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作文精选 自然风物类
一、选材内容
主要选材包括自然界中的景物、景色等,通过优美生动的语言,传神细腻的表现景物(色)特点,并升华解释其中蕴含的人生道理,思想情感……
二、写作特点
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语言力求生动优美凝练富有表现力,要调动多种感官综合描写,特别是应该写出劲舞的画面感和情景感。
揭示的人生的道理,思想情感不能太空洞,太架空,太拔高,要顺水推舟,发掘新的视角。
三、写作注意
这类选材最容易落入的误区是:景与情截然分开;总是受到什么挫折看到一株小草一朵小花,忽然便深受启迪了;写景单调语言匮乏;主旨的升华脱离景物描写内容……
聆听流水的歌唱
天空“哗啦啦”地落泪,地上的水滴开心地聚集在一起,于是便有了我——流水。闭上眼睛,安静地聆听,你是否听到了流水歌唱的声音……
我一路唱着歌,流过平原。我不羡慕高山的巍峨,也不仰慕湖水的静美,因为我有流动的生命。我不仰望雄鹰有劲的翅膀,我不感叹猎豹的风驰电掣的速度,因为我知道自己微小,但并不渺小。看!夹岸的桃花笑颜粲然,对着流水的清澈梳洗自己的模样;柳杨因得到我的滋养,伸长衣袖飞扬;我体内的鱼儿开心地嬉戏玩耍。生命因我而鲜红耀眼。在一望无垠的平原上,我放声歌唱,望天上云卷云舒,看庭前花开花落。
面临高山的阻挡,我并不感怀忧伤,埋怨命运的不公。相反,我微笑着,弹奏出激情昂扬的乐章,生命总会有起伏。你听!是屈原在引吭高歌,写出了流芳百世的《离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在历史的长河边唱出了自己不屈的精神;李白抛弃功名利禄,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困难重山只能挡住我前进的道路,却无法阻止我前进的脚步,我不灰心不失望,一路凯歌迈向远方……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在我耳畔轻轻低吟。我说:“请跟随我流淌的轨迹,你会明白——流水并非无情,而是带你迈向更广阔的天地。夜空中划过的流星,只是一瞬,但是它经过了炙热的大气层,将自己的生命熊熊燃烧,将光明无私地奉献给大地,于是便筑就了永恒。”落花不信,我开心地笑了,“哗啦啦——”地继续向前流淌。
远远的,我听到了大海波涛汹涌的呼唤。我高歌,对落花说:“看!我带你找到了天堂。”我整理好行装,勇敢地投入大海的怀抱。落花不禁感叹:“一条因生命而歌的潺潺流水,汇成了一片生命的海洋!
(一类上)
墙的故事
初夏的第一场雨刚走,空气中没有了中药汤般的黏腻与苦涩,到处弥漫着清新的薄荷糖的味道。这感觉是柔滑的,像丝绸拂过人们的脸庞。
在城市的一隅,我发现了一道矮矮的院墙。墙外,胡乱地堆着大大小小的石砾,混着几捧湿沙和雨后特有的泥泞。出于好奇,我抬头望了望墙内,有些吃力,但并不高的墙放行了我的目光。
天啊,那是怎样的一个妙处啊!一个废弃的小院,房根下挤着一簇肥嫩的蘑菇,旁边生着几丝娇柔的绿草,中间还点缀着不多的细小的花儿。花儿并无艳色,但几瓣纯净的白环绕着那细柔柔的金黄的花蕊,是怎样的一种灵韵啊!我凝视着,不时有水珠从墙头滚落到鞋上,深深地渗入到纤维中,我却浑然不知。脑中突然闪过“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却觉得那红杏太呆:墙内不比墙外好上百倍?!
