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其他范文 > 导游词 > 介绍徐州的导游词

介绍徐州的导游词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28 18:26:38 | 移动端:介绍徐州的导游词

篇一:面试导游词--徐州概况、汉文化景区介绍

欢迎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见到大家,首先我代表我们公司----xx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我是咱们这次徐州之旅的导游,免贵姓x,大家叫我小x就可以了,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这次旅途中最辛苦的司机李师傅,李师傅已有20年的驾车经验,由他开车大家可以放心。我和司机李师傅会真诚为各位服务的。今天我们相聚在这个车厢里,要共同相处这几天的时间,咱们就好像一家人一样,一家人在一起要相互体谅,相互帮助,同时也请大家共同爱护咱们的这个家,保持车厢内的整洁。另外提醒大家注意,不要在车辆行驶中随意走动,尤其是带小孩的朋友们,要照看好自己的孩子。最后衷心的祝愿各位朋友在这几天里开开心心,吃好,住好,玩好!

徐州概况

徐州古称彭城,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徐州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和2500多年的建城史。全市面积11258平方公里,总人口960万。现辖两市,三县,五区,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

徐州地理位置优越,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拥有全国第二大铁路编组站,是全国重要的高速铁路枢纽之一。5条国道、20多条省道、5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京杭大运河绕城穿行。观音机场为国家民航干线机场,鲁宁输油管道纵贯境内,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通汇流”的立体交通体系。

徐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胜迹浩繁,以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为代表的“汉代三绝”名扬海内外。除此之外,项羽“戏马台”、刘邦“大风歌碑”、苏轼“放鹤亭”、北魏“大石佛”、唐代“燕子楼”等历史胜迹遍布全城,使徐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古韵悠远,独具魅力。

景点介绍----汉文化景区

一、 景区概况

汉文化景区,位于徐州市区东部,2006年5月建成并对外开放,是徐州地区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两汉遗风最浓郁的汉文化保护基地。是国内最具汉文化特色的精品旅游区之一。汉文化景区是国家4A景区,被评为“中国环境艺术示范景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等荣誉称号。今天,咱们从景区的东大门进入,穿过汉文化广场,往东南方向去参观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博物馆,然后往西北参观水下兵马俑博物馆、再沿着汉化长廊来到汉文化交流中心,最后登上狮子山,参观竹林寺,从竹林寺下来,走景区北路再回到东大门。咱们走的是顺时针的环形路线,不走回头路的。

二、 汉文化广场

咱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景区的主入口——汉文化广场,广场东西长约280米,南北宽约90米,设计上以突出两汉文化大气、质朴的特质,展现两汉文化精华为宗旨,采取规整庄严的中轴对称格局,通过“起”、“承”、“转”、“合”四个章节,抑扬顿挫、弛张有度,犹如一段立体空间化的汉赋,将汉风古韵自然呈现出来。现在咱们看到的这个大勺子是司南,是由青铜雕塑而成。司南的发明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在汉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是汉代内河航运和海上交通常用的指南工具。司南底座刻有四卦、十天干、十二地支、标示二十八星宿。四周汉白玉装饰上的图案是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玉器上的勾连云纹。往前这个长长的石条是两汉大事年表,它的设计借鉴了汉代屋脊的造型,主要记录了两汉26 帝410年间所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大事。四周设计了少量的水景。水的使用,不仅可以与石材形成一刚一柔的对比,更成为两汉文化广场中将各个景点联系起来的手段,游客可以从中感受到“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恢弘气魄,领略两汉文化源远流长的魅力。

辟雍广场模仿了汉代最高礼制建筑辟雍的形式,方外有圆,圆中套方。广场中心为铜铸书简雕塑,竹简做成未完全展开的造型,寓意着汉文化的源远流长。底座用汉篆刻写《史记·高祖本纪》的开篇,主要介绍高祖出生的情况。

广场的终点,矗立汉高祖刘邦的铜铸雕像,雕像高9.5米,寓意“九五之尊”,重20.6吨,底座中线距地面2.06米,寓意公元前206年刘邦史称汉王,西汉纪年由此开始。

