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光电效应法测普朗克常量(已批阅)
实验题目:光电效应法测普朗克常量
4
级 学号 姓名日期
实验目的: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并用光电效应的方法测量普朗克常量,并测定光电管的光电特性曲
线。
实验仪器:光电管、滤波片、水银灯、相关电学仪器
实验原理:在光电效应中,光显示出粒子性质,它的一部分能量被物体表面电子吸收后,电子逸出形成光电子,若使该过程发生于一闭合回路中,则产生光电流。
实验原理图:
图一:原理图
光电流随加速电压差U的增加而增加,其大小与光强成正比,并且有一个遏止电位差Ua存在
(此时光电流I=0)。 当U=Ua时,光电子恰不能到达A,由功能关系:
12mv
2
?eU
a
而每一个光子的能量??h?,同时考虑到电子的逸出功A,由能量守恒可以知道:
h??
12mv
2
?A
这就是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若用频率不同的光分别照射到K上,将不同的频率代入光电效应方程,任取其中两个就可以解
出:
h?Ah
e(U1?U2)
?1??2
其中光的频率?应大于红限?0?
,否则无电子逸出。根据这个公式,结合图象法或者平均值
法就可以在一定精度范围内测得h值。
实验中单色光用水银等光源经过单色滤光片选择谱线产生;使用交点法或者拐点法可以确定较
准确的遏止电位差值。
4
级 学号 姓名日期
实验内容:1、在光电管入光口装上365nm的滤色片,电压为-3V,调整光源和光电管之间的距离,直到电
流为-0.3μA,固定此距离,不需再变动;
2、分别测365nm,405nm,436nm,546nm,577nm的V-I特性曲线,从-3V到25V,拐点出测量间
隔尽量小; 3、装上577滤色片,在光源窗口分别装上透光率为25%、50%、75%的遮光片,加20V电压,测量饱和光电流Im和照射光强度的关系,作出Im-光强曲线;
4、作Ua-V关系曲线,计算红限频率和普朗克常量h,与标准值进行比较。
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本实验中测量的原始数据如下:
4
级 学号 姓名日期
表六:在不同透光率下的饱和光电流(577nm光下)
电流单位:μA
根据以上表一至表五的数据,可分别作出各种不同波长(频率)光下,光电管的V-I特性曲线:
4
级 学号 姓名日期
365nm光下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405nm光下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4
级 学号 姓名日期
436nm光下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546nm光下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篇二: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实验报告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实验报告
一、 实验题目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
二、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深刻理解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 2、掌握用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研究的方法;
3、学习对光电管伏安特性曲线的处理方法,并用以测定普朗克常数。
三、仪器用具
ZKY—GD—3光电效应测试仪、汞灯及电源、滤色片(五个)、光阑(两个)、光电管、测试仪
四、 实验原理
1、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方程
用合适频率的光照射在某些金属表面上时,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这种现象叫做光电效应,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叫光电子。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认为对于频率为
的光波,每个光子的能量为
式中,
为普朗克常数,它的公认值是
=6.626
。
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论,光电效应的实质是当光子和电子相碰撞时,光子把全部能量传递给电子,电子所获得的能量,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约束,其余的能量则成为该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后的动能。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方程:
(1)
式中,?为入射光的频率,m为电子的质量,v为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的初
速度,
1mv2
为被光线照射的金属材料的逸出功,2为从金属逸出的光电子的
最大初动能。
由(1)式可见,入射到金属表面的光频率越高,逸出的电子动能必然也越大,所以即使阴极不加电压也会有光电子落入阳极而形成光电流,甚至阳极电位比阴极电位低时也会有光电子落到阳极,直至阳极电位低于某一数值时,所有光电子都不能到达阳极,光电流才为零。这个相对于阴极为负值的阳极电位U0被称为光电效应的截止电压。 显然,有
(2)
代入(1)式,即有
(3)
由上式可知,若光电子能量h??W,则不能产生光电子。产生光电效应的最
低频率是
?0?
