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语文教学收获

语文教学收获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19 06:01:25 | 移动端:语文教学收获

篇一:浅谈“感受-发现-收获”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浅谈“感受-发现-收获”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摘要:要建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模式,必须先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作出科学的界定。而学生的兴趣提高和收获明显就是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表征,因此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益,我们就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然后再想发现什么,最后问自己收获什么。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感受 发现 收获

课堂学习是学生脑力劳动和心理付出的方式,必然要讲究收获和回报。所以,课堂不应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地方,而是师生互相交流的平台。教师和学生都是人,因此,他们都是主体,两个主体因为活动性质不同,而有不同的模式特点。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由学生的学习模式和教师教的模式的有机结合共同构成的。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客观上对学生的认知、品格、身体都会有一定影响,并不是单单掌握知识的程度变化。从素质教育的要求看,课堂教学模式也应对学生的生理、心理、文化发展进行综合考虑,提高对课堂教学效果多功能认识和实施的自觉性。因此,学生在课堂有所收获,是课堂教学效益模式的体现。这就为我们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模式指明了方向。

一、理论指导

教学过程是师和生,教和学,内容和方法的综合作用过程。

在语文学习中,不论是掌握字词,还是理解整篇文章,整体性都是很突出的。过去的语文教学,曾一度过分强调对文章的分析,讲课文就是讲分析,讲段落大意,写作特点等。而不注重文章的整体性,结果把文章分得支离破碎,实际上有碍于对文章的理解和感知。因此,从语文的整体性出发,学习文章应该是先从整体上阅读和感知,然后再分解,分解以后也还要重新回到整体上进行认识和总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以便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学习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不要把课堂教学的内容停留在书本上要拓展课本知识,让学生尽其能,显其才。

二、功能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中,不同教师的课程教学对学生思维活动状况是不一样的就是同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之间的思维状况也存在着差异。学生的课堂

思维活动量是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可映射出学生在课堂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以阅读的一般规律(即由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又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语言文字的表达作用)为基本程序,以学生的“感受”,“发现”,“获得”为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得到学科结构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要使学生的注意集中于课堂,就要设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培养他们集中听课的好习惯。还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研究意识,积极构建高效益课堂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必须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学生对教材的传授能力为主要根据,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上的创造力为主要目的。而阅读教学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现性学习的活动舞台,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把学生培养成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使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

三、教学过程的探究

课堂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自己“感受”,“发现”,“收获”的过程。

小学语文的教学的基本步聚为:

(1) 了解课文大意,扫清字词障碍。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发生的,学生的思维流程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形成的,所以创设的情景要让学生尽快地导入课文。在阅读课文时,学生应发现自己尚未掌握的字词,借助注释,工具书求得新知识,抑或可向教师求教,教师应给予每一个学生以足够的阅读时间,让每一个学生完整地了解课文的大意,初步感受课文的内容。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懂得课文所讲的道理,认识课文所写的人物,了解课文所记的事情。同时,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学生通过接触课文,阅读课文提供的语言文字材料,使关键性的语言信息与学生头脑中的有关资料达到自然结合,引起学生的表象活动,以便实现学生与课文的沟通,从而达成预习目标。如:《桂林山水》这一课,首先通过老师介绍背景和点拨作品内容,让学生酝酿读书的情趣。采取集体读的方式,让学生明确这篇课文描绘桂林山水秀丽的景色。并找出课文中的几个关键性的词语,学生很快地找出了“静”、“清”、“绿”、“奇”、“秀”、“险”等,尤其是一个“奇”字所描绘的景物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共同特征,如:“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怪石嶙峋”等,富有特色的景物的描绘,这样学生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

(2)围绕课文目标,进行局部研读。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初步感受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进行质疑。在学习中,学生除了有求知的需要之外,还有交往的需要,渴望把自己的经验和想法说出来,与同学、老师交谈,课堂讨论

可以较好地满足学生的这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统揽全局,扣住教材,结合读讲,引导学生对论,教师既要积极参与讨论,又不要急于给予答案。对学生的意见,不要简单地肯定和否定,对自己的观点要说明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讨论问题,只要有一点道理都要予以肯定。如:《钓鱼》一文教学中,学生提出“爸爸为什么要让我把好不容易才钓得的大鱼放回湖里去?”教师没有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中有关的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开展讨论。有的学生说:“爸爸不喜欢吃鱼。”有的说:“爸爸认为鱼不够大。”有的说:“爸爸嫉妒儿子比他先钓得大鱼。”教师分别就他们的答案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肯定。这样的课堂讨论,既回答了学生发现的问题,又把学生从传统教学中居于受纳者被动地位推到了积极探索主动的地位。教师既发挥了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氛围。

(3)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赏析课文。

在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再记课文,或就读几遍,或深入赏析??可以是学生的继续“发现”,但一定要让学生有所 “获得”。如:讲《渔夫的故事》一文时,引导学生透过字面挖掘精深的含义,提出这样的问题,“魔鬼既然要杀死渔夫,却为什么允许渔夫挑选怎样死法呢?”学生们对这一问题议论纷纷,思维统程大致是这样:先认为是“因为渔夫救了魔鬼,所以,魔鬼以

