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论文范文 > 论文格式 > 农业多功能性视域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农业多功能性视域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7-30 11:20:53 | 移动端:农业多功能性视域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农业多功能性视域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本文关键词:视域,多功能,北京,对策,乡村

农业多功能性视域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本文简介:摘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仍存在着产品创新开发程度不够、产业链条短、乡村文化建设受轻视、乡村生态资源缺少科学规划和保护等问题。乡村旅游的发展扎根农村、依托农业,以农业多功能

农业多功能性视域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本文内容: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而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 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 仍存在着产品创新开发程度不够、产业链条短、乡村文化建设受轻视、乡村生态资源缺少科学规划和保护等问题。乡村旅游的发展扎根农村、依托农业, 以农业多功能性的角度提出要开发特色产品, 增加北京乡村旅游产品异质性、促进景区间联动、提升文化竞争力和完善生态保护和投入机制等发展路径, 以推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业多功能; 乡村旅游; 发展路径; 北京;

  Abstract: Since the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rural tourism has been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Developing rural tourism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t present, China's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critical stage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product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short of industrial chain, neglect of rural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lack of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protection of rural ecological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s rooted from the countryside and depends on agri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function of agriculture, it proposes to develop characteristic products, to increase the heterogeneity of rural tourism products in Beijing, to promote the linkage between scenic spots, to enhance 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and to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investment, so a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China.

  Keyword: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path; Beijing;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旅游做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发展乡村旅游既助推了农村的经济增长, 又拓展了农民增收的渠道, 是有效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随着近些年国家实施一系列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融合的政策, 乡村旅游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得到了蓬勃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乡村旅游的发展也逐渐凸显出产品创新开发程度不够、产业间融合度不高、乡村文化建设受轻视、乡村生态资源缺少科学规划和保护等问题, 这些无疑都阻碍着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乡村旅游与农业有着天然密不可分的关系, 农业具有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多功能,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 同时也提到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而乡村旅游正是发挥农业多种功能, 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方式[1]。乡村旅游的发展可基于农业多功能角度来选择其发展路径, 这不仅解决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而且加快实现了北京乡村旅游高质量的发展, 成为振兴乡村和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支撑。因此, 本文以北京的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 从农业多功能性的角度探讨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 提出在新时期下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 希望对全国及其他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农业多功能性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关系

  农业的多功能性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依托与载体, 反过来, 乡村旅游发展也拓展了农业多功能性的空间与方向, 两者互为依托, 相互促进。

  (一) 农业多功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依托与载体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域为活动范围, 依托乡村中独特的自然条件、浓郁的村风村俗和传统历史文化, 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消费人群, 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观光欣赏、健身娱乐、文化教育等多元化需求的旅游方式。而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具有提供农副产品、促进社会发展、保持政治稳定、传承历史文化、调节自然生态和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等功能[2], 是乡村旅游得以发展的依托和载体。

  我国乡村已有5 000年的文化历史, 乡村旅游的发展条件得天独厚, 可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依托农业经济功能, 开发更有价值、更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旅游农业产品, 此外, 还可依托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 深度挖掘乡村文化。这样, 既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又提升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依托农业的生态功能为乡村旅游提供发展的基本条件, 保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 乡村旅游可拓展农业多功能实施的途径, 增强农业多功能性

  农业的多功能性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提供社会所需的具有价值的农副产品并协调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功能;二是促进劳动就业、支撑社会保障和社会发展的社会功能;三是支撑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生态功能;四是传承农业相关文化的文化教育功能。

  乡村旅游融合性的特点有助于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并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就为农业多功能性的实施拓宽渠道。首先, 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利用农村资源, 并对乡村的资源与环境进行开发利用, 这将增强农业的生态功能。在乡村建设中, 依托当地的农业文化遗产、历史古村、特色民居等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 建设文化馆、村史和乡情博物馆等, 这有助于实现农业的文化教育功能;乡村的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相互联结融合, 涉及吃、住、行、娱乐、购物等方面, 这些产业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能够促进农业经济与社会多功能的实现。

