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16年长宁-金山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6年长宁、金山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1、本卷共28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月上柳梢头,______________ 。(《生查子·元夕》
2、______________,此日中流自在行。(《观书有感》)
3、此生谁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诉衷情》)
4、______________,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
水仙子?咏江南
元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艾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6、 “卷香风十里珠帘”是倒装句,其正常语序是 _____________ (2分)
7、 对本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全曲前七句写景,最后一句抒情,并点明主旨。
B、抓住江南多水的特点,写出了美丽的水乡风光。
C、采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的方式,描绘了江南美景。
D、“一、两、再三、十”等数词,表现了江南景色的雄奇阔大。
(三)阅读下文,完成8—9题。(8分) 【甲】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乙】(孔子)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8、 甲文选自 《》,乙文选自《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乙文作者是清朝的 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9、翻译甲文的划线句(3分)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从借书的角度,表现少年袁枚对阅读的渴求已达到痴迷的状态。
B、文从读书的角度,表现孔子和苏东坡阅读名著的钻研探究精神。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C、甲文以自身为例,具体指导黄生借书的方法,紧扣了文章标题。
D、乙文以名人轶事为论据,证明“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的观点。
(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③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
绍圣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
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 穆父不及见也。(《独醒杂志》)
【注释】①元祐:与下文的“绍圣”,都是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③怀素:唐代大书法家,以善“狂草”出名。④涪陵:地名。
11、基础二题(4分)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与元祐以前所书大异
(2)解释文中加黑的词语(2分)
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 作( )
因借之以归 归()
12、 对下列句子翻译恰当的一项是()(3分)
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A、所以山谷曾自认为是在涪陵得到草书《自叙》的,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叙》。
B、所以山谷曾自认为是在洁陵领悟草书真谛的,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C、所以山谷曾自认为是在涪陵得到草书《自叙》的,遗憾的是未能见到穆父。
D、所以山谷曾自认为是在涪陵领悟草书真谛的,遗憾的是未能见到穆父。
13、 文中口和口这两个词,鲜明地表达了山谷对穆父之言的态度。(2分)
14、 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些原因促成的?请根据文意概括(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现代文(共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8分)
有趣的种子旅行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①一株植物少则有几十颗种子,多则有几十万颗种子。如果它们都只停留在原地,挤成一堆,很难想象能怎么生活下去;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火灾等等,集中在一块儿就更有灭绝的危险。因此,种子必须以各种方式进行迁移。这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自然界中植物多种多样,种子旅行的方式也各有千秋。
③像大豆、绿豆、油菜、芝麻等植物的种子,有一种“弹射”的本领,果实成熟后包藏种子的果荚会突然扭曲、炸裂,将种子弹射到几十厘米甚至几米之外。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植物界中的弹射“冠军”,可能是一种生长在美洲的木犀草,射程可达14米之远。
④在非洲北部和欧洲南部,有一种有趣的植物叫喷瓜,它的果实成熟时,那些包藏种子的浆汁,就像气球中的空气那样,对果皮产生强大的压力,只要轻轻一碰,果实的粘液和种子就一起喷发出来,可射6米之远,所以当地人称它为“铁炮瓜”。
⑤但是这些种子的旅行路程,在整个自然界中只是低水平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能以各种特有的办法,旅行到几千米、几十千米之远,有的甚至还能进行“环球漫游”呢!
⑥19世纪中叶,航行在大西洋上的一艘双桅帆船,遇到一场大风暴,船在风浪中颠簸漂流,好不容易才来到一个平静的海湾。水手们上岸,挖掘沙石来压舱,意外地发现一个黑色的沥青圆球,但拿在手上却感到很轻。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个椰子壳,里面藏着一张羊皮纸,上面写着古文。后来,经专家鉴定,这是当年哥伦布写的一封信……那么,这个奇迹是怎么发生的呢?
