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论文范文 > 论文格式 > 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内容及其开发利用

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内容及其开发利用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11-07 13:48:04 | 移动端: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内容及其开发利用

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内容及其开发利用 本文关键词:民族文化,开发利用,意义,地区,内容

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内容及其开发利用 本文简介: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体现,借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机遇,既是其对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保护其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保持其文化的个性特色和价值体系

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内容及其开发利用 本文内容:


  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体现,借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机遇,既是其对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保护其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保持其文化的个性特色和价值体系,维护中华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的途径之一。

  一、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人类共同价值观

  鄂西地区指“一州两县”,即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的长阳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鄂西地区生活着 28 个少数民族,以土家族为主。鄂西地区位于中国腹地,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尤以土家族文化为主。“文化资源是身份的基础,也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真正推动力。”

  “文化走出去有两层含义: 其一是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向世界各国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形态; 其二是指国际贸易中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

  文化“走出去”实际上是建立在人类共同价值基础上的文化共鸣。文化的输出本质上是价值观的输出。而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是人性的真、善、美等价值,只有引起不同国别、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的共鸣,才能赢得全球范围内的市场成功。

  价值观只有走进心灵、走进大众,才能有广泛的亲和力、感召力。基于此,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对该地区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具有人类共同价值观的文化资源。由于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以土家族文化为主,故本文中的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指土家族文化。

  ( 一) 重生乐死的人生观

  鄂西地区土家族具有豁达乐观、重生乐死的人生态度。他们把高寿死亡称为“白喜”,为亡者守灵时,通宵达旦唱跳一种被誉为“东方迪斯科”的丧歌舞———“撒叶儿荷”,这种且歌且舞的形式,把充满死亡恐惧的丧葬活动演变成具有浓厚的浪漫豪放色彩的喜庆仪典,通过“庆丧贺亡”的仪式来表达对生存的关注。土家族在丧歌中以情歌来冲淡死亡的悲伤,激发人们生的热情。重视死亡,通达乐观,是为了给生存增加一层新的保险,于是生存与死亡便在更高的哲学意义层面上相融相通了。

  ( 二) 崇尚自由平等的生活观

  鄂西地区的土家族热爱自由,追求男女平等。改土归流之前,他们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改土归流以后,婚姻受到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即便如此,鄂西地区的土家族依然在封建礼制的束缚下,为青年男女保留了一个可以表达情感、追求幸福生活的空间,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月半节”这天,青年男女可以在集市上见面、对歌、倾诉爱慕之情,确定婚姻大事。由此形成了鄂西地区土家族特有的青年节日“女儿会”———“东方情人节”。而今“女儿会”已经成为鄂西土家族文化的一个符号,并且成为中国十大民族节庆之一。世界 25 首民歌之一的《龙船调》歌词和欢快的曲调展现了土家族男女之间自由平等的生活交往方式。

  ( 三) 以哭代喜的婚姻观

  失去了婚姻自由的土家女儿在出嫁前的哭嫁,带有对婚姻的恐惧和绝望以及离开亲人的不舍。随着时代的变迁,哭嫁的内涵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土家新娘的哭嫁具有多重功能,通过哭嫁显示新娘的聪明才智和表达感恩、培养亲情、教育新娘、角色转换等。为新娘表达离开父母亲人的不舍以及感恩创造了一个场域,也为新娘即将由少女变为少妇的角色转换进行前期的心理铺垫,同时为新娘即将开始的婚姻生活进行一次集中教育,使新娘作好建立新家庭承当社会责任的思想准备。所以土家族女儿的哭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哭嫁仪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意义,哭嫁歌词属于土家族妇女即兴的口头文学创造,是土家族民族文学的一种活态形式,哭嫁歌被誉为“中国式的咏叹调”。

  ( 四) 具有强烈生命意识的生育观

  鄂西地区的土家族的生育文化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观,他们透过各种生育习俗表达对新生命的礼赞和精心呵护的态度。孩子在各种仪式中体验社会情感和社会价值,从而使孩子从一个自然人逐渐形成社会人。

  孩子出生后,给外公外婆报喜,由带去的鸡来告知其新生儿的性别,公鸡表示生的是男孩,反之,则是女孩,形成了土家族特有的“提鸡报喜”的生育习俗。随后就要确定过“嘎嘎( 土家族人称外婆为嘎嘎) 客”的日期,嘎嘎要邀约所有的女性亲戚带上丰富的礼品去新生儿家祝贺,进入新生儿家后要按照土家族的习俗讲各种礼仪,土家族叫“说礼行”,主题都是围绕对新生儿健康成长成才的美好祝福。土家族“说礼行”也是一次土家族人聪明才智和口头文学创作的展现。

