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就业再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就业再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9-17 17:18:47 | 移动端:就业再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篇一:再就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思路

再就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思路

近几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做好再就业工作的精神,大力推进再就业工作,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截止2003年8月末,全区通过各种渠道安置就业和再就业人员16.44万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0.73万人,完成全年计划14万人的77%;在安置下岗人员中安置“4050”人员3.65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91%。8月末,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

一、再就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区再就业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

(一)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仍比较突出,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仍在加大。全区上年结转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6.3万人,国有企业滞留再就业中心的下岗职工和出中心未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10.5万人,预计今年增加新生劳动力17.7万人,三项合计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动力达44.5万人。经多方努力,2003年能够实现就业者最多可达到20万人,年内劳动力供大于求近25万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1年为14.5万人,2002年为16.3万人,预计2003年将达到甚至超过18万人。

造成我区劳动力供大于求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人口基数大,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据专家测算,“十五”期间,我区劳动适龄人口将以年均40万人的速度递增。这对我区安排就业形成相当大的压力;二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第一、二产业出现萎缩,造成这些产业职工的下岗失业。三是我区一些老工业企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冲击,设备老化、效益不佳,产品无市场竞争能力。再加上社会有效需求的不足,形成了生产过剩,资金周转困难,造成了破产倒闭或转制,使一大批职工失去了工作岗位。据统计,全区国有企业从业人员由1992年的302.1万人下降到2002年的177.74万人,减少124.36万人,下降41.17%;城镇集体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由1992年的89.6万人,下降到2002年的17.71万人,减少71.89万人,下降8.23%。其结果必然要导致大批职工下岗失业。四是改革使农牧业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使得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剧增,这部分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的结果加剧了城镇就业的压力。据有关资料介绍,近几年我区每年进城务工的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超过80万,而且有逐年增加的态势,这自然会加大城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

(二)再就业优惠政策尚未完全到位,地区间存在发展不平衡。2002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再就业工作的优惠政策,从总体上说,各级党委政府在落实这些政策上是非常认真的。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以及各地贯彻力度的不同,这些优惠政策在我区还存在贯彻不平衡,没有完全到位的问题。如部分地区财政担保资金到位困难,担保资金额度小、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进度缓慢;再就业资金落实困难;税收减免和社会保险补贴到位率低等。如去年1—8月,全区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人数为4.3万人,其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为1.98万人。企业吸纳的下岗失业人员总数为2万人,而其中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只有0.75万人。

各项优惠政策没有完全落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一些地方对国家关于支持再就业工作的优惠政策宣传的不够,下岗失业人员和企业对国家颁布的再就业优惠政策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使得各项优惠政策的作用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发挥。二是税收、工商、金融等部门在执行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上力度不够。三是一些企业经营者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心存顾虑。四是有些地区的党政官员担心税收减免会影响地方财政收入,没有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五是由于有些盟市、旗县财政比较紧张,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确有困难。

(三)再就业培训工作相对滞后,也制约着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特长,技术能力也较弱。在当今的就业队伍中他们

既受到低文化、低工资要求的进城务工农牧民的竞争,又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争夺岗位的冲击,致使下岗失业人员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素质是解决他们再就业的当务之急。而目前我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无论培训手段、培训途径还是培训规模都还赶不上全面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素质的需要,还显得相对滞后。

造成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工作相对滞后的原因:一是培训渠道单一,培训力量不足,仅靠劳动部门的再就业培训机构是难以承担对全部下岗失业人员的培训任务的。二是培训经费不足,不能完全满足再就业培训的需要。三是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认为再就业培训的内容与市场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存在学用脱节现象,因而接受再就业培训的自觉性不高。

(四)劳动力市场不够完善,专业服务质量不高。据统计,我区已建立职业介绍机构656个,劳动保障所1194个,站2111个。这些服务机构的人员在推动我区再就业工作方面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据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发挥主导作用的距离还有较大差距。劳动力市场不够完善的具体表现:一是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网络覆盖面有限,信息传导不够灵敏;二是劳动力市场的职业指导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就业指导作用;三是劳动力市场专业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还没有达到市场对他们的要求。如他们对社区各单位“空岗”的信息收集并反馈到各劳动力市场及下岗、失业人员工作做得还不是那么快捷有效。

