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论文范文 > 论文格式 > 信息检索行为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信息检索行为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7-30 11:21:21 | 移动端:信息检索行为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信息检索行为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本文关键词:基础理论,综述,文献,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行为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本文简介:2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2.1网络学术信息相关理论    2.1.1网络学术信息的概念界定    信息。由于信息是一个类概念,人们所处的领域不同,形成的信息概念也不同,所以关于信息的定义有很多。从信息定义的演变历程可看出,它主要经历了本体论层次、信息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8].本文所探讨的信息主要

信息检索行为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本文内容:

  2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网络学术信息相关理论
  
  2.1.1 网络学术信息的概念界定
  
  信息。由于信息是一个类概念,人们所处的领域不同,形成的信息概念也不同,所以关于信息的定义有很多。从信息定义的演变历程可看出,它主要经历了本体论层次、信息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8].本文所探讨的信息主要指社会信息,是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生产、传播、交流、共享并运用于社会实践活动的信息;包含了一切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产生的符号、语言及由其他载体记载和表述的消息、知识以及经验等,主要指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9].
  
  网络信息。常见的信息分类方式有很多种,网络信息是将信息按照传播载体分类的,是指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上并通过网络平台传播的信息。在当前这个以网络作为主要信息传播媒介的时代,信息借助于网络这个新兴载体已经传播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学术信息。从信息内容的学术性上来划分,学术信息是指在科研活动中产生并加以利用的能够反映自然与社会现象规律或本质的信息[10].不管从哪种角度进行划分,不同类型的学术信息之间的界限并不分明,而且偶有重叠[11].网络学术信息作为信息的下位概念。是指依附于计算机储存设备,可在网络平台上传递、识别、获取,并且能够为科研活动所利用,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信息单元[12].也特指网络上与各类科研活动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源。所以网络信息是信息按照载体来划分的,学术信息是将信息按照内容来划分的;网络学术信息是网络信息按内容划分的;同样也可以是将学术信息按载体类型划分的一种,如图 2.1 所示。
  
  2.1.2 网络学术信息的特征
  
  网络学术信息作为信息的子集,它包含了信息所具有的基本特性;网络学术信息是基于内容对信息进行划分的子集合,从内容角度看它与其他信息有显着区别;网络学术信息还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的学术信息,它与以其他介质作载体的学术信息也有所不同。综上所述,网络学术信息主要特征如下:
  
  2.1.3 网络学术信息的分类
  
  为了能够更好地认识、了解、检索、获取和利用网络学术信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划分。比如按媒体形式划分:可分为图片信息、文本信息、三维虚拟信息、视频、音频信息等。按时效性可分为:电子期刊、网络数据库、动态信息及电子报纸等。按交流方式可以分为:正式出版学术信息、半正式出版学术信息、非正式出版学术信息和灰色信息。另外按照获取方式可以分为:免费的、收费的、面向公众的及会员免费等。考虑到可行性与实用性,本文选择按科学交流方式进行划分,该方式能够充分揭示出其特征,同时还将传统的学术信息与网络学术信息有机联合在一起。所以本文决定从该角度对网络学术信息进行划分。
  
  正式出版信息是指科技文献数据库中收录的学术信息,主要指网络平台提供的图书、期刊、会议论文等。半正式出版信息主要是指还未正式出版但受到一定知识产权保护的学术信息,主要指一些研究机构、高校和各种学术团体、政府机构等在网络上发布的信息。非正式出版信息,是指信息量大且质量不确定,动态性较强的学术信息,主要包括一些专家学者的个人博客、网站主页、维基等信息,且其通常以 BBS、电子邮件、APP 客户端等进行发布[13].所谓灰色信息是指未正式发布的、隐藏性的,需要借助某些特定的渠道才能获得的信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上的灰色信息逐渐丰富。如: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某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在互联网上的发布;专家、学者利用自己个人主页在互联网上发布的零次信息[14].
  