W
h,通常称为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不同材料有不同的逸出功,
因而?0也不同。由于光的强弱决定于光量子的数量,所以光电流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又因为一个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所以光电子获得的能量与光强无关,只与光子?的频率成正比,,将(3)式改写为
(4)
上式表明,截止电压U0是入射光频率?的线性函数,如图2,当入射光的频率???0时,截止电压U0?0,没有光电子逸出。图中的直线的斜率个正的常数:
(5)
由此可见,只要用实验方法作出不同频率下的
k?
h
e是一
U0??
曲线,并求出此曲线的
是电子的电
斜率,就可以通过式(5)求出普朗克常数h。其中
量。
U0-v 直线
2、光电效应的伏安特性曲线
下图是利用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的原理图。频率为 、强度为
的光线
照射到光电管阴极上,即有光电子从阴极逸出。如在阴极K和阳极A之间加正向电压UAK,它使K、A之间建立起的电场对从光电管阴极逸出的光电子起加速作用,随着电压UAK的增加,到达阳极的光电子将逐渐增多。当正向电压
增
加到Um时,光电流达到最大,不再增加,此时即称为饱和状态,对应的光电流即称为饱和光电流。
光电效应原理图
由于光电子从阴极表面逸出时具有一定的初速度,所以当两极间电位差为零时,仍有光电流I存在,若在两极间施加一反向电压,光电流随之减少;当反向
电压达到截止电压时,光电流为零。
爱因斯坦方程是在同种金属做阴极和阳极,且阳极很小的理想状态下导出的。实际上做阴极的金属逸出功比作阳极的金属逸出功小,所以实验中存在着如下问题:
(1)暗电流和本底电流存在,可利用此,测出截止电压(补偿法)。
(2)阳极电流。制作光电管阴极时,阳极上也会被溅射有阴极材料,所以光入射到阳极上或由阴极反射到阳极上,阳极上也有光电子发射,就形成阳极电流。由于它们的存在,使得I~U曲线较理论曲线下移,如下图所示。
伏安特性曲线
五、 实验步骤
1、调整仪器
(1)连接仪器;接好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充分预热(不少于20分钟)。 (2)在测量电路连接完毕后,没有给测量信号时,旋转“调零”旋钮调零。每换一次量程,必须重新调零。
(3)取下暗盒光窗口遮光罩,换上365.0nm滤光片,取下汞灯出光窗口的遮光罩,装好遮光筒,调节好暗盒与汞灯距离。
2、测量普朗克常数h
(1) 将电压选择按键开关置于–2~+2V档,将“电流量程”选择开关置于
A档。将测试仪电流输入电缆断开,调零后重新接上。
(2) 将直径为4mm的光阑和365.0nm的滤色片装在光电管电暗箱输入口上。 (3) 从高到低调节电压,用“零电流法”测量该波长对应的U0,并数据记录。 (4) 依次换上404.7nm、435.8nm、546.1nm、577.0nm的滤色片,重复步骤(1)、(2)、(3)。
(5)测量三组数据你,然后对h取平均值。 3、测量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1)暗盒光窗口装365.0nm滤光片和4mm光阑,缓慢调节电压旋钮,令电压输出值缓慢由0V伏增加到30V,每隔1V记一个电流值。但注意在电流值为零处记下截止电压值.