之所以劳动力市场未能充分发挥调节劳动力资源的主导作用,究其原因:一是还有一部分领导干部对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主导作用认识不足,对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的意义认识还不到位;二是对劳动力市场和服务项目的建设投入的资金不足;三是专业服务人员数量少,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

(五)相当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因自身观念和素质等方面的原因也造成再就业的困难。如“4050”人员往往年龄偏大、技能单一,上有老,下有小,就业竞争的能力弱;还有些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意识较差,就业观念落后,至今仍存在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一方面缺少自主创业的意识和本领;另一方面又对就业要求较高,总希望能在正规单位再就业。这就造成了一方面有些社区和单位存在“空岗”,一方面又有大批下岗失业人员不能就业的现象。

(六)目前的再就业优惠政策惠及范围有限。据锡盟的同志反映,目前上级出台的再就业优惠政策只惠及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而没有将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纳入优惠政策扶持的范围。他们呼吁国家的再就业优惠政策也应惠及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

二、解决我区再就业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路

(一)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再就业工作的意义,切实加强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领导。首先要充分认识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积极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任务,是解决当前困难群众生活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其次,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再就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工作到位、政策到位、岗位到位、资金到位、工作到位,就是健全机构、落实人员,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和主管部门具体抓;政策到位,就是不折不扣地贯彻国家的各项再就业政策,并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地方性政策措施;岗位到位,就是努力拓展和落实就业岗位;资金到位,就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多方筹措再就业资金,增加投入。同时,还应把就业指标列入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它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实施有利于经济和就业双增长的发展战略,缓解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在提高我区产业科技含量的同时,在产业类型上,要注重发挥劳动力充裕的优势,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既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走科教兴区的路子,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又要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便宜的优势,选择合理的产业和产业技术结构政策,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和企业之间的合理组

合,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不同领域、行业的合理分工,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新技术产业密切结合起来,解决好经济发展与就业扩大的双重问题,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双赢。另一方面,我们要抓住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契机,一是要在经济类型上在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的同时,大力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我区应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途径。二是在企业规模上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发挥其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作用。中小企业具有适应市场能力强、资本有机构成低、吸纳就业多等特点。有资料显示,同样的投资,小企业吸纳就业是大企业的5倍左右。三是在调整产业结构上,要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促进就业的主攻方向。四是通过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延长产业链,发展农畜产品深加工或乡镇企业。其次,从长远来看,要切实加强我区的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从根本上减轻每年新增劳动力对就业的压力。这是解决我区劳动力供大于求矛盾的长远策略。

(三)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国家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再就业工作的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对促进再就业意义非常重大,现在的关键是要抓好这些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工作。我们既要遵守国家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总政策,如国家制定的税收减免、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小额贷款、场地安排等优惠政策;又要结合我区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完善市场就业机制促进再就业的具体政策。具体政策是贯彻和执行总政策的保证。这些具体政策应该包括再就业的扶持政策,再就业的保护政策,再就业的督查政策。通过制定这些具体政策来确保国家再就业政策的贯彻执行。

(四)强化服务功能,加强再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职业介绍机构和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充分发挥它的职能作用。不仅各旗县应有劳动力市场,有条件的乡镇也可以在乡镇所在地建立劳动力市场,并加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网络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工作。要在培训资金上给予充分保证;其次要实行多样化、多渠道的培训方式,既要放手发挥政府专业培训机构的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培训下岗失业人员的能力;又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依托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院和社会中介组织力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水平。同时开展“创业培训”,为那些有志于依靠自身力量创办各类小型企业的人员提供政策咨询、知识技能、经营管理、贷款融资等的培训服务。三是对特殊困难群体要重点扶助。如通过社区和街道办事处为4050人员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便民利民服务岗位和家政服务岗位等。四是大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失业保障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尤其要做好没有稳定收入的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以维护社会稳定。

(五)深化体制改革,努力扩大就业。

一是要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彻底打破计划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旧体制,真正建立起以劳动者自主择业为主导、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以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的就业机制。二是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转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改革步伐,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深化内部改革,来消化安置富余人员。三是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制度。

(六)转变就业观念,倡导非正规就业。

从下岗失业人员自身来说,要实现再就业就必须自觉转变择业和就业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就业竞争。一是要坚决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和“正规就业才算就业”等就业观念,自觉接受市场经济的考验和锻炼。二是要千方百计提高劳动技能,勇于参与岗位竞争。既要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再就业优惠政策,自主创业;又要积极倡导非正规

