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工作计划 > 其他工作计划 > 区域计划调整与反思

区域计划调整与反思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04 06:12:12 | 移动端:区域计划调整与反思

篇一: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反思

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反思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幼儿自主学习重要性认识的日益加深,集体教学模式不再统一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式,区域活动作为实施个别化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越来越受关注??

区域活动是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环境,让幼儿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主选择、自主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经验和感受、在获得游戏体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区域活动具有自由性、自主性、个性化和指导的间接性等特点。喜爱活动是幼儿的天性,而寓教育于多种活动之中,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幼儿园中开展的区域活动是针对幼儿的特点所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它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教师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角色往往难于准确把握,教师指导间接性的特点容易被忽视,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没有发挥出来。

一、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存在的一些问题

虽然部分教师认识到教师指导的重要性,并努力去做好,但因多方面原因,其指导存在一些问题。

1.指导过程缺乏互动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有一手包办的倾向;本来是孩子为主角的区域活动,教师成了主角,孩子成了被动接受的角色。虽然我们都知道要“多给孩子一点空间”,但在具体指导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变成一种灌输。教师太主动了,必然使幼儿学习变得被动,缺乏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造成幼儿更多依赖教师,独立性较差。如果老师教的多多的,填得满满的,孩子们就失去了自由的空间。相反地,当我们给幼儿更多的自主发展和活动的空间,不断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使每个区域活起来,孩子们就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与教师产生互动。

2.存在着强制性指导

在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会有生硬而又突兀地介入活动的情况。教师在介入前,并不了解游戏的进程,也未取得幼儿的同意,擅自强硬介入,打断了幼儿的自主游戏,这只能凸显教师在活动中强制性的指导地位。而实际上,这样的指导,教师本身的目的性也不明确,效果也可想而知,教师成为区域活动中不受欢迎的人。如果是这样的话,教师应尽量不打扰幼儿的活动,在娃娃家外围做观察,等幼儿有需要时再介入也不迟。例如:在孩子表演《小熊请客》的过程中,虽然表面上教师给幼儿主动权,让孩子们去表演,却在表演区外不时传出:“小熊开门呀!”“小鸡应该说什么话了?”“该小猫说了??”“对了,出场的顺序不能乱??”再看看声音传出的方向老师一副笑容可掬的神情。其实犯了过于求全、急于引导、忽视游戏发展的自然规律的毛病,而有些老师虽然以角色身份或者同伴身份进入游戏,却操纵游戏的进程,削弱了幼儿的自

主性,这都是不应该的。

3.存在消极指导的现象

一部分教师把区域活动等同于自由活动,教师借此机放松自己或打发时间,让幼儿随意玩,没有教师的参与、指导,区域活动完全成了一种无目的、无计划的盲目活动;有的教师在活动中一头扎进某区域中同幼儿一起玩了起来,忘记了自己还有组织指导的身份,忽视了对其他区域的指导。作为教师应该明确,开设活动区和投放材料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解放教师减少幼儿打闹,而是给孩子提供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也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育素质要求。

4.对孩子的鼓励不够

孩子的发展有其规律性,但每个孩子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如:个人的能力、兴趣、学习方式等各不相同。比如有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就能获得各方面的发展,有些幼儿的发展则要通过教师与幼儿的单独交往来实现,还有的幼儿则是在自己不断的探索活动中,或者是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获得。教师如果对不符合自己要求的孩子过多苛责,孩子会有挫折感,容易气馁;这会导致某些孩子游离于区域活动之外,区域活动反成为孩子的负担了。

5.缺乏指导的策略

由于缺乏对区域活动指导策略的重视,教师有时不知如何有效地帮助幼儿进行活动,缺乏相应的指导策略。区域活动教师置身参与和孩子们共同活动的少,走走看看巡视的多。而且教师未能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兴趣点所在,指导随意性大,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水平,只是看着他们在安静地摆弄物品使得本该发生的教育过程被失落;“区角”成为孩子们打发时间的地方,区域活动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教育价值。

