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其他范文 > 导游词 > 庐山导游词

庐山导游词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9-18 18:12:06 | 移动端:庐山导游词

篇一:庐山一线导游词

庐山一线景点导游词

各位朋友:

看过了山下浔阳美景,我们该到庐山去了。庐山是闻名今古的风景名胜地,也是世界上较罕见的"世界文化景观"和"世界地质公园"。她位于东经115度52分至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到29度41分之间,她的山体是东北、西南走向。东北至西南绵延约29公里,西北至东南宽达16公里,山体总面积有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达500平方公里。现分为庐山(山上)牯岭景区、庐山(南麓)山南景区,庐山(西麓)山西景区,三个景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1996年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曾评价到:"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庐山是一座古老而年青的山,庐山早在十八亿年以前的"前震旦纪"时期,就开始在江南古陆上隆起。在距今六亿至四亿年间的古生代寒武纪和志留纪的整个时期,庐山随着江南古陆的下沉,变成了海洋中的孤岛和暗礁。至志留纪未期,庐山逐渐得以抬升。在距今3.5亿至2.8亿年间的古生代石炭纪时期,庐山又随着江南古陆的下沉,再度变成了海洋中的孤岛和暗礁。至2亿多年前的中生代三叠纪中期,庐山又得以缓慢抬升......。

在距今1.4亿年至六千多万年的中生代白垩纪和新生代第三纪的时候,庐山先后受"燕山造山运动"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多次强烈影响,突兀而出,呈现出地垒式断块隆起,生成了一山飞峙的壮观秀姿。

庐山是一座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庐山的山体最高点,是海拔1474米的大汉阳峰。庐山在海拔700米左右的高度是一个分界线,在海拔700米以上的地域,群峰各自分顶而立;在海拔700米以下基本上是悬崖峭壁的地貌,尤其以东南及西北地区较为典型。山中具有峰峦、谷地、坡地、河流、湖泊、悬崖、绝谷等多种地貌。自古庐山有名子的山峰就有170多座,山中群峰间散布着山岭26座,峡谷20条,岩洞16个之多。庐山的山中河流流水多在海拔700米左右的河谷地质断裂点处,形成急流和瀑布。庐山之中有22处著名瀑布,18条溪涧。

襟江面湖,山高谷深的独有地貌,造就了非凡的气候环境。在长江、鄱阳湖环绕中的庐山,由于随时能得到长江、鄱阳湖送来的大量强冷暧湿气流,庐山便成了多雾多雨的地方。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它年平均降水达1900多毫米,年平均有雾的日子也达191天,山中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每逢盛夏的时节,在庐山山下各地气温高达摄氏38至40度之时,山中的气温通常在摄氏20至28度之间徘徊,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清凉世界"。在近百年间,庐山最高气温记录是1966年8月18日出现的摄氏32度,而冬季最低气温记录是1970年1月5日出现的零下摄氏16.8度....舒适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可能是庐山古往今来倍受人类关爱原故吧!

匡庐奇秀甲天下,然而庐山之奇却莫若云。庐山的云和雾,姿态万千、变幻莫测,是庐山神奇神秘之源...,人们方才低头谈笑间还是云开天现,此刻回头之时却又云绻雾迷,"山"仿佛活了....,庐山就是这样一座充满动感秀美的山。

庐山云奇,庐山的雾迷,庐山的雨也富有诗情画意。在朦胧的雾中,庐山的雨亦朦胧...,正是如此多变多幻的云、雾、雨之间相互衬映变化,让庐山演化出许多圣贤追寻多时的真趣灵境。

从庐山中的奇峰、怪石、瀑泉、壑谷,等自然风物中,无意间流动的自然界灵感,不仅孕育滋养了庐山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亦使庐山增添了许多神奇、神秘和神圣。

相传,在公元前十六世纪的时候,有一位姓匡名俗的人,带着他的六位弟兄。来到了这座山中,用山上的毛草盖起了一间毛草屋,他们在这里参悟修仙。匡俗七兄弟,经过修炼,终于得道全部成仙而去了。这个消息传出后,天下慕仙的人们纷纷来到这座山找匡俗兄弟们

的仙踪,就连时下的周文王、周威烈王也先后派了人来找。可是,很遗憾!他们都没有找到匡俗兄弟们,只找到了匡俗兄弟们修炼时住过的毛草屋。从此后,人们就称这座山"匡庐",意思就是:这里是匡俗七兄弟结庐成仙的地方。

在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中,庐山称为"敷浅原"。在《山海经》中,庐山名叫"天了都"、"天子障"。"庐山"这个名字,最早是出自我国汉朝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这部书中。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第七》中这样描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从此,庐山就成了这座山的大名了。

