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论文范文 > 论文格式 > 腐败概念剖析与阐述

腐败概念剖析与阐述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2-06 21:04:00 | 移动端:腐败概念剖析与阐述

腐败概念剖析与阐述 本文关键词:阐述,剖析,腐败,概念

腐败概念剖析与阐述 本文简介:腐败概念剖析与阐述  1什么是腐败  腐败可以指食物上的腐烂,即有机物因为化学或生物反应而分解。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现在引申为政治术语,即指政府官员滥用权力谋私利,清代《官场现形记》就有“腐败官场”一词。  “腐败”一词历来有鲜明的道德和

腐败概念剖析与阐述 本文内容:

腐败概念剖析与阐述   1什么是腐败
  腐败可以指食物上的腐烂,即有机物因为化学或生物反应而分解。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现在引申为政治术语,即指政府官员滥用权力谋私利,清代《官场现形记》就有“腐败官场”一词。
  “腐败”一词历来有鲜明的道德和政治指向,参与腐败活动的人通常受到的是道德和法律的审视。一般来讲,腐败行为主要是指政府官员违规使用公众赋予的权力为自己谋福利。根据现在的经济体制,在中国,腐败的参与者还不仅仅指政府官员,还包括了公有制企业的代理人,也就是说,公有制企业的管理者违规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也被称为腐败行为。相对来说,在西方国家,企业代理人的腐败问题仅仅被称为道德风险。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腐败现象要比西方国家更为广泛的原因。所以说,在中国,腐败的定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官员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二是公有制企业代理人违法谋取私利的行为。
  腐败应当如何理解?吴敬琏认为,虽然腐败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其经济源头主要有三个:一是利用行政权力干预市场,进行权钱交易;二是利用经济转型时期财产关系的调整,掠夺公共财产;三是利用市场的不完善牟取暴利。[]这种观点,虽然强调了腐败行为中行政权力货币化主要包括了直接权钱交易、私吞公共财产、利用机制漏洞三种形式,但是主要还是指政府官员的以权谋私,并不包括公有制企业代理人的腐败行为。
  关于腐败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国际透明组织对腐败的定义是:“公共部门中官员的行为,不论是从事政治事务的官员,还是行政管理的公务员,他们通过错误地使用公众委托给他们的权力,使他们自己或亲近于他们的人不正当地和非法地富裕起来。”这种定义主要从权力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出发来讲述腐败的内涵,强调了腐败的寻租行为,是以公共权力派生的角度来定义腐败的范畴。
  在我国,法律上也没有给腐败以明确的解释。我国《刑法》第382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第38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根据这两条法律规定,周黎安把腐败定义为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职务犯罪。[]这个定义遵从法律的规定,归结为我国侦查机关对腐败行为立案侦查的行为类型。
  孙刚等则认为,腐败行为和寻租行为、法外交易是相关的,寻租的概念主要是与市场结构相关联,当市场非竞争的时候,政府就可能会产生寻租行为。但是如果因为寻租行为产生的租金并没有归政府官员个人所有,那么一般不能说这种行为构成了腐败。[]同时,因为法外交易的概念是建立在现有的法律制度之下,因此现有法律的不完善,可能使一些腐败的行为并不被认为是违法的。所以这种观点认为,只有为私牟利并且触犯法律的寻租活动才能定义为腐败。这种定义更加明确了腐败和法外交易、寻租的差别。本文采用相同的腐败定义,即:腐败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并且违反法律的寻租行为。
  2腐败因素研究的意义
  1为何要研究腐败产生的因素
  腐败现象违背了正义和社会公正的规范和准则,削弱了国家机构的权威,扭曲了有效的竞争,增加了改革的经济代价和社会代价,并引起了道德滑坡,因而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现象。因此,挖掘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寻求遏制腐败的对策,然后付诸实践、对症下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深刻的背景因素,作为社会现象之一,腐败从发生到蔓延都有其原因。正如医生要想对症下药,必须首先找清症结所在。遏制腐败也必须挖掘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
  2治理腐败与制约权力的关系
  为什么治理腐败要靠对权力进行监督制约?从人类历史看,权力始终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也可能被滥用以谋取私利,侵害人民利益。列宁指出:“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不受节制的堕落。”古今中外的历史也反复表明,权力一旦失去制约和监督,腐败就会随之产生,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从我国情况看,在体制转轨时期,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易发多发,在有些领域还十分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结到根本,与权力行使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制约,特别是与一些位高权重者的权力行使约束不住、监督不力,直接或间接相关。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确保权力正确行使、不被滥用,就必须抓紧建设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和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提高权力监督制约的有效性。