  2.2 信息检索行为相关理论
  
  2.2.1 信息行为
  
  信息行为作为联系信息服务与信息系统设计的纽带,其主要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国外关于信息行为的研究相对于国内来说较早,可追溯至 1902 年Eliot 对于图书馆馆藏利用情况的研究[15];1916 年 Ayres 首次提出“信息寻求行为”,到 20 世纪 70 年代“信息行为”的概念才开始确立并逐渐为研究者所接受[16],之后一系列理论及模型相继提出。信息行为主要指信息的寻求行为以及所有被动的、无意识的和有目的的行为[17].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为:信息行为是与一切信息资源和信息渠道有关的人类行为,不仅包括主动的或被动的信息查询与利用行为,而且包括与他人面对面的交流。其主要由信息查询行为、信息检索行为、信息选择与利用行为等有机构成[16].国内,胡昌平教授较早提出对于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很有必要性[18].此外,邱均平、孙建军、沙忠勇、甘利人、冷伏海、靖继鹏、毕强等也涉及该主题相关方面的研究。但国内涉及该领域的研究中纯理论研究的文章偏多,构建模型并通过实证方法进行验证的研究偏少。
  
  网络环境下,知识与信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高效获取、合理利用信息资源成为网络时代个人、集体乃至整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互联网作为最大的信息交流平台,给用户提供了广阔的选择利用空间,同时也对用户的信息意识、认知能力和信息素养产生更高的要求[19].网络信息行为主要指信息用户在特定环境下受到信息需求和特定思想动机的驱使,而使用网络工具,从事网络信息的查寻、选择、获取、利用、交流和最终的发布活动[20].其具体指用户借助于计算机技术来实现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信息活动,方式也与传统纸质媒介下的信息行为有显着区别。
  
  2.2.2 信息检索行为
  
  信息检索行为同样也没有标准的定义。主要指信息用户在微观层面与各类信息系统之间的交互行为[16].关于信息检索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早期主要立足于信息系统的视角来观察用户检索行为。80 年代中后期,专家学者们开始将研究焦点向用户转化[21].国外关于信息检索行为的研究涉及领域较为宽泛,包括检索行为模型的研究、不同行业领域人群的检索行为研究、不同性别用户群体的信息检索行为研究、基于不同信息类型的研究等。国外学者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观察、访谈、日志分析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检索行为进行研究。相比于国外研究的深入和广泛,国内关于信息检索行为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国内的研究对象较多集中在几个特殊群体,高校师生群体、医务人员和医学专业学生、网络消费者、旅游者等。涉及的主要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引证分析法、访谈法、用户实验法。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信息检索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用户的检索行为特征、基于认知信念的信息检索行为研究、特殊情境下的检索行为研究等[ 22].
  
  网络信息检索行为指用户为了能够获得所需信息,在与网络交互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23].它主要包括:检索平台的选择与切换、检索前提问式、检索词选择、检索式构造、布尔操作符的使用与否;检索起始关键点、各种界面按钮的使用;检索结果浏览与选择、鼠标移动轨迹、网页翻阅页数及频率、检索结果获取;检索时间花费、检索成功率等。
  
  2.2.3 网络学术信息行为
  
  网络学术信息行为指科研工作者在进行学术研究工作或创新活动过程中,对于网络学术信息产生需求后利用网络工具而发生的一系列行为[24].网络学术信息资源主要包括的电子图书及各类电子期刊,在学术科研活动中已经被学者普遍使用。
  
  参照以上学者对于信息行为、网络信息行为、信息检索行为、网络学术信息行为的定义,并考虑到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特点。本文探讨的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行为是指科研工作者在进行学术研究工作或创新活动过程中,为了获取所需要的网络学术信息,在与网络进行交互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与身体活动。此外,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行为与其他类型信息的检索行为在信息源的选择、检索途径的选取、检索词的选取、检索式的构造及最后的获取利用方面都存在差异。
  
  2.2.4 信息检索行为的经典模型
  
  国内外关于信息行为的研究中,威尔逊、库尔梭、斯宾客、德尔文、周骏伟等都提出了相关的信息模型,而本文通过计量分析发现威尔逊的信息行为模型、库尔梭的信息搜索过程模型、周骏伟的信息搜索过程模型的引用度相对较高且使用范围广泛,所以选取这三个模型进行分析。
  
  (1)威尔逊(Wilson)的信息行为一般性模型
  
  Wilson 是英国着名的情报学家。作为信息服务、信息用户研究方面的代表人物,他在 1981 年公开发表的文章中首次提出了信息寻求行为模型[25].并不断进一步优化整合,于 1996 年提出“信息行为一般性模型”,如图 2.1 所示。
  
  该模型将情报学、心理学、生理学、决策、创新问题及消费者的行为等进行融合,对从影响搜索需求开始到搜索行为发生的整个过程的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26].从该模型明显可见,信息行为的开始是从“需求”出发,到最终的处理和利用,该过程中涉及的各种信息行为共同构成了一个有序的循环,且在此过程中包含各种中间变量及影响因素。他还将“压力-应对理论”、“风险-报偿理论”及“自我效能感”、“社会学习理论”等理论模型的重要内容吸纳进来,使得一般性模型更加合理可行[27].
  