自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历代来庐山修仙、求道、隐居的人就络绎不绝。特别是自东汉明帝以来,佛教、道教、儒学、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文化体系相继汇集庐山,他们纷纷依托庐山来尽相发展,使庐山成了各宗教、各类文化的理想乐土。这样也造就了庐山,让她得以相继成为中国南北文化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心。各类文化、各种思想,在这里各抱庐山地势、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先后使庐山成为古代中国山水诗田园诗的策源地、诞生地,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之一....。庐山的巨大山峰就象佛教一样,道家好似庐山的飞泉流瀑,儒学有如庐山的奇岩....。天赋庐山的丰富自然资源,(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与深厚底蕴的各大文化,宗教共处一山,历经各文化领域中先辈们的辛勤开拓和发展,让庐山沉淀了人类历史上许多深厚的自然及文化情感。庐山变成了一部浩浩天成的天书。

这里层峦迭嶂、峡深谷幽,飞瀑悬泉,和大江、大湖、浑然一体,集"奇、秀、雄、险"于一身。早在唐宋之际,就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匡庐奇秀甲天下山"。

庐山是中国历代鸿儒云集、群贤毕至的文化圣山。自汉以来的二千多年间,司马迁、陶渊明、谢灵运、王羲之、慧远、李白、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王安石、朱熹、陆游、岳飞、王阳明、唐伯虎、康有为、陈三立、胡适、徐志摩等壹千多位历代名人相继登临庐山,他们给庐山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赋文章、书画作品、著作......。使庐山成为"南坠庐山当书案"的"天下论文"之地。

庐山的神奇、神秘和神圣,是由瀑布流泉、山石、地质、气象、植物、江湖、别墅、人文等许多因素的离变聚合,而共同营造的。这里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是人清心养性的好地方,整个庐山(山上)牯岭景区、分作两条旅游线路,一线、二线。

一线主要景点有小天池、牯岭、花径、锦绣谷---仙人洞、大天池---龙首崖、乌龙潭---黄龙潭---三宝树---黄龙寺---赐经亭---芦林湖、庐山博物馆、庐山会址、美庐(近代别墅群)等。 二线主要景点有含鄱口、庐山植物园、五老峰、三叠泉等。

各条线路的景象、风光神韵不同,真能让您感受到"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神趣。我们还是从北山开始我们的庐山之行吧。

【 威家】:是庐山山北登山公路的起点。也是北上庐山的门户。

【 小天池】

朋友们:大家好!小天池园门海拔1160米左右,是我们庐山(山上)牯岭景区大门,我们买好了进山门票,就开始我们的山上之行。

现在我们从北山园门右边的登山路上小天池。小天池它位于庐山牯岭镇东北面的小天池山峰顶,海拔高达1213米。距小天池北山园门约二里多路。请大家看,在这个山顶的之上有一口圆形水池,池里的水虽处在海拔1200多米的山顶,却终年不溢不涸。民间相传,这水池是庐山神的一只眼睛。

在小天池畔是我国藏传佛教密宗宁玛派在江南地区仅有的道场-----庐山诺那塔院,藏传佛教密宗宁玛派旧称"红教"。1935年藏传佛教密宗宁玛派僧众在这里建起了莲花生大殿,诺那精舍。请看小天池左边的峰顶上,那屹立着和北京白塔相似的塔,叫诺那塔,庐山人亦称作"喇嘛塔"。这座塔是藏传佛教密宗宁玛派莲花生大士第十七代的传人----普佑法师诺那呼图克

图的墓塔。此塔始建于1937年春季,历时一年半建造好。整座塔是仿照印度如来五轮塔的式样,占地30平方米,全塔高21米。 这座塔的中诺那呼图克图生前是西康地区的活佛,当年他在庐山弘法时,就看中了庐山的好风水,为自已在小天池山上堪定了百年之后的安魂处。

我们在小天池山顶举目四望,怪石林立,我们可看见象老鹰,象鹞子的鹰嘴崖和鹞鹰嘴。您如改变观赏角度,仿佛山中的都是熟悉的动物、人...变成的一样。朝南看去,云中山城牯岭镇尽现眼底,在小天池山与牯岭相间深深山谷,其形状有如一把张开的剪刀,这就是剪刀峡。在剪刀峡的峡口处的那座凌空飞出的山峰顶悬崖边耸立那座伞状圆亭子,就叫望江亭。在此亭中,观长江,长江似一条白色玉带,在天际间飘忽。站在这小天池山顶俯首鸟瞰:江湖浩渺、岗阜起伏,长江鄱阳湖的山光水色尽收眼中。 小天池山是观云海、看日出、赏晚霞的好地方。

【 牯岭街】:

牯岭是庐山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的中心。也是通往山上各景区、景点的交通枢纽。其正街海拔高度为1167米,全镇方圆46.6公里。牯岭原叫牯牛岭,因山岭形似一头奔跑的牯牛而得名。牯岭在清代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英国传教士李德立以传教为名来到庐山上,李德立看到牯岭地区地势平坦、林木茂盛、溪流清澈,就勾结本地劣绅强行租用了牯牛岭 的长冲地区,于1887年在这里开始开地修路,盖起了别墅。李德立将所强租的土地进行规划,采取划地为号的方法,将牯岭土地卖给西方列强在华的人员,与此同时李德立通过英国驻华公使向清朝政府施加压力,迫使清朝九江地方政府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1月16日)同李德立签订了出卖领土的《牯牛岭案十二条》。从此李德立的强盗形为合法化了。随着逐步开发,按照牯岭地区气候清凉的特点,英国人据英文Cooling的音译,把牯牛岭简称为牯岭。 这是座钟灵毓秀的山城,整个以牯牛岭为界将全牯岭自然分为东西两大部分。 这里树林遮天蔽日。近千幢风格各异的西式别墅依坡就势而建,高低错落,点缀在万绿丛中,并同周围环境和谐如一,的确潇洒雅致。这些风格各异的西方别墅有如一曲曲凝固的音符,将耶苏的天国之梦留在了庐山之颠,从此在庐山之颠出现了这座山林之城-----牯岭镇。 这座牯岭山城从此便有了"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她虽历尽风云变幻,现仍存有十六个国家的各式别墅共636幢。每一栋别墅都有一段迷离的故事,都有一股岁月遗存的神秘.....。 牯岭从此就代表了西方文化侵入我们中国的大趋势。牯岭地势高,经常被云雾拥抱着,又称作"云中山城"。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蒋介石及当时的国民政府每逄盛夏的时候,就到庐山牯岭来避暑,办理夏季公务。那个时期的牯岭,被称作国民政府的"夏都"。

解放后牯岭东西两大谷都变成了疗养、休养,旅游接待的区域。这里各类宾馆、饭店、疗养院、休养所星罗棋布,是来山游人集中的下榻之处。 牯岭山城中最令人着迷的、最繁华的地方是我们现在所看到这条街-----牯岭街。这条自东向西略成弧形的半面街道,蜿蜒在牯牛岭西麓,她依山就势而建,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半边街。在庐山这条半边街上漫步,让人们产生了"路上树梢人在天"的感觉,所以被人们称作"天街"。这街道的左边商店、宾馆、旅社、书店、酒楼、车站、商场等娱乐服务设施尽掩映在绿荫怀中。请向右边看,这座始建于1954年的街心公园,呈半月状,侧卧在剪刀峡上。她北临剪刀峡,南依牯牛岭。是观庐山烟云、望星空、夜观九江夜色,听山林风涛,漫步清心与大山对话的好地方。

整座公园现有一万平方米的园区,在公园正中入口处耸立着刻有"庐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碣石,在公园中央的半月形大花坛上有头坐卧待起的石头牯牛,在基座上刻有现代书法家启功题写的"牯岭"二字,这是牯岭的象征和标志。这头石牯牛由九块巨石镶嵌而成,约高2米,长4米。造型生动,充满力量神韵,仿佛是一头活的牯牛。……

牯岭是庐山的中心,这里的"人物风候与平地的聚落不同,初到恍若别造一世界"。

【花径】

花径位于牯岭街西南方向2公里处,这里海拔高1035米。曾是庐山历史上三大名寺之一的大林寺所在地。在唐代,这里被人们誉为"匡庐第一境"。花径曾经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咏《大林寺桃花》诗的地方。

唐朝元和十年间大诗人白居易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任江州司马时,曾于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公元817年)这天和庐山东林寺法演大师及十七位好友,从他新建好的遗爱寺草堂出发,一同到庐山顶上的大林寺游览。

当他们一行人,踏入大林寺地界时,就强烈地感觉到此处气候与山下绝然不同。这个时候已到暮春时分,庐山下面的桃花都已凋落,而此处的桃花才含苞欲放,仿佛又回到了早春二月的光景。白居易被眼前的春色深深的吸引住了。他感慨万千,象遇到知音一样,随口诵出七言绝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赏桃花兴致大发,随后又提笔留下了"花径"二字,从此后人们将白居易当年赏桃花的地为叫作"白司马花径"。

现在我们看到左边的这座湖,就是花径湖。因整个湖的形状像一把巨大的提琴,人们就叫他"如琴湖"。我们在湖畔下车,就可看到花径的大门。大门榜树"花径",两旁刻有"花开山寺,咏留诗人"的对联。步入大门右拐下行,我们就可看到书法家胡献雅书写的巨幅石刻"白司马花径"。幽静的小径将我们引入开阔的草地,草地上这座伞状红顶的圆亭就是花径亭,在花径亭中的地上的石块上刻有"花径"二字,传说系白居易手书。这是1929年(民国十八年)湖北汉阳人李风高游大林寺时发现的。李风高在此石刻谜失了一千多年之后,被他重新发现,很高兴。于是他邀集在庐山上的社会贤达、名流集资捐款,在此建造了"景白亭"、"花径亭",并补种了五佰多棵桃树,再现了昔日的桃花胜景。亦使花径成为文人雅士的聚会之所。 1961年在原大林寺旧址上建起了如琴湖,并将湖与相关亭台组成了现在的花径公园。1988年又把大诗人白居易在遗爱寺旁草堂邀到公园中与花径作伴。现白居易草堂中设有"白居易草堂陈列室",向游人展示草堂的变迁经过。伫在白居易草堂前由著名雕塑家王克庆於1996年雕制成的白居易像,彷佛走出初入江州的困惑,已参悟出庐山的天语。这座按照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复建的草堂占65平方米,再现了白居易竹篱茅舍风光好的诗境。怎不叫白居易欢呼"匡庐奇秀甲天下"呢!

