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中国气象局科普

中国气象局科普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10 07:10:36 | 移动端:中国气象局科普

篇一:2017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招聘公告

2017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招聘公告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是经中央编办批准成立的事业单位,主管单位是中国气象局。本单位的宗旨是开展气象宣传与科普工作,为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服务。本单位的业务范围是气象宣传和科普,气象新闻发布,相关研发。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承担与媒体联系、协调等相关具体工作;承担新闻发布组织、《气象知识》编辑出版、舆情监测研判、气象传播研究、气象部门宣传与科普工作的业务指导和中国气象局科普办公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参与编制全国气象宣传与科普工作规划、计划。

中心现有职工30余人,内设处级机构4个,分别为办公室、宣传部、科普部、公共关系部。

一、需求计划(附件)

最终招录计划以上级部门审批为准。

二、毕业生应聘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愿意履行事业单位人员的义务;

3.具有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学历、专业或技能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5.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

三、招聘流程

1.发布公告。在气象人才网、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办公网发布应届毕业生招聘公告。

2.简历投递。应聘毕业生请打开气象人才网点击进入气象人才招聘系统,找到气象宣传科普中心,注册登陆并在线填写简历,投递相应职位(简历筛选以此为主);或将简历投递至[email protected];投递截止时间2016年12月15日。

3.资格审查。根据简历投递及筛选情况进行资格审查,确定参加考试人员范围(通过电话通知)。

4.考试。考试由笔试和面试组成,根据具体岗位需求进行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的测评。笔试内容不指定考试范围。

5.考察和体检。根据考试综合成绩确定考察对象,考察内容包括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综合素质、学术能力等情况。组织拟接收毕业生进行体检,体检参照现行的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

6.确定录用人选。根据面试和笔试成绩从高到低顺序确定拟录用人员,报中心主任办公会审定。在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网站向社会公示拟录取人员名单,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

四、联系人及电话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联系人:倪老师

电 话:010-58994084

来源华公公考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华公公考】

官方微博【江西华公】

篇二:20140901 气象科普业务发展研究 目录更新

气象科普业务发展研究

《气象科普业务发展研究》论文相关要求

一、严格要求,确保论文、全书高质量、高水平。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齐全,论文格式如下(色块标示为示例):

论文标题(黑体,小三号,居中)

论文作者、单位地址、邮编(楷体,小四号,居中)

邵俊年

(气象出版社,100081)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标题用宋体四号加粗,段前:0.5行;段后:0.5行

正文段前空四格,宋体,小四号,行间距:20磅

引言

1构建气象科普体系面临的新形势

在联合国公布的全球十大严重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有七种。我国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农业受灾面积5000万公顷,??

1.1从“科学普及”到“科学传播”

科学普及(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的概念在20世纪经历了一次重要变化,逐步向广义化、全面化和系统化的方向转变,??

(图注:五号宋体居中)

表(表名:五号宋体居中)

标题层次不要太多,原则上不超过3级标题,以下可以用括号、圆括号,即: 1 1.11.1.1(1) ①

参考文献用顺序编码制,宋体,小四号,行间距:20磅

参考文献:

[1]曹喆,郑雨.政策分析的三个维度[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3(6):35-38.

[2]佟贺丰.建国以来我国科普政策分析[J].科普研究,2008(4):22-27.

二、期刊投稿与成集出版不冲突。

如在预计出版时间(本书计划2015年6月底前正式出版)前已经在其他期刊刊发的论文,需在本书上做引用(转载)注释。如,逆境求生——科普期刊《气象知识》近年来探索实践的启示,须注释:本文发表于《科技与出版》,2014年第5期,147-150。

三、时间要求:

2014年8月31日前提交论文细刚,含标题、作者、至3级或2级标题,能看清主要思路、论文框架、基本研究成果,编委会据此进行全书的统筹协调,内容重复的进行调减,明显缺内容的再约稿;11月30日前提交第1稿;

2014年12-2015年3月,进行统稿,审稿修改; 2015年4-6月,出版社编辑出版。

篇三:发展气象科普工作的方法与途径探讨

开展气象科普工作的方法与途径探讨?

