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行政费用节省率

行政费用节省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13 07:05:53 | 移动端:行政费用节省率

篇一:行政事业单位常用财务分析计算公式(事业编专用)

行政事业单位常用财务分析计算公式

一、行政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1、支出增长率 衡量行政单位支出增长水平,计算公式为:

支出增长率=(本期支出总数÷上期支出总数-1)×100%

2、人均开支 衡量行政单位人均年消耗经费水平。

人均开支=本期支出总额÷本期工资目平均人数

3、专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 衡量行政单位支出结构。

专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本期专项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4、人员支出占总支出比重 衡量行政单位支出结构。

人员支出占总支出比重=(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它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本期支出总数×100%

5、人车比重 衡量行政单位小汽车占有情况。

人车比重=期末工资目人数÷期末小汽车实有数

二、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1、经费自给率 衡量事业单位组织收入的能力和满足经常性支出的程度。

经费自给率=(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它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100%

2、资产负债率 衡量事业单位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程度。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3、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比率 衡量事业单位事业支出结构。

人员支出比率=(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它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事业支出数×100%

公用支出比率=(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其它费用)÷事业支出×100%

篇二:行政效率

参考上次意见继续修改。

行政效率问题浅析

——以高陵县企业及投资商投诉服务中心为例

[摘要] 行政效率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效果的度量和评价。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中的核心问题,提高行政效率是整个行政管理工作追求的目标,也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因而在整个行政管理及执行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的改革,行政管理的方式、手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许多不相适应的矛盾,行政效率普遍不高已成为行政机关改革中的一个大问题,提高行政效率势在必行。本文以高陵县企业及投资商投诉服务中心为例,分析行政效率的提高主要可以从健全组织机构、明确机构职责、实行决策科学化、健全行政法规和监督体制。

[关键词]行政效率 行政管理 基本途径

一、高陵县企业及投资商投诉服务中心简介

高陵县企业及投资商投诉服务中心成立于2003年,主要负责受理、协调投资商及企业的各类投诉,以及调查、分析投资环境。

组织机构、人员组成?至今的业绩?

二、行政效率的概念及内涵分析 效率是指把经济活动的劳动效果同消耗的劳动进行比较,以考察某项经济活动的有效程度。同样在现代行政管理学中,主要是从“效果”的角度考虑行政效率的,认为行政效率效果与消耗之比。效果,是指行政机关为社会提供的服务效益,即通过行政管理活动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科学价值及社会价值。消耗则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内容的综合性消耗,含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两种。

我们可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理解行政效率:一是指投入产出的定量比例关系;二是指最佳的选择;三是指能达到的最高纪录;四是指完成既定目标的程度;五是指及时有效的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上述几个方面都是从宏观上评价行政效率,而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则应结合实际予以综合衡量和评价。我们经常用以评价、衡量、测算行政效率的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行政费用测量法(从单位费用、人均负担费用来测量);行政功能测定法(将每项目标与理想目标和必须达到的标准进行比较);因素评分法(给人力、经费、物资、机构、制度、方法打分)。我们也可换个视角来考察行政效率:局部与整体(坚持局部效率从属于整体效率);短期与长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单纯经济效益应从属于社会效益);正效益与负效益(全面衡量)。

总之,行政效率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效果的度量和评价。且行政效率=行政产出/行政投入。

三、服务中心行政效率问题简述

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追求的最终目标,它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是检验行政改革成果的重要尺度。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提高行政效率亦是前进和发展要求和时代赋予给我们的使命。

以下应紧密结合中心的现状!!

当前,没有成立高陵县企业及投资商投诉服务中心的行政工作在效率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长期留存下来的官本位价值取向是造成机关臃肿,人浮于事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人们追求行政级别,能上不能下,能官不能民,人员分流阻力特别大。这造成了行政人员不干实事,推三阻四,使行政工作的执行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一 1

个和尚有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描述也适用于行政机构中人员过多,不干实事的现状。

2、权责不清,部门林立。由于职责划分的不清楚,使行政工作出现很多的“三不管”地带,这些地带往往是有利益一起插手,无利益谁也不管。由于管理幅度过宽,造成部门林立,部门与部门间交差管理、重叠管理现象普遍,行政审批手续繁锁。这些都从内在阻碍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3、行政人员的素质不高及其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不科学。一个行政人员的素质不仅要包括科学文化素质还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和处理事务的能力。长期以来我们的行政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科学文化水平不高、思想道德低下、贪污腐败、缺乏政治信仰、处事能力不足等等。

