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经济生活模块教学内容解析

经济生活模块教学内容解析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8-24 22:32:54 | 移动端:经济生活模块教学内容解析

篇一:经济生活教材主编陈友芳解析教学内容

经济生活教材主编陈友芳解析教学内容

陈友芳(《经济生活》教材主编,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杨灵(北京市西城区教研员,高级教师)

杨灵:各位老师好,陈教授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和专家探讨《经济生活》教材。首先请您就新教材的指导思想和编写原则做一个说明。

陈教授:《经济生活》教材的编写首先坚持这么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和编写原则:致力于为中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基础,以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己任。当然,这是新老教材共同坚持的基本原则。应该说,新教材在继承老教材优点的同时,突出强调以下几个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编写原则:第一,强调与时俱进。新教材坚持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强调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中要“精讲管用”。第二,坚持以育人为本。新教材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第三,坚持三贴近原则。强调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强调“三贴近”是本次课程改革与教材编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一个非常大的亮点。第四,重视实践环节。新教材通过设计大量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实践问题,让学生准确理解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杨灵: 对,正如你刚才所说的,这次政治课程改革的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那么,我们的教材是怎样体现这个“三贴近”原则的?

陈教授:新教材对“三贴近”原则的体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安排方面要体现出三贴近原则;二是在呈现方式上要体现出三贴近原则。

先来看第一个方面,《经济生活》教材根据“三贴近”原则,设计为四个单元,由“财富的消费、交换”这一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经济现象出发,引导学生去认识广阔的经济生活,然后在第二单元让学生思考、了解“我们所购买、所消费的财富是如何生产创造出来的”,顺着这个思路,教材接着又引导学生思考、了解“我们创造出来的财富又是如何分配的”。在对这些问题,也就是我国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学生对我国经济生活的认识,教材在最后一个单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经济生活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总的说来,我们的教材就是试图从最贴近学生的经济现象出发,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一步步把学生引向复杂有趣的经济生活。这个逻辑结构显然与老教材不同。应该说,这个逻辑安排也符合经济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其实,教材的每个单元强调解决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第一单元——生产什么;第二单元——如何生产;第三单元——为谁生产;第四单元——在什么背景条件下生产。整个教材就是围绕“社会财富的生产问题”而展开。

本书的层次是单元——课——框题——目,每个单元包括二到三课及一个综

合探究,每一课又包括两个框题,每个框题又下设若干目。

另一个,新教材在呈现方式上高度重视三贴近原则。新教材在理论的阐述与展开过程中,立足于学生活生生的生活经验,把经济理论观点的阐述融入到生动的社会生活场景之中,借助学生熟悉的、活生生的、典型的生活事例与语言,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观点,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杨灵:学生的生活是我们探究的起点,那么最接近学生生活的,就是花钱买东西,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就是消费,我们的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就从消费开始。先请您就第一单元的框架结构做一个总的介绍。

陈教授:第一单元就是从消费开始,在这个单元,大家参与经济生活的基本身份是消费者与市场交易参与者。

在生活中,要成功地进行消费,就必须满足经济学最强调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消费离不开货币媒介;二是消费必须了解商品价格。于是我们教材第一课就领着学生去了解与货币有关的现象,让学生了解货币是如何产生的、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发行规律、各式各样的货币形态,进而了解现代经济生活中越来越普遍的转帐结算工具,外汇等,使得学生能够掌握与货币有关的基本知识,不再觉得货币神秘,破除对货币的盲目崇拜。

杨灵: 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花钱购物”为例,这里的“物”—— 商品,这里的“钱”—— 货币。第一课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货币、纸币、外汇,货币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纸币,纸币的定义与原来的教材有不同,旧教材 —— 货币符号;新教材 —— 价值符号?两个说法有什么差别?