  ( 五) 纯朴自然的审美观

  土家族审美观的形成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因为生活在崇山峻岭、高山峡谷与湍急河流的地理环境中,与自然相适应,与心灵相融会,形成的审美观大气、自然、朴实。这些审美观体现在土家族人的服装、刺绣、织锦( 西兰卡普) 、建筑风格( 土家吊脚楼) 上。

  ( 六) 慎终追远的信仰观

  鄂西地区的土家族信仰祖先,崇拜英雄,崇信巫术。其祖先信仰分为远祖信仰和三代祖先的祭祀。远祖信仰是整个民族的共同信仰,即白虎信仰,白虎是土家远祖廪君的化身,同时土家族对自己近三代祖先进行祭祀。对远祖廪君的祭祀活动,形成了大型的祭祀舞蹈“摆手舞”,万人翩跹的大型“摆手舞”,在热烈壮观的与神狂欢中愉神娱人,盛大的场面展示出人的力量的辉煌,宣泄土家族人的生命激情,“摆手歌”祭祀神灵,歌唱民族历史,充满对人世的赞美,对人性的歌颂。歌舞交融,表现出土家族人的民族自豪感,迸出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火花。
  
  二、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内容及文化符号提炼

  采用文化交流与国际贸易两种输出渠道,实施文化“走出去”,需要进行意义内容生产和文化符号创造。国际贸易的实质就是国际文化产业的贸易,在 1997 年芬兰《文化产业最终报告》中,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是“‘基于意义内容的生产活动’,强调内容生产,不再提‘工业标准’,称为‘内容产业’。”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学者日下公人从经济学理论出发定义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的目的就是创造一种文化符号,然后销售这种文化和文化符号。”文化产业是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的基础,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实质是对内容的消费,它需要内容意义上的共鸣。”

  “当今文化发展,创意制胜、内容为王”。所以,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其文化产品的内容应该是承载了土家族文化中具有人类共同价值观的文化成果,凝结了土家族思想智慧的文化产物,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文化结晶。在对意义内容进行生产的基础上,借助文化创意的手段,创造土家族文化符号,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达到销售土家族文化和文化符号的目的。

  ( 一) 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产品的意义内容

  鄂西土家族文化中的人生观、生活观、婚姻观、生育观、审美观和信仰观体现了人类共同价值观中的真、善、美价值。其文化产品意义内容的生产和文化符号的提炼离不开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文化内容和形式。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走出去”与中华文化“走出去”相比,首先得完成走出封闭的大山,让国人认识的任务,同时需要融入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走出国门,进行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

  在进行意义内容生产和文化符号创造的时候,把土家族文化中具有的人类共同价值观展现出来,引起世界人类的价值观共鸣。

  1. 音乐歌舞曲艺类文化产品的内容

  鄂西地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中丰富独特的传统音乐、山歌、舞蹈、曲艺,很多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利川灯歌、哭嫁歌、撒叶儿嗬、摆手舞、南曲等。其歌舞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十三届和十四届青年歌手大赛上获得原生态唱法金奖,由此鄂西地区土家族文化名声大振,获得了举国关注。在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上,湖北展馆对鄂西少数民文化的展示和展演,让全中国和世界领略了其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鄂西少数民族地区打造了民族文化演艺节目,如利川腾龙洞的《夷水丽川》,恩施土司城的《土王乐舞》等等,通过旅游演艺的方式实现了就地“走出去”的目的。世界25 首民歌之一的《龙船调》属于利川灯歌的代表作,通过歌唱家宋祖英唱响了世界。鄂西地区少数民族的音乐、歌舞、曲艺已经初步形成了文化产品的内容生产。

  2. 民间文化类文化产品的内容

  土家族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学。创世纪史诗《摆手歌》、哭嫁歌、神话、传说、歌谣、民间故事,鹤峰容美土司田氏诗人群留下的大量的优秀诗文,孕育了竹枝词曲牌的土家民歌等等,这些珍贵的民间文学至今还以哭嫁歌、撒叶儿嗬、娶亲和做嘎嘎客的“说礼行”等形式活跃于民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文学创作、音乐创作、歌舞创作、影视创作、动漫创作、演艺娱乐、文化创意、出版发行、文化会展、印刷复制、广告等方面的文化资源,也是鄂西少数民族文化产品进行意义内容生产的源泉。目前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在以上方面的文化产品的内容生产方面还很薄弱,需大力发展。

