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论文范文 > 论文格式 > 中国政府公关面临的难点及建设途径

中国政府公关面临的难点及建设途径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2-12 12:21:01 | 移动端:中国政府公关面临的难点及建设途径

中国政府公关面临的难点及建设途径 本文关键词:中国政府,难点,公关,途径,面临

中国政府公关面临的难点及建设途径 本文简介:摘要:现代社会政府公共关系的重要性日益彰显,通过文献研究归纳出政府公共关系的三种理论研读视角:公共关系学、公共行政学和传播学。借以对三种视角的理论阐述发现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存在学科发展不够规范的问题;综合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实践来看,发现在网络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其发展相对滞后。今后既应重视政府

中国政府公关面临的难点及建设途径 本文内容:

  摘要:现代社会政府公共关系的重要性日益彰显, 通过文献研究归纳出政府公共关系的三种理论研读视角:公共关系学、公共行政学和传播学。借以对三种视角的理论阐述发现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存在学科发展不够规范的问题;综合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实践来看, 发现在网络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 其发展相对滞后。今后既应重视政府公共关系的理论发展, 也要重视其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政府公共关系; 科学化; 专业化;

  Abstract:The importance of 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 in modern society is increasingly obvious. In this paper, three research perspectives of 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 are concluded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Public Relations,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hrough the nalysis of three perspectives, we find that 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 are mainly faced with the difficulties of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 in China, it is found tha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s development can no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In the future, therefore, 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bility in the future.

  Keyword: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 scientization; specialization;

  民众需求的多样化使得政府管理的公共事务增加, 政府的重要性突显, 如何与民众沟通, 如何打造政府形象则成为政府面临的主要话题, 政府公关正是在此背景下被提上议事日程。从现有资料来看, 我国政府公关理论正处于探索阶段, 从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实践来看, 其地位还处于争取独立阶段。

  一、政府公共关系的三种理论研读视角

  简单地说, 政府公共关系就是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公众为客体, 为树立政府形象采取一定的公关知识和技能展开的系列活动。从政府公共关系的内涵来看, 对政府公共关系的解读有三种视角:公共关系学、公共行政学和传播学。

  早期对政府公共关系的研究是从公共关系的视角出发的。根据中国知网的文献, 我国对政府公共关系的探讨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比如单曙光明确地将政府公共关系看作公共关系学科的一个分支, 认为其目的是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实现政府的目标[1]。早期的探讨主要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 对政府公共关系进行原发性的探讨。由于政府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刚被认识到, 因此这个时期的探讨主要集中在政府公共关系的概念、作用和意义方面。如胡宁生等主编的《政府公共关系学》认为, “所谓政府公关, 即是政府同广大公众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 以体现政府管理社会的根本职能的一种管理思想和实践活动”[2]。宋湘华对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作用作了初探[3]。第二,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们对政府公共关系进行了拓展性研究。王新华等进一步探讨了政府公关的价值和三种模式[4]。李耀主要针对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进行探讨, 认为政府公共关系主要发挥信息引导、沟通协调、形象塑造、宣传教育和咨询建议职能[5]。

  从公共行政的角度对政府公共关系的研究要稍晚一些。该方面的论述始于谢昕、王小增, 他们从公共行政的四个发展阶段分别论述了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6]。之后从公共行政学的内容来探讨政府公共关系的就多了起来, 危机公关、网络公关都成为政府公关新的研究内容。很多学者认为, 不论是政府治理、还是政府决策及政府形象都不是政府内部的单纯活动, 都涉及到政府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 就此而言, 政府所有活动都会关系到它与民众的沟通和传播问题。那么, 政府活动对民众产生的影响都可以归结为政府公共关系。

  近年来对政府公共关系的研究已不仅限于公共关系和公共行政的视角, 由于危机公关和网络公关对政府公共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传播学视角受到人们的重视。任莺认为政府公共关系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传播互动[7]。周书楠认为, 政府公共传播是政府公共关系的重要内容, 由于传播学与公共关系学在高校课程设置中是两个学科, 不利于政府公关人才的培养[8]。

  由此看来, 从不同的视角解读政府公共关系就使其探讨的内容呈现出差异。以公共关系学视角来研究政府公共关系主要围绕政府形象及政府公关的意义展开;公共行政学视角更多在探讨政府公关对政府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的影响, 即政府公关在政府决策、政策执行、执行效率等的作用;传播学视角强调政府公共关系的传播并将政府公共关系视作一种传播方式。多样化的研究视角表明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内容还无法取得共识, 这正是其面临的困境。