三、 楚王陵地宫

处于景区核心区的狮子山楚王陵是江苏省发现最大的一座汉墓,为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之墓。1994年底发掘,1995年对外开放。该陵墓“因山为陵,凿石为葬”,是竖穴墓与横穴墓两种墓型相结合的汉墓,独树一帜,别具风格。总面积850平方米,凿石量5140立方米,是一座恢弘的地下宫殿。由天井、内墓道、外墓道、主墓室以及内部的12间墓室构成。楚王陵天井的面积244平方米,凿石量达2000多立方米。古人认为井为亡者灵魂升天的通道,同时从墓穴的角度上看,它也起到了很好的防盗作用。陵中出土金、银、铜、铁、玉、石、陶等各类珍贵文物约2100多件套,它是徐州地区规模最大、文物遗存最多、历史价值最高的一座西汉王陵,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汉代人相信,人死后,如果能用玉做的衣服把自己全身包裹起来,用特制的玉器把九窍塞住,就可以防止精气外泄,永葆尸身不腐,这样的衣服称为“玉匣”,又称为“玉衣”,根据玉衣的连缀用线不同,又可以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丝缕玉衣等。狮子山楚王陵出土了一件精美绝伦的金缕玉衣,所用玉片的大小比常见的玉片要小一半,因而玉片的数量就比常规玉衣多了很多,共用4248片玉片,1576克黄金。古代帝王死后,所用棺具一般为漆木重棺,即棺外套棺,但是目前在考古上已经发现有用玉棺下葬的例子。狮子山楚王陵就出土了一件制作精巧的玉棺,用了1800余片质量上乘的青玉制作而成,是我国发现的第二件较为完好的玉棺。

待会儿我们要去参观的汉兵马俑博物馆,是1984年狮子山砖瓦厂的工人在取土烧砖时发现的。兵马俑出土以后,考古人员根据汉代陪葬制度相信在附近必定有一座大型墓葬,经过多年的艰辛工作终于在1991年找到了狮子山楚王陵,1994年12月开始发掘。

四、 汉兵马俑馆

从狮子山楚王陵出来往西走就是汉兵马俑博物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在2006年初建成并对外开放的新馆。是在老馆遗址上建设的,新馆由“汉兵马俑遗址大厅”和 “ 军事展厅 ” 两大部分构成,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主体呈长方形,屋顶为仿汉四坡顶,入口两片L型长墙形成通道,北、西、南三面环以高档土墙,从外观看,整个建筑的一半像藏于地下,简洁的外观营造了一个幽静的历史氛围。4000多件神情各异的兵马俑,被摆放在6条布局紧凑而又合理的俑坑中,其中1、2、3号东西向兵俑坑是主力部队,由步兵和车兵组成,4号坑在这三条俑坑的东侧,呈南北走向,象征着警戒部队,在1号坑西北125米处还有2条俑坑,象征着骑兵部队。徐州出土的汉兵马俑,不追求解剖比例是否协调,而是用写意的艺术手法,用简练的线条,刻画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制作工艺上以合模制作法为主,手工刻画为辅。徐州兵马俑在下葬时周身有彩绘,身上有黑白红三种颜色。“俑”是古代陪葬用的偶人,是奴隶社会人殉制度的产物。由各种兵俑马俑组编而成的庞大地下军阵才能称为“兵马俑”。全国至今发现的就只有四处,西安的秦俑、咸阳汉景帝的陪葬俑、杨家湾周勃的汉俑、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其中徐州的兵种是最齐全的一处。

五、 水下兵马俑

水下兵马俑馆是国内首座建筑于水中的博物馆。从远处看是一仿汉覆斗型建筑,内部则是两层结构,从一段楼梯下去,现在我们已经身处于水面下两三米的空间。该馆建筑在五号、六号兵马俑坑的原址上,五号坑由专家复原了当年的发掘现场,六号坑则展示了一个复制的骑兵军团,这些骑兵是按照原件放大一倍的比例来制作的,体现出西汉早期骑兵部队的气势。起源于先秦时代的骑兵,由于其自身有很多优势,适应了新时代、新战争的需求,在汉代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汉代军队的重要兵种,作战的主导力量。故而两汉统治者无不把建设骑兵部队作为重中之重。

六、 汉画长廊

汉画像石长廊位于狮子潭东岸,两端连接水下兵马俑和汉文化交流中心,汉画像石长廊似一条曲折的长龙,绕着狮子潭东岸蜿蜒而去,依地形变化而变化,保存了原生态地貌,穿插丛林之间,跨越式平台亲近水面,如此设计既增加了观赏性,又解除了游客徒步的疲劳。 外立面青灰