此后,一直难忘这奇遇。于是,在一次雨后,我又来了。哪知,却又有了变数。
墙被拆了。
一堆残碎的墙的肢体中,夹杂着曾经的花儿,曾经的草和曾经的一切。泥水流淌着,我无须再费力伸头去看了,他已无了上次的惬意。草就是杂草,花儿就是野花儿,长在泥地里,看不出什么美来。我怅然若失。
不久,却似悟出了什么味道来。有道是“距离产生美”,莫不是那在作怪?隔墙而望,一切都可望而不可及,它有微妙的神秘魅力。没了那隔膜,一切都尽在掌握,却又没什么意思了。这人可真爱作践自己,得不到时,什么都好;可得到了,却成了无用的东西。
风轻飘飘的,空气还是那么清新,但好像有什么不一样了。为什么呢?我抛开了无聊的思绪,向那被墙隔开的下一个目标奔去。
(一类上)
篇二:第一单元作文
第一单元
[精神导引]
人和自然当然有一个关系,因为有了人类以后,就发生了人和自然的关系,那么在人和自然的关系的相互关系上,以谁为本的问题,也就是说以谁为中心,谁是最重要的。从我来看,以人为本,但是的确有一部分人士认为以大自然为本,或者用别的说法以环境为本,以生态为本。这两个观点怎么样?究竟哪一种更对,我觉得以人为本更对,以人为本并不是反对保护环境,也不反对保护生态,问题是谁放在优先的地位?如果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跟人们的利益完全一致的时候,那么二者没有任何的矛盾,但是有时候会发生点矛盾,比如说我们修建水库,修水库的时候,就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因为修水库要淹没掉一些地,要破坏一点生态,但是修水库有它的效益,有防洪的效益,有发电的效益,有防汛的效益等等,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了,我是赞成以人为本,如果赞成以人为本,就有对人的利益大小的估算的问题,如果人的好处大于坏处的话,我就赞成修,如果是坏处大于好处的话,那我就不赞成修,因为不是水库修的都一定好处大于坏处,所以以人为本是这样的观点。
但是我的确看到某些环境学家,可以说,说的尖锐一点,盲目的反对修建一切水库,这样的观点我认为毫无道理,他的出发点就是以大自然为本,或者以环境为本,这就是我觉得需要争论的真正问题所在。
(《何祚庥聊敬畏自然之辩:以自然为本有些伪善》
[各抒己见]
何祚庥是中科院院士、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但他不仅是一位纯搞学术研究的自然科学家,他更是一名有理性的有责任感和科学家。他在这里讲述了他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结合本单元的文章,不知你听了之后,是否有了新的感悟?—— 生甲: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是自然怀抱中的婴儿。人类吃的穿的用的,无一不来源于自然。自然是伟大的母亲,做着无私的奉献,任凭人类无限度的索取。可人类又是如何对待自然这伟大的母亲呢?把母亲的血管——江河,弄脏了,弄臭了;把母亲的头发——植被,拔得光秃秃;把母亲的身体——矿脉,炸得千疮百孔;把母亲的胸膛——大海,污染了。
生乙:这母亲似的自然在喘息着,她有时难免要发怒。她不发怒教训不孝的儿女们使他们醒悟,总有一天母亲会养活不了越来越多的儿女。所以自然这母亲发脾气了,洪涝、干旱、海啸、海平面上升、沙漠化扩大、气候异常等等都是自然这母亲在警告她的儿女们。可人类这做儿女的,什么时候才会醒悟过来而善待他们伟大的自然母亲呢?
生丙:距离现在两千多年的时候,我国有一个哲人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天就是自然,人就是人类,“天人合一”就是要自然和人类融为一体,人类善待自然,自然赐于人类的所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才能使人类万代永世得于生息不灭。
生丁:我们要懂得自然的伟大和古代哲人的智慧,这样我们才能承前启后。善待自然,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我们才会懂得节俭,不可无限度地向自然索取。
[延伸探究]
人与自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若从历史的时空上去看这个问题,我们还会发现更多——
生甲:在过去 100年的时间里,有100万人死于地震,另100万人因飓风和龙卷风致死,还有900万人因水灾而丧生。除此之外,还有好几百万人由于饥荒和疾病而亡。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多么脆弱!
生乙:我上大学要填报环保专业。因为,我比谁都懂得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报复是残酷的,更是惨痛的。我不愿再有人因为环境而倒下,我不愿清溪村的历史重演,我将用我的一生来保护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
生丙:人类与自然是密切相关的!之所以有人类,正是由于有自然!
大家不妨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一件事可以离开自然的!我们吃穿住行!都是和自然相关的!我们既然从自然中获得了好多好处,那我们是不是有必要给自然一点好处呢?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提高,人们对自然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所以全世界各国都有一些人士呼吁:要保护大自然!可是,这种认识还没有深入到普遍的人们群众中去,大家还是不断的污染环境,毁坏大自然!我作为一中学生,更有必要从小事做起!爱护大自然!所以,我呼吁所有的中学生们!用我们的力量与影响来告诫人们保护大自然!!!!!! 生丁:现实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那种碧海云天,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越来越成为人间的"世外桃源"。沙尘暴使空气不再清新,洁净。你也应该会常在媒体中了解到:很多生物已经濒临灭绝,甚至在地球上消失了。我们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了,我们过去改变自己家园所带来的眼前利益又有多少?我们失去的已是多大的代价?
