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九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定稿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燕山学校12月段考试卷
九年级 语文
2012.12 说明:1.全卷共四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请检查试卷和答题卷是否完整无破损;然后将考生信息用规定的笔填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作文写在作文格内;不得使用涂改液。
4.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一、单项技能考查(每题3分,共12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3分)
A.以数谏故shuò 以头抢地qiāng 度德量力duó 拮据....jù
B.五行缺土xíng .
C.骈进pián .
D.一抔黄土pǒu .性行淑均xíng .迸裂bang .皆次当行.xíng 屏气bǐng .百行业为先xíng .摒弃bìng .恪尽职守ga 怒不可遏a 绽开zhàn ...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 )(3分)
A.新还珠,故事情节较之前新颖了许多,但小燕子这个角色让人觉得不言而喻!....她不再是天真无邪、讲兄弟义气的姑娘了,倒像个家教不怎么好的纨绔子弟。
B.他是一个根深蒂固的人,尽管人们想尽办法劝导他,仍然无济于事。 ....
C.这些牲畜对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并不感到惊慌,有时还站在离我们几十步远的地方面面相觑。 ....
D.秦王和赵王初次在渑池会相见,可是赵王从秦王那咄咄逼人的语气中听出了明....
显的敌意。
3.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3分)
①一边是爱不释手,一边就到处跑书店,但哪儿都没有。
②于是想到:好书未必都好卖。
③书是借来的。
④或者干脆说:真正的最好的书,往往倒是不畅销的。
⑤我看了一篇又一篇,全部看完了,又回过头去看,而重看比初看更有味。
A.③②④①⑤ B.③⑤①②④ C.⑤①②④③ D.②④③①⑤
4.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恰当的一项( )(3分)
A.“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这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
B.从表达方式角度看,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抒情诗一般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杜甫的《石壕吏》、北朝民歌《木兰诗》就是这样的抒情诗。
C.《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红楼梦》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
D.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又称“乐府”“诗余”“长短句”等,句式长短不一,能自由地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极盛于宋代。
二、古诗文能力考查(24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9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5—7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九年级语文 第1页(共4页)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困于心,衡于虑 衡:(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7.[甲]文中“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与 [乙]文中“生,亦我所欲也”“是故所
欲有甚于生者”等都谈到了“生”,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两篇文章中“生”的不同理解。(3分)
(二)古诗文默写能力考查(15分)
8.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15分)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② ,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③,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
④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
⑤ ,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⑥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⑦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楼》)
⑧水是眼波横,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⑨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⑩“思念家乡”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用“ , ”表达被逐于朝廷后无比失意、无家可归的感受;范仲淹《渔家傲》中用“ , ”描绘战争的旷日持久和长年征战的军人的思乡心切;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用“ ,”描绘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画。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24分)
(一)议论文阅读(8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9~11题。
有一种“穷”很给力
①有人说,穷绝不是什么美好的事情。的确,真正的穷是不值得赞美的。挣扎在温饱线下生活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的。在人们都追求富的时代里,穷,是我们每个人需要去摆脱的缰绳和枷锁。而我觉得有一种“穷”之于人生却是很“给力”。
九年级语文 第2页(共4页)
②穷而不酸。这是说要求我们消除因穷产生的怨愤,见到比自己更穷的不能就去.
嘲讽鄙视人家。贫和富总是相对的。赤裸裸的穷当然是要弃绝的。不是每个人都像巴菲特、比尔〃盖茨那样富。穷不仇富,心平气和地过自己的日子,并通过不断的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俗话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穷和富是相互转化的。穷,通过奋斗是可以改变的。
③穷尽其力。在这世上,没有谁随随便便就能成功,要干成一件事,是需要付出.
辛勤的劳动的,也许需要花费你一生的努力。无论古今,还是中外,有不少人穷尽其力终达成功,也有许多人失败在浅尝辄止上。无论做什么事都穷尽其力,即使失败了也无怨无悔,因为你尽力了,享受奋斗的过程有时比成败的结果更富有意义和价值。
④穷且益坚。人生的道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人生中有顺境和逆境。追求自己的.
理想,即使在抑郁不得志的逆境中也不消沉放弃。不要因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拥有这样一种情怀,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有这样一种信念,是一种超乎寻常的力量。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强,永远不放弃心中的追求和理想,未来的道路必将会越走越宽广,未来的生活也将会越来越花明晴光。
⑤穷则思变。在穷困艰难面前,想办法,找出路,以改变现状。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当一个人面临着大磨难时,选择“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一种大智慧。人真正变得通达了,是不会轻易被外部环境改变的,也很难产生失望甚至绝望之心。在最艰难时,始终对生活充满希望。经历艰难困苦之后,终会迎来改变的。
⑥有一种“穷”很给力!它使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丰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令我们的人生过得越来越有意义。
(2011年10月19日《邯郸晚报》 作者:刘代领)
9.说说“穷而不酸”“穷尽其力”“穷且益坚”“穷则思变”的“穷”各是什么含义?说对
三个即得满分。(3分)
10.第②段,作者是从哪两个角度来论述分论点“穷而不酸”的?(2分)
1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分)
(二)文学作品阅读(16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完成12~16题。
奶奶的星星
①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
②“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
③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④“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
⑤“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⑥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
⑦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
九年级语文 第3页(共4页)
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 ..“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还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我又问:“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
⑧“老了,还不死?”