  二、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困境

  从上面对政府公共关系的内涵界定可以看出政府公共关系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其内容探讨并不成熟, 其发展面临自身发展不足及外部环境的挑战。

  (一) 在政府公共关系规范化建设方面

  第一, 政府公共关系研究对象不够明确。目前关于政府公共关系的界定是从多个视角出发的, 如上所述不同视角下政府公共关系的研究对象的界定会有所不同。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来探讨政府公共关系的研究对象, 其研究对象就成为研究与政府有关的可以包罗万象的一切现象。研究对象的明确性表明事物的边界, 也是其独立性的标志。研究对象明确, 表明人们对该事物认识深刻, 而研究对象的广泛性则表明了人们对此事物的认识还处于探索阶段。从多个学科角度探讨政府公共关系, 研究对象的不统一阻碍了“公共关系从业者的职业对话”[9]。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 政府公共关系的理论及实践发展会变得困难。目前来看, 政府公共关系的理论及研究方法基本上是从其他学科中直接借用过来的, 所以它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这也说明它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也没有界定清楚, 这样, 政府公共关系就被包含在各种学科之下。

  第二, 政府公共关系部门设置缺乏专业化。由于政府公共关系研究对象的模糊性, 其所能解决的问题以及所要实现的目标也不明确, 致使政府公关部门设置缺乏专业化。我国信访部门、政府办公室、新闻办等部门虽然承担了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 但这些职能是附属于管理职能的, 即它们是作为政府的职能机构或辅助部门存在, 作为职能部门或辅助机构其工作职责有明确的界定, 而其从事的政府公共公关活动则是附带的, 即其主要是从政府自身的角度即从政府效率、政府形象的角度来开展工作, 我国没有设置独立的政府公共关系职能部门。关于政府公共关系如何开展, 其职责范围是什么, 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在危机事件发生, 急需专门的公关部门对政府活动作出指导与统一规划时, 这方面的欠缺显得尤为明显。

  (二) 在政府公共关系认识方面

  第一, 对政府公关活动的主体认识不一致。由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属于政府的管辖范围, 政府公关主体有“不同凡响”之处:体系巨大、结构复杂[10]。政府公关活动的主体既包括各级政府, 也包括各级各类政府工作人员。只要是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都是公关主体, 所以政府公关活动不仅包括危机公关, 更是一种常态化的工作。而实际工作中是存在认识错位的, 认为在危机事件中或需要向社会发布信息的时候才需要公关, 政府公关活动的主体主要是窗口部门或危机管理部门或相关的发布信息部门, 政府的日常性事务属于政府内部的事务, 与公众没有直接的联系, 所以涉及不到与公众的传播沟通。而窗口部门的公关更多的是对政府工作人员的形象、语态的要求, 公共事件或危机事件中的公关职责主要由相关部门及领导人员来承担, 领导者的形象、言论及传播的信息都直接影响到矛盾是否升级、危机事件的平缓程度。这就会发生主体认识错位的问题, 认为公关活动并不是时刻需要, 公关主体并不包括所有的政府工作人员和部门, 政府公关素质和技能也不需要每个部门以及工作人员人人具备。

  第二, 对政府公关的地位认识不够明确。政府公关活动应该是一种专门的职业活动, 但目前其处于附属地位, 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被唤醒。职业化意味该职业具有共同的职业观念与行为规范。而我国政府没有设置专门的公关部门, 也没有相应的行业规范。在政府系统中, 公关活动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围绕政府展开, 其公关职能是附属于政府的管理职能的。不具备专业化的设置与行为规范, 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即使在危机事件中, 也很少有人去关注政府公关做得怎么样, 人们的注意力只是集中在政府及其新闻发言人身上, 政府公关活动是不独立的, 社会评价是基于政府管理的视角。如果总是出于这样的认识去开展政府公关, 那么它总会处于被动地位, 对公关活动效果的考察也难以进行。如果将管理的五项职能加一项公关职能, 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公关和控制, 这样, 政府的管理过程就可以分开来考虑, 事情的处理结果可以从六个环节分别来考察, 也便于政府进行经验总结。从目前来看, 公关在管理活动中并没有被考虑进去。随着现代社会危机事件的频发, 政府公关的重要性刚被人们认识到, 其如何进一步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第三, 对政府公关的定位不够准确。政府公关的目的是维护政府的形象还是通过沟通解决民众的问题, 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开展公关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不同的社会治理模式下, 政府与民众的关系也呈现出差异。在以往的治理中, 政府处于中心地位, 拥有支配社会的权力, 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民众参与政府管理缺乏正规的渠道。在新型的合作治理模式下, 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政府与民众的“中心—边缘”模式逐步瓦解, 二者是合作共治的关系, 不是简单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在新型的治理模式中, 政府的定位是“服务”, 而不是“控制”, “在公共管理中, 控制关系日渐式微, 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日益生成的服务关系, 管理主体是服务者, 而管理客体是服务的接受者”[11]。管理主体与客体之间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让人民切实享受到各种社会服务, 所以从服务的角度来定位政府公共关系是关键所在。如果还是以政府为中心, 站在政府自身的角度来看待政府公共关系, 这种定位错位的问题会直接影响政府的服务宗旨, 进而引起政府信任危机。

