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2-15 06:13:55 | 移动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篇一:谈谈调查研究

谈谈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到xx党校学习培训的都是县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党校不少班次都有专题调查研究的教学安排。现在到了年终岁末,各地各部门都要总结今年的工作,谋划明年的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很有必要。

一、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都要求我们的领导工作和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真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也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保证我们在工作中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失误,即使发生了失误也能迅速得到纠正而又继续胜利前进。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而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

调查研究的过程,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经常走出领导机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调查研究,非常有益于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有益于深切了解群众的需求、愿望和创造精神、实践经验。现在的交通通信手段越来越发达,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都不能代替领导干部亲力亲为的调查研究。因为直接与基层干部群众接触,面对面地了解情况和商讨问题,对领导干部在认识上和感受上所起的作用和间接听汇报、看材料是不同的。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大量和零碎的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综合,加以系统化、条理化,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它的内在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策,这本身就是领导干部分析和解决问题本领的重要反映,也是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反映。领导干部不论阅历多么丰富,不论从事哪一方面工作,都应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

为什么对领导干部的调查研究,要强调“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呢?一是因为我们所肩负的任务是不断变化的,原有的任务完成了,新的任务又摆到了面前,又需要重新学习和调查研究。二是因为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是要不断地进行新老交替和不断地调换工作岗位的,老干部离开了领导岗位,新一批干部上来了,老干部学习和调查研究的经验可以供新上来的干部学习借鉴,但代替不了新上来干部的学习和调查研究。领导干部从一个地区和部门到另一个地区和部门,都必须进行调查研究。即便是回到曾经熟悉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

也不能刻舟求剑,还需要重新调查了解新情况。三是客观事物总在不断变化,新矛盾新问题每日每时都在出现,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条件下更是如此。这也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和加强调查研究。

应该看到,当前在领导干部中,不重视调查研究、不善于调查研究的问题还是存在的。有的走不出“文山会海”,强调工作忙,很少下去调查研究。有的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上网络,不深入实际生活,坐在办公室关起门来作决策。有的自认为熟悉本地区本部门情况,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反映不敏锐,对形势发展变化提出的新课题新挑战应对不得力,看不到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凭经验办事,拍脑袋决策。有的调研走过场,只看“盆景式”典型,满足于听听、转转、看看,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凡此种种,严重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也损害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形象。

**同志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再次明确要求,各级党委要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回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按照**同志提出的要求加强和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二、学习和掌握正确方法,努力提高调查研究水平和成效

做好新形势下的调查研究工作,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xx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入研究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问题,深入研究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全面了解各种新情况,认真总结群众创造的新经验,努力探索各行各业带规律性的东西,积极提供相应的对策,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服务。

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这就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调研重点,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只有这样去调查研究,才能获得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领导干部搞调研,要有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下去,尽力掌握调研活动的主动权,调研中可以有“规定路线”,但还应有“自选动作”,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力求准确、全面、深透地了解情况,避免出现“被调研”现象,防止调查研究走过场。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规定:“领导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要轻车简从,不扰民,不搞层层陪同,不组织群众迎送”。这个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

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现在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观色,准备了几个口袋,揣摩上面或领导的意图来提供材料。很显然,这样的调查是看不到实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确结论的。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有些干部,不是不了解情况,也不是看不到问题,而是不愿正视现实,不敢讲真话,报喜不报忧。这些现象都是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在调查研究中能不能、敢不敢实事求是,不只是认识水平问题,而且是党性问题。只有公而忘私,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要进一步营造和保持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的良好氛围,鼓励如实反映情况和提出不同意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坚决反对把党内生活庸俗化。

调查研究,包括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从目前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实际情况看,有调查不够的问题,也有研究不够的问题,而后一个问题可能更突出。有的同志下去,只调查不研究,装了一兜子材料,回来汇报一下写个报告就了事;有的领导干部连调研汇报也不听,调查材料也不看。这种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不解决什么问题的调查研究,是事倍功半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调查结束后一定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调查研究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在运用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有效方法的同时,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的特点,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调研方法,如问卷调查、统计调查、抽样调查、专家调查、网络调查等,并逐步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调研领域,提高调研的效率和科学性。

三、建立和完善制度,保证调查研究经常化

我们党有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形势下要大力弘扬。在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方面,我们党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完善,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的经常性活动。

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陈云同志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这是很有道理的。决策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防止和克服决策中的随意性及其造成的失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必须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该通过什么调研程序决策的事项,就要严格执行相关调研程序,不能嫌麻烦、图省事。对本地区、本部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问题,应坚持做到不调研不决策、先调研后决策。提交讨论的重要决策方案,应该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形成的,有的要有不同决策方案作比较。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措施出台,要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要在建立、完善落实重大项目、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使我们的各项工作真正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

