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狼和小羊》教学设计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
一、课前热身:
课前播放歌曲《喜羊羊与灰太狼》。
1、今天,老师来到我们中华路小学上课,非常开心,因为老师听说我们学校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动脑,上课发言积极,特别是我们这个班的小朋友表现更是突出,这节课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跟老师一起上好?(有)
2、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的吗?我们课前可以聊聊天。(师生互动)
二、导课:
1、老师知道你们都很喜欢看动画片,课前老师给大家播放的歌曲就是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
问:这首歌曲里面出现了两个小动物,它们是谁?(羊和狼) 在你的印象中狼是什么样的?(凶恶、狡猾)
而羊呢?(温和、善良)
2、(创设情景)有一天,一只可爱的小羊在小溪边儿喝水。(动画出示小羊)正在这时,从森林里走来了一只狼。(动画出示狼)
3、你们想知道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吗?(想)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狼和羊的故事,看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
“狼”字是本课的生字,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块儿写“狼”。 (生书空,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狼和小羊在一起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5、播放动画片。
6、同学们,看了动画片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指名说) 过度:同学们讲的真好,下面我们读课文,但是要想读好课文先要打通词语关,老师检查一下你们和这些词语宝宝交上朋友了吗?
7、读词语,(开火车读)。强调“找碴儿”读好儿化音。
8、师生合作课文。(师读旁白,生读狼和小羊的话)。
三、读通课文、理解课文。
过渡:狼想干什么?(出示:狼想吃掉小羊) 1、我们可以把“很”换成哪些词?(十分,非常,特别)狼这么想吃小羊,狼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狼心里想:看,小羊长得肥乎乎的,他的肉一定又嫩又香。要是捉住他,我就能美餐一顿了! )
(狼心里想:我肚子饿得咕咕叫,正好碰到这只又肥又嫩的小羊。嗯!可不能放掉他。)
2、狼多么想吃小羊啊,谁来读好这句话?(出示:狼很想吃小羊),指读,齐读。
3、狼这么想吃小羊,它是怎么做的呢?(板书:故意找碴儿)
4、为了吃掉小羊,狼一共找了几次碴儿?(板书:三次)
5、默读课文分别找出狼和小羊的对话,用——画出狼说的话,用~~~画出小羊说的话。
四、围绕狼三次找碴,分析课文,学习课文。
(一)第一次找碴儿:
1、 狼第一次找了什么碴儿?(指名读)(多媒体出示这句话)
师:我们注意一下标点符号,第一句用的是——(!)(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在这里表示一种什么感情?(凶恶)指导读出凶恶的语气。第2句是一个问号
(此处采用指名读,评读,赛读等方式)
问:狼说的是真的吗?(不是)
师:听到狼说的话,小羊先是。。。“吃了一惊”。(表演“吃了一惊”) 问:小羊为什么会吃了一惊呢?(因为狼说的完全不符合事实) 小羊是怎么反驳它的?(出示小羊说的话,指名读)
反问句:“我怎么会把你喝的水弄脏呢?”
