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秋天的收获教学设计

秋天的收获教学设计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18 06:05:34 | 移动端:秋天的收获教学设计

篇一:《秋天的收获》教学设计

秋天的收获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增强劳动意识,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并尊敬付出劳动的人;感受、体验秋天的美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他人分享快乐。

行为与习惯: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活动,不浪费劳动成果,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了解秋天的物产,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的劳动技能。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辨别的方法,初步具有分类的意识。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在进入《秋天的收获》这一课学习时,已经是瓜果飘香的丰收季节了,农村到处是硕果累累的果园、金灿灿的田野、潺潺的小溪,这些农村小学生熟悉的环境都是本课丰富的教学资源。秋天是粮食丰收的季节,果实成熟更使农民们欢欣鼓舞,所以可着力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丰富他们对秋天收获的体验与感受。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学生,很少或根本就没有机会去了解农业劳动。另外,还有一部分孩子认为劳动丢人,浪费粮食的现象在孩子身上也常有发生。因此要想办法激发他们对劳动换来的成果的珍惜和喜爱。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他人分享快乐。教学难点是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技能,让他们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性活动,如让学生在“丰收啦”的图片中,欣赏丰收的景象,分享秋收的喜悦;通过回忆农民劳动的情景,诵读古诗古训,激发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通过“举办丰收会”和“神奇的口袋”等活动,引导学生寻找更多秋天的收获。

教学重点

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他人分享快乐。

教学难点

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一些秋季的果实。

学生准备:搜集调查秋天收获些什么;搜集一些关于爱惜粮食的诗歌或谚语;准备一些秋季的果实。

课时安排:1课时。

完成话题“秋天的收获”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收获的季节

1.创设情境、实物导入:教师出示几种秋天收获的物品。

(1)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些都是什么?

(2)提问:那么,你们知道这些都是在什么季节收获的吗?

2.[出示图片:丰收啦]

(1)讨论:在我们生活的地方,秋天收获些什么呢?

(2)学生将自己观察、收看或调查、访问、亲身实践的情况和感受以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如:模仿农民开着收割机奔驰在丰收的原野里;小组同学编排节目,模仿果树和采摘者,表演采摘时的喜悦;学生用照片介绍自己参加采摘或去郊游的感受。

(3)小结: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在田野里、在果园里,我们感受收获的美景,感受收获的喜悦。

(板书:秋天的收获)

【设计意图:欣赏丰收的景象,分享秋收的喜悦。】

活动二 珍惜劳动成果

1.提问:那么,丰收果实是怎样得来的呢?

(1)提问:你们看到过自己的父母、家人辛勤劳动的场面吗?他们是怎样辛苦耕种的?

(2)提问:对于父母、家人的辛劳,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2.朗读诗歌。

(1)谈话: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首诗歌,赞颂人民的辛勤劳动吧!

(2)齐读诗歌。

香喷喷的米饭哪里来?

白花花的大米做出来;

白花花的大米哪里来?

金灿灿的稻谷脱出来;

金灿灿的稻谷哪里来?

农民伯伯种出来。

一粒稻谷一滴汗,

爱惜粮食理应该。

(3)提问:辛勤的劳动会得到人们的赞颂,你还知道哪些古诗、古语是表现劳动的艰辛的?如《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再如《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

(板书:珍惜劳动成果)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活动三 举办丰收展览会

1.[播放动画:猜谜语]

(1)提问:猜一猜,这些果实是什么?秋天还收获些什么?

(2)提问: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准备,把你带来的收获物介绍给大家,说说它的名称、特点等。

(3)展览活动:将准备好的收获物分类摆放在一起,举办丰收展。

做法:教师用卡片标出农作物种类如粮食、水果、干果、蔬菜等的摆放地。学生判断自己所带收获物应该摆放在哪儿。学生采用集体或分组的方式参观丰收展,感知收获物的形状、颜色、气味等,感受丰收的喜悦。

2.[播放动画:丰收之歌]

(1)提问:听着动听的丰收之歌,看着这么多的收获成果,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2)提问:能不能用你自己的语言来赞美这丰收的景象呢?