【天桥/锦绣谷/仙人洞】

朋友们,我们现在去游览的是庐山锦绣谷景区。锦绣谷位于庐山西北部,它北边橄榄山,东接大林峰、南倚花径,西北方向是开阔的谷底峪口。自古以来,谷中奇花异草就特别多。每当春天来到的时候,山谷中的花儿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灿烂似锦绣。故得名"锦绣谷"。 因锦绣谷正处庐山山体北部的断层带上,在庐山经历的多资造山运动,格外受造物主的宠爱,造就了山谷中峰壑峭参差错落,形态绮丽的景象。当您走进山谷之中,就可看见山谷间林石纵横,一派多变的山中野趣。如遇云雾漫舞的时候,恍如亲临仙境一样,锦绣谷分明就是一幅充满动感的画卷。

锦绣谷已到了,让我们一同去欣赏这画卷吧!我们现在所走的步行道,是1979-1980年间开辟的游览道路,从这里漫步向前,我们将依次游览天桥、鹰嘴石(好运石)、险峰(石狮峰)人头石、采药石、锦绣门、谈判台、梵音泉、观妙亭、游仙石、仙人洞、仙人洞道院、庐山的标志景观--蟾蜍石、石松、御碑亭等。锦绣谷(仙人洞)景区路程全长约2500多米,其中在悬崖绝壁上步行山路就有1452米,人家请注意啦: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游览时要安全第一。在这条路的右边多数是深渊绝壁。如你稍有不注意安全,就会上天当神仙的!可是现在天上神仙也实在太多了,他们这会儿也在进行轮岗呢。还是请大家随我来细细品味这里的景色吧。

锦绣谷中怪石相拥,奇石昂立,首先出现在我们眼前的谷中第一个景观--天桥。请朝左

前方看,一块峭立横空而出的巨石,有如悬在半空中的一座桥,这就是"天桥"。这里古称"仙人盘",曾经是庐山大林寺历代的大和尚们悟道参禅的好地方。大家向下看,这里两边崖壁横空相互对峙,与谷底对高度达六十多米,好险啦!

相传元代末期,吴王朱元璋和南汉王陈友谅的军队大战于鄱阳湖地区。初战的时候,朱元璋失利,竟被陈友谅打的得落荒而逃……,当朱元璋感觉耳旁没有风声的时候,才发现他骑的战马已在悬崖绝壁的仙人盘上。前面是悬崖没有去路,回头一望,了不得了,陈友谅率兵又紧逼而来,就在这千钧一发这际,只见天空金光闪烁,一条金龙自天而降,变成一座石桥,朱元璋顺势策马奔过。飞奔而至的陈友谅坐骑都快要撞上朱元璋的马尾巴了,一个惊天霹雳,刹那间桥没有了。从此就留下"天桥"奇观。

天桥之奇,奇在仙人盘之下乱石林立,溪水流经时与石相撞击,发现的声音就象千军万马在奔腾一样。如果在春夏之际,谷中的云雾,随着风而飘逸多变。给我们带来一种向上的飘逸感,放眼云中,彷佛让你步入了神话中的世界。

锦绣谷春夏看花如云,秋冬观石和树。锦绣谷中奇花繁多,她们在这奇峰怪石的怀中依时而开,四季不断。这个山谷中最富传奇色彩的花,首推"睡香花"。根据宋代的《群芳谱》和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木》中记载,睡香花是一位到锦绣谷中采药的和尚在谷中石上小睡时,被花香袭醒了。他沿着浓郁的花香,找一种花,因是睡梦中所发觉的,就叫她"睡香花"。以后人们都认为此花呈吉祥之意,便改称"瑞香花"。"曾向庐山睡里闻,香风占断世界春"。自宋代发来就被人们叫作"风流树"。瑞香花属瑞香科结香属的落中灌木,其高仅1米左右。花色大至呈淡黄、淡紫、白色三种,全花都可以做药。能舒筋接骨,消肿止痛,也是制作蜡纸的优良原料。