火山现象与人类自然环境的关系,内容链接
(一)火山现象与人类自然环境的关系
灾害
①火山口塌陷:周围的植物村庄一齐塌陷入地下。
②火山灰的降落:周围的植物村庄覆盖一层火山灰,空气中到处飘落着火山灰,使人不能呼吸。
③致命气体的释放:人呼吸到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使人中毒死亡。
④海啸和泥石流:火山喷发引起的海啸或泥石流冲毁村庄、桥梁、公路、卷走人畜等。
益处
①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岛屿和延伸的陆地,提供给人类生存的空间。
②火山喷发的高温气体(氢、氧、氮、硫、氯和碳)这些元素化合后成了水、氮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气。水汇集到海洋成为宝贵水资源,氮和氢成为空气重要成份,二氧化碳成为地球植物生存的气体。
③火山岩火山灰中的氮、磷、钾等提供给植物生长的各种养分。 ④火山活动提供地热能源、发电、取暖、农牧鱼、产品加工。
⑤火山岩成为很好的石材和各种金属矿产(金、银、铜、铁、钻石??) ⑥火山温泉成为美丽动人的游览胜地。
(二)相关新闻
1.监察部和环保总局于2006年2月20日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公布施行。《暂行规定》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环境保护处分方面的专门规章,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惩处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促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新华网北京2月14日电 国务院近日发布《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决定》深刻分析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未来5-15年环保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进行了规划和部署,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决定》确定了七项重点任务: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以强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城市环境保护;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以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为重点,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以实施国家环保工程为重点,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
(三)相关诗句。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梅尧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
百川入海: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特征主要是从人与大自然的整体关系出发的,强调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亦即司马迁所倡导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治学主旨。我们国家现在提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的。因此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是人与自然的互相阅读,在阅读中我们会找到更为合适的关系定位。
写作
[教材原题]
请你和同学们合作写一组介绍家乡风物的文章,编成一个集子。写作以前,可以去查找资料、作调查,搜集关于这种风物的神话传说以及前人有关诗词等。
参考题目(题目也可自拟):
1.朋友,请随我来游
2.家乡人的骄傲——介绍
3.如梦似幻的
4. (地名)的美味
(地名)的(季节、气候或时段)[春雨、秋晨、冬雪]
要求:
1.文体不限。
2.运用想像或联想,把搜集来的传说、诗词运用进去。
3.可以全面介绍,也可只介绍某个风景点功某种特产。
4.介绍家乡风物要明白清楚,并考虑不同对象,语言富有变化。
[指点迷津]
在写作时,可这样去考虑:
从表达方式上看,可以说明介绍,也可以写景抒情,还可以叙述家乡的神话传说。
从内容上看,可以写过去、现实,也可写未来。
从活动的组织形式上去看,本次作文的最大特点是强调合作。同学们之间应该有一个默契的配合,每人侧重一个方面去写家乡的风景或风物,这样合起来就合成了“家乡风物大全”;若还配以我们自己拍摄的照片,那将更加赏心悦目。
[名家经典]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长春的《人与大山之间的互相阅读》。
[范文解读]
朋友,请随我来游娄底
朋友,如果你厌倦了大城市的嘈杂喧闹,渴望有一个安静的小城来容纳你寂寞的心;如果你看腻了名山圣水,渴望追求一种安静、恬淡的情感。那么朋友,请随我来游娄底。
娄底是一个年轻的城市,近几年,它在飞速地变化着:一条条大道修了起来,一幢幢现代化的房子也拔地而起,如雨后春笋一夜之间全冒了出来。最近新修的湘中大道更是气势恢宏,在宽近百米的大道周围,有接近完工的市政府办公大楼,圆顶白墙,在清晨迷蒙的雾气中,它就仿佛天国仙境的琼楼玉宇一般,而在傍晚柔和的余晖中,它又是那么的威武雄壮、气宇昂扬。另外,还有环境优美的花园式住宅区,大方气派的生态区等等。晚上出来,可以欣赏到那金碧辉煌的灯光,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一闪一闪,音乐喷泉时起时落。如果是在夏日,凉风习习,微风带来馥郁的花香,叫人十分惬意。也许你会说:“这有什么,大城市里多着呢!有什么稀奇?”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就再带你去欣赏欣赏娄底的山山水水,尝尝郊游的滋味吧!
娄底素来有“美丽的森林城”之称,其原因就是这里山多水多。山,虽不及黄山的陡险,也没有桂林的秀气,但也十分有趣。山坡很缓,山峰圆圆的,一座山连着一座山,就像一个小小的摇篮,把娄底围在中间,又像妈妈的手臂环绕着孩子。山中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开着斑澜多姿的花,其中最惹人注目的当推杜鹃花,杜鹃花土名叫“映山红”。这不,你看那山,被杜鹃花映得红彤彤的,那红色的花朵儿,彼此挨得紧紧的,你推我挤,好不热闹,小山也像穿上了一条红色连衣裙似的,变得分外的可爱。
有山必有水,山是水之家,水是山之镜。石间细流淙淙,如丝如缕;林间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千万条涓涓细流,终于都汇聚在一起了,于是,这水便充满了灵秀之气。如果乘一叶小舟,划到河心去采菱,那会是怎样的一幅美妙图画啊!如果小船顺流而下,假使天气又非常好,干干净净的天空中不带一丝杂质,一路的山光水色都会紧围着你。水面偶尔会兴风作浪,偶尔又平滑得如一块玻璃,满河的绿色这时尽收眼底,深的、浅的、嫩的??突然前面又冒出一群大白鹅。我想,这时的你,是最能体会那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意境的人吧?
