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简历模板 > 简历资料 > 董伟简历

董伟简历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07 07:40:45 | 移动端:董伟简历

篇一:简介

林畅松,教授、博士生导师,1958年10月生,汉,广东人。1981年获武汉地质学院学士学位。1984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1992-1994年,英国Liverpoor大学,博士后1999-2000年,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长期从事煤油气盆地分析及计算机模拟等教学和研究工作,在盆地动力学、沉积地质学和层序地层学、盆地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等领域取得过高水平研究成果,先后指导硕、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50多名。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在沉积地质学、层序地层和构造-地层学、盆地动力学与计算机模拟分析等。

曾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木村树郎雄一等奖、中国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北京优秀青年地质论文一等奖、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国地质大学校友基金奖及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称号等16项奖励。

出版和合作出版专(译)著7部,代表性专著有:

1.林畅松、扬起、李思田,1995,《鄂尔多斯西缘贺兰拗拉糟充填演化分析》,地质出版社。

2.李宝芳、李桢、林畅松, 1995,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侏罗纪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分析》,地质出版社。

3.李思田、路风香、林畅松,1998,《中国东部环太平洋带中、新生代盆地演化及地球动力学背景》,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主持过10多项重要的研究项目,对渤海湾盆地、塔里木盆地、二连盆地、莺-琼盆地、贺兰山拗拉槽、百色盆地、江汉盆地、东海西湖及丽水凹陷等煤油气盆地开展过较深入的研究。在盆地动力学、沉积地质学和层序地层学、盆地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等领域取得过高水平研究成果,提出过“多幕裂谷过程和深部热流演化模拟模型”、“断陷盆地构造地层和层序地层”、“二维沉积层序形成过程模拟模型”、“盆山耦合过程及其沉积充填响应”、“大型下切谷和海底扇沉积模式”、“构造坡折带及砂岩油气藏预测”等方面提出过创新理论,应用于砂岩油藏群分布预测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承担有国家重大基础规划项目(973)课题、国家攀登项目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油田生产单位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在国内、外刊物上和国际性会议发表论文60多篇(SCI刊物论文10多篇),代表性论文有:

1.Lin Changsong, Erikoson Kenneth, Li Sitian, et.al., Sequence architecture, depositional systems and their control of lacustrine sequence of the Erlian Basin, AAPG Bulletin, 2001, V.85, No.11:2017-2043.

2.Lin Changsong, Liu Jingyan, Xiao Jianxin, et.al., Depositional architecture of the Tertiary tectonic sequences and their response to foreland tecnism in the Kuqa depression, the Tarim Basin. Science in China (D). 2002,V.45, No.3:250-258.

3.Lin Changsong, Liu Jingyan, Cai Shixiang et.al., Depos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developing setting of large scale incised valley and submarine gravity flow systems in the Yinggehai and Qiongdongnan basins, South China Se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1, V.46, No.8:690-693.

4.Lin Changsong, Zhang Yanmei, Li Sitian, et.al., Quantitatively modeling of multiple stretching of lithosphere and deep thermal history of some Tertiary rift basins in East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02, V.76, No.3:324-330.

5.林畅松,潘元林,肖建新等,构造坡折带-断陷盆地层序分析和油气预测的重要概念,地球科学,2000年5月,V.25, No.3:260-265。

6.林畅松、刘景彦、张燕梅、肖建新、陈建强、纪云龙,库车坳陷第三系构造层序的构成特征及其对前陆构造作用的响应,中国科学(D),2002年3月,第32卷,第3期:177-183。

7.林畅松,刘景彦,蔡世祥等,科学通报,南海莺-琼盆地大型下切谷-海底重力流体系的沉积构成及其发育背景,2001年1月, 第1期,第46卷。

8.林畅松,解习农,张燕梅, 刘景彦,1998,二维沉积层序模拟研究,沉积学报,v.2, p.68-73.