锦绣谷中花的分布数量最多的花,是"云锦杜鹃"。"云锦杜鹃"。是石南科常绿灌木。花呈淡约色、桃花色等。我国著名植物学陈封怀的祖父陈二立老先生,在观此时花见花红飞舞,灿烂若锦。人有"涧底红花夺火燃"的神彩,据宋代诗代黄庭坚的诗句"锦上添花"之意,尊称"云锦花"。在《庐山志植物目》中,正式称它"云锦杜鹃"。

另外,要这道山谷中还胜产端庄俏丽的兰花、素雅的山樱花、含羞的芙蓉花等名目繁多的花草。

在我们正前方的这个立柱似石头,因其形状象一只巨大的鹰嘴探出似的,称作"鹰嘴探壑"。俗称"鹰嘴石"。只因近来世风趋向,许多不明真趣的导游们为了迎合当代游山人们的心趣,让许多媚俗的人在这里绕着"鹰嘴石"转圈,一转财运、二转官运、三转桃花运,自2002年以来"鹰嘴石"就变成现在的"好运石"了。但这里地狭山高崖悬,人多的时候,说不准还真能给你碰上"好运",让你到天上去享受人间烟火哩!

险峰原名"石狮峰",它自南向北横空迈入锦绣谷中。其西南陡峭,北面全部是绝壁。在绝壁之下云雾缭绕、松树贴壁到挂。这里峰顶海拨1025米,虽不很高,却因其似半岛状的直插入锦绣谷之中,而且三面足深渊绝壁。人们称它"险峰"。

站在险峰之上,左可看天池山,右可望鹰嘴石,北可观赏对面狮子峰顶"双狮戏球"。无云没雾之时,可看见谷中峰石,各依地势,从容舒展其姿。庐山"佛光"经常会在这里出现。每逢云底天睛有太阳的上午,您站在崖头,在太阳、人、云层成一条直线时,太阳将人影投在云层之上,在云层上的人影子被五彩光芒环绕,并随着人有晃动而晃动,实在壮观!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最有趣的,莫过于云雾上来的时候。此时只要您在这小憩片刻,您可嗅到庐山雾的芳香,听到庐山雾的私语。机会巧的话,您还能亲眼看到那山谷底朝天上"下"的"上雨"。这可是庐山三大奇观之一,都晓得自古以来"雨"都是从天上下来,这庐山怎么就会有从地上朝天上下的雨呢?难道我们都已上了天吗?那份感受实在难以言表,大家还是自我感觉吧!

我们走下险峰了,再请大家回头看看刚刚离开的险峰。那形成峰体崖层,多象堆在书桌

篇二:庐山导游词

庐山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光临我们九江,我就是九江旅游届最富有才华英俊潇洒玉树临风风流倜傥高大威猛人称山崩地裂水倒流鬼见愁美貌与智慧结合英雄与侠义化身人见人爱车见车载,为司机师傅可以两肋叉倒,为客人可以叉师傅两刀,呵呵……跟大家开个玩笑啊,活跃一下我们车里的气氛。我叫梁伟,是大家本次在庐山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梁,很高兴在这茫茫人海中与大家相遇,我相信这是我们的缘分,俗话说的好百年修得同船度,咱们也是百年修得同车缘。既然大家在九江遇见我为大家服务,我一定会让大家玩的开心、玩的尽兴。希望我们的服务会给你们带来,在家千日好、出门也不难的感觉……现在我以一首歌来开始我们的行程啦。大家请鼓起您的金掌、银掌、仙人掌、为我小梁鼓鼓掌(唱歌)。待会儿就要上山喽,山高路陡,各位亲要小心哦!

首先,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个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日照香炉生紫烟,要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大家知道这两首诗,写的是哪里吗?“庐山”,答对了,没错,就是我们庐山,友友们确实厉害!‘不识庐山真面目’已经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词语了,接下来我们就要去揭开庐山的神秘面纱,你们准备好了吗?下面我将为大家一一揭晓。

庐山位于江西省的北部,地处长江南岸,鄱阳湖西北,南接星子,北邻九江。 庐山虽然没有列入“五岳”之列,却又“庐岳”之称(是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封得),自古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赞誉。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他的《庐山草堂记》中,赞叹它是“匡庐奇秀家天下上”。庐山的山体呢,呈长椭圆形,从高空鸟瞰,仿佛一个肾脏,山势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长约20公里,宽约16公里,总面积约300平方米,庐山由99座山峰组成,最高峰为汉阳峰,海拔1474米,那么庐山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约6000万年以前,这一地区是汪洋大海,经历了一场“燕山运动”的造山运动,大致形成了今天的摸样,又在200万年前,又经历了第四纪冰川。

简单的说,就是地壳运动,褶皱隆起,断裂上升而成,地质史上称之为“地垒式断块山”。 那么庐山,是属于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宜人,也许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地势每升高1000m,温度会降低6度左右,而庐山平均海拔在1000m以上,这样的气候就形成了庐山:春天迟、秋天早,夏天短、冬天长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1度,历史上最高温32度,最低温,-16度,在炎热的夏天,庐山相对于山脚下的九江南昌南京武汉等几个火炉来讲,是一片热海中的清凉岛屿。因此,庐山是有名的避暑胜地。