色的主色调古朴雅致,长廊的屋檐造型也极为独特,屋檐高低起伏、或宽或窄、错落有致,构建成一种别具匠心的不规则几何形状。汉画像石长廊以陈列展示“汉代三绝”之一的汉代画像石为途径,突出以人为本,确立“汉画艺术文化体验”的展示理念,为人们提供感官体验、情感体验。

七、 汉文化交流中心

汉文化交流中心为一座建在水塘上的干栏式建筑,有开阔的厅堂,上层建有观景平台。整个建筑借鉴汉代建筑的神韵,用现代的材料表现传统的精神,成为一个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场所。这里所展出的精品汉画像石,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当时人们的封建思想和对神仙的向往,画面上有青龙、白虎、朱雀等祥禽瑞兽,有民间传说的大禹治水,有九尾狐、连理树等人们想象的神仙世界之物。第二类是反映当时现实生活的画像,其中包括皇亲国戚、贵族富豪的生活场面,如车马出行、打猎、宴饮等。通过石刻艺术画面充分展现出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被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誉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

八、 竹林寺

竹林寺是为了纪念我国第一位比丘尼——净检法师而建。净检法师俗名仲令仪,为西晋末年彭城人。童年随母迁居洛阳,经历丧父、亡夫之痛后,走入佛门,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比丘尼,随后净检法师与信友一起在洛阳宫城西门建立了第一座众尼寺庙——竹林寺。净检法师圆寂后,故乡人为了纪念她,于东晋永和年间,在徐州市区东郊狮子山上修建竹林寺。后历朝屡废屡建,明清时期为徐州八大寺之一,直至上世纪50年代完全废毁。

最具传奇色彩的是,狮子山竹林寺中原供奉一尊明代木制贴金的韦驮菩萨像,后为躲避战火埋于地下。1940年日军侵入徐州后,日军随军翻译中岛吉一于一夜晚随无形脚步声在竹林寺后院中挖出了韦驮菩萨像,后带回日本供奉在家。1973年,中岛吉一病危,临终前嘱咐其女婿森秀敏将菩萨归还中国原竹林寺。1998年9月,森秀敏先生借旅游来徐,到狮子山寻访竹林寺未果,深表遗憾。后经介绍见到徐州市佛协会长国光法师,商谈后约定归还佛像。2000年4月17日,75岁的森秀敏先生按照约定,带着韦驮菩萨像从日本飞抵徐州,将国宝恭还徐州佛协,并期望在有生之年为复建竹林寺尽力,看到韦驮菩萨像回到徐州竹林寺供奉。

为了纪念净检法师排除万难,皈依佛法及其弘法利生的精神,重现韦驮菩萨像供奉于竹林寺的那段历史,以此加强中日佛教的民间交流,促进中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徐州市政府决定在狮子山北侧骆驼山上重建竹林寺,并在竹林寺内专门开辟了净检法师纪念堂,供全国信徒祭拜。

欢送词

两天的时间过得真快,在这两天里,咱们一起游览了徐州的汉文化景区,龟山汉墓,徐州博物馆,云龙山云龙湖等景点,非常感谢这两天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虽然小赵有些舍不得大家,但是也不得不跟大家说再见了。大家对我的工作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请多提宝贵意见。另外,由于时间关系,徐州还有一些好玩的景点比如大龙湖景区、加勒比水世界,大家这次没来及去,欢迎以后有时间再来徐州。最后祝愿大家下一站旅途顺利。

篇二:戏马台导游词

戏马台导游词

“盖世英雄酒一杯,悲歌只使后人哀, 平生费尽屠龙技,今日空留戏马台。”

在徐州的历史上,有着两位显赫的历史人物,一位是天下归一的帝王刘邦,另一位则是豪气冲天的西楚霸王项羽。然而,在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徐州人更加推崇后者,欣赏他的豪迈与大气、见义勇为、身先士卒、光明正大!