9.林畅松,张燕梅, 刘景彦,1998,沉积盆地动力学与模拟研究,地学前缘,v.5,p.119-125。 编辑本段学习经历

1981年 获武汉地质学院学士学位 1984年 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 1988年 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 1992-1994年 在英国Liverpoor大学做博士后 1999-2000年 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编辑本段科研经历

目前正负责国家“973”项目二级课题一个、负责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个、国家科技部国家攀登项目二级课题一个、“八·五”地矿部重要基础项目(报告第二副主编)一个、胜利油田“九.五”攻关项目二级课题一个、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东海石油公司项目一个。 编辑本段成果奖励

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银锤奖、北京市科协优秀青年科技论文二等奖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北京市科协优秀青年科技论文鼓励奖、北京优秀青年地质论文一等奖、北京优秀青年地质论文一等奖、北京优秀青年地质论文二等奖。

编辑本段学术任职

中国煤田地质学会副主任、中国沉积学学会理事;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沉积学讨论组召集人、第四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初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系主任。 编辑本段发表论文

国内论文(1991-2009)

110.林畅松.2009.沉积盆地的层序和沉积充填结构及过程响应.沉积学报.

109.于炳松,林畅松.2009.油气储层埋藏成岩过程中的地球化学热力学.沉积学报.

108.杨扬,胡建中,林畅松.2009.塔西南阿其克背斜地质构造特征及与油气关系.地球学报.

107.董伟,林畅松,谢利华,张忠涛,阳孝法,张燕梅,张博,崔立叶.2009.珠江口盆地番禺隆起东南缘断裂坡折带及其对低位域构造—岩性油气藏的控制作用.地球学报.

106.刘景彦,林畅松,卢林,蔡文杰,王必金,董伟.2009.江汉盆地白垩-新近系主要不整合面剥蚀量分布及其构造意义.地质科技情报.

105.彭莉,刘小平,林畅松,刘景彦,阳孝法,王海平,李换浦.2009.塔中隆起晚奥陶世古地貌及其沉积相特征.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04.谢利华,林畅松,董伟,周彤,陈胜红,高鹏.2009.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珠江组—韩江组沉积体系.石油地质与工程.

103.谢利华,林畅松,周彤,张博,崔立叶.2009.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天然气工业.

102.董伟,林畅松,施和生.2009.番禺隆起新近系层序、沉积演化与地层圈闭.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1.刘景彦,林畅松,常艳艳,高达,张宇.2009.贺兰山—桌子山地区石炭—二叠系陆表海高精度层序地层模拟与聚煤分析.现代地质.

100.阳孝法,林畅松,刘景彦,郭凯,宋小勇.2009.博兴洼陷沙四段滩坝沉积体系及其主控因素.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99.谢利华,林畅松,董伟,秦成岗,张忠涛,熊亮.2009.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珠江组—韩江组高精度层序地层.中国地质.

98.林畅松,杨海军,刘景彦,蔡振中,彭莉,阳孝法,杨永恒.2009.塔里木盆地古生代中央隆起带古构造地貌及其对沉积相发育分布的制约.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97.丁文龙,林畅松,漆立新,黄太柱,余腾孝.2008.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构造格架及形成演化.地学前缘.

96.肖建新,林畅松,刘景彦.2008.乌什凹陷及东部邻区白垩系层序划分与沉积古地理.地学前缘.

95.周树青,黄海平,史晓颖,林畅松,胡尊伟.2008.稳定同位素记录与环境、生命演化中的重大事件.地质论评.

94.徐长贵,于水,林畅松,王昕,王粤川,李慧勇.2008.渤海海域古近系湖盆边缘构造样式及其对沉积层序的控制作用.古地理学报.

93.杨晓兰,林畅松,王子良,李桂芬,孙龙,王志强,刘显贺.2008.运用频谱分解技术预测东印尼Seram岛Oseil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的裂缝展布.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92.刘景彦,王清华,林畅松,张丽娟,雷燕平,胡广成,胡博.2008.库车坳陷西部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层序-体系域.石油勘探与开发.

91.雷燕平,林畅松,刘景彦,杨芳.2008.贝尔凹陷下白垩统构造对沉积充填和砂体分布的控制.石油天然气学报.

90.刘景彦,林畅松,彭丽,陈清清,张响响,周小军.2008.构造不整合的分布样式及其对地层圈闭的制约——以塔里木盆地中泥盆世末为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89.林畅松,杨海军,刘景彦,蔡振中,彭莉,阳孝法,杨永恒.2008.塔里木早古生代原盆地古隆起地貌和古地理格局与地层圈闭发育分布.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88.阳孝法,张学伟,林畅松.2008.地震地貌学研究新进展.特种油气藏.