意思是:我不会把你喝的水弄脏。(讲反问句和陈述句)
2、谁能把它们正确的送到小溪边?(指名上台贴图,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贴,由此来形象的理解“上游,下游,倒流”等词语)。
师:狼在上游,羊在下游,羊绝对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可狼偏说是
羊弄脏了水,这就是书上说的。。。。。。(找碴儿)请同学们读两遍。 过渡:尽管狼说的话完全不符合事实,是在故意找碴儿。可是小羊的态度却是。。。(温和的说)再次指导朗读小羊说的话。
师:从小羊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抓住“亲爱的,您”理解。“亲爱的”一般是对自己喜欢的人或者亲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等,而“您”是对长辈的尊称,在这里小羊用“亲爱的”和“您”说明了小羊很善良,很有礼貌的对狼讲道理。
(板书:温和、善良、讲道理)
3、师生合作读狼和小羊的第一次对话,加上动作,读好语气。
(二)、第二次找碴儿:
过度:多懂礼貌的小羊啊,尽管小羊这么尊重狼,可是狼还是不放过它,看看第二次狼又找了什么碴儿?小羊又是怎么反驳的? 师:狼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气冲冲)(出示狼说的话)
狼为什么变的气冲冲?(因为第一次找碴儿没有成功)
再读,读出气冲冲的语气。(指导朗读)
师:狼说的“就算这样吧”是什么意思?(自己承认小羊没有弄脏它喝的水,又说小羊去年的背地里说狼的坏话)
“背地里”是什么意思?(就是没有当面说,偷偷说坏话)
1、狼说的是真的吗?(不是)
2、面对狼的无理取闹小羊又是怎么反驳的呢?(出示小羊的话)
3、从哪儿可以看出狼在说假话?(小羊去年没生下来,不可能背地里说狼的坏话。
师:小羊说它去年还没有出生,狼偏说小羊去年骂了它。狼无中生有的指责小羊,这叫什么?(找碴儿)
师:这次小羊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可怜的小羊喊道)
问:小羊为什么会喊?小羊虽然很温和很善良,可狼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找碴儿,小羊这时有点(害怕、生气、委屈。。。。)
4、指导读好小羊说的话,师引读:可怜的委屈的小羊喊道。。。。可怜害怕的小羊喊道。。。。。、可怜的小羊难过的喊道。。。。。。
(三)、第三次找碴儿:
过渡:狼两次找碴儿都没有得逞,此时的狼气急败坏,它再也没有耐心了(出示狼的话)。
1、师引读:狼不想再争辩了,大声喊道——(生读狼说的话)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
师:发挥想象,此时的狼是什么表情?什么动作?(张牙舞爪、张着血盆大口向小羊扑去)
2、你觉得这只狼怎么样?(凶恶、狡猾)(板书)
(指导朗读狼说的话,要读出狼穷凶极恶的语气。)
师:前面两次找碴儿都让羊用事实驳回去了,这一次狼又找了什么理由?(狼说骂他的不是小羊就是小羊的爸爸)
师:诬蔑小羊不成,狼在毫无事实根据的情况下,硬说骂他的是小羊的爸爸,这又叫什么?(找碴儿)
师:现在谁来说说“找碴儿”是什么意思?(就是找借口,挑毛病)
3、总结: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回顾课文(出示表格)(板书:凶恶、善良。)
4、分角色朗读课文。(师读旁白,男生读狼的话,要读出凶恶的语气,女生读小羊的话,要读出温和善良的语气。)
五、表演激趣。
1、师:孩子们,这个故事真有趣,你们有兴趣演一演吗?(小组内分角色演一演,根据课文内容自由想象,加上动作演一演。师巡视。)
2、谁想上台表演。指名生上台戴头饰表演。(配乐表演)
篇二:《狼和小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狼和小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学写“狼、弄、脏、惊、经”。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一、情境导入
1、导入
师:在一大片绿绿的草地边儿,一条清清的小溪缓缓地流淌着,听,谁来到了小溪边?(播放羊叫声)板书:小羊,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羊?这可爱的小羊来到小溪边儿喝水。正在这时,从树林里走来了另一只动物,(播放狼叫声)猜猜它是谁,(板书:狼)
学习生字“狼”:
师:小朋友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狼?
那凶恶的狼和可爱的小羊碰到一起,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
2、揭题板书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则故事,名为《狼和小羊》,(板书“和”完善课题)。我们一起来读课题。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伊索寓言》,每一则寓言故事都是通过讲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的,那这则故事包含什么道理呢,就要等小朋友们去发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赶快来读读课文吧!请把书轻轻打开到64页,自由读课文,听清读书要求:(学生一起读读要求)
A、认真读读课后生字,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B、把生字放入课文中,读通句子,读完标出自然段序号。
(这位这朋友读书姿势很端正,我们就要养成这种“姿势不对不读书”的好习惯!这位小朋友读得很认真,他在很努力地读准课文中的每个字词。) 师:读完了吗,能读通吗?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读准生字
师:(出示生字)这些生字词谁能读准?(指名读、带读、齐读)。
(1)爱 骂 怜 辩蛋倒扑
(2)狼 弄 脏 惊温经争
师:前后鼻音的字最难读,谁来试试!
