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医学论文 > 探讨在预防医学教学中渗透中医预防理论的效果

探讨在预防医学教学中渗透中医预防理论的效果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1-21 22:41:12 | 移动端:探讨在预防医学教学中渗透中医预防理论的效果

探讨在预防医学教学中渗透中医预防理论的效果 本文关键词:渗透,中医,探讨,预防医学,预防

探讨在预防医学教学中渗透中医预防理论的效果 本文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预防医学教学中渗透中医预防理论的效果。方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融入中医预防理论,以自制调查问卷评价教学效果。结果98.6%的学生对本课程感兴趣并认为其有用,97.2%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合理、符合学情,98.6%的学生认可教学方式,100.0%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充分体现了中医特色,98.2%

探讨在预防医学教学中渗透中医预防理论的效果 本文内容:

  摘要:目的 探讨在预防医学教学中渗透中医预防理论的效果。方法 在预防医学教学中融入中医预防理论, 以自制调查问卷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98.6%的学生对本课程感兴趣并认为其有用, 97.2%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合理、符合学情, 98.6%的学生认可教学方式, 100.0%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充分体现了中医特色, 98.2%的学生对学习效果表示满意。结论 在预防医学教学中融入中医预防理论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效果较好。

  关键词:中医预防理论; 治未病;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 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 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以“健康生态学模型”为工作模式, 强调环境与人群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 并以促进健康为目的。预防医学是医学三大分支学科之一, 也是连接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桥梁课程[1]。中医预防医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发端于远古生产劳动、酝酿于先秦哲学思想、奠基于《黄帝内经》《难经》的一门学科[2]。在人类发展史和中医学发展过程中, 中医预防医学在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卫生检疫制度等方面有大量经典观点, 以“治未病”思想为典型代表, 奠定了现代中医预防医学的理论基础[3]。

  随着人类疾病谱、死亡谱的改变和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预防医学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全国大多数医药院校已开设预防医学课程, 但由于知识点繁多、覆盖面广、更新速度快等问题, 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种种困难, 尤其是在中医院校, 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课程设置与内容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不能体现中医特色等, 导致教学效果明显不好[4,5]。现结合我校实际开展预防医学教学改革, 以期找到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模式。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校2012级医心双专业7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总授课学时为36学时, 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6学时。教材:《预防医学》, 2版, 申杰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根据《预防医学》教材章节特色, 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 融入中医预防理论, 要求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案例讨论等, 提高学习兴趣。学期结束前以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1.2.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不同章节适当融入中医预防相关理论。

  (1) 绪论。绪论是一门课程的敲门砖, 绪论讲授好坏和学生学习兴趣息息相关。“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的精髓和特色, 授课过程中可将中医“治未病”理论体系与现代预防医学理念联系起来。如在讲述预防医学的定义时, 引入中医预防医学的内涵, 说明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现代预防医学没有差别, 是在中医学指导下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中医预防养生和整个现代预防医学知识体系也是融会贯通的, 目标都是维护人体健康, 通过调摄精神、饮食有节、劳逸结合、起居有常等, 养护人的精、气、神。现代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策略和中医的“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有异曲同工之处。除此之外, 还可引入经典医学书籍中的相关理论, 如《素问·四气通天论》中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等, 并对中医预防中的天人相应预防观、形神合一预防观、动态平衡预防观等特色观点进行归纳[6], 加深学生对中医预防理论的理解。

  (2) 环境卫生和劳动卫生学。以案例引出知识点, 如日本的水俣病、伦敦烟雾事件、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等, 启发学生思考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逐一联系知识点进行讲解。现代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和环境卫生有密切联系, 而中医预防医学早就认识到环境卫生的重要性。《治家格言》提出“黎明即起, 洒扫庭除, 要内外整洁”, 孙思邈《食忌》云“五月, 取浮萍烧烟去蚊子”, 《周礼》有清除粪便的记载, 秦朝还有下水道、都厕 (公厕) 等, 对改善人口稠密城市的卫生状况起到很大作用。在劳动卫生领域, 中医也很早认识到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如汉代王充《论衡》已有冶炼中灼伤、烟熏伤害眼鼻的记载;《诸病源候论》云“凡古镜塚, 及深坑中, 多有毒气, 不可辄入。必须入者, 先下鸡毛试之, 若毛旋转不下, 即是有毒, 便不可入”;明代还记载了煤矿工人创造的排除毒气法;《本草纲目》中提到预防铅中毒, 并提倡炼丹时坩埚密闭化;《天工开物》中对高温作业操控鼓风机的工人预防热射病的劳动保护措施有记载“靠炉砌砖一朵, 高阔皆丈余, 周墙以抵炎热, 鼓风之人方克安身”。这些和当代环境卫生、职业卫生有着相同相通之处。

  (3) 食品营养学。中医非常重视食疗养生, 讲究饮食调养, 这与现代食品和营养卫生学研究目的一致。因而, 在“食品营养学”章节授课中, 引入食疗养生, “以形补形、以脏补脏”等中医理论。中医理论认为药食同源, 即食物和药物一样, 具有性味归经及升降沉浮[7]。中医的食养食疗知识非常丰富, 既有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制宜, 又有不同体质的饮食养生, 还有将食物的四性五味与人体体质、脏腑相联系, 创造了大量的食疗药膳方剂。在讲解肉类、豆类的营养成分时, 引入中医的“四气五味”学说, 把《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和中医养生保健等内容结合起来。另外, 《黄帝内经·素问》中“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制定膳食指南、提倡科学饮食、合理营养有着重要意义。强调中西医预防、康复、保健等理论的相通之处, 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调整阴阳、协调脏腑、“三因”制宜、辨证施食和五味调和等观点。