二、对区域活动中提高教师指导方法的一些建议

区域活动中的指导是一种隐形指导,既要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适时地提供帮助和支持,需要很高的指导技巧。教师可以利用“游戏介入法”、“材料提供法”、“语言指导法”来参与游戏,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和需要,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游戏介入法是指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利用“平行式介入”或“交叉式介入”的方法参与幼儿游戏,从而起到指导游戏的作用。材料提供法是指通过提供材料来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教师可视游戏的需要分别提供“替代材料”或“辅助材料”。语言指导法是指教师在游戏中运用“建议式”、“鼓励式”、“澄清式”、“邀请式”、“角色式”、“指令式”等不同形式的语言,达到指导游戏的目的。

1.指导过程加强与孩子的互动

区域活动可体现一定的教育意图和要求,教师可以通过确定的活动目标制订计划,创设适宜的活动条件,并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积极实践、操作探索,促进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

教师要减少活动倾向的权威性干预,提倡幼儿自主选择,教师不再是“制造兴趣”——幼儿被“填充”进区角,而是顺应幼儿的个体需要与意志,活动

什么、活动节奏、活动顺序、活动伙伴、活动规则由幼儿自己决定、商量、协调。

但同时,区域活动也是一种自主性探索活动,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在活动的组织和进程中,都应该以孩子为中心,让他们自由选择,自由探索、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时,也应当学着自主地评价和自我激励。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也就是从活动的台前到后台,从一个引领者变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孩子。如:从美工游戏实施和记录过程发现中来研究:通过从培养兴趣入手——对幼儿的引导和鼓励——再次激励幼儿的一系列过程来激发幼儿。

2.把握指导的时机,适时介入

孩子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情况的随意提供帮助。其实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敏锐地观察力和判断力。比如当孩子在很专注、很顺利地进行制作活动时,老师最好不要在此时去打扰他,以免中断孩子的思维、影响孩子的活动。

例如:《美丽的项链》:益智区有多种动手操作的材料,杨阳拿起区域活动的小蜜蜂周旋了一圈,好像决定了活动内容,毫不犹豫地坐在益智区,拿起串珠。刚想穿又放下,看看旁边的雨欣忙碌,他似乎看到津津有味,区域活动时间过去了大半,他还没有开始,突然他发现什么秘密,就问雨欣:“你是不是按颜色有规律穿的?”“是呀!”这会他才开始游戏起来,到活动结束时,他拿着按形状规律串成的项链带着我的脖子上,说老师做我的公主??我表示愿意做他的公主,同时也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告诉他成功了。由此可见,教师不断地在观察和倾听的基础上调整自己以跟上儿童的步伐,以进入他们有灵性的生命世界。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物质和心理的条件,并将观察结果作为改进教学的根据,进行鼓励和扶持,不包办代替,使孩子们能够自我坚持地学习,能够自我服务,自我决策和自由选择,自己完成自己决定要做的事情。从而达到了提高幼儿的自身发展水平,并成为幼儿活动的隐性并又不可欠缺的辅助者 。

区域活动充分提供给幼儿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提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这里可以看出老师没有操之过急,而是耐心等待,让幼儿获得了充分的体验。由此可见,区域活动的观察指导是一种极富灵活性、创造性的工作,在活动中,老师还需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不断分析、调整和反思,以便更好的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探索、体验、学习和发展。

当教师发现了幼儿在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确实需要介入时,必须寻找最佳的时机的介入。比如,当孩子遇到困难玩不下的时候,教师应当以一个伙伴的身份,在旁边协助孩子;当孩子出现纠纷问题时,教师应当采取转移视线的方法巧妙地化解纠纷。当孩子对游戏的玩法、规则、扮演角色内容不熟悉时,

可以以某种特殊的身份参与。

如何把握介入游戏的正确时机,关系到游戏指导的实际效果。干预的时机正确,可以扩展和提高孩子的游戏内容和层次。反之可能会抑制他们的游戏。以下6种情形指明了教师介入游戏进行干预的最佳时机。