篇二:语文高效课堂收获--吴梦瑶

高效课堂实施以来的收获

吴梦瑶

高效课堂推进至今快有半学期了,我从一开始对这种新模式产生质疑,再到后来产生抵触,接着迫不得已又要慢慢适应,最后逐渐熟悉,直到现在对它已经喜欢,我就像学生一样在知识的海洋里摸索、成长,并赞叹教学艺术的神奇和博大。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要让45分钟的课堂具有高效性。这种高效性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掌握学习方法的高效,也是教师教学行为的高效。传统的课堂,总是老师先入为主,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就像静候投篮的篮筐,等待老师把准备好的知识点投进去,可惜的是,学生的大脑也变成了篮筐,知识投进去了也掉出来了。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自然对知识也就消化不良。而高效课堂就是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由自弹自唱者变成了指挥家,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方向和方法,让学生在独立学习和合作探究中演奏完知识的交响乐。 先说学生学习方面的高效性:

学生逐渐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高效课堂要求每一堂课都要学生先自学,再合作探究,这样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并且第二天到校以后小组内的同学就开始交流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学生也懂得了学习是需要讨论的。

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锻炼。每一个组都由学习好的、中等的、弱一点的三部分学生组成,小组是一个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学习任务完成快的学生就会主动地帮助弱一些的学生,互帮互助

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比如我安排了背诵任务,每一位同学完成了都可以加分,有一个小组每次背诵得分最高,我问语文组长是怎样做到的,她很自豪的说:谁不会背诵我就一句一句教他,直到教会为止,大家都会背了,就剩他一个人也不好意思。所以这个小组每次背诵都是得满分,其他小组也开始逐渐效仿。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高效课堂实行打分制,小组之间要竞争,组员之间也要竞争,为了得到更多的分数,他们要想方设法完成学习任务,不懂的查字典、上网查资料、问同学、问老师,所以课堂回答问题、展示的时候,气氛十分活跃,传统课堂的沉闷气氛被打破,如今的课堂学生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问题。

再说教师教学方面的高效性:

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脱出来。语文每天都有作业,每两周有作文,如果老师全部批阅是非常辛苦的。如今每个小组都选有语文组长,我每天早晨先检查他们的作业,订正作业中的错误,两个班只花一节课的时间,然后让他们再去检查本小组的作业。作文也是一样。如此一来,每天学生的作业都可以最快速度,且最全面的检查,学生拖欠作业现象也逐渐减少。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因为每天都检查了学生的预习作业,所以我很清楚的知道了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点。在课堂上,我就把这些作为重点讲,学生都会的题就可以略过,这样也节省了时间,还增大了知识容量。

教师组织课堂活动更轻松。如今开展活动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

因为我只需要把要求和任务说到,每个小组就会积极地策划、准备。而且为了要在众小组中脱颖而出,学生们都会团结一心、出谋划策。我不用再为了没有学生愿意参与而费唇舌和苦心。

当然,任何事情都具有双面性,这种新课堂模式在推行的初级阶段也有很多的困难:比如少数学生虽然不拖欠作业,但是却照抄他人的作业,而且更加理直气壮认为是合作交流;再比如说每个组不一定都能选到一名最合适的组长,这样就导致小组分数悬殊很大,竞争变得没有意义;还有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与鉴赏,学生并不能很好的把握,如果老师不去详细引导和讲解,学生只能一知半解,语文学习就变成了知识点的拼凑。如果老师详细讲解,课堂再进行学生交流环节,时间又很仓促。所以每堂课在时间安排、重点安排方面还需要很好的探索和研究。

在推行高效课堂的道路上必定充满了曲折,但是我依然坚信,只要怀着对教育的热忱,对学生的热爱,我一定能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解决一切问题。

篇三:小学语文听课的收获 卢芬

小学语文听课的收获

志和小学 卢芬

我很荣幸观摩了中心小学的讲课比赛,各有特色。对于正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这次观摩使我产生很大的思想震动,收获也很多。

这次听课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行为习惯的养成,制作了精致的课件。华丽惹眼的课件被几张简单的幻灯片代替;五花八门的活动被扎实的读书练习所代替,真正彰显了课堂本色。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当我听着老师们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深入到听课老师和学生的心灵深处。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思绪。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如,一段优美的范读,不仅起到了示范作用,还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感受到老师的语言太美了,我也要这样去读,从而唤醒了学生读的欲望。这一方面更值得我去学习。

教师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高效”,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尤其学生的学习效率。每节课都非常注重对预习的落实。上课直接解决字词,没有拖沓;导学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深入品读文本时有同学就能够谈得深刻、全面甚至语出惊人。所以,这也提醒我们切切实实把课前预习落实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预习、抓住导学目标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指导他们细读品味.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自己正确丰富的理解。可见,字斟句酌是感悟的需要。这一点,所有上课的老师都做到了,能针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重点词,重点句反复品味。

让学生去读这篇文章,让学生从读中去体会文中蕴含的意义。尤其是某老师讲的草船借箭,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品味阅读,板书清晰漂亮,教学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课堂中孩子们充满了激情,学生在诗性的课堂里浸润,收获的是人格修养的熏陶、语文素养的发展、丰厚语感的提升、人生智慧的开发,更获得了生命发展的动力。教师还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达到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而我有时在课堂中,总担心学生理解不了,读又占很多时间,恐怕课时完成不了,于是老师的问和讲占用了大部分时间。这方面应该好好学一学,得转变转变。

语文到底是教什么?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语文应该是品语言,习得优秀语言的写法,学会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语文应该是修养性情,体悟人生,所以语文应是教学生动情去读去感受。语文应是培养一种语文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去有意识的修辞炼句,善于感动,善于反省和领悟人生。这些能力的习得需要语文老师去教,去想方设法的教。每一次学习对于我都是一种反思和激励,听了这些精彩纷呈的课堂,我想我是应该阅读更多的书,更努力地钻研教学这门学问了。

总之,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语文教学收获》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5259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