  (三) 在政府公共关系实践发展方面

  第一, 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公关的对象是民众, 它不同于政府内部的沟通和协调活动。政府内部的沟通和协调活动通过政府公文的形式或上级命令可以比较顺畅地进行。但是政府与民众的沟通中, 命令或公文并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所以, 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与民众沟通是一门学问。从社会发展来看, 政府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已受到社会高度的关注。然而, 从政府公关发展的实践来看, 该方面发展与社会的需求相差甚远。政府部门的培训活动虽然涉及到该方面的内容, 但是大多数停留在对政府公共关系现象的理论分析层面, 对政府公共关系的原理、意义探讨非常详细, 对于公关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及如何培养这些专业素质和技能方面的内容也有相应的篇幅。但是在实践层面无论是公务员考试还是政府培训都缺乏这方面的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中, 很多院校将“政府公共关系”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来对待, 说明高校已认识到政府公共关系的重要性。但是该课程在高校依然偏重于理论探讨, 缺乏实践内容的支撑。

  第二, 公关实践技能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 政府公关人才要熟知政府政策并具备行政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政府公共关系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公共利益, 其中对政策的正确解读和正确的执行方式是达成这一目的基本要求。所以, 政府公关人才必须对政府政策熟悉并能正确解读, 这样才能保证公关的结果既有利于促进公共利益, 又能树立政府形象。其次, 政府公关人才需要一定的公关技巧。“行政执行官和文官在运用他们的技巧工作时试图利用他们所能收集到的所有创造力、能力和礼仪来达到客观的目标和标准。在不断发展的美国行政舞台上, 公共管理技巧的挑战比以前更为紧迫”[12]。

  从我国政府公关实践来看, 已经建立了相关的制度来保证政府公关的合法性。比如新闻发言人制度保证政府及时向民众传递相关信息、新闻发布会满足民众的知情权, 但是这些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对政府公关人员提出了相应的公关要求。从近几年的危机事件来看, 政府公关人员的知识和素质在不断提升, 其信息发布、自身形象都已无可挑剔, 但是在与公众的沟通中, 如何树立政府的信誉、维护政府的形象、切实解决公众的问题、建立良好的政民关系, 仍然做得不够, 政府公关的技巧仍然严重缺乏, 很多发言人在应对媒体时不敢自由发挥。而公众也习惯性地把注意力聚焦在主要发言人身上, 对发言人的语言进行多角度解读。在网络媒体深刻影响社会发展的时代, 政府公关的难度要比传统媒体时代大得多。政府公关人员不仅要熟知政府的政策, 而且要掌握一定的公关技能。多数情况下政府公关人员只具备了前者的专业素质要求, 对技能掌握则远远不够。

  三、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路径

  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起步较晚, 虽有多学科的研究视角, 也无法掩盖其发展的非独立性。政府公共关系只有走出当前困境, 才能赢得更大的发展。独立的科学地位和专业化建设是其发展方向。

  第一, 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科学化。科学化是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前提。科学化要求政府公共关系有明确的内涵界定、成熟的理论体系、独立的研究方法。科学化建设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政府应掌握主动权, 充分发挥技术的中介特征, 而不是限于技术的藩篱。现代社会的政府公关已不同于传统的公关, 在传统媒体时代, 民众对政府的了解只能通过报纸、新闻、杂志等传统媒介, 这些媒介在社会生活并不富足的年代所起到的传播作用是有限的, 政府公关手段比较简单。现代社会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为政府公关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和技术, 网络、手机、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的搭建为政府信息报道和与民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二是汲取各学科的优秀成果。如前所述, 政府公共关系有三种研究视角, 虽然研究视角的多样化使得政府公关难以形成职业对话, 但是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为政府公关的理论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借鉴。现代公共关系学、传播学及公共行政学的产生均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 它们自身的理论、方法都可以被政府公共关系借用。政府公共关系的非独立性正是由于各门学科均将政府公共关系视为自己的分支, 所以政府公共关系在比较深厚的学科背景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第二, 政府公共关系的专业化建设。从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特征来看, 其专业化建设尤为重要。政府公关不仅具备公共关系的一般性特征, 即政府借助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来影响公众的行为过程, 而且政府公共关系还具备其特殊性, 主要表现在:受众对象比较复杂、成效难以评估、沟通传播的障碍[13]。这种特殊性本身就会给政府公关带来困难。受众对象的复杂性意味着民众需求的多样性、民众素质的差异性;政府与民众沟通效果不能拿数据来评估;在沟通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障碍因素, 比如舆论传播的障碍、价值观念的差异性、组织合作的困难等, 这些因素都阻碍了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政府公共关系的研究对象要将这么多的诉求包容进去, 真正体现以政府为主体、以服务为宗旨的要求, 就需要专业化的政府公关。