戏马台被称为徐州的第一胜迹,这座当年依山而筑的82米高戏马台历经两千年风雨洗礼浩然犹存。迈过门外31阶台阶,恍然明白,这寓含着霸王项羽31年短暂而壮烈的一生。门内次第而上的台阶隐喻着项羽自从23岁响应陈胜、吴广起义,起兵吴中,就迅速登上反秦斗争的政治舞台。

穿过月亮门,登临“广袤百步”平台放眼展望,遥想当年项羽在高台上俯视山下万千将士策马练兵,那气势是何等的恢弘、豪迈。

戏马台位于徐州市中心区户部山顶上,是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现存最早的古迹之一。公元前206 年,盖世英雄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即今徐州),于城南的南山上,构筑丛台,以观戏马、演武和阅兵等,故名戏马台。

戏马古台历经沧桑。自楚霸王项羽在乱石荆棘中营辟高台,后人出于对英雄的景慕和瞻仰所需,陆续在台上进行建筑。为纪念推翻中国封建秦皇朝的农民英雄项羽,褒扬历史功绩,徐州市政府分别于1986年,1999年,2000年对戏马台景区进行重修扩建。如今戏马古台结构严谨,布局匀称,错落有致,沉雄庄重。现在的戏马台景区总面积为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近4000余平方米,分前后两区,前区分为东西两院。东院为楚室生春,西院为秋风戏马。两组宏伟的仿明清古皇家建筑群,以丰富的资料展示西楚霸王悲壮的一生,包括雄风殿、巨鹿大战、霸王别姬、鸿门宴、定都彭城等展室;后区,依山就势,设计为百米长廊,长廊以古来咏台诗词,当今书法大家笔迹勒石镶壁,既能陶冶游人性情,又使人在游览中受到教益。景区内遍植名木异卉,更有霸业雄风鼎、乌雅槽、项王武库、人杰鬼雄石等景点缀其间,使戏马台景区疏密有致,尉为大观。

1.山门 山门内外有黑青石阶54,其中门外31,寓意霸王项羽31年短暂

而壮烈的一生,门内23级,寓意霸王项羽23岁响应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起兵吴中,登上反秦斗争的政治舞台。

2. 霸业雄风鼎、戏马台连接东西两院的照壁红墙上有四个大型篆字“拔山盖世”。东侧高台基上置有铜铸巨鼎一座,号称霸王雄风鼎。鼎是代表统治权利的立国重器,而霸王雄风鼎代表项羽建立的西楚政权。鼎腹著有歌颂项羽历史功绩的《戏马台鼎文》

一道琉璃瓦檐赭墙,连接东西两处古朴典雅的四合院

首先步入东院,院门上是“楚室生春”四字,仰首便见殿前英气勃勃的西楚霸王项羽石雕像,顶盔贯甲,足踏岩石,持剑而立,反映项羽26岁登上西楚霸王宝座时不可一世,顾盼自雄的大将风度,气宇轩昂中透出几分从容。重瞳的双目在向南远眺,他是在眺望云龙山水,还是遥远的江东?曾记否,当年江东釜破舟沉,八千血性男儿令鬼哭神惊?

雄风殿的墙壁上镶嵌有长长的壁画,青年时代、起兵吴中、鸿门设宴、定都彭城、楚汉相争、鸿沟划界、垓下被围、霸王别姬、乌江自刎,一个个历史典故组成了西楚春秋。伫足黑青石浮雕前凝望画面,仿佛历史交迭闪回;盘桓遥想,心潮涌腾。“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为纪念项羽的《夏日绝句》浮现在脑海。

由于项羽生性粗暴,杀人无数,以至老百姓于对他也是敬畏有余。

风云阁是戏马台中的标志建筑,它双层飞檐,六角啄空,丹柱釉瓦, 高耸三丈有余,翘然立于台中,亭内石碑镌有“戏马台”三字,古朴庄重,气势恢弘。据说戏马台有着十分宽阔的抬面,如今只剩下风云阁的立身之地了。昔日金戈铁马声声,而今人去楼空寂寂??两千年的沧桑变幻,物是人非!

这里有一块石碑,上面有南山二字,戏马台古称南山,因其位于城市南边而得名。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就是指的这座山,是形容项羽初登西楚霸王宝座后,心想事业大成,可以高枕无忧,放松警惕,把千里之外的刘邦抛到脑后,整日吃喝玩乐,而把天下大事之于不顾,使刘邦得到修生养息,扩大力量的机会。

东配殿的壁画中项庄舞剑的画面,描述了当年鸿门宴的紧张气氛。“鸿门宴”上,只需他一个暗示,就可结果了刘邦的性命,但他感到这不应是大丈夫所为,故弃良谋,战争就是战争,宴会就是宴会,二者不可混为一谈,从而义