  腐败是一种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现象。腐败心理研究表明,潜在的滥用权力者通常会在收益与风险间进行权衡,如果腐败行为得不到及时的揭露、严厉的处罚,而腐败获得的好处又大于被查处的后果,他们就容易铤而走险。因此,及时揭露腐败行为,坚决查处腐败案件,不仅可使腐败行为受到应有惩处,而且可起到威慑作用。处罚一个警示一片,使权力行使者因畏惧受到揭露和处罚而不敢腐。
  3 保持“三清”必须以权制权
  3.1权力的本质
  人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集体社会里,这就决定了人们所投入的价值资源和所产出的价值利益不可能由所有人来共同支配,所以必须选出一些能力强、道德品质好、利益相关性低的人,按照相应的法律、制度、伦理道德等支配公共价值资源,并负责分配份额,这种负责分配份额的资格就是权力。
  权力包括三个要素:权力主体、权力资源、权力对象。权力主体是权力的控制者和支配者,它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社会组织。权力资源是权力赖以产生存在的基础,权力资源的性质、数量、质量决定着权力的性质、大小和使用效应。权力对象是权力的被作用者和体现者,没有作用对象的权力是潜在的权力。三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权力主体凭借权力资源来支配权力对象的过程。
  权力的特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积极特性和消极特性。
  积极特性有:
  目的性,即权力具有目的性,权力的目的在于实现和维护特定的利益。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政治权力只是经济权力的产物[]。
  强制性,即权力主体使他人服从自己的意志时不需要经过他人的同意。正是权力的这种特性才让权力更具有力量。
  整合性,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一种物质比权力能更好地把某一群体一体化了。所以尽管还是会有那么些人整天嚷嚷着说权力这样不好那样不好,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权力,世界会变得多么散乱,而权力则可以让社会秩序维持在权力意志范围内。
  等级性,权力有大小之分,这就是权力的等级性。它在运行中呈现的是自上而下的单向性,上下级权力之间表现为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对象性,权力的作用是让一定的群体、一定的社会秩序维持在权力的意志范围内,所以权力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放之四海皆可用,权力要有一定的界限范围。这样才能保证权力的力量和社会的发展,这就是权力的对象性。
  消极特性有:
  扩张性,合法的权力是具有对象性的,是指其在特定的范围和界限内,权力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但是权力也具有扩张性,如果权力不受一定的限制,权力会不断扩张,这样的后果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侵犯性,如果权力不加约制地扩张,权力就会具有侵犯性,一般情况下,权力的侵犯性是伴随着扩张性而产生的,因为权力不加限制地扩张才使得权力具有侵犯性,这样的后果最终也是损害老百姓的利益。
  诱惑性,权力与利益有很高的相关性,这也决定了权力具有强烈的诱惑性,诱惑有不良企图的人贿赂权力主体,诱惑权力主体利用职权之便为其牟取私利。美国著名法理学家博登海默指出:“一个被授予权力的人,总是面临着滥用权力的诱惑,面临着超越正义与道德界限的诱惑。”[]马克思也指出:“单个官僚来说,国家变成了他升官发财、飞黄腾达的手段,权力是物质财富的直接体现,个人的社会地位,财富的多少,直接决定于个人和权力的大小和政治地位的高低。”[]
  腐蚀性,权力对其行使者具有自发的腐蚀作用。如果权力主体意志不够坚定,很容易会误入歧途。
  权力具有两重性,是一把双刃剑。权力用于造福百姓还是使百姓苦不堪言都取决于掌权者是怎样使用权力,林吕建说:“权力是一匹烈马,驾驭得好,它可以成为毕业论文网……驾驭不住,它则是害群之马……”[]所以,从权力的两重性来看,必须要对权力进行适当的约束,尽量让权力发挥其积极的特性。
  3.2 权力与腐败的关系
  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权力腐败一般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权力行为腐败。权力行为腐败包括滥用权力、盲目用权、非法越权、权力使用效率低下等等。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社会之所以能够和平,之所以能够平稳发展,和每一个人的各司其职是分不开的,滥用权力、盲目用权、非法越权、权力使用效率低下等都会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二是权力目的腐败。权力目的腐败指权力运行和权力斗争偏离权力设置本来的宗旨与既定目的。