  政府公共关系专业化的体现包括三个方面:其一, 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政府公共关系不能简单地归类为公共关系学, 因为其主体是政府, 客体是社会公众, 政府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其拥有支配社会的权力, 而社会公众的需求又是多样化的。如果忽视主客体的这种特性, 仅将其视为私人部门或企业之间的沟通, 那么政府公共关系将会出现危机。同样, 如果将政府公共关系视为传播学的分支, 那么政府公共关系可能更注重的是沟通模式、舆论管理方面, 同样无法体现政府为民服务的宗旨。如果将其视为公共行政的分支, 政府公共关系可以利用公共行政学的优秀成果, 但是政府公关将被政府管理所淹没, 管理即公关, 这样不利于政府公关的独立发展, 也不利于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所以, 研究对象的独立化是其发展的前提。其二, 有专门的部门设置。由于各级政府部门职能存在一定差异, 承担的公关职责也有所差异, 所以有必要在政府内部设置专门的政府公关机构。设置时既要避免部门的重复性还要注意各公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政府日常公关职能由普通的管理部门承担尚且可以, 一旦危机事件出现, 如果没有一个专门的公关部门进行统一规划、控制与组织, 就会出现各自为政、难以协调的状况, 严重影响政府的公关效率, 因此, 设置专门的政府公共部门十分必要。在统一领导的原则下,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来设置各地的公关部门。其三, 建立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充分利用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培养机制。目前政府公共关系隶属于各个学科, 在每个学科之下, 政府公共关系都作为一门子课程来学习, 学校的培养具有体系性、全面性。二是开展政府系统内部的培训活动。政府各部门应对的公关任务会有差异, 所以根据各地、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的培训活动。培训活动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 比如研讨会、集中听课、知识讲座、实地公关技能比赛等, 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 加强公务员对政府公共关系的理论把握和技能培养。三是吸引高素质的公关人才参与政府管理活动。政府可以通过外聘或引进人才的方式吸收社会上掌握管理技能的公关人才共同谋划政府的管理活动, 通过相应的制度及保障措施保证社会公关人才愿意参与政府的管理活动, 提高政府的公关效果。

  我国政府公关的发展历史短暂, 从政府公关自身来说, 其理论及实践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从社会原因来看, 它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才被提上议事日程的, 这就使得政府公关具有更多的被动性。在政府公关没有长足发展的情况下又需要应对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 这样政府公关的困境就更为明显。政府公关既要弥补自身专业化发展的不足, 又要面对复杂的网络传播环境, 今后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单曙光.略谈政府公共关系[J].福建论坛, 1992 (3) :64.
  [2]宁红涛, 李永新.政府公共关系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相关分析[J].人口与经济, 1998 (2) :39-43.
  [3]宋湘华.政府公共关系理论初探[J].行政论坛, 1997 (1) :32-33.
  [4]王新华, 吴斌.政府公共关系的价值与模式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 2002 (2) :42-45.
  [5]李耀.试论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定位[J].湖南社会科学, 2003 (1) :45-46.
  [6]谢昕, 王小增.基于公共行政理念的政府公共关系发展历程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 2005 (9) :14-16.
  [7]任莺.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公共关系的创新[J].新闻界, 2013 (5) :62-65.
  [8]周书楠.政府公共传播, 哪些问题亟待解决[J].人民论坛, 2016 (25) :66-67.
  [9]张康之, 张乾友.公共行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186.
  [10]张岩松, 张国栋.政府公共关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13.
  [11]张康之.公共管理伦理学[M].修订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8.
  [12]乔治·伯克利, 约翰·劳斯.公共管理的技巧[M].丁煌,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11.
  [13]李勇, 崔义中.“新公共管理”呼唤政府公共关系的科学化与专业化[J].生产力研究, 2009 (5) :8-9.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国政府公关面临的难点及建设途径》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836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