  三、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1. 处在转型升级的内涵式发展阶段

  近年来北京市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根据数据显示, 2012—2017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营业收入增长十分迅速, 截至2017年底全国乡村旅游人次超28亿, 各类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已达33万家, 比上年增加了3万多家, 整个乡村旅游的发展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3]。据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的数据, 截至2017年末, 北京市农村从事民俗旅游业实际经营接待户是8 363户, 民俗游接待游客数比2012年增长了13%, 民俗旅游总收入达14.2亿元, 基本同2016年相持平, 具体数据见表1。北京市乡村旅游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内涵式发展中。

  表1 2012—2017年北京市农村民俗旅游接待户数、从业接待人数、接待人数及民俗总收入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年鉴2013—2018年》

  2.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北京市通过改造和完善村庄道路、网络、停车场, 以及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 如兴建特色餐饮、特色民宿、娱乐体验等, 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近年来, 北京市加大了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 实施“五+三”工程, 取得显着成效。据有关数据显示, 在北京农村196个乡级单位、3 838个村级单位中, 交通设施方面, 49%的乡镇有高速公路出入口, 100%的村通公路, 99.3%的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能源设施方面, 100%的村通电;环卫设施方面, 100%的乡镇集中或部分集中供水, 99.3%的村生活垃圾达到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 93.8%的村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信息设施方面, 99.9%的村通宽带互联网[4]。

  3. 乡村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

  乡村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 在发展中利用乡村本土的资源禀赋, 在旅游者进行观光、采摘体验之余, 把文化融入到旅游活动当中, 增强了乡村旅游的文化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政府与企业在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方面, 根据各乡村的不同特色培育和打造出了形式多样的品牌。每一个传统村落都是文化的“物种”, 北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 始终重视对古村落和农村特色文化符号的留存, 通过组织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 加强乡村历史文化传承要素的修复和整治, 保护和利用好山水林田自然景观, 通过挖掘整理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一系列措施来留住并延续文化、传承文明。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品牌, 如连续五年的“北京农业嘉年华”“特色村镇”“农事节庆”“星级农家乐”等。

  4. 呈现多元化发展, 进入优化升级阶段

  目前, 北京乡村旅游正在加速发展, 推进乡村旅游从初级观光向高级休闲、从同质开发向差异发展、从单体经营向集群布局的转变, 北京市旅游局基于全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实践, 总结出国际驿站、采摘篱园、乡村酒店、养生山吧、休闲农庄、生态渔家、山水人家、民族风苑、汽车营地、葡萄酒庄共十种全新乡村旅游业态。全新乡村旅游业态中的国际驿站怀柔慕田峪村小园餐厅;汽车营地中的延庆金牛湖畔龙湾国际露营公园、港中旅密云南山房车小镇;养生山吧的房山北台民俗村、平谷玻璃台村等, 这些都显示出乡村旅游已进入多元化、提升品质的优化升级阶段。

  (二) 北京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优化升级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目前, 乡村旅游也已经进入一个升级换代的阶段, 旅游消费由农业观光、休闲、采摘为主的初级产品阶段转变为参与度高、体验性强、消费弹性大的体验型产品阶段, 乡村旅游的供给不足与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凸显, 这都影响着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效益提升及功能发挥。

  1. 旅游产品创新不足、缺乏异质性, 特色不鲜明

  北京乡村旅游大部分的产品创新不足, 同质化倾向严重, 一哄而上的现象普遍存在。观光、采摘、垂钓等低端层次产品相对较多, 功能单一。大多数景区的旅游活动形式停留在浅层面的走马观花式, 未深入挖掘这些景区的文化内涵。在乡村旅游产品生产和开发的过程中, 由于旅游产品没有很好地利用农业或农村相关的产业, 如田园绿色食品深加工或是农产品与手工纪念品的制作等[5], 以及产品开发程度还不够, 创新不足等, 致使北京的旅游产品吸引力、竞争力不足, 无法做大做强。如门头沟爨底下村拥有大量的文化遗存, 但民俗文化挖掘不够, 游客对高品位、多功能、参与体验型、休闲度假型、教育认知型、健康养生型产品的需求更强烈, 乡村旅游供给的产品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休闲旅游需求[6]。在北京市众多的民俗旅游村中, 能够吸引游客的、真正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不多, 很多属于重复建设。北京休闲度假村大多仅仅靠提高服务的档次进行竞争, 而实际上缺乏规划, 整体布局不合理, 未从产品的特色方面进行更高层次的突破。