  (2)库尔梭(Kuhlthau)的信息搜索过程模型
  
  Kuhlthau 从事过多年的中小学图书馆实践工作,从 80 年代开始关注图书馆的建设研究,进而到了 80 年代末着重研究不同类型用户的信息需求及其搜索过程。Kuhlthau 将杜威、凯利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思想作为理论基础来建构搜索模型,强调人类思维与认知过程的阶段性、情感因素以及个人行动概念对个人建构的作用[29].在总结前人理论经验的基础上,将信息搜索过程分成了任务初始、主题选择、探索、观点形成、收集和评估总结这 6 个阶段;还将思想、情感和行动三方面的影响因素充分考虑进去[30],如图 2.2.
  
  (3)周骏伟(Choo)的信息检索行为模型Choo 将信息活动分为三个过程:信息需求、信息搜索和信息利用,并且充分考虑认知、情感和情境以及环境因素对该过程的影响[31].最后在之前模型的基础上优化改善提出信息检索的通用模型,如图 2.3.信息需求的感知是由认知情感和情境因素形成的;信息搜索、信息源的选择及使用都取决于对信息源获取感知的容易程度及信息源的质量、任务复杂性等;信息结果如何被处理则依赖于认知风格及处理过程中的情感反应。最终信息的使用是用户个体知识状态发生改变,而促使其采取的有目的和意义的行动[32].
  
  2.3 文献研究综述
  
  2.3.1 学术信息检索行为国内研究现状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国内学者就开始关注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研究,但真正基于用户角度来探讨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始于 2002 年曹树金[33]教授的《国外网络信息查寻行为研究进展》一文,之后相关研究论文数量一直呈递增趋势。至目前为止,关于信息搜寻行为方面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理论成果。
  
  作为信息检索行为的下位概念,学术信息检索行为一直是该领域的热门话1息检索行为不完全一样,如甘利人教授曾参考 Marchionini 的一般信息检索行为模型而提出了针对科研用户的学术信息搜索过程模型[34].从 07 年开始,国内陆续有学者对这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现将所获得的相关文献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三方面来具体阐述。
  
  关于学术信息检索行为,国内学者选择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高校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等学术用户群体。李淳[5]在其硕士论文中指出研究生作为高校研究型学者的代表,对该群体的学术信息查寻行为进行比较分析,不仅可以丰富信息行为研究的基础理论,也能为信息环境建设提供建议。之后,卢小莉[35]
  
  以研究生为对象总结了他们的科研信息需求和行为特征,并对其信息需求和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为图书馆服务提供参考。李洁娜[36]以中山大学研究生为例,了解其在网络学术信息搜索过程的行为特点,以发现用户对网络学术信息检索环境的需求。陈川淼等用信息视域理论探索客家学院研究生的行为,分析行为需求、信息类型、偏好及操作频率对学术信息检索行为的影响[37].盖晓良[38]等人以北大研究生为例,通过分析研究生群体的学术信息查寻行为特征及规律,为图书馆的服务及检索平台设计提供参考。芦姗[39]等人以中央财经大学的在校生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从网络学术文献资源的获取、利用、评价、问题、途径和方法 6 个方面分析其检索和利用现状。吴敏琦[6]也以本科生为样本,主要从搜索策略、判别标准、获取的决定因素三方面来探讨,并提出了行为模式的理论架构。王益明[40]调研了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在写毕业论文期间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搜寻的行为特征。此外,有学者从五个方面分析高校科研人员的信息查寻与创新行为[41].对设定科研情境下学术用户的信息搜索行为进行探索性分析[42],提出可行的参考意见。李丹丹、甘利人[43]等深入分析文献数据库用户的检索行为,为用户高效、准确获取所需资源与数据库网站的优化都提供建议。周畅、韩毅[44]以高校学术团队为对象,着重探讨其合作信息查寻及搜索行为。胡昌平[45]以高校教师的个体特征为变量来研究其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查询行为。李逢庆[46]以三所高校教师为样本,对其学术信息行为进14行调查分析,为教师科研方式改革创新提供依据。
  