(3)小结:在丰收之歌的乐曲声中,我们感受丰收的喜悦,感受劳动的不易,秋天的收获多美啊!感谢神奇的大自然,感谢美丽的秋天,让我们为她歌唱为她赞美!

【设计意图:感受丰收的喜悦。】

活动四 神奇的口袋

1.游戏:猜猜看

(1)提问:在老师准备的这个神奇的口袋里,会有些什么呢?你不能看、只能摸,请猜猜里面有什么?

(2)学生游戏。

教师带领学生把各种秋天的物品放在口袋里或用布盖在桌上。

一名学生把手伸进口袋里或布下面,在不拿出物品的情况下,通过触摸猜出物品的名字,然后拿出该物品,请全班同学检查说得对不对。

【设计意图:了解秋天收获的物品。】

2.总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劳动人民经历了春耕夏种的艰辛取得硕果的季节,这些收获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爱惜它们,更应该尊重这些付出劳动的人们。

板书设计

秋天的收获

珍惜劳动成果

篇二:秋天的收获 教学设计

一、播放课件“秋天的收获”,初步体验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

沉甸甸的葡萄、又大又红的苹果、黄橙橙的柿子压弯了枝头;农家小院挂起一串串金色的玉米;田野里棉花吐出又大又白的棉絮;红彤彤的高粱象一把把高举的火炬;金黄的水稻十里飘香,金色的秋天把我们带进一个果实累累的世界……。

你又有了哪些新的发现?(你还有什么不同的发现。)

二、多媒体介入,自主交流收获

1、首先请你在4人小组里读读自己的调查报告,然后把你找到的秋天的收获(实物)在小组里展示。

2、小组交流:播放音乐伴奏带

3、学生展示:

果园采摘的照片、

苹果、橘子、栗子等。

农家院的辣椒、大蒜、花生、丝瓜、板凳瓜等。

高粱地里像火炬的高粱,沉甸甸的谷穗。灯笼果、棉桃等。

4、展示:同学们的调查报告不仅丰富多彩,而且让大家增长了不少的知识,老师也从

网上收集了一些照片,想把自己的收获和大家分享,行吗?

看照片:解放军叔叔怀抱大南瓜乐得合不拢嘴;农民伯伯怀抱一大捆芹菜乐开了花;大妈怀抱谷穗喜笑颜开……(配有欢快的音乐) 瞧,农民们笑得多开心。你能猜猜此时他们的心里在想什么吗?

小结: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了、农民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收获了快乐。

板书:秋天的收获

5、你们带来这么多秋天的收获,那你们想看看老师还带来哪些秋天的收获吗?

三、活动:猜一猜秋天的收获

四、 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1)摸一摸,猜一猜

准备:空盒,里面放上不同的果实:核桃、土豆、玉米、香蕉… …)

方法:学生把手伸进盒子里在不拿出果实的情况下,通过触摸猜出果实的名字。

(2)闻一闻,猜一猜

准备:把橘子、香蕉放在小盒中盖好,瓶盖扎有小孔。

方法:学生通过品尝猜出果实的名字。

(3)尝一尝,猜一猜

准备:把苹果、梨事先切好片,插上牙签,放在盘中。

方法:学生通过品尝猜出果实的名字。

2、在游戏中,同学们全猜对了,想一想:他们是通过什么方法猜对的? 小结:他们是通过用鼻子闻、用手摸形状、用嘴品尝味道猜对的。

(1)、课件:点击鼠标分别出现:鼻子、手、嘴的图形。

师:“向气味、形状、味道、颜色这些都是特征。”

(2)、课件:点击鼠标分别出现:“气味”、“形状”、“味道”、 “特征”。 师:“这些特征是靠我们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品尝出来的。还有一种最简便的方法用眼看。”