4、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配合不得当。行政管理过程由组决策、组织、指挥、协调、执行、控制等几个主要环节组成的。这些环节是否分工明确,配合是否协调对行政效率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决策、执行两个环节最为重要。对决策层来说,决策速度是影响其行政效率的来年工作的重要方面;对执行层来说影响其行政效率的主要看其能否雷厉风行,干脆利索,善于用各种方法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决策迅速化为大家的行动。而在这两个方面,目前做的还远远不够。首先是决策面过大,事无巨细都由决策者处理,接着就是决策速度太慢,对一些常规性的例行事项也是文山会海地进行反复决策。在执行方面就是执行层为了地区利益对上级的命令总是不能雷厉风行地执行,而是应付式去执行,很难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除此之外。还有诸如政府信息上下级传递的失真率与失落率,部门之间信息闭塞,政府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对其缺乏必要的监督,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四、行政效率低下的形成因素分析

上述问题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因素。系统论告诉我们世界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整体,同时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结构具有层次性和有序性,系统和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同样,行政管理是由行政计划、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一系列环节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些环节内部及不同环节间关系处理的好坏从根本上决定了行政效率的高低。但是,行政效率不高的原因就在于各个环节内部没有时间最优化及没有很好得理顺和实现不同行政环节的协调运作。具体到行政管理工作中,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权责不清,分工不明

有职无责、相互推诿、相互扯皮、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是其具体表现。前三者极易导致该管得没去管、该负责的没负责、问题解决不及时;而后两者则极易形成越位行政、干扰行政、官僚主义从而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二) 机构的设臵不完善

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采用的是科层制,它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现行组织层次与管理幅度安排存在不足。现行组织层次过多这使得信息沟通迟缓、信息渠道不畅,容易导致信息失真及信息到达不及时等问题,这极大得影响了上级命令的执行及下级执行情况及问题的反馈;其次,管理幅度过宽,这容易引起官僚机构膨胀,从而导致效率低下。

(三)激励、用人机制不健全

行政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健全,难以实现人尽其才、量才受用和能者上、庸者下。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容易产生职业枯竭症,使得行政人员对工作没有热情,办事敷衍塞责,这极大地影响了行政人员素质的提高也影响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法律制度不健全也助长了行政效率的低下。现行各个领域的行政法较为健全,但主要是实体法,缺少行政规范方面的程序法,这使得行政强制的设定权不明确,实际中设定行政强制的法规文件五花八门。从而导致不少行政人员和行政机关违法行政、野蛮行政,滥设临时机构则使行政机关职能不清、令出多门。所以法制的不健全为行政效率的低下提供了环境庇护 。

(四)领导素质不高

在不少领导身上存在自身素质差,作风拖拉,缺乏雷厉风行作风,缺乏决断力和创造性。或难以真正领悟上级决策意图导致执行出现错误;或者没有及时执行及解决问题;或者循规蹈矩、没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或者主观臆断、空凭一时奇想,拍脑瓜决策,没有脚踏实地精神及长远眼光;或者只顾本部门利益,没有全局眼光;或者只顾自 2

身政绩,没有真正投身于解决群众需求,没有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或专业素质不高,导致行政效率低效乃至错误行政,这一点在对专门行政知识及技能要求高的行政职位上尤其显得突出。

(五) 不同行政机关之间缺乏很好的合作

例如不同机关之间信息共享渠道少,如有的机关做的事往往有可能是其他某个机关曾经做过的。如出现需多个机关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则互相推卸互相踢球,等等。这就使得行政成本增加、资源浪费、办事拖拉,从而使行政效率大打折扣。总之,行政效率低下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要素或在于各个环节存在不足或漏洞,或在于不同环节之间协调不力,没有坚持以系统观点看问题,即没有坚持以整体性、关联性、结构性、开放性的原则来指导行政活动。

不会写就删了吧,不然太乱。

六、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途径 通过对影响行政效率因素的分析,并进一步考虑目前行政管理的实际,提高行政效率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和进展:

(一)更新观念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前提

随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种情景下,观念的更新尤为重要。要树立效率观念。要把行政效率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各工作部门及公务员政绩的主要指标,在政府机关中形成人人讲效率、事事讲效率的良好风气,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全局观念,从小生产者的私有观念,本位主义和狭隘性中解脱出来,自觉地服从大局需要,减少推诿扯皮;要树立人才观念、行政部门是政府的组成部门,又是人才聚集的机构,要切实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观,只有在选才上有了新的观念,才能把干部选得准、用得当,在所在的岗位上才能有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好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作用,工作起来才会讲效率,才能真正提高效率;要树立时间观念、现代的竞争实质上是时间的竞争,人们越来越强调“四维”空间,越来越感到时间就是财富。同时,行政管理活动中,有些内容本身应有很强的时效性,超越一定的时限就会失去实效,给政府造成损失,因此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把时间作为坐标,处处珍惜时间,事事讲求实效。

高陵县企业及投资商投诉服务中心成立后,积极通过“三级联动转作风、多措并举提效能、争当便民服务工作者”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不断优化政务环境、创新服务方式、关注群众需求、健全监督体系,全方位提升工作效能,打造“零距离”服务体系。

始终坚持从项目洽谈开始,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一次介入,一步到位,不贻误商机;实行统征办代办征地手续,企业不直接与农民打交道。为了杜绝征地款被克扣等现象,实行征地分配公开制度;采用田间地头办公,统一补偿标准,县、乡、管委会、村、组等六方联合共同清理地面附着物。并且园区管委会定期上门征求企业意见,如今在园区,“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高陵形象”已经成为共识。园区管委会就是企业的娘家人,“110”和“119”,只要客商有事要办,一个口信儿一个电话,随叫随到随解决;每位干部和群众都是客商的“亲人”,只要客商有困难,都会不遗余力地给予帮助。针对出租车乱停乱放、违章载客、渣土车抛洒滴漏等,开展专项交通秩序整治19次,处臵各类违章车辆100余辆、教育违规人员180余人次;针对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强买强卖等问题,开展治安环境、建设环境专项整治12次,化解矛盾事件14件、批评教育130余人次等。通过一系列的专项整治活动,有效的促进了园区投资环境的好转,有力的保障了园区社会和谐稳定。

(二)科学的政府职能定位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根本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加入WTO。我国正在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中,政府在管理职能上,表现为政府管制的领域缩减,实行宏观调控管理,在监督管理职能,服务社会职能等方面需要大大强化;政府在管理行为价值上,表现为市场主导,服务领先,以人为本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最基本的职能是满足社会需求,不断给居民,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这种职能定位,势必减少政府经济社会事务的干预,从而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已经验证的结论。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行 3

政机构也应相应地进行改革和合理的调整。以便逐步建立起来中国特色的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

政府的职能应该定位在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政府必须从经济,社会领域中撤退。在经济领域除了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部门外,其他均应交给企业自主经营。政企必须分开,政府不再管理具体的生产和经营,而是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及经济运行秩序入手,加以科学的调控。在资源配臵上,政府也应放弃计划的模式,将之交给市场来完成,政府的任务是弥补市场失灵,而不是全方位的干预。这几年已经显见成效,我国的市场正在走向成熟,但是,由于市场机制仍不够完善,我国的市场目前依然是政府主导型。

社会领域中,政府要从大量的社会事务中解脱出来,将这些职能交还给社会。具体的途径是:在政府退出的领域建立各种社会中介机构,行使部分调控及组织公共产品供给职能,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体和民间中介组织相配合的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和运行机制。比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由它们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能。当代西方各国政府优化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干预的基本途径是采取民营化,放松管制及压缩式管理,将政府兴办和管理的大部分公共企业交给市场和社会,尽可能将公共部门承担的社会服务出租和承包出去。