师:老师觉得你前后鼻音读得特别准,你能带大家读读吗?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带有后鼻音的生字,有信心读准吗?
生齐读。
师:小朋友们,现在这些生字你都能读准了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一起来读!
师:去掉拼音还有信心读准吗?(抽读:用鼠标快速点击,)老师指哪个,你们就读哪个(先请2个同学来读)
3、读准词语
师:小朋友们生字读得这么好,老师给他们都找了个伙伴,组成了词语,你们还能读好吗?
出示词语:看见 故意 弄脏 温和 倒流 反正 扑去 经常
找碴儿背地里气冲冲可怜 争辩 坏蛋吃惊(第一组一人读,再齐读,第二组一人读,再一人领读,第三组一人读,男女生读。)
三、再读课文
(1)概括内容
师:词语朋友们可真调皮,一下子都躲进了课文中,请小朋友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再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读完课文,哪位小朋友能说说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什么呢?
生:狼很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
(理解找碴儿,谁找谁的碴儿?)
(2)读好长句和段落
师:狼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那么它找了几次碴儿呢?
第一次:出示二、三段
1、
2、
3、 找出狼和小羊说的话,指导读通顺。男女生分角色读读 教学反问句如何换一种说法。 教学生字“弄”“脏”。(板书:弄脏水)
第二次:出示四、五段
1、找出狼和小羊说的话,读通顺。(“啊”字)
2、连读两段。(板书:说坏话)
第三次:出示第六段
(板书:反正都一样)
(3)小结:
狼为了__小羊,就___次故意 _____ 。第一次说小羊 ___ 了他喝的
水,后来又说小羊在背地里骂他,最后还说小羊是个______,骂他的____小羊____小羊的爸爸,反正都一样。
师:狼可真能找碴儿呀,最终狼有没有吃到小羊,我们留到下节课再来学习。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生字。
四、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1、师:(课件出示:狼、弄、脏)我们刚才学了这三个生字,还记得吗?一起读一读。两个是左右结构的字,我们再学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出示:惊、经
师:哪个小朋友能发现这两个字的特别之处?(同音字,音同字不同,意思更不相同)
师:谁有分清这两个字的好方法?
字形字义: 惊:北京加竖心,小羊吃一惊。是“吃惊”的惊,跟心情有关。
经:绞丝旁,横撇点,一个工字在下面。是“经常”的经。
2、教师在田字格里书写,学生书空
3、学生完成习字册。
师:小朋友也想来写写这些生字吗?下面就请小朋友打开习字册拿出铅笔开始写一写吧!注意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哦!