后面的游客快跟上哦,马上就到了第一个景点锦绣谷。相传为晋代东方名僧慧远采撷花卉、草药处。这儿四时花开,犹如锦绣,故名。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诗云:“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据说是他游览即兴之作。沿锦绣谷傍绝壁悬崖修筑的石级便道游览,可谓“路盘松顶上,穿云破雾出。

天风拂衣襟,缥缈一身轻。”谷中千岩竞秀,万壑回萦;断崖天成,石林挺秀,峭壁峰壑如雄狮长啸,如猛虎跃涧,似捷猿攀登,似仙翁盘坐,栩栩如生。一路景色如锦绣画卷,令人陶醉。

上图为锦绣谷

一直向前走,你马上就会看到第二座山峰。没错,它就是传说中的五老峰。因为地处庐山东南,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它根连鄱湖,峰尖触天,海拔1436米,虽高度略低于大汉阳峰,但其雄奇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为全山形势最雄伟奇险之胜景。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在这里留下一首千古绝唱:“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很美吧?

还有汉阳峰,仙人洞,龙首崖,秀峰等等,各有特色,小心地滑哦。有山必有水。来到庐山,当然少不了庐山瀑布,这可是闻名中外的哩! 庐山瀑布有许多以“龙”字为名,如;“卧龙潭”, “神龙潭”,“黄龙潭”等。距庐山牯岭约10多里处的重岩幽林中有一巨大的池潭,这就

是“碧龙潭瀑布”,也即王家坡瀑布。这个瀑布是在二十年代初由一个砍柴的樵夫发现的,此后四方游客争相观赏,被视作山北绝胜。其水来自梭子岗北麓,由 于这里层岩叠石,水流一路逶迤环绕。在注入碧龙潭的上段,分成三层挂瀑,而每层分为两条似白练般的悬瀑,连成数十米长,犹如双龙倚天,俯坠潭中。潭旁建有“观瀑亭”。在潭中还有一巨石横列,站在石上可东望鄱阳湖

哈哈,终于到我们的核心景点三叠泉。三叠泉位于九江市庐山东南九叠谷,经环庐山旅游公路可达,距九江市26公里。它集险峰怪石、飞瀑流泉为一体,属于山丘型旅游地。同时,三叠泉位于五老峰下部,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泉飞泻而下,落差共155米,极为壮观,撼人魂魄。 三叠泉每叠各具特色。一叠直垂,水从20多米的巅萁背上一倾而下;二叠弯曲,直入潭中。“上级如飘雪拖练,中级如碎玉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 站在第三叠抬头仰望,三

篇三:庐山导游词

庐山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好!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个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日照香炉生紫烟,要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大家知道这两首诗,是写哪里的吗,对了,庐山。

“不识庐山真面目”,已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用语了,那么,庐山的真面目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从我下面的介绍中,也许能让大家略知一二。

庐山位于江西省的北部,地处长江南岸,鄱阳湖西北,南接星子,北邻九江。

庐山虽然没有列入“五岳”之列,却又“庐岳”之称(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封得),自古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赞誉。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他的《庐山草堂记》中,赞叹它是“匡庐奇秀家天下上”。庐山的山体呢,呈长椭圆形,从高空鸟瞰,仿佛一个肾脏,山势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长约20公里,宽约16公里,总面积约300平方米,庐山由99座山峰组成,最高峰为汉阳峰,海拔1474米,那么庐山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约6000万年以前,这一地区是汪洋大海,经历了一场“燕山运动”的造山运动,大致形成了今天的摸样,又在200万年前,又经历了第四纪冰川。

简单的说,就是地壳运动,褶皱隆起,断裂上升而成,地质史上称之为“地垒式断块山”。 那么庐山,是属于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宜人,也许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地势每升高1000m,温度会降低6度左右,而庐山平均海拔在1000m以上,这样的气候就形成了庐山:春天迟、秋天早,夏天短、冬天长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1度,历史上最高温32度,最低温,-16度,在炎热的夏天,庐山相对于山脚下的九江南昌南京武汉等几个火炉来讲,是一片热海中的清凉岛屿。

因此,庐山是有名的避暑胜地。

常常有人问:庐山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打空调和大氧吧。只有冬天才有暖气,为了防止近几年,随着宾馆档次的提高,一些四星级的宾馆也安装了空调。庐山是平地突起的山中的地形相对来说,比较封闭,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庐山常年处于的云雾缭绕中。庐山的烟云雾雨是庐山最美的景色之一。