就业,努力扩大就业领域。近年来,非正规就业已成为我国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问题的重要出路。我区下岗失业人员应顺应时代潮流,大力倡导和发展非正规就业。

(七)国家要尽快出台惠及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优惠政策。

集体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集体企业经不起市场经济的风浪造成了破产倒闭,导致了这些企业职工的下岗失业。但他们过去为国家所作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我们不能害怕增加财政负担就对这部分人员置之不管,这是不利于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因此,国家的再就业优惠政策应把他们也纳入扶持范围,让他们也能享受优惠政策。为此,我们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将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也纳入享受优惠政策范围的具体文件。

(作者单位:内蒙古直属机关工委内蒙古劳动保障厅)

篇二:我市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长治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我市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市人大财经委:

按照你委通知精神,现就我市就业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汇报如下,并就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就业提出若干建议。

一、基本情况

截至五月底,全市新增就业岗位1.76万个,完成47.6%。就业总量持续增加,但增幅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1%,低于省控4.2%的目标。创业就业6176人,完成72.7%;扶持创业1044人,完成127%;转移农村劳动力1.48万人,完成47.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902人,完成57%,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300人,完成59%。根据我们对全市14个县区115户重点企业的监控,截至五月底,企业在岗职工总数为15.4万人,和08年底基本持平,略有减少。减少的均为正常变动,没有发生大规模裁员。全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6730人,创业培训132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620人,分别完成51.8%、52.8%和51%。职业技能鉴定4650人,完成53.4%。

二、促进就业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就业是民生之本,它不仅是每一个劳动者赖以生存的基

本条件,也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促就业就是保民生、保稳定,是不折不扣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市把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率列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把推进就业作为建设和谐长治的重要任务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城镇从业人员总数达到76万人,就业岗位每年递增4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3%以内,远低于全国4.6%的水平。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没有出现规模裁员,就业形势保持了基本稳定。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的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我市有320万人口,劳动力资源总数为240万人。这既是优势,也是劣势。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已进入就业高峰期,形成了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四流合一”,而且我市属于中西部地区,第三产业不发达,吸纳就业能力较弱,每年就业岗位缺口达2万多个。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将长期存在。

其次,技能人才短缺加剧了就业压力。社会上重学历教育、轻技能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普通型、知识型人才过剩,技能型人才短缺,新成长劳动力的技能基本属于空白,远不适应企业的需求,人岗不匹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技校生却供不应求。二

者形成的反差,就是这个问题的集中反映。

第三,就业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县区和街道乡镇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滞后,经费投入、人员配备不足。导致基层的就业信息收集和发布渠道不够畅通,用人单位、劳动力市场和劳动者三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各级劳动力市场缺乏信息共享,处于区域分割、各自为战的状态,跟不上劳动力大范围、高速度流动的就业需求。

三、促进就业的几点建议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到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再到08年出台的《就业促进法》,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对强化就业,解决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做好就业工作,实现充分就业,使广大人民群众“业有所就”,是全党、全社会的首要任务,也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从经济拉动、政策扶持、强化服务、提高技能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促进就业。

第一,要坚持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相结合。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据测算,我市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增加1800余个就业岗位。因此,各级政府要把扩大就业和统筹城乡就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总抓手。制定明确的就业工作目标,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发展经济和促进就业的“双赢”。

第二,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根据我

们对全市二、三产业100余户企业的调查,每投资1000万元,用于二产只能产生100个就业岗位,用于三产能产生560个就业岗位。因此,促进就业,必须充分发挥三产的主渠道作用。在产业布局上,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探索建立税收补贴、贴息贷款、征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要全方位支持劳动者创业,以创业带就业。扶持创业的关键是提高创业成功率,吸纳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为此,必须尽快建立创业扶持基金和创业孵化基地,落实免费创业培训、免费专家咨询,以及社保补贴、岗位补贴、贷款补贴、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切实解决创业者在项目、场地、融资、行政审批等方面的困难。

第四,要重点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必须变保生活为促就业。要舍得花钱买岗位,大力开发保洁保绿、交通协管、社区服务等公益性岗位,用于解决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对零就业家庭实行托底安臵,确保做到 “发现一户、安臵一人、动态消零”。同时认真兑现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优惠政策,调动企业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的积极性。