⑨“死了就怎么了?”
⑩“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⑾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
⑿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喊她,窗外是风和雪。“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来。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⒀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⒁“怎么呢?”
⒂“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⒃“干嘛变成星星呀?”
⒄“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⒅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⒆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摩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节选自《史铁生作品集?以前的事》)
12.选文讲述了奶奶和“我”的故事,请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用概括简洁的语言把
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①-②段: ;
③-⑥段:我决心长大后挣钱买东西孝敬奶奶;
⑦-⑾段: ;
⑿段: ;
⒀-⒅段: 。
13.第⑦段加点词“漫长”用来形容“奶奶的背和腰”很不符合常理,但又感觉很传
神,请加以品味。(3分)
14.第⑿段这样写:“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请你
说说“我那时”究竟想到了什么?你是根据什么作出这样的揣测的?(3分)
15.文章用“星星”来写奶奶,请你具体谈谈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分)
16.结尾划线句体现了选文的主旨,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四、写作能力考查(40分)
17.“把每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无论如何,活在当下才是真正意义的活。
珍惜生命的每分每秒,珍惜身边的人,珍惜爱。请以《珍惜》为题作文。要求:
(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600字以上;(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5)本次考试的作文阅卷,将采用“37分+3分”的阅卷模式,即40分的作文总分中,37分分配给文章,3分分配给书写与卷面,两个分数相加就是此次作文的总分。
九年级语文 第4页(共4页)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宝安区期末调研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单项技能考查(每题3分,共12分)
1.C(解析:A项“据”读jū;B项“皆次当行”读háng;D项“恪”读ka。此题的新意在于分类,AB项全为多音字;C项虽然都有“并”,但四个字是四个音;D项为认字认半边易误读的字。当然还可以有很多的分类角度。我们认为分类的学习才是更有意义的学习,我们在学习和复习中这种分类工作做过吗?做够了吗?也就是我们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吗?)
2.D(解析:A句当用“不可理喻”才有强烈的转折意味;B句“根深蒂固”一般指基础、思想、看法等,不直接形容人,此处当用“顽固不化”“冥顽不灵”之类;C句“面面相觑”形容做错了事情或极其惊慌时,所有的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样子,此处属于误用,直接说“互相对视”即可。D句“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此处恰当。)
3.B(解析:首先需要确定的是⑤①和②④之间的局部顺序,然后就能顺利地做出B)
4.D(解析:A表假设,可参见教材。B《石壕吏》《木兰诗》当为叙事诗。C《红》与《三国》正好说反了。故选D。)
二、古诗文能力考查(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10分)
6 2 (1)“衡”通“横”,梗塞,不顺 (2)祸患,灾难 (每词1分) 7 4 (1)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或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或坚强)
起来,增加他原本不具备的才能。
(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每句2分) 8 3 [甲]文中的“生”是生存发展,是希望人们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 [乙]
文中的“生”倾向于生命,生命是可贵的,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决不仅仅停留于“活着”,面临生死抉择时,要能够以“义”为标准,舍生取义。不能苟且偷生。(意思对即可)
(二)古诗文默写能力考查(15分)
10.①斜晖脉脉水悠悠②物是人非事事休③池上碧苔三四点④千古兴亡多少事⑤雪暗凋旗画⑥举杯邀明月⑦玉垒浮云变古今⑧山是眉峰聚⑨不求闻达于诸侯⑩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23分)
(一)实用文体阅读(8分)
11.贫穷(困难)、穷尽(完结)、身处逆境、穷尽(走投无路)(1个1分,满分3分)
12.(对更穷:)见到比自己更穷的不能就去嘲讽鄙视人家;(对富:)穷不仇富,心平气和地过自己的日子。(意思对即可,每个角度1分,共2分。)
13.略。基本格式应该是:事例+启示。(言之有物、言之成理、物理配套即可。此题还有引导学生“两耳要闻窗外事”的想法在里面。事例和启示各1.5分,共3分)
九年级语文 第5页(共4页)
篇二:老海棠树 阅读答案
老海棠树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于里张望。②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阴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莱,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莱一边说:我就一辈子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眼,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啦刷啦,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一个人在北京,爸和妈都去了干校。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刷啦刷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我跟您一块儿扫行不?不行。⑥这样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要补花,不让自己闲着。有爸和妈养活她,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她的成分随了爷爷算地主。虽然我那个地主爷爷三十几岁就一命归天,是奶奶自己带着三个儿子苦熬过几十年,但人家说什么?人家说:可你还是吃了那么多年的剥削饭这话让她无地自客。她要用行动证明。证明什么呢?她想着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奶奶的心思我有点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就是那老海棠树下屡屡的迷茫与空荒。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⑦所以冬天,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在《奶奶的星星》里我写过:她学《国歌》一课时,把吼声念成了孔声。我写过我最不能原谅自己的一件事: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您以为把那些东西看懂,您就真能摘掉什么帽子?