政企不分,政府就会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或者只能按政府行政意志办事,或者躺在政府身上不承担责任。柯立芝说,美国的事业是企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中国的事业是企业。我国行政系统应从单一管理转向综合服务,逐步减少政府通过行政指令对基层部门管理工作进行干预的行为,扩大服务功能,并通过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指导手段为经济建设提供综合性的服务。政府机构要将社会和市场可以自行解决的事务从政府职能范围分离出去,使政府官员集中精力搞好关系到国计民生大局的社会经济总量平衡和调控。行政系统要改变权力高度集中的状况,把应下放的能够下放的权力全部放下去,通过简政放权,为市场经济创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通过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速度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高陵县企业及投资商投诉服务中心明确自己的机构的角色,做强软环境,营造“环境磁场”,搭建招商引资的有效载体,是园区坚持以诚招商、以情留商、以信安商的有效举措。积极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招商引资的政策和高效优质服务的工作制度。推出首问负责制,制定出不出一个办公室、不超过两个小时、不让企业花一分钱,为企业办完立项、规划定点、取水许可证、委托征地协议、营业执照等县内所有手续;打破上班与下班、白天与夜晚、工作日与节假日的界限,全天候24小时为企业服务;所有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不为企业介绍一个施工队,不介绍一名施工人员,不介绍任何一种建筑材料;每年以企业为地方财政贡献的3%-5%为标准给予企业奖励。

(三)在机构设臵上,要坚持“精简,统一,效率”原则

按照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我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必须大力推进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机构设臵是使行政权力得以运行的组织保证,也是综合地影响到行政效率的成本、时间、效果的重要因素。建国以来,我国以精简机构为主要内容的行政体制改革先后进行过5次,从指导思想上看,几次机构改革始终没能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主要是在机构的收放分合和编制增减上做文章,未能从根本上触及政府的职能和效率等实质性问题。伴随经济领域行政权力的放放收收,行政机构一再出现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这几次机构改革只停留在与经济发展的相关部门,并没有触及行政主体结构,是一种“投入型”的改革。直到目前,机构重叠、职能交叉、职能错位、职责不清、人浮于事现象依然十分严重,造成行政效率低下,直接阻碍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影响党、政府和群众之间的关系。“没有政府和没有市场的经济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经济”。(出自经济学第12版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合著)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机构改革要动真格的,采取“突变式”与“渐进式”相结合,真正做到“小政府”来适应“大社会”。机构改革要“标”、“本”同治,切实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实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的目的。行政机构改革应充分借鉴世界上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因地制宜。行政机构的设臵按公共管理宏观调控的要求,能够把环境保护、人口控制、公众福利、城市设施、交通发展、科技文卫、整治公共秩序、弘扬社会公德等办好管好。按职能定机构,明确机构各自的职责权限,做到既不出现行政管理上的断层,又不出现新的多头行政。机构内部各部门的职能也要明确并落实到人,使人民群众知道他要办的事去找哪个行 4

政机关的哪个部门。对设立后的机构要不断进行检查、对照和改进,不断进行调整、改革和完善,不能搞机构一经设立就一成不变。机构改革涉及到政府角色的转换、重新定位、职能和权力的重新调整,也涉及到政府内部的职能权力的划分,必须下决心排除各种阻力克服人为因素干扰,知难而进不能虎头蛇尾。

高陵县企业及投资商投诉服务中心根据园区发展需要成立了综合执法大队,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提升城市竞争能力为目标,突出管理,协同建设,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同时实行行政处罚权的相对集中行使,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多头执法、职能交叉、管理重叠、执法扰民等问题,建立健全科学长效的城市管理机制,加强和提升政府和管理职能,在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的同时,充分体现执法为民的宗旨理念,更好地维护和树立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形象。

(四)实现行政管理的法制化是提高行政效率的保障

现代国家应当是一个法制国家,衡量一个政府行政效率要看它的法治状况,要追求较高的行政效率,也离不开依法行政,因此,要将行政法制建设当作提高行政效率的基础工作,集中力量抓紧制定。以实现国家机构组织、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定化、规范化。各级行政机关还应该按照法制和科学的原则,建立和完善适合于本机关特点的日常工作制度。一切行政机关和公务员都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对提高行政效率,杜绝人浮于事、推委扯皮,争利避责等现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上次意见是否强调3年内有效!!5-10个文献?

为什么还有这样的错误?!!