  三是权力主体腐败。权力主体腐败指掌权者道德品质败坏,如掌权者滥用权力为己谋私,掌权者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顾老百姓的安危和利益等。 如近来引起人们极大关注的前铁路部部长刘志军,寒门出身的他身上有着不同常人的拼劲,尽管生活对他很苛刻,但是经过不断拼搏,还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功成名就的他却没能抵受得住诱惑,萌生了腐败的思想,帮助北京博宥投资管理集团公司董事长丁羽心获取巨额非法利益,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恶劣社会影响,并收受他人巨额贿赂和贵重物品,遭到了国家和人民的唾弃。
  归根到底,导致腐败的因素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掌权者的道德不够完善,思想素质不过关。道德上的不完善是以私人利益损害公共或统治利益为主要原因,理性的有限性导致决策的失当和错误,因此有必要设立一定的机制监督与制约[].二是权力过于集中。权力过于集中导致的“一言堂”,使得民主监督形同虚设,成为了滋生腐败的温床。因此,要尽量分散权力,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要杜绝腐败,最根本有效的方法便是避免让权力过于集中,让权力得到适当的约制。邓小平同志说过,“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少数人手里,多数办事的人无权决定,少数有权的人负担过重,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必然要损害各级党和政府的民主生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个人分工负责制等等。这种现象,同我国历史上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有关,也同共产国际时期实行的各国党的工作中领导者高度集权的传统有关。我们历史上多次过分强调党的集中统一,过分强调反对分散主义、闹独立性,很少强调必要的分权和自主权,很少反对个人过分集权……权力过分集中,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对这个问题长期没有足够的认识,成为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社会的权力过度集中可以分为纵向过度集权和横行过度集权两个方面。纵向过度集权即是权力过多地集中于上层。横向过度集权表现为不同性质的权力过多地集中于一个部门或是一个部门里的一个人。
  都说一个出色的领导者不是指把什么事都办得妥妥当当的人,而是指能领导好手下的人,让手下的人把该干的活都干好的人。就像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我们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这些事只要有一定的规章,放在下面,放在企业、事业、社会单位,让他们真正按民主集中制自行处理,本来可以很好办。但是统统拿到党的领导机关,拿到中央部门来,就很难办。谁也没有这样的神通,能够办这样繁重生疏的事情。”[]过度的纵向集权会导致效率低下。试想一下,一件小事在下面都可以被办好的,但是却要传到上面,让上面的领导发话然后才能解决,多么浪费时间、浪费资源。此外,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整天被一堆琐事包围,他还有精力处理大事吗?这样的领导能起到领导的作用吗?另一方面,都说江山代有才人出,但是人才也是从基层上来的,人才也是需要锻炼才能使自身能力不断加强,如果掌权者把什么都干了,把什么都决定了,下面的人做的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那么基层的人怎样成长?如果没有一定的能力和经验,到需要找接班人的时候,怎么能放心把接力棒交给他们。
  纵向集权的过度化容易导致腐败。一般学者的观点是:权力越大责任越小。在这样的背景下,当现实中的权力愈用愈多,掌权者几乎可以随心所欲,不论如何用权都可以得到他希望的效果。当权力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时,其行为就不再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同时,也给了思想不正之人更多的机会去贿赂。贿赂的对象就比较集中。对于官员的下级来说,默默做事的人得不到提拔,而行贿的人却平步青云,心态失衡,为了前程就会同流合污。长此以往,正直的官员越来越少,一个国家逐渐缺乏清廉的官员,也就谈不上长治久安。
  横向集权的过度化会导致一些部门的权力过大。管理学的一条重要原理就是管理幅度和管理宽度成反比的关系。当管理宽度过大时,权力过于分散,一些部门的权力变得非常小,甚至成为形同虚设的部门。这样的情况很可能导致部门之间“踢皮球”、推诿扯皮,事情久久得不到解决。另一方面,有些部门却集中了不同性质的人员,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直接导致政府办事效率的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放宽横向集权,很多部门成为了“清水衙门”。现在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不少部门已经开始进行撤并。前段时间李克强总理要求“八个印章合并为一个印章”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本文认为,权力在横向和纵向上都应当把握一个度。不能因为现在过度的横向集权,就将权力往纵向发展,因为过度的纵向化也是有危害的。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要搞一刀切。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横向化的权力虽降低了办事效率,但相对而言,过于集中的权力导致的腐败问题更难解决。我们应当避免陷入“一统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统”的怪圈。
  4 关于“三清”环境的深层思考
