6.97万平方公里,只占全疆总面积的4.2%。不过这个面积也已经相当于两个海南省或一个宁夏回族自治区。

吐鲁番地区包括吐鲁番市、鄯善县和托克逊县,其行政公署设在吐鲁番市。吐鲁番地区东接哈密,西、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邻,北麓天山与昌吉回族自治州和乌鲁木齐市毗

连。吐鲁番的交通很发达。历史上,吐鲁番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和交通中的继站。今天,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亚欧大陆桥铁路沿天山南鹭横越吐鲁番全境,与南僵铁路在吐鲁番市大河沿镇交汇,全国最长的国道——东起上海西到霍尔果斯地12国道,和314国道南疆公路也在这里相交。我们先所在的地方,就是两条国道的交汇处。

有的朋友可能已经感觉到了,穿过天山峡谷,气温已经比天上另一边的达板成高了不少。吐鲁番人总结了吐鲁番的四最——最低、最热、最干、最甜。吐鲁番年降雨量全国最低,只有十六毫米,比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还要稀薄,年蒸发量却达到三千毫米。最低,艾丁湖是全国地势最低的地方,低于海平面155米。最甜,吐鲁番出产的无核白葡萄,是全世界最甜的葡萄,含糖量可以达到26%,。最热,吐鲁番是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最高曾经达到摄氏49.6度,地表温度最高近摄氏90度。热到什么程度?石头上可以煎饼,沙地里可以煨熟鸡蛋。历史上,这里就有火州之称。古人曾经描述当地的热风:焚风过处,毛发俱焦。

(三十里风区)我们现在经过的路段,是新疆有名的三十里风区。全年大风日数在100天以上。这里的大风,气象学的概念,指风速在17.2到20.7米/秒以上的风力,也就是八级以上的大风。风速大于32米/秒,也就是十二级以上的大风,在这个路段上也屡见不鲜。

吐鲁番有两个大风区,另一个使人闻风色变的百里风区,在盆地东缘。那里曾经观测到50米/秒以上的特大风速,究竟算多少级风,气象学上也无法标明。明朝人将百里风区称作黑风川,清朝人称它作风隔戈壁,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写到过这个地方,黑风川的妖怪叫黑风怪。每年春季大风起时,在风区都会有狂风吹走人、畜、刮翻大货车、掀起火车车皮、扬起钢板的消息。大风过处,沟渠、房屋被掩埋,树木、电线杆被刮断,道路被覆盖,农作物被连根拔起更是家常便饭。我们现在所走的告诉公路,在春天也常常会因为大风天气而封闭。

吐鲁番盆地的大风是怎么形成的呢?盆地地势低,每年入春以后,盆地内辐射加强,增温迅速,形成了区域性的热低压。而天山以北地区,仍然春寒料峭。两个相邻的地区间形成了很大的气压差异。盆地内热气流迅速上升,北边的冷气流急速南下,产生了强烈的空气对流。强大的气流通过天山峡谷直奔吐鲁番盆地,就形成了每年春天肆虐的西北风。

关于吐鲁番的这些气候现象,当地有不少民间歌谣。出门必带三件宝:水壶、风镜、大皮袄。三宝分别应付吐鲁番的几种坏气候:干热、大风、温差大。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也讲温差大。吐鲁番夏天早晚的温差最多可以达到20多度。下雨的时候,只要站在雨滴和雨滴之间,就不会淋到雨。讲当地干旱少雨。

(十四公里处)从这里往北,通吐鲁番火车站。吐鲁番火车站距吐鲁番市50公里,这个距离,比很多地方机场到市区还要远。因为当年修建兰新铁路时,火车使用的是蒸汽机车,动力不够。吐鲁番地势太低,火车如果下到盆地低处,不易上来,因此当时吐鲁番境内的铁路线,基本上都是沿800米等高线修建的。

从这个路口到吐鲁番市,还有35公里,大约需要行驶二三十分钟时间。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吐鲁番的基本情况。

吐鲁番现在是我国最干最热的地方,气候条件称得上恶劣,但是在远古时期,这里曾经是近五万平方公里的内陆海,湖光山色、气候宜人,非常适宜居住。在人类出现以前的漫长岁月里,吐鲁番鳕鱼、吐鲁番加斯马吐龙、吐鲁番鳄、吐鲁番巨犀都是这块土地上的主人。在鄯善飞跃火车站曾经出土一具身长9米,高5米的巨犀化石。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完整的巨犀化石。我们可以在吐鲁番博物馆看到这具化石。这样一只大巨犀一天就需要吃掉500公斤青草,可以想象当时这个地方水草丰茂、风光宜人。由于地壳运动,盆地周缘山体上升变成了陆地,逐渐形成盆地。3000万年前喜玛拉雅造山运动期间,由于周围山体的上升的幅度不同,形成了今天这样南低北高、西宽东窄,中间有许多起伏丘陵的不对称盆地。著名的火焰山横卧盆地中部,把盆地一分为二,分成南北两部分。在这里,雪山、湖泊相映成趣,山地草原争齐斗艳,绿洲荒漠点缀其间,沙漠戈壁、雅丹地貌,历史文化浑然一体,造就了独特奇异、千姿百态的地理和人文面貌。