87.周小军,林畅松,丁文龙,李三忠,彭丽,陈清清.2008.地层结构外延法在塔中隆起古生界多期剥蚀量估算中的应用.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6.周小军,林畅松,李三忠,彭丽,陈清清.2008.沉积盆地内不整合界面组合样式.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5.董伟,林畅松,秦成岗,谢利华,阳孝法,崔立叶,张博.2008.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韩江组高精度层序格架和沉积样式与岩性地层圈闭的发育分布.现代地质.

84.刘景彦,林畅松,赖兴运,杨永恒,阳孝法,司宝玲.2008.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沉积古地理和物源体系.岩石矿物学杂志.

83.庞雄奇,罗晓容,姜振学,林畅松,张水昌,钟宁宁,李忠.2007.中国西部复杂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研究进展与问题.地球科学进展.

82.周树青,黄海平,林畅松,李存贵.2007.生物标志化合物、早期生命和古环境.地质论评.

81.张响响,林畅松,刘景彦,崔永刚.2007.塔里木盆地草湖凹陷古生界上泥盆统底和三叠系底构造不整合面剥蚀量估算.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80.雷燕平,林畅松,刘景彦,储呈林.2007.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石油地质与工程.

79.刘春燕,林畅松,吴茂炳,云金表,巩固.2007.中国生物礁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世界地质.

78.储昭宏,马永生,林畅松.2006.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预测.地质科技情报.

77.陈莹,林畅松,余宏忠,崔永刚.2006.歧口凹陷古近纪同沉积断裂对层序和沉积体系的控制.地质力学学报.

76.周树青,黄海平,林畅松,李存贵.2006.环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盆地类型及油气成藏条件.海洋石油.

75.王必金,林畅松,陈莹,卢明国,刘景彦.2006.江汉盆地幕式构造运动及其演化特征.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74.宋小勇,林畅松,阳孝法.2006.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高精度层序格架研究.特种油气藏.

73.刘卫红,杨少春,林畅松,王瑞丽,冯建伟.2006.胜坨油田沙河街组二段三角洲相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2.林畅松.2006.沉积盆地的构造地层分析——以中国构造活动盆地研究为例.现代地质.

71.张英志,林畅松,马利民,刘景彦,张宇,梁秀丽.2006.大庆油田葡一油层组高精度层序格架内储集砂体的沉积构成及其对油田开发的意义.现代地质.

70.陈莹,林畅松,周小军,张学伟,杨孝法,雷艳萍.2006.歧口凹陷古近系构造对沉积层序和砂体分布的控制.新疆石油地质.

69.周小军,林畅松,刘景彦,陈莹,李三忠.2006.塔里木盆地主要构造不整合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新疆石油天然气.

68.陈方鸿,张明瑜,林畅松.2005.开鲁盆地钱家店凹陷含铀岩系姚家组沉积环境及其富铀意义.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67.马玉天,林畅松,王晓东,杨会东.2005.波导管振动采油工艺参数优化设计研究.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66.林畅松,刘景彦,张英志,胡博.2005.构造活动盆地的层序地层与构造地层分析——以中国中、新生代构造活动湖盆分析为例.地学前缘.

65.于炳松,陈建强,李兴武,林畅松.2005.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底部层状硅质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地质学报.

64.庞保成,林畅松,罗先熔,胡超涌,庄新国.2005.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流体特征与来源.地质与勘探.

63.朱毅秀,刘洛夫,林畅松.2005.中亚地区费尔干纳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兰州大学学报.

62.朱毅秀,金之钧,林畅松,吕修祥,解启来.2005.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早二叠世岩浆岩及油气成藏关系.石油实验地质.

61.于炳松,陈建强,林畅松.2005.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对碳酸盐岩储集体发育的控制.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60.肖建新,林畅松,刘景彦.2005.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坳陷白垩系沉积古地理.现代地质.

59.吴朝东,林畅松,申延平,冯雪.2005.库车坳陷侏罗系砂岩组分和重矿物组合特征及其源区属性.自然科学进展.

58.刘景彦,陈志勇,林畅松,吴志轩.2004.东海丽水西次凹古新统明月峰组层序—体系域分析及沉积体系展布.沉积学报.

57.于炳松,陈建强,李兴武,林畅松.2004.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剖面下寒武统底部硅质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沉积背景.沉积学报.

