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关于开卷有益的名言
1、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答野节问》
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意味越是抬头看,就越觉得高远;越是用劲钻研,就越觉 得深邃。)——《论语?子罕》
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代.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5、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 名》
6、读十遍,不如写一遍。——宋代.罗大经《鹤林丕露?手写九经》
7、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读书必须反复地读,这样才能弄懂弄通。义:意旨)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9、循序而渐近,熟读而精思。——宋代.朱熹《读书之妻》 10、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宋.程颐 11、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宋.朱熹
12、胸中书传有余香。——宋.辛弃疾
13、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1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俄.列夫?托尔斯泰 15、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俄.别林斯基
16、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高尔基
17、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苏.高尔基 18、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苏.高尔基 19、对于书籍就跟交新朋友一样。——德.歌德
20、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英.卡莱尔
21、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里没有窗户。——英.约翰逊
22、书籍是一种冷静可靠的朋友。——法.雨果
23、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法.罗曼?罗兰 24、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美.凯勒
25、好书的光亮超过星星。——俄罗斯谚语
26、好书如挚友,终身不相忘。——英国谚语
27、开卷有益,在乎用心。——清.李蕊《兵镜》
28、书籍是科学的成果,但科学不是书籍的成果。——英.培根
29、没有再比读书更廉价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蒙台居 3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钱泳《履园丛话?读万卷书》 31、读书心在书,为事心在事。——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
篇二:有关开卷有益的名言名句
1、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答野节问》 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意味越是抬头看,就越觉得高远;越是用劲钻研,就越觉 得深邃。)——《论语?子罕》
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代.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5、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 名》
6、读十遍,不如写一遍。——宋代.罗大经《鹤林丕露?手写九经》
7、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读书必须反复地读,这样才能弄懂弄通。义:意旨)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9、循序而渐近,熟读而精思。——宋代.朱熹《读书之妻》
10、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宋.程颐
11、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宋.朱熹
12、胸中书传有余香。——宋.辛弃疾
13、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1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俄.列夫?托尔斯泰
15、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俄.别林斯基
16、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高尔基
17、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苏.高尔基
18、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苏.高尔基
19、对于书籍就跟交新朋友一样。——德.歌德
20、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英.卡莱尔
21、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里没有窗户。——英.约翰逊 22、书籍是一种冷静可靠的朋友。——法.雨果
23、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法.罗曼?罗兰
24、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美.凯勒
25、好书的光亮超过星星。——俄罗斯谚语
26、好书如挚友,终身不相忘。——英国谚语
27、开卷有益,在乎用心。——清.李蕊《兵镜》
28、书籍是科学的成果,但科学不是书籍的成果。——英.培根
29、没有再比读书更廉价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蒙台居 3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钱泳《履园丛话?读万卷书》
31、读书心在书,为事心在事。——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
古今中外,哪一个卓有成效的人不曾千万次开卷?正是因为开卷读书,他们成名成家,成就非凡。孔子读书破万卷,编写修订了《诗》与《书》;司马迁读书破万卷,写成了《史记》彪炳千秋;李白读书破万卷,斗酒诗百篇;鲁迅、郭沫若读书破万卷,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高尔基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增长知识,使人聪慧,已经成为铁的事实。英国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这诸多意思,可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如果我们不读书,哪来的知识?更何况,关于读书有益的名言数不胜数。大家说一说,这么多的名人、伟人总结出来的经验,难道不能充分说明“开卷有益”吗?
篇三:开卷有益的辩论词
开卷有益的辩论词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就会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毛主席熟读兵书,才可以让新中国成立。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的这么多知识呢?所以开卷是有益。
再说,书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文化的结晶。读书,可以彻悟人生道理;读书,可以洞晓世事沧桑;读书,可以广济天下民众。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的丰富词语去写作文呢?
古人说:“人可一日不食肉,不可一日不读书。”书是全世界人的营养品,书让我们身体强壮,不断增高,意志坚强。
我们看书到正正规规的书店买,就不会思想不健康了。我们玩电脑游戏,游戏中有许多字,我们要靠读书认识呀!如果不读书,就会像街上的乞丐。 古人说:“开卷有益。”确实,博览群书能使人拥有高深的学问,能言善辩,受人尊敬。 古代诗圣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杜甫所博览过的群书不可记数,虽然许多书都被他翻烂了,翻破了,但书中的知识去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子里,在他写文章,做诗的时候,一连串的好词好句便从笔尖顺流而下,一篇篇的佳作名诗便流传千古,被人们传诵。所以,多读一些有益的书,是能帮助我们写出好文章的。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就像一个文明的国度如果失去了书的文化,那么这个曾经富丽繁华的国 度便会遭受到灭亡的威胁。所以说,
人是决不能离开书籍的。 开卷只有益,没有坏,不读书者不成材,读书者自成仙。所以开卷有益。
在这个信息化的世界里,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只要途径之一。多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量,丰富我们的文学修养,对日后的说和写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的知识就像水库,大量的阅读使我们的水库能够保持储存大量的知识,而我们在补充知识的同时,知识也在不停的往外泄漏。这时,如果我们停止读书,或者读的书少了,水库的水很快就会枯竭。只有不停的、丰富的课外阅读,才能使自己的知识见见丰富,而不会大量流失。大量的知识可以给你的作文提供足够的素材,不然你憋半天也就才写出那么几句毫无疑义且重复罗嗦的话。世事无绝对的,关键在开卷人的心了。
首先,对于好书是有益处的,这点大家都明白。所以要论证的是:所谓的坏书是否有它自己的一些益处呢?对于读书的益处来讲,大能大到使人大彻大悟, 痛改前非,走向光明之路,取得成功;小能小到学会几种写作方法,几个词,甚至认识几个字。这些都是读书的益处,没法否认的。因此就可推出几点来论证坏书也是有它的一些益处:
第一 只要被称为坏书的,它必定会影响人的性格,使之走向邪路.但是请想想,如果那些坏书如果无法与读者产生一定的共鸣,使人深入其中,那么哪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如果这书的结构布局,表达方式,构思描写,语言用词等都平平无奇,
甚至连一般"流水帐"似的作文都不如,那么怎么会与读者产生共鸣呢?因此不论它有多坏,在所谓的坏书里至少能学会一些写作方法,
再不济也能认识几个字.这能说它无益吗?
第二 不论是坏书还是好书,它都是根据该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判断的.也就是说,坏书也是有一定益处.
第三 我国古代的老子就有一种观点: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既然坏书有害,那么就一定有它的益处.
第四 也许你想说:"假设有种坏书,内容不堪入目,文章布局全盘错误,满篇病句错句错字......"直到没有优点可寻. 但是你想过吗,即使存在这种书,有人能看的懂吗?会去看吗?既然不会去看,那么连"开卷"这个前提都没了,如何来谈开卷是否有益或有害?
第五 尽管你可以举出一堆因看书而堕落,疯狂,行凶犯法的事例.那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是看书的人自己本身心态就不正.那属于心态问题,不能归咎于书.难道有人拿刀去砍去杀人,能怪那刀不好吗?
因此,只要是读书,都是会有益处的,不论大还是小.所以可以推及"开卷有益"是一定成立的.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今这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学问越来越深,你不努力跟着跑,便后落伍,并越落越远。因而为跟上时代的步伐,你就要不断地学习。
尽管古人说书“浩如烟海”,而我觉得书的世界是 “天涯若比邻。”这话绝对不是唯心的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却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在这里阅览。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不关心世界呢!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世界,
可结交各色各样的朋友。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