(2)在暗盒光窗口上换上404.7nm滤光片,仍用4mm的光阑,重复步骤(1)。 (3)选择合适的坐标,分别作出两种光阑下的光电管伏安特性曲线U~I 。
六、 实验记录与处理
1、 零电流法测普朗克常量h(光阑Ф=2mm)
第一次测量结果及处理:
篇三:光电效应测定普朗克常量
利用光电效应测定普朗克常量
用光电效应测定普朗克常数是近代物理中关键性实验之一。学习其基本方法,对我们了解量子物理学的发展及光的本性认识,都十分有益的。根据光电效应制成的各种光电器件在工农业生产、科研和国防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本实验了解光的量子性和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验证爱因斯坦方程,并由此求出普朗克常数。
[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加深对光的量子性的了解。
2. 通过光电效应实验,验证爱因斯坦方程,并测定普朗克常量。
[仪器和用具]
汞灯,干涉滤光片,光电管,微电流放大器,微机。
[实验原理]
当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某些金属表面上时,可以使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所产生的电子,称为光电子。光电效应是光的经典电磁理论所不能解释的。1905年爱因斯坦依照普朗克的量子假设,提出了光子的概念。他认为光是一种微粒—光子;频率为v的光子具有能量ε=hv,h为普朗克常量。根据这一理论,当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一个频率为v的光子时,便获得这光子的全部能量hv,如果这能量大于电子摆脱金属表面的约束所需要的脱出功W,电子就会从金属中逸出。按照能量守恒原理有:
hv?
1
m?m2?2
W (1)
上式称为爱因斯坦方程,其中m和?m是光电子的质量和最大速度,1/2m?m2是光电子逸出表面后所具有的最大动能。它说明光子能量hv小于W时,电子不能逸出金属表面,因而没有光电效应产生;产生光电效应的入射光最低频率v0=W/h,称为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又称红限)。不同的金属材料有不同的脱出功,因而υ0也是不同的。
我们在实验中将采用“减速电势法”进行测量并求出普朗克常量h。实验原理如图
图1 图2
图1
1所示。当单色光入射到光电管的阴极K上时,如有光电子逸出,则当阳极A加正电势,K加负电势时,光电子就被加速;而当K加正电势,A加负电势时,光电子就被减速。当A、K之间所加电压(U)足够大时,光电流达到饱和值Im,当U≤-U0,并满足方程
eU0=1mvm2(2)
2
时,光电流将为零,此时的U0称为截止电压。光电流与所加电压的关系如图2所示。
将式(2)代入式(1)可得
eU0=hv-W
即 U0=hv?W (3)
e
e
它表示U0与v间存在线性关系,其斜率等于h/e,因而可以从对U0与v的数据分析中求出普朗克常量h。
实际实验时测不出U0,测得的是U0与导线和阴极间的正向接触电势差Uc之差U0ˊ,
即测得的U0ˊ是
U0ˊ=U0-Uc 将此式代入式(3),可得
U0ˊ=hv?(Uc?W) (4)
e
e
由于Uc是不随v而变的常量,所以U0ˊ与v间也是线性关系(图3),
图
3
测量不同频率光的U0ˊ值,可求得此线性关系的斜率b,由于 b=h
e
所以h?be (5)
-19
即从测量数据求出斜率b,乘以电子电荷e(=1.602×10C)就可求出普朗克常量。 由光电效应测定普朗克常量h,需要排除一些干扰,才能获得一定精度的可以重复的结果。主要影响的因素有:
1.暗电流和本底电流:光电管在没有受到光照时,也会产生电流,称为暗电流,它是由热电流、漏电流两部分组成;本底电流是周围杂散光射入光电管所致,它们都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故排除暗电流和本底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2.反向电流:由于制作光电管时阳极A上往往溅有阴极材料,所以当光射到A上或由于杂散光漫射到A上时,阳极A也往往有光电子发射;此外,阴极发射的光电子也可能被A的表面所反射。当A加负电势,K 加正电势时,对阴极K上发射的光电子而言起了减速作用,而对阳极A发射或反射的光电子而言却起了加速作用,使阳极A发出的光电子也到达阴极K,形成反向电流。
