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张岱陶庵梦忆

张岱陶庵梦忆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2-20 06:34:38 | 移动端:张岱陶庵梦忆

篇一:另眼看张岱及其他

商 震

1

不知是哪阵风吹的,当下竟有许多人都在读张岱,且处处大谈张岱。逼得我只好再把张岱找出来捧读。无它,怕受欺负也。

我曾说过:用年龄欺负人是可耻的;用金钱欺负人是可耻的;用官位欺负人是可耻的;用知识欺负人同样是可耻的。年龄和金钱、官位我就不多说了。若想不被他人用知识欺负,就只有自己多掌握知识。

有些人读书不少,却对读过的书,说不出个一二三来,不知是为了消磨时间读书,还是为了多识几个字读书。读书就一个目的,长知识。好书要常读,即使不是为了温故知新,也是巩固知识的好办法。

张岱的书被当下人热读,我想:一定是心有不平的人多了,酸腐者多了。杜甫先生说:“文章憎命达”和韩愈先生说的“不平则鸣”,大概可以为张岱先生的书盖棺论定了。

张岱本是一纨绔子弟,他自己坦白:“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桔虐,书蠹诗魔。”我除了很敬佩张岱的这种诚实外,可想而知的是:张岱年轻时过的是什么日子啊!绝非纸醉金迷这四个字能涵盖的。过这样日子的人,国破了,家败了,那么多的嗜好玩不起了,就剩下“书蠹诗魔”了。于是,《陶庵梦忆》就有了,《西湖梦寻》也有了。他写这几本书的时候,他的境况是什么样呢?他怕别人乱猜忌,自己先写个《自为墓志铭》,告诉大家我现在已是“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食,常至断炊。”看看,当年的奢靡已经是一场梦了。

先过苦日子,后过好日子,可能会有强烈的幸福感;先过好日子,后过苦日子,就有生不如死的感慨了。好在张岱是个才子,而且是个大才子,在苦难面前还是维护了读书人的尊严。《陶庵梦忆》大部分作品是好的,是张岱用回忆青年时的快乐来镇压眼前的窘迫。张岱是想得开的读书人,写几本书,告诉世人:老子吃喝玩乐啥都干过了,没什么委屈的了。当然,张岱在狂玩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的老年是“布衣疏食”的。

有人说张岱是抒发沧桑之感,寄托兴亡之叹。我认为大谬。

张岱不落难,不会成为文豪。所以,今人读张岱,千万别把他说成是爱国(明朝)文人,他更不是为文学而生的。

2

有人说:张岱很有骨气。我读了又读,实在没看出张岱的骨气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张岱写《报恩塔》,大有阿谀奉承、吹牛拍马之嫌。那座报恩塔是明成祖为纪念其生母所建,张岱把最大最响亮的词,都用在《报恩塔》上,看完就想问:这还是那个落拓不羁的张岱?还有更甚者是《鲁藩烟火》,词语无不用之至极。堪比当下一些拍马屁的报告文学。《鲁藩烟火》说的是鲁王朱檀他们家的奢靡。张岱先生一唱三叹地誉美,透着艳羡的酸劲。仅这两篇文章,让张岱矮了许多。

文人的骨气,是要有坚定的审美观,有客观的历史感,有当下的社会责任心。不能“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短”。

3

看到一篇文章,说张岱的《陶庵梦忆》与《红楼梦》对等。我实在是拿不出有力的证据说它们不对等,因为我至今也没把《红楼梦》读透。但我也绝不会认可这种说法。《陶庵梦忆》最多算是一个人的生活史,而《红楼梦》则是有着教科书意义的封建社会没落史。如果一定要找到它们共同的地方,那就是曹雪芹说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今人做书文评论者,常会突发奇想,大有不标新立异,就不能独树一帜之气概。好在还没有人去考证《红楼梦》是张岱写的。

张岱者,一个没有历史观和社会担当的闲散落魄文人而已;曹雪芹者,是背负着社会使命的作家,二者如何能相提并论。

4

出差杭州,一朋友来找我喝茶聊天。喝着聊着,就说起他的一些宏愿。其中,他说要写一本关于杭州、西湖等景区的美文。我说:哥们儿,写杭州,写西湖可千万小心了。且不说历史上有那么多写杭州的诗词歌赋,就一个张岱的《西湖梦寻》已把杭州、西湖写尽了。这哥们儿愣了一下:是么?我还没看过《西湖梦寻》。