陈教授: 这两个说法的差别很大,这个修改也是我们新教材的一个重大变化,是我们新教材与时俱进的体现。严格说来,按照金融货币专家的普遍看法,货币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商品货币,金属货币,到了二十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黄金彻底退出货币舞台以后,人类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货币时代——信用货币时代。在金属货币时代,纸币的确是货币符号,但在今天,纸币已经就是货币了,不过,这种货币与金属货币的不同,就在于它本身没有内在的价值,只是价值符号,其功能的发挥依托信用体系。其实,纸币在信用货币中也只占小部分,大部分是银行存款货币。

杨灵: 新教材第一框的主要篇幅是关于货币的,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另外,刚才您谈到纸币和信用货币的关系,信用卡是不是就是信用货币?

陈教授: 在有关货币知识的教学中,我特别提醒大家注意两点:一是在讲货币本质时,关键是讲清楚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不要强调货币一定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商品,这个说法仅仅是针对货币起源说的;二是不需要再给学生讲货币为什么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即便要讲,也不要沿用老讲法,即货币本身也是商品。

信用卡本身不是信用货币,只有信用卡里账户上的钱才是货币,是银行存款货币。今天的金融货币专家们一般都持这个看法。

杨灵:(纸币由国家发行,但国家无法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在纸币的学习中,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个难点,陈教授能否就这一难点问题作一下分析说明。

陈教授: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大家非常关心的知识点。这里就以通货膨胀为例,仔细说一说,过去的教材仅仅把通货膨胀理解为滥发纸币导致的现象,这是不对的。今天的经济学家都是把通货膨胀理解为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现象或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大家常见的物价总水平衡量指标有 CPI ——反映消费品的物价总水平; PPI ——反映生产资料的价格总水平。尽管通货膨胀最终都是表现为货币贬值现象,但从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看,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需求拉动,二是成本推动。纸币发行量过多由于会导致社会总需求膨胀,从而会引发通货膨胀,但它只是引发因素之一。其实,还有一种结构性通货膨胀,与经济结构的变化有关。

把上面的话倒过来说,也就是关于通货紧缩的一般理论。

杨灵:当我们观察生活中的纸币现象时,我们也接触到了来自国外的纸币。外汇的知识是学生们理解上的难点。能够在国际贸易中充当支付手段的外汇和货币职能中的支付手段可不可以划等号?汇率变化这一知识要掌握到什么程度?

陈教授:这两者当然不能划等号。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就是讲货币运动的同时而没有商品与之同时对流,而外汇定义中的“支付手段”一词不是这个意思,在这里其实就是“支付工具”的意思。新教材对汇率的变化这个知识点,只要求学生了解两个知识点,一是能够识别谁在升值、谁在贬值,二是人民币汇率为什么要保持稳定。

杨灵:揭开货币面纱之后,我们想要知道手里的货币能够买到多少商品,这就必须要了解商品的价格,也就是我们第二课的内容。第二课的总体结构是怎样的?

陈教授:第二课首先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影响价格的因素,进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价格背后的决定因素,这些内容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价格运动背后的规律。在这个基础上,教材接着让学生了解价格的变动对生活、生产有什么影响。

杨灵:“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内容相对于原教材有较大的调整,变化主要在哪些方面?

陈教授:过去的教材在介绍影响价格因素时,只是说“供求影响价格”,这显然太笼统,因为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影响价格的因素有许许多多。应该说,教

材在这一块的变动比较大,新教材首先从一些非常经典的生活场景出发,引导学生归纳生活中影响价格的常见具体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文化等,教材接着让学生思考:上述因素能否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通过思考,大家会发现:这些因素不能直接影响价格,它们只能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才能影响价格。也就是说,只有供给和需求才能直接影响价格,于是教材接下来就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供给、需求的变化是如何影响价格的。

杨灵: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新教材关于价值规律的知识要求有哪些变化?

陈教授:新教材只要求学生掌握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不要学生掌握价值规律的作用,这是为了给学生减轻负担,因为这些知识太抽象,学生不太容易理解。

杨灵:多种因素影响价格,反过来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不同”,教材又新增加了替代品和互补商品的知识,对此,我们怎样理解?