释刘邦,酣畅淋离地表现了人的真诚、人的真实和人的本真,这才是真英雄。西配殿为一大型壁画,勾勒了兵败垓下后霸王诀别爱姬的离愁场景。楚兵被围垓下,四面楚歌,项羽一筹莫展,仰天浩歌,虞姬涕泣应和,歌罢伏剑自刎。四面楚歌的歌词是这样的:

离家十年,与母生别。妻子无靠,独守空房。

家的良田,无人耕种。邻家有酒,无人去尝。

白发倚门,翘首盼望。儿女想爹,哭断肚肠。

汉王有德,不杀降将。想家思亲,解放回乡。

当此长夜,不仔思量。赶紧逃走,免死他乡。

当日深夜,四面楚歌,项羽的部队军心涣散,一夜之间几乎跑了个精光,项羽也以为楚地全部被汉军占领,想到敌兵重重,难以突围,更想到自己具有拔得山盖世的英雄豪气,却落这样下场,不禁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美人也以歌相和: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妻何聊生。

歌罢,刎剑而王。

英雄的一生在后人看来似乎太过于仓促,垓下兵败,退至乌江,人生的大幕就这样毅然垂下,横刀自刎,英雄的悲剧如此摄人心魄,他虽然失去了江山和肉体,但他的灵魂不灭,他赢回了自我,虽死犹生。活着是人中之杰,死去是鬼中之雄。盖世风流,虽败犹荣。

项羽的一生就像是一部莎士比亚式的悲剧,戏马台的这段历史正是其中场,他踌躇满志,定都彭城,谁知英雄气短,一切似乎还没开始便已谢幕了, 项羽是一位值得人们仰慕的英雄。自古以来人们都以成败论英雄,但对项羽,人们却不能因他最终的失败来贬底他。他在推翻秦王朝的战斗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二是他具有中华民族的许多优秀品质,如见义勇为,身先士卒,处事果断,光明正大等,不愧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尽管项羽的战败与他的自身缺陷有一定的关联,但瑕不掩瑜,项羽的英明长存。

篇三:徐州楚王陵导游词

徐州导游词之狮子山楚王陵 徐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它主要是以汉文化的发达而著名。“两汉文化看徐州”充分说明了徐州的汉文化在全国都具有代表性。近年来,徐州出土了一大批独具特色的汉墓群。狮子山楚王陵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座。这座汉墓是考古工作者在94年底至95年初发掘的。据考证墓主人是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 这座王陵的出土,对我们考察西汉早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地理、封域等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被列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有道是“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一下汉代人民所创造的这一段历史风情吧。

各位游客,这座墓葬总长117米,总面积851平方米,是徐州目前已经出土的汉墓群中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它由外墓道、内墓道、天井和主墓室四个部分组成。现在我们来到了外墓道的扩展处。这一部分没有做完,各位可以看到这里残石林立,这种情况在古代墓葬中非常少见,一般的墓葬凡是在入口处都修凿得很平整。大家请看这些工具,当时工匠们就是用它们来打凿陵墓的。再看这些石头本来是准备做塞石用的,已经凿出了雏形,但因墓主人死得突然,没有来得及完工。这给了我们一个暗示:这座墓葬的主人很可能是在一种不正常情况下突然死亡的。等看到后殿时,我们就会了解到他具体的死因。

从这里望过去,最能感受到这座墓葬雄伟宏大的气势。这就是外墓道的主体部分。两侧的墙壁都是两千多年前的原始形制,是完全靠人工把整整一座山掏空形成的,这一段的平均深度达14米,差不多有五层楼高。这样深又这么窄,造成了一种特定的氛围,使人抬头仰望之时,会产生一种天荒地老的永恒感来。为了达到这个效果,墙壁修凿的十分平整,凡是山体本来的自然裂隙,像这些地方都用特制的石条镶补起来,使得整个墙壁看起来更加整齐规范。

在前面墓道接口处,考古工作者清理了一座陪葬墓。这种在直墓葬入口发现陪葬墓的情况,在全国还是首次。在其中所出土死者佩带的印章上刻有“食官监印”四个字,说明此人是负责墓主人膳食方面的一个官员,相当于今天的司务长或后勤部长。