篇二:关于张勤贤的介绍

关于张勤贤的介绍

张勤贤,1958年5月12日生于上海,祖籍无锡,又名张群贤,别署墨雨楼,醉石轩, 墨愚草堂。

1简介

张勤贤,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棠柏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

上海民建书画院常务副院长。

民建中央画院画师。

民建上海市委教科文卫委员会秘书长。

上海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

上海东方书画院一级画师。

上海美术家协会海墨画会画师。

2艺术历程

1987年毕业于无锡书法艺术专科学校

1993年入选上海市书法新作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

1994年获建国45周年海内外书画大赛国际展银奖

1995年获瘗鹤铭杯国际书法大赛优秀奖

1995年获西泠印社第三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优秀奖(最高奖)(西泠印社主办)

1995年入选首届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1995年在上海举办个人书法篆刻艺术展(博古斋画廊展出)

1996年入选《20世纪中韩书法家作品精赏》并获优秀奖

1997年入选上海市书法展览(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

1997年入展上海中曰书画篆刻交流展(上海市文联主办)

1998年入选全国第四届篆刻艺术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1998年入展西泠印社首届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大展(西泠印社主办)

1998年举办吴祯祥、张勤贤书画篆刻作品展(棠柏艺苑展出)

1999年入展上海市篆刻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0年入展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大展(西泠印社主办)

2000年入展全国当代青年篆刻家作品邀请展(浙江省书协篆刻创作委员会主办)

2001年入展新世纪首届上海市书法篆刻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1年出版《张勤贤书法篆刻集》(开益出版社出版)

2001年入展当代古典细朱文印精品展(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1年举办《海上三友》书画篆刻展暨《张勤贤书法篆刻集》首发式(无锡市博物馆展出) 2002年举办《海上三友》扇面书画展(棠柏艺苑展出)

2002年入展全国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2年入展西泠印社第三届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大展(西泠印社主办)

2003年出版《张勤贤篆刻集》(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

2004年入围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4年入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展览(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4年入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上海市书法篆刻展览(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4年入选西泠印社第五届篆刻艺术评展(西泠印社主办)

2004年入选首届皖北煤电杯全国书法大奖赛(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4年书法篆刻作品获全国“五一文化奖”(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

2005年入选全国书法艺术大赛“洗夫人奖”(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5年入选西泠印社首届中国印大展(西泠印社主办)

2005年入展全国第二届当代青年篆刻家作品邀请展(浙江省书协篆刻创作委员会主办) 2006年出版《中国书法·张勤贤作品集》(珠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6年入编《临摹与创作·上海市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集》(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选编) 2006年入展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全国书法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6年入展西泠印社第六届篆刻艺术评展(西泠印社主办)

2006年入展海派书法晋京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6年入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安美杯书法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7年入展海派书法晋京展(上海汇报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7年入展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上海市书法篆刻展览(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7年入展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上海市书法篆刻展览(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8年入展上海书法篆刻精品(香港)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8年编印《海派书画》张勤贤书法篆刻专辑

2008年入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书法篆刻扇面展

2009年1月入展上海书法篆刻作品黑龙江邀请展(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9年9月入展上海市第六届书法篆刻大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

作品、传略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家名典》、《中国国际书画篆刻家年鉴》、《世界名人录》等等。 书画篆刻作品、《书印艺术笔》被韩国、曰本、美国、新坡加、加拿大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人士、博物馆收藏。

作品发表《书法报》、《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书苑人物介绍、《新民晚报》附文章介绍、《文汇报》、《劳动报》、《上海侨报》附文章介绍、《联合时报》书法篆刻专题介绍、《上海家庭报》附文章介绍、《海派文化》书法篆刻专版介绍、《亚太投资资讯》书画篆刻专版介绍、《生活指南》书画篆刻专版介绍、《今日上海》书法篆刻专版介绍、《中华书画报》书法篆刻专版介绍、《写字》杂志专题介绍、《书法》杂志书苑掇英介绍、《书画艺术》杂志书法篆刻专题介绍、《书与画》杂志书画篆刻文章全面介绍等等。

3组织策划

1998年5月12日成立《上海民主党派大厦棠柏艺苑》

1999年5月举办《首届扇面书画精品展》(编印专刊)

2000年5月举办《第二届扇面书画作品展》(编印作品选)

2000年8月举办《羲之杯首届青少年书法大赛》(编印作品选)

2001年5月举办《第三届扇面书画作品展》(编印作品选)

