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首师大版品社多种多样的地形说课稿

首师大版品社多种多样的地形说课稿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9-23 23:32:02 | 移动端:首师大版品社多种多样的地形说课稿

篇一: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东都初级中学 尚绪兵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中国的地形》。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以下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一个国家的地势和地形对这个国家的气候、河流乃至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2、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3)知道中国的名山。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3、 重点、难点的确立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和我国的主要山脉,因此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山脉分布是本课的重点。

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分析(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空间分布思维的特点,主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集录象、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

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剧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1、 学生特点分析:

对中学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

四、说教学过程

1、 教学结构:

㈠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㈡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㈢ 建构体系,拓展创新

㈣ 课堂活动,分组竞赛

2、 教学程序:

依据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新课程的要求,教学思路总体设计如下:

五、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通过前一章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中国的人口分布东多西少,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布不均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小结:造成这种分布状况是由多种因素影响而成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地形,今天我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地形。

【屏显】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所谓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

【屏显】中国地形图

【指图提问】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海拔高度,请同学们看图中的陆高海深表。(后排看不清的同学可以看地图册P11)

问:棕黄色代表海拔多少米?(4000米以上)浅黄色代表海拔多少米?(1000~2000米)绿色代表海拔多少米?(500米以下)

问:那么同学们能告诉我中国哪边高,哪边低了吗?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一部分。

【屏显】一、地势西高东低

【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能更直观表现地势起伏的地图——地势剖面图。

【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在我的讲台上放着一个馒头,竖着,沿馒头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馒头的剖面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馒头的剖面)通过看图我们可以看出馒头是中间高,两端低。地形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只不过这一刀不是切在窝头上,而是切在地形图上。这一刀从哪里切呢?请大家看到地图册P11的中国地形图,请大家在图上找到北纬30°纬线,再找到北纬40°纬线,估计一下北纬32°的大体位置,然后用笔在图上自西向东画出一根横贯中国的纬线,为什么要大家把北纬32°纬线画出来啊?因为等会儿我们要看的地形剖面图就是从这里切下去的。

问: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北纬32°纬线自西向东穿过了哪些地形区?(青藏高原、四川

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屏显】沿北纬32°线中国地势剖面图

【转折过渡】在这幅图上我们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问:这幅图象什么?(教师鼠标演示)

学生讨论、回答:象阶梯

【屏显】阶梯示意图

问:一共有几级?(三级)

【教师总结】呈阶梯状分布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二部分。

【屏显】呈阶梯状分布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是对我国地势特征的一个完整的描叙。我们把西边最高的称为第一阶梯,中间的称为第二阶梯,东边最低的称为第三阶梯,我们可以看到第三阶梯向东一直延伸到海底大陆架。

【转折过渡】我们知道了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那这3个阶梯是怎样分布的呢?阶梯的界线又在何处呢?我们一起来看中国地形图吧。

【屏显】中国地形图 阶梯概况表

【分析讲解】通过看图我们可以看到图上的颜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棕黄色一个部分,实际上这就是我国地势第一阶梯海拔在4000米以上;绿色一个部分,实际上这就是我国地势第三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中间的浅黄色部分为我国地势第二阶梯海拔在1000—2000米。请大家在图上用笔沿着这3个阶梯的边缘把它们勾出来。

【屏显】三阶梯分界线

【转折过渡】大家画的和屏幕上是否相同?大家看能不能用一些山脉做他们的分界线呢? 学生讨论、回答

【转折过渡】我们明确了阶梯的界线,再来分析一下阶梯内部的状况。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 “中国地形图”说出各阶梯内部的主要地形种类。

学生讨论、回答

【转折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三阶梯分界线的时候提到了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等等山脉,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这些山脉也就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而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则镶嵌其中。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这些纵横交错的山脉。

【屏显】二、山脉纵横交错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

【分析讲解】河流有流向,山脉有走向。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受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影响我国河流流向大多是自西向东,那么,走向是不是也用自哪里向哪里呢?山脉走向怎么表述?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学生说出其走向。

教师鼠标指图按走向说出我国五组山脉,学生在学案上填图。

【转折过渡】除了这些高大的山脉外,在我国还有许多名山,(提问)请问同学们,你到过哪些名山?

请同学们先阅读P22中华五岳。并在P21“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位于哪一个省区把答案填到学案中。

【屏显】中华五岳风光图片

学生回答其所在的省区

小结本课所学内容

【活动】以分组竞赛的形式复习本节内容

【屏显】三类题型

1、必答题(教师点名,学生任意选择题目,答对为本组获得一面红旗)

2、抢答题(学生自由举手选择题目答题,答对为本组获得3面红旗)

3、风险题(学生自由举手选择题目答题,答对为本组获得4面红旗,答错将减去3面红旗) 教师点评在竞赛中所出现的问题,表扬获胜的小组以及在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板书设计】

一、地势西高东低

1、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三级阶梯分布

①阶梯名称及分界线

②三级阶梯的平均海拔和主要的地形区

③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二、山脉纵横交错

1、主要山脉

北:天山—阴山

①东西走向的山脉中:昆仑山—秦岭

南:南岭

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中:长白山—武夷山

东:台湾山脉

③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

④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祁连山

⑤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篇二:地形和地势说课稿

《地势和地形》——说课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上午好!