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⑧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甚至一切有形,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和空荒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阴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1、请概述第③至⑦段中奶奶在老海棠树下所做的主要事情。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2、奶奶不停地劳动和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答:a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3、读罢全文,你觉得奶奶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答出两点即可?请简要说出根据。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主要表达了我对奶奶的什么感情?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文为什么要以老海棠树为标题?试作简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九阅读答案:
篇三:阅读综合练习九
老 海 棠 树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窗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
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
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③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
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
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阴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莱,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莱一边说:“我就一辈子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眼,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
“刷啦——刷啦——”,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刷啦刷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我跟您一块儿扫行不?”“不行。”
⑦这样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要补花,不让自己闲着。有爸和妈养活
她,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奶奶的心思我有点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就是那老海棠树下屡屡的迷茫与空荒。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⑧所以冬天,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在《奶奶的星星》里我写过:她学《国歌》一课时,把“吼声”念成了“孔声”。我写过我最不能原谅自己的一件事: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⑨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
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甚至一切有形,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和空荒……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阴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5.本文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简要写了和奶奶有关的哪几件事(每空不超过5个字)?(4分)
春:
夏:
秋:
冬:
16. 品读第⑧段划线句子,结合标点从语气角度分析“我”的心理变化。(4分)
17. 第①段说要用“一棵海棠树,纪念奶奶”,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原因。(不超150字)(7分)
地震来了怎么办?(12分)
如果现在发生地震,你有自信可以应付吗?平时又该如何做好防震准备呢?赶快来看看
下面所提供的各项要点,并要记住哟!
在室内——好可怕呀!:①背上紧急包;
②利用垫子或枕头保护头部,迅速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像建
筑物的梁柱旁边,或以比桌、床高低的姿态,躲在桌、床的
旁边。
③小心不要被倒塌的家具和掉落的物品砸中。
④远离可背对窗户,以免被割伤。
糟了,被困住了,无法逃出:
①请保持冷静、清醒,不要哭闹,这样才不会很快地把氧气消耗光;
②注意其他坍塌,确认目前的位置是不是安全;
③寻找可能的出口;
④尽量朝向有光线或空气流通的地方,等待救援;
⑤吹哨子或敲打器物,发出规律的声响,等待救援;
⑥如果有食物和水,不要一次吃完,慢慢吃,等待救援;
⑦如果空间安全,体力不支时,可以试着睡觉,这样能降低忧虑,
可以减少氧气和能量的消耗;
⑧要有坚强的求生意志,不要放弃希望。
在室外:正在马路上或建筑物下:①用书包或双手保持头部,注意可能有招牌、盆栽、
空调机等物品掉落;
②远离工地、围墙、加油站、电线杆等;
③如果是在天桥工地下通道,要迅速地离开。
在野外:远离河边、海边和崖边,并注意落石,寻找空旷的地方避难。
(选自某科普杂志,有删改)
11.你认为这篇文章是写给哪个读者群体看的,为什么?(3分)
答:
理由:
12.“在室内”和“在室外”的防护措施,共同强调的一个要点是。(2
分)
13.“被困”部分共8条,为便于记忆,现将有关信息进行整合,请你根据内容提示,
完成下文。(每空不超过10个字)(3分)
被困时,首先要注意,如果存在坍塌隐患,应尽快寻找可能出
口;如果空间安全,则要减少氧气和能量的消耗。其次要 ,尽量朝向有光线或空气流通的地方,可吹哨子或敲打器物,发出规律声响,对食物和水尽量节约使用。当然,也许更为重要。
14.目前科技还无法做到准确预报地震,平时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将地震可能造成的
灾害减到最低。根据“在室内”部分的内容,你能对室内布置提出一些建议吗?(4分)
答:①:
②
③
④
⑤
九、王彦章死节
唐兵攻兖州,末帝召彦章,使率五百骑守捉东路,彦章以兵少战败,被擒。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
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彦章谢曰:“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
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遂见杀,年六十一。 .
【注释】①守捉: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军、城、镇、守捉
皆有使。
4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彦 章 武 人 不 知 书
4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活() (2)谢() (3)见( )
43.说说“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的意思。(2分)
答:
44.选文记叙他“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有什么作用?(2分)
答:
45.选文主要表现了王章彦的一种什么样的精神?(2分) ①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