陈教授: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不同其实就是现代经济学讲的“需求价格弹性”,大家在大学应该学过。例如,同样价格下降 10 %,小汽车的市场销售量可能会增加 20 %,而粮食的市场销售量可能只会增加 1 %。这说明,小汽车的市场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强烈,即需求价格弹性大;粮食的市场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不敏感,即需求价格弹性小。了解这个知识,对企业产品的科学定价很有帮助。

我们教材所说的,产品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替代还是互补,是从产品功能角度说的,教材并不要求学生准确理解什么是替代品和互补商品,但老师们应该注意一点:商品之间的替代关系与互补关系有程度的大小、强弱之分。在这一块,老师们重点应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替代品或互补商品的价格一旦发生变化,会给另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带来什么影响?

杨灵:钱有了,价格知道了,可以顺利地进行消费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第三课《多彩的消费》。这一课的基本逻辑结构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陈教授:这一课首先在第一框题引导学生掌握与消费现象有关基本知识:影响消费水平高低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在此基础上,在第二框题引导学生正确识别、评价影响消费行为的主要心理、消费过程中要倡导的基本原则,目的是为了告诉学生要做一个理性的理智的消费者。尤其今天,站在美国金融海啸这个背景下看这个问题,我们觉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实在太重要了。我觉得有几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一是讲消费类型时,不要以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是依据同一个分类标准分下来的并列的消费类型,要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情形下如何合理选择消费方式;二是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不同的消费心理,识别不同消费心理的行为表现;三是在讲消费原则时,可以让

学生做一些辨析,如贷款消费与“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是否矛盾。

杨灵:收入和物价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怎样理解?

陈教授:经济学认为:收入和物价总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后者是通过影响货币的购买力来影响消费的。就前者而言,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无疑与他当前收入水平的高低有关,当前收入水平越高,消费水平一般也会越高,凯恩斯是特别强调这一点的;当然,人都是理性人,一个理性的人过日子不会今朝有酒今朝醉,而是会展望未来,因而,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会影响人们现在的消费,例如,如果一个人预期到自己将来收入会大幅下降,就算他现在比较有钱,可能也不敢高消费,得未雨绸缪呀。就全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而言,除了与居民收入水平高低、居民的收入预期有关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居民之间收入差距。通常说来,高收入者的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比较低,而低收入者的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比较高,因而人们的收入差距缩小,等于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国民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这个观点也告诉我们,要拉动消费,拉动消费还得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杨灵:消费的问题弄清楚了,接下来就应该去了解“所消费的财富是怎样被生产和创造出来的”,这就是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要学习的内容,第二单元的总体逻辑结构是怎样的?

陈教授:第二单元的基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了解我们所消费的财富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在财富创造过程中,我们基本的经济身份既是消费者,又可能是劳动者、经营者、投资者等等。任何生产活动都是以一定的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所以,教材一开始就让学生了解: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财富是在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背景下创造出来的。接下来在第五课,就试图从微观角度让学生了解财富创造的微观主体,了解究竟财富是谁创造出来的,是在哪里创造出来的。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会明白一个道理:我们所消费的财富大部分是劳动人民在企业中创造出来的。企业的创办、运营,离不开资金,于是在第六课,教材就进一步引导学生去理解有关企业融资的问题,对企业来说是融资,对居民来说是投资理财,于是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我们的教材就从投资理财角度切入。其实,这一课连接前面内容的真正逻辑是讲企业的融资。

杨灵:现在,我们先来说说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要满足消费需求,就要大力发展生产,教材是怎样分析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

陈教授:教材的重点不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意义,而是讲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教材是从四个方面讲的,一是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二是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三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四是要改革。其中,第二点和第三点是通过探究活动说出来的。

杨灵:社会主义财富在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下创造的?