看完了山,游完了水,你又会问:“接下来该去哪?”别急,既然来了娄底,当然也不能让肚子受委屈。娄底所在的湖南,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娄底的特色,多少也掺和了一点儿这个。鱼美虾肥稻谷香,随便来到一户农家,热情的人们一定会殷勤地招待你。虽是普通的农家饭菜,但那喷香的米饭、鲜甜的鱼儿虾米,以及清爽可口的蔬菜汤,一定会让久品山珍海味的你胃口大开,并回味无穷。告别了好客的农家,你的假期也应该过完了吧?希望你在带回娄底送给你的礼物时,能留下你对娄底的一片喜爱之情。
朋友,和我神游了一番娄底,你是否已爱上了她?如果你渴望追求一份平凡的幸福,那么,朋友,请你到娄底来!(作者为娄底八中周晓明)
评析
小作者娓娓道来,融景物和民俗风情于一体,富有诗情画意。文章内容丰富、具体,层次分明,读后还真有一种想去娄底去看一下的冲动。这就达到了写作本文的效果。
篇三:回忆家乡的风物——甜芦粟
回忆家乡的风物——甜芦粟
在空气清新的绿岛崇明,有一抹绿色属于芦苇;我对家乡美好的回忆,有一份甘甜源于芦粟。崇明人没有不喜欢芦粟的,从崇明回市里的路途上,常常会遇到有人叫卖芦粟,他们会一个劲地推销,脸上涌起一股你不多带些回去实在太可惜的神情??
我知道崇明人都把芦粟当作不可多得的美味,崇明人到外地去总要随身带些作为礼品馈赠亲友,久别故乡的崇明人回到家乡总要迫不及待地、美美地“啃”上几根。
崇明甜芦粟,也俗称甜芦祭,学名叫糖高粱,它的长相和高粱很相似。小时候,我总是分不清楚这些田野里的作物。当母亲说要“拔芦粟去”,我就马上穿上凉鞋,飞快地来到田里,听母亲的指点。慢慢地,我终于识别出了着比甘蔗细、比玉米高的作物。还能区别出青壳、黄壳、黑穗、红穗等不同品种的甜芦粟。当我和母亲拖着一捆芦粟回到院子,扯去一片片枝叶,涌刀把它的茎干砍成均匀的几段,剥去外壳,它甘甜的美味让人爱不释手。
芦粟一年两熟:头熟芦粟,成熟于盛夏;晚熟芦粟,成熟于晚秋。种植芦粟,先得选种育苗,移栽后三个半月即可食用,品种有黄壳芦粟,青壳芦粟,细穗芦粟、黑穗芦粟。还有一种小穗芦粟(亦称“甘蔗芦粟”),高一丈三四尺,节长一尺多,且粗如甘蔗,甜味特佳。崇明芦粟以合作乡七家村所产最为有名。那里的土质为标准的夹沙黄,最适合芦粟的生长。七家村芦粟,汁甘如蔗,甜味醇浓,鲜洁可口,穰肉晶莹透亮,松脆易嚼,食后口齿留香,回味无穷;且富含多种维
生素,性凉降火、清肺润肠,有却疾疗病之功效。
头熟芦粟成熟之时,适农村夏忙季节。劳作休息时吃上一根芦粟,无异于饮佳美可口的饮料。这时,如有宾客临门,到地里砍上几根芦粟招待,胜过香蕉、苹果,别有风味。
食用芦粟没有季节之分,入冬乃至初春,也照样可以吃到芦粟。那是晚熟芦粟,整根拔起,堆在屋后墙根,上边盖以泥巴,俗称“泥芦粟”。到了冬日,随时取食,其味更佳,大有“围着火炉吃西瓜”之情趣和韵味。
盛夏季节来到崇明农村,只见家家户户宅前屋后,满眼芦粟随风摇摆。清风舞动,田野的甜芦粟已经熟透,青翠的茎干直立挺拔,蜡质的枝叶随风摇曳,黑红色的穗子沉甸甸的挂在枝头,那成片成片的甜芦粟就如同青绿的纱帐,笼罩着清秋的田园之梦??
施雪明201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