(1)当孩子并不投入自己所构思的游戏想象情境时;

(2)当孩子难以与别人沟通互动时;

(3)当孩子一再重复自己原有的游戏行为,进一步延伸和扩展有困难时:

(4)当孩子缺少材料,使游戏难以继续时;

(5)当孩子发生游戏技能的困难时;

(6)当游戏中出现负面行为效应时;

3.对孩子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

“成人给儿童的教育是协助儿童自我发展,是给他出一臂之力。”

有时为了调动幼儿积极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那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否则能力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导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对于这种孩子,老师一方面对他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掌握一定的技能,有进步就进行表扬,使他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另外可请能力强的孩子与他共同游戏,让他也体验游戏的成功。

对胆小、缺乏自信的幼儿,教师可以用提问和提示的方法积极引导其开阔思路,帮助他们有目的地思考。例如,有些孩子既想粘帖小鱼又迟迟不敢动手,这是教师就可以问他一些问题:“你的小鱼是生活在什么地方的?它最大的本领是什么呢?”然后和孩子一起摆放打算粘帖的东西,讨论在什么位置上以及如何粘帖出形态各异的小鱼,再启发幼儿为作品添画有关的景物,使幼儿最终能够得到自己满意的作品,体验到成功和喜悦。

游戏中的儿童是主人,是儿童在游戏,而不是成人在游戏儿童,因此教师的指导应当迎合儿童的需要,指导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儿童的游戏意愿。为此,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和地位应该是这样3种提法:一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二是游戏过程的观察者;三是游戏进展的支持者。这一提法既体现了尊重幼儿的游戏主动性,又体现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4.重视对游戏后的评价

游戏后的评价,是区域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地是引导幼儿开展讲述、讨论、分析,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引导孩子修正错误的经验,让孩子们分享成功的快乐,提高对区域活动的兴趣度,也为下一次活动的提出新的要求。有效的评价不仅能够引导孩子总结活动成果,也可以使教师及时地发现活动存在的问题。比如在活动结束后,让幼儿尽可能想说、多说、表达他的各种想法,表现自我,让幼儿介绍在活动中是怎样玩的?出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自我评价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对孩子的行为发表评价,使他们的行为受到赞许和强化,使他们的水平不断提高,收到更高的教育效果。

《纲要》指出:“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被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因此,我们把评价目标变为分享快乐,教师可以根据教育需要和幼儿游戏发展需要,适当组织一些讲评活动。讲评的方法多种多样,但要让幼儿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使讲评的过程成为幼儿分享游戏经验的过程。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分析游戏过程中的问题,然后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确立下次活动的任务。

5.教师应重视提高指导方法的技巧

课改后的区域活动,最突显出来的是教师从指挥者的角色转换成为观察者,记录者,启发者,引导者等多个角色。传统教师的角色通常是指挥者,是幼儿的全权代理者,一切的课程与活动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幼儿只需要迎合就可以了。蒙台梭利所说,“不是要让儿童来适应教师,而是教师要努力地去适应儿童,了解儿童,尊重他们的内在的节奏和认识事物的顺序。并在他们的活动中做到不要判断,而要协助;不要命令,而要提供服务、创造条件。” 教师要做一名有心的观察者和“隐形”的“导师”。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自己自主的学习,通常是自己运用已有经验去尝试操作,看是否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同时幼儿也能发现许多未知的问题,幼儿有了很多直接面对困难的机会和独立解决难题的机会。作为教师就应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方法,但决不是包办代替幼儿一切思维与想法。老师的建议也仅仅是建议,幼儿可以选择采纳也可以不采纳。而且老师只是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思路,帮助 幼儿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或者将幼儿从弯路上拉回来一点,解决问题的过程仍旧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师在此时是引导者。

由于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具有临时性、现场性等特点,而且它是一种隐性的指导,对教师的指导水平和素质要求都比较高,教师应该加强对指导策略的学习。