  3. 手工技艺类文化产品的内容

  土家族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形成了独特的手工技艺。如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风雨桥营造技艺、石雕、木雕、竹编、藤编、棕编,民间各种工匠的技艺、髹漆工艺、刺绣、服装、土家织锦( 西兰卡普) 、剪纸、纸扎技艺、咂酒、药酒制作技艺、各种土家族特色餐饮食品的制作技艺,如油茶汤的制作技艺等。

  这些技艺类的文化在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容易“转译成物质化”产品的部分,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措施”之一。这些技艺可以转译成带有土家族文化特色的工艺品、美术品、艺术品、旅游商品等等。

  ( 二) 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产品的符号提炼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文化产业的开发过程实质上就是文化资源符号化过程。”尤其在当今符号消费的背景下,对文化资源进行符号化运作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文化产业的开发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系统的符号化运作过程。鄂西地区少数民族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需要利用创意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换,转换成能代表土家族文化核心内涵和精髓的文化符号,建构具有时代感和吸引力的符号意义,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维护土家族文化符号核心内涵的一致性,通过重复营销、销售和消费积累跨文化的认同,达到文化“走出去”的目的。根据上文对鄂西地区土家族文化资源中的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分析,提炼出以下文化符号。

  1. 体现土家族重生乐死的人生观的文化符号—撒叶儿嗬
  
  2. 体现土家族崇尚自由平等的生活观的文化符号———女儿会,龙船调
  
  3. 体现土家族以哭代喜的婚姻观的文化符号———哭嫁,陪十姊妹
  
  4. 体现土家族强烈生命意识的生育观的文化符号———做嘎嘎客
  
  5. 体现土家族纯朴自然的审美观的文化符号———西兰卡普
  
  6. 体现土家族慎终追远的信仰观的文化符号———廪君崇拜,摆手舞
  
  三、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的途径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家影响力。”

  文化事业带有公益性质,文化产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活动。文化“走出去”采用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两种渠道来提升国家形象,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家竞争力。鄂西地区少数民文化“走出去”要紧密结合中华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采用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两种途径,实现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

  ( 一) 文化交流途径

  文化交流往往能显示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文化魅力,让外界和世界了解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文化交流主要体现在文化外交上,文化外交的途径分为政府外交和公共外交两条。

  1. 政府外交

  政府外交形式主要是政府间签订各项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协商文化协定、缔结文化条约、洽谈文化业务、召集和参与各项国际文化会议、组建和加入国家文化组织、推进文化代表团互访、举行对外文化演出与文物展览、组织文化成果的对外展览、提供文化咨询服务,以及有关政府机构执行、实施文化协定与合作项目等。

  2. 公共外交

  公共外交主要是指面向国际社会、国外民众( 包括各种基金会、学生团体、各种协会、宗教机构) 所展开的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外交的对象是外国民众,因而不像最严格的政府与政府之间的正式外交那么规范; 但从内容和实质上,公共外交能在更大范围内起到彼此沟通和影响的作用。

  公共外交直接关乎我国形象,要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

  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要融入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和实践,融入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文化交流途径中,达到实现自身文化“走出去”的目的。

  ( 二) 文化产业途径

  文化“走出去”的另一重要途径就是参与国际文化贸易,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是参与国家贸易的前提和基础。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动漫等产业。按照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禀赋及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可以优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文化“走出去”。

  1. 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与文化紧密结合。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就是为了体验异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感受与日常生活环境中迥异其趣的文化和生活魅力,对异文化的追求和体验是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在这种意义上旅游产业就变成了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实质上也就是结合本地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社会资源,在展现地方文化核心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符号的提炼和运作的过程。旅游产业的发展对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的贡献在于达到了就地传播、营销、销售和消费民族文化的目的,这是民族文化“走出去”最经济的手段之一。第一,旅游者来到这个目的地旅游,体验和感受目的地的文化,达到了文化传播的目的; 第二,旅游者要和旅游服务人员、目的地居民接触,达到了人际传播的目的; 第三,旅游景区、景点、酒店的旅游演艺节目,传播了本地的民族文化,达到了演艺传播和文化消费的目的; 第四,旅游节庆。在短时间内接受大规模的旅游者,实现了集中传播文化的目的; 第五,旅游商品。旅游者购买旅游商品带回家,或者送给亲戚朋友,传播了目的地的文化; 第六,特色饮食。民以食为天,目的地对旅游者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美味的、独特的、健康的风味饮食,旅游者常常通过舌尖获得味蕾的高峰体验,达到传播饮食文化的目的; 第七,满意的旅游者回到惯常的生活环境中,将对周围的人讲述他们对目的地的满意程度,并极力推荐周围的人去旅游,由此形成零成本的正面的口碑宣传,传播了目的地的文化的目的。