既然有食官,自然就有厨房了,接下来让我们到厨房去看一看。第一间墓室就是庖厨间。各位里面请。这是发掘现场的照片,在这间墓室里锅、碗、瓢、盆一应俱全,像这样看起来很小的陶罐,实际上比一个人双手合抱还要大得多。在这些陶罐旁边,还出土了一些“兰陵丞印”的封泥。我们都读过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的诗句,后来据此推断兰陵酒源于唐朝,也算年代久远了,而这一发现,却把兰陵酒的历史至少推前了五百年。有了酒,当然还要有菜。在这里,出土了一些鸡和牛的骨头。有趣的是,在鸡骨当中发现有“符离丞印”封泥。这表明这些鸡都是由符离县进贡给楚王的,可见符离集烧鸡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就相当著名了,以至作为贡品被进贡到这里。

在这个角上,还有一口水井,很浅,是象征性的。因为当时的人们“视死如生”,生前所拥有的一切,死后也要拥有。

旁边的这个灯箱上,放着陶甑和铁釜的照片。上面这一件是陶甑,它的底部有孔,相当于蒸笼,大厅的展橱里陈列着它的真品。至于铁釜嘛,就是一只大铁锅了。曹植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句子,指的就是这样的铁釜。这是一组炊具,下面烧火,中间煮,上面蒸,不但设备齐全,

而且配套成龙。好,接下去我们到西面瞧一瞧。

这一间是楚王的御府库。在这个位置上,原来是一个漆案子,上面陈列着一组玉器,木器经不起岁月的侵蚀,都已经朽烂了,只剩下这组玉器,成为历史的见证。这是高足杯、玉耳杯还有玉卮。其中以这一件玉卮最为珍贵,这样的玉卮目前国内仅有两件。另外还出土了一对玉蝉,玉质相当好,像凝脂一样。通常玉蝉都含在死者口中,表示金蝉脱壳,死而复生,而这只玉蝉却是在玉耳杯中出土的,据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很可能是取吸风饮露的意思,用不食人间烟火来象征主人品行高洁。 这个室也出土了很多大件的青铜器,如铜壶、铜鼎等等。最精美的要数这两条金腰带。这是其中一条腰带扣放大后的图案。这件带扣是由纯金打造的,重达三百九十多克。图案也非常精美,刻着一只熊、一条龙在嘶咬一匹飞马。这是一种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从整体上突出一种雄浑悲壮的气势。整条腰带是用海贝和金花镶嵌在丝带上面做成的,而海贝只有在偏远的内陆地区才显得珍贵,同时金带扣上的图案又洋溢着浓郁的异国风情,由此,有关专家认为,这种金带扣很可能来源于中亚地区,所以这一发现对于我们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依据。在这个室的门口,还出土了一件护卫镇门玉豹,线条流畅,手法细腻,是难得的艺术珍品。现在我们把它的复制品放大以后,摆在大厅,当做我们的馆雕,也可以说是我们的镇馆之宝。

前面这间墓室是储藏间,出土了大量铜器、炊器、礼器以及一部分漆器。这件铜鑑 ,实际口径有七十多厘米,青铜器能冶炼到那麽大,却毫无裂纹,实属难得。更难得的是在右面这个角落还有一个大铜 鑑。考古人员进来以后,就发现里面盛满了水,非常清,可以清楚地看到水底有一个木瓢。当时大家都激动不已。一个木瓢在水里泡了二千多年,还能保持原来的形状,简直不可思议!所以每个人都绞尽脑汁想把它取出来。以前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时就遇到过类似情况,当时水里漂着一节藕,可是一取就散掉了。所以这一次考古人员接受教训,先从下面把水放掉,等木瓢一露出水面,立刻用防腐措施处理。但是很可惜,只要水面轻轻一晃,整个木瓢就像梦一样消散的无影无踪,说起来很有神话色彩吧,可这间墓室更富有神话色彩的是这两件铜豹。和刚才那件带扣上的图案一样,这也是一种夸张变形以后的四不像,既像豹,也像虎,古人认为这是一种吉祥兽,有护卫避邪的作用,放在这里是用来镇门的。也许是出于巧合,或者说他们真的能保护这间墓室。我们都知道汉墓有“十墓九盗”之说,这一座也难逃噩运,然而盗墓者的盗洞已经挖到了这个室门前不到十公分的地方,就停了下来,并没有发现这里。我们出来就可以看到盗墓的情况。