5

篇三:第一章 税收基本知识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税收基础知识练习题

一、单选题

1. 税收的主体是( )。

A. 国家 B. 纳税人 C. 企业 D. 行政机关

2. 国家征税凭借的是()。

A.财产权力 B.政治权力 C.行政权力 D.所有权

3. 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 )。

A.企业需要 B.社会公共需要 C.私人需要 D.国家需要

4.税收的无偿性是由( )的性质决定的。

A.社会公共费用补偿 B.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C. 共享性和外部性 D.税收特性

5、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

A国债 B国有企业上交利润 C税收 D罚没收入

6、税收产生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7. 税收“三性”的核心是( )。

A强制性B无偿性 C固定性 D税率

8. 税收目的是()

A.为社会提供公共品 B.组织收入 C.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D.履行国家职能

9. 税收产生的社会条件是()

A.私有制 B.公有制 C. 国家的产生和存在 D.税收特征

10.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是( )

A.私有制 B.公有制 C. 国家的产生和存在 D.税收特征

11.()标志着我国税收从雏形阶段进入了成熟时期。

A贡B初税亩 C一条鞭法D赋

12.所得税是由()首创

A中国 B美国 C英国D法国

13.税收的( )经济职能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A经济职能 B财政职能 C监督职能D 分配职能

14.税目体现征税的( )

A深度B目的 C范围 D广度

15.()的基本特点是税率与征税对象的价值脱离联系,不受征税对象价值量

变化的影响。

A累进税率B比例税率C全额累进税率D定额税率

16.边际税率是指( )

A全部税额与征税对象总量之比

B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缴纳税额占其征税对象实际数额的比例

C平均税率

D所纳税额的增量与征税对象的增量之间的比例

17.( )直接缩小计税依据方式实现的减税免税

A减半征收B税基式减免C税率式减免D税额式减免

18.()指全部税额与征税对象总量之比

A名义税率B名义税率C比例税率D平均税率

19.()是指在征税对象的一定数量水平上,征税对象的增加导致的所纳税额

的增量与征税对象的增量之间的比例。

A名义税率B实际税率C边际税率D平均税率

20.( )边际税率等于平均税率

A名义税率B实际税率C比例税率D累进税率

21.(),召开了全国首届税务会议,制定出《全国税政实施细则》。

A 1950年1月B 1949年1月C 1949年10月D 1949年11月

22. ()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A 1955年B 1956年C 1957年D 1958年

2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企业所得税法》,并于2008年1月

1日实施。

A 2007年2月1日B 2007年3月1日C 2007年3月10日D 2007年3月16日

24. 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税收原则的()

A商朝B周朝C夏王朝D秦朝

25. 在西方,税收原则的最早提出者是()

A亚当〃斯密B阿道夫〃瓦格纳C凯恩斯D威廉〃配第

26.( )在《国富论》中提出了税收“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四个

原则。

A阿道夫〃瓦格纳 B亚当〃斯密C威廉〃配第D凯恩斯

2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资源配臵的角度讲,税收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臵,使社会从可利用的资源

中获得更大利益。

B从经济机制的角度看,税收要有利于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如此不仅可使微观

经济效益提高,宏观经济效益也会稳定增长。

C从税务行政的角度说,税务行政要讲求效率,税收制度要简便,征纳双方的费

用要节省。

D衡量税收公平的受益原则是指税收负担应该按纳税人从使用中得到的利益大

小来分摊。

28. 一部新法实施后,对新法实施之前的行为不得适用新法,而只能沿用旧法,

指的是下面的( )

A法律优位原则B程序优于实体原则C法律不溯及以往原则D实体从旧,程序从

新原则

29. 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的效力,指的是下面的( )

A法律优位原则B程序优于实体原则C法律不溯及以往原则D实体从旧,程序从

新原则

30. 纳税人通过税务行政复议或税务行政诉讼寻求法律保护的前提条件之一,是

必须事先履行税务行政机关认定的纳税义务,而不管这项义务实际上是否完全发

生,是指( )原则

A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B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C程序优于实体原则D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31. 我国税法采用()原则

A属人主义原则B属地主义原则C属人、属地相结合的原则D其他

3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按解释权限划分,税法的法定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 B税法立法解释,是指税收立法机关对所设立税法的正式解释。

C立法解释与被解释的税法不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D税法立法解释包括事前解释和事后解释。

33. ()不能作为法庭判案的直接依据

A税法立法解释B税收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D税收法律

34. 在我国司法解释的主体只能是( )