吐鲁番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活动。史料记载,吐鲁番盆地的土著民族是姑师人(后称车师)。2300多年前就进入了文明社会,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有了王城,即现在的交河故城。是西域古36国之一。西汉时期,匈奴占据西域。汉武帝于公元前138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这是件开天辟地、空前绝后的伟大历史事件,有巨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从此,来自中国内地的丝绸、瓷器、茶叶、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通过这条道路,源源不断送往西域、罗马。西方的苜蓿、葡萄、天马、琵琶等物品和天文历法以及佛教、基督教、摩尼教、祆教和伊斯兰教也通过这条道路传入中国中原地区。揭开了东西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交流的序幕。丝绸之路是友好之路,团结之路,商贸之路和发展之路。以后,西汉王朝与匈奴为争夺“姑师”展开了持久的战争,史称“五争车师”。这场战争直至公元前60年以汉王朝的最终胜利和设西域都护府而结束。从此,西域归入汉朝版图,交河城便成为中国西域早期的政治经济中心。公元前48年,从戊己校尉府设在高昌起,高昌经历了汉晋时期的高昌壁;十六国时期的高昌郡;南北朝至唐时期的高昌王国;唐代西州时期以及高昌回鹘时期。逐渐取代交河,成为西域新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在中心。高昌城从汉代高昌壁到明初被废弃,共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至1368年明王朝建立时,吐鲁番被察合台汗国占据,并于1405年建立吐鲁番王国。1570年,吐鲁番又成了叶儿羌汗国的一部分。清朝建立后,额敏和卓于1720年吐鲁番鲁克沁城归顺清朝,抗击准葛尔部的侵拢,参与平定大小和卓分裂割据势力的叛乱,为祖国的统一、边疆的安宁立下了汗马功劳。

吐鲁番,突厥语的意思是富庶丰饶之地。吐鲁番地区自然条件独特,资源丰富,主要有三大优势资源:一是光热资源。盆地内干燥少雨,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3200小时,10摄氏度以上有效积温5300摄氏度以上,无霜期达270天。优越的光热条件和独特的气候,使这里盛产品质极优的葡萄、哈密瓜、长绒棉、反季节蔬菜等经济作物。尤其是葡萄,吐鲁番的葡萄干占了全国产量的85%以上。二是矿产资源。现已探明65种矿产,石油、天然气、煤炭、黄金、铁、铜、芒硝、花岗岩、钾硝石、钠硝石、硼润土等矿产储量大、品位高、极具开发价值和潜力。其中,石油总资源最为15.75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为3650亿立方米,吐哈油田现有原油生产能力达300万吨。钾硝石、钠硝石是我国仅有的硝酸钾、硝酸钠资源。全地区煤炭资源远景储量1340.97亿吨,年开采能力210万吨。吐鲁番地区花岗岩储量大、成色好。目前,全地区年生产荒料4万多立方米,板材加工能力100万平方米。三是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吐鲁番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9处,文物景点数量多,质量高,种类全,位居新疆第一,在全国也是十分罕见。据普查,吐鲁番地区现有各类旅游资源79处,可归属为34个基本类型,全国总类型总数的45.9%。

现在旅游业是吐鲁番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吐鲁番旅游业自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多年以来,吐鲁番接待的国内外游客一直居新疆各地州之首。特别是1999年底地区把旅游业正式确定为先导产业后,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旅游业的优惠政策》、特别规划,狠抓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抓服务,促质量,抓宣传,促客源,整个旅游业软硬件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目前,各景区、景点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现路通、电通、水通、厕净,目前,已建成的景区(点)有交河古城、高昌古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阿斯塔那古墓群、苏公塔、葡萄沟景区 (国家AAAA级景区)、坎儿井民俗园;火焰山、吐峪沟大峡谷、库木塔格沙漠风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近二十三个,还有葡萄架下的民族歌舞、巴扎、民族家访、风味小吃、沙疗、农家乐等许多民俗项目。全地区各类宾馆饭店有20多家,总床位有7000多张,其中星级宾馆十几家,床位近3000张,旅行社3家,国际旅行社1家,各语种的导游50多名,各类旅游车辆30多辆。葡葡是吐鲁番的象征和骄傲,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使者,为纪念中国丝绸之路开通2000年,经国家批准自1990年起每年的8月26日-30日都在吐鲁番举办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节---“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葡萄节已举办12届,一届比一届精彩,成了吐鲁番旅游的重头戏,成为吐鲁番多族人民盛大


交河故城导游词》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3460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