⑦原来,人们早就发现椰子的果实外壳坚硬不透水,中间是蓬松的纤维层,充满了空气,很轻,很适宜在海水中随波漂流,作长途旅行。一旦被海浪冲到沙滩上,就可以发芽、生长。由于椰子以这种方式传播后代,所以我们见到的椰子树,除了人工栽培的之外,几乎都长在海滩边上。
⑧在水中旅行的种子还有很多。比如荷花,它的果实莲蓬像一艘小船,轻浮在水面上, 四处漂流,把种子带到远方。待莲蓬腐烂了,种子也就沉到了水底。第二年春天,一株新的荷花又成长起来了。
⑨ 有睡莲,它的海绵质的浆果结构十分奇特,浆果里面装有好多种子,每粒种子外面 包有一个充满空气的嚢,就像套着个救生圈,在长途漂流中,嚢中的空气慢慢消失,种子就沉到了水底。
⑩ 种子的有趣旅行,演绎了生命的伟大与神奇,令人赞叹。
15、标题《有趣的种子旅行》中“旅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种子要迁移的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_。大豆、绿豆、油菜、芝麻和喷瓜等植物传
播种子方式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6分)
17、第⑤段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2分)
18、文章第⑥段举了哥伦布寄信的例子,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4分)
1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4分)
A、种子必须以各种方式进行迁移,这是大自然和人类选择的结果。
B、非洲北部和欧洲南部喷瓜种子的旅行路程,在自然界中是低水平的。
C、我们见到的椰子树,除了人工栽培的之外,其余的都长在海滩边上。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D、种子的有趣旅行,演绎了人类的伟大与种子的神奇,令人赞叹。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22分)
失 母
席慕蓉
② 八岁还是九岁的那年,住在香港,有一回在最热闹的中环街上和姐姐走散了。
②在努力地左奔右跑试了一阵子之后,终于明白自己是回不去了,吓得魂飞魄散,一个人站在马路旁边大哭起来,一面哭一面还向聚过来看热闹的路人哀求:“请你带我回家好 吗? ”后来还真是有好心的路人替我找来警察,高大的警察把我带回办公室再通知父亲来 领我回去。见到父亲时大哭了一场,回到家里,又害怕母亲会责怪我,就踌躇着不敢向前了。母亲微笑着什么话也没说,倒是姐姐们在旁边一直问我,问我真的好意思一个人站在马路上哭给大家看?
③而在今年五月三日的这一天,在台中一个专科学校的礼堂里,在千百人面前,在初闻噩耗的那一刻,我也和多少年前一样,魂飞魄散,不得不失声痛哭起来。只是因为一切来得实在太突然,我好像站在生命的十字路口,忽然发现自己再也回不了原来的家。
④在前一天下午和母亲道别的时候,还没有任何预兆,一切如常,母亲仍然是那个安静平稳在努力做着保健运动的母亲,我仍然是那个匆忙急躁有着一切理由要跑出门去的女儿,是一个星期六下午,一切如常。我一面急着往外跑一面又回头高声向她说再见,我说我去台中领个奖章回来送她好不好?母亲正在护士的扶持下做一个困难的动作,没有回答我,而我也没有耐心停下来等她回答。
⑤我没有领到那个奖章。
⑥清晨就赶到台中的丈夫,在颁奖会场入口签名的地方伸手拦住了我,把我牵到旁边, 迟疑又迟疑之后,用他所能用的最和缓的语气向我宣告:“妈妈过去了。”而在那个时候我 脸上竟然还带着微笑,正惊喜于他的出现,正奇怪他为什么不让我签名,正疑惑他为什么不让我和我身旁的朋友打招呼。要在思索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明白那五个字的意思,要在挣扎抗拒了之后才在热泪滂沱中接受了命运的宣判。
⑦我站在生命的十字路口失声痛哭,忽然明白自己从此是个失母的人了,和许多年前的那一天完全不一样的是我从此再也没有可以回头的路,再也没有可以重新获得的机会了。
⑧五月终于过去了,此刻的母亲已经长眠在一处有着许多阳光的山坡上,山坡周围有野生的松树和台湾的相思,远处可以望到北海岸灰蓝色的海洋,父亲忽然回头问我:“妈妈这墓是朝北的吗?”我一时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北方,北方是那里?是哪一个方向呢?是妈妈用七十年的时间慢慢走过来的那个最初的地方吗?是妈妈在离开的时候并不知道从此就不能再回去的故乡吗?
⑨母亲的故乡在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一个遥远的她的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地 方,只听说春天来时草原上会开满花朵,而夏日风过时草香直漫到天际。乡关路远,归梦难圆。而此刻,要经过生死的界限,要在终于长眠在温热的南国岛屿上之后,我们的母亲才能重新再回到她的土地上去了吧。
⑩而那是多远多远的一条路呢?