坚持和完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领导干部要带头调查研究,拿出一定时间深入基层,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亲自主持重大课题的调研,拿出对工作全局有重要指导作用的调研报告。为什么要强调各级领导机关的主要负责人亲自下去做调查,亲自主持重大课题的调研呢?因为对各种问题特别是重大问题的决策,最后都需要主要负责人去集中各方面的意见由领导集体决断,而主要负责人亲自做了调查研究,同大家有着共同的深切感受和体验,就更容易在领导集体中形成统一认识和一致意见,更容易做出决定。上世纪60年代初,为了度过当时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全党同志就当时一些重大问题同时开展调研,尤其是各级领导机关的主要负责人都参与了调研,结果很快就形成了解决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正确决策,使困难局面迅速得到扭转。那次全党大调研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经验。中共xx办公厅去年印发的《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省部级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每年不少于30天,市、县级领导干部不少于60天,领导干部要每年撰写1至2篇调研报告”。对这些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执行,各级领导机关要经常督促落实。

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是防止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这一制度,并注意总结经验,不断加以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始终关心基层联系点,关心联系点的群众。到联系点调查研究,要真心实意地交朋友、拉家常,通过面对面交流,直接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想、所急、所盼。同时,还可有选择地开展蹲点调研。蹲点调研、解剖“麻雀”是过去常用的一种调研方式,在信息化时代依然是管用的。要注意选择问题多、困难大、矛盾集中,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开展蹲点调研,倾听群众心声,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近年来,有些领导干部包括有的省部级干部不打招呼、不要陪同,一竿子插到底,直接深入基层和群众之中进行调查研究。一些省区市和xx部委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进千村入万户”等活动,每年安排一批干部到村镇、社区和其他基层单位蹲点。xx组织部近两年组织开展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推动各级组织部长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与群众零距离接触、

与干部面对面交流,实地考察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情况,解决了一批影响和制约地方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发现和总结了许多基层党建新经验,结交了普通百姓朋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同时也发现了一批优秀人才。今年8月以来,xx宣传部、xx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大批编辑记者深入基层蹲点调研、采访写作,采写的新闻报道令人耳目一新,在了解基层实际、反映群众意愿、树立良好形象、推动具体工作上取得了积极进展,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浙江省嘉善县从2008年起,每年分批选派近200名部门中层干部到基层单位开展为期3个月的蹲点调研,采取“菜单式点题”、“承诺式蹲点”和“全程式联挂”等形式,组织机关干部集中下基层开展服务、调研活动。3年来,参与调研的干部每年都提出了一批好的工作建议,并为基层和群众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办了不少实事,群众赞誉“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又回来了”。像这样的例子在xx机关和地方还有不少。以上这些做法,都有助于了解实际情况、听取群众意见、发现和解决问题、密切党群关系,值得学习和借鉴。

篇二: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

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

****有段讲话是关于调查研究的,读后颇有感触。他说:“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想一想,不论我们做什么工作,都不能离开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

比如我今年开始分管政工及人力资源工作,就需要按照**讲话精神真正地俯下身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作为公司的一个老同志,应该说对公司的大体情况是了解的,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系统工作的驾驭,还有一定的差距。

所以需要我们俯下身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员工中去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要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理解情况,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的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基层、员工、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该成为调研的重点,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尤其对员工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为此,我们综合办公室结合着团总支一道制定了每个月不少于两次下基层项目部的活动计划,目的就是通过深入基层,倾听一线员工的所思所想,尤其是近几年毕业的新学生的思想动态。

调查研究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

工作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深入、系统而不是粗枝大叶的调查研究,使思想行动决策符合客观实际。要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处理好调查和研究两个环节的关系,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到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要把实事求是的原则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努力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一些,为做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们还要将调查研究制度化经常化。我们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真心实意地交朋友、拉家常,直接了解基层员工的所想所急所盼。

相信通过广泛深入持续的沟通交流和调查研究,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开展系统工作,使企业的“家·人”文化更好地落地,培养造就更多更好的人才助力于分公司健康发展。

篇三:谈谈调查研究

谈谈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到xx党校学习培训的都是县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党校不少班次都有专题调查研究的教学安排。现在到了年终岁末,各地各部门都要总结今年的工作,谋划明年的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很有必要。

一、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都要求我们的领导工作和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真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也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保证我们在工作中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失误,即使发生了失误也能迅速得到纠正而又继续胜利前进。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而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

调查研究的过程,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经常走出领导机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调查研究,非常有益于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有益于深切了解群众的需求、愿望和创造精神、实践经验。现在的交通通信手段越来越发达,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都不能代替领导干部亲力亲为的调查研究。因为直接与基层干部群众接触,面对面地了解情况和商讨问题,对领导干部在认识上和感受上所起的作用和间接听汇报、看材料是不同的。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大量和零碎的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综合,加以系统化、条理化,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它的内在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策,这本身就是领导干部分析和解决问题本领的重要反映,也是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反映。领导干部不论阅历多么丰富,不论从事哪一方面工作,都应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