庐山就是有个奇怪的现象:一年365天,有200多天是云雾天气,所以在山中,如果遇到了一场大雾,而看不清四周风景的时候,千万不要觉得遗憾,因为云雾正是庐山的一大特色,要不当年苏东坡,也不会写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大家选择庐山呢,也是一种智仁双全的选择。

庐山不但山高景秀,水资源也很丰富,庐山相对湿度大,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4%,也就是庐山比较潮湿,特别是在梅雨季节,相当潮,家具都快发霉了,山上的居民商店宾馆都一样,大家在城里呆惯了,来到山区,可能对山里的潮湿不太适应,还请大家多多体谅,气候就是如此,没有办法。

在此,我先问一下,各位团友,吃不吃辣呢,庐山人比较能吃辣的,除了口味之外呢,还可以驱寒去湿,预防关节炎。

云雾是山的灵魂,流水是山的血脉。庐山有22条瀑布,著名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诗下的瀑布,还有庐山山顶上第一奇观之称的三叠泉瀑布,还有新开发的大口瀑布,都非常有名。

犹豫山中沟谷纵横,雨水充沛,常常是“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泉”

此外,庐山还有三座人工湖。

如琴湖,芦林湖,莲花台水库。

“高山出平湖”这在全国都是很少见的。

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魅,山水相容,魅力无穷。

有人说,酒能让人古道热肠,茶能让人仙风道骨。

而庐山就生长着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庐山云雾茶。庐山湿润的环境,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因为他常年生长在云雾飘渺的山间,因而得名云雾茶。

一般懂茶的人都知道,茶叶按加工工艺的不同,分为绿茶,白茶,黄茶,黑茶和红茶。他们并不是茶叶不同,而是生产加工的过程不一样。

庐山云雾茶属于绿茶,最早产于汉代。宋代时开始,成为贡品。外形条索紧结、翠绿多亳。汤色:绿而透明。滋味:浓厚、鲜爽。号称是“香謦、味厚、色翆、汤清”四色。所谓“名山出名茶,名茶自有名人夸”,唐朝茶圣陆羽就曾赞叹它是“天下奇茶”。

朱德元帅喝过之后,立马写了一首诗: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

古人也说过:早采为茶,晚采为茗。茶叶呢,是谷雨前茶,清明前茶最好。饮茶呢古往今来,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有人说:喝茶的女人,不一定有魅力,但绝对优雅。

喝茶的男人,不一定潇洒,但绝对从容。茶具有多种保健功能,长喝茶,可以,清心养目,美容,减肥,抗衰老,防癌防辐射等等。

我们呢当地人对喝庐山云雾茶有个讲究就是:

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

也就是说,因为庐山云雾茶味道十分浓厚,第一杯是不喝的,称为,洗茶,第二杯,才开始饮用。随着加工工艺的提高,现在的云雾茶,为了适应大众的口味,已经开发出了浓淡各异的品种。大家在庐山期间,玩累了,可以泡上一壶庐山云雾茶,真可谓是“甘甜苦涩壶中煮,湖光山色闭中趣”。除了云雾茶,在庐山的山谷小溪中生长着石鱼石耳石鸡。称为庐山三石, 石鱼,生长在小溪中,通体透明,无磷,因为永远长不大,有俗称绣花针,是很有营养的补品。

石耳,常年生长在悬崖峭壁上,外形好似人的耳朵,故称为“石耳”。

正如大家所知,这蜗牛不是牛,壁虎不是虎,而石鸡也不是鸡,而是一种麻皮青蛙。野生的石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生长在山间的小溪中,因为它体肥柔嫩,味美如鸡,故称为石鸡,现在的石鸡大多是人工饲养,但价格昂贵。以上三石一茶,石鸡石鱼石耳以及庐山云雾茶,就是庐山最主要的特产。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呢,可以在庐山品尝,也可以买回家馈赠亲朋好友,但是要注意辨别真假。

介绍了庐山的山水,大家的心中肯定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叫庐山,其实,他最早叫“敷浅源”,但后来改为庐山。这“庐山”二字呢,最早出现在《史记》当中。

记得唐代诗人刘禹锡曾说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庐山的得名就来自于一个和神仙有关的传说,相传在公元前6世纪,有一个叫“匡俗”的人约了7个弟兄在这座山上结庐炼丹,求仙成道,后来当时的周定王,欣赏他们的才学,就派出使者请他们出山,来辅佐朝廷。后来匡氏兄弟成仙飞天而去,什么也没留下,只留下了他们曾经住的茅庐,所以当时老百姓把它叫做“匡庐”,又叫匡山庐山。

庐山的历史,在三国之后,大多有据可考。在这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庐山一直以秀色吸引着众多游人。史料记载,历史上,第一个登上庐山的名人是谁呢,西汉的司马迁,公元前126年,司马迁他登上了庐山,来考察大禹治水的历史,在《史记》当中写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随后,名人墨客是纷至沓来,主要有晋朝的王羲之、陶渊明、慧远、陆修静。