篇二:《经济生活》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目 录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是一门什么课程 1

一、课程目标??????????????????????????1

二、课程性质??????????????????????????1

三、基本理念??????????????????????????1 2

一、教材设计思路????????????????????????2

二、教材整体框架结构??????????????????????2

三、教材的呈现模式???????????????????????3

四、教材的主要特点???????????????????????4

五、新旧教材的对比???????????????????????7 10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10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17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24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1 附《经济生活》结构框图????????????????????39 第四部分 《经济生活》教学建议

40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是一门什么课程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编写,一个显著特点是强调“生活逻辑”,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理解本教材,有必要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课程性质和所强调的基本理念,这是我们把握和使用这本教材的前提。

一、课程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使学生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认识市场经济的特点,了解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懂得诚信的价值,增强规则意识,树立社会主义的义利观。

二、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定位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程的──

核心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基本内容──参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课程定位──整个大德育中的主导环节。

三、基本理念

1.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少而精、实用;反映时代的新思想、新论断。

2.以学生发展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关注学生发展,尊重学生关切,适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建构生活为基础、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学科知识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觉悟服务。

4.转变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强调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教材变教本为学本,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内化。

5.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单纯以课堂为中心的状况,强调实践环节,是课改的追求。要通过各种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进行理性思考;在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6.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从评价主体、功能、目的、方式等方面进行较大改革。

课标是教材的依据,上述理念教材要体现。从大的方面说,教材坚持两个基本点: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二、坚持改革的方向,贯彻课标新理念。

第二部分 如何把握《经济生活》这门课程

《经济生活》全书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线,依“市场经济一般——市场经济特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的三部分来编写的。

一、教材设计思路

《经济生活》教材根据“三贴近”原则,设计为四个单元,由“财富的消费、交换”这一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经济现象出发,引导学生去认识广阔的经济生活,然后在第二单元让学生思考、了解“我们所购买、所消费的财富是如何生产创造出来的”,顺着这个思路,教材接着又引导学生思考、了解“我们创造出来的财富又是如何分配的”。在对这些问题,也就是我国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学生对我国经济生活的认识,教材在最后一个单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经济生活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二、教材整体框架结构

1.横向

从消费这一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经济现象入手,我们每天都在买东西消费,那么要消费就得用钱,我们要学会如何花钱,用经济术语就是货币,从而引导学生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然后要消费必须有消费的对象,要生产出来商品,要靠人们的劳动创造财富即如何挣钱;我们怎样获得消费品,要靠国家的分配;在我们具备消费的能力和条件时,满足了自己的物质生活的同时,还要考虑在以后如何发展,即发展社会和个人自身,发展社会首先要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理顺逻辑思路,从宏观上把握课本脉络:

第一单元:鉴于每一个人都与消费息息相关,课本从学生最贴近的经济生活实际着手,故标题是“生活与消费”,要消费必须用货币,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帮我们揭开了货币的神秘面纱,简单了解了常用的信用工具和外汇;要消费必须了解价格,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第三课让学生了解消费及其类型,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而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市场上的价格会时涨时跌,什么季节购买什么样的商品比较经济实惠,避免学生跟风随大流,从而成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神奇的货币——多变的价格——多彩的消费)

第二单元:我们消费需要的一切,无论是消费的对象、质量、水平、方式,都是由生产决定的,故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讲述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而生产总是离不开一定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五课从宏观的经济转向微观的经济实体——公司、企业

和劳动者,让学生从思想心理上做好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准备。第六课侧重于让学生了解投资有哪些方式,各有什么特点,教会学生成为一名理性的投资者。(生产与经济制度——企业与劳动者——投资的选择)

第三单元:在第一、二单元讲完了社会再生产的“消费、生产”两环节,而第三单元侧重于分配环节,由个人收入的分配到国家收入的分配,再到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个人收入的分配——国家收入的分配——征税和纳税)

第四单元:在讲完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后,讲述了我们所进行的一切经济活动所处的基本背景、宏观环境——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第二、第三单元讲经济活动的内容,第四单元则讲我国当前经济活动的基本背景。

