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少数民族艺术免费生特质研究

少数民族艺术免费生特质研究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10-31 11:11:40 | 移动端:少数民族艺术免费生特质研究

少数民族艺术免费生特质研究 本文关键词:少数民族,特质,艺术,研究,免费

少数民族艺术免费生特质研究 本文简介:摘要: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在当下“一带一路”的合作背景下需要重新得到重视。本文在揭示民族免费生培养模式在高校职业校园中的问题和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民族文化、“互联网+”、核心素养等构成民族学生特质的原因。关键词:少数民族;免费生;特质1研究背景简介2014年底,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积极响应党中央的

少数民族艺术免费生特质研究 本文内容:

摘要: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在当下“一带一路”的合作背景下需要重新得到重视。本文在揭示民族免费生培养模式在高校职业校园中的问题和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民族文化、“互联网+”、核心素养等构成民族学生特质的原因。

关键词:少数民族;免费生;特质

1研究背景简介

2014年底,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积极响应党中央的相关政策,为支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以回报社会,与国家民委教育司暨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会合作成立了艺术教育中心,同时启动了对西部地区的免费送教活动。2015~2016年,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与贵州省、云南省民委合作,在两省招收少数民族免费艺术生共100多名,基本分布于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播音与主持等艺术类专业中,学校利用专业特色,探究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学生满意、家庭放心、社会关注的特色创新之路。在整个人才培养链中,研究小组全方位参与、深入调查,通过调查问卷、走访座谈、观看演出、课堂公开、评教追问、关注课余、跟踪实习等多种途径,记录和探索新时代下少数民族免费生的培养模式。

2研究中突显的问题

目前,鉴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我们并没有现成的培养模式可以复制。当前,社会上比较流行的培养模式有以下两种:一是民族班。多为小学或初高中采纳,以基础教育为主要形式,以文理知识的获得为主要内容,以增强对象的汉语运用能力和“文化适应”为主要目标。二是少数民族大学的自培养。这种培养模式以其唯一的教学环境而形成独特的教学形式,基本以本地区为样板,以某一种族的特质为研究任务,目前也是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如中央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这些模式并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我们面临的问题如下:第一,学生远离熟悉的人群环境(很多学生是第一次离开大山),到了大学阶段,即使语言不会成为沟通的障碍,但文化差异、生活差异、习惯差异、信仰差异等深层次的东西仍然困扰着交流的双方。第二,学生走出平静的西部地区(基本来自云南和贵州),踏上喧嚣的东部发达城市,东西部经济差异明显,消费观念冲突;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下,大学又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包容、分享、功利,朴素的价值观正经历考验,“微文化”使得教育正在走向变革。第三,学生都是以免费的形式入学,大多来自贫困地区,其家庭经济来源少,收入水平低。在减免了学费的基础上,高价日常消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艺术类学习的专业消费应该如何负担仍是个问题。第四,学生基本都具有艺术特长,但又基本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艺术培养,和大城市里从小浸润在培训班里的学生相比,他们天生具有艺术敏感,却缺乏艺术修养。

3少数民族艺术免费生的特质表象

在两年多的跟踪研究中,我们发现,少数民族艺术免费生尽管有其差异明显的特征气质,但更具有共通融合的一面,也更渴望被“汉化”。事实上,除去节日和演出需要,民族免费生在校园内基本不会显现出任何特殊性,他们把自己隐藏在学生群里,和留学生的中心形象正好形成强烈的反差。在融通的过程中,我们首先看到了他们的特质表象。第一,对文艺社团的兴趣和热爱高于汉族学生。2016年,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第一个少数民族社团——民族文艺社成立,并在全校进行了首次展演。同时开通特别渠道,打通作业—项目、教室—舞台的教学模式,给予少数民族学生充分的演练机会,如在学校打造的大型音诗画舞台剧《太湖传奇》中,就安排了大量的重要角色给少数民族学生;还特别开办了“东西部合作交流音乐会”。在2017年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中,特别编排舞蹈《阿德归喏》参展,舞蹈通过真人真事改编,其中的苗王等重要角色都由贵州苗族学生本色演绎。第二,生活中更有洁癖,更“保护”私有物。日常饮食、住宿等过程中,民族学生更具有“私有”意识,对同民族学生更具有“保护”意识,小团体表现明显,如会要求和本民族的同学一起练声组队,对汉族学生抱怨自己不受重视,或者与同宿舍汉族学生在物品摆放上存有较大异议而引发矛盾。第三,专而不精,广而不通的艺术格局。对比汉族艺术类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在专业上具有天赋,天生具有好嗓子或者异域风情,却缺少专业训练和认真对待,前者基于少时指导的缺失,后者则由于懒散的习惯。学校加大了对两方面的重视,补足专业训练,同时增开乐器、表演、影视类等课程,并安排最好的专业老师进行专业补习,安排最优秀的博士、研究生担任行为老师,在专业和品格塑造上双管齐下。第四,更关注就业问题。少数民族学生普遍没有家庭的支持与安排,进入学校是自主选择,也表明了后面三年孤独的道路。职业院校加诸强烈的“职业意识”,使得大部分的学生一进校就关注“我以后做什么”这样的问题,更关注增强职业能力的课程和机会,忽视基本素养的养成。

4特质表象存在的原因初探

第一,文化不断变构,少数民族文化难以被他们身处其中的那种中心文化认同。对少数民族政策的倾斜、抚慰,都促进了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重压。少数民族各种节日的意义、节日中必须穿戴整齐的服饰,在汉族学生看来,只是“特色”而已,可以合影留念,却无法认同。民族文化在校园里为人保护,却在逐渐融合的过程中失去了原貌,民族文化的传承正遭受巨大的挑战。第二,全球化和“互联网+”的环境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个体差异突出,自我意识强烈。事实上,这一点不仅是民族学生的特点,也是今天90后、00后大学生的通病。民族学生大多认为,民族只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常态生活关联不大,民族差异在常态生活中并不明显,学生所展现出来的差异来源于个体差异,是自我意识的觉醒。第三,基础教育和核心素养的双重缺失。素质教育自80年代被提出后,经过40多年的探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模式。近些年,东部发达地区对于人文素养和艺术、审美素养的重视,也从轰轰烈烈的培训班、辅导班的兴盛中可见一斑。对于民族学生而言,这些素养的缺失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弥补的,更何况是在这些素养之上的情商、职场能力等的修炼。

参考文献:

[1]…黎翔.文化适应理论下的高校民族学生成长环境的养成[J].教育与职业,2014(32):182.

作者:石佩芝 陈海敏 单位: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


少数民族艺术免费生特质研究》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089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