我是包头市和平中学青年教师贺智敏,能参加这次教学比赛活动,我感到十分高兴,同时也非常珍惜这样一个难得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希望大家多多指教。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的第一课时。课型是新授课。 下面,我就本节课,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地势和地形》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中国地形特征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引导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识记各山脉以及地形区的名称和特征。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读图分析、总结规律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教学重点:是记忆主要山脉及其地理位置;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教学难点:是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已有了一些基础,但水平仍然较低,需进一步培养、锻炼。在地理学习中仍然好动、好奇、好表现,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

三、教法分析

教无定法,教学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应注重学生读图、识图、用图能力的培

养。

采用的教学方法:

(1)讲学稿授课法 (2)小组合作学习(3)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

四、教学方法、手段

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现代教育,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教知识,更要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习方法:以讲学稿为载体,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读图观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为主。经过观察思考、交流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达到学习目的。

以上的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是想让学生在教学中感悟三维目标,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过渡:那么怎么把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呢?接下来我将重点说说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

五、教学过程(我这节课在多媒体教室完成)

1、提前准备,熟悉教材

课前与同科目教师合作,精心设计讲学稿,让学生预习所学内容。

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授课时,先用多媒体链接展示“中国各大地形区”视频,让学生对地形有感性认识,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引入中国地形与地势的特点,很自然的导入新课。

3、读图分析,探索新知

在认识中国地形特点时,我会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总结出中国地形特点。为避免学生找不到入手点,我会让学生观察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因为山脉构成的我国地形的“骨架”,这部分我主要是应用了白板绘图功能和拉幕功能,利用这些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我国主要的山脉以及山脉的走向,达到认识我国地形“骨架”的目的。然后利用白板的拖拽等功能进一步认识在山脉中镶嵌着的高原、平原、盆地等地形区。用一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沿着老师的思路接近正确答案,即可顺利得出中国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4、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表”,请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内容完成图表。请几名同学在白

板上标出我国山脉以及地形区的准确位置。其他同学做出纠正与评价。这样的认知过程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学生通过读图、填图会很顺利地得出中国地形特点。在完成图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合作交流,突破难点

以上分析了我国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一特点对我国自然环境其它方面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这是本节的难点,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完成,把学生分成六大组进行讨论问题,同时利用白板展示相关图片(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分析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学生分组回答,同时其他小组进行继续补充完善,最后教师总结回答(突破难点)。

6、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等等都产生重要影响。让我们再想一想,如果我国的地形类型非常单一,那会是怎么样的情况呢?(引导学生沿着上面各题的思路反向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发散思维的能力)(不利于我国发展多样化经济)

最后完成课后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转化能力。

六、教学反思

教学中使用了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与“中国地形图”并填注表格的方法。这一方除了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的作用外,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将示意图与地图结合使用,既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知识,又拓宽和提高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其二,用表格、总结学生口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并提高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足之处:在处理地形图上也该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看和发现,更多地从地形图上去认识我国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地形,应该多从地形图上去认识我国的地形,有顺序地从我国地形图上,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去认识。从海洋到陆地,一个一个地认识,这样学生会掌握得更好些。

篇三:世界的地形说课稿

《世界的地形》说课稿

一、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的地形》,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

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世界的地形》是对上节《地球海陆分布》的细化。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这一节内容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说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学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了解陆地五种地形类型,并掌握五种地形的特点及几个世界之最。

3、知道世界陆地两大著名山脉带的分布规律,并能在图上找到。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看图求知的好习惯。

2、通过比较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掌握世界地形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对地理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1、运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比较陆地五种地形的基本特点。

2、说出世界陆地两大著名山脉带的分布规律,能在图中准确找出著名的山脉。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课件、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动手演示法:

通过动手和学生分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教材提出的问题和一些实际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已经具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因此,实际教学中要注意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关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教师只需做简单的介绍。需要指出的是,五种地形的特点应重点讲述,然后从理性的角度进行学习,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开动脑筋和主动求知的学习热情。

(二)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观察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动手演示法、总结反思法等。

五、说学情

学生对五种地形即熟悉又陌生,尤其是五种地形的特点比较复杂抽象,如果单凭讲解,学生是难以理解的,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图片、多媒体课件、橡皮泥制作的地形模型等,使抽象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六、说教学过程

我设计的这节课共包括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分别是——导入新课;自主学习;魅力精讲;课堂大练兵;畅谈收获。

第一个环节 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展示篮球明星姚明和影视明星李连杰的照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出疑问,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初步感知。

第二个环节自主学习

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对课本内容进行熟读,学生自学完之后,把学会的内容进行掌握,时间大约3-5分钟。

说明:考虑到我校初一学生的现状,在教学中我充分贯彻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把本节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学会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可以利用图片、实物(橡皮泥制作的地形模型)、多媒体课件等,使抽象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第三环节:魅力精讲

针对本节的重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

各种地形的图片,让学生在预习课本的基础上自己叙述各种地形的特点。通过学生展示,能够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另外,在学生掌握好五种地形特点的基础上,分组让学生利用橡皮泥制作地形模型,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的方法是:观察法、分析归纳法、动手演示法、总结反思法等。

第四环节:课堂大练兵

课堂大练兵也就是本节的重点内容,通过检测,能够及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

说明:在这一环节设置的抢答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第五环节:畅谈收获

结束本节内容之后,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以学生的归纳为主,老师主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总结,并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为下一节的学习作好铺垫,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七、说板书

教学中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同时解决进行多媒体教学不便于学生笔记的难题。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1、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2、五种地形特点

3、世界两大山脉带

4、世界之最


首师大版品社多种多样的地形说课稿》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5266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