再往前走我们就进入主墓室了。四块塞石一组,一共四组、十六块塞石,呈“田”字形把墓道封堵了整整十米。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盗墓者们从天井东侧向西北方向挖盗洞,一直挖到墓门口,定位之准,比今天的考古斟探队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把右上角的这一组塞石—就是现在照片上土填的那块地方,打上牛鼻眼,用绳系住,像牵牛一样平拖出来,然后从这里直接爬进了主墓,因此没有发现后面的三间墓室。刚才我们走进去的那三间都是保存完好的。这就是被盗墓者拖出的塞石照片。盗墓的时期很早,是在王莽篡位的时候—公元8年左右。当时的生产力十分低下,而这些塞石每一块都重达五、六吨,这样浩大的工作量,绝不是一两个毛贼、十天八天能干得了的。因此推测,这肯定是一次大规模的官盗。

这里就是甬道了。这是我们考古工作队进入主墓后,由内向外拍摄的照片,上面的黑颜色,据推测就是被盗墓者的火把熏黑留下的痕迹。当时,盗墓者就是把右上角的这一组—四块塞石打上牛鼻

眼拖出去的。今天,我们把剩下来的这四块拖出去的时候,用大吊车、钢架盘还搞了一个多星期呢?面对这一切的时候,恐怕只能说:咱们中国古代人的勤劳智慧表现在建设上和破坏上同样有着惊人的成就。

在塞石的内侧有一块朱砂印文,请看,这就是放大以后的形制,写的是“第乙下阳,东方二,简道,广三尺九寸,高四尺半寸,寰丈五寸”。上面这段文字说明的是这块塞石所处的位置既它的尺寸大小,通过对这段文字的解读我们可以知道塞石是由内向外共分甲、乙、丙、丁四组,这一块就是位于第二组下面自东起的第二块塞石。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当时墓葬的设计者对每一块塞石的位置和尺寸都有准确的标注,可见西汉时期墓葬建设水平之高。

前面这间墓室可以说是一间小型银行了,我们称之为钱库。发掘时,从中出土了大量的铜钱,一共十七万六千多枚,不但如此,在塞石和甬道的淤土里,每走一步都有大量的铜钱出土。其实盗墓者已经进入主墓了,可他们对此不感兴趣,觉得铜钱面值太小,加上已经改朝换代,就更不值钱了,里面有的是金银财宝,所以没有拿。很幸运,给我们留了下来。对于我们来说这些铜钱是很有价值的。一个墓出土这麽多铜钱的情况非常罕见,而这些铜钱的发现对我们考证这个墓的时代很有用处。 与钱库的情况恰恰相反,对面的墓室出土文物就很少。主要原因就是被盗墓者捷足先登,大件的金银器都已被盗,只剩下一些铜镜的残片以及铁甲片、铜箭头等。但也有一个地方值得一看。我们进到这个室以后,总会把目光的焦点落到这个地方,人之常情,当年盗墓者就是这样。他们进来后,先把这里扒开看了一下,看看是不是连着王后墓?按照汉代葬制,一般楚王墓和王后墓都是相连相通的,所以这个讲法也说得过去。可扒开来一看,却大失所望。原来这里只不过是山体自然的裂隙,用石条镶补的。 可话又说回来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虽然这座山海拔只有54.3米, 可有了这座墓葬,它的价值和地位可就大大不同喽。

对面是附属间,原来也是打算打凿侧室的,因为墓主人死得突然,没有来得及完工,现在看起来像个猫耳洞,故无法确定它的用途。

说起来这座墓葬最有意思的还是陪葬墓。 和其他的墓室不同,这间陪葬墓是用空心砖封门的。一来为了表示区别—这是陪葬墓;二来又给了我们一个小小的暗示—空心砖比较玲珑,象征女性,这是一间女性陪葬墓。在这里出土了一组玉器, 有玉枕、玉佩、玉冲牙、玉舞人等。玉佩就是女子佩在身上,走起来叮叮当当,所谓“环佩叮当”的饰物;还有玉舞人,也是女子佩带的装饰品。这是那位长袖飘飘,舞姿翩然的玉舞人放大后的照片。发掘的时候,地上铺着一层红色的漆皮,是红漆棺朽烂剩下来的,漆皮中浮着死者的牙齿和头盖骨,从陪葬品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女子,很可能是楚王的一个嫔妃。至于她到底是痴情殉葬还是被迫殉葬就不得而知了。

前面也是一间陪葬墓。其形制、结构、封门方法都和刚才那间大致相同,但这间墓室被盗的情况却特别严重,几乎可以说已经空无一物了。我们只能推测,这个室离主墓更近,很可能陪葬的嫔妃地位更高,陪葬的器物更精美,所以被盗的如此严重。我们再来看看对面那间。