  所谓“三清”,是指政府清廉、干部清正、政治清明。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十几个字,但是要真正做到、做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代表的是国家新时期的新目标,代表的是百姓心底最深的渴望,这样的国家才能真正为百姓办实事,真正赢得百姓的信赖。
  政府清廉,是指权力机构要始终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以人民的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做得好或不好的标准,做到执政为民,而不是人民所反感的作威作福,以权谋私的政府。政府清正廉洁,则民心汇聚,百姓拥护;政府贪污腐败,则必将失尽民心,被人民所抛弃。
  清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应有的本质特征。我们党一直十分重视与贪污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一直追求的是建立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政府的,真正由人民当家做主的政府、清廉的政府。如今,我们通过不断的改革来克服一切可能导致权力滥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建立推进反腐倡廉的各项制度,以确保政府行为公开、透明、公正。近日,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讲话中指出: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为我们从制度层面实现政府清廉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干部清正,主要是指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个人要清正,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以权谋私,不滥用职权,办事公正、公开。
  清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纵观历史,我们国家不乏清正的干部:人称铁面无私“包青天”的包拯,因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其事迹被后人改编为小说、戏剧,令其清官包公形象及包青天的故事广为流传,历久不衰;家喻户晓的海瑞一生清贫,抑制豪强,安抚穷困百姓,打击奸臣污吏,不为利益所诱惑,一片丹心报效祖国,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因而深得民众爱戴。他的生平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相反,那些贪污、鱼肉百姓的官员则遗臭万年:对于害死岳飞的贪官秦桧,有这样一则故事,百姓对秦桧害死忠臣岳飞的事愤愤不平,想出来把秦桧和他的妻子捏成长长的面粉条,放在油锅里炸,然后吃掉,这就是“油条”的由来,由此可见,百姓对秦桧所恨之深;有名的大贪官和珅,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并用贿赂、迫害、恐吓、暴力、绑架等方式笼络地方势力、打击政敌,其结果当然是遭到百姓的唾弃。所以,不要抱着侥幸心理,贪污腐败终会身败名裂,保持清正的品格--清正做人、清白做事才是领导干部应该坚持的。
  政治清明,主要指从政治理念到政治制度及运行机制、从施政个人到组织机构、从政治举措到政治氛围都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政治清明是与危害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以及人民的权利和自由的行为是根本对立的。而腐败则是从根本上或危害了党的领导、或危害了人民当家作主、或危害了国家法制和人民的权利自由。因此,政治清明与腐败根本对立的,需保持零容忍的态度。我们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进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清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务求做到政治清明。清明政治意味着人民的各种正当要求、愿望、呼声、诉求都能够得到充分表达并得到正确实现途径。清明政治是社会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能够得到充分彰显的政治,是各种公共权力能够在健全的法规制度约束下、在各种有效的监督下正确运行的政治,是党和国家各级领导机构和广大干部能够做群众表率、领风气之先、严于律己、甘于奉献、忠于职守、为官廉洁的政治,是政通人和、风清气正、百姓安居乐业的政治。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廉洁政治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廉洁政治的主要途径、表现和标准。三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廉洁政治的完整系统。干部清正、政府清廉与政治清明,三者既相对独立,又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如果干部不清正,政府就不可能是清廉的,当然,如果没有清廉的政府,也不可能有太多清正的干部,只有政府清廉了,才会催生出越来越多清正的干部。干部清正、政府清廉就为清明的政治创造了条件,反过来,唯有政治清明才能孕育一批又一批清正干部,促使政府持续保持清廉。所以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社会才是老百姓真真正正想要的和谐社会。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腐败概念剖析与阐述》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766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