  (4) 流行病学。在讲解完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后, 列举当前中医药科研实例, 引导学生认识到预防医学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性。扎实的统计学基础和严谨的流行病学科研思维对个人学习与工作会有巨大帮助, 以临床实例警示学生重视该门学科。如近年来队列研究在中医药研究综合防治措施或方案的作用、探索疾病病因、研究干预或与干预相关的不良作用、评价医疗服务提供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效果、探索疾病预后等方面都有成功应用的实例, SARS暴发期间, 有学者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对香港11所医院中药预防SARS的效果进行了观察, 经统计分析, 发现中药预防SARS有效。

  (5) 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近年来新的传染病如SARS、禽流感、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等不断出现,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发病率持续上升, 人类健康受到威胁。三级预防策略在疾病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经典中医预防理论中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思想, 对于控制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尤为重要。根据学生知识体系指导其自主学习, 在课堂上结合现代流行病学病因学研究结果以及中医养生保健观点, 对学习过的中西医预防医学知识进行整合。具体为:教师在讲授完概述部分后, 选择几个常见的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如结核病、艾滋病、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 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其在中医上所对应的病症, 然后学生分组选择感兴趣的疾病开展课后研究, 分组收集资料、总结归纳并制作PPT进行课堂汇报。资料收集过程中, 侧重将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思想联系具体疾病进行深刻解析, 培养学生预防思维以及查阅资料、总结归纳、小组合作等能力。

  1.2.3 结果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 采用自制问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问卷内容包括对预防医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否具有中医特色、教学效果等, 以定量和定性结合方法开展调查。

  2 研究结果

  98.6%的学生对本课程感兴趣, 认为其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帮助;97.2%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合理, 符合自己的需求;98.6%的学生对案例式教学、自主学习等方式认可, 认为课后自己主动查找资料, 知识点掌握更牢固;100.0%的学生认为本学科充分体现了中医特色;98.2%的学生对学习效果表示很满意 (见表1) 。在开放式问题回答中, 大多数学生建议:除开设必修课程外, 适当增加相关选修课, 如食品营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教师适当布置课后作业, 如实践报告等, 督促学生查阅资料;希望学校能邀请公共卫生一线工作人员来授课, 或适当安排实践课程。

  表1 学生对预防医学教学的满意度

  3 讨论

  在中医院校预防医学教学中, 首先要加强学生对预防医学的重视, 转变“重临床, 轻预防”思想。预防医学知识和技能是一名合格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 一方面, 学校要对该学科给予足够的重视, 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另一方面, 任课教师需重视该课程教学, 认真备课, 严格要求学生。在本研究中, 教师在第一堂课就讲明课堂纪律要求, 充分准备授课内容, 中西医结合教学, 学生在第一堂课后普遍表示对预防医学充满兴趣。

  其次, 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方面积极探索, 可采用PBL教学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等[8], 将授课内容与临床医疗实践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授课教师队伍中, 临床医学专业的青年教师要多旁听中医基础课程, 将预防医学和中医理论结合起来, 多角度理解中医预防理念, 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 实现教学相长。本研究一改传统教学方式, 开展自主学习, 学生对此较为满意。同时, 调查还发现,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食物与健康”“环境与健康”章节, 认为流行病学内容较难理解。这提示我们需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 以学生理解为教学根本,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像、视频等, 授课结束后给学生推荐教育部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国内外各类高校网络公开课和慕课等, 提升教学效果。

  最后, 适当调整预防医学课程设置。预防医学课程涉及科目较多, 以三大卫生、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为主。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知识对临床工作及科研具有重要作用, 但本课程学时有限, 无法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因此, 建议增加授课学时、增设相关课程或选修课, 如开设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等课程。另外, 调查中学生均表示希望能开设实践课程。建议学校可与当地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未病”防治中心等联合成立预防医学见习基地, 安排1~2次见习活动, 有助于学生树立“大卫生”观, 提高学习兴趣, 开阔思路, 增长见识, 促进就业[9,10]。

  参考文献
  [1] 傅华, 段广才, 黄国伟.预防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尚云冰, 曾国书, 曲夷.从整体动态思维看中医预防医学源流[J].现代中医药, 2015, 35 (6) :71-72.
  [3] 岑泽波.中医预防医学纵横谈[J].现代中医药, 2008 (1) :86-90.
  [4]董菊, 陈全良, 李国春, 等.中医院校预防医学教学现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2) :78-79.
  [5]徐学琴, 闫国立, 刘晓蕙.中医院校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4, 22 (1) :1821-1822.
  [6]卞益华.浅谈中医预防医学的特点[J].江苏中医药, 2005, 26 (9) :39-40.
  [7]肖德强, 徐斌, 鲁力, 等.食物营养成分与中医药膳性、味、归经的关联性初探[J].应用预防医学, 2017, 23 (1) :27-30.
  [8]曾蓉.PBL教学法在预防医学课程中的应用进展[J].卫生职业教育, 2017, 35 (5) :54-55.
  [9]武学琴.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医学实习要求的调查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 2014, 32 (22) :116-117.
  [10]刘俊, 申旭波, 江广中, 等.以社区为导向的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见习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21) :4393-4395.

    高小娇,田维毅,蔡琨,王平,何光志,杨柱.中医预防理论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01):52-54.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探讨在预防医学教学中渗透中医预防理论的效果》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678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