【注】席慕容:女,蒙古族,台湾著名诗人和作家。
20、第⑥段划线句采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_。(4分)
21、从记叙的顺序看,第④段是_______ _,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 __ _。(4分)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22、本文记叙了三件事,请你概括(4分)
?八岁还是九岁,我迷路后在别人的帮助下回到家。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对文章主旨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失去了母亲失去了家失去了精神寄托,表达了对家人的依恋。
B、“我”失去了母亲失去了故乡失去了精神寄托,表达了对母亲的哀思。
C、“我”失去了母亲失去了家失去了精神寄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D、“我”失去了母亲失去了故乡失去了精神寄托,表达了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
24、文章第⑩段极富语言表现力,请做简要分析(6分)
三、综合运用(1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5-27题(11分)
历时近三年的科研攻关,上海首张PM2.5 “基因谱”正式出炉,PM2. 5的来源终于浮出水面。
区域影响平均为26% 本地来源平均为74%
图片说明:上海PM2. 5 “基因谱”新鲜出炉
25、从上图中可以提取的主要信息是(4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阅读下列【简讯】,结合上图内容回答问题(4分)
上海“治霾”的重点应该在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
上海首张PM2.5 “基因谱”正式出炉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篇二:2016年长宁-金山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6年长宁、金山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1、本卷共28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月上柳梢头,______________ 。(《生查子·元夕》
2、______________,此日中流自在行。(《观书有感》)
3、此生谁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诉衷情》)
4、______________,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
水仙子?咏江南
元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艾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6、 “卷香风十里珠帘”是倒装句,其正常语序是 _____________ (2分)
7、 对本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全曲前七句写景,最后一句抒情,并点明主旨。
B、抓住江南多水的特点,写出了美丽的水乡风光。
C、采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的方式,描绘了江南美景。
D、“一、两、再三、十”等数词,表现了江南景色的雄奇阔大。
(三)阅读下文,完成8—9题。(8分) 【甲】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乙】(孔子)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8、 甲文选自 《》,乙文选自《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乙文作者是清朝的 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9、翻译甲文的划线句(3分)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从借书的角度,表现少年袁枚对阅读的渴求已达到痴迷的状态。
B、文从读书的角度,表现孔子和苏东坡阅读名著的钻研探究精神。
C、甲文以自身为例,具体指导黄生借书的方法,紧扣了文章标题。
D、乙文以名人轶事为论据,证明“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的观点。
(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③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
绍圣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 穆父不及见也。(《独醒杂志》)
【注释】①元祐:与下文的“绍圣”,都是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③怀素:唐代大书法家,以善“狂草”出名。④涪陵:地名。
11、基础二题(4分)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与元祐以前所书大异
(2)解释文中加黑的词语(2分)
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 作( )
因借之以归 归()
12、 对下列句子翻译恰当的一项是()(3分)
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A、所以山谷曾自认为是在涪陵得到草书《自叙》的,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叙》。
B、所以山谷曾自认为是在洁陵领悟草书真谛的,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C、所以山谷曾自认为是在涪陵得到草书《自叙》的,遗憾的是未能见到穆父。
D、所以山谷曾自认为是在涪陵领悟草书真谛的,遗憾的是未能见到穆父。
13、 文中 和 这两个词,鲜明地表达了山谷对穆父之言的态度。(2分)
14、 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些原因促成的?请根据文意概括(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现代文(共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8分)
有趣的种子旅行
①一株植物少则有几十颗种子,多则有几十万颗种子。如果它们都只停留在原地,挤成一堆,很难想象能怎么生活下去;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火灾等等,集中在一块儿就更有灭绝的危险。因此,种子必须以各种方式进行迁移。这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自然界中植物多种多样,种子旅行的方式也各有千秋。
③像大豆、绿豆、油菜、芝麻等植物的种子,有一种“弹射”的本领,果实成熟后包藏种子的果荚会突然扭曲、炸裂,将种子弹射到几十厘米甚至几米之外。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植物界中的弹射“冠军”,可能是一种生长在美洲的木犀草,射程可达14米之远。
④在非洲北部和欧洲南部,有一种有趣的植物叫喷瓜,它的果实成熟时,那些包藏种子的浆汁,就像气球中的空气那样,对果皮产生强大的压力,只要轻轻一碰,果实的粘液和种子就一起喷发出来,可射6米之远,所以当地人称它为“铁炮瓜”。
⑤但是这些种子的旅行路程,在整个自然界中只是低水平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能以各种特有的办法,旅行到几千米、几十千米之远,有的甚至还能进行“环球漫游”呢!
