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新时期艺术设计史教学方法

新时期艺术设计史教学方法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11-16 16:46:23 | 移动端:新时期艺术设计史教学方法

新时期艺术设计史教学方法 本文关键词:教学方法,新时期,艺术设计

新时期艺术设计史教学方法 本文简介:摘要:文章以艺术设计史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十三五”时期,面对设计领域创意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如何改革普通高校设计专业理论课程教学。通过分析当前普通高校艺术设计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探索以案例辅助教学的方法,推动艺术设计史与实践课程的融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拓展复合型文化人才

新时期艺术设计史教学方法 本文内容:

摘要:文章以艺术设计史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十三五”时期,面对设计领域创意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如何改革普通高校设计专业理论课程教学。通过分析当前普通高校艺术设计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探索以案例辅助教学的方法,推动艺术设计史与实践课程的融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拓展复合型文化人才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艺术设计史;教学方法;案例运用

引言

艺术设计史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其内容极为宽泛,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外人类设计文明的历史,涉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面对一门浩瀚而庞大的课程,手持厚重教材的学生不但要依靠图片识记丰富的作品,而且必须应对大量的文字阅读。在视觉文化时代成长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对此明显表现出不适应的状况,有的甚至产生了排斥的情绪。原本饱含审美观念、设计思维和产品创造的历史成为学生眼中繁琐、枯燥的文化课,远不如实践性专业课那般有趣。最终学生以通过考核为目的,草草完成学习,艺术设计史的教学也未能完满地实现传递历史文化与设计观念的预期目的。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而复合型文化人才恰恰是文化产业领域急需的创新创业活力。拓展文化人才培养途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艺术人才的综合素质教育就成为新时期设计领域创意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在新的时期,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亟需调整,艺术设计史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鉴于此,本文将对普通高校艺术设计史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探索运用案例辅助教学的方法,加强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融合,促进学生的深层次学习,提高学习成效,以适应新时期复合型文化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艺术设计史教学中的问题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遭遇了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艺术设计史教学也遇到一些困难,学生的学习成效常常领人沮丧。通过与学生、授课教师的交流、亲身的教学实践以及教学活动考察,发现艺术设计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较为突出。首先是对学生艺术设计史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艺术设计史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在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开拓中获得创新设计的动力源泉,为实现创新意识和设计实践技能培养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艺术设计史主要以过往的物象为线索,以观念为前提,引导学生回溯造物的优秀传统,逐渐进入认识设计价值体系形成的历史与文化语境之中,感悟设计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然而,在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中,艺术设计史几乎是独立的理论课,讲授内容及方式的理论化程度较高,导致学生未能正确理解课程的核心价值所在,在学习之始就进入认识的误区,将艺术设计史归入不适用的理论课程队列。其次是艺术设计史教学方法单一。艺术设计史教学主要采用讲述教学法,文字讲述结合图片的展示,其表现形式和特点在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在知识的传播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程度弱,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单调乏味的学习气氛中很难引导学生对设计现象进行深层次的积极思考,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思维。形成单一教学方式的原因很多,教学课时少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在短暂的课时内完成丰富的教学内容与任务,教学方法走向简单化。再次是艺术设计史与设计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松散。艺术设计史大多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其目的是为了铺垫设计史的基础知识,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鉴赏、审美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其中宽泛的人文、艺术传统不仅助力于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审美观念,而且作用于个人的思想,是设计创意的重要基础。遗憾的是,学生在此阶段还尚未形成对设计的认识,很难快速追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去思索各历史阶段中设计现象背后的思想观念和物质环境。进入大学三年级设计实践或四年级毕业设计阶段时,学生才幡然醒悟,原来设计创意直接与观念、思想相关联,而对艺术设计史的记忆已经淡化,从对艺术设计理论的认知中去获得设计实践的动力,有效辅助个人的设计创意已有较大的难度。最后是艺术设计史课程考核评量方式狭隘。因为教学管理需要,艺术设计史课程大多以试卷为考核方式,即要求学生记忆与背诵课程内容,答写试卷。枯燥、死板的考试方式也受到学生的抗拒,有的学生以达到最低要求为目标,并没有在记忆与背诵中深入地理解与思考设计史中那些与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设计现象和林林总总的造物中所蕴含的创造力,或者说人类在创造合理的生存形态过程中的强烈愿望。狭隘的评量考核方式无助于提高艺术设计史的学习成效。诸多教学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艺术设计史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走向尴尬的境地。为了积极应对新时期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需求,艺术设计史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在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的问题之间不断探索,并且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实践新的教学方式,本文提出在艺术设计史课程中更广泛地采用案例辅助教学的方法,转变教学现状,提升主动学习的层次,发挥艺术设计史在设计专业教学中应有的核心地位。人类设计发展的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一再认识过程中,依循着螺旋式的上升路线来逐渐完成的,艺术设计史的教学同样可以遵循如此规律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艺术设计史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在新时期,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其目的在于推动教学范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作为教学目标。艺术设计史的教学改革以此为契机,从教学方法入手,探索设计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在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下,自古以来就在中西方教育领域中被采用的案例教学方法依然具有独特的优势。根据艺术设计史实际教学的需要,借鉴案例教学的方法,根据教学的需要,增加案例辅助教学的课堂训练内容,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学习与参与中不再局限于知识点的认识与记忆,而是建立较为宽泛的设计观念。在运用案例辅助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曾经从两种途径将案例导入艺术设计史教学课堂,可分为实地案例教学和实践案例教学,获得了不同的教学成效。