这哥们儿走后,我心里慨叹:有一种浅薄是不知史者,不知死。

我绝不是说,前人有诗在上头,就眼前有景吟不得了。今人有今人的感受,古人有古人的情趣。重要的是,今人的感受要避开古人的情趣并有新知。景语者,情语也。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复制张岱写西湖的感情,同样,我们今天的感受,也一定是张岱等前人所没有的。但,躲开古人,写出真实的当下的赞誉杭州、西湖等名胜的美文,其难度是你自己再造一个杭州和西湖。

5

一个诗友拿着一首诗来给我看,并信心满满地说:我这首诗,对今天的社会有着强烈的批判作用,惊醒作用,指导作用。等等,说着说着,好像他写的不是诗歌而是拯救社会的法律文本或政府施政大纲。我拿过来仔细看了看。艺术能力姑且不说了,仅就内容而言,不过是把社会丑陋现象绝对化,孤绝地认为这个社会没救了。况且,他好像是站在火星上看地球,或是在美国、法国等地儿看中国。我笑了笑,简单敷衍几句,对他这首诗没再说什么,就把话题差开了。这种人的自信来源于固执,甚至是偏执,对他进行理性地说服,可能是做无用功。他走后,我却内心悲凉。

我们的社会确实有阴暗的、丑陋的现象,但也不至于暗无天日。重要的是,一首诗会有那么大的拯救力量吗?面对社会问题,喊着诗人何为或诗人无为,都有些极端。生于此时代,就负有此时代的使命。诗人也不例外。

诗人不能与时代为敌。要以原谅自己的姿态,原谅身边的人和一切看不顺眼的事物。或者再宽阔点儿,说:爱自己就要爱身边的一切。

诗人可能有时是身处时代的背面,保持着凝视自己内心幻象的权利,或像在梦中一样观看社会事物。但,你无法永远活在梦中,无法不走出内心幻象。你有万种风情还是有千仇百恨还是要落到地面上,还是要与人诉说,与人了结。

诗人的独立,不是与世隔绝。

话说回来,社会丑陋现象,古今中外皆有,从来就没灭绝过。这也是社会丰富性的体现。无恶哪有善,无丑哪有美。

丑恶现象是蟑螂,用什么办法杀戮都仅仅是控制它发展,而不能把它灭绝。诗人或诗歌也仅是灭蟑螂药中的一种成分。

6

一河北的诗友,给我发短信说:“今晚看到了久违了二百天的月亮,心情真是晴朗。”并发来一张用手机拍照的月亮。显然,这位朋友是被雾霾天气折磨得死去活来了,看见本是寻常之物的月亮就大发感慨。月亮出来了,天晴朗了,雾霾今夜不在了。这些都是在恢复月亮的原始意义。想想,我们活得真是可怜!本应夜夜有,现在却二百天无。久旷一见,如何不亢奋!

月亮被长期遮蔽,受伤最重的当属诗人。

月亮在诗人眼里是什么?“月儿弯弯照九州”、“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是略带忧郁的晴朗夜空,使用的还是月亮的原始意义。唐朝的王维说:“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王维的月亮是心中的美人。李白说:“举头望明月”,李白的月亮是故乡。李贺说:“大漠沙如

雪,燕山月似钩。”李贺的月亮是兵器。张若虚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在发问: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苏东坡的“千里共婵娟”用月亮相思。等等,不一而足。我相信,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人这样给月亮赋予这么多的隐喻、借代、暗指。就连美国宇航员登月,美国政府都提醒:“注意,月球上有一位养兔子的中国美人。”当然,这是美国人的幽默。但也足见中国人对月亮的向往感情。

被赋予了这么多意象的月亮,若二百天不见,与二百天不见心怡之人何异!

雾霾是人类自己造孽的结果,是大自然的报复。试问:我们只制造了大自然的雾霾吗?雾霾何其多,月亮只能躲啊!

7

看到一篇文章,是一青年女性写的。大意是看到张岱的《湖心亭踏雪》后,对张岱的才情、洒脱、俊逸,钦佩有加,并誓言,要嫁人就嫁有如张岱者。

文章写得很好,对《湖心亭踏雪》这篇文章的理解也很到位且有个人观点。只是读一篇文章就想嫁这个写文章的作家,确实有些唐突,至少是有待商榷。咱先不说张岱,就说说作家与作家的文章。不是所有的好文章一定是好作家写的,不是好作家都是可信赖的好人。如果,作家都是仁义礼智信的楷模,都是忠孝廉耻的榜样,就不会有“作文先做人”这一说法了。迷信一篇好文章,进而相信一个写文章的人,是一叶障目。