  2. 产业碎片化, 产业间融合度不高, 产业链短而窄

  从产业间的关联度来看, 乡村旅游主要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 并与交通、信息服务等行业相互联系, 但北京乡村旅游相关衍生品较少、产品的附加值不高, 整个乡村产业的上下游部门的合作发展和联动较少, 特别是产业间的融合不够紧密, 如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等, 导致乡村旅游产业链短而窄, 这势必就削弱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尤其是在北京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 能形成集聚规模的集约式经营和标准化管理的休闲旅游区域相对较少, 再加上没有品牌的意识, 品牌建设滞后, 深度开发的一系列产品和产业集群就难以形成, 从而使北京乡村旅游的长久竞争力不足, 影响其健康持续发展。

  3. 轻视乡村文化建设, 阻碍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北京作为五朝古都, 历史文化名城, 拥有丰富深厚的文化。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 但北京的乡村文化建设往往重视或夸大经济发展作为物质基础的重要性, 而忽视文化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北京乡村旅游提供的产品中, 因不重视文化建设, 开发的旅游产品没有融入文化创意元素, 致使文化内涵不深刻, 产品文化品位不高, 与北京乡村游客的需求不相匹配, 无法满足年轻一代的游客群体所追求的差异化体验, 重游率就会下降, 进而无法打造出具有一定知名度、美誉度的乡村旅游品牌。另外, 在北京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 由于没有重视挖掘当地乡村的民俗风情或其他的文化元素, 缺乏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 使其开发的产品失去了本土性, 这势必会阻碍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4. 乡村生态资源缺少科学规划和保护, 遭到严重破坏

  农村的生态环境异常脆弱, 随着北京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始终是面临的难题。目前北京乡村旅游中生态环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缺少对生态资源利用的科学规划与保护, 北京乡村旅游开发中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强, 很多政府管理部门只注重眼前利益和短期经济效益, 不注重乡村旅游开发经营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7];第二, 京郊村民对乡村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薄弱, 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第三, 北京乡村旅游消费者的素质参差不齐, 不重视对乡村资源的保护, 这些都破坏了京郊生态环境资源, 直接导致旅游资源的严重退化甚至出现枯竭, 并相继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四、农业多功能视角下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

  基于北京乡村旅游发展中呈现的产品同质化、产业碎片化、乡村文化挖掘不够、乡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 应从充分挖掘乡村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功能入手, 选择改进路径。

  (一) 开发特色产品, 增加北京乡村旅游产品异质性

  打造特色产品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要求, 要深入挖掘当地乡村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 从整个旅游环节中进行产品的开发, 如在吃、住、行、游、购、娱这些活动中植入更多的乡土文化, 如农事农活、乡村民俗、传统的节事等内容, 增加乡村旅游产品的异质性和附加值, 以突出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伴随网络信息化的发展, “互联网+”的乡村旅游模式迅速发展壮大, 满足了旅游者们体验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需求。在设计旅游产品时, 应着重考虑游客的参与性和感受, 让游客体验到更多的与众不同之处, 为游客带来更多的新鲜感受, 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港中旅密云南山房车小镇和延庆的龙湾国际露营公园就通过特色活动满足了北京居民野外露营、探险的消费需求。其次, 要开辟线上的旅游市场, 定制开发旅游者所需的乡村旅游产品。从市场供给者角度来看, 作为提供乡村旅游产品的企业, 以往的单一旅游产品的供给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可通过现代发达的网络和通信信息技术, 或是专业提供旅游在线的服务商、乡村旅游企业的官网、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等这些平台, 建立一条乡村旅游经营者与每一位客户进行沟通的渠道, 深挖客户们的诉求。