袁长焕高金辉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气象局,齐齐哈尔,161006)

摘 要:阐述了气象科普工作的重大意义,并通过我国气象科普现状的分析,探讨了结合实际发展气象科普事业的方法和途径,并对当前气象科普工作存在的体制方面的问题,探讨了改进的技术措施。

一、气象科普意义重大

(一)提高气象科普工作认识 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指出:“科普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科普事业是国家的长期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气象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应把公益性气象服务放在首位”。气象工作的法律地位十分明确,做大做强气象事业,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是基础,对于全社会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利用气象科学原理、方法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这是气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提出了“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理念,明确了中国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为气象事业的发展绘就了一幅美好的前景。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气象科学技术研究、气象科学知识普及,培养气象人才,推广先进的气象科学技术,保护气象科技成果,加强国际气象合作与交流,发展气象信息产业,提高气象工作水平。”

(二) 开展气象科普 促进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据统计,在我国,气象灾害占自然灾害的90%以上,我国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占整个GDP的6%以上。而据央视调查,天气预报多年收视率一直居所有节目之首,收视率高达12%以上。可见人们对气象信息的关注程度。

促进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面向21 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而气象科技大有发挥作用的空间。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生态敏感、环境脆弱,环境保护与资源的开发利用矛盾突出。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自然的影响力被放大。自然生态保护、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发、空中水资源开发利用、沙漠化防治、气候变化与防灾减灾、农村适用技术推广等领域,都是气象科学研究和发挥作用的范畴。气象科学是地球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而且也能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我国不同地区气象科普的现状与差异

东部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全民科技素质高。气象科普事业发展较快,科普场馆设施齐全、规模大,建设品味等级高。90%以上的地区具有气象科普场馆。比如,浙江舟山中国台风博物馆完成投资2200 多万元,新规划未来3-5 年将投资5 亿元建设台风乐园。 东部地区在科普项目的投融资和管理等方面,思维方式超前、管理科学、经营有方,科普的社会效益显著。相对而言,东北部和西部边远地区不仅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人才短缺,气象科普设施少,功能低下,维持困难,不利于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

作者简介:袁长焕(1967--),男,山东省郓城县人,现为齐齐哈尔市气象局办公室主任,工程师,主研公共气象和公共管理。

二、开展气象科普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一)以活动为载体 气象科普形式要丰富多彩

气象科普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系列化的气象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既要有细水长流循序渐进的方法和措施,又要有突出重点的急风暴雨式的灌输。具体的活动和做法:

1. 周密安排每年的“3.23”世界气象日和科技周庆祝宣传活动。制定周密的实施方案,邀请有关部门单位的领导、专业技术人员或普通干部群众代表,参加主题座谈会,请本部门的专家学者进行技术交流和宣传普及有关气象科技知识。

2. 组织气象科普宣传队,到闹市区、人群汇聚的地方设立宣传站,悬挂彩球标语,广播散发科普宣传材料,面对面解答释疑。

3.与新闻媒体加强沟通联系,强化新闻舆论,在当地广播电视发表讲话、播放科普调研与论坛宣传片,举办电视知识竞赛,在当地党报发表纪念、科普宣传文章。

4. 把中小学生作为重要的气象科普对象,既能够满足青少年的求知欲望,又能够达到在短时间集中较多的人群收到较好的效果。科普工作者被邀请或主动到学校做气象科普辅导讲课。还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中小学生参加气象夏令营活动,丰富课外活动,增长知识。在中小学建立校园气象站和红领巾气象站,配合学校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活动,深化气象科技知识理解和应用气象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在同学心目中播下学科学、爱科学的种子,许多同学就是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选中气象科学的发展方向。

5. 抓住有利时机,主动邀请各级领导和专家到气象部门来参观指导,增进部门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提供合作发展的机会,让各级领导知道气象工作能力和水平以及气象科技的发展状态。

6.凡重大气象活动和重大气象灾害,要举行新闻发布会,广泛宣传气象部门在防灾减灾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气象部门外部良好形象。

(二)抓住重大气象灾害事件,要广泛运用手机气象信等现代化工具进行气象知识普及 2005年黑龙江省讷河市7月16日遭遇了特大暴雨,最大降雨量超过108毫米,由于新一代天气雷达指挥有力,预警及时,灾害前通过手机气象短信、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将灾害信息及时发布,当地政府根据气象信息将5400人及时撤出,避免了人员伤亡;

