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
1.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提速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走12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25%,则可提前40分钟到。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乙二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在C地相遇;如果甲每小时多走1千米,乙比甲提前0.5小时出发,二人还会在C地相遇;如果乙每小时少走1千米,甲比乙晚出发0.5小时,二人也会在C地相遇。AB两地间距离是多少千米?
3.A、B两地相距100公里,甲骑电瓶车由A往B出发,1小时30分钟后,乙开着小汽车也由A往B.已知乙的车速为甲的车速的2.5倍,且乙比甲提前1小时到达,求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4.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点P表示的数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
(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
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
(3)若点D是数轴上一点,点D表示的数是x,请你探索式子|x+4|+|x-6|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有,直接写出最小值;如果没有,说明理由
5.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数轴上一动点P对应的数为x.
(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
(2)当点P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时,点A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问几分钟时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
6.如图,长方形ABCD被分成六个小的正方形,已知中间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2,其它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a、b、c、d.观察图形并探索:
(1)填空:b=______,d=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2)求a的值.
7.数轴上A对应的数为a,B对应的数为
b
,且满足|a-12|+|b+6|=0,O为原点,
(1)求a,b的值,并在数轴上标出A、B.
(2)数轴上A以每秒3个单位,B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在C点处A追上了B,求C点对应的数是多少?
(3)若点A原地不动,点B仍然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M为线段OB的中点,N为线段AB的中点,在点B的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是否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其长度.
8.(1)如图,在数轴上有一小木棒AB,若平移木棒,使B落在A处,则A′所表示的数为-1,若将A落在B处时,则B′所表示的数14,它的两个端点A、B所表示的数分别是______、______.
(2)老师给东东出了一道关于年龄的数学题:我像你那么小时,你才两岁;你像我那么大时,我已经44岁了,你猜我有多少岁?亲爱的同学,你能不能利用上一题的方法帮助小东求出老师的年龄呢?
9.已知数轴上有A、B、C三个点,分别表示有理数-24,-10,10,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
(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到点A和点C的距离:PA=______,PC=______;
(2)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Q点到达C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在点Q开始运动后,P、Q两点之间的距离能否为2个单位?如果能,请求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10.如图,已知点A、点B是直线上的两点,AB=12厘米,点C在线段AB
上.点
P
、点Q是直线上的两个动点,点P的速度为1厘米/秒,点Q的速度为2厘米/秒.
(1)当点P、Q分别在线段AC、BC的中点时,线段PQ=______厘米;
(2)若AC=6厘米,点P、点Q分别从点C、点B同时出发沿射线BA方向运动,当运动时间为2秒时,求PQ的长;
(3)若AC=4厘米,点P、Q分别从点C、点B同时出发在直线AB上运动,则经过多少时间后PQ的长为5厘米.
11.有一个只许单向通过的窄道口,通常情况下,每分钟可以通过9人.一天,王老师到达道口时,发现由于拥挤,每分钟只能3人通过道口,此时,自己前面还有36个人等待通过(假定先到的先过,王老师过道口的时间忽略不计),通过道口后,还需7分钟到达学校.
(1)此时,若绕道而行,要15分钟到达学校,从节省时考虑,王老师应选择绕道去学校,还是选择通过拥挤的道口去学校?
(2)若在王老师等人的维持下,几分钟后,秩序恢复正常(维持秩序期间,每分钟仍有3人通过道口),结果王老师比拥挤的情况下提前了6分钟通过道口,问维持秩序的时间是多少?
12.某中学新建了一栋4层的教学大楼,每层楼有8间教室,进出这栋大楼共有4道门,其中两道正门大小相同,两道侧门也大小相同,安全检查时,对4道门进行测试,当同时开启一道正门和两道侧门时,2分钟内可以通过560名学生,当同时开启一道正门和一道侧门时,4分钟内可通过800名学生。
(1)求平均每分钟一道正门和一道侧门各可以通过多少名学生?
(2)检查中发现,紧急情况时学生拥挤,出门的效率将降低20%,安全检查规定,在紧急情况下,全大楼学生应在5分钟同通过这4道门安全撤离,假设这栋教学楼每间教室最多有45名学生。问:建造的4道门是否符合安全规定?请说明理由。
13.某儿童服装店欲购进A、B两种型号的儿童服装。经调查:B型号童装的进货单价是A型号童装的进货单价的两倍,购进A型号童装60件和B型号童装
40件共用去2100元。
(1)求A、B两种型号童装的进货单价各是多少元?
(2)若该店每销售1件A型号童装可获利4元,每销售1件B型号童装可获利9元,该店准备用不超过6300元购进A、B两种型号童装共300件,且这两种型号童装全部售出后总获利不低于1795元。问该店应该怎样安排进货,才能使总获利最大?最大总获利为多少元?
14.如图所示,两人沿着边长为80m的正方形,按A→B→C→D→A……的方向行走。甲从A点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行走,同时乙从B点以每分钟100米的速度行走,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 甲将在正方形
A. DA边上
B. AB边上
C. BC边上
D.CD边上
篇二:例3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
例3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提高25%,可以比原定时
10分到达乙地。那么甲乙两地相距( )千米。
分析 题中给的数量较多,而且数量间的关系不明显。我们根据“速度×时间=路程”这个关系式列表分析推导如下:
速度 × 时间 = 路程
原来1 11
变化一 1+25%①1
根据表中变化一可求出①,即现在所用时间为原时间的1÷(1+25%)
而变化二实际只提前10分,相差(30-10=)20(分),这是“将速度
千米所用时间为:
原速度为:80÷80=1(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为:1×120=120(千米)
篇三:题目7c1ee809581b6bd97f19eaf1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