区域指导方法通过实践的探索及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区域指导方法的理论学习,可以参与一些有关指导策略的培训课程,也可以从网络上学习一些先进的指导策略;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从区域活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指导水平。

篇二:区域活动反思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本次参与瑞安市环境创设评比,我很视班级环境的布臵,努力给孩子营造浓厚的教育气氛、活动特点。努力体现环境创设的全面性、对象性、层次性、动态性等。整个活动室以本周主题《牛》为创设主角,后面是牛的主题展示、吊饰是幼儿作品剪剪贴贴?牛?、区域创设也充分体现了本次主题。下面细细介绍下 一、活动室布臵 (一)主题墙介绍 1、主题《牛》活动背景

大班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在一次区角的观察活动中,我发现几个幼儿在区角叽叽喳喳的在讨论如何玩魔术棒,师:?这是什么呀?幼:?稻秆?我立刻就想到为何不走出活动室,走进大自然,因地制宜的实施教育呢,正如我们的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大自然是很好的教育素材。依据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我们班举行了一次户外的稻田乐,先让孩子们了解到如何割稻、打稻以及用什么材料打稻等一系列活动,孩子们在参观稻田里那种喜悦的心情让我感到很欣慰,孩子们在稻田里捡麦穗,捡稻秆,捡回来的稻秆做成了一幢一幢漂亮的湖岭阳光小区,家长者把稻秆做成了漂亮的人偶、花环等。本次的环境创设体现了以幼儿是环境的主人。一个个造型非常别致。我请孩子们讲讲关于对这次参观稻田里的感受,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的都说了对本次活动的体会,只有一个孩子的回答让我惊讶!幼:老师,在种稻谷之前要先用牛割地的,我看到爷爷都是用我家的牛在稻田里的。这时,我随即问了其他幼儿,牛真的是可以割地的吗?孩子们给我的反应是疑惑的,纲要中不是说:?教师要及时发现和捕捉孩子的兴趣,我想这就是很好的教育素材啊,随即我让孩子们回家收集有关牛对我们生活的作用,就这样我们生成了主题活动牛

2、《牛》主题网络

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我们将本次主题活动开展了五大领域即语言、艺术、体育、社会、科学。语言—牛郎织女、会跳芭蕾舞的牛、艺术-音乐欣赏、斗牛士进行曲、绘画、家乡的牛。体育--勇敢的小牛、社会—湖岭的牛文化节、民金牛排、科学--认识牛,奶牛加工厂、等。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更加的进一步认识牛的特点、作用以及家乡的特色牛制品。

(二)活动室布臵特点

主题墙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部分,主题墙的创设要与主题课程、教学、幼儿之间多元互动,要让幼儿与环境进行有效地对话,让环境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成为幼儿学习的互动平台。但是在主题墙创设时,我们常常又会觉得无从下手,主要困惑就是:有个别主题可以上墙的东西太少了——缺乏?素才?;有个别主题的问题是可以上墙得东西太多了,填不下。而这次我们主题湖岭家乡的牛,即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满足幼儿现实发展的需要。体现了地方性和因地制宜性,所以在主题墙创设时,主要方法就是:依据主题说明挖掘主题内容。我先了解‘主题说明’,了解主题活动课程的大致进程和线路,再详读‘主题目标’根据主题目标了解课程中幼儿需掌握的知识点。对整个主题活动有一个俯视性的了解后,再进行不同版块的划分,及内容的填充。我们利用主题网络图的形式,展示五大领域幼儿参与的情景,幼儿最感兴趣的语言活动、音乐活动时幼儿的创作照片能体现幼儿表现的美术活动时幼儿画的牛、科学活动时对牛的认知图片、社会活动时参与活动的照片以及家乡特色牛制品的图片,创设时,图片的颜色要和图钉的颜色尽量接近或相同;字体颜色和图片的底色尽量区分;注意整个墙面的字体大小要适宜;排版要避免一边挤、一边空等等。而且我认为到,能反映出幼儿活动的内容和主题的大致脉络即可,但要抓住一点:体现幼儿参与的主题墙面布臵、彰显主题的主要目标。在主题墙版块的划分上并不需要把各项主题内容都面面俱。 二、区域活动创设