⑥19世纪中叶,航行在大西洋上的一艘双桅帆船,遇到一场大风暴,船在风浪中颠簸漂流,好不容易才来到一个平静的海湾。水手们上岸,挖掘沙石来压舱,意外地发现一个黑色的沥青圆球,但拿在手上却感到很轻。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个椰子壳,里面藏着一张羊皮纸,上面写着古文。后来,经专家鉴定,这是当年哥伦布写的一封信……那么,这个奇迹是怎么发生的呢?
⑦原来,人们早就发现椰子的果实外壳坚硬不透水,中间是蓬松的纤维层,充满了空气,很轻,很适宜在海水中随波漂流,作长途旅行。一旦被海浪冲到沙滩上,就可以发芽、生长。由于椰子以这种方式传播后代,所以我们见到的椰子树,除了人工栽培的之外,几乎都长在海滩边上。
⑧在水中旅行的种子还有很多。比如荷花,它的果实莲蓬像一艘小船,轻浮在水面上, 四处漂流,把种子带到远方。待莲蓬腐烂了,种子也就沉到了水底。第二年春天,一株新的荷花又成长起来了。
⑨有睡莲,它的海绵质的浆果结构十分奇特,浆果里面装有好多种子,每粒种子外面 包有一个充满空气的嚢,就像套着个救生圈,在长途漂流中,嚢中的空气慢慢消失,种子就沉到了水底。
⑩种子的有趣旅行,演绎了生命的伟大与神奇,令人赞叹。
15、标题《有趣的种子旅行》中“旅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种子要迁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豆、绿豆、油
菜、芝麻和喷瓜等植物传播种子方式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17、第⑤段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文章第⑥段举了哥伦布寄信的例子,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4分)
A、种子必须以各种方式进行迁移,这是大自然和人类选择的结果。
B、非洲北部和欧洲南部喷瓜种子的旅行路程,在自然界中是低水平的。
C、我们见到的椰子树,除了人工栽培的之外,其余的都长在海滩边上。
D、种子的有趣旅行,演绎了人类的伟大与种子的神奇,令人赞叹。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22分)
失 母
席慕蓉
①八岁还是九岁的那年,住在香港,有一回在最热闹的中环街上和姐姐走散了。
②在努力地左奔右跑试了一阵子之后,终于明白自己是回不去了,吓得魂飞魄散,一个人站在马路旁边大哭起来,一面哭一面还向聚过来看热闹的路人哀求:“请你带我回家好 吗? ”后来还真是有好心的路人替我找来警察,高大的警察把我带回办公室再通知父亲来 领我回去。见到父亲时大哭了一场,回到家里,又害怕母亲会责怪我,就踌躇着不敢向前了。母亲微笑着什么话也没说,倒是姐姐们在旁边一直问我,问我真的好意思一个人站在马路上哭给大家看?
③而在今年五月三日的这一天,在台中一个专科学校的礼堂里,在千百人面前,在初闻噩耗的那一刻,我也和多少年前一样,魂飞魄散,不得不失声痛哭起来。只是因为一切来得实在太突然,我好像站在生命的十字路口,忽然发现自己再也回不了原来的家。
④在前一天下午和母亲道别的时候,还没有任何预兆,一切如常,母亲仍然是那个安静平稳在努力做着保健运动的母亲,我仍然是那个匆忙急躁有着一切理由要跑出门去的女儿,是一个星期六下午,一切如常。我一面急着往外跑一面又回头高声向她说再见,我说我去台中领个奖章回来送她好不好?母亲正在护士的扶持下做一个困难的动作,没有回答我,而我也没有耐心停下来等她回答。
⑤我没有领到那个奖章。
⑥清晨就赶到台中的丈夫,在颁奖会场入口签名的地方伸手拦住了我,把我牵到旁边, 迟疑又迟疑之后,用他所能用的最和缓的语气向我宣告:“妈妈过去了。”而在那个时候我 脸上竟然还带着微笑,正惊喜于他的出现,正奇怪他为什么不让我签名,正疑惑他为什么不让我和我身旁的朋友打招呼。要在思索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明白那五个字的意思,要在挣扎抗拒了之后才在热泪滂沱中接受了命运的宣判。
⑦我站在生命的十字路口失声痛哭,忽然明白自己从此是个失母的人了,和许多年前的那一天完全不一样的是我从此再也没有可以回头的路,再也没有可以重新获得的机会了。
⑧五月终于过去了,此刻的母亲已经长眠在一处有着许多阳光的山坡上,山坡周围有野生的松树和台湾的相思,远处可以望到北海岸灰蓝色的海洋,父亲忽然回头问我:“妈妈这墓是朝北的吗?”我一时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北方,北方是那里?是哪一个方向呢?是妈妈用七十年的时间慢慢走过来的那个最初的地方吗?是妈妈在离开的时候并不知道从此就不能再回去的故乡吗?