(3)、课件:点击鼠标分别出现:“颜色”、眼的图片

3、“那就让我们用眼睛去看一看,用小手去摸一摸,还可以用鼻子去闻一闻,用嘴去品尝品尝,找出这些收获物的特征,看看还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四、“秋天的收获”进行分类

1、师:这些收获物有它们各自不同的特征,那咱们给他们分分类吧。

(1)每个小组的学生将自己组的果实进行自由分类,教师不规定分类的标准,并鼓励大家进行与别人不一样的分类。

(2)分好后,各组展示并介绍自己的分类方法,如:红的、绿得;硬的,软的……

2、小结:咱们的同学真聪明,我又长了不少见识,原来还有这么多分类方法。

五、品尝“秋天的收获--花生”

1、你们想不想品尝秋天的收获呀?

2、分花生、品尝花生

3、花生好吃吗?

4、你们想不想知道,花生是怎么种出来的吗?

5、 听完介绍你们有什么感受?

小结:这种花生还真不容易,其实种什么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信,你们看

7、《锄禾》:农民从早到晚,一年四季,无论刮风下雨、烈日当头都在辛苦的忙碌着--施肥、浇水、除草,豆大的汗珠从他的脸上滚落下来(此时音乐停止,汗珠慢慢从农民的脸上滚落下来,落到田地中,音乐又响起,屏幕出现诗词“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8、小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劳动人民经历了春耕夏种的艰辛取得硕果的季节,这些收获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爱惜它们,更应该尊重这些付出劳动的农民们。

篇三:《秋天的收获》教学设计

《秋天的收获》教学设计

重庆市渝中区第一实验小学 李红霞

教学目标

1.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2.通过学习,让孩子了解秋天的物产,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教学设计

第一教学流程(课前准备)

设计目标:通过各种感官观察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活动内容:

1.调查自己家乡的秋天收获些什么;

2.每人准备秋天的果实一、两种。

第二教学流程

活动

活动目标

活动内容

活动形式

收获的季节

1.通过各种感官观察认识秋天成熟的果实,了解秋天的收获;

2.懂得珍惜别人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1.通过p34的诗引入课题。

2.在小组里,让学生将自己观察、调查了解到的秋天的收获进行交流。

3.请学生为自己了解到的果实进行分类。(蔬菜类、水果类、粮食类、干果类)

1.学生读诗,感受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2.交流自己了解到的秋天收获的果实。

3.教师出示一些果实,让学生分类,说理由。

小小丰收会

观察认识秋天成熟的果实,体验收获的喜悦。

1.教师放一段课前用摄像机录下的两位同学收集果实的录像。请学生仔细看,是哪两位同学,他们在哪儿?买了什么东西?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地方收集了什么果实。

3.拿出自己收集的果实摆放在桌上,仔细观察自己带的果实有什么特点,想想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观察。

4.自由参观其他同学带的果实,看看还能了解哪些秋天收获的果实。

5.引导学生说说参观后的感受。

1.学生看完录像后,说出两位同学买东西的地点和买的什么东西。

2.学生自由畅谈自己收集的秋天的果实。

3.用看、闻、摸、尝等方式观察自己带的果实,在小组里交流。

4.自由参观其他同学带的果实,增加对秋天成熟的果实的了解。

5.畅谈参观后的体会、感受,认识是农民伯伯的辛勤付出才有丰收的果实,培养学生对农民伯伯的热爱之情。

摸一摸,猜一猜

通过此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对果实的真实感受。

1.出示一个口袋,里面装有一种果实,请学生摸一摸,说说是什么。

2.拿出教师事先准备的小口袋,在小组内相互做“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

3.鼓励学生为秋天的果实写谜语。

1.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做“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

2.小组活动,增强对果实的了解和感受。

3.学生自由活动,为秋天的果实写谜语。


秋天的收获教学设计》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5126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