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普通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与创新

普通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与创新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04-05 22:37:39 | 移动端:普通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与创新

普通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与创新 本文关键词:教育改革,院校,创新,艺术

普通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与创新 本文简介:【内容摘要】地方普通院校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其公共艺术教育存在较多问题。文章从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改革与创新的对策,以期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促进地方普通院校更好地发展。【关键词】地方普通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综合素养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指在高校中对非艺术类学

普通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与创新 本文内容:

【内容摘要】地方普通院校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其公共艺术教育存在较多问题。文章从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改革与创新的对策,以期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促进地方普通院校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地方普通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综合素养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指在高校中对非艺术类学生进行的普通艺术教育。公共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对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公共艺术教育起步较晚,为了促进公共艺术教育规范化、制度化,教育部在2006年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公共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各类高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办学体制等方面有所不同,其公共艺术教育水平也存在差距。地方普通院校办学时间较短,与重点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相比,公共艺术教育基础较弱。另外,经过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地方普通院校急于申硕、升格或转型,就业导向和功利性教育强化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公共艺术教育对学生就业及办学发展没有显性效果,因而容易被忽视。但是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具备创新意识和综合素养。加强地方普通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地方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一)课程门类较少

地方普通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基础较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课程数量少、门类不全、层次不合理等情况。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目前开设公共选修课68门,其中人文社科类22门、自然科学类26门、艺体生活类20门。公共艺术课程只是艺体生活类课程的一个分支,除去体育生活类课程,公共艺术课程只有10门。有的公共艺术课程由于师资或教学条件所限,沦为一种摆设,很少对学生开放。

(二)教学形式单一

公共艺术课与专业艺术课不同,专业艺术课一般是以班级为单位授课,而公共艺术课学生较多,笔者所在学校规定公共选修课每班不足40人不能开班。由于公共艺术课程较少,导致每班选课学生至少有60多人。受教学场地限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类课程以及艺术参观、考察等活动无法开展,教学形式单一,难以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师资力量薄弱

地方普通院校基本上没有专职公共艺术教师,公共艺术教学任务由二级艺术院系的教师承担。选修公共艺术课的学生大多没有相关艺术基础,且学生人数较多,辅导及作业修改等工作量大,很多艺术专业教师不愿承担公共艺术课程。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公共艺术教学任务,二级艺术院系会安排一些教学能力较弱的教师或教辅人员上课,导致公共艺术师资力量薄弱。

(四)监督管理脱节

地方普通院校大都没有固定的公共艺术教学部门,公共艺术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由教务处负责,具体的教学管理下放到二级艺术院系。而各二级艺术院系教学工作的重心是本院系的专业课程,一些教师认为学生选修公共艺术课程就是为了混学分,公共艺术教学与本院系没有直接关系,从而造成监督与管理相互脱节、教师上课的随意性较大、教学组织与考核评价等不够规范。另外,公共艺术没有具体、明确的专业方向,教学材料和归档材料无人审核,没有明确的归口。

二、公共艺术教育改革与创新

(一)构建丰富、完善的课程体系

公共艺术教育不同于专业艺术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培养目标及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公共艺术教育的对象是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和公共性。教育部颁布的《方案》对课程设置明确规定:限定性的艺术选修课应该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等;任意性艺术选修课包括作品赏析类、艺术史类和艺术实践类,如民间艺术赏析、音乐简史、美术简史、当代影视评论、DV制作等。各校应根据具体的师资及教学资源情况,尽可能地开足公共艺术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公共艺术课程还应分层设置、分步实施。低年级以鉴赏类课程为主,通过艺术理论和作品赏析,让学生了解中外优秀文化艺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理解美、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为下一步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高年级以艺术实践和艺术史论课程为主,为具有一定艺术基础或在艺术方面有较高追求的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通过画、写、唱、跳、演、做、评等艺术形式参与艺术实践,掌握一定的艺术技能或技巧,体验和感受艺术美,提高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另外,让学生通过学习丰富艺术史论知识,提高审美判断能力和艺术批评能力,使艺术修养得到更高层次的升华。地方普通院校立足地方,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地方性、民族性等文化艺术特色。地方普通院校应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艺术资源,将教育资源与教师特长相结合,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选修课程,丰富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形成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这样不仅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公共艺术教育,而且有利于地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如笔者所在学校开设的剪纸技艺公共选修课,深入挖掘地域资源,传承传统文化,学生作品在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及全国廉政剪纸作品展中多次获奖。另外,“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剪纸教学改革与实践”被评为校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