2.纵向

(1)以生活主题来设计课程内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主要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让学生懂得如何花钱;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创造,懂得如何挣钱;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让学生懂得生活是由什么保证的,从而理解如何分配;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什么背景条件下发展的。

(2)以观点来统率知识点。第一单元,让学生懂得消费的意义,从而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第二单元,让学生懂得劳动的意义,从而做光荣劳动者,第三单元,让学生懂得财政的意义,从而做科学管理者,第四单元,让学生懂得经济建设的意义,从而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总的说来,我们的教材就是试图从最贴近学生的经济现象出发,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一步步把学生引向复杂有趣的经济生活。教材的每个单元强调解决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第一单元——生产什么;第二单元——如何生产;第三单元——为谁生产;第四单元——在什么背景条件下生产。整个教材就是围绕“社会财富的生产问题”而展开。我们新教材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在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舞台上从事经济活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决好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等经济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教材的呈现模式

从教材的编写看,教材的层次包括:单元、课题、框题、目题,全书分四个单元,每一单元有3课,每课2框,单元前面有“单元导语”,每一单元还有一节“综合探究”课。新教材的基本框架由9部分组成:

1.单元管涌图——描绘本单元内容的梗概、思维的流向。

2.单元导语——其内容是:话题引入,承前启后,提示单元主要内容、单元教学达成的主要目标。其功能是:把学生拉入话题,帮助师生高屋建瓴地统摄单元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各单元的导语连排,即整本教材的提要。

3.各课引言——是单元导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容是:课题的引入,承前启后,本课内容提示,学习本课的意义。其功能是:把学生拉入本课话题,帮助师生明了本课所要讲述的主题,明确本课教学目标。全书各课引言连排,即全书内容的概述。

4.框题——这是“课”下面的第一层次。有具体的内容框定,其分量一般讲一课时。

(1)题以不同的字体来表述,以宋体字为主干,黑体字为重点,楷体字为辅助文,辅助文大体分为扩展型、注释型、事例型、引文型,都是对正文的说明、注释或知识性的介绍,有的是文字说明,有的是具体材料事例数据,供学生阅读课文时参考。对于不同字体的内容,教师务必引导学生在自学或听讲时区别对待。黑体字部分是重要的概念、原理、结论,必须认真领会把握,宋体字部分是正文部分,是对知识点的分析理解、阐释过程,有些要求掌握,有些只是了解。对于楷体字辅助文部分,有些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有些要求做一般了解,有些可做阅读时参考。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

(2)各框题都设置了一些小栏目。随文穿插了一些 “查一查”、“想一想”、“议一议”、“比一比”等4小问题,有助于学生参与教学,穿插了一些有关的名人名言、谚语,增强了可读性,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漫画使教材具体化,激发了学习兴趣,资料卡有利于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对于这些小栏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适时穿插,适时设问,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活跃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

5.目题——这是“课”下面的第二层次,也是最小的层次,讲更小的话题。每框2~3目。

6.活动导入——提供案例、情景和问题,是提供给学生的探究平台,也是合作探究的小课题。有的针对本框或者本目的主旨,有的针对某个观点。其作用,有的侧重于导入;有的提供合作学习的背景、课题、路径。

7.正文——广义上讲,教材活动设计和宋体字都是正文。宋体字主要用于事实的叙述,逻辑的论证,基本的结论,知识的剖析和运用,提出行为要求的预期等。

8.辅助栏目——主要安排三类:一是名词点击(解释相关学科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正文);二是相关链接(提供例证性说明,图示性说明,扩展性说明,解释性说明,引申性说明);三是专家点评(侧重于理论上的剖析、归纳、介绍)。这些内容一般不要求学生掌握,为教材的中心逻辑服务。由于这些设计不是简单的堆积,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推衍、思维逻辑的需要而精心安排的,所以它形散而神聚,为教学内容的主旨服务。