2006年3月10日,齐齐哈尔市区遭遇了连续12小时、历史上罕见的大风雪,并伴有6级以上东北大风,市区全天平均降雪量达7.8毫米,最大风速21m/s。根据天气形势的演变发展,齐齐哈尔市气象台把大风蓝色预警信号提升到大风黄色预警信号,通过电视滚动字幕和“12121”、手机短信等形式对外发布,提醒人们做好防雪准备,注意交通安全。由于预报准确,预警及时,服务周密,措施得力,防范有力,部分部门还启动了应急预案,市区内未发生大的交通事故,广大市民由于及时接收到降雪信息,外出准备有绪,很少有发生意外事故;对这次气象服务,好评如潮。

(三)寓气象科普于气象科技服务之中

雷电灾害不仅涉及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不论在汉族中还是在少数民族中都存在宿命论的迷信思想。坚持防雷服务和普及雷电知识相结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工影响天气是气象工作者,应用气象科学原理直接与大自然斗争的科学技术手段。也是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感到很神秘的一种专业技术。无论对人工增雨雪、预防冰雹、人工消雨雾等方面的知识都有浓厚的兴趣。在作业期间常邀请电视工作者做好新闻报道,邀请当地群众就近参观,都能取得较好的科普效果。利用大型气象工作会议加强气象科技普及工作。

(四)坚持送气象科技下乡

农村对科学技术、知识的需求最强烈, “科普之冬”是其中之一,利用农民冬闲时节,科技部门下乡大力开展科普工作。气象科普工作与地方科技部门联合,一起营造科普的良好氛围。这种“大篷车”式的科普宣传形式,非常符合广大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既简便易行,又易于群众接受。送适用气象技术到乡村。气象科技特别是农业气象适用技术在农村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农田灌溉、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气象灾害防治、特色种植养殖、高产优质种植模式等技术在农村非常受欢迎。

三、开展气象科普工作的新途径和建议

(一)运用现代化科技,强化气象科普手段

气象工作者完全可以通过制作科普专题片,发放到乡村播映,提高科普的效果。可尝试着自行制作介绍本局气象工作的VCD 专题片、定购许多科普专题片、彩色活动展板。建设因特网的气象农网站,设置政策法规、科技兴农、市场信息、气象服务、技术咨询等众多的栏目,有许多涉及气象科普的内容。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可实现声光电、动态彩色一体化,利用多种媒介、形式,强化气象科普手段,加强气象科普效果。与通讯部门合作想方设法扩大手机气象短信用户。

(二)完善科普体系 建设一支高效气象科普队伍

气象科普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有完善的系统设计。以市级气象学会为基础,建立组织机构,落实科普队伍,制定扶持奖励政策,发挥会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气象行政管理工作中,把气象科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在人力、物力和财政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在科研发展基金中开列气象科普推广专项科目,提供活动资金的补助。

我国各地区都有得天独厚的特色生态旅游资源,这些生态环境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形成独特的自然气候区、气候带,借助生态旅游开展气象科普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对气候的影响和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意义,寓教于乐。关键是找到结合点和实际可操作的措施。例如培训导游人员、利用旅游区的气象站点设施资源,介入气象生态旅游经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指出: 国家支持科普工作,依法对科普事业实行税收优惠。兴办科普事业可以按照市场机制运行。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的科普工作。如此,既可加强科普工作促进事业发展,又得到经济利益,一举两得。

对于边远地区气象科普硬件设施建设滞后,一方面,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在科普事业的财政支持,同时建议中国气象局在科普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向边远地区倾斜,给予更多的投入,倡导在部门内部采取东部发达地区对边远地区的对口支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自身的科技服务创收中挤出部分资金,积极争取专项气象科普基地建设项目。另一方面在科普项目的运营上,适当引入市场机制,争取多元化投入,创新管理新机制,增加气象科普工作的活力。力争气象科普能力与水平不断上升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刘英金主编,北京,中国气象战略研究(辅导读本),气象出版社,2005。

[2]毛文戎,科普是传媒的职责和义务,北京,《科普创作通讯》,2006年第1期。

[3] 姜海如,论公共气象,武汉,湖北气象,2004年第3期。


中国气象局科普》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4457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