⑨母亲的故乡在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一个遥远的她的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地 方,只听说春天来时草原上会开满花朵,而夏日风过时草香直漫到天际。乡关路远,归梦难圆。而此刻,要经过生死的界限,要在终于长眠在温热的南国岛屿上之后,我们的母亲才能重新再回到她的土地上去了吧。
⑩而那是多远多远的一条路呢?
【注】席慕容:女,蒙古族,台湾著名诗人和作家。
20、第⑥段划线句采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1、从记叙的顺序看,第④段是______________,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2、本文记叙了三件事,请你概括(4分)
⑴八岁还是九岁,我迷路后在别人的帮助下回到家。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对文章主旨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失去了母亲失去了家失去了精神寄托,表达了对家人的依恋。
B、“我”失去了母亲失去了故乡失去了精神寄托,表达了对母亲的哀思。
C、“我”失去了母亲失去了家失去了精神寄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D、“我”失去了母亲失去了故乡失去了精神寄托,表达了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
24、文章第⑩段极富语言表现力,请做简要分析(6分)
三、综合运用(1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5-27题(11分)
历时近三年的科研攻关,上海首张PM2.5 “基因谱”正式出炉,PM2. 5的来源终于浮出水面。
区域影响平均为26% 本地来源平均为74%
图片说明:上海PM2. 5 “基因谱”新鲜出炉
25、从上图中可以提取的主要信息是(4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阅读下列【简讯】,结合上图内容回答问题(4分)
上海“治霾”的重点应该在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
上海首张PM2.5 “基因谱”正式出炉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讯】上海出台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年-2017年)选择聚焦重点时,就着重参考了 PM2.5 “基因谱”的研究成果。针对PM2.5贡献率较高的工业锅炉与炉窑污染,仅 2014年,上海就完成了 1675台燃煤(重油)锅炉和窑炉的清洁能源替代或关停。针对另一项贡献率较高的流动源污染,2014年5月起,上海提前实施了新车国五排放标准,全年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7. 16万辆,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任务同时,制定了推广新能源车的配套政策,新增新能源公交车1400余辆和社会车辆4000余辆。统计显示,到2015年底,上海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所明确的119项治理任务按节点全面启动,近三成项目已完成。
27、请你拟一条标语送给上海市政府“治霾”部门或上海市的“制霾”企业,表达一个初中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切或建议(3分)
四、写作(60分)
28、题目:痛并快乐着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篇三:金山区2015年初三语文一模试题(附答案)
金山区2015年初三语文一模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卷共有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尽马蹄轻。(《观猎》)
3.手把文书口称敕,______________________。(《卖炭翁)》)
4.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孟论学》)
5.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
江城予〃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 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 北望,射天狼,
6.词中的“太守”是指(写出人名)。(2分)
7.“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8-9题(8分)
【甲】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 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 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 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 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8.【甲】文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乙】文选自课文《狼》,出自著名短篇文言小说
集《______________》。(2分)
9.从以上两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甲】文中的驴之所以避免不了悲剧命运,是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的屠户之所以没有被贪婪、狡诈的狼吃掉,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
○② 郑玄在马融门下1,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③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成骇服。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
④⑤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融果转式逐之,告左右曰:
“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本,此必死矣。”遂罢追。玄竞以得免。
(节选自《世说新语〃文学》)
【注】①郑玄:东汉未高密人(今山东人),精通历算。马融:东汉大经学家(今陕西人)。
②浑天:古代的一种天体学说,多利用浑天仪这种算具进行演算。
③礼乐皆东:这里是说儒家的学问都跟随郑玄传到东面去了。
④在水上据屐:在水面之上,脚穿木屐。
⑤转式:旋转式盘推演吉凶,是一种占卜的方法。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1)三年不得相见 见( ) (2)及玄业成辞归 及() ..