9.单元综合探究——是本单元实质性内容,也是小课题、长作业。它突出实践性、开放性。强调学生动手做、体验、感悟;强调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对于单元综合探究,可以早做安排,然后让学生课下做,最后整理总结,把最终成果呈现出来。

四、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教材体现以人为本,以市场经济生活知识为支撑,突出思想政治观点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遵循由浅入深的逻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淡化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概念化、标准化的识记和理解要求,寻求在活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控制教学总量。

1.新教材的优点

(1)体现时代感

我们所生活的时代,科技发展、生产飞跃、社会生活急剧变化。思想政治课要增强时代感,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就不能不反映真实的现实生活,反映党领导人民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最新理论成果。因此,教材内容较以前的相比,内容上有较大的新变化。

比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科学发展观的新理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新原则,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路子,强调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新问题,打造诚信体系的新热

篇三:《经济生活》教学重点难点及其解析

《经济生活》教学重点难点及其解析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考点解析】

(1)价值决定价格

(2)供求影响价格

(3)其他因素:货币本身的价值会影响价格、纸币的发行量、国家的宏观调控、消费者的购买力、生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商品流通、市场管理、市场炒作等因素

【误区辨析】

(1)同类商品质量越高的价格就越高,因此使用价值决定价值和价格。

(2)在商品流通中,有时供求决定价格,有时价值决定价格。

【典型例题】(2010年天津高考)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很多企业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摩拳擦掌,却面临资金、技术等困难。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少数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不愿意转让。为推动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国家强化政策支持,包括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国际合作等,从而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低碳商品上市初期,价格往往会高于同类非低碳商品,但最终其价格会下降。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有关知识,阐释低碳商品价格下降的必然性。

参考答案: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决定。价格以价值为基础。②商品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等手段降低个别劳动时间,客观上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单位商品价值量,因而价格会下降。③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时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低碳商品供给增加,使价格下降。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考点解析】

(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及需求量的影响 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的变动;②不同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不同,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其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如护卫替代品和互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误区辨析】

(1)一般来说,价格降低,消费者会增加购买,这说明买涨不买跌的情形不符合价值规律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实际上就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结果,因此不需要宏观调控。

【典型例题】(2010年广东高考)图5、6中商品甲、乙是两种互不关联的普通商品。

当两商品的价格P均从P1同幅下降到P2时,对于需求量Q的变化,若有如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①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 ②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

③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高档耐用品 ④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生活必需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影响消费的因素

【考点解析】

(1)客观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

(2)主观因素: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

(3)结合影响消费的因素论述如何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②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③建立健全社会

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收入预期;④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⑤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⑥端正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误区辨析】

(1)收入水平越高,消费水平就会越高;

(2)物价水平越高,消费水平就会越低;

(3)扩大内需就要鼓励超前消费,建设节约型社会就要求节制消费;

(4)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都不正常,只有求实心理才符合正确的消费观。

【典型例题】(2010年安徽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采取了

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参考答案:收人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城乡居民实际收人增长率的变化影响其消费实际

增长率的变化。收人预期影响居民消费,城镇居民实际消费增长率总体高于其实际人均可支配收人增长率,农村则相反,原因之一在于城镇居民收人预期高于农村居民收人预期。收人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城乡居民收人存在一定差距也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4.生产与消费

【考点解析】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②生产为消费创造动

力;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合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误区辨析】

(1)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互起决定作用;(2)消费都能促进生产。

【典型例题】2012年济南市统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2012年我国经济工作,要求把“扩内需、惠民生、稳增

长”有机结合起来。某校高三(2)班同学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请你参与。推动我国经

济社会发展,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着力扩大消费需求。

2010年消费对经济贡献率对比

揭示上图显示的经济信息;据图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的原

因。

参考答案: 上图显示我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低,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应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扩大消费需求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考点解析】

(1)是什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为什么:①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

会主义本质要求;②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怎么办: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误区辨析】

(1)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平等的;

(2)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典型例题】(2012年潍坊市统考)

为推动国有垄断行业改革,2012年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

各项改革措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这

①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②是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③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体作用④有利于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D.①④