文坛上许多龌龊不堪诗文扫地的事,都是颇有名望的作家干的,古今皆然。

说说张岱吧,当初的张岱,有钱有闲有才有情趣,这几项都值得嫁,可他没责任心,没家庭观念,拈花惹草,男女通吃,你还嫁吗?老年破落的张岱很可爱,但是,老年的张岱已自身已无爱他人之心了,他埋头沉浸在回忆年少的疯狂中,一边自慰一边忏悔。

篇二:张岱作文素材

满分作文运用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他独自前往湖心亭。天地间空空荡荡唯余这干净到底的白。但见“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无人处,少了人间口舌纷争,仅余这一片孤独与壮阔。此番清净博大若无人赞叹岂不可惜?《湖心亭看雪》应运而生,张岱遗世独立的形象同时与之长存。

张岱的船夫给他一字评价“痴”。万千雪景,他只取一瓢清高独立。如此我也算痴人了。缱绻温婉中,我只钟情于旧中的一点新。

——江苏一考生《无人处,赏西湖》

满分作文运用

就这样,昔日的纨绔子弟背着行囊,化为深山野人,所剩何物?破窗敝几,秃笔残书,一方香炉一方琴,这便是他所剩的一切……他的行囊中,除了这些有形之物,还有一些无形无状,无声无臭,珍贵的东西。张岱的行囊里,有对故国的深切缅怀……一村沦陷凋亡,他哀而不伤,因为他的行囊里没有前朝那些亡国遗民哭哭啼啼的病态,他知道冬天来了,于是像亡命之鸟一般任时代的冬天掩上荒凉的帷幕。然而,他终究是放不下故国风华的,于是他幽思追忆,落墨化为一部《陶庵梦忆》,故国风物人情尽在其中,把他携往一个幽深的梦里,于是忘却了粗茶淡饭、短褐穿结的辛苦,只顾奋笔如走马……

——山东一考生《张岱的行囊》

满分作文运用

张岱年少,好精舍,好诗,好橘,精致玩物,似乎不堪用途,但正如他自己所言:“人无癖,不可与之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之交,以其无真气也。”少年的繁华享乐,深入他灵魂,嵌入他文笔,让他在衰败流落的晚年,仍能以精致的语言写出篇篇隽永的架构。让他在艰难流顿的岁月里,仍能自嘲自乐。如此看来,其少年时的癖好,不也伴随其一生吗?

——山东一考生《无用之癖伴人远行》

拓展链接

寂坐时,常想到晚明张岱。他深夜独自到湖上看雪,“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他显然不觉得寂寞——寂寞可能是美学的必要。但是,在国破家亡、人事全非,在他写墓志铭的时候呢?

张岱“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

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天的人或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是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感,或许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吧。

——龙应台《寂寞》

知乎里关于张岱的话题是“为什么一读《湖心亭看雪》就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动?”“有人喜欢《陶庵梦忆》么?为什么?”“还有哪些类似于《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一样清雅的散文?”??

张岱:一世界的热闹,一个人的梦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

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文学名著。

1

张岱在《自为墓志铭》里对年轻时的自己这样描述: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他出身书香门第,祖上四代为官,且家学渊厚,家族显赫一时,明亡后家族没落,他也就此披发入山,但他自小受到的文艺上的熏陶不假,虽是纨绔子弟,却也有名士风流。

他跌宕起伏的一生造就了他的真性情,他才情满溢的文字体现了他的真性情。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写道:“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人要有自己的癖好,有所爱所恶,才有情有义,值得去交往。在这点上明末有许多文人与他不谋而合,他们的才情和傲骨让人向往,正是:狂狷不羁,玩物玩世。

不成,学仙学佛,学种地,皆不成。时人呼为废物、败家子、蠢秀才、瞌睡汉,到老了,一言以总之,呼之曰:死老鬼!张岱之后百年,有贾宝玉生于金陵。张岱所爱亦为宝玉所爱,宝玉之阅尽大观正如张岱凑够了热闹。该二人皆有与生俱来的冲动——成为“废物”,“废”了自己。故异史氏曰:宝玉岂“死老鬼”张岱投胎转世欤?张岱又字石公,莫不就是大荒山青埂峰下女娲补天所遗的一块废石?