(二)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

在公共艺术教学中,学生人数较多,且大多没有专业基础,课程多以鉴赏类为主,教学方式重讲授、轻互动,重理论、轻实践。笔者认为,公共艺术教学应遵循艺术教学规律,倡导学生探求艺术的主动性,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艺术家到学校开展讲座或讲学,向学生讲授艺术创作构思、艺术表现手法、作品的思想内涵等,让学生对艺术作品有更直观的了解,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还可以让艺术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通过畅谈艺术感受和艺术心得,使学生树立学习艺术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学习艺术要有浓厚的艺术氛围,无论是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还是视听一体的舞台影视艺术,都需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才能获得更真切的感悟。公共艺术教学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可以组织学生到艺术馆、博物馆以及民族民间艺术生发地进行参观考察,使其对艺术有直观的感受,从而获得更加深入的理解。公共艺术教育除了公共选修课之外,还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如定期举办大学生艺术节、校园廉政文化作品展、“校园之春”歌手大赛及书画展、大学生艺术展演等,通过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同时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公共艺术教育可以依托艺术社团,公共艺术课程教师作为社团指导教师,可以成立合唱团、舞蹈队、动漫协会、书画协会等,定期举办艺术活动,使公共艺术教学的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更多地与教学相结合,多媒体网络教学已经被广泛使用,这种新兴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可能。笔者所在学校近年来先后开设了尔雅通识教育网络课程、智慧树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如果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于公共艺术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变革传统课程修读模式,给学生更自主、灵活的学习空间。

(三)建设规范、合理的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师资是进行公共艺术教育的人力支撑与智力保障。公共艺术课程作为公共选修的课程门类之一,要求任课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艺术专业技能,同时还应该具备相关的人文知识素养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这样才能将专业性与公共性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关键,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首先应保障足够的师资人数。教育部在《方案》中明确提出:各校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至0.2%,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地方普通院校由于教学资源所限,无法实现公共艺术课程专职教师配比,可以鼓励二级艺术院系的一线教师积极参与公共艺术教学,或聘请校外优秀的专家、学者、艺术家等通过兼职授课或到校讲座的形式,全面提升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水平。

(四)建立完善、严格的监管机制

教育部在《方案》中提出:各校应按照《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要求,配备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所需的专用教室和器材。良好的艺术教学设施对于提高公共艺术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地方普通院校应首先加强公共艺术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除了基本的教学场地、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投入外,还应提供一定的经费,为地方特色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外聘专家讲座、举办艺术展演、参观考察交流等提供保障。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建立公共艺术教学部或教学中心,统筹、组织、管理公共艺术教学工作。条件不够成熟的院校可由教务处成立专门机构管理,具体课程由相关二级艺术院系承担。应明确各自权属关系,教务处是公共艺术教学的主管部门,负责安排教学任务、组织学生选课、分配教学场地、日常教学督导检查等;二级艺术院系是公共艺术教学的承担单位,有义务完成公共艺术教学工作。教学质量管理是公共艺术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课程承担单位应将公共艺术课和专业课同等对待,二级院系应成立公共艺术教研室,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内容等进行统一审核。在教学评价考核上要严格对待,要求应与艺术专业教学评价考核相一致,努力做到统一命题、形式多样、注重过程、科学合理。应抛弃传统、单一的交一份作业就结业的做法,给学生适当的压力和动力,从而全面提高公共艺术教学质量。地方普通院校在新的发展境遇中,应充分认识艺术对大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重要性,理性客观、实事求是地查找公共艺术教育的问题和不足,在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师资配备、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苏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构想[J].江苏高教,2012(3).

[2]王弘德.浅析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J].艺术教育,2011(10).

[3]刘忠国.探究高校艺术公选课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2(1).

作者:曹国洪


普通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与创新》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355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