6.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考点解析】

(1)树立正确的经营战略;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拓展因素:如遵循价值规律、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搞好企业

分配,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主动性、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营发展方式,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等。

【误区辨析】

①优质服务决定企业立于不败之地;②只要降价,企业就能够战胜其他竞争者;③兼并是企业扩大规模取得胜利的法宝。

【典型例题】(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

我国某汽车企业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已经完全掌握了发动机、变速器、底盘三大核心部件的生产和制造技术,创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两大发动机品牌,截至2009年9月,该企业累计申请专利 4003件。获得授权专利2414件。在国内汽车行业中遥遥领先,该企业先后通过ISO9001,ISO/TS16949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9年该企业销售达50万辆,连续9年蝉联中国企业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冠军,连续7年成为中国最大分乘用车出口企业。10多年来,该企业已经让100多万消费者实现了轿车梦。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自主创新对该企业发展的作用。假设你是企业经营者,你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答案:有利于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打造自主品牌;(2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销量;(2分)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加大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创新活动;通过奖金、股权等方式激励科技人员;与大学、科研机构进行科技合作;积极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答出1项得2分,答出任意4项可得8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7.效率与公平

【考点解析】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意义和措施

(3)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误区辨析】

(1)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2)按劳分配方式体现了公平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则体现了效率

原则。

【典型例题】(2010年四川高考)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

正义的重要表现。当然,我国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到2009年末,我国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长率的局面已经持

续了17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由“九五”末期的10.3%上升到“十

一五”初期的18.4%。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九五”末期的13.3%下降到“十一五”初期的11%。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2008年我国20个行业门类中这一差距为4.77倍。目前,电力、电信、石油等垄断企业职工平均收入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5—10倍左右。上市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是一线职工的18倍左右。

材料一(含图

15)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如何利用财政税收来解决材料一中出现的问题。

分析:

参考答案: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逐年稳步增长,在收入分配中还存在不合理现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财政收入增速长期高于GDP增长率,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降低,行业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

②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要合理确定财政收入的比重和增速;财政可以在社会保障支出和补贴支出方面,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农民的扶持力度。政府通过对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加强对高收入人群的个人所得税征收,调整对垄断行业的税收政策,从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8.财政的作用

【考点解析】

(1)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基础设施工程需要财政承担的理由。

(2)财政与国家宏观调控 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区分、财政政策与 货币政策的区别。

(3)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4)拓展作用:财政与民生、财政与科技创新、财政与“三农”问题等等。

【误区辨析】

(1)财政收支平衡就是指财政收入等于财政支出

(2)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3)财政赤字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财政赤字越多越好。

(4)财政对资源优化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典型例题】(2010年广东高考)图8显示广东省近年区域经济水平的变化状况

材料三:为推动粤东、粤

西和粤北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

展,2008年以来,广东省政府积

极实施“双转移”(即把劳动密集

型企业转移出去和把山区劳动力

转移进产业园),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如通过发挥财政作用激励珠三

角周边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组

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等,初步形

成了“转一个,富一家;转一批,富一方”的可喜局面。

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公平和财政职能等知识,说明广东省政府施政内容的理论依据。

参考答案:广东省政府编制和推行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注重于财政投放改善民生、地区差异缩小、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收入分配公平。这符合:①社会公平需要合理的收入分配。政府对收入分配要进行调节。②市场经济需要发挥财政的调控职能。财政可以弥补市场失灵导致的收入差距拉大。③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共同富裕的目标。④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形成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要求。⑤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的要求。

9.税收的作用

【考点解析】

(1)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

(2)拓展作用:税收与科技创新、税收与就业、税收与转方式调结构、税收与企业等

【误区辨析】

(1)征收个人所得税就能消除贫富差距;

(2)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是发展中小企业的关键。

【典型例题】(2009年山东高考)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审时度势,从容应对,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及时、灵活的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生活模块教学内容解析》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826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