A各级人民法院和检察院

B省委省政府

C中级人民法院和地方检查院

D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35. 税法作为法律规范具有判断、衡量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作用是( )

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预测作用D教育作用

36.( )是税法评价作用与强制作用的延伸。

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预测作用D教育作用

37. 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标志( )

A纳税主体应税行为的出现

B税务机关征税

C税法规定

D纳税人意愿

38.GDP是指( )

A国民收入税负率B国民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总值D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

39. 纳税人实纳税额占其可支配产品的比重指( )

A宏观税负B微观税负C企业的税收负担D地区的税收负担

40.按 () 分类,我国税种可划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A、征税对象的性质

B、管理和使用权限

C、税收和价格的关系

D、预算收入构成和征税主管机关的不同

41. 以下国家和地区中,选择单一税收管辖权的是 ()

A、中国B、法国C、美国D、日本

42.纳税人纳税是否自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A、税制与征管是否公平 B、税率的高低C、税负的轻重 D、征管效率

43.一般而言,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就是( )

A、税收利益 B、税收支出 C、税收收入 D、纳税人

44.提高税务行政效率,控制行政成本的两层含义包括降低税收成本和( )

A、优化税收成本结构 B、降低税率C、提高税率 D、完善税收政策

45. 税收制度的核心要素是( )

A、征税对象 B、税率 C、税基 D、税源

46. 狭义上的纳税主体就是通常所谓的( ),这是最主要和最普遍的纳税主体。

A、税务机关 B、扣缴义务人 C、企业单位 D、纳税人

47. 税收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是指( )。

征税方 B、纳税方 C、征纳双方 D、国家税务总局

48. 税收必须借助 ( ) 强制征收。

A、法律手段 B、行政手段 C、经济手段 D、政治手段

49. 西方国家税收发展的第四个时期是 ( )

A、自由贡纳时期 B、税收承诺时期 C、专制课税时期 D、立宪课税时期

50. 一般使用条例、办法、规则、规定等名称的是( )。

A、税收实体法 B、税收基本法 C、税收行政法 D、税收行政法规

51.发展中国家在税制和税收政策上多选择实行( )的原则。

A、公平 B、效率 C、收入 D、公平效率兼顾

52. ( )这一阶段依法治税的特点是肯定了税收调节分配关系的作用和地位,强调要依靠法律手段规范税收分配关系,并初步提出了“以法治税”的税收法治概念。

A、改革开放初期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

B、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

C、1997年党的十五大到2003年党的十六大

D、2003年党的十六大至今

53. ( )这一阶段依法治税的特点是强调税制建设,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税收法律体系,也强调依法治税,但重在治纳税人,重在依法打击税收违法犯罪活动。

A、改革开放初期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

B、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

C、1997年党的十五大到2003年党的十六大

D、2003年党的十六大至今

54. “初税亩”开始实施的年代是( )

A、春秋时代 B、明朝 C、清朝 D、民国

55. 行政立法机制是规范执法的( )。

A、基础 B、前提 C、关键 D、保障

56. 推进依法治税必须依靠“四个机制”,其中不包括( )。

A、行政立法机制 B、行政司法机制 C、征管机制 D、执法监督机制

57. 降低税收成本的保证是( )。

A、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收政策,建立简繁适度的税制结构B、合理调配现有税收征管资源,努力促成税收征管功能最优化

C、加强内部管理,强化成本核算,建立成本约束机制 D、合理设臵税务征收机构

58. ( )是指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的等级,随着课税数量增大而随之提高的税率。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 D、优惠税率

59. 世界上最早开征增值税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西班牙

60. 国家总是通过法律授权的方式赋予具体的国家职能机关来代其行使征税权力,因此,更具法律意义的征税主体是( )。

A、税务机关 B、国家 C、行政机关 D、纳税人

二、多选题

1.税收的特征有( )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法制性

2. 税收的固定性包含两层含义( )

A.稳定性 B.有限性 C.无限性 D.连续性

3.决定税收负担的因素()。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府职能范围C财政收入结构 D宏观经济政策

4.税收具有( )的职能。

A组织收入 B收入分配 C资源配臵 D宏观调控

5.税收产生的条件( )

A社会发展B社会条件C公有制D经济条件

6.税收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 )个时期


行政费用节省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4750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