2002年11月6日举办《上海民建书画研究会首届书画展》

2003年11月举办《上海民建书画研究会第二届书画展》(出版会员作品集)

2004年1月8日成立《棠柏印社》同时举行棠柏艺苑办展百期庆、首届中国印书画展 (出版棠柏艺苑藏品选)(编印棠柏印社社刊)

2004年8月举办《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上海市各民主党派书画联展》(出版作品集) 2004年11月举办《上海民建书画研究会第三届书画展》

2005年6月举办《第四届扇面书画作品展》(出版作品集)

2006年1月举办《第二届中国印书画展》

2006年12月12日成立《上海民建书画院》同时举行首届书画展(出版画师作品集) 2007年8月举办《上海民建书画院首届扇面书画展》(出版作品集)

2008年1月举办《第三届中国印书画展》(出版社员作品集)(棠柏印社社刊合订本)

2008年5月12日举办上海民主党派大厦棠柏艺苑十周年庆·海上名家书画展(出版作品集)

2008年6月26日举办2008迎奥运·当代著名篆刻家作品邀请展(出版作品集) 2008年12月12日举办上海民建书画院第二届书画展(出版作品集)

2009年1月9日举办棠柏印社五周年庆·社员书画篆刻展

2009年9月17日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上海市各民主党派书画联展(出版作品集} 2009年12月1日举办迎世博<中华书画印大展>(出版作品集)

4著作

《我的儿童世界吴祯祥画集》、《棠柏印社社员作品集》、《海上名家书画展作品集》、《海上名家董伟民中国画专辑》、《海上名家陈道坦艺术专辑》、《新民晚报连载吴祯祥作品剪辑》、《当代著名篆刻家作品集》、《上海民建书画院第二届书画展作品集》丶<上海市各民主党派书画联展作品集>丶<中华书画印大展作品集>等40余部。

篇三:军队干部要树立正确的职位观

党员干部要始终在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上当

模范作表率,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位观

政治处董伟

当前,一年一度的干部转业、选配提升工作提上了部队建设的议事日程。“进退走留”问题再次成了多数干部谈论和关注的“焦点”。在部分干部中引发广泛热议。对此,大多数干部明理事、识大体,表现出了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但也有少数同志缺乏辩证的思考和理性认识,议论纷纷,甚至添枝加叶。当然,这也是每个干部在成长进步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情况。职位观作为革命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正确对待职位晋升与否,是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的基本觉悟,也是走好人生之路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要着力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处理好为官与为人的关系

文学家萧军曾说过一句很富有哲理的话“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却必须是好人”,为官者,首先要先做人,没有一流的人品作底子,当官可能要摔跟头。邓小平也说过“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可现在却有不少人现在都认为“老实人”吃亏,是“傻冒”,落后于时代,于是就放弃了做人诚信的本分,去学做所谓的“明白人、聪明人”。我们每名党员干部都处在一定的位子上,手中或多或少都握有一定的权,负有一定的责,兼有“公民”与“公仆”双重身份,在做人与做官的问题上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头脑要

“醒”。“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为官者立身做人,第一位的要头脑清醒,不能做“糊涂人”,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包括当前面临的周边和国际环境潜伏着的拿枪不拿枪敌人的威胁,及其国内社会环境中“酒绿灯红”的腐蚀和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其次品行要“端”。古往今来,人们最看重的是人的品德。只有那些情操高尚、品德端正的人,才能真正赢得世人的热爱和尊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注重品行的修养。一是秉性刚正。为人光明磊落、表里如一,对上敢于直言,对下乐于礼贤下属,不背后议人是非,做透明人、诚实人。二是不计较名利。把名利看得轻一点、淡一点,不当“头”、不贪“心”,不揽功诿过。三是容人大度。能容人之异、容人之长、容人之短。五是荐贤举能。能见贤思齐广纳人才。具备这样一流的人品作底子,为官肯定不会出问题,做人也当然是个大写的“人”。

二、处理好职位与事业的关系

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志把职务的升迁与个人的成就等同起来,把职务是否提升作为衡量事业有无成就的唯一标准,这种看待职位的方法是不正确的。诚然,职务的提升从一个方面体现了社会对一个人所做贡献及才能的认可,也为干事业提供了更广的领域。但是职位仅是干事业的一个条件,本身并不等于事业。我们不能说不当官的人就没有事业没有成就。在职位与事业的问题上,有位革命前辈说的好,“共产党人应当是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处理好职位与