为什么对领导干部的调查研究,要强调“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呢?一是因为我们所肩负的任务是不断变化的,原有的任务完成了,新的任务又摆到了面前,又需要重新学习和调查研究。二是因为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是要不断地进行新老交替和不断地调换工作岗位的,老干部离开了领导岗位,新一批干部上来了,老干部学习和调查研究的经验可以供新上来的干部学习借鉴,但代替不了新上来干部的学习和调查研究。领导干部从一个地区和部门到另一个地区和部门,都必须进行调查研究。即便是回到曾经熟悉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也不能刻舟求剑,还需要重新调查了解新情况。三是客观事物总在不断变化,新矛盾新问题每日每时都在出现,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条件下更是如此。这也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和加强调查研究。

应该看到,当前在领导干部中,不重视调查研究、不善于调查研究的问题还是存在的。有的走不出“文山会海”,强调工作忙,很少下去调查研究。有的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上网络,不深入实际生活,坐在办公室关起门来作决策。有的自认为熟悉本地区本部门情况,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反映不敏锐,对形势发展变化提出的新课题新挑战应对不得力,看不到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凭经验办事,拍脑袋决策。有的调研走过场,只看“盆景式”典型,满足于听听、转转、看看,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凡此种种,严重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也损害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形象。

**同志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再次明确要求,各级党委要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回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按照**同志提出的要求加强和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二、学习和掌握正确方法,努力提高调查研究水平和成效

做好新形势下的调查研究工作,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xx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入研究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问题,深入研究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全面了解各种新情况,认真总结群众创造的新经验,努力探索各行各业带规律性的东西,积极提供相应的对策,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服务。

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这就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调研重点,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只有这样去调查研究,才能获得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领导干部搞调研,要有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下去,尽力掌握调研活动的主动权,调研中可以有“规定路线”,但还应有“自选动作”,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力求准确、全面、深透地了解情况,避免出现“被调研”现象,防止调查研究走过场。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规定:“领导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要轻车简从,不扰民,不搞层层陪同,不组织群众迎送”。这个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

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既要听群

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现在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观色,准备了几个口袋,揣摩上面或领导的意图来提供材料。很显然,这样的调查是看不到实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确结论的。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有些干部,不是不了解情况,也不是看不到问题,而是不愿正视现实,不敢讲真话,报喜不报忧。这些现象都是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在调查研究中能不能、敢不敢实事求是,不只是认识水平问题,而且是党性问题。只有公而忘私,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要进一步营造和保持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的良好氛围,鼓励如实反映情况和提出不同意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坚决反对把党内生活庸俗化。

调查研究,包括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从目前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实际情况看,有调查不够的问题,也有研究不够的问题,而后一个问题可能更突出。有的同志下去,只调查不研究,装了一兜子材料,回来汇报一下写个报告就了事;有的领导干部连调研汇报也不听,调查材料也不看。这种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不解决什么问题的调查研究,是事倍功半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调查结束后一定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调查研究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在运用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有效方法的同时,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的特点,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调研方法,如问卷调查、统计调查、抽样调查、专家调查、网络调查等,并逐步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调研领域,提高调研的效率和科学性。

三、建立和完善制度,保证调查研究经常化

我们党有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形势下要大力弘扬。在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方面,我们党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完善,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的经常性活动。

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陈云同志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这是很有道理的。决策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防止和克服决策中的随意性及其造成的失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必须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该通过什么调研程序决策的事项,就要严格执行相关调研程序,不能嫌麻烦、图省事。对本地区、本部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问题,应坚持做到不调研不决策、先调研后决策。提交讨论的重要决策方案,应该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形成的,有

的要有不同决策方案作比较。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措施出台,要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要在建立、完善落实重大项目、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使我们的各项工作真正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

坚持和完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领导干部要带头调查研究,拿出一定时间深入基层,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亲自主持重大课题的调研,拿出对工作全局有重要指导作用的调研报告。为什么要强调各级领导机关的主要负责人亲自下去做调查,亲自主持重大课题的调研呢?因为对各种问题特别是重大问题的决策,最后都需要主要负责人去集中各方面的意见由领导集体决断,而主要负责人亲自做了调查研究,同大家有着共同的深切感受和体验,就更容易在领导集体中形成统一认识和一致意见,更容易做出决定。上世纪60年代初,为了度过当时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全党同志就当时一些重大问题同时开展调研,尤其是各级领导机关的主要负责人都参与了调研,结果很快就形成了解决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正确决策,使困难局面迅速得到扭转。那次全党大调研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经验。中共xx办公厅去年印发的《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省部级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每年不少于30天,市、县级领导干部不少于60天,领导干部要每年撰写1至2篇调研报告”。对这些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执行,各级领导机关要经常督促落实。