  (二) 延长拓展产业链, 促进景区间联动

  乡村旅游必须因地制宜地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并带动农业、农副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加工、旅游用品以及商贸业、运输业等配套支持的相关产业发展, 引导、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依托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教育农业等, 延长和拓宽产业链, 以提高乡村旅游产品附加值的延伸和拓展, 带动农村相关产业发展,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向高产、高质、高效、环保发展的目的。同时, 各级政府及各相关部门也要加大给予产业融合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 引导农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 拓宽村民增加收入的渠道。此外, 还要进行村庄整合和景区联动, 把碎片化景点进行统一规划, 如对门头沟斋堂的老村庄进行整合, 将这些具有“老味道”的景点聚集发展, 把门头沟的自然风光同古朴的村落重新调整, 形成产业集聚。北京应该通过打造乡村新业态集聚区, 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和典型示范区的建设[8]。目前发展较成功的是通州区“休闲农庄乡村旅游新业态聚集区”、房山区“养生山吧乡村旅游新业态聚集区”和大兴区“采摘篱园乡村旅游新业态聚集区”等。

  (三) 深度挖掘北京乡村文化, 提升文化竞争力

  文化保护是文化传承的保障与前提, 提升乡村文化竞争力是最重要的目标。发展北京的乡村旅游要深度挖掘各地自身特色文化, 把地方特色体现出来。

  首先要利用本土现有条件与优势资源, 积极创新开发出适合乡村旅游市场需求的新业态类型产品。北京拥有历史悠久、民俗风情和农业农耕文化等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 要从不同的角度深刻挖掘其内涵并进行文化精华的提炼、解析和延伸, 将文化蕴含在乡村旅游产品中, 开发出新的产品业态类型。其次, 要保护与传承乡村文化。要利用农耕文明的传承为特色乡村旅游农业打造品牌, 如建立农耕农事体验馆, 展示出农业农事中突出的乡土地域和民俗特色内容, 体现出对参观者和体验者的文化教育功能。再次, 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源于乡村文化, 必须加大乡村旅游文化投资与建设的力度, 在政府科学指导下进行系统的规划, 创新农村文化, 积极引入文化创意元素, 或是将现代文化融入传统文化进行交汇, 以此提升整个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构建完善的乡村旅游文化建设体系。

  (四) 完善生态保护和投入机制, 收获生态效益

  乡村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 要在提高保护意识的同时加强保障机制的建设, 对乡村的资源与环境的开发与保护要进行科学规划, 以无污染、零排放作为发展标准。

  首先, 要提高当地村民和消费者的环保意识, 加强宣传与教育, 在乡村旅游中融入教育活动, 把崇尚自然、保护自然的旅游活动当作一种教育活动方式, 从而树立要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的观念[9]。其次,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必须尊重自然, 要将环境的损害降到最低, 保护乡村原生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农耕文化, 实现开发与保护的有效结合。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和合理规划、设计, 并严重执行新业态标准, 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标准, 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最后, 政府还需要逐步完善法律体系的建设, 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向制度化和法制化的方向推进, 引入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体系的支持, 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2018-02-01].http://www.csmayi.cn/industry/201809/677799.html.
  [4] 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EB/OL].[2019-06-21].htt p://www. bjzx.gov.cn/zxqk/bjgc/bjgc201 80 6/sdf201806/201806/t20180621_13682.html.
  [5]赵承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及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 2018 (4) :42-44.
  [6]索生安.新常态下乡村旅游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 (27) :104-106.
  [7]许萍, 郑金龙, 孟蕊, 等.基于产业融合的北京乡村旅游发展思路[J].农业展望, 2018 (5) :53-57.
  [8]钱静.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问题和对策——以北京市密云区石城镇石塘路村为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18 (2) :39-43.
  [9]张静, 桂琳, 张启森, 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北京乡村旅游产品供给现状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 2018 (17) :125-128.

    康杰.农业多功能视角下北京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9,33(04):15-20.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农业多功能性视域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2427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