事业的关系。首先要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一个人只有把人生追求放在事业上,才能有生活的充实、脱俗,一切事业之外的患得患失,陷入世俗,为功名所累,在事业上就难以有大的作为。其次要克服“官本位”思想。要懂得,职位更多地代表着一种责任,是干好工作的条件,不是捞取个人名利、地位的资本。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解决好为谁当官、为谁服务的问题,把职位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当作为党建功立业的阵地。像那位革命前辈说的那样,立志做大事,而不要贪求做大官。第三要明白有“为”才能有“位”的道理。所谓“为”,是指干部的作为,即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通过主观努力所取得的政绩,为部队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干部的作为是其德、能、勤、绩的综合反映。所谓“位”,就是指干部的职位。“为”是“位”的前提条件,“位”是“为”的直接结果。以“为”定“位”,使“贤者在其位,能者在其职”,反之,则无“为”,即无“位”。一个干部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像江泽民总书记讲的那样:“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计名利,不讲价钱,无私奉献,甘当无名英雄”。应该说现在绝大多数干部想在部队好好干,有所发展,有所作为,荣誉感较强,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上级的肯定和表扬,职务能够不断得到提升。但是,相当一部分干部缺乏奉献精神,往往是盯着“位子”干,有空位,就努力干;一旦轮不上自己,工作马上松下来。还有的干部不能正确对待家庭的实际困难,家庭“风平浪静”时工作还可以,一旦遇到家庭困难,就埋怨不应该当兵,就忧心忡忡,好像一切困难都是由当

兵带来的,缺乏立足本职干工作的韧劲和恒心,也缺乏一种任劳任怨、甘愿奉献的精神。这样怎么能算有“为”,就更谈不上有“位”了。

三、处理好个人与组织的关系

这个方面主要解决二个问题:一是要相信和依靠组织。现在有的同志在提升使用问题上崇尚“提拔靠关系,当官靠活动”的信条,不把心思用到工作上,而是热衷于找门子,托关系,跑官要官。这种做法往往是乱了人心,坏了风气,也毁了自己。即使个别人一时达到目的,也终究被人指责。在提升使用问题上,我们要相信依靠组织,要相信领导和群众心中有杆秤。干部使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要求每一个干部都用的非常合理,的确很难。但我们应看到,各级党委在这个问题上是非常慎重的,在大的关口上是严格把关的。凡群众公论的优秀干部,组织会积极想法安排的。面对职务空缺,找门子,托关系,说情送礼,既是对组织不相信,也是个人不够优秀、缺乏自信的表现。勇于站出来让组织挑选是可以的,但关键是要全面提高自己,切实把个人的进步建立在扎实工作的基础上,而不要搞旁门左道。二是要牢记组织对自己的培养。我们从参军的第一天起,每一步的成长进步都是和组织的培养分不开的。可我们有些同志往往把自己的进步看作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并不买组织的帐。而一旦组织没有满足自己的愿望要求,就认为是组织对不起自己,闹情绪、有意见,一百二十分地不愿意。这种只看此面不看彼面的方法是要不得的。每个人都应自觉把组织的培养牢记心中,遇事多

想想组织的培养和关怀,多理解组织的难处,用满腔的热情、努力的工作回报组织。

四、处理好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攀比是干部提升使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的同志在调整职务时总是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比来比去,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自己该提升。没有提升,就怀疑别人找了门路,托了关系,抱怨领导用人不公,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其中的关键是看自己与看别人的视角不同,这就要做到。首先要客观地看待他人。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职务提升快点的同志也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应当承认这些同志的德才、政绩、年龄等方面都占有一定优势。没有被提升的同志要正确估价自己,多看别人的优长,不能因为别人提升了就“鸡蛋是挑骨头”,横竖是看着不顺眼,到处是缺点,要客观地看待别人的进步。二是要客观地看待自己。有些同志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只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别人取得进步的时候,表现的更为突出,这样反而掩盖了自身的缺点,失去了改正的好机会。三是要虚心学人之长。我们在其他同志得到提升,自己“踏步走”的时候,不能老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要多找一找他人身上的优点,虚心向他们请教,把他人的长处变成自己的长处,这样就会使自己在不断的学习中心理得到平衡,素质得到提高,为自己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处理好职位与素质的关系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的作用得到突出的表现。现代高技


董伟简历》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8988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