(注意写字姿势纠正“头正、身直、臂展、足安” 和“三个一” )
五、作业
六、板书
10、狼和小羊
找碴儿
篇三: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狼和小羊》教案
10 狼和小羊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借口,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向小羊。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种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初步了解它们在本课中的意思。
2. 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在本课中的意思。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它们是不讲道理的。
教学重点、难点
1.读准字音,区别字形。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是狼三次找碴儿的经过。
学方法教:
1、按照“提-探-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说话、朗读、想象、表演等形式进行学习。
2、本文篇幅短小,内容凝练,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生动,学生能较好的理解寓意,因此,在教学中,我选择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悟理的教学方法。 3、采用分角色读对话,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并开展讨论,课外拓展,进行安全教育。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提出问题
1、今天这节我们要学习一篇寓言故事 ——板书:10.狼和小羊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
二、探究新课。
1.老师范读课文,体现出狼和小羊对话时不同的语气。
2.学生打开书。
(1)标自然段序号。
(2)画生字词。
3.学习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1)自学生字。
(2)汇报自学情况。
①指组带音节读生字
②指组不带音节读生字
③指名说怎样记每个字的
重点指导:
(1)脏:注意读音。它的字形:“庄”加“月”。
辩:注意读音。
扑:注意读音。
(2)字形指导:
狼:“良”加“犭”旁。
站:“占”加“ ”旁。
伙:“火”加“亻”旁。
怜:“令”加“忄”旁。
辩:两个“辛”中间加“讠”。比较两个“辛”不同的地方。用红笔描一下。扑:“卜”加“扌”旁。
(3)“做”与“作”比较。
这个做:做工的“做”,表示动词的“做”。
这个作:工作的“作”,表示名词的“作”。
(4)理解词语:
可怜:值得怜悯。
争辩:争论,辩论。
扑:用力向前冲,使全身突然伏在物体上。
(5)读黑板上的词语。
4.指导描红。
三、拓展 :熟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小声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
(2)分小组互相读。
(3)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狼和小羊
2、指名朗读课文。
过渡语: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走进课文。
二、老师讲故事。
边听边想上面的问题。
(狼非常想吃小羊,三次找碴儿,最后扑向小羊的事。)
过渡语:狼第一次找什么碴儿,请我们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出示投影片:(介绍地点、位置)
(2)指导读。
这段是交代当时的环境、情况、读时语气应平和。
试读 指名读 齐读
过渡语:狼的本性是什么?它见到小羊会怎么样?让我们学习第2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狼想吃小羊,就怎么做?(故意找碴儿。)
板书:故意找碴儿。
理解:找碴儿。(没事找事,故意成心。)
(2)谁把狼找碴时说的话读一下,注意标点符号。
“!”想用歪曲的事实,恶人先告状,读时用肯定的语气。
“?”读出问句的语气。
试读 指名读
过渡语:小羊听后怎样?为什么会吃一惊?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想:小羊听了狼的话后态度怎样?
板书:温和
(2)投影。
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
讲解:
反问句,表示强调不会把水弄脏。投影:说明原因。
想一想:他们俩谁说的有道理?为什么?
(小羊的话有道理,因为水不会从下游流向上游,所以说狼是故意找碴儿。)
(3)指导读。
小羊说话很温和,我们读的时候应该缓慢些。
试读,指名读。
(4)分角色读2、3段。
过渡语:狼没占到理,他甘心没有?态度有什么变化?又找什么碴了?学习第4、5自然段。
4.学习第4、5自然段。
(1)自学。
思考:狼第二次找了什么借口?小羊是怎样申辩的?
读一读,找一找,画出有关的句子。
(2)讨论上面的问题。
(3)指两个组汇报。
(狼的第二次找的借口是:“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
(小羊的申辩是:先肯定地说:“那是不可能的。”然后进一步用“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哪”这个事实,说明自己不可能说过狼的坏话。)
理解:
气冲冲:形容非常生气的样子。
背地里:在背后,不是当面的。
啊:表示惊讶。
(4)指导朗读。
狼“气冲冲”地说,要读出蛮不讲理的语气。小羊的样子“可怜”,急得“喊”了起来,并且称呼“亲爱的狼先生”要读出认真申辩和害怕的语气。
试读,指名分角色朗读。
过渡:狼两次找碴儿想吃掉小羊,都被小羊理直气壮地反驳了,狼不甘心,又怎么样了?学习第6段。
5.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想:狼第三次找了什么借口了?它又是怎样做的?
(先是骂小羊,又找的借口是:“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狼这时是: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并且向小羊身上扑去。)
5、总结
狼想吃掉小羊,三次故意找碴儿,无中生有,没事找事,小羊虽然温和善良,据理力争,但毫无用处。通过这个寓言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
(恶人总是蛮不讲理的,我们不要上当,不怕,去斗争,我们要看清它们的嘴脸。)分角色朗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