唐代的李白、白居易。

北宋的苏东坡、王安石。

南宋的岳飞朱熹

明朝的唐伯虎、徐霞客。

清朝的康有为。

明国的陈三立、徐志摩、胡适。

他们都曾被庐山的美景所吸引,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

像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苏东坡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由此可见,庐山是个文化名山。

可能,各位朋友去过不少的地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你在各大名山大川旅游的时候,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这里有一座道观,那里有一座寺庙。对不对,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宗教名山,那么在咱么庐山也不例外,并并且从古至今,宗教在庐山一直都很兴盛,但又和其他地方不一样,为什么呢,

因为庐山是“一山有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

对于信仰宗教的朋友来说,我很幸运的告诉你,庐山有六大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藏传佛教。

佛教:东晋慧远净土宗 东林寺。

道教:陆修静。

1895年,英国人开始在庐山强行租地,建造别墅以来,西方列强纷纷染指庐山,并且带来了他们的宗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并修建了教堂。

所以说,庐山是个名副其实的宗教名山。

大家知道,古代主要来庐山,是游历、隐居和读书。

但后来,南唐的时候,在庐山设立了庐山国学,南唐中主李灏曾在庐山开先寺读书,至今还有当年的读书台。

到了南宋,朱熹在庐山创立了白鹿洞书院,它也是中国第一座讲学式的书院。

正是由于庐山的历史悠久,人文活动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当然庐山的名气,除了它历史悠久,风景优美外,它还和政治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1895年,英国人李德立来到庐山,就被庐山美丽的风光所吸引,于是强行租借庐山牯岭到长冲一带,租期是999年,并且把租借内的土地划分为130块地皮在上海拍卖,获得暴利。 此后,美德法日等西方列强的传教士,外交官也纷纷来庐山租地,并建造了大量的别墅。也许大家对李德立这个人并不熟悉,但是他在中国的近代史上留下了一个并不光彩的身影。 李德立是靠卖庐山的地皮发财之后,又积极政治发展。在辛亥革命后,他充当了政治调解人。

1935年,中国政府无条件收回了牯岭租界,不过现在的庐山仍保留 各种风格 的西方别墅千栋,都是西方列强殖民的产物。所以说,庐山山上的牯岭,又被誉为“万国别墅群”。 提起庐山的政治,就不能不提蒋介石。

有人说:庐山,浓缩着一部蒋介石的兴衰史。

1926年12月,蒋介石第一次登庐山,就露出了要分裂大革命准备反共的真面目。

从1926年到1948年这十几年里,除了抗日战争几年外,他每年都要上庐山,把庐山变成了南京之外的第二中心,从此,庐山成为了国民党的“夏都”。

1937年7月17日,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在庐山召开了由各派人士参加的座谈会。 要求: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皆有守土抗战之责。这就是著名的庐山谈话会。

1939年4月16日,日军开始攻占庐山,4月18日,完全占领庐山,占领时间长达6年,给庐山造成了数千年以来最大的浩劫。

烧毁了最古老的归宗寺,名人真迹,有的被抢,抢不走的就被毁掉了,其他名胜古迹被毁掉的不计其数,让人深感痛心。

1945年5月18日,庐山解放。

然后1959年,中共八届八中全会

1961年,庐山中央工作会议

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

美庐

所以说,庐山还是个政治名山。

上庐山三条路:

一蒋:好汉坡

二毛:1953年有了第一条公路,北山公路36公里与九江相连。

三林彪:1971年第二条公路,南山公路25公里与南昌相连。

庐山注意事项:

1. 除了刚才提到的,庐山相对湿度很大,所以庐山比较潮湿,一切的生活物品都必须从山

下运上来,吃饭和住宿的条件肯定不如城市里那么丰富,那么豪华,那么在座的朋友当中有特殊要求的,请告诉我,我会尽我所能解决。

2. 2.庐山景区公路比较窄,也是为了游客的安全,18座以上中巴车不能进入,并且对车的

数量进行限制,由此促成了车子少,客人多的局面,特别在旅游旺季和黄金周有很多时候,我们不一定一到停车场就有车来接我们,可能会等一会二车。

3. 景区内道路崎岖,狭窄,悬崖峭壁比较多,请大家一定要记住,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

路。一定要注意安全,特别要照看自己的小孩,不要让他们乱跑,只有安全才能玩得开心!

4. 请大家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要爱护,保护好他,不要随意攀枝花草树木和乱扔垃圾,

还有一点,景区内严禁吸烟在景区内有专门定点吸烟的地方,一定要记住,抓住了会被罚款的。

好了,我们的第一次介绍到此告一段落,希望我的介绍能为大家掀开庐山神秘的面纱,欲识庐山真面目呢,还需要靠大家在庐山用眼看,用脚量,用心去感受,现在离庐山大门还有一段时间。

进门后,再为大家介绍。


庐山导游词》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4699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