11.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一转动算具立刻就解出了结果,大家都害怕佩服。
B.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一下子就解答出了结果,大家都感到害怕和佩服。
C.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转动算具,一推算就解出了结果,大家都惊讶佩服。
D.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一转身立刻就解答出了结果,大家都惊讶佩服。
12.马融“果转式逐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13.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未得见,可见马融学问大。
B.有人推举郑玄来演算,说明有人知晓他的才能。
C.马融追赶郑玄的举动,可以看出他的心胸狭窄。
D.郑玄能成功地逃脱追赶,得益于他的聪明才智。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20分)
阅读,丢失了什么
①人类需要阅读。人类几千年的创作和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生活习惯,一种跟饮食同等重要的精神营养补充。无论时代发展到什么地步,生活多么富足,我们依然离不开阅读。
②然而,不客忽视的现实是,阅读正在遭遇危机。面对当下浮躁的社会心态,我们不能不反思,今天的阅读,到底丢失了什么?
③我们丢失了作为一个读书人的“虚荣心”。读书人在过去人们的印象中是羡慕和尊重的对象。人们渴望读书,热爱读书,以读的书多为荣。去年湖北高考文科状元就曾经把《红楼梦》读了不下十遍而成为众人仰慕的对象;古往今来那些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哪一个不喜爱读书?而且,那些学有所成者,往往都很注重阅读经典。可是现在,你手上有没有书、你读不读书,并不是人们非常关心的事情。
④传统的纸质书籍阅读,如果是自己的书,会在书上做许多记号,写下许多阅读笔记,那些发黄的纸张会记下你的思想和成长。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里,我们已然丢失了阅读的耐心。手机阅读的“刷屏”让阅读速度加快,不想读的可以“刷刷”地跳过去。人们可以天天做读者,还可以发帖做评论员,但长期下去,丧失的是冷静的思考和沉醉的阅读体验,丧失的是做一个有思想分量和生活质量的人。刷屏时代的阅读,在阅读之后的这些遗存全然不见,阅读没有了记忆。
⑤我们丢失了对内容的鉴赏能力。读书并不应该停留在读故事,读故事只是消遣,真正的读书是增加人生的分量。
⑥以文学作品为例。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名作《老人与海>,是一部好作品。你可以把它当励志小说读,因为有大家都知道的警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但往深处看,是一个老人的孤独,一个失败英雄的悲歌,那种深深的孤独感才是作家想表达的。再看下去,你可以发现小说的语言奇妙、温暖,还发现它有许多象征的隐喻,更发现许多让人琢磨不透的东西。比如,作家常写老渔夫梦见狮子,狮子也是沙漠和草原上孤独的英雄,这是老人对海的恐惧吗?等等。在这些之外,你还可以读出一个作家伟大的人道主义情怀。老渔夫的那些可怜又可敬的大量内心独白,等于在和大海不停地说话,和命运不停地说话,没有激烈的言辞,没有抱怨,没有诅咒,只有卑微的乞求和敬畏,宽容和理解。当你读完全篇,读到最后一句“老头儿正在梦见狮子”时,你感到对命运的隐忍也许是最伟大的。所以,真正的阅读会读出更多的东西。
⑦我们不应该放弃一种伟大而充满尊严的阅读的传统。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与其在网络的迷惘中精神缺氧,在寻找灵魂的荒原中徘徊,不如马上拿起那些已经被时间证明了的作品来,开始安静的阅读。记得,曾国藩曾经说过这样两句话:“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人民日报》(2014年04月16日,有删改)
14.第④段“虚荣心”一词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5.根据第③段画线句,请你补充一个具体事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今天的阅读,到底丢失了什么?请结合上文依次表述。(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除上文所述,你认为今天的阅读还丢失了什么?试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0分)
我说,你听
① 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地说。她也 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nè、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她的提问方式极为温和,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②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她说:“譬如,[甲]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③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④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
听了都笑。
⑤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乙]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⑥她大声说:“好!”