第五,要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要按照“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要求,把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纳

入财政支持体系,构建遍布城乡、免费服务、资源共享的劳动力市场网络。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和劳务派遣,全面收集各级各类企业的需求信息,纳入劳动力市场统一调度,集中“推销”。把我市经济发展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就业岗位。让老百姓就业有门路,求职有信息。

第六,全面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要加快建设我市职业技能实习培训基地,尽快形成200多个工种、2万人的培训规模,最终成为覆盖山西南部四个市的全省三大实训基地之

一。为城市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富裕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大学毕业生提供模拟、仿真的实习培训条件。同时,要加大对各类技工院校的师资投入,不断扩大办学规模,使学历教育和技能教育达到1:1的比例,以满足企业需求和促进就业的双赢。

篇三:当前青年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青年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青年的就业问题日益显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青年在失业人群中的比例较高。以龙湖区为例,据调查,35岁以下青年在该区失业人群中的比例,2000年为66.21%;2001年为69.3%;今年为46.2%。而且每年新增的劳动者中,青年占绝大多数;大量外来员工到我市务工,主要也是青年。二是无学历、无技术、无经验的“三无”人员的比例大。三是就业期望值过高。很多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尤其是大中专毕业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影响到正常的就业和再就业。四是重女轻男现象严重。在就业门槛较低的行业,如电子、服装、超市和餐饮等行业,男青年就业的难度明显大于女青年。五是下岗失业青年对技能、业务求知上进的热情不大,他们中敢于自主创业的人很少。

如何切实做好我市青年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笔者认为,首先,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事关我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大局,事关能否代表和维护好广大青年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共青团组织作用的发挥及其在青年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不仅劳动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各级团组织更要增强责任意识、紧迫意识和作为意识,将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列入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第二,要切实加强对青年的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下岗失业青年就业和再就业难,主要是因为他们就业观念陈旧,文化素质偏低,技能比较单一,适应能力较差。各级团组织要积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下岗失业青年职业设计的指导,帮助其寻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强的职业培训,提高青年的素质,有效解决结构性失业的问题。

第三,要着力扶持下岗失业青年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人都有可能遭遇“就业――下岗――再就业”这样的经历。因而,对下岗失业青年强化创业素质教育,扶持他们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是十分必要的。政府要加大对下岗失业青年创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最大限度地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励他们积极投身创业实践,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之路。

第四,要切实加强就业竞争意识的教育。必须充分认识到,劳动力供过于求将是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长期存在的客观现象。劳动力的供大于求,势必使就业面临竞争。要教育下岗失业青年正视这个现实,增强危机感,树立强烈的就业竞争意识。要使下岗失业青年认识到,竞争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作为青年人,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成为就业竞争中的强者。

第五,要千方百计开发就业岗位。就业岗位的短缺,尤其是适应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岗位的短缺,可以说是制约再就业的“瓶颈”问题。因而,千方百计开发就业岗位,特别是开发适合下岗失业青年中男青年的就业岗位,既是劳动保障部门,也是各级团组织扩大就业的“重头戏”。社区中蕴藏着丰富的工作岗位,是新的就业增长点。各级团组织可以把扩大就业与社区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依托社区阵地,发动和组织社会力量开展社会化服务,向社区要岗位。

要在广大团员青年中提倡灵活的就业方式。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季节就业、承包就

业(或协议工作、合同工作)、家庭就业、兼职就业等灵活就业方式,具有用工灵活、工作时间灵活、劳动报酬灵活、就业岗位灵活等特点,对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的发展、支持经济结构的调整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劳动保障部门和团组织都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开辟领域,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加强服务,使灵活就业形式在我市促进就业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六,要关注青年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各级团组织可以和劳动保障部门联合,建立青年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网络,对困难家庭失业青年状况定期进行调查摸底,确定援助对象。要营造关心青年弱势群体就业的氛围,引导全社会来关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及其家庭提供更多的物质和精神援助,帮助他们树立就业信心。要对无技能和低技能的青年弱势群众就业优先提供职业指导、推荐培训和推荐就业,并与其建立定期联系及跟踪服务制度。对青年弱势群体的就业和再就业实行全程免费服务,包括免费进入劳动力交流洽谈会、免费开展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免收劳动事务代理费等。当前,还要着重研究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下岗失业的男青年尽快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就业再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4553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