(一)实地案例教学。实地案例教学是作为课堂知识讲授的延伸,突破老师在课堂展示的平面图像的局限性。将课堂地点设置在各种博物馆或艺术馆,在古今设计作品的展示现场让学生亲自去观察,以随意的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悟文化的意蕴,体味设计观念在其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例如在讲授手工业时代的设计阶段,古代夏商周至春秋战国的青铜艺术是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图片的展示,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青铜器物多样化的造型、丰富的图案设计,对设计观念方面的理解则有些难度,因为受到器物的尺寸、装饰图案的工艺表现、不同视角观看器物所获得的视觉感受、装饰意匠等因素的限制,当与器物面对面时则有可能摆脱这些限制,获取新的体会。在有青铜器物展示的博物馆,学生与老师一起面对器物进行讨论,关涉青铜器的设计观念、技术与艺术的注入、精神性以及审美要素表达等方面的问题。面对器物的讨论深化了学生的认识,也触动了学生积极阅读辅助材料的意愿。另一个实地教学案例是关于纺织品的设计。教材中对古代纺织技法的讲解让学生无所适从,既不能理解古代纺织技术的实现与演变过程,也无法从局部的纺织材料图片中体会设计的意义。在一次蜀绣博物馆的实地案例教学活动中初步改变了这一情况。场馆内异彩纷呈的蜀绣精品,琳琅满目的历代锦绣纹样,牢牢地吸引了学生探寻的目光。博物馆工作人员展示了清代蜀锦花楼木织机的操作,讲述古代手工制作蜀锦以及手工织造技艺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发展历程。学生在案例教学现场认识了蜀锦的完成要经过设计、定稿、点匠、挑花结木、装机、织造等数道复杂程序,在接下来的课程讨论中开始对古代蜀锦装饰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和实用功能的开发产生浓厚兴趣。在博物馆、艺术馆等地进行的实地案例教学延展了艺术设计史课程的内容,古代设计的历史被具体地呈现,学生的意识中初步植入了在特定社会生活与文化中系统形成的设计观念。