⑦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⑧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⑨有一年,学校考虑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⑩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丙】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⑩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我以前听你讲了许多。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⑥“她的头发天生的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⑧“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⑧[丁]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改动)
19.根据第①段的拼音写出汉字。 木nè ( ) (2分)
20.结合全文内容,请简要概括相关情节。(6分)
[ (1) ]
↓
[ 老师拒绝学校照顾,坚持上课直到退休。 ]
↓
[ (2) ]
21.第④段中的加点词“若无其事”四个字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4分)
22.对文中四句画线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甲]句表现了老师对新同学的观察细致入微以及她独特的教学艺术。
B.【乙】句表现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专心听课,对学习内容有了领悟。
C.【丙】句体现了学生在看到老师病情之后难以抑制的伤心与后悔之情。
D.【丁】句通过对老师的细致描写,表现了老师对教学工作的无限热爱。
23.联系全文,体会本文标题的妙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运用(1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4-26题
①1937年日本侵略军发动淞沪战争,日军选择金山卫沿海一带进行偷袭登陆。1984年上海市政府在金山卫侵华日军登陆点建亭立碑,并公布“金山卫城南门侵华日军登陆处遗址”为抗日战争纪念地,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②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本着保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的精神,教育子孙后代永志不忘这段惨痛历史,金山区委日前决定对“金山卫抗战遗址”进行改扩建。佥山区教育局在全区教育系统发出通知,要求各中小学举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同时鼓励广大师生踊跃参与金山卫抗战纪念遗址改扩建募捐。
24.根据学校德育处安排,某校初三(1)班计划举行一次主题班会。如果请你策划,你为本次主题班会拟定的标题是:____ (2分,不超过16字)
25.下列最适合本次主题班会的材料是( ) (3分)
A.南宋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后,严辞拒绝仇敌的劝告而宁死不屈。
B.甲午海战中,邓世昌置生死于度外,奋勇作战,最后壮烈殉国。
C.近代先驱詹天佑以忘我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修建成功京张铁路。
D.钱学森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到祖国投身科研事业。
26.请你以初三(1)班全体同学名义,向全区中小学生发出募捐倡议。(6分,60字左右)
【相关链接】倡议书是单位、集体或个人提出某项倡议所写的一种书信。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落款四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包括:1、写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2、写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3、结尾用简洁的语句提出要求和希望。
四、写作(60分)
27.题目:我的世界也精彩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金山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39分)
(一)默写(共15分,每题3分,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1.病树前头万木春 2.草枯鹰眼疾 3.回车叱牛牵向北4.思而不学则殆
5.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古诗词赏析(4分)
6.苏轼(苏东坡)(2分)
7.渴望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2分)
(三)课内文言文(8分)
8.黔之驴(1分)聊斋志异(1分)
9.外强中干(虚有其表)(3分)机智勇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3分)
(四)课外文言文(12分)
10.(1)看见,看到(2分) (2)等到(2分)
11.C(3分)
12.恐玄擅名而心忌焉(2分)
13.A(3分)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丢失了什么》(20分)
14.(作为读书人)得到他人羡慕和尊重所获得的满足感和自豪感(2分)
15.略(3分)
16.(1)我们丢失了作为一个读书人的“虚荣心”。(3分)
(2)我们丢失了阅读的耐心。(3分)
(3)我们丢失了对内容的鉴赏能力。(3分)
17.略(1+2分)
18.面对正在遭遇的阅读危机,我们仍要坚持传统的阅读。(3分)
(二)《我说,你听》(20分)
19.讷(2分)
20.(1)老师引导“我”集中注意力并积极发言。
(2)老师脑梗严重,却对当年的教学情景有所反应。
21.形象地写出了老师巧妙地提醒走神的学生,场景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表现了老师对(4分,每点各2分)
22.C(3分>
23.标题新颖,以短句的形式等,既富有亲切感又具有感染力,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我说,你听”是深受老师教育多年的学生试图唤起患病老师记忆的举动,表达了学生对富有教学艺术的老师无限崇敬以及对老师失去语言能力后的伤感之情。(5分)
三、综合运用(11分)
24.如“勿忘国耻,强我中华”等(2分)
25.B(3分)
26.略(以倡议书正文要求的三个方面为主,兼顾语言和格式)(6分)
四、作文(参考中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