这样实测的光电流应为阴极电流、暗电流和本底电流以及反向电流之和。
图4
实验仪器
智能光电效应仪由汞灯及电源,滤色片,光阑,光电管、智能实验仪构成。实验仪有手动和自动两种工作模式,具有数据自动采集,存储,实时显示采集数据,动态显示采集曲线(连接计算机),及采集完成后查询数据的功能。
实验内容
2. 测试前准备
仔细阅读光电效应实验指导及软件操作说明书。
将实验仪及汞灯电源接通(汞灯及光电管暗箱遮光盖盖上),预热20分钟。 调整光电管与汞灯距离为约40cm并保持不变。
用专用连接线将光电管暗箱电压输入端与实验仪电压输出端(后面板上)连接起来(红—红,蓝—蓝)。
将“电流量程”选择开关置于所选档位(测截止电压时处于10-13A档,测伏安特性时处于10-10A档),进行测试前调零。实验仪在开机或改变电流量程后,都会自动进入调零状态。调零时应将高低杠暗箱电流输出端K与实验仪微电流输入端断开,旋转“调零”旋钮使电流指示为000.0。调节好后,用专用电缆将电流输入连接起来,按“调零确认/系统清零”键,系统进入测试状态。
3. 测普朗克常量h
在测量各谱线的截止电压U0时,可采用零电流法,即直接将各谱线照射下测得的电流为零时对应的电压UAK的绝对值作为截止电压U0。此法的前提是阳极反向电流、暗电流和本底电流都很小,用零电流法测得的截止电压与真实值相差较小。且各谱线的截止电压都相差 ΔU对U0~v曲线的斜率无大的影响,因此对h的测量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测量截止电压: 测量截止电压时,“伏安特性测试/截止电压测试”状态键应为截止电压测试状态。“电流量程”开关应处于10-13A档。
a. 手动测试
使“手动/自动”模式键处于手动模式。
将直径4mm的光阑及365.0nm的滤色片装在光电管暗箱光输入口上,打开汞灯遮光盖。 此时电压表显示UAK的值,单位为伏;电流表显示与UAK对应的电流值I,单位为所选择的“电流量程”。用电压调节键?、?、?、?可调节UAK的值。
从低到高调节电压(绝对值减小),观察电流值的变化,寻找电流为零时对应的UAK,以其绝对值作为该波长对应的U0的值。
依次换上404.7nm,435.8nm,546.1nm,577.0nm的滤色片,重复以上测量步骤。 b. 自动测量
按“手动/自动” 模式键切换到自动模式。 此时电流表左边的指示灯闪烁,表示系统处于自动测量扫描范围设置状态,用电压调节键可设置扫描起始和终止电压。
对各条谱线,扫描范围大致设置为:365nm,-1.90~1.50V;405nm,-1.60~-1.20V;436nm,-1.35~0.95V;546nm,-0.80~-0.40V;577nm,-0.65~-0.25V。
实验仪设有5个数据存储区,每个存储区可存储500组数据,并有指示灯表示其状态。
灯亮表示该存储区已有数据,灯不亮为空存储区,灯闪烁表示系统预选的或正在存储数据的存储区。
设置好扫描起始和终止电压后,按动相应的存储区按键,仪器将先清除存储区原有数据,等待约30秒,然后按4mV的步长自动扫描,并显示、存储相应的电压、电流值。
扫描完成后,仪器自动进入数据查询状态,此时查询指示灯亮,显示区显示扫描起始电压和相应的电流值。用电压调节键改变电压值,就可查阅到在测试过程中,扫描电压为当前显示值时相应的电流值。读取电流为零时对应的UAK,以其绝对值作为该波长对应的U0值。
将测量数据记于表一中。
按“查询”键,查询指示灯灭,系统回复到扫描范围设置状态,可进行下一次测量。
4. 测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将“伏安特性测试/截止电压测试”状态键切换到伏安特性测试状态。“电流量程”开关拨至10-10A档,并重新调零。
将直径4mm的光阑及所选谱线的滤色片装在光电管暗箱光输入口上。
测伏安特性曲线可选用“手动/自动”两种模式之一,测量的最大范围为-1~50V,自动测量时步长为1V,仪器功能及使用方法如前所述。
记录所测UAK及I的数据到表二中,在坐标纸上作对应于以上波长及光强的伏安特性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