(二)实践案例教学。在艺术设计史与其他专业课程脱节的情况下,学生不仅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认识设计史与设计实践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且进入设计实践或毕业设计创作阶段,难以自主地将设计实践与设计史相融合。因此主张通过实践案例教学将设计实践与艺术设计史课程结合,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一个全新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理论,又能结合专业方向,深化专业理论认识,真正体现设计史课程价值和意义”的教学理念早已提出,在教学实践的推行中遇到诸多困难却一直未能解决。转变既有的教学观念,将艺术设计史课程引入设计实践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艺术设计史和设计实践的教师在一小组学生中进行了实践案例教学的共同尝试,获得了一些可喜的进步。两位同学从艺术设计史讲授的汉字造字法和古代家具中获得设计灵感,在老师的鼓励与引导下将古代文化与设计创作实践结合在一起。一位同学将金文与陶瓷餐具的设计联系在一起,把汉字笔法形态和书写特点纳入设计之中。被命名为“瓷魅”的瓷器借用象形造字法,将日常餐具的造型和使用时的受力关联性与象形文字的结构结合在一起,平面的汉字由此而立体化,意在彰显汉字书写时提、拉、转、折的运笔之势,传递出汉字衍生品的造型美。汉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造型发生着由繁到简的形态演变。如今键盘输入甚至让人们逐渐忘记了书写,忽视了汉字中的文化现象。学生在日常用品的设计上负载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力图唤起人们对汉字独特传统审美性的关注。另一位细心的学生在明清家具史的讲授中发现了锁扣丰富多样的造型和高雅艺术性,设计实践的教师乘机讲授了自己研究所发现的金属锁扣的设计意匠。学生受到启发,将其中传统的装饰元素提取出来,将这种中国原创设计的符号运用到日常产品的设计上。作品有以黄铜和木质相结合,借用家具锁扣中的葵花图案造型和装饰的烛台,透露简洁的的现代审美意趣;食物架则提取明清锁扣中的拉环作为的提手,金属材质与木质纹理的交相辉映。设计作品在形式造型法则与现代审美需求上追求协调一致,最终以金属材质的折射效果、有吉祥寓意的传统图案以及高度提炼的简洁造型共同成就了作品的节奏韵律美,在传承形式的同时也保留了其功能性,营造出传统与时尚共存的氛围。运用案例辅助艺术设计史教学的方法在实践中获得了喜人的成果,教学成效与现代设计人才培养的新倾向相一致。“设计学本质与内涵的扩延决定了设计学的人才培养观,我们主张‘知行合一’,认识只是知识的反馈,实践是对能力的评价——将认识的道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设计教育是培养另一种能力和智慧——整合‘科学与艺术’的本质,掌握着两大领域在观念、思维方法、知识与评价体系之间‘结构’上的互动方法论。”此观点更坚定了推行艺术设计史教学方法探索的步伐。余论在普通综合性大学中,因为本科评估体系的要求,不同学科中的不同课程,均采用相同的考核模式,艺术设计史课程也必须遵循考核的要求,即以试卷考核方式为主。试卷考核的评量内容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仅能从试卷表面了解学生是否记忆或理解教材中的某些知识点,而对认知是否转化为实践能力几乎无法知晓。考核评量方式的缺陷也是促使学生将艺术设计史课程与实践课程分别对待的缘由。除了试卷考试之外,以课程学习报告、读书报告、主题演讲等多样化且开放性的评量方式进行综合考核,对于提高艺术设计史的教学成效有着积极的意义。马克思在《自然辨证法》中如此写到“在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的精神话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变的和不动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20至21世纪,风起云涌的设计现象也是如此,艺术设计史对现象的叙述与阐释在发生着耐人寻味的变化。在新时期,艺术设计史课程的教学必须突破关于设计知识、设计发展历史的一般性介绍的局限,通过设计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问题的能力与素养,深度理解设计史的方法与策略,获得必要的设计史理论知识,以及指导设计实践的手段。在引导学生回溯历史与传统的过程中,实现设计观念传递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杭间.善意的设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9-111

[2]贾国涛.中国设计史课程教学理念与方法再探索[J].装饰.2014.(12):118-119

[3]丁楠.文化产业背景下高校复合型艺术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艺术教育.2015.(5):137-137

[4]刘琳璘.论大学素质教育与案例式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8.(12):131-133

[5]王青梅.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6):7-11

[6]熊红丽.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史教学改革探析[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3):126-129

作者:刘颖 单位:成都大学 美术与影视学院


新时期艺术设计史教学方法》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177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