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是防止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这一制度,并注意总结经验,不断加以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始终关心基层联系点,关心联系点的群众。到联系点调查研究,要真心实意地交朋友、拉家常,通过面对面交流,直接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想、所急、所盼。同时,还可有选择地开展蹲点调研。蹲点调研、解剖“麻雀”是过去常用的一种调研方式,在信息化时代依然是管用的。要注意选择问题多、困难大、矛盾集中,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开展蹲点调研,倾听群众心声,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近年来,有些领导干部包括有的省部级干部不打招呼、不要陪同,一竿子插到底,直接深入基层和群众之中进行调查研究。一些省区市和xx部委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进千村入万户”等活动,每年安排一批干部到村镇、社区和其他基层单位蹲点。xx组织部近两年组织开展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推动各级组织部长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与干部面对面交流,实地考察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情况,解决了一批影响和制约地方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发现和总结了许多基层党建新经验,结交了普通百姓朋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同时也发现了一批优秀人才。今年8月以来,xx宣传部、xx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大批编辑记者深入基层蹲点调研、采访写作,采写的新闻报道令人耳目一新,在了解基层实际、反映群众意愿、树立良好形象、推动具体工作上取得了积极进展,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浙江省嘉善县从2008年起,每年分批选派近200名部门中层干部到基层单位开展为期3个月的蹲点调研,采取“菜单式点题”、“承诺式蹲点”和“全程式联挂”等形式,组织机关干部集中下基层开展服务、调研活动。3年来,参与调研的干部每年都提出了一批好的工作建议,并为基层和群众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办了不少实事,群众赞誉“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又回来了”。像这样的例子在xx机关和地方还有不少。以上这些做法,都有助于了解实际情况、听取群众意见、发现和解决问题、密切党群关系,值得学习和借鉴。

(这是**同志2011年11月16日在xx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本报发表时作了文字处理)

辛鸣:调查研究是一项基本功

**同志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要求开展调查研究,**同志在xx党校秋季第二次开学典礼上再次强调加强调查研究。xx领导同志如此重视调查研究,就是因为调查研究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功,也是我们党员干部做好领导工作的基本功。尤其是在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过程中,在应对错综复杂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的背景下,夯实这一基本功,做好这项基本功,是摆在党员领导干部面前的紧迫课题。我们要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认真思考探索、研究总结这一“基本功”的内在规律与客观要求,以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和调查研究的质量。

紧紧扣住调查研究的“的”

调查研究从来不能也不是为调查而调查,为研究而研究,调查研究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更高目的的途径、手段与方法。现在之所以会有一些形式主义的调查研究、官样文章的调查研究,就是一些同志把调查研究行为本身当成了目的,为完成调查研究而调查研究。其实,对于中国共产党和我们的党员干部来说,调查研究的目的是很明确的,这就是帮助科学决策、密切联系群众、汲取实践智慧。着眼于这三大目的的调查研究才是有意义的调查研究。

帮助科学决策。**讲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连口都张不开还怎么去决策?但是现实中没调查就决策的情形并不鲜见。现在有些决策名为“应变之策”,其实与实际情形完全不搭界;一些决策理论上讲得很通顺,到了实际环境中根本行不通;更甚至有些决策纯属满拧,本来头痛它去医脚,本来发烧它还拱火。为什么会如此,没有进行足够的调查研究,都是在会议室里捣鼓出来的。

决策不是想当然,决策也不能拍脑袋。科学决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决策的针对性,就是要理清一项决策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和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群众对解决这个问题的态度是什么,拥护的多少、反对的多少、持中间态度的人又有多少;某一决策的实际可操作性有多大,实施成本与政策收益是否得不偿失;某一决策会不会产生尚未预料的负面效应,引发“并发症”,按下葫芦起了瓢,等等。这些都是决策的前提性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做不到心中有数,决策是不可能符合实际的。而这些问题只有经过深入细致有效的调查研究才有可能解决。

密切联系群众。随着现代社会科技进步,交通越来越便捷,过去吉普车要跑大半天的路现在用不了一个小时;通信越来越便捷,过去连邮政都难通的地方都有了手机宽带。由于现代社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加之现代社会运行模式逐渐定型,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事实上越来越淡薄。别说在部委大机关工作的同志很少直接面对群众,就是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同志也整天被困在会议室里、办公桌前。但是,90年来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真正依靠人民、密切联系群众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走向胜利的法宝,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只要真正依靠人民、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血肉相连,纵有千难万险也能逢凶化吉,纵使山重水复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6976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