张岱喜欢锣鼓吹打,喜欢人群。浩大的、如粥如沸的人群,其中有张岱。张岱叹道:人太多了,太挤了,太闹了。但人群散去,天地大静,一缕凉笛绕一弯残月,三五人静坐静听,其中亦有张岱。

张岱和他的人群见证了“末世”。他们见证无限的美、无限的繁华、无限的精致复杂,见证了缓缓降临的浩大的宿命。此时的他国破家忘,流离山野。所存者,唯破床一具,破桌子一张,折腿的古鼎,断弦的琴,几本残书。还有梦。还有用秃笔蘸着缺砚写下的字。

张岱晚年耽于梦。痴人说梦,遂有《陶庵梦忆》。陶庵梦忆,忆的就是当年家中的繁华。他笔下讲的是富贵温柔乡,诗词里,戏台上,钱塘的繁华,山野的闲散,其生动之景几乎如临斯地,如闻其声。他讲的是盛景,然而文字清而有骨,淡而有味。他在文字中注视他的城郭人民,他失去的一切,他权当未曾拥有的一切。他竟无怨愤、无哀伤。偶尔张岱会感慨,但也只是一声轻叹。冬天降临时,凋谢的花、殒命的鸟何曾哭天抢地?

——这就是张岱的生命和生活,一场大静之中热闹红火的戏。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李敬泽)

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就在他写的这些文字中乘舟而来,量词的奇配也

就出现在这里,从而使人拍案叫绝:“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他真是最具创造性的绝才。他真是古今罕见的语言大师。比如这个量词“粒”吧,我们不是常用它吗?用它的时候,不是觉得它和它所指称的东西例如花生米、药片、纽扣等一样的稀松平常?可是到了张岱手里,它却和两三个大活人搭配在一起了,无比生动地描写出了阔大中的人物景象。可以说,自从我们老先人造出了这个“粒”字起,它从来都是默默无闻地蹲在一个角落,只能偶尔出来跑跑龙套,是张岱的神来之笔,一下把它推到了舞台的中心,使它发出了璀璨的艺术光芒。

也许有人说,不就是几个量词的使用吗?有什么了不起的?雕虫小技而已! 不!量词的奇配,成就了《湖心亭看雪》的不朽艺术。而《湖心亭看雪》再加上篇幅稍长一些的《西湖七月半》的不朽艺术,又成就了稳站于文学史上的张岱。

这4个量词放在这儿,抵得上40吨黄金。

独创性太重要了。

自古至今,写诗为文壮志凌云者何止百万千万,但能像张岱似的给后世留下令人爱不释手的若干文字,实在不是很多;大部分人的笔耕不辍,最终只是一缕云烟。(刘成章)

名人名言 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

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梁,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以笠报颅,以篑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阿宝妖冶如蕊女,而娇痴无赖,故作涩勒,不肯着人。如食橄榄,咽涩无味,而韵在回甘;如吃烟酒,鲠诘无奈,而软同沾醉。初如可厌,而过即思之。

二鼓人静,悉屏管弦,洞萧一缕,哀涩清绵,与肉相引,尚存三四,迭更为之。三鼓,月孤气肃,人皆寂阒,不杂蚊虻。一夫登场,高坐石上,不箫不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抑扬,一字一刻。听者寻入针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

西施歌舞,对舞者五人,长袖缓带,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旋猗那,若如秋叶。女官内侍,执扇葆璇盖、金莲宝炬、纨扇宫灯二十余人,光焰荧煌,锦绣纷叠,见者错愕。 玉液珠胶,雪腴霜腻,吹气胜兰,沁入肺腑,自是天供。或用鹤觞花露入甑蒸之,以热妙;或用豆粉搀和,漉之成腐,以冷妙;或煎酥,或作皮,或缚饼,或酒凝,或盐腌,或醋捉,无不佳妙。

天下之看灯者,看灯灯外;看烟火者,看烟火烟火外。未有身入灯中、光中、影中、烟中、火中,闪烁变幻,不知其为王宫内之烟火,亦不知其为烟火内之王宫也。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

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

蹴醒骊龙,如寐斯揭;不避逆鳞,扶其鲠噎。潴蓄澄泓,煦湿濡沫。夜静水寒,颔珠如月。风雷逼之,扬鬐鼓鬣。

偶听柯亭之竹篴,留滞人间;久虚石屋之烟霞,应超尘外。譬之孤天之鹤,尚眷旧枝;想彼弥空之云,亦归故岫。

亭前后,太仆公手植树皆合抱,清樾轻岚,滃滃翳翳,如在秋水。亭前石台,躐取亭中之景物而先得之。升高眺远,眼界光明。敬亭诸山,箕踞麓下;溪壑萦回,水出松叶之上。台下右旋,曲磴三折,老松偻背而立。顶垂一干,倒下如小幢;小枝盘郁,曲出辅之,旋盖如曲柄葆羽。癸丑以前,不垣不台,松意尤畅。 名人名言

草木百余本,错杂莳之,浓淡疏密,俱有情致。春以罂粟、虞美人为主,而山兰、素馨、决明佐之。春老,以芍药为主,而西番莲、紫兰佐之。夏以洛阳花、建兰为主,而蜀葵、乌斯菊、望江南、茉莉、珍珠兰佐之。秋以菊为主,而剪秋纱、秋葵、僧鞋菊、万寿芙蓉、秋海棠、雁来红、矮鸡冠佐之。冬以水仙为主,而长春佐之。

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石如滇茶一朵,风雨落之,半入泥土,花瓣棱棱三四层摺,人走其中如蝶入花心,无须不缀也。

篇三:陶庵梦忆序张岱

陶庵梦忆序张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望不.