  学者们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计量法、结构方程模型、个案观察分析及实验研究方法等。其中,为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不少学者在其研究中综合使用多种方法。如沈丽宁[47]采用个案观察分析法、访谈法、调查统计分析法来探讨学术信息合作检索行为的发生动机,并讨论了其对检索环境、检索系统构建及改进的影响。刘莉[48]在建构学术信息检索系统使用及绩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用问卷调查及结构方程建模,以知网和谷歌学术为对象进行实验研究,以探讨用户的数字学术资源搜寻行为及绩效影响因素。
  
  通过对相关的文献内容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学者们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具体的检索行为研究[49]、理论框架构建[24]、行为结构分析[50]及检索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如査先进从双路径角度[51],对微博环境下用户学术信息检索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张素芳对科研人员网络检索行为倾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52].另外,检索行为与创新行为的关系、检索行为及其动机的剖析、检索行为及其绩效的研究也都有涉及。
  
  2.3.2 学术信息检索行为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方面,更多关注于对专门领域的学术研究人员、高校科研人员、学术馆员进行研究,对农学专业的学生,盲人或低视力的学生也有涉及。ZhangXiaolin 曾在其博士论文中,让 3 种知识状态下的学生分 3 组,采用 3 种检索式进行抽样检索,利用日志分析法和跟踪访谈法来了解其搜索过程与行为心理[53].Julie Hallmark MLS 通过采访 43 位气象学家,来了解和分析他们在检索电子期刊等网络文献资源时的信息搜寻行为[54].Carole George 等人就卡内基梅隆大学的 100 位研究生如何查找使用学术信息做过深度访谈[55].Niu X 采用问卷,调查了大样本的自然、工程和医学领域的大学学术研究者,分析其信息搜索、利用和存储行为[56].Li Y 采用实验法和访谈法对高校研究生在特定任务情境下的信息搜索行为进行研究,揭示高校学生倾向于使用大众搜索引擎,基本搜索功能及多种搜索策略[57].Korobili S 以希腊 8 所哲学类高校和 8 所工程类院校各学院的研究生为调查对象,揭示了这一群体的整体水平及影响信息搜索行为的因素[58].Hemminger B M 等对高校科研工作者的电子资源搜寻、检索及阅读学术材料的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用以指导图书馆和其他服务机构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及设施优化[59].Nam Y J 专门针对学术图书馆的检索系统进行用户搜索行为的研究[60].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 Brockmeier K C 曾在其博士论文中对存在视力障碍的学生群体进行学术信息需求与寻求行为的专门研究[61].随着 Web2.0 时代的到来,Shen L 对于科研工作者的学术信息协同检索行为的研究也逐步开展[62].此外,还有关于学术信息检索行为的影响因素、比较分析等相关研究,不一一赘述。
  
  2.3.3 综述结论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学术信息检索行为的研究,无论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还是研究主题等方面均已取得一定成果,这为本研究的继续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当前,网络学术信息作为学术信息按载体类型划分的一种,其具有数量庞大,增长迅速、形式多样、共享性高等特点,已经成为众多科研用户的首选。笔者通过对学术信息检索行为相关的文献进行仔细研读后发现,前人对学术信息检索行为的研究中,仅有少部分学者专门针对网络学术信息进行研究。在信息搜索过程模型中对网络信息搜寻行为过程进行分析时,较少详细区分信息源的类型与信息需求的类型;而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行为与其他类型信息的检索行为在信息源的选择、检索平台的选取、检索词的选择与检索式的构造及最后的获取利用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专门对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分析,以便信息用户能够更高效、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显得十分必要。
  
  其次,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虽然国内外学者关注较多的是高校师生群体,但由于学术背景的差异,选取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的占绝大多数。在研究方法上,虽然问卷调查、案例分析、访谈、结构方程、实验研究等均有涉及,但是国内学者仍然偏好使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方法。关于实验研究,国内也有学者采用,但其实验设备主要使用 Camtasia Studio[63]软件、Hypercam[64]、Snagit[65]等屏幕录像或捕捉软件。本研究选用 Morae 可用性测试软件来进行实验研究,其不仅可以真实记录下用户的整个检索操作过程,还具有捕捉音频、视频等屏幕活动,以及记录鼠标轨迹、点击次数、任务用时及成功率等其他录屏软件不具有的功能,用其进行实验研究更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信息检索行为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2431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