这个墓室出土了三件非常漂亮的金饰。左边是镶有祖母绿的金带钩,中间是金狮头,右边是金鹈鸪。它们不但金质纯净,雕工也十分精美。但“黄金有价玉无价”,对面这对玉龙更有价值。可是为什么盗墓者没有拿呢?因为当时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之说,而且玉龙象征着王权,把它盗出去,用也没什么用,买也没人敢买,留着还容易招来杀身之祸,所以盗墓者没敢拿走。

这里是一些散落的玉棺片。盗墓者最感兴趣的就是楚王的棺柩。他们进入以后,打碎玉棺,从里面把金银财宝都取走后还不满足,又把楚王身上的金缕玉衣拖出来,抽走了金丝,把玉片扔掉。这种乳白色、半透明的小玉片就是金缕玉衣上面的。这件玉衣共有四千多片玉片组成,最小的一片只有0.5厘米见方,“一寸小一寸巧”,这样精美的玉衣国内还是首次出土,根据打碎的玉棺片我们首先复制了一件玉棺,就放在原来陈放玉棺的位置上。这件玉衣也已经复原,在徐州博物馆中展出。

这就是这座墓葬最主要的部分—楚王棺柩所在地。这件玉棺就是考古工作者根据残存的玉棺板复制的,长2.8米,宽和高都是1.04米,用一千六百多片不同形状的玉片连缀而成。这样的玉棺目前在国内一共只有两件,另一件是河北满城中山王后—窦绾的,但形制要小得多,也没有这一件这麽华美。至于这位楚王,也算煞费苦心,历时十九年,给自己造了这麽大的一座陵墓、这麽漂亮的玉棺,可惜“机关算尽”,最后尸骨还是被盗墓者随便扔了一地,成了千古的讽刺。而且这个墓室位置比较高,室顶还有一个裂隙,两千多年以来,由于墓内积水的作用,大部分文物和楚王的尸骨都被冲到对面的西侧室去了。

这是西侧室发掘现场全景。文物分布十分密集,发掘的时候,几乎没有插足之地。考古工作者采用悬板架空的方法,历时一个多星期才清理完毕。这就是大块的玉棺板,我们主要根据它来复制玉棺。这张照片上还能看到楚王的部分尸骨,最清楚的是下颔骨。各位可以看到,楚王的牙齿保存得相当完好,这是我们推测楚王年龄的重要证据之一—从骨骼来看,这位楚王死的时候很年轻,还不到四十岁。现在我们已经根据他的遗骨复制了一尊楚王像,就放在后室,马上我们就能看到。现在让我们先来看一些近距离拍摄的玉器照片。半月形的叫做玉璜,它通常是握在手里象征权力的;古人的宇宙观中是以“天圆地方”作为理论基础的,这种圆的玉璧就是用来祭天的。

再向前走就是后殿了。这里原来是乐舞厅,我们从中出土了一组石磬—一种曲尺形的打击乐器,共十七件,复原后的楚王像就放在了这里。这件半身的铜像,是国内首次根据遗骨复制的两千多年前一代楚王的形象。据专家考证,他就是西汉时的第三代楚王—刘戊,他是刘邦的侄孙、汉景帝的堂弟。在位二十年,这座墓葬就修了十九年。按照汉代葬制,皇帝登基的第二年就开始为自己修墓了,所以规模如此宏大。景帝三年时,野心勃勃的刘戊打算继续扩张,于是联合吴王刘濞,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吴楚七国之乱”。当然这种争权夺利的战争是没有人民支持的,所以很快就以失败告终,刘戊便畏罪自杀了,死的时候只有三十多岁。因此这座墓葬修得虎头蛇尾,外观十分宏伟,内部修凿却比较粗糙。在东面的地方,大家可以看到明显的、正在打凿的痕迹,但是没有来得及完工。一般来说,棺材都应放在后室正中的地方,寿终正寝嘛。既然没有完工,只好移到了甬道东面的棺床上去了。假如再给他二十年时间,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这座墓葬会修成什麽样子。然而在这里,恐怕只能说这是一份历史的遗憾了。

关于这座墓葬的情况,就简要介绍到这里。如果大家有兴趣还可以到大厅去看一下。看完之后请大家到门口集合。


介绍徐州的导游词》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0723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