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

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

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牀,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不.

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

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

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

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

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瓶粟屡罄 罄:装满 B、仇簪履也 仇:报复 ..

C、直头饿死直:竟然 D、不次岁月 次:排列..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B、遥思往事,忆即书之 ..

C、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 D、失足破其瓮 ..

3、下列加点的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为人担酒 / 竟不为停改 .

B、又惟恐其是梦 / 香稻一种,取其芳气 ..

C、则其名根一点 / 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 .

D、因《石匮书》未成 /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 .

4、下列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开篇描写了自己在国破家亡后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内心的悲痛,为全书奠定了感情基调。

B、在序文,作者把今日的困苦饥饿归于对往日奢华生活的因果报应,既有悲愤之感又自责之情。

C、作者将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作是人生大梦一场,写作本文、追忆往昔皆是梦呓,因而为自己的这部书取名“梦忆”。

D、文章结尾作者写到“留名”之心难改,暗示了自己将以反清复明为矢志,以留名千古。

1、(A)罄,尽。

2、(C)啮,咬。A、旧,形作名,老朋友;B、书,名作动,写下;D、破,使动。

3、(D)因为。A、替 / 因(之) B、那 / 它 C、那么 / 是

4、D。文章中“留名”是指著书留名。

翻译:

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披头散发进入山中,形状可怕地变成了野人。亲戚朋友一看到我,就象看到了毒药猛兽,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我写了《自挽诗》,屡次想自杀,但因《石匮书》未写完,所以还在人间生活。然而瓮中经常无米,不能煮饭疗饥。我这才懂得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老竟然是饿死的,说他们不愿吃周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

在饥饿之余,我还喜欢写些文章。于是想到以前生长在王、谢之家,很是享用过豪华的生活,今日遭到这样的因果报应:以竹笠作为头的报应,以草鞋作为足跟的报应,报复以前插簪穿履;以衲衣作为穿皮袍的报应,以麻布作为穿丝织品的报应,报复以前穿衣鲜美;以野菜作为食肉的报应,以粗粮作为吃精米的报应,报复以前享用美味;以草荐作为高床的报应,以石块作为软枕的报应,报复以前享用温柔;以草绳作为户枢的报应,以破瓮作为窗棂的报应,报复以前安居华堂;以烟熏作为眼睛的报应,以粪臭作为鼻子的报应,报复以前享受香艳;以长途跋涉作为脚的报应,以背负行囊作为肩膀的报应,报复以前使唤轿马仆役。以前的各种罪案,都可以从今天的各种因果报应中看到。

在枕上听到鸡的啼声,纯洁清静的心境刚刚恢复。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华靡丽于转眼之间,已化为乌有,五十年来,总只不过是一场梦幻。现在黄粱都已煮熟,车子已从蚁穴回来,这种日子应该怎样来打发?只能追想遥远的往事,一想到就写下来,拿到佛前一桩桩地来忏悔。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排列,与年谱不同;也不分门别类,与《志林》有别。偶而拿出一则来看看,好像是在游览以前到过的地方,遇见了以前的朋友,虽说城郭依旧,人民已非,但我却也自己高兴。这真的可以说是痴人面前不能提梦啊。

以前西陵地方有一个脚夫,为人挑酒,不慎跌了一交,把酒坛子打破了。想到没法赔偿,就长时间呆坐着想道:“能是梦便好!”又有一个穷书生考取了举人,正参加鹿鸣宴,恍惚还以为这不是真的,咬着自己的手臂说:“别是做梦吧!”同样是对于梦,一个唯恐其不是梦,一个又唯恐其是梦,但他们作为痴人则是一样的。我现在大梦将要醒了,但还在弄雕虫小技,这又是在说梦话了。因而叹息具有慧业的文人,其好名之心真是难改,正如卢生在邯郸梦已要结束、天就要亮的时候,在其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榻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一样。那么,这一种留名的根性,像佛家舍利子那样坚固,经历猛烈的焚身之火,仍然焚毁不掉的。


张岱陶庵梦忆》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7457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