(一)、活动思路:区角学习活动有着集体教学活动所无法比拟和代替的学习功能,在区角学习中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选择合适的区角进行活动,作为教师可以从旁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和帮助,使得幼儿在与区角环境、材料的互动中,积累经验,获得提高和发展。我们大二班一共33人,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在幼儿园结合《湖岭家乡美》课题研究开展的大班主题活动《牛》中开展情况、本班幼儿时间能力以及各方面发展情况与本班教室空间的限制等,为此我们通过创设主题背景下的区角学习活动,让孩子们在做做玩玩、动动跳跳、摆摆放放的情境中加深对牛的了解,表达自己对湖岭家乡的热爱。 (二)、 区域活动内容:游戏区、语言区、建构区、操作区、

活动目标:1、能合群、开朗、积极主动地参加各项活动,并从中感到快乐。 2、能在活动中与老师、同伴相互交流、合作。3、能尝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创造性的表现与表达。

二、区域活动创设特点:

1、注意横向层次性。同一年龄段的孩子各方面能力发展水平不一,对材料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同一个区角内容提供不同的材料,便于幼儿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活动。如:阅读区里面,投放了各种图书,有简单的看图识字、有间断的儿歌,也有文图并茂的故事,可以满足不同水平的孩子在阅读时选择自己喜欢的看的懂的图书;在操作区里面。

2、注意材料数量的投放。为了满足本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意愿选择内容进行操作的需要。我们在材料投放时既与本班幼儿园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密切结合,还保证一定的数量:在建构区里面,由于都是积木类,孩子都喜欢,所有尽量投放满足所有的孩子进行操作的材料,在孩子们进行交换的前提下保证每个孩子都有机会玩一玩。

3、体现了动态性。我们在创设活动区角时,有一些是常设性的内容,是相对静态的,这是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目标有目的设计的常规性区角活动,本次区域创设,在原来的角色游戏区创设基础上,?明金牛排店?是随着本次主题?牛?的开展调整材料,表演区根据元旦汇演幼儿的兴趣及结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调整材料。

4、低结构。本次区域创设,我们在材料投放时注意高结构材料与低结构材料相结合。既有成品,也有半成品的材料。买来的现成材料:牛肉干、牛肉糖等,还有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活动材料:明金牛排店里的各种瓶罐、袋子铺成的店面、盒子做成的冰箱;表演区里袋子、报纸、等制作的衣服、废旧化妆品等,都成为受孩子们喜爱的操作材料

篇三:区域活动反思

区域活动反思

通过上个月的区域活动创设,让我对区域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在区域创设的过程中,我们三位老师加班加点,不怕累竭尽脑汁精心去创设适合幼儿的区域活动,区域评比虽然结束但我想区域活动还仍将继续,为此我对其进行了反思:

1.在区域设置上我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结合教室的结构来布置些固定的形式。未能顾及幼儿的意愿兴趣,因此孩子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经常出现没有人玩的现象。以后的区域和活动应更多地了解孩子们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幼儿一起商量,去布置区域活动。

2、材料投放目的性不明确

我们有些活动区域的材料(像美工区)缺少经常性的变化是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多与活动的,活动材料单一,不丰富,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引发不起孩子去想、去操作,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想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对材料的投入要有计划、有目的,不要把材料一下子投入进去,应分期分批的不断更新,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趣,使他们有新鲜感。

3、指导不够到位

在幼儿活动时我经常走走西看看,未能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指导随意性大。不能引发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在观察孩子时我的观察不够,深入了解的不全面。有的甚至不知道幼儿在想什么,在分析材料、指导幼儿方面很有很多不足,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通过此次活动,让我收获了许多,我想下一步自己就要在环境的利用和关注幼儿上多下功夫,真正让区域发挥它的教育价值。


区域计划调整与反思》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8662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