  2. 演艺娱乐

  演艺娱乐是文化产业中重要的一类产业,对民族文化中音乐、歌舞、曲艺、文学资源进行创意创新,提炼出表现民族文化核心内涵的文化符号,通过国际商业化演出实施文化“走出去”。《云南映象》、《多彩贵州风》这两项大型演艺节目,极好地实现了在国际上塑造云南和贵州多民族文化的形象,实现了民族文化“走出去”的目的。鄂西少数民族地区应该借鉴它们的经验,将《夷水丽川》、《毕茲卡》、《土王乐舞》、《下里巴人》、《西兰卡普》等各地已有的民族文化演艺节目进行全面整合,打造土家族民族文化演艺符号,利用文化创意的手段,创造一部全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大型演艺节目,参与国内和国际商业演出,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3. 文化会展

  文化会展是以高科技产品、文化和艺术品展示和人文与经济信息交流为基本内涵,按照市场经济机制来运作的各种展览会和会议的文化服务业。从活动类型来划分,文化会展主要包括电影节、电视周、艺术节、双年展、博览会、文化节、狂欢节、文化展览等内容。世博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时间持续最长的顶级文化会展。2010 年上海世博会,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得以在全国和世界观众面前进行了集中展演,开幕式上土苗兄妹组合的长阳高腔艳惊全场,土家族摆手舞在广场巡游中展示了万人翩跹的的壮观,展示台上的西兰卡普展示了土家族的审美情趣。鄂西地区以后应主动参加国际书展、电影节、电视节、文化艺术节等国际文化会展,也要积极参加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中国国际影视广播博览会、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北京国际图书博会,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中国( 深圳) 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八个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文化会展项目,以此提升土家族文化的知名度,实现土家族文化在会展中“走出去”的目的。

  4. 文化创意

  文化创意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具有引擎功能,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的核心,更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保障。创意是在对民族文化符号深层的挖掘和意义建构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创新。美国利用中国文化符号“熊猫”和“功夫”创作的《功夫熊猫》达到了点石成金的效果。韩国电视剧《大长今》通过民族饮食文化资源创作出成功的影视产品,在世界上推广韩国文化,尤其是通过该剧,韩国的饮食养生文化在世界上掀起了热潮。

  鄂西地区拥有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利用文化资源进行文化创意,创造具有市场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文化产品,参与到国际文化贸易中去,实现文化“走出去”的目的。

  5. 影视制作

  “电视剧、电影、游戏为主打的‘韩流’浪潮不仅为韩国赚取了大笔外汇,更加深了人们对韩国的正面印象和亲近感,为韩国国家形象的提升立下了汗马功劳。”

  “2004 年就有 71 万人次的海外游客是直接或间接受韩国影视剧的影响赴韩国旅游的,这些影迷给韩国带来了 7. 8 亿美元的收入,美国《纽约时报》称青年演员裴勇俊是‘创汇23 亿美元的男人。’”

  中华文化“走出去”需要大力发展影视制作产业和提高影视产品出口,增加文化贸易的力度,宣传国家形象,扩大文化软实力。鄂西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也应该在影视制作产业和产品出品上做足功夫。

  结语

  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以发展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数字内容、动漫等文化产业,实施文化“走出去”。要实现文化“走出去”的目的,要以市场、外向型文化企业为主体,同时,大力培养文化“走出去”的人力资源,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走向世界,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市场眼光的经纪人和操盘手,培养一大批能将民族文化资源变为民族文化产品、品牌和名牌创意者、生产者和资源整合者。通过以上途径,实现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的目的,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做出贡献,繁荣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书,[EB/OL].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网.
  [2]萧盈盈. 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J]. 现代传播,2012( 1) .
  [3]云杉.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 下) [J]. 红旗文稿,2010( 17) .
  [4]杨盛龙. 对土家族精神内涵的潜心探讨—评胡炳章《土家族文化精神》[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1) .
  [5]刘琼.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土家族生育习俗: 基于两个传统土家族村寨的田野调查[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1( 1) .
  [6]彭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耦合 4———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6) .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鄂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内容及其开发利用》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2734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